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危机:合法组织身份的缺失

合集下载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翻番,在20XX一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然而,就在我们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面临着我们不得不深思的种种问题,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要积极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国家社会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诚信教育住房近年来,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市场低迷。

然而,我国经济却“一花独秀”,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为提振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文中心”,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提高效率上,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建设,导致人们思想混乱、道德严重滑坡,社会风气下降。

本文拟就当今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的诚信、教育、住房等热点问题做以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诚信问题1.中国社会的诚信现状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人们的诚信却在一点点的缺失。

比如,地方政府的诚信缺失严重,对社会风气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

据最近媒体披露,某地方政府欠个体户的集资款,原定20XX全部还清的,直到现在还未还。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当事人代表终于表态说将于今年7月还清,希望这次该地方政府能够真正言而有信。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说话、制定政策随意性大,说过的话、制定的政策往往不能兑现,屡屡失信于民。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保不住了。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圣贤教导,对待人民群众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鞠躬尽瘁。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案例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案例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案例01、米其林:环保违规被点名批评事件回放:全球最大轮胎企业―――米其林公司在华投资的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因环保违规,2007年1月10日被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批评。

被点名的米其林轮胎项目涉及的问题有:未按环评要求完成对3台链条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轮胎厂无组织排放恶臭超标;未落实锅炉在线监测装置以及厂界噪声超标严重。

作为世界上领先的轮胎制造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财力上,米其林应该都有能力解决这四大问题,杜绝这些仅仅在中国工厂才发生的问题。

被查出了问题才去整改,不免让人对公司的形象打了折扣。

点评:这到底是全球最大轮胎企业米其林还是一个小作坊?这些问题为什么仅仅在中国出现?中国在米其林的全球战略中应该不仅仅是排污地这么简单吧。

■02、爱普生:双重标准拷问企业责任事件回放:2007年1月13日,广东消费者状告爱普生残墨过多,经交由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检测,显示“墨已用尽”的该爱普生墨盒,黑色墨盒中剩余的墨水占到总量的30.9%,而彩色墨盒的剩余量最高达到了58.2%。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虽然这些公司在国际上已经开始用极大的努力进行环保回收,但在中国市场却基本上是让这些带有大量有毒物质的墨盒放任自流进入中国的江河大地,造成水源污染。

爱普生对环境保护的双重标准让中国公众对该公司的社会责任提出强烈质疑。

点评:以爱普生产品的普及程度,用“流毒天下”这个成语来形容爱普生或并不为过。

这些流出的污染也抹黑了爱普生自己的脸面。

■03、宝洁:船到江心才补漏事件回放:在2007年4月份牙防组被确定其关于牙膏等口腔护理类产品的认证属于无授权、不合法之后,宝洁千万捐赠的事件瞬间成为热门话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宝洁在风口浪尖的危机处理能力显然令人不敢恭维。

宝洁对外回应始终仅仅是在强调“捐赠对象是中国牙防基金会,而非全国牙防组”。

但这两个组织穿同一条裤子的暧昧关系很快就被公之于众,这也彻底掀开了宝洁对捐赠事件的“遮羞布”,暴露出宝洁在该危机公关中前瞻性和预判能力的不足。

如何应对学习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如何应对学习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身份认同危机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解决身份认同危机需要个体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接纳和自我成长。
产生原因
社会环境变化: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个体身份认同的危机。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如高考制度、学科设置等,可能导致学生身份认同的危机。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学生身份认同的危机。 个人因素:个体的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身份认同的危机。
建立自信
认识自己:了解 自己的优点和特 长,接受自己的 不足和缺点
设定目标:设定 切实可行的目标, 逐步提高自信心
积极面对:积极 面对困难和挑战, 相信自己有能力 克服
寻求支持:向家 人、朋友、老师 等寻求支持和鼓 励,增强自信心
探索自我价值
自我认知:了解 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明确自己的 兴趣和价值观
3
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策略
调整心态
接受自我:承认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接受自己的身份和背景
寻求支持:向家人、朋友、老师等 寻求支持和帮助,分享自己的感受 和想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积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和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 应对
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参与活动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 价值感
参加学术活动:提高学术能 力,增强自信心
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寻求支持与鼓励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结 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
面对身份认同危机
寻求家庭支持:与家人沟 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

寻求专业帮助:寻求心理 咨询师或导师的帮助,获
取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社会危机与出路探析

社会危机与出路探析

缴 社 保 退休 金拿 最 高 。企业 退 休人 员 退休 金只 相 当于 机 关事 业 单 我 们需 要 明确 今天 在社会 领域 改革 发展 中到底 面临哪 些危 机 , 以及 位 人 员的 退休 金 4 9 %, 而农 民只 有 3 % 城 乡居 民养 老金 不及 低保 根 源和 出路 。 的一 半 。自 2 0 0 5 年, 国家 已连 续 9 年 为企 业 退休 人 员调 整 了基 本 危机 养 老金 , 但是 养老金 上调始 终赶不 上物价 上涨 。 危机 是 指是 存在 危险 又有 机会 的B - , j  ̄ 。改革 开放 3 5 年 来 我们 由 于优 秀 医生 太 少 、 经费 太 缺 , 国 家长 期 实行 歧视 性 供给 。医 党 领 导 全国 人 民, 探 索 出 了一 条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 义道 路 , 建成 世 界 疗 卫生 资源 8 0 %都 集中在 大城 市大 医院 。一边是 人民群 众看病 难 , 第 二 大经 济 体 。取 得的 成 就 前所 未有 、 世 所 罕见 。与 此 同 时, 遇 到 看 病贵 , 一边 却是 特权 医疗 、 干 部病 房 , 领 导干 部不 同的级 别享 受不 的 危 机 也是 前 所 未有 、 世 所 罕 见 。从 2 0 1 1 年到 2 0 1 3年 , 每年 人 民 同程度 的 医疗待 遇 。政府 多年来 不 断增加 医疗 卫 生费用 投入 , 但历 总体 严 重不 足 。2 0 0 0至 2 0 1 1 年 政府 财政 在 医疗 卫生 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大型网络在线调查结果看, 当 史 欠 账太 多 、 0 . 9 ‰ 低 于发展 中 国家 5 5 %的 平均水 平 。于是 今 中 国社 会 改革 发 展面 临 的危 机 问题 , 主 要是 社 保 、 就业 、 医疗、 教 方 面投 入平均 只 有 2 育、 房价 、 利益 分配 、 社会管 理 、 公共安 全等 问题 。 政 府让公 立医 院自负 盈亏 。公立医 院都把 自己当 餐馆 , 来了就 是客 , 由于 优秀 老师 太少 、 教 育经 费太 缺 , 国家长 期 实行 歧视性 供给 。 医 生 点菜 , 患者买单, 以药 补医 , 过 度 医疗 , 公 益性 严 重弱 化 。2 0 1 0 城 市优 先 , 发 达 地区 优先 , 高收 入 阶层优 先 。2 . 6 亿 农 民工 随迁 子女 年 , 央 视报 道 芦荟 片 出厂价 1 5 . 5 元, 经过 医药 公 司 、 医 药代 表 、 医生 最后价格涨到了 2 1 3元 售 卖 到患 者 手 中 , 利润达 1 3 0 0 %。 在 城里 平 等接 受 义务 教 育 、 参加 升 学 考试 问题 没 有得 到 很好 解 决 。 等环节, 0 0 7 年 以来 就 拿 出了 约 3 0亿元 人 6 1 0 0 万 农 村 留守 儿 童 在 安 全、 学习、 生活、 情 感等 方 面 存 在不 少 问 药 品 生产 企业 葛 兰 素 史克 公 司 2 题 。8 5 0 0 万 残 疾人 的 特 殊教 育 是 薄弱 环 节 。2亿多 中 小 学 生基 本 民币 用于 行贿 。水 涨 船 高 , 羊毛 出在 羊 身上 , 最 终 的结 果是 将 更加 在 一 个学 制 、 一 个课 程 、 一种 办 学 模式 、 一 个标 准 答案 、 一 个 高 考制 虚 高 的药价负 担转嫁 给 了患者 。 度下, 挤 一条独 木桥 。 全 国 2 8 2 0万 闲散青少 年不再 学习 又没工 作 。 社会 管理 新题 难题 层 出不穷 , 社 会流动 加快 , 土 地征 用 、 房 屋拆 青 少年 犯罪 总数 占全 国刑 事犯 罪总 数的 7 0 % 以上 , 其中 1 4岁至 l 8 迁 引 发 的矛 盾 中突 持续 增 多 , 非公 企业 劳动 关 系紧 张 问题 突 出, 社 岁 的未成 年人 犯罪 占青少 年犯罪 总数 的 7 0 % 以上 。 会治安问题日趋复杂 ,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近年来相继发 就业 压 力 巨大 。2 0 1 2 年 我 国劳动 人 口相 当 于所 有发 达 国 家劳 生 “ 毒奶 粉 ” 、“ 瘦 肉精 ” 、“ 地 沟油 ” 、“ 染 色馒 头 ”等 恶性 的 食 品 一 方 面足 以表 明 , 诚信 的 缺失 、 道德 的滑坡 已经 到 了何 等 动 力的总 和 。 最近 五年每年 有 2 0 0 0 万青年 人要就 业 。 大学 生就业 难 , 安 全事 件 , 而且 2 6 . 9 % 的高职 毕业 生 , 1 3 . 5 % 的 本科 毕业 生工 资低 于 农民 工 。 严 重 的地步 。另 一个 方面 也足 以表 明 , 社 会管 理失 控已经 到 了何等 还有 2 . 6亿农 民工要 就业 。9 2 0 万失 业人 员再就 业 。解决 就业 问题 , 严 重的地 步 。 前 提是要 保持 必要 的经济 增长速 度 。每年保 证新 增就业 1 0 0 0 万人、 社会 组织 是 把社会 人组 织 起来 的主要 途径 , 是社 会发 展的 重要 城 镇登 记失 业率 在 4 %左右, 需要 7 . 2 % 的 经济 增长 , 不 能低 于这 个 力 量 。处 理好 政 府跟 公民 的关 系 , 必 须推 进社会 组织 的发 展 。目前 数 。这 两年 经 济 增长 率 是年 年下 降 , 因为 我们 基 数越 来越 大 , 能 达 些社 会组 织是 政府 部 门的附 属物 , 成为 二政 府 。一 些社 会组 织借 到7 . 2 % 增长 率 相当 困难 , 不 是 那 么容 易 的事 。用 工荒 和 就业 难 并 非 营利 之名 , 行营 利之 实 ; 一些 社会组 织没 有合 法身份 ; 一 些社 会组 存, 劳 动力 供给与 需 求不相 匹配的 矛盾 很突 出 。我 国正 在转 生 产方 织 变成利 益集 团 ; 少 数管理 失范 的社会组 织还在 激化社 会矛 盾。 式、 调 结构 , 随 之会 创 造 出越 来越 多 的 技术 研发 、 营销 、 售 后服 务 等 现在 各 类公 共 安 全事 件 , 包括 生 产 的、 交通的、 火灾 的 、 自然 灾 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会更高。因此今 害 的等 等 , 现在 每年平均死 2 0万 人 。经 济 损 失 高 达 6 5 0 0亿 元 。 后 几年就 业结构 性矛 盾会 更加突 出 。 2 0 1 2 年 全 国发 生安 全事 故 3 3 万起, 造成 7 . 2 万 人死 亡 。 以报 复社 我国 国民收入 分配 差距 、 城 乡居 民收入分 配差距 、 区域 收入 分配 会 为 目的 恶性 案 件 和极 端 事件 有所 增 多 。我 国是世 界 上互 联 网使 差距 、 行业 收入分 配差距 都在 持续 扩 大。收入 分配秩 序不规 范 , 隐 性 用 人 口最 多 的 国家 。信 息网 络 管理 任务 日益繁 重 。外部 势 力千 方 收入 、 非 法收 入 问题非 常突 出 , 基 尼 系数连 续十 年 超过 国际警 戒线 。 百 计进 行 渗透 破坏 活 动 , 发 生在 新 疆的 民族 分裂 势 力 、 宗 教 极端 势 已经 成 为全 球贫 富差距 、 两 极分 化最 严重 的 国家之 一 。利益不 仅 是 力 、 暴 力恐 怖 势力 煽动 制 造 的暴 力 事件 危害 严重 , 说 明我 们 的社 会 收 入分 配 、 成 果 分配 、 财富 分配 问题 , 还 有成 本分配 、 风 险分 配 问题 。 问题 很严重 了 , 国家安 全面 临严 峻挑 战 。这些 危机 用一句 话概 括起 3 5 年 来改 革开放 的 成果 、 财 富在 社会 上层少 数人 手 中集中 , 成本 、 风 来 , 就 是李 克 强总 理讲 的: 中 国现 代 化建 设 已经 站在 新 的历 史 起点 险 向社会 下层老 百姓扩 散 。老 百姓面 临着风 险累加 、 风险 转嫁 、 风 险 上 , 但 是发 展 中不 平衡 、 不协调、 不可 持 续的 问题 仍 然突 出 , 特别 是 传 递三 大风 险 。阶层 固化 越来 越多 的在代 际之 间形 成 , 成为 长期 的 社 会 发展 短板 的矛 盾亟 待缓 解 。那 么上 述 这些 社会 危 机 问题 的根 不平 等 。 利 益分 配不公 , 使处 在社会 底层 的人们 缺 乏购买 力 。整 个 源在 哪里 ? 社会 的消费 降低 , 消费需 求疲软 。利 益分配不 公 , 导 致社会关 系紧 张 二、 根 源 和利 益 中 突加 剧 , 社会 矛盾 凸现 , 群体 性 事件居 高不 下 , 严重损 害 党 答案 见仁 见 智 , 但 有一 点 不能 回 避 , 这 就 是 改革 发展 成 果被 少 群干群 关系 , 成 为影响经济 、 社会发展不 和谐的关键 因素 。 数 人侵蚀 , 已经达 到 非常严 重 的程度 。尽 管就 很多 民生领 域的 普遍 中国 老龄 化有 世界 三最 , 老 龄人 口规模 最 大 , 老 龄化 速度 最快 , 水平来说, 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权利不公平 、 机会不公平、 应 对 老 龄化 ��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协调机制。长期以来,“全 能政府”的管理理念使政府几乎包揽公共危机事件所有阶段 的全部工作,表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主要依靠的力量还 是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部队和相关的组织工作人员,在整 个应对过程中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 来。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非政 府组织之间或是疏于联系,或是政府部门仅以传统行政命令 的方式传达其决策,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另一方面,在 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分别应该承担哪些 职责、具体负责哪部分工作,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又 应该承担哪部分工作等情况,在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 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
公共危机治理的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 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 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非
政府组织通过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参与,有效地发挥
了自己的作用。 一是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 二是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 三是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太弱,其主要表现在资金问 题和人力资源不足方面。 1.资金问题。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少而且来源单一,由 于缺乏公益传统,民间的捐赠比较少,而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 资金主要依附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在政府机构改革后,政府也 鼓励非政府组织在参政上自负盈亏,它们能够得到政府的拨款 数量大幅下降。资金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在物质 资源上严重匮乏,他们的活动仅仅局限在发发传单。因此,非 政府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必须加强其自身筹 集资金的能力,成为一只真正独立的公共管理力量。 2.人力资源不足。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中国很多非政府组织 成为吸收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既不了 解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专业能力,这也制约着非政 府组织的发展。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摘要: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化,社会冲突日益显现和多样化,矛盾解决方式的上访式和单一化与民众政治参与的不足与冷漠化四个方面。

解决当前的政治信任危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有重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增强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

关键词:基层政治信任;表现形态;解决途径一、政治信任的内涵及问题提出信任问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信任,社会自身将会变成一盘散沙”①。

作为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信任一般是指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学术界对政治信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解释上。

其中,“制度论”认为政治信任来源于政治领域,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和政府绩效的一种理性评估,而“文化论”则认为政治信任形成于政治领域之外,植根于文化规范并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具有本土文化遗传的特点。

作为政治信任的一个分支,基层政治信任是指在基层范围内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这里的基层包括乡镇、村、社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机构和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社和单位体制的解体,税费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权威价值观日益减弱,群众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种压力之下,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国家权威象征的政府机关面临着公信力和政治权威不断流失的危险。

一般来看,当前民众对于中央政府仍然有很高的满意度,然而越往下,满意度越低(O’Brien,1996②;Tian jianShi,2021③)。

如李连江在调查中就发现63.1%的受访者认为上面是好的,下面是坏的,呈现一种“差序政府信任”模式。

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

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

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身份认同危机的问题。

身份认同危机指的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身份产生疑惑和迷茫,无法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人生方向。

这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繁荣构成了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帮助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他们的身份认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应始终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

此外,父母还应提供正确的角色模范,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健康的身份认同。

第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青少年另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在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应提供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潜能。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提供解决身份认同危机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是青少年身份认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可以通过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来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

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可以合作,建立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咨询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此外,举办社区活动和志愿者项目,为青少年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四,个体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个体自我成长是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的内在途径。

青少年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和经验积累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兴趣班、社团和俱乐部,开拓视野,丰富经历,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青少年还应借助阅读和思考的方式,不断反思自我,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信的个性。

个体自我成长是青少年身份认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解决青少年身份认同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危机

社会转型中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合法性危机是变革的危机,因此它的根源必 须从现代社会变革的性质中去寻求 --李普塞特 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就是民主制度与专制制 度两类。这两类政治制度都可能具有合法性, 也都可能出现合法性危机。
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根源的 基本共同点
一.民主趋势与民主困境是现代政治合法性危 机的共同根源。 二.经济发展是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 三.所有政治合法性危机都有意识形态根源。
三,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 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 2.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 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 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 有效遏制和解决; 3. 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 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 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 4. 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 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 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
首先,它符合合法性概念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定。 在理论上是现象与本质,动态与静态和质、量、度 的统一。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状况,是合法性危 机的质的规定,“下降”是其量的规定,足以构成 “对执政党地位的严重挑战” 是其度的规定。判断 合法性危机,必须抓住这三个要素,统一起来考察。 其次,它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普遍的解释力。 人民群 众对执政党认同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因变量,随着条 件,环境的变化,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因 而对执政党的具体期望是不同的。

社区治理网考答案

社区治理网考答案

1/10)、在原始社会,社区所要发挥的功能是()(3分)A、情感纽带功能B、全部功能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2/10)、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可分为()个层次(3分)A、四B、六C、三D、五(3/10)、提出“机械关系”和“有机关联”的社会学家是()(3分)A、迪尔凯姆B、斯宾塞C、滕尼斯D、韦伯(4/10)、.下列不属于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社区类型的是()(3分)A、基于身份和利益属性的社区B、基于服务的覆盖范围的社区C、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D、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5/10)、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着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3分)A、迪尔凯姆B、帕森斯C、滕尼斯D、韦伯(6/10)、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3分)A、美国学者华伦B、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C、美国学者桑德斯D、中国台湾学者徐震(7/10)、相较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社区呈现出弱化的功能主要是()(3分)A、社会交往功能B、社会参与功能C、经济功能D、社会控制功能(8/10)、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行为,至于行为和社会现象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这是()社会问题归因理论(3分)A、社会解组论B、行为偏差论C、社会病态论D、标签理论(9/10)、腾尼斯把传统社会的社区形态界定为一种自然发生的基于()的靠情感和习俗来维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3分)A、理性和算计的选择B、法律和规则C、血缘和亲缘关系D、兴趣和爱好(10/10)、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被当作现代转变的核心。

(3分)A、民主化B、理性化C、城市化D、科学化(1/10)、我国目前居民区实行的居民自治只是名义上的,在实际工作中则变成了行政属性较强的法定辖区。

求解公共行政身份危机的三种理论途径

求解公共行政身份危机的三种理论途径
危 机 仍 然 悬 而 未决 。
【 关键词 】 公共行政学研 究 ; 身份危机 ; 黑堡 宣言 ; 共行政 的精神 ; 共服务 ; 公 新公 行政学思想史
【 中图分类 号 】05D 2 D 3;5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949 (0 10—官 员 的 工 具 。 这 意 味 着 行 政 官 员 变 成 了控 制公 共行 政 的持 续 的宪 法 斗争 的积 极 参 与者 而不
人 也逐 渐将 诅 咒政 府 、官 僚 制 与公共 行 政视 为 了 种荣 耀 。然 而 , 两 党 的总 统们 都 在其 竞选 运 动 “ 的核心 部分 抨击 了官 僚制 ,却发 现这 一 策 略尽 管 在竞 选 上极 其有 用 ,却给 他 们接 下来 的治理 努 力 造 成 了伤 害 。我 们 的制度 对 于有 效 治理 的需 要 和 我们 的 民选 官员 提 供 这种 治理 的能力 之 间 的差距 正 以一 种惊 人 的 比率而 扩 大 ” l 而行 政 官员 又 由 ,l 4

名 。 且 变 成 了 被 T ed r o i 允 地 称 为 ‘ 而 ho oeL w 公 利 益 集 团 自由主义 ’ — 公 共利 益 的狭 隘 化 , 共 目 — 公 的 的碎 片 化 和 腐 化 . 以及 将 政 策 权 威 的 碎 片 变 成
了政 策子 系统 的离 心压 力— — 的普 遍 问题 的替 罪 羊 。尽 管 美 国公 共行 政在 某 些 这类 问题 上 也难 辞
在 根 本 上 与 构 成 了 宪 法 主 要 基 础 的 美 国 思 想 不 一
其 咎 , 它每次 都 被视 为作 恶 者 而不 是 受害 者 , 但 被 认为 ‘ 造成 了 ’ 它们 而 不仅 仅 ‘ 之兼 容 ’事 实上 . 与 , 我 们认 为 ,它 常 常起 到 了作 为这 些 令人 不 安 的倾 向的最 强 大 的现成 抗衡 物 的作 用 。 ”1 在 两党 政 [ 3 但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考点1、社区含义: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由德国腾尼斯提出)2、社区构成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文化要素、公共设施服务系统要素。

3、社区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社会福利和相互支持的功能。

4、社区管理: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面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5、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具体内容。

6、社区的类型:(1)地域型社区:农村、集镇、城市;(2)功能型社区: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军事、特殊社区。

7、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一、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

职能:主持城市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了行政职能。

二、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祝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1、职能:社会治安的维护者、居民安居乐业的服务者、居民意愿的传递着、居民自我管理的组织者。

2、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

与志愿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关系:不是直接参与组织的具体工作,但指导这类组织的活动和开展。

三、社区中介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

1、类型:活动类、权益类、服务类2特点:民主性、自主性、志愿性、群众性、非营利性。

8、社区管理的体制: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进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党和政府的主导机制、互助合作机制、社会化发展机制、民主自治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9、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美国:体现官民“协作”、日本:重视“自律”、瑞典:讲究“和谐”、德国:注重“配套”、新加坡:有章可循。

社区岗位职责潜在风险

社区岗位职责潜在风险

社区岗位职责潜在风险社区岗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担负着管理、维护和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从物业管理、安全监控到公共事务处理,社区岗位承担着多项职责,然而,这些职责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我们有必要对社区岗位的职责以及可能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1. 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社区岗位的核心职责之一,包括维护公共设施、处理业主投诉、组织维修等。

然而,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a. 财务风险物业管理涉及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投入,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财务预算。

如果物业管理人员在预算、采购或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错误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资金浪费、财务纠纷甚至被指控贪污。

b. 安全风险社区的安全是居民的首要关注点之一。

物业管理人员需要确保社区的安全,如维护安全设备、处理紧急事务等。

然而,如果物业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或行动不力,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给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2. 安全监控安全监控是社区岗位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监控社区内部和周边环境、处理违规行为、预防犯罪等。

然而,在安全监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a.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安全监控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视频监控记录、出入访客信息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或滥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身份盗窃等问题。

b. 权力滥用风险安全监控人员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掌握居民的行动轨迹,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然而,如果监控人员滥用职权、进行非法侵入,可能导致权力滥用、侵犯居民合法权益等问题。

3. 公共事务处理社区岗位还承担着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如组织社区活动、协调邻里关系、处理居民投诉等。

然而,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a. 纠纷处理风险公共事务处理常常伴随着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如果社区岗位人员在纠纷处理中缺乏公正性、权威性或处理不当,可能激化矛盾、引发冲突甚至导致暴力事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摘要:随着社会高速稳定地发展,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并有频繁化和社会化的趋势。

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角色,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却远远不够,非政府组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优势和必要性。

然而,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还存在缺陷,并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因此,要从政府扶持和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两方面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危机治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各种公共危机的爆发,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

现代政府作为有限政府,很难高效全面地治理经济危机。

而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民间组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互助性和自律性活动,具有民间性、公益性和自治性等特征。

因此,这就要求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发挥其独特作用。

一、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客观必然性(一)现实的紧迫性决定了参与的必然性公共危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紧迫性和难控性,迫使社会在应对决策时开展相应措施。

因为非政府组织在灵活性、专业技术以及组织机制上具备的特性,使得它在防范和应对公共危机时对政府起着“助理”的作用,所以非政府组织应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相对于西方国家发展较晚,虽然暂时没有符合西方国家标准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在运作机制和行为上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确有存在。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公共危机事件在这种关键时期也呈现出复杂化、频繁化和社会化的趋势。

当然,政府充足的财力、物力资源,长效的管理机制与严格的管理体系等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成效显著。

但实践表明,政府的局限性会导致政府失灵,主要原因是政府只能折衷选择而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异质性需求。

此外,特定的公共危机要求特定的专业技术去应对。

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仅凭国家的命令与计划是很难达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及时有效地应对,为了弥补政府功能的缺陷,必须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与力量来应对危机。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摘要: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

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

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原因,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正文: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

信任是社会生活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信任常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以及社会系统的动力。

在当前,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普遍信任发育不足的信任结构,以及制度信任尚未确立、社会信任总体存量下降现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

因此,剖析信任危机现象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我们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政治课题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信任和传统的道德性的社会信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会信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

首先,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没有完全分化的熟人关系之中。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跟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往常常是临时的、变化的,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可能是竞争性的。

在熟人关系中,交往的动机和方式也不同于过去。

因此,传统社会中那种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的信任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人际关系。

但是,对于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人际信任,人们还缺乏准备,社会舆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引导,因此不少人难免误入歧途。

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加强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觉得既然“先人后己”老吃亏,就干脆“先己后人”,多了利己之心;还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学”来,滋生了害人之心。

难民救援预案

难民救援预案

难民救援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世界,难民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由于战争、冲突、灾害和迫害等原因,许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成为难民。

针对这一问题,各国和国际组织制定了相应的难民救援预案,以应对难民危机和提供必要的援助。

二、难民救援预案的目标难民救援预案的目标是保障难民的基本人权和人道援助,为他们提供住所、食品、医疗和教育等生存所需。

同时,难民救援预案还旨在促进难民的自主发展,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建生活,融入接纳国社会。

三、救援行动的阶段难民救援预案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长期解决方案。

1. 紧急救援阶段:在难民危机爆发后,迅速组织援助行动,提供紧急救助。

这包括建立临时避难所、分发食品和水源、提供临时医疗服务等。

同时,也要做好人员登记、身份认证和安全审查等工作,确保救援对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临时安置阶段:在救援行动初期完成后,需要将难民安置到相对稳定的临时安置点。

这些安置点应提供基本的住所、卫生设施和教育资源。

此外,还要为难民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3. 长期解决方案阶段:在难民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着手制定长期解决方案。

这包括与接纳国政府合作,为难民提供合法身份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要寻找协调各方合作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难民问题。

四、难民救援预案的困境与挑战难民救援预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平衡,一些难民救援行动缺乏资金和物资支持。

其次,不同国家的立场和政策不一致,阻碍了国际合作。

此外,难民问题往往伴随着社会文化冲突和人权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价值观。

五、改进难民救援预案的建议为了改善难民救援预案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应对难民问题的政策和行动计划。

2. 提高援助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效率:加大对难民救援的资金投入,确保救援行动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合法性危机的展呈、危害及其矫正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合法性危机的展呈、危害及其矫正

。- _ _ ÷
[ 中图分类号]C 3 5 9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1 5 (0 0 0 —0 1 —0 61 7021)1 09 5
当前 , 国 正 处 于 从 传 统 农 业 社 会 向 工 业 我
方 政 策 主 体 和 非 官 方 政 策 主 体 来 划 分 政 策 主 体 。前 者 主 要 包 括 立 法 机 关 与 议 员 、 政 机 关 行
: l _ 。 : … 。 。 ■ - : 。 0 .

毋决r 策权办俸:是谪解政策主体舍港危机的溶理, 遣 一 . l l 系 之: 0- l 。
[ 键 词 ] 公 共 政 策 主 体 ;合 法 性 ;合 法 性 危 机 关
j ≯
。 乏
向 的 危机 , 程 危 机 是 指 政 策 运 作 违 背 法 定 步 过
的 广 泛参 与 , 即 政 策 决 策 主 体 、 议 主 体 和 参 也 参
与 主 体共 同 参 与 到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 不 同 阶段 在
骤 与 合 理 程 序 的 危 机 , 者 相 互 联 系 、 互 影 三 相
响 , 中任 何 一 维 的 危 机 都 可 能 会 影 响 公 共 政 其
发 挥各 自的作 用 。政 策 主 体 的 广 泛 性 是 政 策 合
法 性 和有 效 性 的 基 础 , 某 利 程 度 上 , 策 合 法 在 t 政 性 来 源 于政 策 主 体 的 广 泛 参 与 和 自己 利 益 与意
社 会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向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双 转 型 从
时期 , 社会 变 迁 引 发 诸 多 新 现 象 、 问 题 和 新 变 新 化 , 而导 致 了 我 国 公 共 政 策 在 政 策 主 体 方 面 因 不 同程 度 地存 在 或 潜伏 着 合 法 性 危 机 。

论社区危机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社区危机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社区危机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桑皓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摘要】自进入08年以来,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年初南方的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09年又爆发了全球化的甲型H1N1流感。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频发的高峰时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完善社区危机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应急能力成为有效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社区危机;问题;对策建议一、社区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因各类突发事件的出现,严重威胁到其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这些突发事件包括难以预测的、不可抗拒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及战争、极端行为方式如恐怖袭击等。

它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威胁性和破坏性、影响的社会性和扩散性。

而公共危机管理通常指的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在发生危机时,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助于公民和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和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

[1]社区危机管理指以社区为单位参与社会危机的预防、治理、减损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

社会危机管理需要政府、社区、个人参与,具有宏观性、强制性;社区危机管理需要社区成员参与,具有微观性、自主性、自觉性。

社区危机管理是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政府管理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新的民间自助支援系统。

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应做好预警工作;危机发生时,应做好应急工作;危机发生后,应做好恢复工作。

由于公共危机的特性和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将目光聚集在社区,聚焦在社区危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危机管理,完善社区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同时,对于建设社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也有重大的意义。

从社区方面来讲,有利于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社会方面来讲,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讲,有利于国家基层建设,减少“政府失灵”带来的负面效应,建立起政府、社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分权、共治的新机制。

论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论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论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社区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是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真正意义的第一救助者,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石。

社区作为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它对城市整体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关键词:社区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是一个或连续多个突发性的、紧急性的、对社会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害的灾难性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的事前预防准备、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的管理。

①然而,由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以及危害的易扩散性等特点,在公共危机管理时会出现”政府失效性”的问题,这说明政府虽然是危机管理的主导力量,但单凭政府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因此,作为社会力量的社区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参与危机管理是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一、社区当代,西方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学家对”社区”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到20世纪80年代,社区的定义多达140多种,尽管这些定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都包含了地域、共同的联系以及社会交往这三方面的内容。

1933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文章时将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区”一词从此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1986年,我国民政部首次将”社区”的概念引入城市管理。

根据《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文)中所指出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②我国社会学界普遍定义为,社区一般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③社区包括以下几层含义: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人群;由于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危机:合法组织身份的缺失王颖摘要随着物业小区在城市近郊形成规模化聚集区,城市核心区居民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以“居委会辖区”为基础、脱离业主/居民最大房产利益,将物业小区排斥在外的街居制基层社会组织,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

社区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物业小区没有被纳入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处于一种事实上被“弃管”的状态,导致业主维权和社会冲突不断。

面对社区类型、地理分布和人口构成的巨大变迁,基层社会组织应做出相应的变革。

应该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和社区的组织定位,承认居民的私人房产利益,推动以居民诉求为核心的新社区建设运动,重新建构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关键词居委会辖区;物业小区;弃管社区;基层社会组织体系重构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2)10-0058-08作者简介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组织与社区研究室主任北京100732当“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广受关注之时,一个隐含的危机却浮现出来。

伴随住房私有化而来的庞大业主群体和物业小区迅速成长,已经占据城市人口和小区总量的绝大多数,成为城市中最有竞争力的人口和最有活力的区域。

但他们却被排斥在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之外,成为工作单位管不着,街居组织进不去、政府关注不到、直接放给物业企业管理的“居住小区”,不得不靠业主/居民自组织起来维护权益、据理力争。

大量伴随城市化而迅速崛起的新型物业小区,就这样被排斥在了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之外。

当巨大的社区变迁发生时,我们以垂直隶属关系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体系却迟迟没有做出反应。

很多城市仍然把社区建设的重心放在政府驻地或商业中心等核心区域的老旧社区里,致使内城高档社区和城郊大规模社区成为被基层政权“弃管”的“邻里社区”。

大量失去合法组织身份的居住小区,本应有组织地培养成为邻里社区,却因为被“弃管”,而成为引发物业纠纷、邻里冲突和大规模维权活动的发源地。

当前,社区建设面对的真正危机,恰恰来自于“社区”自身。

我们的研究显示:社区已不再是“居委会辖区”,凡是有人群聚集居住的小区,都应该纳入社区建设的范畴。

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和社区的组织定位,承认居民的私人房产利益,推动以居民诉求为核心的新社区建设运动,重新建构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一、“物业小区”迅速崛起,形成规模化聚集区许多高档住宅小区在大城市地价最高的核心地带拔地而起,大规模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和相当数量的商品房小区在城市边缘、城乡接合部地带大面积铺开,以物业小区为形式的新型邻里社区已经成为主导型社区。

我们一直定义为“居委会辖区”的“社区”,已经在地理分布上成为少数。

而没有被纳入“强有力”的街居管理体制下的新型物业小区,已经变成房地产公司和下属物业公司联合构成的物业辖区,受住建部管理。

而作为业主或租户的社区居民,则成为“有钱、有权、有文化、有能力、有上升空间”却没有利益代表、没有话语空间的新社区“弱势群体”。

自西周时期就已经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组织而存在的“社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北京市社区地理分布变迁情况看,有两点是非常醒目的。

其一是新型“物业小区”遍地开花,尤以四环外成环型分布的物业小区聚集地带最为突出。

其二是北京城四环内东北部地区密集分布的高档公寓小区,也显得十分突出。

新型物业小区在城市区位上的聚集性分布并非个案,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我们在考察抚顺市社区变迁时,发现新型物业小区在地理分布上更突出,只不过与北京市在分布形态上有所不同。

抚顺市新型物业小区主要聚集区是以浑河为界,体现为新区和老城的巨大反差。

老城破旧不堪,新区则高楼林立,物业小区成片。

新型物业小区在城市区位上的聚集性分布,与房地产商以小区为形式的大规模地产开发有关。

但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这些聚集成片的物业小区以及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并没有被很好地纳入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而是把社区管理的职责基本上全部放给了小区物业,即使成立了居委会的小区,也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并没有被赋予真正的权力和能力去调节物业纠纷,代表居民整体利益,协调各方关系。

新型物业小区的崛起,已经使原有的城市社区结构发生了的巨大变化,但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不论在行政区划上还是在组织职能上的变革都严重滞后,致使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街居组织体系,严重脱离社区,脱离社区居民。

换句话说,新型物业小区基本上被排斥在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之外,成为矛盾冲突不断、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源头,“社区”正在失去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

二、社区居民的巨大变化,使“居委会社区”空洞化与西方国家不同,地域性实体社区一直是中国城市基层政权所倚重的基础组织。

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的边界基本上与社区居委会(或家委会)辖区相吻合。

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与城市居民的人口分布状况是相一致的,很少有在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之外的大量的城市人口聚集区域。

伴随住房私有化的进程,居住在物业小区或拥有自己住房的人口已占绝大多数。

2012年西面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①。

”2009年北京市物业管理房屋已“占城镇房屋总量的近80%。

”②沈阳市铁西区的调研数据显示,即使在沈阳那些“被弃管”的老旧小区里,绝大多数居民早已经是房屋的产权拥有者了。

社区人口的非单位成员化,社区成员的业主化,社区房屋的私有化,带来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社区人口的高度流动性。

首先,居委会辖区已不能涵盖所有的居民区。

随着近郊连片住宅区的拔地而起,原城市核心区人口一波一波地向外迁移,以居住小区为形式的邻里社区和居民在地理分布上已大大超出原有街居制的管辖范围。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已经集中了全市人口79.5%的常住人口③。

这些地区不仅人口众多,居住条件比较好,而且人口的文化素质也很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人口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几个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核心城区和几个重要的功能拓展区。

见下表④区名称原因大专以上人口比例研究生学历人数海淀区高科技园区、大学校园49%30.2万朝阳区CBD商务区13.7万西城区金融产业41%6.3万昌平区大学城36%5.4万“社区”危机:合法组织身份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小区向外的迅速扩张,使居委会辖区在居民小区中已经成为少数。

失去了覆盖所有居民的基层社会组织的性质。

第二,居委会不断行政化,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致使街居制不断虚化。

单位制解体,原意是“把社会的职责归还给社会承担”,上海也最先提出了属地化管理或曰社区化管理。

但是1995年期间社会学界的学者提出的“社区边界可定义为扩大了的居委会辖区”的建议,不过是想以居委会牵头进行社区重建的意思。

但是政府迅速接受的理念却是:社区就是居委会辖区,抓社区就是抓居委会。

因此,居委会就成为社区的代名词,就成为承接政府“千条线”的那一根“针”。

不仅政府这样认识,就连小区居民也这样认为,他们在社区论坛上发帖:“反对社区进驻小区”。

这种脱离居民把社区当作居委会组织的做法相当普遍。

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单位制解体,单位大院的管理权并没有下放给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仍然扮演着以往民政系统扶贫济困的角色,还增加了政府代办机构的角色。

致使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越来越浓。

建国初期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具有居民自治性质的居委会形象,随着居委会成员的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再也不见了。

社区居委会的职能越来越像“第二政府”,社区居委会越来越脱离居民的实际需要。

第三,社区因企业改制、转制、合并、破产,许多单位已不再对原有的大院社区进行实质性的管理。

很多原来规划良好的单位大院逐渐演变成见缝插针、私搭乱建的社会大杂院。

而由家委会转变而来的居委会,因失去原单位的庇佑,很难对个别居民的恶劣行为施加影响。

社区居民的非单位成员化,甚至派出所也对一些多次转包房屋中所发生的不法行为,无能为力。

城市核心区新建的居民小区和高档物业小区,由于实施了物业管理制度,已成为居委会难以进入的地方。

小区居民私人空间意识不断加强,致使小区居委会传统“登百家门”的工作方法失效,经常被居民拒之门外。

当居委会长期行政化、服务人群边缘化,小区主流人群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居民将小区看作是物业管理的范围,而将社区看作是基层行政管理的组织。

设在新建小区内的居委会,也陷入被误解的困境。

居委会在政府一次次拔高行政身份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生存的根基和合法性。

脱离居民的居委会已经在新型小区的扩张中被不断地边缘化和空洞化。

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小区居委会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有着种种创新性的发展。

但就大多数情况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居民自治组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配合单位制而发挥作用的街居制,确实已经严重脱离了因房产利益聚集而居的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居委会社区仅仅停留在政府行政管辖权范围内,看起来是完整的,但却是严重脱离社区居民的。

社区居民大批地搬进了物业小区,那些内城的老旧小区在产权单位撤离后,逐渐衰败为“弃管小区”,成为各城市政府花大力气改造的“对象”。

当前,离开房屋产权来谈社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与房屋产权不沾边的街居制,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

而以小区为形式的“社区”,却由于政府固守已有的“居委会辖区”,而被排斥在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之外,成为城市社会组织管理上的“飞地”。

伴随新中国成立,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大批单位型社区在城市边缘崛起,中国摸索出的、曾经非常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街居制,已经在新一轮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失去了作用。

三、从“社区”被“弃管”看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断裂的基本事实2012年4月我们对沈阳市“弃管小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将第一手调研资料与当地报刊、网络文献资料相结合,与我们对北京内城老旧小区———汽南社区、深圳万科四季花城、万科城、上海万科花城和花城新区等物业小区的深度调研相结合,透过深入的分析发现,所谓“弃管小区”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危机在于多种原因造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成的“整体社区”的被弃管,致使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处于一种断裂的状态。

1.因房屋产权单位改制、破产等原因造成原单位型小区被弃管。

沈阳市房产局小区办的同志这样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市2000年6月底以前建成的非物业管理旧住宅区有2696个,其中1502个住宅区由于多数房屋无法落实产权单位或产权单位无法履行房屋维修责任而成为弃管住宅区,建筑面积近4000万平方米,居民约160万人⑤。

沈阳市政府筹资15亿,从2010年开始用时三年对1502个“弃管小区”进行改造,“弃管小区”占城区3385个住宅区的44%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