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讲解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eb75b220b4c2e3f572763b8.png)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棉花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工程(一)棉花优质、抗逆功能基因研究与育种新材料创制1.棉花纤维品质调控基因资源创制及分子改良重点支持:研究棉纤维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品质特性的纤维细胞蛋白质组学,构建纤维发育的功能蛋白质网络;鉴定棉纤维发育中特异高效表达的启动子及其调控原件与作用机理;研究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功能基因和调控机制,构建不同的转基因载体,进行功能验证和棉纤维品质与产量同步改良。
考核指标:分离克隆目标基因5个,鉴定功能蛋白5个;创制筛选出遗传稳定的优质等特异种质材料50份;培育棉花品质与产量同步显著改良的新品系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论文5篇。
(二)棉花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1.优质机采棉新品种选育与高质量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围绕自治区机采棉需求,选育一批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品质与农艺、产量性状相互协调且优异的多类型棉花新品种;研发、集成应用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规模化高质量种子繁育、加工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创制适宜机械采收的育种新材料(品系)60份(个);选育适宜机械采收的优质高产多类型新品种3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研发规模化良种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标准)草案2套;新品种推广应用100万亩以上。
2.机采棉机艺融合高效关键配套技术及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研发机采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种植模式和田间配置方式;研发机采棉群体塑造田间诊断及水肥药一体化调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抗低温冷害保苗技术及产品;研发机采棉打顶、脱叶催熟等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机采棉化肥减施与替代增效技术及产品。
考核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研发新产品、新装备4个(台、套);研制标准(技术规程)草案5套;新技术、新产品应用100万亩以上。
3.棉田主要病虫防治及农药减施增效新技术与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研发主要害虫种群控制的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重大潜在性害虫牧草盲蝽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农药投入在棉田土壤、棉产品及其衍生制品中的蓄积效应,研发棉田农药施药阈值与安全生产控制及多残留、高通量验证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主要根部病害防治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农药减量增效的施用新技术及产品。
2016年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
![2016年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https://img.taocdn.com/s3/m/201fe942f242336c1eb95e6d.png)
附件一 2016年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储备项目立项指南一、扶持重点(一)蔬菜产业。
围绕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基地的抗灾保收和应急供应能力,重点扶持高效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山地微蓄微灌、排涝、智能监控、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控、抗灾型蔬菜集约化育苗、采后处理和冷链系统及田间操作道等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建设及设备添置,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安全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菜稻轮作”等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等。
(二)食用菌产业。
稳定木腐菌,重点发展草腐菌,发挥食用菌生态循环功能,优化品种结构,推进菌种标准化生产和菌棒集约化生产,扶持标准菇棚、生物发酵、拌料装料、灭菌接种、菌包培养、调温库、温控设备、田间操作道、分级整理、冷藏保鲜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菌糠资源收集利用以及残余菌包无害化处理等生态循环生产新技术和高效模式。
(三)茶叶产业。
围绕提升发展水平、巩固优势地位、促进增产增收、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目标要求,主攻茶树良种、精深加工、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的提升发展,重点扶持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和地力提升,茶园操作道、喷滴灌、防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杀虫灯、茶树采修剪、防灾等设备购置,标准化名茶厂优化改造及名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浙江绿茶优势品牌建设等。
(四)水果产业。
围绕打造浙江精品果业和建设标准果园的目标要求,实施精品果园建设,重点扶持果园操作道、标准化大棚(棚架)、节水灌溉、山地轨道式运输、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杀虫灯、防鸟网、反光膜等生产设施建设,果品采后冷链、商品化处理、果品加工等设施建设及设备添置,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优良品种、优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和品牌建设等。
(五)花卉产业。
按照“适度控制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和品质”的要求,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花卉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喷滴灌现代化设施和新品种引繁研发,配套完善基地内田间操作道、组培室、育种设施、检验检测、冷藏保鲜、分级整理包装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引进和推广应用优质适路种苗种球生产和设施栽培、节水灌溉、产品保鲜、花期调控等高产高效技术。
2016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部分)申报指南
![2016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部分)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7fbd89383d049649a665805.png)
附件12016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部分)项目指南一、电子信息 (1)二、新材料 (1)三、先进制造 (3)四、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4)五、交通运输 (5)六、生物技术 (6)七、现代服务业 (6)八、化工及建材 (7)九、轻工纺织 (8)十、高效农业 (9)十一、智慧农业 (10)十二、绿色农业 (11)十三、临床医学 (12)十四、生物医药 (12)十五、中医药 (14)十六、海洋科技 (15)十七、公共安全 (16)十八、资源与节约 (17)十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7)二十、城镇发展与其他社会事业 (18)一、电子信息1.软件。
重点研究开发可信计算、数据库优化移植、大数据挖掘、服务在线开发部署和弹性扩展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云数据中心支撑软件、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基于开放源代码的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件。
2.集成电路。
重点研究开发软硬件逻辑模块复用技术、编解码加速算法、封装的电磁兼容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RFID、存储设备、传感器等集成电路专用芯片及器件。
3.计算机及数字化电子产品。
重点研发虚拟化优化、数字信号处理、高清晰显示、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服务器、电子加速器、微波雷达以及汽车电子、智能网络家电、智能终端以及各类磁光开关、光纤联接器等电子产品。
4.网络与通信。
研究开发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终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
5.信息安全。
研发云端、移动终端和工控设备的安全保障技术,网络空间隐私保护、行为监管和治理技术,面向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确保技术。
二、新材料1.特种纤维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以及聚苯硫醚、聚氟纤维等新品种高性能纤维制备及产品生产技术。
2.特种陶瓷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超细陶瓷粉体制备技术,功能陶瓷等特种陶瓷制品的生产技术、成型及烧成工艺等。
3.特种金属材料。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要点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5e0a3c482fb4daa58d4b26.png)
附件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概述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1—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专项实施年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实施年限:5年。
三、专项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整体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与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2—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申报指引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申报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2398aecab9f3f90f76c61bb2.png)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申报指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改善关键环节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扶持方向上,主要安排良种繁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两类项目,良种繁育包括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畜禽良种繁育等3个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包括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和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等3个方向。
一、良种繁育项目(一)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1.申报品种及区域重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精神,着力提升农作物良种生产和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种子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用种安全,2016年重点加强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兼顾棉花、油料、牧草等重点经济作物,根据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支持种子企业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布局在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种子生产大县(市)范围内的项目优先支持。
2.申报单位条件(1)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原则为种子企业,其中,水稻、玉米、小麦种子企业为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棉花、油料、马铃薯、牧草等种子企业,要求具备较强的育繁推技术力量,企业于2013年12月31日前登记并注册开展种子生产经营,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牧草种子企业200万元以上)。
四川、云南、青海和甘肃省藏区以及西藏、新疆等省(区)具备种薯生产和推广能力的事业单位可参照相关条件组织申报脱毒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
试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
![试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4402e780b4e767f5acfce7e.png)
附件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全面实施节能战略为目标,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领域的工艺、系统、装备、材料、平台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
本重点专项按照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业余能回收利用、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7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1. 煤炭高效发电1.1超高参数高效率燃煤发电技术(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超高参数条件下清洁燃煤发电新系统;揭示能量释放、传递、转换、利用及污染物生成规律;研究大型发电关键设备内部和关键设备之间流动与传质传热等规律。
考核指标:形成超高参数条件下高效热能转换新方法,实现发电效率超过50%。
1.2 CO2近零排放的煤气化发电技术(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CO2近零排放的煤气化发电新方法和新系统;CO2捕集与能量转换过程之间的深度融合;新型关键设备内部流动、反应和污染物生成规律;新型发电系统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协同优化。
考核指标:获得CO2近零排放的清洁高效煤气化发电新方法,形成新的CO2近零排放高效煤气化发电系统,二氧化碳捕集率≥90%。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剖析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3928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f.png)
6.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剖析简要概述“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是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该专项旨在加强我国食品加工、粮食收储运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粮食收储保鲜和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精细加工等水平,大力推动我国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项目背景粮食是我国的基本生产资料和重要的民生物资,粮食加工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食品加工工业和粮食收储运技术的革新也前所未有地重要。
因此,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开展对于我国的食品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重要领域:1. 粮食收储运技术该领域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系列现代化的、高效的粮食收储保鲜技术和仓储设备,提高粮食收储运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粮食质量损失和浪费。
2. 粮食机械化种植技术该领域主要关注提高种植适应性和耐候性,研制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如自动化喷灌系统等,从土壤准备到播种、喷灌、除草、收割、保管、运输等都要进行科学统一管理,提高重要农作物产量。
3. 食品精细加工技术该领域主要关注研发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推广现代化节能、高效生产的加工流水线技术、储藏保鲜等尖端技术,增强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该领域主要系统研究食品生产管理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管理,降低假冒伪劣食品和不良食品准入的比例,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项目成果“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推进的成果是令人喜人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技术成果重点专项通过对粮食收储技术和装备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新型的仓库设备和运输设备;同时,在粮食质量控制技术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如采用新型的绿色保鲜技术来提高粮食质量,使得国内的粮食质量得到大额提升。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a9be26c8e9951e79a892706.png)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1—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旨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了3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4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9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5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56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1. 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开展民族特色食品的品质评价与品质稳定性控制、工艺挖掘与工艺适应性改造等研究;突破民族特色食品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和品质保真技术瓶颈;开发民族特色食品的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加工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典型的民族特色的工业化传统食品,建立健全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成套技术与装备。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剖析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36e7503968011ca300916f.png)
附件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概述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专项实施年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实施年限:5年。
三、专项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整体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与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2d293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0.png)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9•【文号】国科发资〔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0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高性能计算”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现代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现代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54b95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7.png)
现代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现代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哎呀,听起来有点严肃对吧?其实呢,别紧张,这个东西讲起来也没那么复杂,就像做一道好吃的菜一样,步骤分明,调料拿得巧,结果肯定好。
你要是想在这条路上走得稳,成功的把一个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给申报下来,首先得弄清楚一些“基本功”,不然就像煮粥没加米,啥都没得着。
首先得知道,这个申报其实是一种机会,不是负担。
食品技术研发,听名字就有点高大上对吧?但其实它就是让我们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吃得更方便的技术。
说白了,都是为了让你我他吃饭时不那么纠结“今天吃什么好”这个问题。
比如你看现在市场上很多功能性食品,或者低糖食品、减脂食品、植物基食品什么的,背后都离不开研发。
没错!这就是食品技术研发的成果。
要不然,我们也只能盯着大碗炒饭,拿着炸鸡翅,心里想着:“这真的好吃,但我可能长肉。
”但有了这些研发,就可以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把自己的“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申报到位呢?得有个好点子。
这个点子可得新!你想,要是你申报的项目,说白了就是“炒冷饭”,人家评审专家一看就知道,哦,这个早就有人做过了,没啥新意,直接pass!所以,创新是关键!别担心,你可以从大家平时吃饭中的小困惑出发:比如吃快餐营养跟不上,或者想吃健康的却怕麻烦,甚至是因为各种食品配料搞得大家有点心慌慌的,都是可以成为研发的灵感。
关键是,你要找到“痛点”,然后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好啦,想好了点子,接下来就是你需要写一个“申报书”了。
别吓着!申报书其实就是把你的想法用文字给表达清楚。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皱眉:“这不就是做PPT 吗?”可不就是嘛!你得把你这个好点子,给评审专家们描述得既清晰又吸引人。
得把技术背景讲清楚,告诉别人为啥要做这个项目,为什么有这个需求?然后再讲讲你打算怎么做,怎么创新,怎么解决问题。
还得说清楚这个项目完成之后能带来什么好处。
比如能让大家吃得更健康,或者能节省生产成本,甚至提升食品的保质期什么的。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45c964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f.png)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第一篇: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
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本重点专项按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4个方向,共部署35个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1112******26附:2016年资助情况本专项2016年度立项总经费87628万元,立项项目27项,平均支持强度3810万元/项,牵头单位中,企业(7家,26%)、高校(12家,44%)、科研院所(8家,30%)、其他(0家,0%)。
第二篇:试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审核要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湖北省粮食局关于申报2016年度粮食流通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粮食局关于申报2016年度粮食流通项目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eb8e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a.png)
湖北省粮食局关于申报2016年度粮食流通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粮食局•【公布日期】2016.03.07•【字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湖北省粮食局关于申报2016年度粮食流通项目的通知各市、州、县粮食局:为深入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意见》(鄂政发〔2015〕19号)文件精神,提升全省粮食仓储设施质量,促进粮油精深加工发展,培育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推进“科学兴粮、人才兴粮”工作,按照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就做好2016年度申报粮食流通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一)仓库维修改造项目。
2015年底,各地已对2016年粮食仓库维修改造项目进行了预申报,省粮食局根据各地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和实际需要,确定了拟建项目。
为进一步规范申报程序,完善相关手续,严格项目管理,各地原则上应按照《2016年湖北省粮食仓库维修改造项目拟建计划安排表》中的项目单位和拟安排省级财政资金额度进行项目申报。
不在上述表格之列的单位和项目此次不申报。
(二)粮食烘干设备、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储粮设施项目。
1.申报范围包括粮食收纳中转库建设项目和烘干设备项目。
粮食收纳中转库建设项目的申报对象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不含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烘干设备项目的申报对象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包括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和国有中心粮库。
2.同一申报主体既有粮食收纳中转库项目、又有烘干设备项目的,只能选择一个申报。
转让的二手设备、改装设备等不予补助。
3.对项目补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申报项目必须是已建成、已完工的项目。
4.土地流转面积在500亩以上且实际粮食种植面积在1000亩(含)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或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且实际粮食种植面积在2000亩(含)以上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方可申报本次项目。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a9be26c8e9951e79a892706.png)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1—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旨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了3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4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9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5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56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1. 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开展民族特色食品的品质评价与品质稳定性控制、工艺挖掘与工艺适应性改造等研究;突破民族特色食品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和品质保真技术瓶颈;开发民族特色食品的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加工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典型的民族特色的工业化传统食品,建立健全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成套技术与装备。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0ef627ba58da0116d174967.png)
附件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进全局。
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机装备技术要求更高,产品需求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基础研究不足,整机可靠性和作业效率不高,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农业投入品施用粗放,经饲果牧等生产机械严重缺乏,导致农业综合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知名农机企业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全面进入中国,抢占高端农机市场,我国农业生产和产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提升农机装备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主流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意义重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立足“智能、高效、环保”,按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思路,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横向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的纵向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页脚内容1本专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对高端技术和市场重大产品的紧迫需求,重点突破市场机制和企业无力解决的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等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产品智能化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破解完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瓶颈;加大力度开发大型与专用拖拉机、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产品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创立自主的农业智能化装备技术体系;创制丘陵山区、设施生产及农产品产地处理等装备,支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
科技部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 申报指南
![科技部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 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eb0cb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2.png)
科技部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申报指南科技部关于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的申报指南如下: 1.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书。
申报书应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科技支撑计划名称、项目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效果、资金来源、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内容。
(2)证明材料。
证明材料应包括申报项目的技术需求、研究内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技术路线、资金支持等方面的资料。
具体格式请参考科技部关于科技支撑计划申报材料的规定。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2)申报项目应符合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申报指南的要求。
3.项目内容:
(1)食品制造科技支撑项目:包括农产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2)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项目:包括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粮食行业急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
![2016年粮食行业急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ae6c98ce240c844769eaee22.png)
2016年粮食行业急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项目申报书(格式模板)项目名称:所属项目:申报单位:(公章)负责人:国家粮食局仓储与科技司年月日填报说明1、项目申报书分为“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及目标”、“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预算”和“附件”八个部分。
2、申报单位可根据2016年粮食行业继续关键重大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自行确定所申报课题的名称。
课题名称应清晰、准确反映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不宜宽泛。
3、申报书标题,统一用黑体四号字。
申报书正文部分,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正文(包括标题)行距为1.5倍。
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
4、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5、申报书中的单位名称,请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申报书纸质版应与电子版版本一致,纸质档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如实填写。
5、填写完成后,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进行审核。
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所属项目课题类型□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其他经费概算总概算万元执行周期年申报单位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课题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最高学位职称职务电子邮箱移动电话课题联系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参加单位序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申报项目简介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国内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包括国内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法、研究水平。
该方面研究可能取得的突破及预期成果。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包括该方面国外的总体研究水平、最新进展和发展预期等。
)研究内容及目标一、项目目标及考核指标(一)申报课题与2016年粮食行业急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的关联关系(二)项目目标及考核指标、评测方式/方法(三)成果的呈现形式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一)主要研究内容(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用图表描述。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doc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de544979563c1ec5da71ac.png)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2016年启动项目申请指南科技部农村司二零一五年十一月日27 第一部分专项概况一、概述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的新挑战。
因此,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专项实施年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三、专项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整体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与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概述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上牵亿万农户,与“三农问题”密切关联,下联亿万国民,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目前,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1—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专项实施年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实施年限:5年。
三、专项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整体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与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制约食品制造与装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60—70项,创制关键装备15—20种,新工艺和新产品50—60个,建设集成示范线20—25条,技术应用和示范企业食品加工吨产品能耗降低15%,水耗降低20%,排放减少15%;在粮食储运技术方面,以减损、保质、增效、生态为原则,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粮情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粮食收储模式、技—2—术体系,创新一批粮食收购、储藏、装卸、运输作业的新技术新装备。
东北示范区粮食收储环节损失率由15%降到5%左右,玉米霉变率由5%减少到2%以下;南方示范区稻谷绿色保鲜储存比例提高到30%,干燥能耗降低25%以上;国家储备粮库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30%以上。
整体上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和基地3—5个,培养创新人才200—300名,形成创新团队10—15个,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项目设置(一)总体安排计划针对未来五年现代食品加工制造与装备开发产业及粮食收储运行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对实施方案的25 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分解。
本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指南设臵“食品加工制造应用基础研究”、“食品加工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食品加工制造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三大板块共16个项目。
(二)项目设置原则1.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相关产业发展在2016年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问题。
重点在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紧迫的重点核心与关键科技发展需求问题,以及国际食品产业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下必争的科技发展新热点问题。
2. 遵循实施方案制定的年度任务分解。
—3—3. 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作安排的要求,充分考虑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到典型应用示范等各部分比例,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为主,基础研究类项目占一定的比例,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比例不超过30%。
4. 考虑行业部门提出的各领域(行业)急需科技支撑的现实需求,重点是与食品加工和粮食保障行业部门提出的各领域(行业)急需科技支撑的迫切现实需求。
5. 考虑延续“十二五”期间的研究内容并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亟需进一步支持实现整体支撑的科技问题,重点是“健康中国”和“新常态”下食品加工新兴产业发展的紧迫的科技新需求和新问题。
2016年启动项目设置方案板块布局项目分解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1.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2. 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3. 食品工程化与智能化加工新技术装备开发研究4. 中华传统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5. 传统酿造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6. 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7. 方便即食食品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及新产品创制8.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9. 果蔬采后质量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4—10. 粮食收储保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11. 跨境食品品质与质量控制数据库构建及创新集成开发12. 主要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13. 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14. 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15. 中式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示范16. 现代粮仓绿色储粮科技示范工程任务一. 食品加工制造应用基础研究围绕食品理化特性、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以世界前沿科学难题为着眼点,主要开展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食品风味特征与品质评价及加工适用性研究、食品营养物质基础与营养代谢组学研究,力争取得原创性研究进展,为巩固已有优势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
说明:该任务板块为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共设臵了2个项目,每个项目所设臵的课题数应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的参加单位不超过5家(含主持单位)。
项目1.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研究目标:研究食品贮藏和物流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物质基础及生物学机制,重点阐明生鲜食用农产品现代贮藏和物流技术对食品品质保持与调控规律及调控机制。
—5—研究内容:系统分析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因子对产品衰老和主要生理生化代谢及生理失调的影响规律,以及品质劣变和腐败损耗的生物学机制,确定不同产品贮藏和物流环境适宜参数;研究果蔬弹性、拉伸和碎裂等质构特性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及生理代谢规律;研究热管技术蓄冷的传热机理、传热特点及传热动力学;从产品物流微环境温度、时间和忍耐性(“3T”指数)等方面,分析预测货架期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水分活度测量技术,揭示微生物与水活度及防腐剂之间的相关参数关系,研制复杂基体水分标准物质;研究玉米、稻谷等储藏粮堆生态多场耦合系统模型、粮堆结露发热霉变和黄变机理,以及粮食品种与贮藏和物流、加工用途的特性关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明晰20种生鲜农产品受环境因子影响的产品物流品质劣变的生物学机制;阐明20个生鲜农产品品质变化与自身生物学特性关系机理;建立储藏稻谷和玉米粮堆静态和动态多场耦合模型系统1—3套;建立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水分活度与等温、等湿线的标准测量方法各1套,研制5—6种不同基体水分标准物质;【预期性指标】阐明稻谷品种与储藏、加工用途关系规律;申请专利2—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60篇。
支持年限:2016年—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牵头申报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项目2. 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研究目标:针对食品基质组分复杂性、食品加工技术方式多样性和食品品质需求丰富性等特征,重点研究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和调味品等食品原料及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大小分子组分的结构特性,特别是相互作用与品质特性和功能的关系,以及品质调控机理。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技术和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不同处理方式对食品组分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与品质、功能特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组分变化规律和食品品质特性改变及色香味质等品质变化机制,揭示食品加工过程中保质减损与品质调控机制;研究构成食品原料及制品品质质量特征的组分指纹图谱,确定特征目标指示物,建立食品原料及制品品质质量的评价和预测模型。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30—40种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和调味品等食品基质体系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组分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变化与食品品质特性及功能的关系;阐明10—20种不同食品加工新工艺技术与处理方法对食品组分结构和品质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5—10种调控食品组分结构与品质功能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2—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50—60篇,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5项。
支持年限:2016年—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牵头申报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任务二. 食品加工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围绕食品方便美味、营养安全、资源节约、增效增值的产业需求,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与技术瓶颈,推进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核心技术突破与关键装备研制,力争取得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说明:该任务板块为食品加工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共设臵了10个项目,每个项目所设臵的课题数应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的参加单位不超过5家(含主持单位)。
项目3. 食品工程化与智能化加工新技术装备开发研究研究目标:系统研究和开发食品非热加工、新型杀菌、过程控制、仿真优化和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食品工程化加工新技术及连续化、智能化新装备。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食品非热加工、新型杀菌、低温压榨、节能型挤压膨化、高效传质传热、新型干/湿法超微粉碎、食品装备稳定与可靠性、食品加工装备与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仿真优化、智能化控制和现代先进制造新技术与新装备及智能化模块化挤压—8—新装备开发。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食品加工通用装备知识库,开发模型驱动的智能化食品加工装备设计优化平台和工艺数据驱动的食品加工装备虚拟装配系统及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新型加工技术15项;研制大型温压结合超高压(压力700MPa和高压仓550L以上,升温速度小于4小时)杀菌等新型食品加工装备和智能化高效加工设备15台(套);制定标准5项;【预期性指标】新型装备的生产效率提高20%,能耗降低15%以上,申报专利30项,发表论文40—50篇,建立我国食品加工工程化新装备研发体系,形成智能化的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