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 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严
重综合征。常因休克、严重创伤、严重感染、肺循环栓塞(脂肪栓塞)、过量输血、输液及氧中毒等诱发,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
胸闷。气急、初期呼吸浅快(每分钟 30 次以上),晚期则变慢、节
律不整、呼吸带鼾声,吸气时肋间隙与胸骨上窝下陷,发绀明显且
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引起严重缺氧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最后导致
心力和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1、按内科危重病期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烦躁焦虑情绪,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
3、早期给高浓度氧气吸入(50%以上)。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PaO:的变化,使其维持在8
9.33kPa(60~70mmHg)即可。若效果不显,Pa0:始终低于
6.67kPa(50mmlg)时,使用机械呼吸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可提高疗效。
4、给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困难程度、发绀
变化等。如发现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齐、发绀进行性加重,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控制补液量,滴速不宜过快(30 滴/分为宜),以防加重病情。定
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并监护心脏功能。
6、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心衰和肾衰的发生。
7、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与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更换体位,以防发生压疮及肺部感染。
8、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9、准备抢救物品,如氧气、呼吸机、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抢救药品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性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从而出现以呼吸窘迫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
1.若无禁忌证,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应采用30-45度半卧位。如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患者,若无禁忌证,可考虑采用俯卧位通气。
2.加强有效沟通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3.病房环境安全安静整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被罩、枕套和病号服,保持病人皮肤干爽舒适促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4.每日进行晨晚间护理,注意眼的保护,口唇干燥者可涂抹石蜡油。做好三短六洁。
5.至少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据据患者病情选择为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清醒患者鼓励其进行主动运动。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评估呼吸困难及紫维程度、随时做好抢救准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及节律、尿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给予氧疗,必要时给纯氧或加压给氧。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观察患者自主排痰能力,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及性状。熟练掌握吸痰技术,按需吸痰。
3 .机械通气护理:随时监测血气分析,防止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发生,防止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痹,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肺复张。机械通气患者仔细观察有无人机对抗,监测潮气量变化,警惕功能区肺泡因过度充气而破裂。对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应制定镇静方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性表现。
二、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常在受到发病因素攻击后12-48小时内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焦虑、出汗,病人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吸困难,不能被氧疗所改善,也不能用其他心肺疾病所解释。咳嗽、咳痰,甚至出现咳血水样痰或小量咯血。早期多无阳体征或少量细湿罗音;后期可闻及水泡音及管状呼吸音。
二、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严格控制输入液体量,防止进一步的肺损伤和肺水肿。
三、护理
1.评估要点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有无对肺的直接损伤的因素,包括吸入胃内容物、毒气、烟尘及长时间吸入
纯氧等;肺挫伤;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肺炎;淹溺。
2)有无各种类型的休克、败血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药物或麻醉品中毒、急
性重症胰腺炎等病史。
(2)症状与体征
1)呼吸增快和窘迫,不能被通常氧疗所改善;咳嗽、咳痰;烦躁、意识恍惚或
淡漠。
2)发绀;肺部早期体征较少,中晚期可闻及干湿罗音;吸气时肋间及锁骨上窝
下陷;心率增快。
(3)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辅助检查了解胸片、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氧合指数<300mmHg检查
等阳性结果。
(5)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
(1)氧疗护理一般需用面罩或氧袋面罩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FiO
2
40%-50%,使
PaO
2 ≥60mmHg或SaO
2
≥90%.当吸入氧浓度>50%,而PaO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肺泡水肿
ARDS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阻碍气体交换。
ARDS的病因
感染 创伤 烧伤
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是引起ARDS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可能引起ARDS。 严重烧伤可导致肺部损伤并引发ARDS。
ARDS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嗜睡。
2 低氧血症
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演示将介绍 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常规。
什么是ARFra Baidu bibliotekS?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发炎和肺泡水肿。通常由感染、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肺部发炎
ARDS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加剧。
1
机械通气
支持性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增加氧合水平。
2
体位翻转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帮助通气和氧合。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ARDS的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ARD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 ARD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概述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导致肺部水肿,减少了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该疾病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高。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该病情。
护理措施
1. 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
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需要辅助通气支持,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
排出。根据患者的气道压力和气体交换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呼吸机以及其他辅助通气设备。同时,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并注意调整通气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
2. 管理液体平衡
患有ARDS的患者常伴有肺部水肿,因此管理液体平衡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并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和排出量。目标是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避免液体过负荷,进一步加重肺部水肿。
3. 防治感染
ARDS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受损,容易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并防止感
染的发生。该措施包括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
4. 支持营养
患有ARDS的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
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及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肠外营养或静脉营养的途径进行补充。
5. 监测并处理并发症
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等。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并发症,维护患者的生命功能。
ARDS的护理常规
A R D S的护理常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
一.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
二.评估要点
1.病史评估
2.病情评估
(1)精神神经症状的评估。
(2)生命体征的评估。
(3)呼吸情况的评估。
(4)缺氧程度的评估。
(5)体征的评估。
(6)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的评估。
3.皮肤情况的评估
4.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5.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2.休息与饮食
3.氧疗
一般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使Pao2≥60mmHg或SO2≥90%,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节吸氧流量。观察氧疗效果,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4.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
5.心理护理
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床边陪护,增加安全感。
6.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7.病情监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急性肺损伤和低氧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ARDS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识别和干预、全面评估和监测、有效的氧疗以及全身支持。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ARDS 的护理。
早期识别和干预
早期识别ARDS的病情对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有低氧血症、呼吸急促、杂音等症状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此外,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和黏稠度,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全面评估和监测
护士在对ARDS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时,应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呼吸模式以及皮肤黏膜的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等结果,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有效的氧疗
氧疗是ARDS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胸片结果等,调整患者的吸氧浓度和给氧方式,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氧气。此外,护士还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避免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全身支持
在ARDS患者的全身支持中,护士要积极参与协助医生进行呼吸机治疗和肺保护性通气。护士应牢记呼吸机操作的原则,包括低潮气量通气、适当的呼气末正压以及呼吸机的撤离时机等。此外,还要合理使用液体复苏、补充营养支持以及积极预防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以及唇、指(趾)甲的颜色和痰液的色、性质、量、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
2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给氧方式。I型呼吸衰竭和ARDS患者给予高浓度(FiO2>50%)氧气吸入。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低浓度(FiO2<35%)持续给氧,注意观察氧疗效果3.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患者,鼓励患者咳痰,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速度不宜过快。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在必要时可采用俯卧位辅助通气。
6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7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情况,指导患者放松、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8做好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9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评估,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10指导患者及家属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患者效呼和咳嗽咳痰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拍背等方法。
新生儿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
育
【护理常规】
1.保暖:有条件者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式远红外开放抢救台上,保持体温在36~37℃,相对湿度在55%~65%,以减少水分消耗;防止低体温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加重组织缺氧。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减少散热。
2.给予有效吸氧或机械通气:轻者可用面罩、头罩吸氧,氧流量不少于5L/min。氧分压<8kPa者,应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无自主呼吸或频繁呼吸暂停者,氧分压<6.65kPa(50mmHg),应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3.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患儿平卧,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彻底吸净气道分泌物。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下部,抽取药液从气道中滴入,转换体位呈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平卧位,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以利于药液弥散。用药后4~6h内禁止气道吸引,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及体温变化。
4.机械通气时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发现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困难、
面色青紫加重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拔管后给予大流量头罩吸氧4~6h。
5.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及病情。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哺乳者可给予鼻饲奶或静脉补充高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应用输液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血氧监护并专人守护,随时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等。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实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护理常规
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两者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四肢肌张力等。
1.2呼吸方式、呼吸节律、胸腹运动有无三凹征、呻吟等。
1.3密切观察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发绀状态、体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肺功能(必要时)。
1.4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情况。
1.5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比例的变化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1.6密切观察病情,尤其在基础疾病发生后12~72小时出现。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紫绀发生的部位、程度,有无烦躁,呼吸困难等,必要时采动脉血送血气分析检查。
2.护理问题
2.1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2.2清理呼吸道无效
2.3恐惧
3.护理措施
3.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3.2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每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痰液淤积、肺不张及褥疮的发生。
3.3加强营养,给易消化的高热、高蛋白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3.4迅速纠正缺氧,早期应给予50%的高浓度吸氧,使PaO
保持在60~70mmHg;
2
继续下降,呼吸窘迫及紫绀加重或伴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多功能呼吸如果PaO
2
O,动脉氧分压改善不肌,采用呼吸末正压(PEEP)进行通气,开始可用3~5cmH
2
O。
明显,可逐渐加大但最大不宜超过15cmH
2
3.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紫绀程度;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的护理常规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特点是肺
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衰竭。在ARDS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干
预和全面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以下是一些ARDS的护理常规:
1.早期干预:
-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给予补液、药物和营养支持。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和呼吸功能。
2.检测和监测:
-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动脉气体分析,以评估氧合水平和呼吸功能。
-定期评估肺部听诊和观察呼吸状况,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和痰
液的颜色及量。
-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以及其他体征如体温、心率和血压。
3.气道管理: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合适的呼吸参数,以维持合
适的氧合和通气。
-坚持合理的呼吸机模式,如低潮气量通气、高PEEP(呼气末正压)等。
4.液体管理:
-控制液体输入量和维持合理的液体平衡,以防止肺部水肿的加重。
输入注意估计尿量、出汗量和呕吐量。
-避免过度输液,特别是避免高充盐液的输注,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
5.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的充分营养,以提供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静脉或胃肠道给予营养性液体或饮食。
6.氧疗和呼吸治疗:
-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调节氧疗,可通过面罩、导管或阻塞通道给予
氧气。
-进行适当的呼吸治疗,如吸痰、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
7.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
翻身患者。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使用弹力袜、定期翻身和应用抗凝药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PPT课件
.
7
症状和体征
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和PaCO2偏低。随着病情进展, 患者呼吸窘迫,感胸部紧束,吸气费力、紫绀, 常伴有烦躁、焦虑不安,两肺广泛间质浸润,可 伴奇静脉扩张,胸膜反应或有少量积液、由于明 显低氧血症引起过度通气,PaCO2降低,出现呼吸 性碱中毒、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氧疗使之改善。 如上述病情继续恶化,呼吸窘迫和紫绀继续加重, 胸片示肺部浸润阴曩大片融合,乃至发展成“白 肺”。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 产生混和性酸中毒。心脏停搏。部分患者出现多 器官衰竭。起病多急骤,典型临床经过可分4期。
6.护理
1、按重症监护与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基础疾病抢救的护理配合。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变化。轻症时可
经面罩吸氧,重症时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 气。
.
17
4、注意观察患者意识、有无发绀等缺氧症状及皮肤的温、湿 度改变。
5、遵医嘱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 6、加强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并按机械通气治疗护
⑴呼吸频率>28次/分。
⑵
(FiO20.21)PaO2≤7.90kPa(60mmHg)>6.60kPa(50mmHg)
⑶PaCO2<4.65kPa(35mmHg)
⑷
PaO2/FiO2≤39.90kPa(≤300mmHg)>26.60kPa(>200mmHg)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概述】
(一)定义
急性呼吸宭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为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主要病理特征为炎症导致的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进而导致肺水肿和透明膜的形成,常伴肺泡出血。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
【护理评估】
1. 症状与体征
(1)症状:呼吸频率增快、呼吸窘迫是ARDS的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是起病急,呼吸频率增快和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是其临床特点。通常在ARDS起病1~2天内,发生呼吸频速、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并逐渐进行性加快。可达30~50次/分。随着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也逐渐明显,呈现呼吸窘迫症状。继继而缺氧症状也愈加明显,患者表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唇及指甲发绀。缺氧症状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的常规氧疗方法无法缓解。此外,疾病后期,多伴有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2)体征:疾病初期除呼吸频速外,可无明显的呼吸系统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唇及指甲发绀,有的患者两肺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哮鸣音,后期可出现肺实变,如呼吸音减低或水泡音等。
2. 致病因素
(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衰竭,呼吸的驱动力减弱或消失;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如膈神经损伤、肌无力;肌肉疾病,如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膈肌损伤等;胸壁疾病,如多发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肥胖;呼吸系统疾病,如气道痉挛、气管和(或)支气管阻塞导致的肺不张、肺纤维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PPT课件
18
7、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监 测每小时尿量,控制液体入量。
8、加强营养支持。
19
NAME
THANKS
...
20
15
治疗
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酶抑 制剂、磷脂酶A2抑制剂(如阿的平)、 TXA2合成酶抑制剂(如咪唑)、脂加氧酶 抑制剂(如U-60,257)、肝素和右旋糖酐、 C5a及TNF的抗体、钙通道阻滞剂(如戊 脉安)、其他扩血管药(如腺苷)、PGE和 PGI2、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6
9
症状和体征
1.3 呼吸衰竭期:在损伤后24~48小时 呼吸困难、窘迫和出现发绀,常规氧疗无 效,也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来解释。 呼吸频率加快可达每分钟35~50次,胸 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X线胸片两肺有散 在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改变,可见支 气管充气征。血气分析PaCO2和PaCO2 均降低,常呈代酸呼碱。
10
症状和体征
1.4 终末期: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出现神 经精神症状如嗜睡、谵妄、昏迷等。X线胸片示 融合成大片状浸润阴影,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血气分析严重低氧血症、CO2潴留,常有混合 性酸碱失衡,最终可发生循环功能衰竭。
11
4.临床诊断
1.有诱发ARDS的原发病因。
2.先兆期ARDS的诊断应具备下述5项中的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咳嗽、咳痰情况,皮肤及甲床色泽,有无窒息先兆。
2.动脉血气、心功能情况。
3.评估患者神志、有无肺脑先兆。
二、护理措施
1. 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的引流排出。
3.迅速纠正缺氧,尽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氧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必要时采用俯卧位辅助通气,以改善氧合。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正确采取血液标本,及时了解血气分析结果。
5.严密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脉搏、血压、SPO,、神志变化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定时监测血气;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记录痰的色、量、质、味,准确留取痰标本;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6.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7.鼓励清醒患者进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糖类、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营养。
8.加强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
2.教会患者有效呼吸及咳嗽咳痰技术。
3.鼓励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
4.用药指导和自我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