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信贷市场的二元变迁路径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变。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重点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标准的影响。
在1978年,中国签署了IMF协议,并参与到全球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在这个时代,货币政策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地跟随全球市场的变化。
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货币政策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对货币政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银行业也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市场越来越敏感。
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变革,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资源分配和市场规律的遵循。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市场化启动期在市场化启动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初期。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稳定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采取了差别化利率的政策,同时还大量引进外资,推进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市场化时期在1986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第一所股份制银行,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基础任务是稳定市场,并实现金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还采用了隔夜保证金的做法,来遏制激进投资的炒作现象。
(三)改革开放后的基准利率百度网首页新闻h2016年10月24日火车头新闻-北京关键词: 政府,基准利率,货币政策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25个基点。
我国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发展现状、国际经验及路径优化
DOI:10.16395/ki.61-1462/f.2020.12.006
《西部金融》2020 年第 12 期
我国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发展现状、国际经验及路径优化
王武斌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 300040)
摘 要: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政策和促进投资便利化措施,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多次被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列入金 融支持自贸区、自贸港、大湾区建设等方案中。 从各个试点方案来看,目前我国可跨境转让的信贷资产范围较小,主要包 括不良资产和贸易融资资产,对比国际经验和国内法规,国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方式与国际上成熟的约务更替、转让、参 与等贷款转让模式不完全接轨。 本文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围绕资产范围和转让方式,提出了优化和扩大国内 信贷资产跨境转让的具体模式。
转让方式
主要特点
约务更替(Novation)
原贷款人完全退出,新贷款合同代替旧贷款合 同,新贷款人同时承担权利与义务
转让(Assignment)
法定转让(Legal Assignment) 衡平转让(Equitable Assignment)
现贷款人转让其全部的权利,而不转让义务
参与(Participation)
了亚太贷款市场协会(Asia Pacific Loan Market Association,APLMA)。几个协会均提供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
格式化的协议文本,大大提高了贷款市场的交易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有效保障了市场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有
力推动了信贷资产二级交易发展。根据对权利义务转让程度的不同,国际上主流贷款转让模式包括三种,即
融资性参与(Funded PaParticipation)
转让贷款合同项下的风险,不涉及贷款资产所有 权的变动,可以是秘密参与而不用告知借款人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与展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与展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与展望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五年计划和中央计划来统筹经济资源分配,并实行国有企业垄断经济的管理模式。
在这一时期,虽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初期探索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尝试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这期间,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重要的改革实验,初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
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困境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例如,市场监管不完善、公平竞争环境不健全、宏观调控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发展。
五、未来发展的展望展望未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面临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监管。
其次,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市场主体的平等参与。
同时,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总之,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的异同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的异同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的异同分析自刘易斯1954年提出城乡二元结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共形成了四条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路。
第一条是古典主义思路。
这条思路认为,农村存在着大量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
刘易斯构建了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两部门)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两部门之间存在关联效应:现代部门以低工资从传统部门吸纳劳动力——现代部门将利润资本化并扩大部门规模——传统部门的劳动力被不断吸纳,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最终促使两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相等。
第二条是新古典主义思路。
这条思路否定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
尤根森(Jogenon)假定两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强调工农业的紧密关系。
沿此思路,托达罗(Todaro)、梅因图什(McIntoh)、笛克斯特(Di某it)等在劳动边际生产率为正的条件下,从城乡就业的角度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转化问题。
此后,库兹涅茨、钱纳里、卢卡斯将这条思路推向深入。
第三条是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思路。
这条思路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根源在于城市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集聚经济,从而推动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包括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
这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口及其聚集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交易效率的提升,工业品数量或者说工业化水平将得到提高,城市化水平也将随之得到发展。
第四条是新兴古典经济学思路。
这一思路研究了城市起源、城乡经济差别、最优城市结构层次与居民居住格局以及城乡间地价差别等问题。
高帆、秦占欣等则将这一视角推向深入:证明了二元经济结构反差源于两部门不同的分工水平、部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程度和产品种类数;证明了随着分工组织的演进和分工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体现为一个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第一条和第二条思路的开创性贡献毋庸置疑,但古典主义思路却先验地假定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新古典主义思路虽放弃了此假设,但却将市场完备假设直接应用于分析中,这些显然严重背离中国的现实。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长期任务。
二十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然而,在新的世纪里,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竞争的压力,改革的步伐也变得更加迫切和紧迫。
本文从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市场化的意义在于将企业置于社会竞争的环境下,使企业生产、销售、投资等活动更遵循市场规则,提高企业效益。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项。
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目标。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必要性不仅在于优化资源配置,还在于提高国企竞争力和稳定性。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全国性经济转型,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行业整合,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企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启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首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存在政府干预过多、事权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不明,导致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互相制约。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着过于简单化的思想,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和运用不足。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扶持,而是应当依靠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部分干部利用企业权力谋取私利、腐败现象频发。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在改革中取得成功,需要解决众多问题,探索出科学、完整、可行的改革路径。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当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研究——基于发展路径选择的视角
2 2
重 庆 大学 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2 1 第 1 第 3期 0 0年 6卷
( ) 家专 业银 行 阶 段 的 公 司 治 理 (99—19 一 国 17 9 3年 )
国 有 银 行 政 策 性 业 务 的 分 离 , 加 上 国 有 银 行 的 专 再
实际上 , 国有 商 业 银 行 这 3 0年 的 改革 开 放 , 是 同绕 公 司 治 理 这 一 核 心命 题 , 正
完 成 了从 行 政 管理 体 制 下 的 国 家 专 业 银 行 到 国 家 控 股 、 内 外 上 市 的 大 型 股 份 制 境 商 业 银 行 的 蜕 变 。 从 公 司 治 理 的 角 度 考 察 , 一 变 革 过 程 可 以 分 为 3个 阶 段 。 这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 科 学 版 ) 21 0 0年 第 l 6卷 第 3期 J R A HO G I G U I E ST S ca S i c dt n o. 6 N . 0 0 OU N L OFC N Q N N V R I Y( o i ce e E io )V 11 o 32 改 革 开 放 历 程 研 究
基 于发 展 路 径 选 择 的视 角
吕祥 勃
(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6 ) 10 4
摘要 : 文章 系统 、 面地梳 理 了中国主要银 行 业金 融机 构 的改 革发展 历程 , 引入 主 流银 行 业发 展 理论 进 行 全 并 了实证分析 。在 此基 础上 , 总结 了主要银 行业金 融 机构 的发展 路径 : 国有 商业银 行的 发展 主要 围绕公 司治 即
当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
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王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在当前,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成因,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诸多矛盾的瓶颈问题,而制度性缺陷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形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因素,提出了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危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人口的流动难以管理,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加剧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归纳起来,二元结构的危害表现如下:第一是分散发展.由于严格的户籍限制,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独特的特征,这就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导致中国工业发展的分散化。
这种村村点火式的“点”污染,不仅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也不能形成集中和规模效益,并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进程。
第二是人才流失和不均衡的分布.80年代为什么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主要是当时农村积攒了一批人才和底气。
从此之后,农村的人才不断外流,导致乡镇企业人力资源接济不上,创造精神和创业资源缺乏和枯竭,这也是最近几年乡镇企业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城乡差别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源在城市高度集1中,而财富资源不仅包括实物资产,更包括人力资源。
也就是说农村的贫穷还有知识和人才的贫穷.第三是迟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进程。
由于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障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其他国家慢了许多少了许多。
第四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对不同阶段中国经济道路探索的看法
对不同阶段中国经济道路探索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中国经济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进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中国经济道路探索的不同阶段,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经济模式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
这个阶段着重发展重工业,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
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为中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本和技术实力。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逐步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道路探索主要集中在如何与全球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上。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逐步建立起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新时代的第三阶段,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工业化进程,国内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国的经济道路探索开始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并且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重工业发展到全面开放再到创新驱动。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重点,都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中国经济道路的不同阶段。
每个部分将详细讨论该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政策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具体而言,本文将依次讨论以下三个阶段的中国经济道路探索:2.1 第一阶段的中国经济道路探索: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初期阶段,即1978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被视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起点。
当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
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王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在当前,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成因,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诸多矛盾的瓶颈问题,而制度性缺陷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主要原因。
文章分析了形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因素,提出了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危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人口的流动难以管理,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加剧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归纳起来,二元结构的危害表现如下:第一是分散发展。
由于严格的户籍限制,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独特的特征,这就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导致中国工业发展的分散化。
这种村村点火式的“点”污染,不仅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也不能形成集中和规模效益,并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进程。
第二是人才流失和不均衡的分布。
80年代为什么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主要是当时农村积攒了一批人才和底气。
从此之后,农村的人才不断外流,导致乡镇企业人力资源接济不上,创造精神和创业资源缺乏和枯竭,这也是最近几年乡镇企业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城乡差别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源在城市高度1集中,而财富资源不仅包括实物资产,更包括人力资源。
也就是说农村的贫穷还有知识和人才的贫穷。
第三是迟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进程。
由于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障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其他国家慢了许多少了许多。
第四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形成、拓展、路径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形成、拓展、路径一、本文概述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复杂现实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尤其在中国这一具有悠久农业文明和快速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中,其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中国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拓展以及优化路径,以期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原因。
接着,文章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城乡收入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服务设施差距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制约农业现代化、阻碍城镇化进程、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等。
为了寻求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有效路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包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等。
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
本文从中国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拓展及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过程。
它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政策导向、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差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农民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城市则主要是政治、文化和商业的中心,与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经济差距。
这种传统的城乡关系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这一战略导致了大量的农业资源被用于支持工业发展,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路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路径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形成历程来看中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又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和总结,并对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路径做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历程股份制经济体制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纵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长河,这一市场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无疑属于近代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金融市场资产和金融机构的规模、种类和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这段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其间出现过局部性的挫折和失误:1992年的8.10事件、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等等。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对于这一段金融市场改革的历史总结,对于下一步的金融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非常直接重大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若干阶段,以制度建设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中国现代金融市场萌生阶段(1980年1月至1992年2月)。
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市场犹如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大地一样,金融运行体系在之前遭到严重破坏:金融运行环境相当贫瘠,无论金融机构、产品还是金融法律法规都非常少,融资渠道仅有复合制中央银行制度下的带有浓厚财政色彩的贷款这种方式,直接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一时期金融体系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融资体制改革;当代证券市场的出现。
1.融资体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几乎谈不上存在完整的“融资体系”,这时期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单纯的计划经济下的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
到了80年代中期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了重大的改革,由企业直接对口国家财政的利润的全额上缴变为企业对口商业银行的“拨改贷”,但这个时候企业、国家、银行三者之间的所有权关系并没有改变。
产权的不清晰直接导致“信贷软约束”,出现普遍的“投资饥渴”和大量坏账现象。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介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在过去几十年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体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通过五年计划等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在1978年被正式提出,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率低下,企业管理不善,产能过剩等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决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经济的初步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开始,重点是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一时期,中国引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承包土地并自主决定种植和销售方式,这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深化改革进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逐渐放开了对国有企业的控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1984年,中国正式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引入外资和市场经济机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其他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的引进。
五、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1992年,中国召开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相继实施了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化改革。
六、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优势。
市场资源配置决定了经济活力的释放,创新和竞争也得以加强。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经济体制具备了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金融理论与教学》全年总目次
两 年之后 话 危机 国 际金 融危机 以来 的思考 与 启示 … …… …… …… …… … …… … ……… … …… 周 逢 民 ( 1—1 )
— —
改革 开放 后 中 国信贷 市场 的二 元 变迁 路径 分析 … …… …… …… …… … …… … 刘 伦 , 若蓝 ( 7 唐 1— ) 我 国 A股 市场 与 H股 市 场协整 和 引 导关 系研究 …… …… …… …… … … …… 袁 方建 , 梦霞 ( 郭 1—1 ) 3 国际 贷款 利率 水 平对 我 国贷款 利率 水 平 的影响 …… …… …… … …… … …… … 肖建军 , 彦菁 ( 黄 1—1 ) 6 哈大 齐工 业走 廊 金融支 持 与经 济增 长 …… …… …… …… …… … …… … …… … 张 弘强 , 顾踞 翔 ( 2 ) 1— 1 居 民储 蓄 “ 节波 动 ” 季 预测模 型 与应 用 符 合我 国储 蓄 市场特 征 的实 用预 测模 型 ……… …… … …… … …… …… … … 谢 丁 ( —2 ) 1 4 关 于商 业银 行 业务 发展 转 型有关 问题 的研究 … …… …… …… … …… … …… …… … … 陆岷 峰 ( —2 ) 1 7 金 融危 机对 中小企 业融 资 的影 响及对 策 探讨 …… … ……… … …… …… … …… 陈传 江 , 张大龙 ( —3 ) 1 0 村镇 银 行 发展 面 临的 困境 及 对 策 来 自湖 南省桃 江建 信 村镇 银 行 的调 查 与 思考 … …… …… … …… … …… …… 谌 争 勇 ( —3 ) 1 3 商业 银 行住 房抵 押 贷款违 约 风 险防 范 的博弈 分析 … …… …… …… … …… … …… …… 曹 浩 ( 1—3 ) 5 15 9 0年 代 的投 资公 司与公 私 合 营 以北 京 兴业投 资公 司 为 中心 的考察 …… … ……… … …… … …… …… … …… 闰茂旭 ( 3 ) 1— 8 中小 商业 银行 改 革重 组 的模式 选择 : 东 案例 广 兼论 对 中小 商业银 行 引入境 外战 略投 资者 思考 … … …… … …… …… … …… 黄 艳辉 ( 4 ) 1— 2 中 国农村 非 正式 金融存 在 的原 因探 究 … …… …… …… …… … ……… … …… … …… … 袁青 峰 ( 4 ) I一 5 农 发 行支 持黑 龙 江农业 中小企 业发 展 问题 初探 … ……… … …… …… … … …… 张 国忠 , 张 冰( 4 ) 1— 8 金 融 危机 与对 冲 基金新 趋 势 …… …… … ……… … …… …… …… …… … …… … …… … 张铁 军 ( 5 ) 1— 0 通 货 膨胀 目标 制 理论探 讨及 对 我 国 的政策启 示 …… …… … …… …… … …… … 王 铖 , 春梅 ( 5 ) 沈 1— 2 中俄 贸易 人 民币计 价和 结算 的瓶 颈 问题 研究 … …… …… …… …… … … …… … 毕洪 伟 , 照明 ( 5 ) 盂 1— 5 刍 议 金融 危机 对鸡 西市 外 贸发 展 的影 响与对 策 … …… …… …… …… … …… … …… … 李心 芳 ( 5 ) 1— 8 全 国社 保基 金 投 资组合 绩效 评价 理论 综 述 …… …… …… …… … …… 吕 超 , 段洪 成 , 刘海燕 ( —6 ) 1 1 山东 省 金融 发 展对 经济 增长 作用 的 实证 研究 … …… …… …… … …… … …… … …… … 刘 艳 ( —6 ) 1 4 黑龙 江 省农 村金 融 区域供 给 策略 … … …… …… …… …… …… …… … …… … …… …… 吕海 涛 ( 1—6 ) 7 东亚 地 区 主要 股票 市场 联动 效应 的研 究 基于 金 融危机 大规 模爆 发 前 后样本 的分 析 … …… …… …… … … …… …… …… 周 云 帆 ( 2—1 ) 我 国“ 金融 ” 展 的制约 因素 及路 径 选 择 … …… …… …… …… … …… … …… …… …… 李 东卫 ( 碳 发 2—7 ) 物 流 金融 : 出现 动 因、 发展 模式 与 风险 防范 … …… ……… … …… …… … … …… 宋 焱 , 伟杰 ( 李 2—1 ) 1 商 业 银行 实施 全 面风 险管 理策 略研 究 … …… … ……… …… … …… … …… …… … …… 张 红 ( 2—1 ) 5 解读《 巴塞 尔新 资本协议 》 中全 面风 险 管理 体 系 兼 论 E M 框 架 下银行风 险管 理 …… …… …… …… …… … …… … …… …… … 李 寿华 ( R 2—1 ) 7 提 升我 国商业 银行 综合 竞争 力 的思 考 … ……… … ……… … …… …… … …… … …… … 高建 侠 行 的信用 风 险 管理 … ……… … …… … …… …… … …… … 饶龙 先 ( 2 ) 2— 1 基 于我 国银 行 卡风 险防 范 问题 的研究 …… …… …… …… …… … …… … …… … …… … 张 诚 ( 2—2 ) 3 我 国大 额现 金支 付 管理 的现 状及 对 策探 讨 …… …… …… …… … …… … …… … …… … 张大龙 ( 2—2 ) 6 中小 企业 融 资难 深层 次 原 因探 析 及相 关建 议 基 于 商 业银行 信 贷行为 选 择无 奈 性 的分析 …… …… … …… …… … … …… … 夏正东 ( 2 ) 2— 9 加 大 金融 扶 持 中小企 业力 度拉 动 黑龙 江省 非公 有 制经 济增 长 …… … …… … …… …… 周 锐 ( 2—3 ) 2 金 融 危机 背 景下 刺激 消 费需求 的财 政 政策 取 向 ……… … …… …… … …… … …… …… 杨 建平 ( 3 ) 2— 4 我 国农 村 金 融体 系 的形成 与演 进 逻辑 新论 … …… …… …… … …… … …… … …… …… 陈 明 ( 3 ) 2— 6 涉 农金 融 机构 与 涉农 融资 问题 思考 … … …… …… …… …… …… … …… … … ……… … 张贵友 ( 3 ) 2— 8 对 我 国 民间融 资 问题 的思考 … …… … …… …… … ……… … …… … …… …… … 王大公 , 李 爽( 4) 2— 0 我 国证 券 市场 的伦 理 冲突 与矛 盾 …… … …… …… …… …… …… … …… …… … …… … 屈 卓 ( 4 ) 2— 2 浅 谈 我 国旅 游 保 险业存 在 的问 题及 解 决方 案 … … ……… … …… …… … …… … 王 芳 , 立秋 ( 4 ) 辛 2— 4 基 于空 间 面板 数据 的 中 国房 地 产市 场财 富效应 研究 … ……… … …… … …… … 李 成 武 , 李 婷( 3一1 ) 低碳 信 贷— — 我 国商业 银行 绿 色信 贷创 新 性研 究 … …… …… …… … … …… …… …… … 张 璐 阳 ( 7 3— )
我国信贷市场的发展与变化
一、我国信贷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以1979年和1998年为界,中国信贷市场可以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949-1978年,中国不存在独立的信贷市场;1979-1997年,中国建立起了一个主要由计划手段控制的信贷市场;从1998年起,计划控制逐渐减少,中国的信贷市场开始逐渐向真正的市场转变(易秋霖,2006)。
在中国信贷市场演变的不同阶段,信贷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决定了不同阶段的信贷市场具有不同的特征。
1998年之后,对信贷市场的管理向市场化转型。
由于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开始重视信贷的风险、信贷的成本与效益、信贷对象的选择,重视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问题,而过去偏重信贷规模的倾向有了改变。
这些问题最终都与金融机构的效益相关联,所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上的原则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这一原则与金融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原则是一致的。
以效益为中心将成为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信贷原则,并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贷款的行业流向、贷款的区域流向、贷款的品种设计及贷款的质量和规模等。
同时,在信贷市场转型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融资方式多元化(包括体外循环资金的发展),信贷市场已开始失去社会融资渠道的独占地位。
1998年之后信贷市场的特征主要有:1.在信贷规模扩张的同时,贷款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1998~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4.6%,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2.7%;而国内贷款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占比由1998年的19.3%下降到2005年的7.3%。
2.信贷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垄断行业、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虽然没有全面、确切的数据,但是从大量的调查和统计资料中,可以了解到金融机构对大企业贷款的比例远远高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领域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银行信贷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活动,是银行将其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客户,进行一定的风险把控或担保,以获取利润的过程。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变迁过程。
以下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
1、普通信贷阶段近代第一家商业银行是英国的汇丰银行,其成立于1865年。
当时银行的信贷业务范围较为局限,主要是以融资为主,并主要服务于工商业中的大企业。
这时期的信贷业务并未涉及到个人金融服务。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类大型工商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到了20世纪初,信贷业务涉及到了一些小型企业,也逐渐向个人贷款业务的方向发展,但贷款项目和风险控制都不够成熟和严谨。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信贷业务中,银行对于商业风险评估的判断和准确性是一个主要问题。
2、专业化信贷阶段20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和全球经济的逐渐全球化,民间融资条件和金融市场的体系逐渐形成。
在此背景下,银行信贷业务除了从传统的融资业务角度来看,逐渐开始了专业化信贷业务的发展,如房地产、汽车、贸易、教育等特定领域的信贷业务得到了银行的更加关注和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人们的贷款需求和偏好也不断发生改变,银行也通过推出各种专业化贷款计划,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逐渐成熟,银行信贷业务变得更加综合化和多样化。
此时,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整合多元化金融产品,以及在不同渠道建立一个统一性的服务平台,将信贷业务与金融市场及投资银行业务相结合,从而实现银行业务的全新大变革。
同时,银行也在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和更加完善的生活方案。
在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不仅涉及到贷款的数额和种类的扩大,还涉及到了风险控制、信用评估、便捷性、高速性等各种环节的改善。
我国城乡要素市场的二元性再分析与统一建设取向
我国城乡要素市场的二元性再分析与统一建设取向张克俊; 唐新【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8页(P34-41)【关键词】城乡要素市场; 二元性; 再分析; 统一建设【作者】张克俊; 唐新【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一、引言我国从1978年开始推进了以经济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进程,要素市场体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从无到有,从严重扭曲到逐步纠正而逐步建立起来,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发轫于农村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1978—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初步进展阶段(1985—1991年)、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推进阶段(1992—2002年)、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阶段(2003—2012年)、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市场机制已经比较完善。
但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滞后于产品市场化程度,各类要素市场的价格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的管控,价格的扭曲程度比产品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农村要素市场化与城市相比仍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表现为我国农村要素与城市处于不平等交换的地位,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国经济连续40年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8年的59.58%的重要原因,但由此也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有关研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三大方面作出的隐形贡献累积高达18.9万亿—23.9万亿元;农村资金净外流累计高达约12.5万亿元。
①这也显示出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城乡二元的要素市场结构,在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中,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交换过程的不平等问题十分突出,这对拉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作者:谢小军来源:《时代金融》2021年第24期本文简要回顾了农村小额信贷改革历程,无论是尊重市场规律的商业性小额信贷,还是以政策性为主导的扶贫小额信贷,都存在着实践上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认为,农村小额信贷的设计,要更多从需求端出发,尊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农村人口状况等基本条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小额信贷发展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过去以主要满足低收入贫困群体的农村小额信贷,这种无需抵押或担保,只要满足信用评定结果优秀即可获得银行低利息贷款的一种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无论是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存在较为迫切的改革要求。
一、我国供给端农村小额信贷重要改革回顾(一)农业信贷补贴论下的改革从小额信贷概念于1960年提出到1980年左右,学术界主要流行“农业信贷补贴论”,该理论认为农民没有储蓄能力且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农村信贷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建立非盈利的、政策性的机构对农村进行无偿的注资。
此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行业的资金需求普遍较大,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缺口问题相对突出。
所以央行在创立支农再贷款的同时,出台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1999),指定农村信用社承办带有补贴性的业务,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导致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明显低于同期其他贷款市场利率。
实践中产生许多冒名农户贷款,或被用来从事其他活动。
笔者曾现场检查统计出,户县某基层农信社2005年发放3090笔,共计113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年收利息76万元,只占其总收入的13%,却投入了80%的人力、财力,农村信用社很难实现盈利。
国外许多基于补贴的农村小额信贷模式鲜有长期成功案例,因此补贴式农村小额信贷在全国逐渐边缘化。
(二)金融深化理论背景下的改革由于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使得资本市场产生金融抑制,适当的放松管制,能让市场机制形成均衡利率,促进经济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
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胡鞍钢马伟2012-12-26 16:33:37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内容摘要】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是1840—1948年从传统农业解体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漫长演变阶段;二是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分割和强化阶段;三是1978—1991年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并逐步转向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即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四是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
面对新的四元结构,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内部一体化、农村内部一体化,即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同化和现代化,这就要求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集聚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键词】城乡结构;乡镇企业;非正规部门;经济社会一体化【作者简介】胡鞍钢,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认识中国国情,特别是认识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矛盾,乃是认清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根本依据,也是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工业经济的矛盾,突出地表现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构矛盾,包括传统农业与工业化、农村与城市等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关键就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也是认识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道路的基本线索。
一、问题的提出: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现代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是从哪里演变而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变迁?又是怎样形成今天的新格局?今后几十年它又会向什么方向演进?我们如何比较完整而清晰地描述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又如何选择适宜的量化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探索和回答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的读后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的读后感我读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这本书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作者透过详实的数据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强调了不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并展望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使我对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动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指出,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经济体制严重僵化,急需改革。
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并逐渐推进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通过深入了解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我认识到改革开放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引入了市场机制,激发了企业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后的改革重点转向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改革,农民得以自由经营土地,城市劳动力市场发挥了更大的灵活性。
这些改革措施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
同时,中国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走廊,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经济从闭关锁国的状态走向了世界舞台,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
然而,书中也面对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这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
同时,分配不平等、市场失灵、金融风险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等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也迎来了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我 国信贷 市 场发 展 状 况分 析
( )信 贷 规 模 扩 张 分 析 一
的资 源配置功 能 ,解 决信 贷供求 矛盾成 为信 贷市场 良性发
展 的重 中之重 。刘 民权等 ( 0 0)运 用模 型对缺乏 和包含 20 不对 称信息假 设 的信贷 市场模 型进行 了定量 研究 ;易秋霖
空间维度上来分析信贷市场 的规模扩张 、市场结构与市场竞 争 ,旨在解决信贷市场的二元特性。
要是 由于 19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刺激改革开 98
放后 的经济 发展 。从信 贷增 长速度 总体看 ,呈下 降态势 ,
收稿 日期 :20 — 3 0 090— 9
作者简介 :刘 伦 ( 9 2 17 一),男 ,四川岳池县人 ,金融 学博 士后 ,副研究 员 ,高级研究员 岗位 ,供职于 中国工商银行银通 投资咨询公 司,研究方 向为金融信贷策略分析 。 唐若蓝 ( 9 3 18 一),女 ,四川 阆中人 ,供 职于长江英 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 ,研究方 向为优化公 司资本结
金融深化 。研究信贷市场的变迁与发展 ,主要就是在时间与
Hale Waihona Puke 家统计局提供 的G P D 增长率作为计算依据 ,而是依据其绝对
规模 的上年环 比数据 ,由图1 可清晰看 出 ,除 19 年和 19 93 94 年我 国G P D 增速达到3 . %和3 .1 ( 9 4 14 2 6 % 19 年我国实行分税 4 制改革 的外生 变量 影响 )之外 ,其余年份均为3 %以下 。主 0
由表 1 知 ,我 国信 贷市 场从 1 7 年 2 3 .亿 元 ,到 可 9 9 0 96 2 0 年 2 1 9 亿 元 ,2 年 间 增 长 了 1 8 多 ,年 均增 长 07 6 6 1 8 2倍 速度 达 1 .3 ;而 G P 1 7 年 的4 6 .亿 元, 0 7 89 % D 从 99 0 26  ̄2 0 年 2 9 2 .亿 元 ,2 年 间增 长 了6 .倍 ,年均 增 长 速度 达 4 5 99 8 14
(0 5 深 入分析 了中国信贷 市场 的变迁 与趋势 ;袁开宏 20 )
等 ( 0 8)对 中国信贷 市场 匹配机制 的再设 计进行 了细致 20 探讨 。从 已有 的文献看 ,以二元 信贷 变迁 路径来研 究 中国
信贷 市场 的不 多 。因此 ,以二元 变迁 路径 为切入点 ,来考
1.4 58 %。显然 ,信贷规模 扩张速度 比G P 速年均快 约31 D增 . 个百分点 。此处给 出表 1 ,旨在为后文 的研究 引证提供数据
支撑 ,每个 图表的数据均来 自表 1 数据。
量信 贷从计 划 向市 场方式 转变 的摸索 过程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为 全面 清晰地认 识 中国信贷 市场 2 年 间的变化 轨 9
1 .信贷增速 大于经济增速 。 自2 0 0 2年下 半年 以来 ,商 业银 行贷款 投放 一反前 几年 “ 贷 ”的局 面 ,开始 出现加 惜 快势 头 。进 入2 0 年 以后 ,贷 款更是 “ 常”增长 ,尤其 03 超 是近 年央行 宣布 十多次调 升法定 存款 准备金率 后 ,2 0 年 03
2 0 年第5 09 期 ( 总第4 5 ) 3期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n l f go a ia c ̄ Ree rh o r a Re in l n n i o F sac
N o. , 0 9 52 0
Ge r N O. 3 ne  ̄ 45
改革 开放后 中国信贷市场 的二元变迁路径分析
迹 ,这里选择 了改革开放后 的信贷市场作 为研究对象 。
信 贷市场 的二元 结构 特征 ,是指 有粗 放与集 约 、城 与
乡 、传统与现代 、计划与市场 、集权与分权 、事权与财权并 存的特性 。信贷市场供给主体数量 由少到多 ,由完全垄断 ,
到寡头垄断 ,到垄断竞争 ,到完全竞争的演变动力 ,就是利
中图分类号 :F 3 . 8 2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4 7( 0 9 5 0 1 — 7 6 4 57 2 0 )0 — 0 4 0
经过 近3 年 的发 展与 变迁 ,信贷作 为金融 杠杆对 我 国 0
经济 发 展 起 着 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 如何 有 效 发挥 信 贷 市场
刘 伦 唐 若 蓝
( 中国工商银行银通投资咨询公司 ,北京 10 4 ;长江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 京 10 8 004 0 0 3)
摘 要 : 文通 过信贷扩张分析 , 明我 国信贷 弹性波动较大 、信贷密度增长较快 、信贷深度 显著增 强 ; 本 表 把信贷市场发展
分为三个阶段 ,将 19 年命名为 中国信 贷市场 “ 97 二元转化年 ”。从 信贷集权与分权 角度深入探讨 了信贷市 场变迁动力 ,明确 提出 了金融能量守 恒的定律 ;通过计量模 型证明二元信贷 与二元 经济高度相关 。本 文建议大力发展绿 色信 贷市场 ,开创金融 机构的 “ 蓝海 战略” ,创新多种信贷产品 ,强化信贷有效竞争 。 关键词 :二元信贷结构 ;信贷密度 ;信贷深度 ;信贷弹性
构。
一
l一 4
0
0
0
0
0
0
0
0
{ 号
罢 S
∞ 似 0
《 区域金 融研 究 》2 0 年 第5 09 期
以来 贷款 的 “ 常”增 长与 19 年 开始 的贷款增 长减速运 超 98
行形 成鲜 明对 比。信贷政 策从放 开到 紧缩 ,使得经 济增 幅
低于信贷 增速 。 为 了与 信贷规 模增 长速度 具有可 比性 ,笔者未采 用 国
润最大化下的风险与收益对等 。信贷产品 由单一变为多样 , 信贷技术创新 由简单到丰富 ,信贷制度与政策 由保守变得灵 活 ,信贷管理 由低效渐次变为高效 ,信贷竞争从同质化转向 差异化 ,信贷市场需求从单一变得多样化 ,从金融抑制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