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水平上涨在所避免
奥鹏南开21春学期(2103)《经济学原理(二)》在线作业_2.pdf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上升会使消费者感到()。
A.更贫穷,所以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B.更贫穷,所以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C.更富有,所以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D.更富有,所以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参考答案】:A2.如果一杯咖啡在巴黎为2欧元,在纽约为6美元,并且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那么汇率是()。
A.每美元兑1/4欧元B.每美元兑1/3欧元C.每美元兑3欧元D.每美元兑4欧元【参考答案】:B3.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会使()。
A.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C.既不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也不是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D.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都向右移动【参考答案】:B4.如果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增加了10%,且所有价格都下降了10%,会发生以下哪一种情况?()A.真实GDP增加10%,而名义GDP减少10%B.真实GDP增加10%,而名义GDP 不变C.真实GDP不变,而名义GDP增加10%D.真实GDP不变,而名义GDP 减少10%【参考答案】:B5.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服务支付的钱()。
A.更多,所以货币价值上升B.更多,所以货币价值下降C.更少,所以货币价值上升D.更少,所以货币价值下降【参考答案】:B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国民储蓄会等于私人储蓄。
()A.私人储蓄等于政府支出B.公共储蓄等于投资C.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进行了消费之后没有剩余 D.政府的税收等于政府的支出【参考答案】:D7.下列哪个因素会导致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
()A.实际物价水平的下降B.预期物价水平的下降C.资本存量的下降D.货币供给的增加【参考答案】:C8.按照流动性由强到弱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A.货币、债券、汽车、房子B.货币、汽车、房子、债券C.债券、货币、汽车、房子D.债券、汽车、货币、房子【参考答案】:A9.下列经济活动中,能够对GDP中的投资产生影响的是()。
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价格上涨、货币贬值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发展中使用的注意事项,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
一、加强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是控制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手段。
政府和央行应该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利率等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提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二、稳定物价水平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稳定物价水平是防止通货膨胀的关键。
政府应当坚决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减少市场供需失衡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
同时,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减少市场失灵的可能,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满足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劳动生产力。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也是防止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刺激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五、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是防止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和风控能力,规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六、加强国际合作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和协调非常重要。
各国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
2022年最新电大国开《财政与金融》形考册-答案
财政与金融(农)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级:《财政与金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财政属于( B )范畴。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C )。
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 A )高低的主要因素。
A.剩余产品价值率B.产品合格率C.工资增长率D.物价指数4.国债是指( C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B.团体C.政府D.个人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 B )。
A.政府机构B.企业和居民C.失业者D.伤残人6.( B )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A.银行资本金B.存款负债C.向中央银行借款D.同业拆借7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 )。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8.( B )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原保险B.再保险C.单一保险D.综合保险9.( A )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同业拆借B.票据承兑C.票据贴现D.国债回购业务l0. ( B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支票B.银行券C.大额存款单D.股票1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A.社会产品 C+V+MB.折旧基金CC.职工劳动报酬收人VD.剩余产品价值 M12.财政是以( 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B.企业C.个人D.法人13.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
A.控股制B.财政供给制C.招标制D.财政透支14.综合财政计划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计划。
A.国家预算B.银行信贷收支C.现金收支D.企业部门财务收支15.(C)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物价水平与通胀率的关系
物价水平与通胀率的关系通胀率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普通水平上涨的百分比。
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水平。
物价水平和通胀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首先,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引发通胀率的上升。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这将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以保持盈利。
当消费者面临上涨的价格时,他们倾向于提前购买,以避免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风险。
这样一来,企业的销售额增加,推动了整体需求的增长,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其次,通胀率的上升反过来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当通胀率升高时,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
这意味着人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不再具有相同的价值,而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企业在面临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往往会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样一来,物价水平将随通胀率的上升而上升。
更进一步地说,物价水平和通胀率的关系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不稳定,使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最终使得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而过低的通货膨胀率则可能导致经济陷入通缩的局面,抑制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阻碍经济的增长。
为了稳定物价水平和通胀率,各国央行通常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
例如,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活动的节奏,稳定物价水平和通胀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市场竞争和控制成本上涨等手段来维护物价水平的稳定,避免通胀率波动过大的情况出现。
总之,物价水平与通胀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推动通胀率的上升,而通胀率的上升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政府和央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在合理的物价水平和通胀率范围内,经济才能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增长。
稳定物价水平
稳定物价水平引言稳定物价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价的稳定与通货膨胀率紧密相关,通货膨胀率高意味着物价上涨过快,这将对人民生活和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物价稳定是每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经济政策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如何稳定物价水平。
宏观层面1. 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物价水平。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物价稳定至关重要。
2. 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也可以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对稳定物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层面1. 供需平衡的调控稳定物价水平需要保持供需平衡,即供应量和需求量相对稳定。
供给方面,政府可以加强供应链管理,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保证商品供应充足;需求方面,政府可以实施适当的收入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消费需求,同时鼓励合理消费,避免过度需求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
2. 价格监管与市场竞争价格监管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价格监测体系,对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监管,防范价格垄断和恶性竞争。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价格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竞争,从根本上保持物价稳定。
结论稳定物价水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努力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宏观层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在微观层面,供需平衡的调控和价格监管与市场竞争的推动可以维护供需平衡,预防物价过快上涨。
场调节及其弊端练习题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练习题6.[2016·银川模拟]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9日—19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
食品安全法的落实有利于()①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②杜绝市场缺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③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④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6年我国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这表明()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B.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强而有力D.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8.[2016·沈阳质检] 2015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忧思。
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②诚信经营,不出售有毒有害食品③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④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调节中的基础性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2016·汕头模拟] “居者有其屋”,房价关乎民生。
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经济手段有()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增长过快②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③查处囤地炒地→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增长过快④调整房产税收政策→减少房产保有和交易成本→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10.[2016·宁波质检] “民间借贷”是2015年最热关键词。
从年初银行信贷收缩开始,民间信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4月以来,陆续有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被披露,银根收紧带来的风险因素开始抬头。
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①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②积极推动金融租赁业务,突破金融租赁社会认知度不高的瓶颈③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④适度调整宏观政策,减小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降低银行利率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2016·朝阳模拟] 下图中,横向箭头显示的是物价上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这些影响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环节采取的措施。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物价,保障社会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针对物价上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可以有效控制物价上涨。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同时,建立健全的价格监测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加大对价格控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2. 提高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物价上涨往往与供求关系失衡有关,因此提高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是解决物价上涨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供给能力,增加市场供应,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稳定物价。
3. 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稳定物价,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的供给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同时,加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轻农民的生活压力,从而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4. 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稳定物价,应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
货币政策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避免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上涨。
财政政策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减轻居民负担,从而稳定物价。
5. 加强国际合作和贸易平衡国际贸易对物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稳定物价,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平衡。
政府应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物价水平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物价水平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价水平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物价水平的波动不仅会对居民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价水平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首先,物价水平的上涨会直接冲击居民的经济状况。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的购买力会受到压缩,导致他们无法购买到原本可以负担得起的商品和服务。
例如,当食品价格上涨时,居民的食品支出将增加,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少,如教育、医疗和娱乐等。
这种经济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陷入经济困境,无法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其次,物价水平的波动还会对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收入无法跟上物价的增长。
这种焦虑和不安会增加居民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下,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物价水平的波动还会对居民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的消费能力受限,他们可能会减少外出就餐、旅游和社交活动等。
这将导致居民与他人的接触减少,社交圈子变小,社会交往的机会减少。
长期下来,这将影响居民的社交支持和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物价水平的上涨还会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可能会减少对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的购买,转而选择更便宜但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
这会导致居民的饮食质量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同时,物价上涨还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上升,居民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无法及时就医或接受必要的治疗。
这将进一步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物价水平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物价上涨会冲击居民的经济状况,增加居民的经济压力,限制他们的消费能力。
同时,物价上涨还会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健康状况。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水平,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1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答案1、免征额P25(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税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税的部分征税)2、保值国债P47(是指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将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浮)3、购买性支出P61(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4、信用P134(是指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5、货币政策目标P202(是指中央银行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和实现的某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6、复式预算P109(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越算。
)7、货币政策P202(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8、信托P214(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其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指定的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
)9、财政职能P5(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10、财政政策P123(是为了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所采取的调节措施与手段)11、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P167(是指国家规定各类银行及其各机构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的划分的规定。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P206(中央银行必须借助一些短期性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检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13、保险P222(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主要是对意外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为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14、起征点P25(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
首先,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对居民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
因此,居民的购买力会受到挤压,导致他们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更加谨慎。
他们可能会减少购买高价商品,对价格更为敏感。
这一现象在低收入人群中尤为明显,他们的购买力较低,更加容易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
其次,物价水平对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可能会追求更实惠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可能会转向更廉价的品牌,或者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商品。
此外,他们也可能会减少对奢侈品或非必须品的消费。
这种转变或许会对消费潜力较高的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高端餐饮、奢侈品购买等。
物价水平的波动还会对居民的储蓄和投资习惯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将资金用于储蓄或投资。
这时,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金融工具可能会更受青睐。
因为这些方式相对安全且能够维持或增加居民的财富。
此外,物价水平变化还会对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居民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减少外出就餐频率、自己动手做饭、减少旅行等。
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餐饮行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同时,物价上涨也会提醒居民修改观念,跳出过度消费的陷阱,更加注重理财规划和节约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状况、个人喜好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然而,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要深入研究该现象,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和定性研究,以全面了解不同层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企业的运营和市场推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物价情况说明范文
物价情况说明范文尊敬的各位读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水平的波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物价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对当前物价情况进行简要说明,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物价变动对个人和家庭经济的影响。
首先,物价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国际市场变化等都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增长较快时,需求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也会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
此外,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尤其是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对国内物价产生传导效应。
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供需状况也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
例如,某些季节性产品在旺季时,由于供应量减少,价格可能会上涨;而在淡季时,价格则可能下降。
此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有助于稳定或降低物价。
当前,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表明物价水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食品价格作为CPI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水平有较大影响。
近期,由于气候条件良好,农业生产稳定,食品供应充足,食品价格相对稳定。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通过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以平抑物价波动。
同时,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仍需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供需状况的波动。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理性看待物价变动,合理安排消费,同时关注政府发布的物价信息,以便做出更合理的消费决策。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第八章通货膨胀统计分析习题八解答1.简述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
-简答答: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个定义的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
2.简述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
-简答答: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1)传统理论解释价格水平变化,现代理论注重通货膨胀过程本身的研究;(2)传统理论没有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现代理论则视通货膨胀预期为通货膨胀过程的核心。
3.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货币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结构学派。
-填空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多选A 货币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C 结构学派D 凯恩斯学派E 重商学派5.现代通货膨胀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是依据各自的命题创立的假说。
-填空6.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体系假设是货币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填空7.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稳定的替代关系的结论。
-填空8.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在非均衡经济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因素和实际供给因素出发阐述通货膨胀过程的理论。
-填空9.结构学派模型的假设是,经济活动可以总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先进”部门(工业),一个是“保守”部门(服务)。
-填空10.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有:缺口测度方法和物价指数测度方法。
-填空11.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有()。
-多选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 B 货币购买力测度法 C 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
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①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A.物价会上涨B.会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需求会更旺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3.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4.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A.B.C.D.5.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6.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7.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物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物价上涨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对个体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物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个体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这会导致个体的消费能力下降,因为相同的收入购买力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降低。
因此,通货膨胀会引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受收入约束更为严重的消费者,如低收入人群。
例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没有跟随价格上涨,则消费者不得不减少购买物品的数量,或者改变购买的品牌或种类,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通货膨胀还会对借款人产生影响。
由于借款人必须支付不断上涨的利息,可能出现一些还不上债务的情况。
对于银行来说,他们可能也必须适应通货膨胀的影响,并调整他们的贷款利率以反映通货膨胀。
这意味着借款成本也会持续上升,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信贷紧缩的出现。
二、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企业生产的决策往往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因为他们必须考虑到成本的变化。
在物价上涨的时期,生产成本会上涨,包括通过投入更多资本和人力资源来生产更多产品,以及购买原材料和能源等。
这反过来会影响生产商的利润率,因为他们可能需要提高价格来弥补成本的上涨。
这可使得企业无法像以前那样盈利或者直接导致企业亏损,进而影响企业决策和未来的投资。
此外,成本上涨通常也会引发生产商增加投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
这可能会对企业投资带来潜在的长期收益,但也会增加需求,反过来导致成本上涨的恶性循环。
因此,企业在如此复杂的判断和抉择中,需要更多的预算支持和更准确的市场分析来抵御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
三、通货膨胀对政府公共财政的影响通货膨胀也会对政府财政带来深远的影响。
政府在推出财政政策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公共预算的影响。
高通货膨胀带来的财政考验通常推动政府实施更灵活、更有效的减税政策,以增加商业和个体的可支配收入,并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当谈到经济问题时,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是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货币供应指的是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而物价水平则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首先,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
当央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时,人们手中的货币会增加,他们会更容易用这些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是有限的,当人们追求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时,供给不足会导致价格上涨。
因此,如果货币供应增加过快,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增长速度,物价就会上涨。
其次,物价水平的上涨又会影响货币供应。
当物价上涨时,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为了满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央行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
这种增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原理,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给经济造成不稳定因素。
然而,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可能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因为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会通过提高产能来满足需求,从而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此外,如果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或需求疲软,大量闲置资源会抵消过量货币的影响,物价水平可能保持稳定。
此外,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货币的速度、货币的流动性、经济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会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货币的速度较快,即货币花出去的速度较快,那么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会更容易导致物价上涨。
同样,如果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经济体内部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容易适应货币供应的增加,物价水平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因素。
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可能促使货币供应的进一步增加。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一国物价水平普遍上升,将会导致国际收支,该国的货币汇率。
()A.顺差:上升B.顺差;下降C.逆差;上升D.逆差;下降2、实际利率为3%,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则名义利率水平应该近似地等于()。
A.2%B.3%C.9%D.6%3、广义货币M:不包括以下哪一选项?()A.商业银行活期存款B.商业银行储蓄存款C.商业银行定期存款D.商业银行股票市值4、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主要是()。
A.大额可转让存款单B.银行承兑汇票C.金融债券D.国库券5、下列不属于长期融资工具的是()。
A.公司债券B.政府债券C.股票D.银行票据6、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国家信用D.补偿贸易7、股指期货的交割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A.从不交割B.根据股票指数进行现金交割C.对指数内每一支股票交割一个单位D.对指数内每一支股票按照指数的加权比例分别交割8、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
A.汇率B.流通速度C.名义利率D.实际利率9、10.如果复利的计息次数增加,则现值()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10、以下的金融资产中不具有与期权类似的特征的是()。
A.可转债B.信用期权C.可召回债券D. 期货11、()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A.发行现钞B.代理国库C.最后贷款人D.集中存款准备金12、公司将一张面额为10000元,3个月后到期的商业票据变现,若银行年贴现率为5%,应付金额为()。
A.125B.150C.9875D.980013、L公司刚支付了2.25元的股利,并预计股利会以5%每年的速度增长,该公司的风险水平对应的折现率为11%,该公司的股价应与以下哪个数值最接近?()A.20.45元B.21.48元C.37.50元D.39.38元14、下列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决定和影响了两国货币的汇率变动方向B.本国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即期汇率升值,远期汇率贬值C.利率平价理论主要用以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D.利率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跨境资金可以自由流动15、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常常是找寻贷款最积极,并且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价水平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物价水平上升是指一定时间内物价整体上升的趋势。
这种变动对总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会导致经济各个方面的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
首先,物价水平上升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当物价上涨时,相同的货币数量能够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减少,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购买相同的商品。
这将导致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他们会购买更少的物品和服务。
这将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减少。
其次,物价水平上升还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当物价上涨时,人们往往会更加谨慎地选择和购买商品和服务。
他们会优先考虑购买必需品,而减少对奢侈品和非必需品的消费。
这将导致奢侈品和非必需品的总需求减少,从而对相关产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物价水平上升还会对投资需求产生影响。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物价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到投资决策。
当物价上涨时,企业的成本也会上升,这可能会导致企业降低投资额度或推迟投资计划。
同样地,个人也会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可能会减少对房地产等长期投资的需求。
这将对投资需求产生消极影响,进而降低总需求。
另外,物价水平上升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当物价上涨时,企业的成本也会上升,企业会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来保持利润。
这将引起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和扩大。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这将进一步削弱总需求,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
有时候,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可能会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需求弹性较低的物品和服务上。
当物价上涨时,某些企业会积极寻求提高生产成本效率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这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和需求。
此外,物价上涨还可能刺激人们倾向于提前购买,以避免将来价格上涨的风险,从而促进总需求的增长。
通货膨胀的类型
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丰欠以及劳动生产 率变化而造成的“工资推动”或“利润推动” 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型通货膨胀 指在整个经济供求平衡的条件下,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产 生的通货膨胀。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原因是资源 缺乏流动性、短期需求的大规模转移以及工资和价格缺乏弹 性。
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经济体制的不同或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公开 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公开型通货膨胀: 指完全通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形式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 涨,通货膨胀率就等于物价上涨率。 隐蔽型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的上涨并没有完全通过公开的物价指数上涨表现出 来。由于价格被政府管制而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地上涨,
4.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 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 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一般说来, 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 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 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 货膨胀更加明显。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 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 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 著的上涨。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受
在现行价格水平及相应的购买力条件下,就会出现商品普 遍短缺、有价无货、凭票证供应、黑市猖獗等现象.这与 公开型通货膨胀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价水平上涨在所避免严控货币供给量增长2005-05-24通货膨胀对一国之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已为经济理论和各国历史经验所证明。
所谓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一般性的、连续不断的物价上涨现象。
一次性的或间歇的、偶尔的物价上涨皆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
在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中,有“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两种说法。
但最终来说,“成本推动”还是可以由“需求拉上”来解释,因为“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所以说,通货膨胀几乎完全可以说是由需求拉上所致,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货币主义的旗手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若想控制通货膨胀,惟有控制货币供给;若想稳定物价水平,惟有稳定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三个渠道货币增加从而引起需求拉上进而引起货币供应增加的变量主要有三个:一是财政赤字;二是金融赤字;三是贸易顺差。
当政府财政收入收不抵支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理论上,财政赤字的弥补可以通过增税、货币发行和发行国债来解决。
但是,增税会抑制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对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受到法律程序方面的限制;货币发行意味着向央行透支或借款,我国法律上不允许;而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赤字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也是当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为财政赤字筹集资金是国债最基本的职能。
资料显示,自1999年以来,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1.2%,一下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的连续4年,赤字率均逼近3%这一国际警戒线,2004年稍降至2.5%。
理论上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和国外投资者等都可以购买我国国债。
过去,由于我国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承购国债,商业银行很少购买,国外投资者基本上不允许购买,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国债市场形成了以个人为主的持有者结构,个人持有量大约占60%以上。
在1997年以前,由于某些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被严禁持有国债,自1997年以后,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量快速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显示,到2002年5月末,商业银行所持国债已占全部国债市场总量的50.2%。
目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是我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十分充裕甚至过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国债的方式与财政直接向央行透支的经济效果并无重大区别。
金融赤字是指,银行体系由于过度的信用扩张,使得其贷款额超过了其所吸收的存款。
理论上,每家银行都应保留其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作为准备金,以供客户提取周转之用,所以其贷出去的钱不能超过其所吸收的存款。
但是,如果从中央银行借款之后再贷放给其客户,或是中央银行为应付政府的庞大指出而发行太多钞票,则都会产生金融赤字。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无论利率多么低,甚至成为负利率,都没有影响居民储蓄的一路上扬,金融机构一直处于存差状态。
所以说,金融赤字在我国目前暂不存在。
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并不表现在加速作用上。
再说贸易顺差。
目前我国汇率制度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贸易顺差的逐年增加也使外汇占款逐年递增。
1996年外汇占款占货币供应量(M2)的比重仅为3%,而到了2003年,这一比重飙升至15.8%,短短几年间增加了5倍多,尽管2004年这一比重略降至10.9%,但2004年外汇猛增,人民银行购买外汇2067亿美元,投放基础货币17107亿元,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259%,成为货币供应量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迷失的货币”与物价水平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方程MV=PY,两边取双对数有lnM+lnV=lnP+lnY,再求微分得dM+dV=dP+dY,如果V是稳定的即dV=0,那么就有dM=dP+dY,也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该等于物价变动率和实际产出增长率之和。
在经济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而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甚少或不变甚至下降,只有一个原因,即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货币也是一种物品,同其他物品一样,其价格也由供需双方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对力量决定。
一般来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化方向一致,关键在于相对变化率,(1)如果二者变化率相同或相近,则物价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2)如果二者变化率相差较大,则物价水平会有较大的变动;(3)如果货币供给大大超过货币需求,一般物价水平便会有上涨的趋势,即出现通货膨胀;(4)如果货币供给大大落后于货币需求,一般物价水平便会有下降的趋势,即出现通货紧缩。
一般来说,货币需求长期来说处于平稳状态,短期来说变化可能较大甚至很剧烈。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分歧其实就出自于此。
货币需求增加,说明一是其增加成本不高,即利率不高,若利率较高,公众会放弃持有货币而改持价格下降的证券;二是其他投资渠道不畅。
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证券市场中品种不足,都对居民货币需求行为产生影响。
除了储蓄之外,恐怕投资不动产是一条主要的保值增值渠道,因此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不在于有多少投机因素,而仅仅是一种投资渠道。
自1990-2003年以来的14年间,除极个别年份外,我国M1、M2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实际经济增长率,也高于经济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之和。
特别是从1996年以来,经济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之和相对于货币供给量(M2)平均高出8.1%,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数量相当巨大的货币供给既没有对物价产生压力也没有推动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将这部分货币称为“迷失”的货币(MissingMoney)。
三、货币迷失的途径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货币化。
货币经济领域的扩大将会吸收一部分货币。
2、地下经济。
有学者根据各种资料得出估算结果,我国目前“地下经济”大约有国民经济10%左右的规模。
3、地下金融。
比如农村的民间借贷问题,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农户平均每户借款余额为1806元,按两亿农户推算,全国民间金融规模大约为4000亿元,而这其中大约有64%来自于民间借贷。
还有民营企业的民间借贷问题。
4、房地产市场。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引起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频频出招,试图及早化解这一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作出巨额货币资金沉淀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
5、股票市场。
由于市场发育和投资者行为不成熟,我国股票市场将货币供给转化为实际投资与消费的效率低下,甚至还成为巨大的“漏斗”,造成大量货币迷失于此而没有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领域。
在我国,证券公司的资金除了一部分上缴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准备金以外,其余主要存放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记录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同业往来”账户下。
通过计算“同业往来”轧差后的余额,可以估算出1998~2002年迷失于股票市场“漏斗”的货币数量分别为:2036亿元、2209.5亿元、3478.48亿元、5317.12亿元和6660.4亿元人民币。
6、银行净损失。
有学者估计,我国近年来“迷失”的大量资金,有相当的部分被存放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库中,被用来支撑那些可能永远不能归还的不良贷款和日见增加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费用了。
7、人民币外溢和资本外逃。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逐步增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经成为“硬通货”,有相当一部分人民币退出国内流通领域。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虽然有诸多不同的估计,但只要是从我国流出去了就会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只不过这部分资金没有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
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率和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应维持在14%-16%,货币供给(M2)增长率近几年的数据分别是:2001年为19.5%,2002年为16.9%,2003年为19.6%,2004年为14.5%。
2005年我国中央银行确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是15%,应属稳健政策。
但问题在于迷失的货币不会永远迷失,它总会有涌出地面的一天。
一旦经济形势、公众心理预期和市场供求发生变化,迷失的货币就会不可控制地冲击实体经济。
虽然形成货币冲击的具体来源不同,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相似的,都会反映在物价水平的上涨上。
因此,即使采用了力度较大的紧缩货币政策,迷失的货币喷薄而出,也会使银根紧而不缩,造成短时期内相对多的货币追逐相对少的商品,进而形成突发性通货膨胀,致使货币当局稳健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我们的结论是,物价水平的上涨在近一两年内很难避免。
为做到亡羊补牢,必须从现在开始,要按照实体经济增长的需要和物价水平的表现,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
根据以上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渠道入手,一是严控财政赤字,二是加紧改革利率、汇率形成机制。
我们认为,严控财政赤字,不能仅仅从数量上考虑,不能认为数量下来了,就说明效果达到了。
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把弥补赤字的国债使用效率提高上去,此事为当务之急。
国债的多寡是相对的,关键在于其使用效率,国债使用效率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货币的价格,在国内表现为利率,在国外表现为汇率。
同任何商品一样,除非按人头平均分配,政府要么控制其数量,要么控制其价格,二者不可兼得。
货币当局要么控制货币供给,而听任利率和汇率依据市场之需要自行调整;要么控制利率和汇率,而对货币供给的多国放任自流。
我国目前的情势处于第二种状态。
金融全球化乃大势所趋,我国经济亦愈来愈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之中,稳定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经济稳定的主要基础和表现是物价之稳定,若想稳定物价,就必须对货币供给能有很好的控制。
若想对货币供给进行合理的控制,货币当局就必须要放弃对货币价格即利率与汇率的控制。
利率和汇率的形成,必须由市场来决定。
与利率自由化进程的加速相比,汇率制度改革顾虑重重,步伐缓慢。
无论从经济学理论、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的国情来考虑,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都不合时宜,也难以维系,不仅货币政策灵活性丧失,更是授人以柄。
现行汇率制度对中国造成的困扰,在此轮宏观经济过热中暴露无遗。
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持续盈余与资本流入,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内货币与信贷的过度扩张,从而引起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
事实表明,央行的对冲操作难以消除外汇储备资产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货币供给。
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主要针对所谓的过热行业,但整体经济的流动性过多才是真正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