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
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
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啊,就好比是给
公共事务这辆车来了一次大升级!
你想想看,以前公共管理可能就像是一辆老爷车,慢悠悠地跑着,
按部就班。
但新公共管理可不一样啦!它就像是给车装上了超级引擎,跑得更快更稳。
比如说吧,以前政府部门可能办事效率不那么高,民
众等得着急上火。
但新公共管理强调的就是高效、灵活,就像赛车一样,嗖的一下就把事情办完了,这多带劲啊!
新公共管理还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呢!这就好比是在公共事务这个大
舞台上,让市场也来当个主角。
市场那可是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呀!政
府不再是大包大揽,而是和市场一起合作,把公共服务做得更好。
哎呀,这不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政府和市场相互配合,给民众带来
一场盛宴嘛!
还有啊,新公共管理特别重视绩效评估。
这就好像是给每个工作人
员都戴上了一个计分牌,干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你说这多公平,多能
激励大家好好干呀!大家都为了那个高分努力,公共服务能不好吗?
咱再看看新公共管理对公民参与的重视。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
让民众都能走进来,一起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不再是政府自己说了算,而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多民主呀!这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大
家一起出谋划策,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新公共管理真的是给公共事务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气象。
它让公共管理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咱难道不应该大力支持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吗?我觉得呀,新公共管理就是公共事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好!。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读《新公共管理》有感读完《新公共管理》这本书,内心有诸多感触,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的理论性有点强,很多概念比较晦涩难懂。
例如,书中刚开始谈到新公共管理的一些背景理论时,涉及到很多公共行政学的专业发展历程中的概念,像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官僚制等概念,让我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读到新公共管理强调以顾客为导向这一章节时,我觉得特别有趣。
它提醒我公共管理不再是单方面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是需要关注民众的需求,就像是企业关注顾客需求一样。
这让我想起我们生活中的市政服务,以前去办事可能会面临很多繁琐程序和冷漠的态度,现在就好多了,很多部门都在努力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吧。
特别触动我的是新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绩效评估。
这就意味着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有考核的标准。
就好比学校里对老师教学成果要有评估一样,公共部门的管理成果也要通过某些指标来衡量。
于是我明白了,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会出现浪费或者无效管理的情况。
同时,在书中我也发现一些困惑的地方。
比如,新公共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这一关系呢?在现实社会中,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像一些教育和医疗行业,如果过度商业化,可能会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
我觉得作者想表述这种新的理念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也会碰到棘手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磨合。
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讲解理论非常易于理解。
从西方一些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历程,到具体措施的成功与失败,我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这也启示我在以后看待公共管理相关事物时,要学会从案例入手,去分析背后的理论根源。
对了还想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管理的视野得到了拓展。
以前看公共事务大多只是从表面现象出发,现在会不自觉地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去思考是动因为何、如何改善等。
新公共管理名词解释简答
新公共管理名词解释简答
新公共管理名词解释:
1、新公共管理是新右派、新治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的通称。
2、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使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制的、层级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
3、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
4、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向更加市场化和注重绩效的管理模式。
这种转变包括从原有的“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强调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
2.绩效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管理,要求政府机构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激励公共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可以引入市场化的公交公司,通过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手段,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政府机构学习私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制定、高效率运作模式以及成本利润结算等。
政府需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
4.信息化和数字化:新公共管理也强调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可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政府服务更加便捷、透明和高效。
5.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新公共管理也强调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政府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决策机制,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通过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总之,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以及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等方面。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政府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mpa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公共行政领域兴起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改革思潮。
它的发展背景主要源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效率低下、机构僵化、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的反思,试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管理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和绩效。
以下是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核心理念的解释:### **1. 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市场导向,即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包括引入竞争机制、契约管理、外包和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灵活性。
### **2. 绩效导向(Performance Orientation):**新公共管理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强调公共部门应该根据实现明确的目标和成果来评估绩效。
通过设立绩效指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手段,激发公共部门的工作动力,提高服务质量。
### **3.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传统公共行政通常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结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去中心化,将权力下放到更接近服务对象的层级。
这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适应性和服务响应速度。
### **4. 用户导向(User Orientation):**强调公共服务的用户需求,注重市场中的“用户”角色。
通过引入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倡导公共服务部门更加关注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公共参与。
### **5. 契约关系(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新公共管理运动鼓励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即通过合同和协议明确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或其他公共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合作伙伴之间的责任和透明度。
### **6. 精简机构(Downsizing):**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精简和优化机构,通过减少冗余、简化层级、改进流程等方式,使公共机构更加灵活、高效。
第八章 新公共管理
毛寿龙:新公共管理——企业化管理,加强竞 争和市场导向,也就是政府管理采纳私人企业 的管理方法,而不是去努力完善韦伯式的官僚 制度,利用集权、加强监督、加强责任制的方 法来改善行政绩效。
列举式表达:
奥斯本、盖布勒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中去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讲究效果的组织: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第九章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时代困境
官僚制的缺陷 信息时代对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挑战 全球化与政府治理模式改革 政府危机与行政改革
1、财政危机 :
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整体处于滞涨局面 西方国家进入人口结构老龄化阶段、面临新的问题 政府财力有限、入不敷出
六、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的问题
民营化使国有资产流失 公共服务公平性缺失 腐败问题 公共责任 裁员问题
2、管治危机 3、信任危机
二、私营部门变革的示范效应与压力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界总是在不断寻求变革,力求使自己的组织 和管理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竞争——提高公众对高水平服务的认识和期望
四、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是一类思想的组合,是对各国 政府改革运动的一种称谓。
3、出售或并购
政府对经营不善的公共服务项目对外出售 (1)出售给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 (2)出售给管理者或雇员 (3)将股份卖给公众 (4)将企业出售给使用者或顾客
新公共管理模式名词解释
新公共管理模式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旨在改进和提升政府机构的效率、灵活性和绩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NPM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种重要变革,强调市场化、竞争、绩效评估和民营化等原则,以使政府更加精简、高效和创新。
NPM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市场化导向:NPM鼓励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部门被要求更像企业一样,更注重市场需求,更灵活地满足社会需求。
2.绩效导向:NPM强调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注重对公共机构和政府官员的绩效进行衡量和奖惩,以激励更高效的工作和创新。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确定资源分配和政策决策。
3.权责分离:NPM强调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和权责分明,通过激励制度和合同化管理来增加责任感和效率。
政府机构应专注于核心职能,将其他非核心职能外包给市场或民间组织。
4.竞争和选择:NPM鼓励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拨款等方式,鼓励不同提供者之间的竞争,以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
5.公民参与:NPM强调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和服务提供的参与度,以确保政策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增强透明度和问责性。
6.灵活性和创新:NPM鼓励政府部门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政府应采用更灵活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然而,NPM模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市场化和绩效导向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的不平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平衡。
此外,NPM在一些国家和领域中可能不适用,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制度和环境条件会影响其效果。
新公共管理模式在改革公共部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但实施时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领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平衡,以实现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一、新公共管理的定义。
作为一种正在成长并且日益取代旧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模式,“新公共管理”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公共管理主义”或管理主义,“后官僚体制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行政等。
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英国及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掀起的政府改革运动,有人把这场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
主要包含一下几方面的内容:1.职业化管理(让管理者进行管理),2.衡量业绩(有明确的绩效标准和评估),3.产出控制(项目预算和战略管理)。
4。
顾客至上。
5.分散化( 公共服务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6.引入竞争机制。
当然,在公共管理的定义中,有很多公共管理运行的模式,他并不是单一的一个概念或者模式,我们所提到的效率驱动型、追求卓越、公共服务取向都是公共管理运行的模式,他是一个立体的,多方面的。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自由经济时代,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的状态,政府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主要体现在消极地保护个人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免受侵略等方面,人们往往把这个政府称为“有限政府”,其含义就是政府的作用只限于一些有限的领域,这个时期的行政是一种消极的和被动的行政,它是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基础上的:人们相信只要市场遵循自由竞争的原则,在自由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就能够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能够使经济、社会自动地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要求政府的活动要以不破坏市场的自由运行为限,政府尽量不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的运行,这也就是对政府的所谓“守夜人”的角色定位。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垄断所取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举例:国内电信行业、牛奶事件,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而政府的干预就表现为社会管理,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对自身的管理问题也被不断地提出,它的涉及面越广,涉入程度越深,就会对政府规模的膨胀越有更大的要求,对政府的技术化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正是这个原因,到了19世纪末,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出现,即国家的行政部门迅速膨胀,行政权利迅速集中,公共行政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专门研究政府的行政体制和行为要求,即行政学的出现。
新公共管理
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 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 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在政府内部 的管理体制改革上,也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它克服了官僚体制下对公共物品的垄断或管 制供给的做法,采取了分权和权力下放,实 行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了公 共管理机构的形象即对人员的管理
4,重视效率追求
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方面主要采 取三种方法:
(1)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2)重视结果。 (3)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 段。
5.改造公务员制度。
(1)通过推行临时雇佣制、 合同用人制等新制度,打破传 统的文官法“常任文官无大错 不得辞退免职”的规定。 (2)废弃公务员价值中立原 则。强调公务员与政务官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
谢 谢 观 赏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传统公共行政力图建立等级森严的强势政 府,强调扩张政府的行政干预。新公共管理则 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 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 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 的节省。 竞争机制的引入带来了公共部门服务的市场 检验、优胜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必须以收费来筹款,通过创造新的收 入来源以保证未来的收入”,还必须转变价值观,尽可能使政府 公共管理者转变为企业家,学会通过花钱来省钱、为获得回报而 投资新公共管理认为社会更需要预防,即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服 务。为此,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工作放在预防上。有预见的政府会 做两件根本的事情: (1)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 (2)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新公共管理作为尚在发 展中的理论思潮,但与传 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 “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 一系列的创新主要 表现在如下四个方 面: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七大要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
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
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
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
“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
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
“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编辑本段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 世纪70-8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 ,Effectiveness3E)。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 ,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它强调政府部门应当效率化、市场化和领导力,以提供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导向:新公共管理倡导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引入市场原理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 经营性管理:新公共管理将公共部门管理看做企业管理,强调运用商业和管理技巧来提高效率和效能。
3. 绩效导向:新公共管理着重强调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通过明确目标、设定指标和考评机制等方式,激励公共服务机构以结果为导向,提高绩效。
4. 去中心化:新公共管理主张去除过度的政府干预,引入更多的自主权给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务员,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
5. 公民参与:新公共管理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并强调民主决策和透明度,以增加公众对行政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包括:
1. 管理转向:新公共管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向市场导向、经营性管理和绩效导向的管理方式。
2. 去行政化:新公共管理试图减少政府机构的行政层级和冗余,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自主性和管理能力。
3. 强调效率:新公共管理追求公共服务的效率和经济性,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提高效果。
4. 强调结果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5. 强调公民参与:新公共管理强调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以增加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总体来说,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和效率化的手段,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增加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以实现更好的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简称NPM)是一种管理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它强调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管理方法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以提高效率、透明度和成果导向。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效率:新公共管理强调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它倡导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引入绩效评估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措施,追求效果最大化。
2. 成果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应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实际成果和效益。
它提倡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并倡导公开透明的评估和报告体系,以便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评估政府绩效。
3. 用户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服务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它鼓励公共部门与公众进行密切合作和参与,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满足用户期望。
例如,引入市场竞争、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方式以提供更多选择和个性化的服务。
4. 分权和责任下放:新公共管理主张将决策权下放给更低层级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以激发创新和责任感。
它鼓励机构灵活性和自主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变化环境和应对挑战。
5. 条约关系:新公共管理倡导通过合同和协议来规范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它强调建立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以确保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
新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透明度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研究
新公共管理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新公共管理(NPM)已经成为公共行政和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NPM是一种以市场导向、结果导向和竞争导向为原则的管理模式,它试图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改善和革新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研究的关键概念、理论观点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新公共管理研究的关键概念1、市场化: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
这包括通过合同外包、市场竞争和用户付费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
2、绩效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的测量和管理。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标准和指标,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将公民视为公共服务的顾客,强调满足顾客的需求。
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鼓励顾客参与决策过程。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观点1、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通过竞争和私营化来提高效率。
2、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新公共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理论框架。
该理论强调在公共部门中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3、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的应用新公共管理在许多国家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英国的“下一步”改革、美国的“重塑政府”运动以及澳大利亚的“服务质量改革”都是以新公共管理为指导思想的。
这些改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私人部门的经验,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也有批评者指出,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公营部门的公益性、忽视传统公共服务的价值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公等问题。
尽管如此,新公共管理仍然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四、结论新公共管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改进公共服务。
通过将市场机制、绩效管理和顾客导向等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NPM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政府、组织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公共管理传统公共管理是指在20世纪上半叶至中期,以机构、规章、程序和层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在传统公共管理中,政府及其行政机构是主要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其主要目标是保持政府机构的秩序和稳定。
传统公共管理主张执行者的专业化和官僚化,强调程序和规章的执行,追求效率和规范性。
在传统公共管理中,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较低,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主导地位较高。
传统公共管理有着较强的保守性和官僚主义,决策主要由政府官员单方面制定,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公共管理理念和运行方式,与传统公共管理相比,新公共管理更加注重市场化、效率和竞争原则的应用。
新公共管理强调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私有化和经济化运作,鼓励政府与民间组织和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新公共管理中,公共部门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监管和规范的角色,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服务提供者,而是通过委托、外包等方式引导和规范非政府组织和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和结果导向,鼓励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强调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新公共政策新公共政策是指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形成和实施的政府政策,它强调市场化、协商和合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
在新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不再是单方面的决策者,而是与社会各界进行协商和合作,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智慧,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效益性。
新公共政策还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治理,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新公共政策还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更加注重政策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特点。
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政策
在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这一主题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内涵,然后探讨它们之间的通联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公共管理传统公共管理是指早期政府实施的管理方式,其核心职能是为公共利益服务,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传统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威和行政效率,注重组织层次和层级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政府官僚体系的运作。
这种管理模式通常由官僚主义、分工和控制为主要特征,其决策过程通常是单向的,而且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新公共管理试图通过市场化、产权化、社会化等手段重新定义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强调效率、竞争和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的运作中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提倡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强调结果导向、绩效评估和公共部门的创新能力。
新公共管理还注重公民参与和社会合作,强调建立灵活、透明、负责的公共机构。
三、新公共政策新公共政策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策略和政策工具来解决公共问题,强调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监管和评估。
新公共政策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公共参与,注重政策的整合性和协调性。
新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多元化、协作性和实验性,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同治理。
在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这三个概念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从机构化转向社会化,强调公民参与和治理的开放性。
在当今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理念更能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传统公共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性为公共治理提供了基础,但在面对社会多元化和复杂性的挑战时,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政策的出现为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制,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使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机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两种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分别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改革理论,它强调市场机制和效率,注重市场化、经济学分析、管理私有化、民营化和竞争化,以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角色的减小,市场机制的引入,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公共服务的优化。
1.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市场化、效率性、社会责任感、公共私有化、团队管理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政府减少干预,加强市场竞争,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注重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在实践中,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改善政府管理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公共部门的改革。
2. 新公共管理的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政府管理方面,新公共管理倡导政府机构的精简化、流程化和市场化,提倡结果导向的管理。
在公共服务领域,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服务的民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注重绩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评估与改进。
二、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活动。
作为一门学科,行政管理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来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
行政管理涉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权力分立、责任明确、透明度可控制、效率导向等。
行政管理在实践中要求公共机构和官员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和制度规定,履行职责,确保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行政效率。
2. 行政管理的应用行政管理在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政府机构方面,行政管理要求政府机构规范化、法制化和公开化,加强绩效评估和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一、引言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新公共管理介绍1.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新公共管理强调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注重结果导向、客户导向、分权分利和社会合作。
这种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行政模式的局限,注重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倡公私合作,加强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2. 新公共管理的适用范围和优势在城市管理中,新公共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政府绩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也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1.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由于新公共管理强调对绩效的关注,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效率。
北京市政府实施了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政府领导干部的任期考核挂钩,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共建新公共管理倡导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范围日渐扩大,涵盖了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上海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了城市社区环境整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新公共管理模式注重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一些城市政府通过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广州市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新公共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共选择理论
(3)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启示 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假设来研究政治,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 了经济学的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以自利、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能对公共 管理领域人的行为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判断、解释和预测, 使公共管理获得比公共行政更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正因为政府也是自利的理性经济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出 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选择的作用以增强协调与制衡。对 这一公共选择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公共治理中的参与式 民主和协商民主,增强社会构成力量中的不同主体之间沟 通与互动。 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 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 灵的分析,使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 行研究。
3、交易成本理论
(2)主要内容
对交易没有成本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 所谓交易成本,是指所有与制度或组织的建 立、变迁和使用有关的费用。科斯将之概括 为: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执行 成本和监督成本。交易成本理论关注的焦点 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 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地控 制与减少交易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活动的 内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4、改善的财政管理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用绩效和项目预算制 度取代了原有的线性项目预算和会计制度。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5、人员调配的弹性
在中高层管理中,存在着一种持续性趋势,即由 职位分类向高级职位安排的弹性化转变。
6、组织的弹性
分权化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7、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引入竞争是公共管理的一大特征。
美国:企业家政府
戴维· 奥斯本,特德· 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 共部门》 1.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 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7.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1、公共选择理论
(2)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 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 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 程。 不过,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和经济市场上的交易有以下差别:
第一,经济市场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媒介是货币;政治市 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决定公共物品的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必须通过集体选择, 因而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媒介,如投票、利益集团、代议制、政 党和政府等。 第二,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主体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 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个人通过政治过程实现 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 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 第三,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 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程度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 和强制性。
2、委托代理理论
(2)主要内容
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委托方如何 将代理人的行为限制在符合委托人利益 的范围内。 它所关注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代理 人的选择和对代理人的激励;二是减少 “代理成本”或由代理所引起的资源耗 费;三是签订最优合同,防止双方尤其 是代理方寻机违约为自己谋利。
2、委托代理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主要内容
所谓公共选择,指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 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 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 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 用最大化的人。 官僚与其他任何人一样,不是受到公共利益的 激励,而是被认为受到其利己利益的激励。
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从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的动因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 新公共管理的不同方案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
一 从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 理的动因
(一)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二)经济理论的变革 (三)私营部门的变革 (四)技术革命
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1.规模过大 2.范围过大 3.官僚制的缺陷
经济理论的变革
在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 认为,政府本身恰恰是限制经济增长与经 济自由的经济问题,较小规模的政府通过 提高经济效率可以提高社会总体福利;不 是由政府通过官僚机制强制人们从事各种 活动,而是由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在任 何方面都 具有优势。
(3)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选择代理人的观点影响到公共服务哪些 可以让私营部门提供,哪些应由政府提 供; 政府的报酬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如何安 排,等等。
3、交易成本理论
(1)产生背景 (2)主要内容 (3)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3、交易成本理论
(1)产生背景
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自20世纪 70年代中叶后,研究交易成本的经济学 派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 个学派。 科斯(Ronal H.Coase),1937,《企业 的性质》
8、新合同主义
这种合同化的形式包括有关员工的个体绩效合同, 与部长和整个政府签订的合同,以“特许状”形 式签订的与顾客和公众的合同。
9、对私营部门管理实践方式的重视
表现为人事变革、绩效工资以及聘任制改革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10、与政治官员的关系
公务员与政治官员共事于称之为管理的互动过程 之中。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价
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的报告——从繁文缛节向 成果的转变(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1993)。
科学管理、官僚制、劳动分工已经发挥出了它们的 工效,并且走向了反面。 去除繁文缛节 顾客至上 授予雇员权力 精兵简政
三 新公共管理的不同方案
私营部门的变革
1.竞争 2.全球化
技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 动的性质与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公共行政 提出变革的要求。
二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
20世纪80、90年代,传统的公共行政模 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的模式、方 法、理念出现。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企 业型政府等。
11、与公众的关系
管理者与公众之间存在直接责任关系
12、购买者与提供者的分离
购买者是决定生产何种产品的一方,而提供者则 是交付协商一致的产品和结果的一方。
五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 (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经济学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 3.交易成本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1)产生背景 (2)主要内容 (3)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启示
1、公共选择理论
(1)产生背景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 是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和社会领域 而形成的经济学思想的一个分支。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 布坎南(James.M.Buchanan) 《一致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 础》
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的不同方案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1年,通过“两种 宽泛的途径”来提高生产力和改进公共物品与服务 的提供。第一种途径涉及公共组织是如何管理的, 体现为提高公共组织的生产绩效;第二种途径是: 充分利用私营部门。
(二)胡德,早期观点,管理主义方案,或者说他所称的 “新公共管理”是由七个要点构成的。 实践性的职业化管理 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 产出控制,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公共部门中的单位趋向分化 公共部门趋向于更具竞争性 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纪律性和节约性
四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1、一种战略方法
政府已经把为长期计划和战略管理而开发良好 的方法确定为其施政的目标。
2、管理而非行政
管理者现在已介入决策事务,也介入一些严格 意义上的政治性事务。……换言之,他们为实 现结果承担责任。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3、关注结果
组织必须关注的焦点是结果或产出,而不是投入。 管理主义改革强化了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
(三)霍尔姆斯与桑德
一种更具战略性和结果导向(效率、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决策方 法。 以一种分权化的管理环境来取代高度集权的等级组织结构。 在寻求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替代方案方面具有弹性。 关注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把其作为通过明确的绩效合同等机制 提高绩效的关键。 在公共组织内部以及公共组织之间创造竞争的环境。 强化管理中心“驾驭”政府的战略能力,以对外部变化和不同利 益迅速、灵活、最低成本地作出反应。 通过要求报告结果与总成本以达到更大的责任和透明度。 用以支持和鼓励这些变革的有关服务范围的预算与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