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四诊

合集下载

儿科诊法概要word版

儿科诊法概要word版

儿科诊法概要诊法,包括四诊诊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儿科四诊应用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一)望诊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1.望神色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在小儿尤为重要。

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识、体态、面目等。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主,目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

若形体壮实,动作灵活自如,活动睡眠如常,表情活泼,反应灵敏,面色红润光泽,目睛明润灵动,呼吸平顺调匀,语声啼哭清亮,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脏腑功能未衰,无病或病轻。

若形体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滞不活,呼吸浅弱或气促不匀,寡言声轻含糊或惊啼澹语,是为失神,表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败,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

中国小儿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

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各有区别。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附儿科四诊)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附儿科四诊)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附儿科四诊)儿科“四诊”的临床应用儿科临床,虽也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科古称“哑科”,问诊常是间接进行的。

当接触病人时,患儿往往惊哭不安,易失其切诊的准确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儿科四诊,既要求迅速敏捷,又要交错进行。

在未接触患儿之前,首先要向其家长询问病史,然后再进行切诊。

在切诊的同时,其他两诊交错进行。

儿科四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既是互相连接,又是相互交错的,历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本文仅简要介绍儿科四诊的临床应用,有关一般四诊的内容从略。

一、问诊当接触患儿之前,医者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向患儿打招呼,接着把目标转向患儿家长说:“孩子怎样不舒服啦”?目的是既要转移患儿的视线,又要探知患儿的病情。

当患儿家长说明就诊的要求和患儿的病情时,这就是“主诉”。

医者可根据主诉,进一步追问病史。

询问时要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并要简明扼要地记录之。

这就是“小儿问诊”。

二、切诊(一)切脉:当问诊结束后,接着进行“切诊”。

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腕部短小,多采用“一指切三关”的方法。

以医者之双手,握患儿之双手,将医者之拇指,切按患儿桡骨内侧动脉为中心的部位(即寸、关、尺三关),同时再以医生食指,按住患儿桡骨外侧,以助医生握切之力,可起到夹板样固定作用,便于医生用拇指进行切诊。

三岁以上患儿,可采用三指切诊法。

脉象以浮、沉、迟、数,以辨表、里、寒、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学龄后儿童多有兼脉,基本与成人脉象相同。

(二)切手心:在切完脉诊的同时,以医生左手鱼际,测试患儿右手心;再以医生右手鱼际,测试患儿左手心;测试患儿手心有两种意义:第一测试手心有汗或无汗,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第二测试手心有热无热,手心热多属阴虚,无热多属阳虚。

一般来讲,手背或指尖凉多属外感,手心热多属内伤,可结合临床分辨之。

(三)切指纹:此法仅适用于二岁以内之婴幼儿,因其气血未充,经脉未定,哭闹不安,脉诊难凭,切指纹以助脉诊之不足。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概述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儿科在四诊中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疾病特点及行为表现进行专门的诊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望诊在儿科中,望诊是非常重要的诊查方法之一。

儿童的面色、精神状态、皮肤情况等都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面色的红润、苍白、黄染等可以提示患儿的肝胆、脾胃等器官是否有病变。

望诊儿童的行为表现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活泼好动、食欲如何等,这些都能协助医生判断患儿的病情。

闻诊在儿科中,闻诊主要是通过听儿童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肠鸣等来了解病情。

对于儿童的呼吸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有哮鸣音、喘息声等,这些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哮喘、肺炎等疾病。

问诊在儿科中,问诊是了解患儿病情的重要手段。

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生需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症状、病程、饮食情况等,同时也要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还需要了解患儿的体温、大便、小便等情况,这些都对判断患儿的病情有重要作用。

切诊切诊是指通过切诊部位的脉象、舌诊等来了解病情。

在儿科中,切诊尤为重要。

儿童的脉象特点、舌苔情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儿童的脉象呈现出脉搏幼细、脉率较快、脉象弱等特点,对此需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

儿童的舌苔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如舌苔薄白、舌体较红等。

结语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儿科在四诊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儿科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儿童的病情,为儿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曲目1:四诊歌诀
四诊贯通寒热湿,
脉象舌苔闪光辉。

望闻问切四合一,
辨别病机定治归。

曲目2:四诊治法概要
1. 望诊法:观察患儿面色、目光、舌质、舌苔等,了解病情,辨别病机。

如面色苍白可见寒症,面色发红可见热症。

2. 闻诊法:嗅闻患儿体味、口臭等,辅助判断病证。

如口臭可见湿症,体味浓重可见热症。

3. 问诊法:询问家长患儿症状、病史等,全面了解疾病情况,判断病因。

如咳嗽喘息可见风症,大便稀溏可见湿症。

4. 切诊法:触摸患儿皮肤、脉搏等,辨认脉象情况,辅助判断病证。

如脉浮数可见风症,脉沉
细可见寒症。

总结治法:根据四诊结果,结合中医理论,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病机辨明后,可选用寒凉中药
治热症,温热中药治寒症,利湿化痰中药治湿症,疏风清热中药治风症等。

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能够帮助中医儿科医师全面诊断患儿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基础教程第三章 四诊和辩证

小儿推拿基础教程第三章 四诊和辩证

合派赓星福小儿推拿四诊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其中“望而知之谓之神”的望诊为主;闻诊的诊查范围有局限;问诊多指询问家长小儿护理饮食及生活状况,在推拿中应用也较多;切诊应用更少,但发热时期的切脉诊断有很好的知道意义。

第一节望诊《幼科铁镜》说:“小儿病于内,必行于外”,“凡治婴儿病不望颜色,不审苗窍,故病不应药。

是书惟以望颜色、审苗窍六字为主脑。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查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察二便、看指纹。

即望诊是通过医者的视觉对小儿全身或局部进行观察,经过分析判断得出小儿身体健康状态的一种方法。

小儿脏腑清灵,反应灵敏,因此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避免有色光线对诊断的影响。

同时也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合参,提高诊查的效果。

我们把望诊分为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

望神色表(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姿态(三)审苗窍苗窍指五官九窍。

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望苗窍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

(四)辨斑疹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颜色红紫,压之不退色称之为斑。

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压之退色称之为疹。

斑和疹多见于外感温病和许多传染病的病程之中,是湿热邪毒外透的一种表现。

1、斑:斑点稀少而斑色红艳为热毒较轻,一般为初发;斑点大片而斑色红紫为热毒较重。

2、疹:分为疱疹和丘疹。

疱疹内有液体,如水痘,脓疱疮。

丘疹内无液体。

热盛出诊,疹点细小,先稀后密,面部尤多为麻疹;大小不一,或如云片,瘙痒难忍,时出时没为荨麻疹;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稀稠密,如玫瑰红色为幼儿急疹(奶疹);(五)察二便大便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

中医儿科四诊

中医儿科四诊

黄疸
风热上攻 阴津大伤 风寒感冒 风热客肺 肺经郁热 肺经燥热伤阴 肺热迫血妄行
肺气郁闭
气血不足 风寒束表 瘀热互结 暴泻伤阴 唇风 丹痧 心脾积热之口疮
鹅口疮 麻疹黏膜斑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胃火上炎 肾气不足 马牙 外感 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热壅肉腐 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 白喉 实证 虚证 腹痛 谨防急喉风 夜啼或积滞 外感实证,肺蕴痰热 哮喘 肺气闭郁 异物堵塞气道 燥邪犯肺,或肺阴受损 外感 咽炎 肺蕴痰热,或肺气闭塞 白喉、急喉风 顿咳(百日咳) 麻疹 风痧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 围红晕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有 脓水流出 牙龈红肿,齿缝出血而疼痛 牙齿萌出延迟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 咽红恶寒发热 咽红乳蛾肿痛
咽喉
乳蛾溢脓 乳蛾大而不红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 哭声洪亮有力 哭声细弱无力

平时眼睑不能开阖自如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 两目直视,瞪目不活 白睛黄染 目赤肿痛 目眶凹陷,啼哭无泪 鼻塞流清涕 鼻流黄浊涕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 鼻孔干燥 鼻衄鲜红 鼻翼扇动,伴气急喘促 唇色淡白 唇色淡青 唇色红紫 唇色樱红 唇白而肿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 口腔破溃糜烂

口唇
口内白屑成片
奶麻 丹痧或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瘾疹
水痘
脓疱疮
心阴不足
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
气血瘀滞 热盛伤津 热甚津伤,经脉失养 气血虚亏 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阴虚火旺 气血瘀滞
猩红热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寒 热 寒湿内滞,或有寒痰积食 湿热内蕴,或乳食内积化热 阴伤津亏 胃之气阴不足
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

中西医助理医师——小儿按诊

中西医助理医师——小儿按诊

中西医助理医师——小儿按诊儿科的诊法,包括四诊诊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通过对一些部位的触摸,以察其大、小、冷、热、硬、实、陷等程度,以了解患儿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寒热虚实情况。

1.按皮肤: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肤热汗出,为热蒸于外;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阴液耗脱之证。

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

2.按头囟:按察小儿头囟的大小、凹凸、闭合的情况,头颅的坚硬程度等。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弱、精亏骨弱;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3.按胸胁: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会聚之所。

若搏动太强,节律不匀,为宗气内虚外泄;若搏动过速,伴喘促,是宗气不继之证。

胸骨凸出,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骨后凸,如龟之背是为骨疳;胸骨凹陷,呈漏斗状,称漏斗胸;肋骨串珠,肋缘外翻等均为佝偻病之表现,为虚羸之证。

正常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婴儿不超过2cm,学龄期儿童肋缘下一般不应触及肝。

正常新生儿脾脏在左肋缘下1~2cm处可扪及,1岁以后不应触及。

正常肝脾质地软,无压痛。

髓外造血、充血、感染、胆汁潴留等因素及代谢病、肝脾占位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脾肿大及质地改变。

4.按腹部:正常小儿腹部柔软、温和,按之不胀不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

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

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

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

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

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

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152.小儿中医四诊

152.小儿中医四诊

152.小儿中医四诊152.小儿中医四诊2012-8-29 21:48:06138一、中医“指纹”诊断小儿病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诊大人病,以号脉为主,诊小儿病,以望为主:望神、望色、望形态、望苗窃等,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方法,就是望“指纹”。

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寒热虚实的手段之一,一般多用于3岁以下小儿,这是由于3岁以内小儿的皮肤娇嫩,“指纹”显示清晰,易于观察。

3岁以上小儿或成年后,其“指纹”隐伏于皮肉之内或基本消失往往不易观察,故不再用“指纹”诊断疾病,而以诊脉代替之。

“指纹”是指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青筋。

前人将“指纹”称作“虎口三关”,所谓三关是指风、气、命三关,即可将食指上的“指纹”分为三部分,命名为风、气、命(如右下图),靠近拇指一方为风关,靠近食指尖一方叫命关,风关与命关之间叫气关。

正常小儿的“指纹”应该红黄相间,隐隐见于皮肤之中。

如果有病缠身,则“指纹”的颜色、部位、浮沉,都会随疾病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古人将小儿“指纹”的这种变化,概括为四句话: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疾病在表,则小儿的“指纹”浮浅于表面,显露在皮肤之上。

而感冒之初,疾病在里,则小儿的“指纹”沉于内,深伏于肌肤之内。

又如小儿食滞内伤,病属寒,则“指纹”呈红色。

如外感风寒,“指纹”应鲜红而表浅。

若“指纹”淡红而沉于内,则为脾胃虚寒。

病属热,“指纹”应见紫色。

如外感风热“指纹”紫而表浅。

若“指纹”紫暗而沉于肌肤之内,则显示邪热郁滞于体内。

“指纹”紫黑为热邪深伏,郁闭血络,病情危重。

“指纹”颜色淡淡,以手推之则“指纹”消失,推后复见,多指示病为虚证,淡红为气血不足,为体虚;淡紫为体虚而有热,显示有虚火。

“指纹”推之不动,颜色无变化,多说明病为实证,或病邪稽留体内。

如痰湿内蕴、食滞内伤、邪热蕴结等病。

假如患病较轻,“指纹”一般仅见于风关。

若“指纹”延至气关之上,说明病情较重。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论舌苔,共有三,黄白黑色薄厚干;
白薄外感厚腻湿,质红湿热淡湿寒;
黄厚干燥里热盛,黄白相兼热初传;
黄厚浊腻食积热,中黑燥刺大便坚;
苔黑润滑阴寒极,燥刺火热在肠间;
白色乳苔属正常,舌起红点是虫斑。
察耳: 注意耳之外形、颜色、有无分泌物及耳后 有无舋核(淋巴结)等。 察前后二阴:主要看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 色。如男孩前阴阴囊紧致沉着为健康少病 之征,而阴囊松弛颜色变浅则可为病态等。
1、诊
进行望诊时,首先应对病儿作整体望诊, 即首先望全身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发 育、精神意识等,然后根据病情再进行有 目的、有次序,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分部 望诊。
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 察二便、看指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望神色
神,广义讲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 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即 可从病儿精神的好坏以判断精气的盈亏, 从而测知脏腑的功能状态、病情的轻重及 预后。 《素问· 移精变气论》所谓“得神者昌,失神 者亡”在儿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诊概要
鼻气通于肺,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鼻衄肺热并阴虚,燥气乘肺鼻孔干, 鼻孔红赤肺热盛,喘急鼻煽是肺炎, 鼻如煤烟阳毒证,鼻孔黑润阴毒寒。
第六章
(3)审苗窍 2、察口
四诊概要
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颚及舌(舌质、 舌苔、舌体)等七个方面。
第六章
(3)审苗窍 舌象
四诊概要
望舌象首先注意有无舌苔、津液多少、有 无染苔假象以免造成误诊,望舌主要观察舌 体、舌质和舌苔。
3.望指纹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一岁半以内要 察看囟门的情况,3岁以下当察看指纹 等。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

儿科四诊

儿科四诊

小儿进行望诊时,要具备光线明亮这一观察条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尤其观察面部气色、苗窍及皮肤斑疹,更应遵循这一要求,方能获得正确资料。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从整体望诊开始,对小儿的神色与形态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进行分部望诊。望诊要细致、耐心,不能粗糙马虎,要防止漏掉已出现的体征,如看斑疹,就必需观察躯体各部分皮肤,包括眼与口腔粘膜也要检查,不能光看一处皮肤就下结论。有些望诊内容,对年龄小的孩子,会引起不合作,如观察眼睛、口腔、咽喉等,可以灵活地放在四诊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而白痞,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隆起含浆液的白色疱疹,白瘖多见于伤寒(湿温)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望两便】
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的大便较稀薄外,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而干湿适中。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湿热积滞,见于细菌性痢疾。若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须防肠套叠。小便黄赤短涩,为湿热下注;小便色浑如米泔水,为饮食失调,消化不佳;小便色红,或呈茶褐色,是血尿之征;小便深黄,是湿热内蕴,属黄疽之征。
儿科四诊之二
--------------------------------------------------------------------------------
◆闻诊的基本内容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听声音方面,包括啼哭声、语言声、咳嗽声和呼吸声;嗅气味则包括小儿的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呕吐物气味等。
【家苗窍】
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两阴。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红降,为邪入营血;舌红无苔,为阴虚津少;舌质发紫,为气血瘀滞;舌有红刺,为邪热亢盛。舌苔色白为寒,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舌苔色黄为热;黄腻为湿热内蕴;热病苔剥,为已伤阴;舌苦花剥,状如地图,属胃之气阴如小儿贫血;

儿科四诊PPT课件

儿科四诊PPT课件

• 为虚寒腹痛。小儿腹 胀拒
• 按且伴有小便不通的 多为
• 膀胱郁热。(2)肚皮
• 3、触四肢
• 除可知皮肤滑涩及肌 肉软
• 坚之外。还是判断身 热
• 及脑部疾患的重要依 据。
• (1)发热儿手足冷的 是
宝宝登记表
宝宝姓名: 宝宝年龄: 宝宝性别: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有无发烧? 最初是如何引起的?多长时间? 目前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伴有其他症状? 孩子以前有无住院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 面色:正常 萎黄 苍白 偏青 晦暗 红润 1、体质特征情况 □过敏性 □抵抗力差 □健康 2、是否容易感冒 □是 □否 3、饮食情况 □偏爱肉类 □偏爱蔬菜 □挑食
触诊
• 1、触皮肤 • 即触摸皮肤寒热、涩滑、有汗无汗,推知身体 • 内外热邪盛衰。 • (1)患儿发热而皮肤润涩。多为热邪将退。发 • 热而皮肤燥滑无汗,热邪持续难退。 • (2)若肌肉松软,无论胖瘦皆为脾虚。较瘦者 • 多为营养不良或胃肠虚弱。
触诊
• 2、触腹部 • 触腹部可查知患儿腹
部疾 • 病及全身寒热情况。 • (1)肚脐按之发凉,
儿科四诊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2016-12-9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望诊,即医生运 用视觉对患儿全身或局部观察,获得有关的资料。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嗅觉诊察病情,包括声音 和气味。问诊,通常以询问亲属或保育者为主,年 龄大的患儿也可以作为问诊对象。切诊是医生用手 指切按患者体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按(触)
一、望诊
1、望神、色 2、望形态 3、望面色 4、望五官 5、察二便 6、察舌
望神
正常:精神振作,动作灵活,表情活泼,反应 灵敏,两目有神,明润灵动。得神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宝宝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宝宝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首先,观察宝宝的神色。

如果宝宝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精神饱满,通常表示身体状况良好。

但要是宝宝面色苍白或发黄,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青,可能是受寒、惊风或者疼痛;面色发黑,则可能是肾脏方面的问题。

再看宝宝的形态。

宝宝活泼好动,肢体协调,说明发育正常。

如果宝宝总是懒洋洋的,不爱活动,或者走路不稳,可能是身体虚弱。

五官的观察也很重要。

眼睛清澈明亮,没有眼屎,是健康的表现。

若眼睛红肿、流泪、眼屎多,可能是上火或感染。

鼻子呼吸通畅,没有流涕,表明正常。

若有鼻塞、流涕,可能是感冒了。

口腔方面,嘴唇红润,口气清新为好。

若嘴唇干燥、发紫,或者口气酸臭,可能是身体有恙。

舌苔的状态也能反映问题。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

如果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不良;舌苔发黄,可能是体内有热。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宝宝的声音,比如哭声。

正常的哭声响亮而有节奏。

如果哭声尖锐、短促,可能是疼痛;哭声微弱、无力,可能是身体虚弱。

宝宝的呼吸声也需要留意,呼吸平稳均匀是正常的。

呼吸急促、有喘息声,可能是呼吸道有问题。

嗅气味方面,主要是闻宝宝的口气、大小便的气味。

口气清新是正常的,若有酸腐味,可能是积食。

大便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小便有异味,可能是上火或者泌尿系统有感染。

三、问诊家长要仔细向医生描述宝宝的日常情况。

比如饮食情况,宝宝的食欲如何,是否挑食、偏食,食量多少。

睡眠情况也很关键,宝宝入睡是否困难,睡眠是否安稳,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还要询问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形状、是否顺畅等。

另外,要关注宝宝的出汗情况,是正常出汗还是多汗、盗汗。

同时,要了解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 第五节_儿科诊法概要—四诊合参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 第五节_儿科诊法概要—四诊合参
• 1.总体望诊: (1)望神色:
病色分布配五脏:微—平,深—病, 绝 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

(微青、深青、白)


(微赤、深赤、黑)

(微黄、深黄、青)

(微黑、深黑、黄)
(微白、深白、赤)
一、望诊
• (2)望形态—形体: 全身:健康—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
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
一、望诊
• 2.分部望诊: • (3)察口 • 腮—腮内(颊部)有无白屑、溃烂等; 炎症,鹅口疮,麻疹粘膜斑 • 颚—颚部的外观和颜色
一、望诊
• 2.分部望诊: • (4)察鼻 外形、皮肤颜色、分泌物及性状 鼻塞;流清涕;流黄涕;长期流 浊涕,气味腥秽;鼻翼煽动;鼻孔 干燥鼻衄;鼻准部疹点 • (5)察耳 外观、颜色、分泌物及一些病证 在耳部的特有症状等 流脓;痄腮;耳背络脉
一、望诊
• (6)察前后二阴 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色。 • 阴囊紧松、肿、疝气,红赤、潮湿、 瘙痒;尿道口红、包皮 • (7)肛门:潮湿、红痛、肛裂、脱肛
一、望诊
• 2.辨斑疹 • “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 • • • 细疹:麻疹;风痧;奶麻;丹痧 疱疹:水痘;脓疱疮 斑疹:

儿科四诊运用的特点
3. 因年龄不同而有区别,四诊内容不同 •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 • <1.5y小儿要察看囟门闭合的情况 • <3y当察看指纹 4. 配合现代诊法,补充儿科四诊运用的不足 如发热患儿可查周围血象,肺炎喘嗽患 儿可作X光透视或拍片等 •
首重望诊
• 对病儿总体情况作全身望诊,然后再进行 有目的、有次序,全面又有重点的分部望 诊 • 内容:望神色 望形态 审苗窍 辨斑疹 察二便 察指纹★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儿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也是医生在诊治儿童疾病时需要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一个专业领域。

在儿科诊断中,四诊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

儿科在四诊中具有许多特点,如对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重视、肝脾证型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情志因素的关注等,下面将重点介绍儿科中具有特点的四诊方法及相关知识。

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是通过观察儿童的面色、精神状态、皮肤、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诊断。

儿科医生在望诊时需特别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体态是否匀称、面色是否红润、精神状态是否好等。

儿童的舌质常常能反映其脏腑的功能状态,比如舌红多燥为胃热、舌白为中气虚等,因此在儿科诊断时,舌象观察非常重要。

闻诊是通过听儿童的呼吸声、咳嗽声、哭声等来判断疾病的诊断。

儿科医生在闻诊时要特别留意儿童的呼吸情况,如有无呼吸困难、有无喘息声等。

对于儿童的哭声也能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比如高热时发出的伴有哭声的呼吸急促声可能是肺炎的表现。

问诊是通过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了解患儿的病史、发病情况、症状表现等情况。

在儿科问诊时,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儿及家长的叙述,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症状的表现特点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儿童年龄小、表达能力差的特点,有时需要通过家长的描述来了解具体情况。

切诊是通过对患儿脉搏的触诊来了解疾病的诊断。

儿科医生在切诊时需要关注患儿的脉搏情况,判断其脉象特点,如浮大数端为表证、沉弦缓为寒证等。

儿科脉搏的触诊有其特殊之处,例如患儿脉搏腰软弱、起伏缓慢为脾虚证,需要在诊查时特别留意。

在儿科诊断中,肝脾证型的诊断十分重要。

肝脾证型是指疾病的病机和证候与肝脾之间的关系,通过辨证论治,改善肝脾的功能状态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儿科中许多常见病症,如消化不良、厌食症、腹泻等都与肝脾的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对肝脾证型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肝脾证型的重要性外,情志因素在儿科诊断中也需要重视。

中西医小儿学小儿四诊概要(新)

中西医小儿学小儿四诊概要(新)

▪ 4、呼吸声:注意呼吸是否匀调,有力无力;

肺部听诊有无干、湿罗音;有无异常呼吸状态。

肺部闻及哮鸣音,多为哮喘;闻及中、小湿罗音,多
为肺炎,呼吸低微,双吸气如哭泣声,多见于呼借助现代仪器设备了解心脏情 况。
▪ 注意心率快慢、心音强弱与节律、有无心 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炎症,鹅口疮,麻 疹粘膜斑
kopli k
望诊
3.审苗窍: (5)察舌:
正常小儿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干湿适中
望诊
3.审苗窍: (5)察舌: 舌体—胖嫩、肿大,有裂纹
强硬,短缩干绛 弄舌,吐舌
舌质—淡红 淡白 绛红
红少苔
无苔而干
紫黯或紫红
粗大红刺
舌苔—白为寒 黄为热 腻为湿 剥苔津伤 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括听语言声、啼哭声、咳嗽、呼吸声、听心音及嗅气味等
方面。

l·语言声 清晰响亮为佳。低弱;呻吟;
高声尖呼;谵语;语声嘶哑
2·啼哭声 宏亮而长。饥饿—绵长无力。
尖锐;嘶哑;延绵而低微
洪亮为实证,微细而弱为虚证;清亮
和顺为轻,尖锐或细弱无力为重
二、闻 诊
3·咳嗽声:畅利;清扬;重浊;干咳无痰;
阵作回声;嘶哑如犬吠声
水痘
猩红热 麻疹
望诊
6.察二便 大便:察量、次、颜色、气味、形状等
须注意婴幼儿粪便的特点 燥结;稀薄夹凝块;稀薄色黄秽臭; 下利清谷;痢疾;肠套叠; 胎粪;母乳金黄;牛奶淡黄白硬 小便:热淋;血尿;黄疸;夏季热;积滞与疳 证(米泔水)
二、闻 诊
二、闻 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包

0-6岁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0-6岁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0-6岁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断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1.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症。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症、痛症、瘀症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2.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态资。

重点查看以下几方面:囟门前囟一岁半前闭合为正常。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

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体态姿势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

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3.察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

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暗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3.察指纹3岁一下小儿须察指纹。

小儿指纹是指示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小儿指纹图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示指、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示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示指桡侧命官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风关以内。

若指纹淡红、青紫,达气关以上,推之涩滞为异常。

若指纹达命关,而非一向如此,则提示病情危重。

4.察大便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

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味,1日3次左右,均属正常。

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

-儿科诊法概要

-儿科诊法概要

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
更添片语告儿科, 麻豆惊疳须占验。
㈢问个人史:
生产情况:正常或剖腹,有无窒息,有无产
伤。胎次、产次,是否足月产,顺产还是难 产,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等,母亲孕期情 况、家族中遗传病史等。 喂养方式:人工、母乳、混合。婴儿期喂养 方法、添加辅食情况、饮食习惯、起病前有 无进不洁饮食或其它特别饮食。 发育情况(体格、智力): 预防接种:按计划接种各种疫苗。
发颐:按摩腮部有脓水流出
察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稍有色素沉着,是正
常状态。
小儿肛周臀部潮湿红痛,“红臀”,是尿
液浸渍所致。
阴囊通体肿大光亮阴凉,常见于阳虚阴水。
辨斑疹
疹:形小如粟米,高
出皮面,压之退色
斑:大小不一,不高
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风团:荨麻疹

白痱:白痱、汗疹
察二便—小便
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 有力主实证,无力主虚证。

六种脉象可以兼见,其它脉象在儿科也可见到
按诊
1.按头囟 2.按颈腋 3.按胸腹 4.按四肢 5.按皮肤
(一)听声音
(啼哭声、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 (二)嗅气味 (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呕吐物气味)
问诊
㈠问年龄: 问患儿的实足年龄, 2岁以下问实足月龄, 新生儿、百日内婴儿要问明天数。
㈡问病情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总体望诊—1.望神色
五色主病
白:寒证、虚证 红:热证 黄:脾虚、湿浊 青紫: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黑:寒证、痛证、瘀证、水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四诊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望诊的基本内容望、闻、问、切,通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临床上,这四个方面不可偏废,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应该“四诊合参”,相互配合。

但由于小儿有其生理与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均不同于成人,且婴儿不会语言表达,较大年龄的小儿虽能言语,亦往往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所以历代儿科医家都很重视望诊,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等。

【望神色】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儿科望诊通过对小儿目光、神态、表情、动态、语言、反应等方面综合观察,才能了解五脏精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及预后。

凡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均为气血调和,神气充沛无病的表现,或虽有病,也多轻而易愈。

如果神情呆滞,萎靡或嗜睡,或烦躁不安,二目无神,面色晦暗,呼吸不匀,均为有病的表现。

正常小儿的面色,不论肤色如何,均应红润而有光泽。

有些小儿虽皮肤较白,但白里透红,说明气血调和。

面部望诊以五色推测病情变化,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白有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肾病综合征;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见于小儿贫血;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阳气暴脱,可见于休克。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于积滞、疳证;面黄无华,并有白斑,常为肠寄生虫病;面色鲜黄,为湿热内蕴的阳黄,常见于急性肝炎和某些胆道疾患;面色黄而晦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常见于阻塞性黄疽。

新生儿一周内面目俱黄,能自行消退,为生理性胎黄,不屑病态。

面呈红色,多属热证。

面红目赤,咽痛红肿,为外感风热;午后颧红,潮热唇赤测为阴虚内热,可见于小儿肺结核。

新生儿面色嫩红,为正常肤色,不屑病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

面色青白并见,愁眉苦脸,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之际;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如重症肺炎和心力衰竭。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惨暗为肾气衰绝,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若小儿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此外还有将面部五个部位与五脏结合,作为推断病情轻重的一种方法。

这五个部位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左腮属肝,右腮属肺,额上属心,鼻属脾,颏属肾。

以右腮为例,与肺有关,秋季该部皮色微白者为无病,皮色很白则肺有病,若右腮出现深红色是病重,因为白是肺的本色,肺属金,而红色为火,五行中火是克金的,所以病重。

当然这种观察与推测的方法也不是绝对的,仅供临诊时参考。

【望形态】形是指形体,态是指动态。

小儿形体望诊包括头囱、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检查时应按顺序进行。

头方发少,囱门迟闭,下肢挛曲,可见于佝偻病;头大颌缩,前囱宽大用良珠下垂,见于脑积水;腹部膨大,肢体瘦弱,额上青筋显现,多为营养不良(疳证)。

“发为血之余”,若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体虚血亏的表现。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为营血虚亏,见于重度贫血;指甲色紫,或呈杵状,为心阳不足,气滞血瘀,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等。

在动态望诊时,如见小儿喜伏卧者,常为乳食内积;喜蜷卧者,多为腹痛;喜侧卧者,多为胸胁疼痛;若仰卧少动,双目无神,多为久病、重病,体质已虚。

颈项强直,肢体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概属惊风;若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急性腹痛;若端坐喘急,或哮鸣痰声,为哮喘症。

【家苗窍】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两阴。

1.察舌正常小儿舌体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

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红降,为邪入营血;舌红无苔,为阴虚津少;舌质发紫,为气血瘀滞;舌有红刺,为邪热亢盛。

舌苔色白为寒,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舌苔色黄为热;黄腻为湿热内蕴;热病苔剥,为已伤阴;舌苦花剥,状如地图,属胃之气阴不足。

2.察日眼睑结膜色淡,为血虚,如小儿贫血;巩膜色黄,属湿热蕴遏之黄疽症,如急性肝炎;眼睑浮肿,为水湿上泛,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图案内陷,哭而无泪,见于脱水时,两目上窜,为惊风发作之征。

3.察鼻鼻塞流清涕,为感冒风寒;鼻流黄涕,为感冒风热;鼻衄为肺经有热,或血热妄行,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孔干燥,为肺津已伤或外感燥邪;鼻翼煽动为肺气闭塞,如小儿肺炎。

4.察口察口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等变化。

唇色淡白属气血虚亏;唇色青紫为寒证及瘀证;唇色樱红,为暴泻气阴两伤;口唇干燥为伤津之征。

察齿及齿龈,齿为骨之余,齿龈属胃,齿龈红肿,属胃火上冲;牙齿迟出,为肾气不足,如佝偻病;新生儿牙龈有白色斑块,影响吮乳,称“板牙”。

咽为肺胃之通道,咽红发热,为风热外感;咽红乳蛾肿大,为风热外感或肺胃火炎,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痛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为白喉之征。

口内溃疡为急性口腔炎;满口白屑,见于鹅口疮。

5.察耳及两阴耳内疼痛流脓,为肝胆火旺,如中耳炎;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见于流行性腮腺炎。

阴囊时肿时复,啼哭肿甚,为腹股沟斜疝;阴囊阴茎肿胀,常为肾病的表现。

婴儿肛门潮湿红痛,为尿布皮炎;肛周抓破,常为烧虫病肛痒所致;大便坚硬带鲜血为肛裂;便后直肠脱出,属中气虚亏,见于脱肛。

【辨斑疹】凡形态大小不一,一般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称之为“斑”;凡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称之为“疹”。

斑和疹每见于小儿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小儿杂病可见于紫癜等症。

按形态还有细疹胞疹、风团、白瘖等不同名称。

所谓细疹,指疹子细小如麻粒,如风疹、猩红热的皮疹;所谓疱疹,指形态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含液体,如水痘;所谓风团,指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如云团样,此起彼伏,抓痕明显,如荨麻疹;而白痞,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隆起含浆液的白色疱疹,白瘖多见于伤寒(湿温)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望两便】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的大便较稀薄外,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而干湿适中。

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湿热积滞,见于细菌性痢疾。

若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须防肠套叠。

小便黄赤短涩,为湿热下注;小便色浑如米泔水,为饮食失调,消化不佳;小便色红,或呈茶褐色,是血尿之征;小便深黄,是湿热内蕴,属黄疽之征。

【察指纹】察指也叫看虎口三关,即观察小儿食指挠侧浅静脉,是用来辨别3岁以内小儿疾病的病因与性质,以及估计疾病预后的一种辅助诊法。

从食指掌桡侧(虎口)的第一节开始,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常小儿的指纹,应红黄相兼,隐隐不显露于风关以上,若发生疾病,则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每有变化,《幼幼集成》用“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四句歌诀作了高度概括。

浮主表,沉主里,疾病在表,指纹浮而显露,病邪在里测沉而不易显露;红主寒,紫主热,指纹色鲜红为外感风寒,淡红为虚寒,暗紫色为邪热郁滞,紫黑色为热邪深重,证属危重;淡主虚,滞为实,“滞”指指纹涩滞,推之不畅之意,色谈为气血不足,淡青为体虚有风,淡紫为体虚有热,指纹郁滞,常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三关指风、气、命三关,指纹现于风关,是病邪初入,证尚轻浅,达于气关,为疾病进一步深入加重,而到达命关,甚至透关射甲(现于指甲内),说明疾病已十分危重。

看指纹一定要在光线明亮之处,医生还可以用手指从患儿命关向风关轻轻推下,反复几次,使指纹容易显露。

指纹诊法,古代医家是对3岁以下小儿,可替代切脉的一种诊法,因此同样也不能单纯用指纹决定疾病的性质,当与其他诊法得到的资料一起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小儿进行望诊时,要具备光线明亮这一观察条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尤其观察面部气色、苗窍及皮肤斑疹,更应遵循这一要求,方能获得正确资料。

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从整体望诊开始,对小儿的神色与形态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进行分部望诊。

望诊要细致、耐心,不能粗糙马虎,要防止漏掉已出现的体征,如看斑疹,就必需观察躯体各部分皮肤,包括眼与口腔粘膜也要检查,不能光看一处皮肤就下结论。

有些望诊内容,对年龄小的孩子,会引起不合作,如观察眼睛、口腔、咽喉等,可以灵活地放在四诊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儿科四诊之二儿科四诊之三儿科四诊之四儿科四诊之二正常字体放大字体◆闻诊的基本内容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听声音方面,包括啼哭声、语言声、咳嗽声和呼吸声;嗅气味则包括小儿的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呕吐物气味等。

【啼哭声】啼哭也是小儿的一种“语言”,当小儿身体不适或有痛楚时就会啼哭。

正常小儿哭声,应该洪亮而长,并有眼泪。

当婴儿因为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困睡或尿布潮湿,均能引起不适而啼哭,当需要得到满足或痛苦解除,哭声也就停止了。

乳儿因饥饿引起的哭声多绵长无力,口作吮乳之状;腹痛引起的啼哭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若啼哭声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大便,需考虑肠套叠;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为喉头水肿所致。

总之小儿哭声以洪亮壮厉为实证,哭声微细而弱为虚证。

哭声清亮和顺为佳,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重。

【语言声】已能讲话的小儿,语言声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正常小儿语言以清晰响亮为佳。

语声低弱,为气虚肺弱的表现;呻吟不休,多为身有不适;高声呼叫,常为剧痛所致;谵语狂言,为邪热入营,常见于温热病过程中;语言重浊,常因外感风寒;语声嘶哑,多为咽喉和声带疾患。

【咳嗽声】咳嗽以声音畅利,痰易咯出为轻。

咳声清扬而流清涕,为外感风寒;咳声重浊,痰稠色黄,为外感风热;干咳无疾,多属肺燥,或为咽炎所致;咳嗽阵作,并有回声,常为百日咳;咳声嘶哑,如犬吠声,常见于喉炎或喉白喉。

一般情况下,实证咳声高亢,虚证咳声低弱,有痰时咳声重浊,无疾时咳声干涩。

【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均匀平和,快慢适中。

由于肺司呼吸,肾主纳气,故呼吸声异常常反映肺肾的病变。

小儿肺脏娇嫩,呼吸道疾病较多。

若呼吸气粗有力,多为外感热证;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痰邪壅肺,如哮喘证;呼吸急促,气粗鼻煽,每见肺炎喘嗽;呼吸窘迫,面青不咳,常为呼吸道阻塞;呼吸低弱,双吸气如哭泣声,为肺气将绝,如呼吸衰竭时。

此外,婴儿呼吸不畅,用日呼吸,常为鼻塞或鼻垢阻塞鼻腔,后者湿润后轻轻挑去,即可畅利。

【口中气味】口气秽臭,多为胃热所致,或为口疮、牙疳所致;暧气酸腐,多为伤食;口气腥臭,多见于血证,如齿龈出血;口内腥味,兼吐脓痰带血,常见于肺脓肿;口气如烂苹果味,为酸中毒表现;口有酮臭,为尿毒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