《沁园春__雪》曾轰动重庆
沁园春雪解析
导入:1936年2月,身为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的毛泽东看到北国雪 景写下一首词,存于箱底,一直秘而不宣。 1945年10月,在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 在《新民晚报》发表,轰动了山城重庆, 甚至轰动全国。蒋介石因为自己的气势被 毛泽东压倒,气急败坏,召集了一大批御 用文人,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词来胜过毛泽 东的词。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绞尽脑汁、 挖空心思也没有写出来。于是,毛泽东的 这首词就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首词就 是《沁园春·雪》
长城茫茫图、黄河失滔图、山舞银 蛇图、原驰蜡象图、(想象)雪后 初晴图;
下阕词人惋惜了什么?
惋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短于文治
讨论探究
1、上阕哪几句是总写?具体描写雪景的句 子是哪些?“望”字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2.哪些句子是想象之景?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 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 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 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 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 象,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 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图。 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2)“望”字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 ) A.总起 B.总括 C.统领下文 (3)“望”的领起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
背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景 介 绍 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创作和发表的背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沁园春·雪》创作和发表的背景
导读: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后,又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创作了这首《沁园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发动反革命内战。
为了掩饰其阴谋,蒋介石一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面积极反共,不断制造军事摩擦。
毛泽东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
在渝期间,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求词,于是毛泽东就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
后来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柳亚子也和了一首《沁园春》:“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梅酒带,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沁园春·雪》在重庆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教育了广大革命群众和民主进步人士,使他们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雪读后感
浅析《沁园春.雪》的艺术与思想魅力《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第一首广为流传的词,也是将毛泽东作为世人展现在中国与世界面前的惊世作品。
同时,它也是公认的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由此可见其文学价值、实现价值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都非同小可。
下面,请容我简单地谈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发表影响以及它的艺术与思想魅力。
创作背景《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在此之前1935年中中央红军刚刚经过长征洗礼,虽然损失惨重,却也创造了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等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并于1935年到达陕北吴起镇,革命暂时转危为安(一、二、四方面军还未会师)。
另一方面,毛泽东本人也于1935年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低谷,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他对革命的领导。
不过,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尚有一段时间。
简言之,在写下这首词时,形势谈不上一片大好,却足以在毛泽东心中燃起一片希望之火。
至于当时毛泽东的军事与政治目标,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是开赴抗日前线,准备直接抗日。
对此,有学者考证说其实当时毛泽东的对敌策略是全力反蒋,或者至少主要是反蒋。
最为明显的证据便是证据便是同年11 月25 日,毛还对《红色中华》记者说:“苏维埃中央政府愿意与国内任何武装队伍订立反蒋协定。
”1个人也认为对于刚刚受到重创的红军而言,要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前全力抗日是力不从心的,也暂时算不上主要矛盾。
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与党内外形势的转变大概让毛泽东感觉虽然形势紧张,不容乐观,却让人充满希望与干劲,犹如遍地的冰雪正要消融,所以词里体现的革命的乐观精神才会如此真实而耀眼。
发表影响多年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国内外矛盾让毛泽东只能一心扑在革命上,作诗写词只能作为业余爱好。
我有时甚至会想,当时借写诗自娱自乐的毛泽东恐怕自己都从未将自己看做一个诗人。
正因如此,像《沁园春.雪》这样的佳作才会在十年后才以令人惊艳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广大的国统区人民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毛泽东。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将自己这篇得意之作赠给了民主人士柳亚子,柳亚子以词相和,对《沁园春.雪》大加赞赏,并将和词发表,引起了各路记者对原词的浓厚兴趣。
毛主席《沁园春 雪》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类标签: 描写雪哲理诗
作品赏析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词,是⽑泽东于1936年2⽉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当“千⾥冰封”的⼤好河⼭和这⽩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须晴⽇,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词,是⽑泽东于1936年2⽉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泽东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当“千⾥冰封”的⼤好河⼭和这⽩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豪放之词。
⽑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其诗词中⼤都写及历史与战争。
学者王克煜通过深⼊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的⼀⾸。
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般地运⽤中国诗歌传统的⽐兴⼿法,⽽是“⽐”“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式融于“⽐”之中,从⽽形成了⽐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然景物,不少诗⼈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
⽑泽东这⾸词因“初到陕北看见⼤雪时”⽽起兴。
1958年12⽉21⽇,⽑泽东⼜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千年封建主义的⼀个反动侧⾯"。
1945年8⽉28⽇,⽑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政府进⾏了四⼗三天的谈判。
《沁园春_长沙》《沁园春_雪》对比赏析
《沁园春_长沙》《沁园春_雪》对比赏析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沁园春·雪》是主席44岁创作的。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936年,毛泽东亲率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元月二十六日,大年初三,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向黄河渡口开进。
二月间晚遇大雪,次日清晨踏雪行军,感触良多,宿营时挥毫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而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45年。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蒋介石却决心发动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将写成近十年的《沁园春·雪》词赠与柳亚子,并在重庆发表。
《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之后,轰动山城,影响及于全国。
世人从而知道了毛泽东不独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伟大的诗人。
《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后,《新民报晚刊》当时的按语说,《沁园春·雪》“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从风格上的涵浑奔放来看,颇近苏辛词派,但是遍找苏辛词亦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真可谓睥睨六合,气概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当时蒋介石也通过报纸读到了这首词,他不相信这是毛泽东填的词。
尽管他不会填词,但凭着直觉,他品味到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借古说今,意境不俗。
他找来了谋士陈布雷,这是一位替蒋介石起草文稿的文人。
蒋介石问:“布雷先生,你看,毛泽东这首《沁园春》词是他作的吗?”尽管蒋介石希望说出“不是”二字,但是陈布雷是一个忠实于主人的文人,他觉得不能对蒋介石撒谎。
回答使蒋介石感到失望。
他又问:“布雷先生,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气度非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找出一点差错。
沁园春.雪评
沁园春·雪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
望长城内外,惟賒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
期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诗回赠。
随即发表在了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诗原稿实际写于1936年2月,鄙人觉得作者在送柳之时对词进行了略加改动。
从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充分体现出。
这首词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景开头,写了当时北方二月份天寒地冻,万里飘雪的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词风应略显沉郁,但作者却词风一转,一句“誓与天公试比高”凸显出了作者不顺天命,敢于抗争的斗争精神。
此句具有象征意义,“天公”应该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此后几句“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则表现出作者在此黑暗时刻依然抱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也同时反映了作者一种豁达的心境,也为后面的内容定了感情基调。
下一部分内容在继承了上阙词风的孤傲,又同时略显轻狂。
下阙写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此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开疆扩土,打天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功勋。
除此之外,作者又写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里指蒙古可汗铁木真)“天骄”一词始见于《汉书·匈奴传》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
作者对这些伟岸之人的评价只用了“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等词句一笔带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些人虽有雄韬伟略,却没有深度的文学修养,少了一份学士的儒雅之气,其实作者在对这些人的评价当中暗含了以自己的比较,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则深有意味,直接指出了历代的风流人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若何自己比起来也只能屈之后尘。
《沁园春·雪》发表始末
18| 往事 | 毛泽东是我国近代以来影响力最大的诗词大家,他的《沁园春·雪》一词,雄视宇宙,气压千古,堪称中国豪放词的巅峰之作。
在这首词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掌故。
它于1945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在重庆引起了极大轰动,让蒋介石恼怒不已,于是召集诸多御用文人,发动了针对《沁园春·雪》的笔墨大战。
柳亚子: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沁园春·雪》一词写于1936年2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便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月5日,毛泽东率领“东征部队”到袁家沟休整,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
2月21日,毛泽东率部转居高杰村,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第二天早上,毛泽东赴高家孤村,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上视察地形。
壮美的祖国山川,无尽的胸中豪情,彼此激荡之下,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豪情万丈的词作。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写完之后,并没有将词作发表,直到九年后的一个意外,才使得这首词发表在公众面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沁园春·雪》发表始末毛主席手迹降,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月28日,毛泽东亲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重庆,与蒋介石集团谈判。
毛泽东来到重庆后,在谈判之余,积极与重庆各界人士交往,其中当然少不了他的老朋友柳亚子。
柳亚子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又与毛泽东在国民党内共事过一段时间。
8月30日,毛泽东便在下榻之处曾家岩桂园宴请了柳亚子等一众著名爱国人士。
席间,柳亚子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歌颂毛泽东的重庆之行,称赞了毛泽东不惧艰险的“弥19环球掠影| | 往事天大勇”。
初中音乐《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创造与拓展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一些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体会艺术作品的历史性特征,学会简单的舞蹈造型。
2.学生能够熟唱《沁园春•雪》。
教学过程:
一、内容介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诗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1)用该诗词谱写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有表情地进行朗诵,并把朗诵与歌曲作比较,体会音乐的作用。
(2)、利用山水画进行情景上的烘托。
(3)、将诗词内容所涉及的时代与伟人写诗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以更好的触摸历史的脉搏。
二、学唱
1.歌曲简介。
2.引导学生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感来演奏此曲。
3.采取视奏的方法,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五线谱视谱能力。
4.要求学生在气息上保持一致性,换气点尽量统一,长乐句保持气息的连贯性。
5.要求学生初步体验两声部的合奏效果,在两个声部的分配中第二声部的学生应略少于第一声部的学生数,音量稍弱。
6.加入人声,用“lu”演唱,作为练声曲。
7.用钢琴伴奏,再可加入一些打击乐。
三、小结。
《沁园春.雪》原作和重庆谈判.doc
《沁园春.雪》原作和重庆谈判作者:魏晓明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2年第01期毛泽东诗词论气势磅礴当属《沁园春·雪》。
但是我们现在读的并不是毛泽东的原作。
原作写于1936年2月,那是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词的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45年9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
不久后出版的《毛泽东印象》一书收录了这首词(爱泼斯坦等:《毛泽东印象》,山东新华书店出版,1946年4月。
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词共三首,在头两页,无编页)。
词的再次公开发表是在1957年,中间相隔了12年。
当时有毛泽东的18首诗词集成一册。
他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
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释:《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1月,第7页)具体就《沁园春·雪》来说,应不是改正错字而已,因为连词题都改了,原来叫“咏雪”。
柳亚子曾作词一首和毛泽东的词曰:“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毛泽东印象》)“润之”即毛泽东,“咏雪”即词题。
这首词包括词题有六处修改。
我们来比较一下现作和原作有哪些不同。
沁园春雪(咏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
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
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
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
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
《沁园春__雪》写作背景简介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简介《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①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
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看望柳亚子。
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
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
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
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
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
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蒋介石恼火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蒋介石恼火在69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6日,毛泽东赠柳亚子《沁园春·雪》。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几天后,便以1936年2月的旧作《沁园春·雪》赠柳亚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以此词为酬赠之作,不拟发表。
但《中央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后,吴祖光将此词公开发表出来,并附一文言评说,认为是一首气魄极大之作。
词发表后,重庆各界为之震惊。
写于1936年,鲜为人知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
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
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是后来轰动的《沁园春·雪》。
从1936年2月毛泽东写成《沁园春·雪》到1945年11月14日发表,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毛泽东曾写了这首词,因为他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
发表于1945年,反响强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戳穿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品原文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
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
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
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
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
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
《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前后后
《党史文苑》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当时整个西北高原冰雪覆盖,真是既雄伟又壮丽,而冰冻了的黄河别有一番独特景象。
毛泽东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回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和谈,其间少不了与过去的诗友来一点诗词唱和。
他把《沁园春·雪》带往重庆,抄赠给友人。
词作在山城流传,轰动一时。
很多人慨叹:毛泽东不仅能带兵打仗,还会舞文弄墨、吟诗赋词。
毛泽东的文采令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一段佳话。
人们一直误以为,毛泽东最先把这首词抄赠给了柳亚子。
其实这首词的确首先经柳亚子宣传得以传播,但是第一个得到毛泽东诗词墨迹的,却是另有其人。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专程前去拜访在长沙一师认识的孙俍工先生。
孙俍工曾在长沙第一师范任教,他才华横溢,而且书法独树一帜,飘逸俊秀。
毛泽东在一师附小任教时,曾慕名听过孙俍工讲课(毛泽东后来苦练书法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就曾得益于孙俍工的影响和指点)。
这次毛泽东前来登门拜访,孙俍工欣喜异常。
寒暄过后,毛泽东便拿出一个纸卷,递给孙俍工道:“这是俚词一首,自己涂鸦,送与先生。
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
在一师时,先生教给我的书法要领,二十年来一直不敢忘记呢。
”孙俍工徐徐展开纸卷,原来是一幅横轴,是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
孙俍工大声赞叹:“太好了!你戎马倥偬,日理万机,还能忙里偷闲,不忘书法艺术,真是难能可贵啊!”但见字体大气磅礴,犹如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再看内容,更是气吞山河,书和词相得益彰。
《沁园春·雪》
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ì n 沁园春_____
xù n 稍逊______ 裹 红装素guǒ___ 骚 风sāo______
wé i 惟余莽莽______
shǔ 数风流人物_____ 分外妖rá 娆 o______ 娇 江山多jiāo_____
ao 2、词讲究押韵。《沁园春· 雪》押的是____韵, 依次写出韵脚(押韵的字)
飘、滔、高、娆、 娇、腰、骚、雕、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沁园春 雪 把握节奏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 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 响。
帝王的历史功绩
• • • • •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武帝——抗击匈奴 唐太宗——贞观之治 宋太祖——平息五代动乱 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而威震欧亚
3、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 了评价,是哪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曾轰动重庆
记者追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知倾倒了多少人。
但不少人并不知晓,这一词作当年在重庆公开发表时所引起的轰动。
近日,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
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初遇大雪,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直到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才题赠柳亚子,并在不久后公开发表。
谢春涛说,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
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
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
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
谢春涛介绍,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
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
《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
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
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
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
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正因为这样,这一词作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猛烈攻讦。
毛泽东词中讲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句,报上就有文攻击他有“帝王思想”,“欲专制独裁”。
《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刊登词作时,未能注明写作年代,有人就以为是毛泽东重庆之行的新作,更是大做攻击文章。
1945年12月,王若飞将搜集到的攻击《沁园春·雪》和柳亚子和词的文章寄往延安,毛泽东阅后评论道:“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
喷饭,指吃饭时突然发笑而把嘴中的饭喷出来,于是用“令人喷饭”来形容事情的可笑。
尽管国民党当局组织一些文人在报刊上大肆攻击毛泽东的这一词作,但私底下又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词中表现出的气势和文采。
于是,他们便在国民党内暗中布置,要求能作诗填词的人,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企望从中选出几首佳作,以国民党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泽东的词比下去。
哪曾想,征得的尽是些平庸之作。
始终也没有搞出一首能与《沁园春·雪》一比高下的词。
在国民党当局策划,政论界对毛泽东词进行任意非难时,当年山城一幕更热闹的文艺景观是,以“和词”为借口,对毛泽东的词进行“带韵而行”的责难和毁谤。
当时国民
党中宣部曾暗中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咏诗作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中yang将在写得好的词作中选择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泽东词比下去!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的词刊发后不长时间里,国民党控制的《中yang日报》、《和平日报》、《文化先锋》等报刊,刊出以唱为名,以相骂、歪曲为实的《沁园春》近30首。
在国民党文人大肆诋毁毛泽东词时,中共和进步人士也发表和词,维护毛词声誉和中共尊严。
第一个唱和的是郭沫若,他曾先后作词三首。
教育家黄齐生和词揭露蒋的黑暗统治,“羊胃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骄。
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
”即使在国民党政府内部,亦有不少“斥蒋”之作。
如曾留学英国的著名财政专家、国民党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崔敬伯先生11月29日刊于《新民报》词说:“一夕风横,八年血浴,万里萍飘。
看红旗到处,惟余榛莽;衣冠重赌,仍是滔滔,米共珠珠,薪同桂贵,欲为蟾宫试比高。
”
郭沫若撰词曰: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
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
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
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桥,又款摆扬州闲话腰。
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
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
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
很清楚,郭词开篇几句是针对所谓反复古、反帝王思想的文章的。
末三句正面呵斥:你们再怎么饶舌,也“无损晴朝”,无损毛泽东词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