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doc初中语文

22.扁鹊见蔡桓公

伴你梳理

1.读准字音,把握字形

〔1〕立有间〔jiàn〕〔2〕腠理〔còulǐ〕〔3〕桓〔huán〕侯

〔4〕旋〔xuán〕走〔5〕汤熨〔yùn〕〔6〕骨髓〔gǔsuǐ〕

2.明白得词义

立有间:站了一会儿。

讳疾忌医:不肯讲出自己有病,怕去治疗。讳,隐瞒。忌,怕。

君有疾在腠理:你有小毛病在皮肤里。疾,小病。

君有病在肠胃:你有大病已进入肠胃。病,大病。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

以为功:是〝以之为功〞的省略,意思是:把这作为功劳。

居十日:停留了十天。居,停留,经历。

不治将益深:不治疗要更加厉害了。将,要。益,更加。

桓侯不应:桓侯不理会。应,应答,理会。

望桓侯而旋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了。

故使人咨询之:专门派人去咨询他。故,专门。使,派遣。之,代词,那个地点代扁鹊。

汤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

及:达到,够到。

所属:管辖的范畴。属,管。

奈何:如何办,如何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咨询〔你的病情〕了。臣,我,封建朝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是以,因此。请,咨询。

索:查找。

遂:因此,就。

无请:不〔再〕询咨询了。

3.知识点

〔1〕寓言背景。韩非运用这那么故事作为论据,是来讲明、论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韩非在引用这那么故事之前,写了如此一段文章:〝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众多〕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这段话总的意思是讲:大是由小形成的,多是由少积存的,难是由易引起的,因此必须防微杜渐,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而«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蕴藏了这一哲理。

〔2〕

整体感知

1.思想内容。作者通过表达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对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不人忠告,同意不人正确意见。认真学习本文应该获得的有益启发。

2.结构提纲。第一层,第一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第二层,写两个人的第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讲明〝还走〞的缘故;第三层,交待情况的结果──桓侯遂死。

3.人物描写简洁、传神。课文写了扁鹊四见桓公的情形。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指出不治的后果。而桓侯答曰〝寡人无疾〞,顽固、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是对大夫的反唇相讥。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确信,规劝中含着警告。但是桓侯仍旧〝不应〞〝不悦〞,冷冰冰的拒大夫于千里之外。可见桓公讳疾忌医已到了何等严峻的程度。由于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情、介绍疗法的机会,因此桓公的病拖延了治疗的良机,最终〝在骨髓〞,〝无奈何也〞。难怪扁鹊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峻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不可救药的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桓侯使人咨询扁鹊并非觉醒,只是对〝还走〞不明白得,桓公临死才〝索〞扁鹊,因此无济于事了。〝桓侯遂死〞这是讳疾忌医的必定结果。

合作探究

【摸索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下咨询题。

1.一见桓公,扁鹊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态度是讲〝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二见桓公,扁鹊讲:〝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公的态度是〝不应〞〝不悦〞。三见桓公,扁鹊讲:〝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公的态度是〝又不应〞〝又不悦〞。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公的态度是〝故使人咨询之〞,结果被告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临死急索扁鹊,但已无济于事。如此变化的缘故是蔡桓公顽固、自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讳疾忌医,导致病情更加严峻,以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并最终不治而死。

2.这篇课文讲明了一个道理:身病要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心病〔缺点错误〕要正视,不能拒绝批判关心。

二、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以为:即以(之)为,把(它)作为。 2.望:远远地看。还:回转,掉转。 3.故:专门地。 4.索:查找。

体验中考

[例子]:山东省济南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

楚庄欲伐魏。杜子谏曰:〝王之伐魏,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魏,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韩非子·喻老»〕

[注释] 庄蹻:人名。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译文:。9.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讲明。〔2分〕

成语:。讲明:。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解析]

4.〔1〕感到惊奇〔2〕从前

5.是:这例如:是亦不能够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1〕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2〕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域。〔3〕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究发觉,才能正确认识事物。7.王之弱乱/ 非越之下也8.庄蹻在楚境内做强盗〔横行霸道〕,但官吏禁止不了他,这是政事纷乱啊。9.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不能省察自己或见远而不见近。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10.楚庄王〝欲伐越〞,但听了杜子的进谏后,〝乃止〞,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善于纳谏、知错必改的人。

供你尝试

一.基础知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立有间.〔〕〔2〕君有疾.〔〕在腠.〔〕理

〔3〕寡.人〔〕〔4〕医之好.治不病〔〕

〔5〕桓.〔〕侯不应.〔〕〔6〕汤.〔〕熨.〔〕

〔7〕骨髓.〔〕〔8〕桓侯遂.〔〕死

2.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3.对加点字讲明有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