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
• 处理: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新配制的
制霉菌素溶液(10—20万U/ml),每日3次。
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
皮肤皱襞处,皮面密切接触,局部热量不易散发, 尤在炎热的季节,出汗增多,局部造成温暖潮湿 的环境,再加上活动时皮肤互相磨擦,发生糜烂。 处理预防: • 经常保持皮肤皱襞处清洁、干燥。清洗后用扑粉。 • 如有红斑,可用松花粉;如有糜烂,可用氧化锌 软膏;继发细菌感染时,用百多邦。
新生儿听力筛查
• 出生后72小时进行。
新生儿疾病筛查
• 出生后72小时进行,充分哺乳后(喂足六次奶)。
访视内容——测量
2.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 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
访视内容——指导
(3)护理:衣着宽松,质地柔软,保持皮肤清洁。脐带未 脱落前,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一次,保 持脐部干燥清洁。若有头部血肿、口炎或鹅口 疮、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给予针对性指 导。对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马 牙”、“螳螂嘴”、乳房肿胀、假月经等现象 无需 特殊处理。早产儿应注意保暖,在换尿布时注 意将尿布加温,必要时可放入成人怀中,直接 贴紧成人皮肤保暖。
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估计黄疸的程度
• • • • • • 黄疸部位 面、颈部 躯干上半部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臀及膝关节以下 手、足 血清胆红素umol/l(mg/dl) 100.9±5.1(5.9.±0.3) 152. 2±29.1(8.9±1.7) 201.8 ±30.(11.8±1.8) 256.5±29. 1(15±1.7) >256.5(15)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二、新生儿感知觉发育
1、视感知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感觉功能,只有在15—20厘米处最清 晰 1个月时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头可跟随 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度。 新生儿喜欢看妈妈的脸,而且具备辨别颜色的能 力,对红色和兰色有不同的反应。
2、听感知觉发育
• 出生 3-7 天表现良好的听觉,偏好柔和、缓 慢、纯厚的声音,对尖锐的声音反应烦躁 。 •.新生儿访视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访视时应 携带新生儿访视包,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2.新生儿访视包: 3.注意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 4.加强宣教和健康指导。 5.发现新生儿危重征象,应向家长说明情况,立即 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6.保证工作质量,按要求询问相关信息,认真完成 测量和体检。完整、准确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 录表,并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 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 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 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 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 题。 2.测量 (1)体重 (2)体温 3.体格检查:一般状况、皮肤黏膜、头颈部、眼、耳、 鼻、口腔、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及肛门、脊柱四肢、神经 系统。
小颗粒隆起,系上皮细胞堆积肥,称上皮珠;
• 马牙:在牙龈边缘可见黄白色米粒大小颗粒或斑块,俗
称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一般 没有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 有时上皮珠较大,小儿可产生爱摇头、烦躁、咬奶头 ,甚至拒食等症状。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引起的。 均属正常,于生后数周或数月可自然消失,不宜挑刮 ,以免感染。
新生儿访视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题应酌情
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28天 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 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高危新生儿范畴及访视
2.高危新生儿 根据高危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 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访视内容——指导
4.指导 (1)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 充足。室内温度在22~26℃为宜。 (2)母乳喂养:观察和评估母乳喂养的体位、新生儿含接 姿式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对 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将母亲的乳汁挤在 杯中,用滴管喂养;喂养前母亲可洗手后 将小手指放入新生儿口中,刺激和促进吸 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动吸吮乳头。
• 处理: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新配制的
制霉菌素溶液(10—20万U/ml),每日3次。
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
皮肤皱襞处,皮面密切接触,局部热量不易散发, 尤在炎热的季节,出汗增多,局部造成温暖潮湿 的环境,再加上活动时皮肤互相磨擦,发生糜烂。 处理预防: • 经常保持皮肤皱襞处清洁、干燥。清洗后用扑粉。 • 如有红斑,可用松花粉;如有糜烂,可用氧化锌 软膏;继发细菌感染时,用百多邦。
乳房肿胀、假月经
• 生后4—7天常见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或见黑色乳晕区及泌乳,2—3周可消退,这是由 于母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 • 有些女婴于出生后5—7天可有灰白色粘液或血样 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可持续2周,俗称“假月经”, 这是由于出生后母体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无 需处理。
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制度
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制度
1.积极开展产后访视工作,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产妇,在出院后一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
2.产后访视实行预约制度,访视人员应注意有关工作礼仪。
3.访视内容应包括:详细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指导按需喂养;询问产后饮食、恶露、切口情况;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带是否脱落等情况,给予有关指导、医疗护理等措施。
4.履行告知义务,嘱产妇在产后42天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及新生儿满月查体,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异常产妇及新生儿可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我院负责录入电脑系统,做好随访、督促、结案工作,严格做好孕产妇及儿童的系统化管理工作。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卫妇社发〔2009〕235号),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2012年4月20日,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妇社发〔2012〕49号印发《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分目的、服务对象、内容与方法、流程图、工作要求、考核指标6部分。
颁布时间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天宁区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国家技术规范中: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根据《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试行)》,为辖区内新生儿开展3次访视的考核要求,我们仍然执行3次新生儿家庭访视。
1.正常足月新生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新生儿分娩信息后,应于2天内、出生14天、出生28天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家庭访视。
(1)首次访视:在收到新生儿分娩出院信息后2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第二次访视:新生儿出生后14日进行。
(3)第三次访视:在出生后28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新生儿家庭访视技术
新生儿常见问题
隐睾
隐睾是指男宝宝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大多 数足月男宝宝在出生时睾丸已经下降,但 少数早产儿和足月儿会出现下降延迟。家 长们做好观察,对于出生后6个月,睾丸仍 未下降至阴囊者,应及早手术。
新生儿“红”尿
新生儿尿液为透明淡黄色,但有时你会发现 宝宝尿液变成了砖红或者橘红色,不用过于 紧张,这叫做尿酸盐结晶。多数出现于生后 的早期,这也主要与小儿体内尿酸盐排泄增 加以及尿量少有关,用不着特殊处理,可加 强喂养,增加尿量,几天后即可消失。
临床上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体重: ﹤6月龄婴儿体重=0.7×月龄(㎏)+出生时体重(㎏); 7~12月龄婴儿体重=0.25×月龄(㎏)+6(㎏);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2×年龄+7(或8)(㎏)。
6 体重异常
过重:见于肥胖症、发育过快儿童或水肿患儿。 低体重:见于重症营养不良、家族性矮小等。
访视内容---测量(身高)
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
生理性体重下降
3
出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
(3%~9%),与摄入不足、胎粪排
出和水分丢失等有关。
约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于7~10
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生后如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体
重下降的发生。
体重
4
增长规律
出生至6足月为第一个增长高峰:
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加700~800 g(其中第一个月可﹥1000
面色及皮肤黏膜:检查新生儿的面色,皮肤有无黄疸。
肌张力及活动情况:评估新生儿哭声,睡眠情况。
喂养及大小便:了解新生儿喂养,母乳分泌情况,新生儿大 小便次数、性质。 脐部:有无感染和出血,脐带是否脱落。
家庭环境:评估婴儿居室是否空气清新流通、安静、整洁, 有无存在不安全隐患(如居室空气混浊,有无装修异味,婴 儿床附近杂物多等)。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 (2)初步稳定后做全面体检,发现感染、畸形和异常病理体征。 • (3)做良好的保温并监护体温,最好放置于开放暖台或闭式暖箱内,
保持体温在36.5左右,每2小时检查体温情况。 • (4)监护并每小时记录呼吸、心率、经皮肤血氧、血压。
新生儿家庭访视及健康管理
.
1
一、目的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 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 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 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 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 健康成长。
2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3
三、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次数
正常足月新生儿 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家庭访视。如发 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6
• 母亲有不良产史如:异常妊娠、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母婴血型不 合等。
• 母亲孕期有并发症,如糖尿病、妊高症、感染等。 • 母亲有基础疾病史: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肾病、免疫性疾病等。 • 母亲为高龄产妇或母亲年龄小于16岁。 • 母亲孕期剧烈呕吐或营养不良者。 • 母亲有感染、产道病原培养阳性又为在产前使用抗生素者。 • 母亲有长期酒精、毒麻药、烟草、特殊药物等使用者。 • 母亲孕期经受意外事故者。
• (2)外科急症:不明原因剧烈呕吐、腹胀、便血、生后不排便,腹裂、膈疝等 等
• (3)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孕周小于32周。 • (4)阿氏评分1分钟及5分钟小于6分。 • (5)反复抽搐、青紫、低血压、心率失常等 • (6)所有生命体征不稳,本单位无条件处理的其他情况。
新生儿访视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访视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就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与畸形,出生体重、身长,就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
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
(2)体温1)测量前准备:在测量体温之前,体温表水银柱在35摄氏度(℃)以下。
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家庭访视对生后1月内的新生儿家庭访视共三次,分别在出生后的3天内、14~16天、26~28天进行。
由于产后3天内大多数产妇尚在住院期间,因此,第一次访视一般由接生单位完成;第二次、第三次的访视分别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入户进行。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出生窒息等高危新生儿应增加访视次数。
一、访视包装备必备物品:听诊器、体温计、75%乙醇、消毒棉签、婴儿秤、手电筒等。
其他育儿宣传资料、一次性鞋套。
二、访视流程(一)社区访视人员应统一着装,佩带上岗证。
(二)按门铃或敲门、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信任。
(三)进入产妇家,在接触母婴之前先清洁双手。
三、访视内容(一)询问:1、围生期情况:孕期健康状况、孕周、分娩方式、孩子出生体重、有无窒息或产伤等。
2、新生儿的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3、有无呕吐。
若生后2~3周或更早出现呕吐,持续性加重、呈喷射状、吐出物为奶及奶凝块、不含胆汁,则怀疑幽门狭窄,应转诊。
4、预防接种情况:询问是否接种了卡介苗和第一剂乙肝疫苗。
5、新生儿筛查:询问在出生时是否进行了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若没有,督促家长尽快带孩子到出生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接受筛查。
(二)观察:家居环境、卫生;新生儿的面色、精神、活动等一般状况。
(三)体格检查及处理1.观察新生儿整体情况,有必要时测量体温。
若体温超过38.5℃或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低于35℃或不吃奶,建议转诊;呼吸频率过快,超过60次/分或出现呼吸暂停者,立即转诊。
2.皮肤:(1)观察有无胎记和色素异常;(2)有无黄疸、发绀、苍白、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若有异常或突然迅速生长的血管瘤,建议转诊;(3)若咖啡牛奶斑数量超过6个,大小超过0.5cm,建议转诊;若有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给予针对性指导;(4)若黄疸过早出现(生后1~2天),或短时间内加重;持续时间过长(≥14天);退而复现;建议转诊。
新生儿访视技术要求规范
桂阳县新生儿访视技术规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居住的新生儿。
三、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2)宫、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1. 引言新生儿访视是医疗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及时的访视,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新生儿的健康问题。
本文档旨在规范新生儿访视的技术要求,确保访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访视的目的新生儿访视的目的是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以下是访视的主要目标:•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的测量;•检查新生儿的身体器官,包括皮肤、耳朵、眼睛、口腔和生殖器官等;•评估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包括对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观察;•检测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心率和体温的测量;•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排便、排尿情况;•提供给父母关于新生儿护理、喂养和应对常见问题的指导。
3. 访视的时间和频率3.1 首次访视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访视,以确保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正常。
首次访视的内容应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皮肤、眼睛、耳朵和口腔等器官的检查;•对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观察;•呼吸、心率和体温的测量;•新生儿的喂养和排便情况的记录;•给予父母关于新生儿护理和危险信号的指导。
3.2 随访访视随访访视是在首次访视后进行的,通过随访访视,可以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健康状态和发育情况。
随访访视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检查皮肤、眼睛、耳朵、口腔和生殖器官等器官的健康状况;•观察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发育情况;•测量呼吸、心率和体温,评估生理功能;•询问新生儿的喂养和排便、排尿情况;•向父母提供有关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指导。
4. 访视的具体步骤4.1 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在每次访视中,应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要点:•体重测量应在同一称重仪器下进行,避免不同仪器造成误差;•身长测量应使用专用的身长尺进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头围测量应使用软尺,在新生儿头部最大周径处进行测量。
新生儿的管理(访视)
新生儿的管理•每天上网查看新生儿访视底册,然后逐一电话询问出生情况及详细住址,在出院7天内进行入户初访,满月时进行末次访视。
初访包括:一看:看新生儿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皮肤、居室情况。
二问:询问新生儿出生过程、预防接种情况、吃奶状况、睡眠、大小便及黄疸出现时间等。
三查:体检前访视人员要洗净手,操作力求轻、快、勿过多暴露小儿,按下列顺序进行全面体检:头面部:有无血肿、唇裂、腭裂、口疮或鹅口疮。
皮肤:有无黄疸、擦伤、皮疹、硬肿等,折褶处有无潮红、糜烂,背部及腰骶部有无皮下坏疽。
心、肺:心脏有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脐带:是否脱落、有无渗出液,脐窝内或结痂下有无异常,有无肉芽组织增生。
有异常的进行必要的处理。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有无畸形。
测体温、测体重,了解新生儿体重下降恢复情况,如回升不理想查找原因,予以指导。
2、观察黄疸消退情况,筛查病理性黄疸,及时治疗或转诊。
3、投给维生素D制剂,每日400-800IU,预防构偻病。
四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并具体指导喂养方法:指导母亲按需哺乳、哺乳前清洁乳头及指导母亲要保持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及心情舒畅,以保证乳汁分泌充足。
指导新生儿日常护理,夏季防暑、冬季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指导皮肤清洁方法,如何选择衣服与尿布。
宣传不给新生儿挤奶头、擦马牙。
末次访视•1、测体重、身长,必要时试体温。
•2、全身检查,特别注意有无先天性髋脱位、脑瘫、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发现异常及时上转。
•3、指导家长新生儿满月后应到户外晒太阳,预防佝偻病。
•4、做生长发育评价:满月体重低于出生体重0.5千克以下者列入体弱儿管理。
•5、按出生时间预约体检及接种日期。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时间 1.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 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1次。首次访视如果发 现问题者,均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高危新生儿
根据高危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 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 告后24小时内进行。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 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及低出生体重儿(出 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及颅内出血。 (3)病理性黄疸。
4.健康评价:对体格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5.指导:
①居住环境(通风、室内温度、保暖) ②母乳喂养(鼓励、指导母乳喂养) ③护理(皮肤、脐部护理、衣着) ④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疾病听力筛查、ROP筛查、 ⑤伤害预防(窒息、烫伤) ⑥促进母婴交流
VitA等)
6.转诊: (1)立即转诊:
①体温≥37.5或≤35.5℃ ②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 ③呼吸<20或>60次/分,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伴紫绀。 ④心率<100或>160次/分,有明显的心律不齐 ⑤皮肤严重黄染(手掌)苍白、紫绀和厥冷,有出血点和瘀 斑,硬肿) ⑥惊厥,囟门张力高、颅骨骨缝增宽 ⑦四肢无自主运动,肌张力消失等 ⑧脱水征象:眼窝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 ⑨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眼、耳有脓性分泌物 ⑩腹胀严重伴呕吐 ⑾脐部脓性分泌物多, 脐周发红肿胀。
(2)建议转诊: ①黄染(躯干、四肢) ②眼睛溢泪或分泌物多 ③肝或脾肿大,明显腹胀 ④心脏杂音 ⑤对声音无反应 ⑥颈部活动受限或由包块 ⑦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第一次发现未到医院就诊者。
新生儿家庭访视表的填写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一、目的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次数
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
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
(2)体温
1)测量前准备:在测量体温之前,体温表水银柱在35摄氏度(℃)以下。
2)测量方法:用腋表测量,保持5分钟后读数。
3.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精神状态,面色,吸吮,哭声。
(2)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紫绀或苍白(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糜烂、脓疱、硬肿、水肿。
(3)头颈部: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血肿,头颈部有无包块。
(4)眼:外观有无异常,结膜有无充血和分泌物,巩膜有无黄染,检查光刺激反应。
(5)耳:外观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外耳廓是否有湿疹。
(6)鼻:外观有无畸形,呼吸是否通畅,有无鼻翼扇动。
(7)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8)胸部:外观有无畸形,有无呼吸困难和胸凹陷,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和心率;心脏听诊有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9)腹部:腹部有无膨隆、包块,肝脾有无肿大。
重点观察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有无红肿、渗出。
(10)外生殖器及肛门:有无畸形,检查男孩睾丸位置、大小,有无阴囊水肿、包块。
(11)脊柱四肢:有无畸形,臀部、腹股沟和双下肢皮纹是否对称,双下肢是否等长等粗。
(12)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度、对称性、肌张力和原始反射。
4.指导
(1)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室内温度在22~26℃为宜,湿度适宜。
(2)母乳喂养:观察和评估母乳喂养的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
对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将母亲的乳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喂养前母亲可洗手后将手指放入新生儿口中,刺激和促进吸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动吸吮乳头。
(3)护理:衣着宽松,质地柔软,保持皮肤清洁。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一次,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若有头部血肿、口炎或鹅口疮、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给予针对性指导。
对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螳螂嘴”、乳房肿胀、假月经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早产儿应注意保暖,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加温,必要时可放入成人怀中,直接贴紧成人皮肤保暖。
(4)疾病预防:注意并保持家庭卫生,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视,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时要戴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口服400IU,早产儿每日口服800IU。
对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有吸氧治疗史的早产儿,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转诊到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指定医院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
(5)伤害预防:注意喂养姿势、喂养后的体位,预防乳汁吸入和窒息。
保暖时避免烫伤,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6)促进母婴交流:母亲及家人多与新生儿说话、微笑和皮肤接触,促进新生儿感知觉发展。
5.转诊
(1)立即转诊: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1)体温≥37.5℃或≤35.5℃。
2)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
3)呼吸频率<20次/分或>60次/分,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呼吸暂停伴紫绀。
4)心率<100次/分或>160次/分,有明显的心律不齐。
5)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跖),苍白,紫绀和厥冷,有出血点和瘀斑,皮肤硬肿,皮肤脓疱达到5个或很严重。
6)惊厥(反复眨眼、凝视、面部肌肉抽动、四肢痉挛性抽动或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囟门张力高。
7)四肢无自主运动,双下肢/双上肢活动不对称;肌张力消失或无法引出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
8)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征象。
9)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
10)腹胀明显伴呕吐。
11)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样物,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
(2)建议转诊: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建议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1)喂养困难。
2)躯干或四肢皮肤明显黄染、皮疹,指趾甲周红肿。
3)单眼或双眼溢泪,黏性分泌物增多或红肿。
4)颈部有包块。
5)心脏杂音。
6)肝脾肿大。
7)首次发现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并未到医院就诊者。
在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均应转诊。
四、流程图
五、工作要求
1.新生儿访视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访视时应携带新生儿访视包,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2.新生儿访视包应包括:体温计、新生儿杠杆式体重秤/电子体重秤、听诊器、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签,新生儿访视卡、笔等。
新生儿杠杆式体重秤/电子体重秤最大载重为10kg,最小分度值为50g。
3.注意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
检查前清洁双手,检查时注意保暖,动作轻柔,使用杠杆秤时注意不要离床或地面过高。
4.加强宣教和健康指导。
告知访视目的和服务内容,反馈访视结果,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情况进行随访。
5.发现新生儿危重征象,应向家长说明情况,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6.保证工作质量,按要求询问相关信息,认真完成测量和体检。
完整、准确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六、考核指标
1.新生儿访视覆盖率=(该年接受1次及1次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同期活产数)×100%
2.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同期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数/满月访视有喂养记录的新生儿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