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专题3 交融——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专题3 交融——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

发展阶段
民族实体
秦汉时期:从 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
华夏向汉族发 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

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
民族精神 经济上,重视农耕; 政治上,确立大一统 观念;思想上,儒家 思想成为正统
发展阶段
民族实体
民族精神
统治者和民众逐渐改变
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带来 传统民族观念,开始以
魏晋南北朝到 了血缘上的融合;匈奴、鲜卑、 “中华”来称呼这个融
A.助推民间造船热情的高涨 B.扭转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C.导致海外贸易主导权转移 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根据“宋代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宋代还积极 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上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海 外贸易繁荣,而且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这助推了民间造船热情 的高涨,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2.中国古代“华夷秩序”的演进过程 (1)秦汉王朝是“华夷秩序”的形成阶段 ①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汉武 帝时国力强盛,大力开展对外经营。开辟海陆丝绸之路,高度发达的中 华文化传播四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王朝将“华 夷”观念作为对外交往的原则。 ②以“华夷秩序”为指导思想的东亚古代国际关系体系,在两汉王 朝时期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最初纳入这一体系的国家,有东北亚的日 本列岛上的倭奴国,朝鲜半岛上的三韩诸国,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洋群 岛的一系列小国。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广东湖南辽宁湖北福建江苏)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广东湖南辽宁湖北福建江苏)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22天津河东一模)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 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由此判断,当时兴隆洼地区()

A.雨水稀少,没有森林

B.地势低洼,气候潮湿

C.遵循礼制,等级森严

D.地势较高,聚落而居

2.(2022辽宁沈阳二模)《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

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

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

3.(2022四川绵阳模拟)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4.(2022山东潍坊一模)据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擅兴奇祠,赀(注:罚)二甲。可(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立(位)殹为奇,它不为。这一规定意在()

A.加强思想统一

B.打击地方祭祀

C.节省财政开支

D.完善法律体系

5.(2022山东德州二模)南朝宋孝武帝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课件

2.基本内容:承认__私__有__财__产___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3.历史作用 (1)维系了古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_资__本__主__义____发展的有力武器。 【规律认识】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则是 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结果。
(2017·全国卷Ⅱ·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 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 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D明,在当时的雅 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僭主被流放的原因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 因而尽管僭主政绩斐然也难免遭到流放等惩罚,这体现了民主政治是人心所 向,D项正确;材料信息“一般出身贵族”说明僭主并不都是贵族,因而无法 说明贵族垄断国家政权,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政治生活与法制的关系,B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平民是否有政治权利,C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 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 罗马公民。 (2)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 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等。 (3)《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共同的联系 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公元3世纪公民法与 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创新——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治乱兴衰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创新——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治乱兴衰

③贵重化。货币由贝壳等逐渐向贵重金属演变。明中后期,白银成 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政治化。朝代、国号、皇帝年号逐渐入钱,如唐国通宝、圣宋通 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
(2)演变特点 ①信用性纸币制度的较早产生、贵金属流通的欠发达,是中国古代 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代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特征。 ②多元货币体系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古代并不集于一体。 铜钱、白银和纸币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同时存在,但有时某些货币形态 并不作为流通货币,而是储藏手段。 ③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币并 不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封建性的特征。
4. (2022·临沂市高三二模)某“族约”曰:“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 俗所移,不守先训,则是上贻辱于前人,下有愧于厥后,故吾姓子孙 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 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该“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D )
A.注重血缘纽带,推动理学普及 B.激励家族成员,追求功名利禄 C.强化宗族特权,维护家族秩序 D.凝聚宗族力量,加强基层教化
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 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 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 鼎”。这一转变( C )
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 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 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 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三

一、选择题

1.(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

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

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

物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

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

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

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23·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

百姓。”这表明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

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

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一第2讲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一第2讲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新人教版

族的封建化。
4.北宋中期的改革(封建地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的 改革) (1)背景: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 (2
a.
b.主要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 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
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
a.
措施 理财措施
军事措施 教育措施
主要内容
外政策,民族关系较融洽,中外交流较频繁;⑤
劳动人民积极参与生产活动,为强盛局面的出现
(2)王朝后期衰败的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 地主阶级力量增强,土地兼并严重,对农民的剥 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②统治者进取心减退,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尖锐;③皇帝腐
败,不理朝政,地方割据势力发展,中央集权削弱。 知识点四 古代著名君主的政绩
(2
①政治上维持大一统局面,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 版图基本定型。
(1)朝代前期强盛的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的沉
重打击,使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使之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王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加 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③王朝初 期,统治者较有作为,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 危,励精图治;④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 )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中国商业和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解析:仔细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范蠡可能经历的事情”,逐一分析备选项。棉布在南宋时才得以推广,而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C项。柜坊和飞钱均出现于唐代,排除D项。范蠡弃官经商而致富说明官府允许私人经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为A。

答案:A

2.(2012·宁波模拟)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解析: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的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故A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没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B、C、D说法错误。

答案:A

3.历史学家在对若干历史城市进行复原时发现,在同一座城市中,唐朝时期的旧城为规整的方形,而两宋新城则呈现不规则形状,并沿主要交通方向延伸。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增加B.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含答案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含答案

专题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b)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 2.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b)

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要作物: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明代引进推广玉米、甘薯。

1.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犁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努力改进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

②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浙江选考)近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202

(浙江选考)近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202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加试)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历史遗迹——万里长城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一)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意义【加试】——(c)

(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进行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3)成立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2.《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加试】——(b)

(1)《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达成协议并通过。

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二、经济上: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 转型的趋势;“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开始落后于时 代发展的潮流;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 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 型。
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 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理学仍占据传统思想主流地位;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 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 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文学 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 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明清时期(1368年元朝灭亡至l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 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一、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空前强化,严重制约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科学技术 (1)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 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学:《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 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考情分析】

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科技文化专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与书画: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文学成就中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等等。

【知识交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

3.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魏晋: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被奉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模块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模块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

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2、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阁臣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阁臣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4、易中天指出:“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维护丞相地位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科举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5、《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在1376年和1377年开始增长,而且已经把他的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并且开始驱逐他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与世界史易考知识点汇编(实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与世界史易考知识点汇编(实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与世界史易考知识点汇编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农业

(一)耕作技术:

1.原始农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2.商周:青铜农具(少)。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

4.汉朝:铁犁牛耕成为主要方式。

5.隋唐:曲辕犁(长江下游)。

(二)水利:

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汉朝漕渠白渠。

2.水利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

(三)耕作方式:

1.商周:集体劳作。

2.春秋战国:个体农耕。

(四)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分工,男耕女织。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手工劳动。

4.生产力低,脆弱。

5.自给自足,不以交换为生产目的。

6.封闭性、稳定性、保守性。

二、手工业

(一)按门类分:

1.冶炼:

(1)商周:青铜(司母戊鼎等)。(2)春秋战国:冶铁。

(3)东汉: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4)南北朝:灌钢法。

2.陶瓷:

(1)东汉:青瓷。

(2)北朝:白瓷。

(3)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4)宋朝: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5)明朝:青花瓷,彩瓷,珐琅彩。3.纺织:元: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二)按所有制分:

1.官营手工业:

(1)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资金雄厚。

(2)产品精美,不进入市场,仅供皇家贵族,或武器。

2.民营手工业:

(1)明中后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民营超过官营。(2)明后期,苏杭纺织业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

3.家庭手工业:

(1)农业的补充,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2)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09 古代时期的世界 Word版无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09 古代时期的世界 Word版无答案

解密09 古代时期的世界

1.公元前4世纪,雅典法律规定,无根据地说一个人是杀人犯、打父母的人或扔下他的盾牌(逃跑)的人,都是不允许的;也不许讽刺任何在广场上做生意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否则要处500德拉克马的罚款。这说明,当时雅典

A.公民责任意识缺乏B.职业歧视现象严重

C.重视规范个人行为D.城邦制度衰颓显现

2.下列图片是有关不同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对这些资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B.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

C.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D.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3.美国学者戴利说:“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戴利意在强调()

A.万民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B.市民法与习惯法密不可分

C.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罗马法具有灵活实用特点

4.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东北部)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城中德尔菲神殿上用希腊文刻着“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的箴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303-前232年)颁布的一些法令都会附有希腊文译文。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印证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

B.“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C.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观念被普遍接受

D.古代希腊文明在文明交流中的中心地位

5.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位置。”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步骤一

通史概览一目了然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整体感知]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

[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

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夏、商、西周时期

(5)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

(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和艺术:《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的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加强皇权
代进入彩瓷生产时 期 (3)商业:城市商业 繁荣,打破市、坊
刻影响了世界 (3)文学:宋词、 元散曲成为主要 文学体裁
一步加 强,理学 的形成, 科学技术
(2)元朝:废三 省,实行一省制
限制并出现晓市、
(4)艺术:绘画、 戏曲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夜市;纸币交子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1)农业:汉代犁 壁的发明和二牛 一人犁耕法,漕 渠、白渠、坎儿 井和王景治理黄 河 (2)手工业:汉代 开始用煤作燃料 冶铁;丝绸远销 欧洲;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 瓷 (3)商业:秦统一 了货币,推行重 农抑商政策
(1)思想:秦朝: “书同文字”并加 强思想控制;汉 初:黄老之学“无 为而治”;武帝 时:以“大一 统”、“天人感 应”为核心的新儒 学形成 (2)以医学、数学、 天文学和造纸术为 代表的古代科技得 到发展 (3)文学:汉赋成为 主要文学体裁
者学派、苏格 拉底 (2)古罗马法学 成就突出
荣又推动了人文精 神的觉醒 (2)古希腊、罗马成 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东西方 对比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1)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大河文明,农耕 经济、宗法社会、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2)西方以希腊、罗马为代表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海洋文 明,商品经济、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产生了 重要影响
三者关系
(1)罗马帝国 (1)封建庄园经济 (1)耶稣创立基 (1)民主制度进一
建立,罗马法 盛行,农奴制是 督教;穆罕默 步推动了欧洲经
古 从公民法发展 主要的生产关系 德创立伊斯兰 济的发展,自给
世 代 到万民法
(2)意大利资本主 教(7世纪初) 自足的庄园经济
界 罗 (2)476年西罗 义萌芽(14世纪), (2)文艺复兴运 盛行
二、东西方文明呈不同发展趋势:中国农耕文明的崛起、 罗马帝国的繁荣与衰落(公元前3世纪至14世纪)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中秦 国汉
(1)秦朝:完成统 一;中央:皇帝 制与三公九卿; 地方:废分封, 置郡县;秦法: 细密而严苛 (2)汉代:汉初采 用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强化皇 权,加强中央集 权:建立“中 朝”、设刺史、 实行“推恩 令”,选官实行 察举制
(1)思想:确立了
宋元时
兵、削实权、制 钱谷,加强中央 集权。在中央设
全国经济重心 (2)手工业:开始用 焦炭冶铁;景德镇
理学思想体系 (2)科技:宋代活 字印刷、指南针
期,封建 经济继续 发展,中
中 宋 中书门下、枢密 成为“瓷都”;元 的发明和外传深 央集权进


院、三司分掌行 政、军政、财
政,以分割相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
模块通览 · 融会 贯通
一、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各领风骚 (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夏朝建立,中国 出现早期政治制 度,王位世袭 制;王权与神权 中 先 相结合;分封 国 秦 制、宗法制保证 了各级贵族在政 治上的垄断和特 权地位,有利于 西周的稳定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1)希腊城邦
古希腊、罗马 奴隶制经济繁
(1)古希腊人文
(1)发达的工商业是 民主制形成的经济
古希 出现;民主政 荣,海外贸易 精神起源,智 基础,民主制的繁
世 界
腊、 罗马
治确立并发展 (2)罗马共和 国建立;《十 二铜表法》
发达,优越的 航海条件为海 外殖民提供了 便利
唐 制度逐步完善
(3)商业:商业繁 以吴道子为代表
进了文学
(2)选官制度:采用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
荣,城市兴起并有 专门的交易场所 “市”
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3)唐诗进入黄金时 期;通俗文学体裁— —“传奇”出现
艺术的辉 煌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1)宋初,收精
(1)农业:租佃关系 的发展,江南成为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
三者关系
魏 (1)选官制度:九品 晋 中正制
(1)农业:三国时发 明翻车;北魏推行
思想:佛教、道教迅 速传播,出现“三教
隋唐时期
南 北 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 合
均田制 (2)手工业:南北朝 时发明灌钢法,并 烧制出白瓷
合一”,顾恺之“以 形写神”;书法艺术 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
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经 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占 主导地位,政治上秦汉 走向大一统,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 断发展,为了适应统治 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董仲舒提出“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他 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 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 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 学体系。魏晋南北朝国 家分裂,江南经济发 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马 马帝国灭亡, 手工业工场兴 动兴起(14世 (2)资本主义萌芽
欧洲开始进入 起,雇佣关系出 纪)掀起了思想 的出现,人文主
来自百度文库
封建时期
现,经济发展 解放运动
义精神发展
中西 对比
(1)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秦汉的发展,隋唐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方面 领先于世界(2)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统治后期走向衰落,476年西罗 马帝国灭亡,欧洲经历了长达一千年的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1)夏商周是 青铜时代 (2)西周实行 井田制 (3)春秋战国 时期铁犁牛耕 出现并不断推 广;土地私有 制确立;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
(1)夏朝 《夏小 正》制定 (2)商朝甲 骨文成熟 (3)百家争 鸣;《诗 经》《楚 辞》;早 期绘画等
(1)井田制是分封制、 宗法制存在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 会转型期,随着生产 力发展,井田制遭到 破坏,分封制、宗法 制逐步瓦解,封建土 地私有制确立,小农 经济逐渐形成,思想 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封建经济 繁荣,三 省六部 制、科举
中 国

(1)中央实行三省六 部制:三省互相牵 制,分工明确,既提 高了办事效率,又加 强了皇权,中央集权
(1)农业:曲辕犁发 明、筒车出现 (2)手工业:丝织 业、制瓷业发展
(1)科技:雕版印刷 术、火药应用 (2)艺术:书法艺术达 到新高峰;绘画艺术
制的推行 完善了中 央集权。 国家的强 盛稳定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