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xu)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xu)
概述
雾化吸入疗法的优点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雾化吸入疗法相比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有多种优点
起效迅速
给药量小 疗效佳
全身不良 反应少
雾化吸入
无需患者 刻意配合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雾化吸入疗法常见不良反应
感染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吸入装置 小容量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
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 广泛
• •
叠加震荡波的鼻-鼻窦喷射雾化器 可使药物震荡扩散,有效沉积鼻
•
窦腔,还可湿化鼻窦粘膜,即使
儿童也同样适用
有噪音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 源)驱动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 闭软腭,屏住呼吸,较难掌握,因 此患者掌握吸入方法之前,应有医 务人员进行指导
• 短效胆碱受体拮抗 剂 ( SAMA ) , 包 括异丙托溴铵
祛痰药
包括N-乙酰半胱胺酸 和盐酸氨溴索,但盐 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国 内尚未上市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不推荐雾化使用的药物
传统“呼三联”药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 酶)——不适合雾化使用
• 地塞米松:需经肝脏转化,副作用大;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 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 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较差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吸入装置
喷射雾化器
缺点: 外接气流大,影响呼吸机供气 增加基础气流,造成触发不良 持续雾化,造成气溶胶浪费 氧气雾化时使吸入氧浓度较高
雾化吸入的操作流程
雾化吸入的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准备好相应的药物,配制成适宜的雾化浓度:依据药物本身安全性及临床指征,准备相应的药物,依据雾化器规格及操作指南把药物配制成适宜的雾化浓度。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治疗: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治疗,如肺活量训练,容积训练,呼吸音等,要根据病人情况,如临床症状,体检及诊断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
3.准备好治疗设备:检查雾化器的正常性,更换雾化器滤网,确保雾化器有良好的运行情况;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其他治疗设备,如支气管拔管器、呼吸机等。
二、吸入前准备1.调整床位:把病人的床位摆放正确,病人的头部以正位,便于进行吸入操作,避免吸入药物溅到病人身上。
2.准备好雾化器滤网:更换雾化器滤网,保证滤网的完整性,否则将影响雾化效果。
3.准备好药物:根据药物配制规定,把药物放入雾化器中,确保水分正常。
4.设定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吸入部位,如口腔、鼻腔等。
三、操作步骤1.病人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引导病人按照预定的训练方法进行呼吸训练,如肺活量训练、容积训练、呼吸音等,以达到更好的吸入效果。
2.吸入操作:把雾化器置于病人选择的吸入部位处,调节雾化器开关,让病人吸入适量的雾化药物,通过病人的呼吸来判断是否完成吸入,如无异常情况,则可以完成吸入,结束操作。
3.清洁消毒:操作完成后,进行雾化器的清洁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四、吸入后注意事项1.监测病人反应:吸入完成后,应当密切监测病人的反应,如有任何不适应及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处理。
2.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吸入完成后,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恢复。
3.做好记录:吸入完成后,要记录所有治疗及调查的过程,以供医生参照。
4.定期复查:吸入完成后,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雾化吸入疗法操作规范(标准版)
雾化吸入疗法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
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
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
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急诊科机械通气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机械通气技术操作规范【适应症】脑外伤、感染、脑血管意外及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部疾患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状态,胸部外伤或肺部、心脏手术、心肺复苏等。
【用品】机械通气装置有如下类型:1、定容型(容量转换型):能提供预定的潮气量,通气量稳定,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小,适用于气道阻力大,经常变动或无自主呼吸的危重患者。
2、定压型(压力转换型):输送气体到肺内,当压力达到预定数值后,气流即中止。
其潮气量受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较大,但结构简单,同步性能好,使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病情较轻的患者。
3、定时型(时间转换型):能按预定吸气时间送气入肺,通气量一般较稳定,具有定容和定压两型的一些特点。
4、高频通气机:能提供大于正常呼吸频率2倍以上而潮气量小于解剖无效腔的机械通气方式,用于不适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手术及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的治疗。
5、简易球囊式呼吸机: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由于全系手工操作,其工作参数不易掌握,常用于急诊、野战条件下的急救。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可选择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敢、间歇强制指令通气及压力支持通气等。
【方法】1、对呼吸机有关部件认真进行清洁消毒,检查有无漏气等情况,按要求正规安装,开机观察运转及性能是否良好。
2、按病情需要选择与患者气道连接的方式:(1)密封口罩:适用于神志清楚,能合作,短时间使用机械通气或做雾化治疗的患者。
(2)气管插管:适用于短期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近年来,厂家提供的低压硅胶气管导管,对声带、气管粘膜损伤小,插管留管时间可相应延长。
(3)气管套管:适用于需长时间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3、按病情需要选择,调节各通气参数。
(1)潮气量的调节:成人为500—800ml。
(2)呼吸频率的调节:成人一般为14—18次/分。
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决定了通气量。
应定时测定动脉血PACO2以调节适合的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3)进气压力:成人为2-2.6kPa(15—20MMH2O),以保证足够潮气量,而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为宜。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
正确的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便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进行操作和评估。
一、雾化吸入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雾化吸入设备,包括雾化器、药液、口罩或嘴嚏等。
确认设备完好无损,药液无过期,并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工作。
2. 药液准备。
将医生开具的药液按照正确的比例倒入雾化器的药槽中,注意不要超出或不足。
确保药液的质量和浓度符合治疗要求。
3. 雾化器连接。
将雾化器与气管导管或口罩连接好,确保连接处无漏气现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 开启设备。
将雾化器连接到电源或气源,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开启雾化器,使药液产生雾化。
5. 患者准备。
让患者坐或卧在舒适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口罩或嘴嚏。
6. 进行雾化吸入。
将口罩或嘴嚏放在患者口鼻处,让患者深呼吸吸入雾化药液,注意呼吸均匀和深浅适度。
7. 关闭设备。
当雾化液体吸入完毕后,关闭雾化器,取下口罩或嘴嚏,让患者休息片刻,避免立即起身活动。
8. 清洁工作。
将使用过的雾化器和口罩或嘴嚏进行清洁消毒,存放到指定的位置。
二、评分标准。
1. 患者反应。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的舒适度、配合度和不良反应情况。
根据患者的表情、呼吸状态、言语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范围为0-10分。
2. 治疗效果。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患者在雾化吸入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如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根据医生的观察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得分范围为0-10分。
3. 操作规范。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在雾化吸入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根据操作流程的完整性、设备使用的正确性、药液配制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范围为0-10分。
4. 设备状态。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雾化吸入设备的状态和清洁情况。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u
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
添加 标题
设备清洁:每次使用后,应立即对雾化器及其配 件进行清洗。清洗时应使用流动水,避免使用刺 激性或腐蚀性清洁剂。清洗完毕后,用干净的毛 巾擦干并晾干。
添加 标题
设备消毒:雾化器及其配件应定期消毒。消毒方 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煮沸、高压蒸汽、紫 外线等。消毒后,应再次清洗并晾干。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在清洁和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 己,避免接触污染的液体或气体。同时,应定期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添加 标题
记录与报告:每次清洁和消毒后,应记录 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如 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详细记录每 次操作过程、患者 反应及治疗效果
药物种类:根据患者病情和 医生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配置:将药物按照正确比 例与生理盐水或其他溶剂混合
配置
配置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的稳 定性、溶解度和配伍禁忌等问
题
氧气连接:适 用于低氧血症
患者
空气连接:适 用于无低氧血
症患者
雾化器连接: 适用于需要雾 化治疗的患者
管道连接:适 用于需要长期 机械通气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及 时清理分泌物
感染: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避免交 叉感染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操 作流程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基 本理论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并 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日 常维护与保养
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考核标准:熟练掌握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雾化吸入的操作规范
将口含嘴放入口中或鼻腔中:将雾化吸入器的口含嘴轻轻放入患者的口中或鼻腔中,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地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呼吸,以便药物能够更好地进入呼吸道。
开始雾化吸入:按下雾化吸入器的开关,开始进行雾化吸入。
观察患者反应: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采取相应措施。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指标,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痰液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
保持雾化吸入器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使用前,用75%酒精擦拭吸入器外部,确保没有油污和灰尘。
使用后,及时清洗雾化吸入器,并使用专用清洗剂进行消毒。
雾化吸入的操作规范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雾化吸入的适应症
雾化吸入的禁忌症
雾化吸入的准备工作
雾化吸入的操作步骤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添加章节标题
雾化吸入的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
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可明确诊断。
治疗:雾化吸入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替代方案:对于不能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或注射治疗等
急性肺水肿
治疗:迅速解除病因,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产生;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
对雾化的药物过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将氧气或空气压缩泵调节至适当的流量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xu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xu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 为患者解释和告知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其已经同意接受治疗。
2. 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呼吸机和雾化器,确认所使用的机器和雾化器已经清洁、消毒完毕。
3. 准备通气支持所需的设备和药品,包括氧气、吸痰管、呼吸机面罩等。
4. 患者留置导管或插管的情况下,操作者应先进行培训,确保其具有相关操作经验。
二、操作流程1.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口罩、手套,洗手消毒。
2. 辅助患者调整好体位,确保其可舒适呼吸。
3. 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和气道通畅情况,确保口腔内没有异物或分泌物。
4. 根据患者需要,安装合适的呼吸机面罩或管道。
5. 将所需的药物加入雾化器中,按压雾化器控制按钮,使雾化剂液体喷雾,转化为微小颗粒。
6. 打开呼吸机使其进行自主呼吸,逐步加入雾化器,调整适当的流量和浓度,通常每次治疗持续15-30分钟。
7.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种类、浓度、剂量等,判断其病情是否有改善。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给予患者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告知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治疗效果。
三、术后处理1. 重新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和气道通畅情况。
2. 关闭雾化器,把药物残渣及时清理。
3. 拆卸呼吸机面罩或管道,做好消毒工作。
4.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观察,记录治疗情况和效果。
5. 随时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以上仅为操作规范,具体治疗需要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操作。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目的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目的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遵医嘱配置吸入药液,置于无菌盘
3.备齐用物
病人准备
调节流量
吸入
观察
结束
清理记录
1.核对、解释
2.指导患者配合吸入药液的方法
3.协助患者置舒适体位
4.颌下铺巾
1.安装氧气装置,检查是否通畅
2.将配置好的药液加入雾化器内
3.正确连接,打开氧气开关,药液呈雾状喷出
4.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6-10L/min)
1.将含嘴放入患者口中
2.协助患者固定雾化器
3.指导患者吸入药物
1.窥察患者吸入药液后的回响反映及效果
2.吸入10-15min,两次距离30min
3.奉告留意事项,雾化吸入器一人一套
1.取出含嘴,关闭氧气,取下吸氧装置
2.擦去面部雾珠
3.助患者去舒适体位,保暖,整理床单位
雾化吸入操作理论部分 1.雾化吸入目的及注意事项
1)目的: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使用专门的雾扮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办法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并堆积,从而到达防备、治疗呼吸道熏染,湿化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2)注意事项:
1.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0-15min,若要继续使用,中间需距离30min。
2.根据病情需要调节相宜的雾量,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
口出。
3.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4.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防止发生意外。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
雾化吸入操纵流程
一.目标:遵医嘱为患者供给剂量精确.安然.雾量合适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懂得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标.患者呼吸状态及合营才能.作好说明,告诉患者治疗目标.药物名称等,以取得合作.
3.查对医嘱,遵医嘱预备药物和雾化妆置,并检讨装配机能.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病人.
5.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颌下铺治疗巾.
6.接通电源,调节合适的雾量,将口含嘴放入病生齿中,或将面罩置于口鼻部,指点患者吸入.指点病人深呼吸,以使药液达呼吸道深部,更好施展药效.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7.不雅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响及后果.
8.雾化吸入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沾染.
9.安顿病人,整顿床单位,清算用物,洗手.
三.成果尺度:
1.患者/家眷可以或许知晓护士告诉的事项,对办事满足.
2.操纵进程规范.安然,达到预期目标.。
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2021)
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2021)为规范临床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行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专家意见,归纳和构建了 10 个在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并采用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循证医学方法--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即推荐分级评估、制定和评价)方法制定了《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
2021 年7 月,发表在《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前言重症患者 50%~70% 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雾化治疗是机械通气时常同步应用的集束化气道管理方法之一。
雾化(气溶胶吸入疗法)是将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或抗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气溶胶或雾的形式输送入气道和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缓解症状的目的。
雾化不同于湿化,湿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将水分散成水蒸汽,以一定的速度喷入呼吸道,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
机械通气雾化治疗时,气溶胶从雾化装置中产生输送入呼吸机管路,并在正压的作用下输送抵达下呼吸道,整个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规范雾化治疗中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雾化药物的输送效率和保障治疗效果。
///临床问题 1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应该选择震动筛孔雾化器还是喷射雾化器?推荐意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与喷射雾化器比较应选用震动筛孔雾化器,以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沉降率(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实施注意事项专家组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医疗机构配置喷射雾化器成本低于超声雾化器及震动筛孔雾化器,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震动筛孔雾化一次性器耗材成本高于喷射雾化器及超声雾化器。
目前震动筛孔雾化装置仅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应用,应根据疾病治疗需求、药物治疗成本与成本效益,选择雾化装置以达到最佳临床预期效果。
///临床问题 2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是否可选择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专家共识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时建议使用配备雾化功能呼吸机或者震动筛孔雾化装置,如采用额外气源的喷射雾化,可能会对呼吸机监测准确性、吸入氧浓度及潮气量等产生影响,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上述影响的严重程度。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流程(最新)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流程
查看医嘱,检查患者,评价雾化器使用的指征
充分吸痰
加入药液
若应用人工鼻,需将其暂时取下,若应用加热湿化器,可不要关闭
将基础气流下调至最小
连接并打开雾化器:(1)呼吸机配备能随自主呼吸同步触发的雾化器,置于Y型管吸气端:2)外接气体驱动雾化器,置于吸气肢管路距Y型管15m处,设置动器流量为2-10L/min (具体根据家化器说明书)以及适当下词设置的容量或压力,必要时更换模式
轻拍雾化器侧壁以便充分雾化
重新连接人工鼻,恢复雾化前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
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记录并签字。
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雾化吸入疗法
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雾化吸入疗法(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
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
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
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十、血糖监测(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目的,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
3.确认血糖仪的型号与试纸型号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
4.确认患者手指消毒剂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5.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
6.将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7.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是一种通过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使其能够被患者吸入到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某些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是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1. 检查设备
在进行雾化吸入技术之前,首先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雾化器、压缩机、药物容器等设备应当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者漏电情况。
此外,要检查药物容器内是否有足够的药物供患者使用。
2. 准备药物
根据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将需要使用的药物按照比例加入到雾化器内的药物容器中。
在加药前,要先将雾化器的药物容器清洁干燥,以避免药物受污染。
3. 设置操作参数
根据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设置雾化器的操作参数,包括雾化器的雾化时间、雾化速度、输出气压等。
对于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4. 让患者使用
将雾化器与压缩机连接好,然后将面罩、口罩等吸入接口配备好,让患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姿势正确,呼
吸平稳,以及面罩、口罩与患者的面部充分贴合,保证药物能够被充分吸入。
5. 清洁维护
使用完毕后,要将雾化器的药物容器、面罩、口罩等吸入接口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雾化器本体和压缩机,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雾化吸入技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况下,让患者深呼吸,轻拍背部,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2)操作时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
14、整理患者床单位及清理用物。
15、洗手,记录患者雾化药物、剂量、时间、反应。
16、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操作
后准
备12
分
评分标准
1、操作流程正确,操作规范,用物准备齐全,评估患者
意识、身体状况、痰液分泌情况及合作程度,环境适宜。
2、操作过程中注意用氧安全,各部件连接紧密,勿漏气,氧气湿化瓶内不能有水,以防瓶内液体进入雾化器,稀释药物,口含嘴和雾化器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3、操作后整理患者床单位及清理用物,洗手,记录患者
雾化药物、剂量、时间、反应,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总评
100分
1.携带所需物品到患者床边,核对床号和姓名,并向患者问好。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正确的呼吸方法。
3.协助患者取得安全、舒适的体位。
4.确保患者穿着病号服或轻便的棉质衣物,以避免直接在皮肤上扣击。
5.操作者应将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四指,用腕部力量有节奏地从第十肋间隙开始向上扣击,每肺叶反复扣击1-3分钟。
注意力度适中,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并观察患者面色并询问其感受,适时安慰鼓励。
6.扣击完毕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将痰咳出。
7.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卧位,并交代注意事项。
8.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和手腕带。
9.整理床单位和用品。
10.操作规范、熟练,并与患者有效沟通。
11.保持无菌观念强。
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疗法
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疗法【适应证】有或可疑有气道收缩或气道阻力增加,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特别是哮喘患者;痰液粘稠需应用祛痰药的患者;需经气道给予其他药物(如激素类药物)者。
【雾化前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气道阻力增加:●吸气峰压与平台压差升高;●出现哮鸣音或呼吸音降低;●肋间和/或胸骨上窝内陷;●人-机对抗2.评估痰液情况:痰液性状、颜色和量。
【操作方法】1.用物准备:雾化器(大多数呼吸机均配有喷射雾化器),注射器,药液。
2.按医嘱配制药液,在雾化器储药罐内放入4―6ml药液。
3.将雾化器连接到呼吸机吸气回路中(如可能应距离Y型管至少30cm),气源接头端与呼吸机雾化接头相连。
4.开启雾化开关,注意观察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气雾产生,气雾产生效果是否正常。
5.雾化器的使用可能会影响通气量及病人触发,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6.连续雾化直至无气雾产生(Drager呼吸机每次雾化时间为30分钟)。
雾化结束后应立即将雾化器从呼吸机回路中脱离,重新连接呼吸机回路并恢复至雾化前的设置。
【注意事项】1.雾化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如有心率、血压、呼吸等的明显恶化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分析原因。
雾化过程中如判断有痰液潴留应及时予以吸痰。
2.注意无菌操作:配药及取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药物配置24小时后应丢弃;雾化器每24小时更换消毒,使用期间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避免院内感染。
3.如患者使用人工鼻(温湿交换器,HME),雾化时应将HME去除。
4.尽管湿化气体可减少气溶胶输送40%,但仍应进行湿化以防因吸入干燥气体而引起气道刺激或支气管痉挛,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进行补偿。
【副作用】1.主要为药物的副作用:大量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在危重病人可致低钾血症、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2.自雾化器进入呼吸机管路的额外气体可增加气体容积、流速及气道峰压,还可导致病人在雾化治疗时不能触发呼吸机,造成低通气。
3.使用雾化器及其操作技术可影响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或/和呼吸机报警系统的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α-糜蛋白酶:视网膜毒性较强,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 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可致肺组织损伤,吸入气道内可加重炎症并 诱发哮喘
静脉制剂(如静脉使用沙丁胺醇等)——不推荐雾化使用
• 含有防腐剂(酚、亚硝酸盐),雾化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 • 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吸入装置 小容量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
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 广泛 叠加震荡波的鼻-鼻窦喷射雾化器 可使药物震荡扩散,有效沉积鼻 窦腔,还可湿化鼻窦粘膜,即使 儿童也同样适用
• •
•
有噪音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 源)驱动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 闭软腭,屏住呼吸,较难掌握,因 此患者掌握吸入方法之前,应有医 务人员进行指导
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中成药——不推荐雾化使用
• 无雾化剂型无证据,无配伍相关数据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雾化吸入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 联合雾化时,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 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 注意: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复方 溶液(可必特®)在说明书中注明不能与其 他药物混同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非雾化制剂的使用非雾化制剂使用原则原则
临床上将非雾化制剂权作雾化制剂使用需遵循“超说明书用药”原则
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推荐意见
✓ 超说明书用药目的只能是为了患者利益 ✓ 权衡利弊,保障患者利益最大化 ✓ 有合理的医学证据支持 ✓ 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 定期评估,防控风险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不推荐雾化使用的药物
传统“呼三联”药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 酶)——不适合雾化使用
• 地塞米松:需经肝脏转化,副作用大;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 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 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较差
E级推荐
机械通气患者 使用支气管舒 张剂,可通过 监测使用前后 呼吸力学的变 化来反映其疗 效。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目录
1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装置类型及选择
2
3
机械通气雾化治疗的影响因素
4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演示
吸入装置 机械通气时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概述
雾化吸入临床疗效的评价
肺内沉积率
1.利用放射性 物质吸人以计 算不同条件下 肺内沉积率。 2.检测血或尿 的药物浓度来 反映进入肺内 的药量。
药物疗效
1.临床症状改善: 如胸闷、喘息、 肺部干哕音等症 状体征的改善。 2.呼吸力学指标 的改善:利用气 道阻力、肺顺应 性以及内源性呼 气末正压(PEEPi) 等指标来进行评 价。
抗菌药物 我国目前尚无专供雾 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 剂,不推荐以静脉制 剂代替雾化制剂使用
雾化吸入 药物
支气管舒张剂
• 短效选择性β2受体 激 动 剂 ( SABA ) , 包括特布他林和沙 丁胺醇
• 短效胆碱受体拮抗 剂 ( SAMA ) , 包 括异丙托溴铵
祛痰药
包括N-乙酰半胱胺酸 和盐酸氨溴索,但盐 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国 内尚未上市
吸入装置 临床上常用小容量雾化器分为三种
喷射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震动筛孔 雾化器
药液被高压气流 和档板冲撞粉碎, 形成药雾颗粒
药液在超声作用下剧烈 震动,形成无数细小气 溶胶颗粒释出
注意:剧烈震荡可使药 液加温,可能影响药物 稳定性
超声振动膜剧烈震动, 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 的细小筛孔挤出,形 成细小颗粒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吸入装置
指南推荐意见(一)
1
2
3
4
E
E
E
E
级
级
级
级
使用未配备雾化功能 呼吸机时,如需进行 雾化吸入,建议选择 定量雾化器、超声雾 化器、或震动筛孔雾 化器进行雾化吸入, 以免影响呼吸机送气 功能。
如使用额外气源驱动 应用持续产生气溶胶 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进 的喷射雾化器,需适 的雾化器时,建议关 行雾化时,在呼气端 当下调呼吸机预设的 闭或下调基础气流量;连接过滤器以吸附气 容量或压力,密切观 当基础气流关闭时, 溶胶,避免损坏机器 察患者,如出现触发 建议将雾化器置于Y 内部精密部件;过滤 不良造成通气不足, 型接管15cm处; 器需定期检测或更换。 需更改模式或支持力 如基础气流存在,建 度,以保证有效通气 议将雾化器置于加热 量;如采用氧气驱动,湿化器进气口处。 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 设吸氧浓度。
• 释雾量大,安静无噪音
• 需要电源(多为交流电源) • 易发生药物变性 • 易吸入过量水分 • 易影响水溶液不同的混悬液浓度
• 安静无噪音,小巧轻便,可用电 池驱动
• 需要电源(电池) • 耐久性尚未确认,可供选择的设备
种类较少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吸入装置
喷射雾化器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吸入装置
喷射雾化器
缺点: 外接气流大,影响呼吸机供气 增加基础气流,造成触发不良 持续雾化,造成气溶胶浪费 氧气雾化时使吸入氧浓度较高
优点: 气溶胶颗粒小,容易到达下呼吸道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
吸入装置 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 (xu)
目录
1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装置类型及选择
2
3
机械通气雾化治疗的影响因素
4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操作规范演示
概述
两个指南的相继推出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 治疗学组在2014年制定《机械 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 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专 2016年制 定《雾化吸入疗 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 共识》
概述
• 2017年3月24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
会发布“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规范化应用视频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
概述
J机械通气雾化适应症
概述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种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国内已上市雾化剂型 ICS 包 括 布 地 奈 德 (BUD)和丙酸倍氯 米松(B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