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雾化治疗 ppt课件
《机械通气治疗》PPT课件
a
18
PB-760
a
19
PB840
a
20
报
窗监
警
测
显
示
窗
调 节 窗
a
21
常用呼吸机类型( 四)
BEAR1000-Ⅱ、Ⅲ、Ⅳ
Bear
1000Ⅲ
a
22
常用呼吸机类型 (五)
Newport
150/ 200/300
Newport 150
a
23
常用呼吸机类型 (六)
Bird 系列:
70年代中期,bird 7000 和 bird7002 1988年,推出bird 6400ST 和 bird8400sti 1991年研制出 VIP bird 呼吸机 1993年研制出 AVIAN bird 呼吸机
3、肺内感染(VAP) 吸痰、暴露在空气中、使用H2受体拮抗剂、使用类固 醇激素。
a
65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二)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 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 发生率4-15%,主要表现为: 1、肺泡外气体:包括肺间质、纵隔、皮下气肿、气 胸、气腹。 2、弥漫性肺实质损伤:包括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损伤、水肿、出血、 肺透明膜形成、炎细胞浸润、肺泡不张。
a
24
BIRD8400
a
25
BIRD-8400
a
26
常用呼吸机类型(七)
Hamilton series Galineo 、 Mozart 、
Galineo
a
27
Hamilton series
Raphal
a
28
常用呼吸机类型(八)
机械通气时雾化治疗的临床应用-(1)
Contents
目 录
一.共识制定的背景和概况 二.雾化治疗概述 三.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雾化要点 四.雾化疗效的影响因素和评价 五.常用的雾化治疗药物
雾化器置于不同位置及湿化对药物沉积率的影响
位置1:气管内管和Y型管之间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位置3: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吸入药物质量(%)
吸入药物质量(%)
吸入药物质量(%)
无湿化
加热/湿化
位置2:吸气肢管路距Y型管15cm处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无湿化
加热/湿化
无湿化
呼吸机送气后1-1.5秒摁压pMDI, 输送进入下呼吸道的气溶胶量可
忽略不计
Diot P,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1391-1394
应用pMDI时连接储雾罐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6: 机械通气应用pMDI时,宜选择腔体状储雾罐连接
(推荐级别:C级)
推荐意见8: 雾化吸入时,可不用关闭加热湿化器;如应用小容量雾 化器需适当增加药量;如应用pMDI需连接干燥的储雾 罐,使用完毕后立即取下
(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9: 如果使用人工鼻,雾化吸入时需将其暂时取下
(推荐级别:D级)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2014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812-815.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机械通气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
1
机械通气的定义与意义
机械通气是指患者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 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机械通气是不可缺少 的生命支持手段,可以为原发病的治 疗提供缓冲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 吸衰竭的治疗水平。
精选ppt
2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罗马帝国时代,著名医生盖伦(Galen)记载:假如通过芦 苇向已死动物咽部的气管吹气,动物肺可以达到最大膨胀。
1928年,Driker-Shaw研制成的“铁肺 (iron lung)”,成功进入临床,并广泛使用。
20世纪50年代正压通气再次崛起。
精选ppt
4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正压通气技术,人工气道技 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仅限用于麻醉科和外科的手 术患者。
1952年夏天,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放弃负压通 气,而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压缩气囊间隙手 动正压通气。
心输出量降低。 肺内压过高时,心包腔被挤压,心
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使冠脉受压, 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受损。
精选ppt
16
呼吸力学变化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消化系统:
胃肠道血液灌注和回流受阻,pH降低,上皮 细胞受损,
正压通气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性刺激使胃肠道功 能受损,
上机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30%)。
1827-1828年间,Leroy研究证明风箱技术会造成致命性气 胸,风箱技术被弃用。
精选ppt
3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1832年,苏格兰人Dalziel制作了负压呼吸机 (患者坐在一密闭的箱子中,头颈部显露于箱 外,通过在箱外操纵一内置于箱中的风箱产生 负压而辅助通气。)
气道湿化与雾化疗法PPT课件
气道湿化与雾化疗法
1、湿化的方法 2、湿化液的选择 3 、 湿化液的温度 4 、 湿化液的量及速度
湿化的方法
人工气道的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和非 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在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 情
加热“主流式”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以物理的方法对干燥气 体进行加温、加湿,可以达到需要的温度(35~37℃)以及 100%的湿化,所谓“主流式”是指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 通过湿化器湿化的,是呼吸机使用的主要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为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加热湿化器分三类[1]:①回流式; ②阶式蒸发器式;③回流管芯式。三类装置均可提供加热的能 互相接触的水-气界面。使用时应注意,湿化罐的水及时添加, 但不宜超过标记平面,导致加温加湿不充分,每日用水约为 750~1000ml(部分冷凝以及在呼气相丢失)。湿化水用输液 器按输液的方法排好气,去掉针头部分,将其乳头部接到湿化 罐的加水孔滴入。湿化罐1次/周更换。
机械通气情况下的湿化
人工鼻:人工鼻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所制造的,患者呼气 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内侧面凝结,同时释放 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 工鼻内得到湿化和加温,然后进入肺内,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利用呼 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人工鼻的外口和内口 (15/22mm)适合于连接通气机和管道。在机械通气时运用人工鼻, 特别是对一些呼吸道粘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它与 HHM在对痰液的形成、粘稠度等的影响是相同的。而且它简单,安 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比较也廉价得 多。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 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 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滞留者,人工鼻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Hess和 Kacmarek提出一些禁忌证:①大量分泌物的患者;②非常小或非常 大潮气量的患者;③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频率的患者, f≤4/min时,应慎用人工鼻;等等。
机械通气过程中雾化治疗培训课件
在停机间 歇期,气 切面罩专 用雾化器 加接于气 切吸氧面 罩回路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实施雾化治疗
将雾化器安置于呼吸机吸气回路距气管导管 30CM的距离比将它安置于Y型管与气管导管之 间更有效; MDI气雾剂通过贮雾器连接于气管导管比直接连 接有效 雾化时增加潮气量和吸气时间有利于气溶胶输送 到下气道;
赵鹤龄等.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1273-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气道炎症是影响肺功能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行气管插管吸入全麻的患者,多种因素对气道的刺激,可诱发气
道痉挛、炎症和水肿。
老年患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吸烟史的患者气道局部防
手术(部位、持 续时间)
止痛不完善 呼吸机辅助不当 体液失衡 排痰不充分 肺部改变(肺不 张、肺膨胀等)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手术与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
手术后,患者不可避免地发生肺通气功能抑制和气体交换障碍 上腹部、胸腔手术尤为严重 全麻对肺功能的影响大于硬膜外阻滞 麻醉和手术时间越长,肺功能损害越重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实施雾化治疗
空气或氧 气驱动喷 射雾化器 连接到呼 吸机回路 上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实施雾化治疗
(三)震动雾化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雾化吸入治疗护理课件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呼吸情况、痰液情况以及雾 化吸入装置的使用情况,确保治
疗的有效性要性
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轻呼吸困难
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直接 送至呼吸道,迅速缓解呼吸道痉挛和 肿胀,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从 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理措施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体位、呼吸道湿化、雾化药物的稀释和吸入方式等细节,确保患 者能够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
并发症的发生率变化
并发症的预防
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呛咳、过敏等并发症。一旦发现 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03
机械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雾化吸入器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超声雾化器
利用超声波将药物雾化为 微小颗粒,适用于湿化气 道、稀释痰液。
喷射式雾化器
利用压缩空气或氧气将药 物雾化为微小颗粒,适用 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吸入方式
面罩式或口含式,根据患 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入方 式。
药物选择与配置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以维持适当的氧合和通气的 一种治疗方式。
机械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患者。
机械通气的主要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进行调节。
雾化吸入治疗简介
雾化吸入治疗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 物或生理盐水等液体转化为微小颗粒 ,通过呼吸道吸入,以达到治疗目的 的一种治疗方法。
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患 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 应和并发症,确保老年患者安全舒适。
雾化吸入治疗 PPT课件
﹥100
不能进入气道
100~10
口腔
10~5
鼻咽腔
5~2
传导气道
2~1
肺泡
﹤1
不能沉积,被呼出
二、常用雾化发生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1、定量气雾吸入剂
2、干粉吸入器
3、喷射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的驱动力为压缩空气 或者氧气气流,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 嘴时,在周围产生负压携带雾化器内 液体。液体被卷进高速气流并被粉碎 成大小不等的雾滴。
大多数喷射雾化器所产生和输出的气 溶胶都是连续的,而患者吸入是间断 的,气溶胶在吸气停止时如仍有溢出, 自然是一种浪费。
因此,可在呼气端连接一段延长管或 者应用雾化面罩,以储存呼气相的气 溶胶。
三、临床上常用的喷射雾化器:
疗法是应用高速氧 气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给患者吸 入,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起到 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消炎、解痉、 平喘等作用。
2.治疗前准备
患者及环境的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者 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消 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室温控制在18 ℃~20 ℃,相对湿度 在55%~60%,杜绝在室内放置容易 引起过敏的花卉等物品。
2.治疗前准备
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 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膈肌下降, 胸腔扩张,增大气体交换量,有利 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 肺泡。
3、治疗时
观察内容:神志、呼吸、心律、面色、 SpO2变化,注意有无呛咳、支气管痉 挛等不适
对痰液阻塞呼吸道明显者,宜先吸痰处 理,尽可能通畅呼吸道,有利于雾化 吸入效果。
雾化吸入治疗后憋喘加重?
气道的高反应(NS-气道充血) 痰液稀释、气道内痰液突然增多 雾化时气温太低
雾化治疗ppt课件
1
前言
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 是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雾的形式经口腔、 鼻腔或气管(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吸入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缓 解症状之目的。
2
大纲
一、描述气雾粒子的专有名词 气雾体积(aerosol volume) 粒子表面积(particles surface area) 质量中位数气动粒径(MMAD;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 几何标准偏差 ( GSD;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
32
2. 在喷雾器上加一段短蛇型管,做为储存 腔,可增加药物传送到下呼吸道。 3.特别设计的喷雾器,如Circulaire system 使用一个储存袋,留住吐气期的气雾。
33
4.侧孔-气流喷雾器(Vent-stream nebulizers) , 可增加吸气期气雾的传送,减少吐气期的浪 费。
34
9
描述气雾粒子的专有名词
几何标准偏差( GSD;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 是测量气雾粒子大小的差异程度。 较高的GSD表示粒子大小分布较广泛。 正常范围是落在16-84 % 假如一个气雾粒子的 MMAD 是 2.8 ,GSD 是 2.0 则 此气雾粒子在一个标准偏差的粒子大小范围是 1.4-5.6 m。
37
持续性雾化器的设备
HEART nebulizers
传统的小量喷雾器连接一个灌注筒
38
小容积雾化器
感染控制
每一次治疗后要用无菌水清洗
39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保持气道的通畅、湿化和温化、定期 吸痰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密切 的监护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2 雾化吸入技术概述
雾化吸入定义及作用机制
雾化吸入定义
雾化吸入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 滴撞击成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 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 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
总体评价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 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
通过病历记录、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 为改进治疗提供依据。
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的多个部位,它 们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着呼吸肌的运动 和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呼吸运动 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类型
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等类型 ,它们为机械通气提供了通道。
人工气道建立
人工气道的建立需要由专业医生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同时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和镇痛药物以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不适。
预防感染
加强呼吸机管路消毒,定期更换过滤器,避免交 叉感染。
气道湿化
保持气道湿化,避免痰液干燥堵塞气道,影响通 气效果。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发生气压伤、氧中毒等并发症,应立即采取措 施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配合度。
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疗法
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疗法【适应证】有或可疑有气道收缩或气道阻力增加,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特别是哮喘患者;痰液粘稠需应用祛痰药的患者;需经气道给予其他药物(如激素类药物)者。
【雾化前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气道阻力增加:●吸气峰压与平台压差升高;●出现哮鸣音或呼吸音降低;●肋间和/或胸骨上窝内陷;●人-机对抗2.评估痰液情况:痰液性状、颜色和量。
【操作方法】1.用物准备:雾化器(大多数呼吸机均配有喷射雾化器),注射器,药液。
2.按医嘱配制药液,在雾化器储药罐内放入4―6ml药液。
3.将雾化器连接到呼吸机吸气回路中(如可能应距离Y型管至少30cm),气源接头端与呼吸机雾化接头相连。
4.开启雾化开关,注意观察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气雾产生,气雾产生效果是否正常。
5.雾化器的使用可能会影响通气量及病人触发,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6.连续雾化直至无气雾产生(Drager呼吸机每次雾化时间为30分钟)。
雾化结束后应立即将雾化器从呼吸机回路中脱离,重新连接呼吸机回路并恢复至雾化前的设置。
【注意事项】1.雾化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如有心率、血压、呼吸等的明显恶化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分析原因。
雾化过程中如判断有痰液潴留应及时予以吸痰。
2.注意无菌操作:配药及取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药物配置24小时后应丢弃;雾化器每24小时更换消毒,使用期间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避免院内感染。
3.如患者使用人工鼻(温湿交换器,HME),雾化时应将HME去除。
4.尽管湿化气体可减少气溶胶输送40%,但仍应进行湿化以防因吸入干燥气体而引起气道刺激或支气管痉挛,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进行补偿。
【副作用】1.主要为药物的副作用:大量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在危重病人可致低钾血症、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2.自雾化器进入呼吸机管路的额外气体可增加气体容积、流速及气道峰压,还可导致病人在雾化治疗时不能触发呼吸机,造成低通气。
3.使用雾化器及其操作技术可影响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或/和呼吸机报警系统的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29
推荐意见
呼吸机管路中的接头盒弯头,呼吸机送气时易在此形成湍流,导致雾 化药物大量沉积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改进为流线型的管路可使输送至下呼吸道的药量明显增加
无创通气时的雾化吸入
推荐意见15: 无创通气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时,管路和面罩应尽可
2、如使用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需适当下调呼吸 机预设的容量或压力;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触发不良造 成通气不足,需更改模式或支持力度,以保证有效通气量 ;如采用氧气驱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吸氧浓度(E 级)
14
推荐意见:
有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呼吸机配备雾化装置气溶胶在下呼吸道 沉积量约为持续雾化器的3倍
8
喷射雾化器1
使用呼吸机专门的雾化接口 不影响呼吸机工作 只在吸气时雾化,不浪费
驱动压力小(15psi), 产生气溶胶直径大,减 少到达下呼吸道的量
9
喷射雾化器2
缺点: 外接气流大,影响呼吸机供气 增加基础气流,造成触发不良 持续雾化,造成气溶胶浪费 氧气雾化使吸入氧浓度较高
优点:气溶胶颗粒 小,容易到达下呼 吸道
15
推荐意见:
4、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时,在呼气端连接过 滤器以吸附气溶胶,避免损坏机器内部精密部件;过滤器 需定期检测或更换(推荐级别:E级)
16
17
加压定量吸入器
pMDI气雾剂(带有储雾罐的加压定量气雾吸入剂)直接 连接到呼吸机回路上
18
推荐意见:
5、在呼吸机送气初摁压pMDI,两喷之间间隔15s,使用前上 下摇动pMDI 即可,两喷之间无需再次摇动(推荐级别:D级 )
10
小容量雾化器:
主要用于雾化吸入药液,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 生素、表面活性物质、粘液溶解剂等
11
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
优点:不产生额外气流,不会对呼吸机送气造成影响 缺点:持续雾化,造成呼气相气溶胶浪费
12
13
推荐意见:
1、使用未配备雾化功能呼吸机时,如需进行雾化吸入, 建议选择定量吸入器、超声雾化器、或震动筛孔雾化器进 行雾化吸入,以免影响呼吸机送气功能(推荐级别:E级 )
13、雾化吸入时,尽量减少呼吸机管路打折,避免使用直角弯 头(推荐级别:E级)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31
临床研究
➢为有效输送气溶胶到下呼吸道,呼吸机输送的潮气量 必须大于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的容量,成人潮气量> 500ml即可 ➢高流量可产生涡流,使气溶胶碰撞形成液滴无法进入 下呼吸道;因此宜设置低流量和方波送气,以及较长的 吸气时间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雾化治疗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雾化 吸入治疗
2
主要内容
3
概述
概念:雾化吸入治疗又称气溶胶吸入治疗,指把药物
制成微小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经吸入直接到下呼吸道 和肺而达到治疗目的。
雾化吸入疗法的优点:
(1)作用部位直接,起效快 (2)给药剂量低,进入血循环少,全身副作用少
4
概述
适应症:
8、雾化吸入时可不关闭加热湿化器;如应用小容量雾化器需 适当增加药量;如应用pMDI需连接干燥储雾罐,使用完毕后 立即取下(推荐级别:D级)
9、如果使用人工鼻,雾化吸入时需将其暂时取下(D级)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因素
23
推荐意见
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因此需增加吸 入药物的剂量 ➢以沙丁胺醇为例,吸入剂量增加一倍即可达到支气管扩张效果, 在增加剂量时,疗效无明显增加而不良反应明显增大,严重气道阻 塞者除外;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吸入后疗效维持时间(2-3h)明显 短于普通慢阻肺患者(4-6h)
11、应用低密度气体输送气溶胶可增加肺内沉积量;必要时可 选用压缩氧气或空气驱动喷射雾化器,用氦氧混合气体输送 气溶胶(推荐级别:D级)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27
推荐意见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 ➢气管切开较气管插管输送至下呼吸道药量多 ➢气管切开脱机未拔管时,使用小容量雾化器吸入,用T管连接与气 切面罩相比,药物进入下呼吸道更高 ➢雾化同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进入下呼吸道的药量增加3倍
6、机械通气应用pMDI时宜选择腔体状储雾罐连接(C级) 7、将pMDI及储雾罐置于吸气支管路Y型接管处(D级)
19
主要内容
20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21
推荐意见
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加热湿化器后雾化吸入时气溶胶在肺内的沉积量下降,但如 关闭湿化器,需在一定时间内使管路完全干燥,会造成呼吸道粘膜 损伤 ➢使用pMDI时,应用储雾罐使气溶胶在肺内沉积量增高,但若储雾 罐长时间(1h以上)连接在呼吸机管路,则减少沉积量 ➢如使用人工鼻温湿化,可吸附大量气溶胶
(1)有肯定疗效的:COPD,哮喘等,主要吸入药物包 括糖皮质激素、Beta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化 痰药物; (2)可能有效:ARDS吸入表面活性物质、病毒感染吸 入利巴韦林,肺部感染吸入抗菌素;肺动脉高压吸入 前列环素等。
5
主要内容
6
7
小容量雾化器:
主要用于雾化吸入药液,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 生素、表面活性物质、粘液溶解剂等
体外研究结果证实:将持续雾化器分别置于吸气支管路距Y型管15cm处 、人工气道处和加热湿化器入口处,当呼吸机未设置基础气流时, 15cm处输送量最大;当设置基础气流后,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气溶胶 输送量最大
3、应用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时,建议关闭或下调基 础气流量;如关闭,建议将雾化器置于Y型接管15cm处; 如基础气流存在,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 (E级)
10、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的药量及次数较普通患者适当增加 (推荐级别:C级)
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25
推荐意见
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与应用纯氧输送气溶胶相比,80/20的氦氧混合气体可提高肺内沉 积量50%;且气体密度越低,气溶胶输送率越高 ➢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成本过高 ➢优选方法为:应用压缩氧气或空气驱动喷射雾化器,用氦氧混合 气体作为呼吸机供气源输送气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