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与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系统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描述统计方法。

讲授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试验设计的原则方法。

使学生系统掌握所需的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描述统计方法。

理解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试验设计的原则方法。

掌握一种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独立运用所学的生物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假设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方差分析。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演示、案例分析、实践等结合多媒体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本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概况,认识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 常用统计学术语。

2.重、难点提示(1) 统计学的本质;(2) 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3) 总体、个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2学时)1.教学内容(1) 了解不同资料的特点及分类,掌握不同资料的整理方法;(2) 了解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种类及应用;2.重、难点提示(1) 资料的分类;计量资料的整理;(2) 统计图表的结构和要求。

(3)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第三章描述统计(2学时)1.教学内容(1) 反映集中性的常用统计量的计算、特点及应用;(2) 反映离散性的常用统计量的计算、特点及应用;(3)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编号:H09026英文名称:Biostatist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8 学分: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生物学等课程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交叉学科。

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

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什么生物统计学。

2.能力培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看待生物学问题。

3.教学方法:举例讲授。

………………………【重点】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及统计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难点】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应用的场合。

第二单元: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1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几个常用的统计术语、数据收集和预处理1.2 数据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显示1.3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偏态和峭度的测度2.能力培养:了解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不同类型分布图的制作及应用;掌握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特征数计算及应用。

3.教学方法:举例讲授。

………………………【重点】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数计算。

【难点】数据的计量尺度,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特征数应用。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选修课2.课程说明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药、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工具课。

本课程是本科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在了解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生命科学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等基础上,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推断、χ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常用试验设计、抽样原理和方法等,以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生物学科研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生物学科研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2.能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会根据实验进程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3.能对生物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4.会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上机学时小计1前言及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2概率和概率分布3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44抽样分布45统计推断46单因素方差分析47实验设计5统计软件的使用合计264四、教学教法建议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吸引力强等特点,并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示例尽量选用同学熟知的领域,尤其是本专业历年毕业论文中涉及到的生物统计领域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问题法、比较法、案例法、讨论法和自学法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结合。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1 掌握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2 掌握样本平均数检验方法3掌握百分数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4 掌握参数区间估计的原理和方法 5掌握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6掌握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1 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基本原理、基本步骤, 2 u 、 t 检验方法、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第五章 χ2 检验 第一节 χ2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适合性检验 第三节 独立性检验
2学时
1掌握非线性回归的直线化原理 2了解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的 种类及其分析方法
倒数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显著性检验方法。
第九章 抽样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抽样误差的估计 第二节 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三节 抽样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抽样方案的制定
2学时
掌握抽样误差的估计 ,方案的制定 熟悉抽样方案的制定了解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
2学时
明确生物统计学的重要作用和常用术语
1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概念 2 常用统计术语
第二章 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第一节 试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节 试验资料特征数的计算
4 学时
1 掌握对不同类型资料的整理和相关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2 掌握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1 抽样调查方法 2 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十章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一节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对比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四节 裂区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五节 正交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8学时
1 掌握试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掌握常用的几种试验设计的方法和适用条件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产生、发展和作用、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平均数和频率的假设检验、 X 2 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简要介绍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

生物统计 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  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30332Z10课程名称:生物统计/Introduction of Biostatistics课程类别:选修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统计学教材、教学参考书:罗斯纳.生物统计学基础[M]. 第7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茆诗松,周纪芗,陈颖.试验设计[M].第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李松岗,曲红.实用生物统计[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研究对象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定性的描述,而是需要从大量调查和测定数据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其数量上的变化,并指导正确制定试验计划,科学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试验的基本任务、基本要求,掌握生物科学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能熟练制定试验方案,进行生物科学的试验设计,并能能够熟练地将统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为学生更好地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掌握生物学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主要方法。

能力要求: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生物学中的科学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或对抽样进行设计;在生物学数据采集完成后,能够将生物学关心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统计问题,并能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该问题能够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将统计学结果进行生物学解释。

素质要求:具有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掌握生物学相关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统计分析工具,具有较强的生物学统计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无实践教学部分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平时测试、作业、课堂讨论等占40%,期末考试占60%。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英文名称:Biostatistics课程编码:学分:4总学时:24理论学时:24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科执笔人:林志刚审订人:李长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选修的课程,是运用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处理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从而做出科学推断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常用的生物统计和实验设计方法。

以便在研究中能使用通用统计软件进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学模型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借助统计软件和电子表格进行试验设计、试验资料整理、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能够对较复杂的生物学试验进行评价。

了解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模型,掌握统计推断的原则。

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必须全面掌握生物试验设计方法。

了解常用统计方法,能够对已有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够合理解释分析结果。

掌握并使用SPSS和EXCEL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和试验设计。

要熟悉软件的操作,并读懂软件分析结果。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教学重点: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教学难点:频数(率)分布,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第二章、概率和概率分布分布 5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总体特征数的描述。

,总体特征数的描述。

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总体特征数的描述。

教学难点:总体特征数的描述。

第三章、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率 6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几种分布的函数和特征数。

教学重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难点:中心极限定理。

第四章、抽样分布 4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从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教学重点: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要点:了解回归和相关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回归和相关统计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回归和相关统计假设测验方法;了解回归和相关统计数的生物学含义以及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应用注意。
本章难点:线性回归与相关的假设测验方法。
第九章 次数资料的测验(2学时)
第一节 次数资料和χ2分布
第二节 适合性测验
一、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
二、 回归系数和回归截距的置信区间
第五节 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
一、 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的计算
二、 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的意义
第六节 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
一、 相关系数的假设测验
二、 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
第七节 回归和相关的关系及应用注意
二、 提供由样本推论的方法
四、提供进行科学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本章要点:掌握处理和效应的概念以及试验误差的意义、来源和控制方法。
本章难点:试验误差对处理效应的影响。
第二章 变数的次数分布(2学时)
第一节 次数分布表
本章要点:熟悉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计算事件概率的方法;掌握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意义和概率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利用有关理论分布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第五章 统计数的分布(6学时)
第一节 随机抽样和无偏估计
第二节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第三节 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节 t分布
第二节 变异数
一、极差
二、方差
三、标准差
四、变异系数
本章要点:熟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场合和计算方法;掌握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不同类型平均数的适用场合。
第四章 概率和理论分布(6学时)
第一节 事件与概率
一、 事件和概率的意义
第七节 变量转换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二、常用变量转换方法
本章要点:熟悉单向分组、两向分组和系统分组资料平方和、自由度分解和F测验方法;掌握多个平均数多重比较的常用方法;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常用的变量转换方法。
本章难点:变异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第八章 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8学时)
二、 事件的相互关系
三、 计算事件概率的法则
第二节 二项分布
一、 二项总体和二项分布
二、 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
三、 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 正态分布
一、 正态分布特征
二、 利用正态分布计算概率的方法
三、 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第五节 χ2分布和F分布
本章要点:熟悉样本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差数分布的性质;掌握t分布、F分布和χ2分布的意义和概率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利用抽样分布律计算统计数在指定区间的概率。
第六章 统计推断(10学时)
第一节 统计推断的意义和内容
一、 统计推断的意义
二、 统计推断的内容
第七章 方差分析基础(8学时)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一、 平方和和自由度分解
二、 F测验
第三节 多重比较
一、 LSD法
二、 SSR法
第四节 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五节 系统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六节 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二节 次数分布图
本章要点:了解变数分布的特点;掌握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制作方法。
本章难点:连续性变数与间断性变数次数分布表、图制作的异同。
第三章 平均数和变异数(3学时)
第一节 平均数
一、 算术平均数
二、 几何平均数
三、 调和平均数
四、 中位数和众数
第五节 两个平均数的假设测验—成对比较
一、 测验方法
二、 成对比较的优点
第六节 样本容量
一、 单个平均数的样本容量
二、 两个平均数的样本容量
三、 成对比较的样本容量
第七节 关于方差的统计推断
一、 单个方差的统计推断
二、 两个方差的统计推断
第三节 齐性测验
第四节 独立性测验
本章要点:掌握次数资料的适合性测验和独立性测验方法。
本章难点:独立性测验方法。
主要参考书:
1. 盖钧镒等编《试验统计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年
2. 莫惠栋、胡雪华著《实用农业试验方法》、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7年
第一节 相关关系和散点图
一、 相关关系和自变数与依变数
二、 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第二节 线性回归方程和离回归标准差
一、 线性回归方程
二、 离回归标准差
第三节 线性回归模型和假设测验
一、 线性回归模型
二、 线性回归的假设测验
第四节 线性回归的置信区间
三、 多个方差的假设测验
第八节 关于成数的假设测验
一、 单个成数的假设测验
二、 两个成数的假设测验
本章要点:熟悉假设测验的一般步骤;理解假设测验的原理和减少两类错误的方法;掌握单个平均数、成组比较、成对比较和成数资料的测验方法。
本章难点:成组比较与成对比较的异同。
第二节 统计假设测验
一、 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步骤
二、 假设测验的几何意义
三、 一尾测验和两尾测验
四、 假设测验的两类错误
第三节 单个平均数的假设测验
第四节 两个平均数的假设测验—成组比较
一、 总体方差已知或大样本条件下的测验
二、 小样本、方差相近的测验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第一节 试验的基本方法
一、 因素的分解
二、 水平的比较
第二节 试验误差
一、 试验误差的意义
二、 试验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 试验误差的来源和控制
第三节 生物统计及其功用
一、 提供整理和描述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