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新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并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理解浮沉原理和探究影响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浮沉原理的理解。

2.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球、石头、盐水、清水等。

2.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浮力球、石头等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沉现象。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浮力球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观察和体验浮沉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为什么盐水的浮力会比清水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4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4教案 教科版

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中突出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把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增长点。

2.指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能力,建构科学概念。

3.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交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同时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自主性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有关。

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比重的浮的可能性大;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浮的可能性大。

过程与方法:1.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

2.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探究过程。

3.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初步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对研究物体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

四、教学关键帮助学生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准确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泡沫、木块、胡萝卜、蜡烛、小石块、曲别针、马铃薯、橡皮泥、硬纸块、小瓶、细沙、简易天平、观察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小刀、可以放入水中研究的小物体。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沉浮现象教师出示几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见度比较大的),如,彩色厚吹塑板、胡萝卜、大块彩色橡皮、啤酒瓶盖等。

(从学生身边常见物体入手,便于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谈话提出问题:如果把这几个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逐个演示,根据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认识什么现象是“沉”、什么现象是“浮”。

演示时,最后放瓶盖。

先把瓶盖盖沿朝上轻轻放在水面,会看到瓶盖“浮”在水面,然后,教师再把瓶盖放入水底,轻轻松手,又会看到瓶盖“沉”在水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沉浮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理解,没有深入探究沉浮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沉浮与物体密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沉浮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沉浮规律。

2.问题驱动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不同密度的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实验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PPT、实验操作步骤图等教学工具。

3.教室环境:布置实验桌,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漂浮、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沉浮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图,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浮沉子一、教学目标:1、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2、知道什么叫浮沉子以及浮沉子的制作原理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3、通过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于制作浮沉子的材料,达到变废为宝的教育目的。

二、教具准备:可以浮于水面的小药瓶(含瓶塞)、剪刀、水、注射器或胶头滴管、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塑料瓶、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玻璃瓶、橡皮薄膜、橡皮筋等三、教学过程:导入:听话的小瓶子。

(出示浮沉子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物体的浮沉条件演示并操作:教师与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物品,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它们在水里的浮沉情况,然后一一投入水中验证。

讨论:一些物体下沉至水底,一些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还有的物体最终悬浮于水中,是否下沉的物体如硬币石头等不受到水的浮力?学生根据小学科学知识,讨论得出下沉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2、展示并介绍浮沉子教师介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作的既能上浮又能下沉的物体就叫做浮沉子。

教师演示几种采用不同方法改变使小药瓶上浮下沉的浮沉子,如图所示,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通过改变什么使小药瓶上浮和下沉的?学生猜想:改变浮力或改变重力提示:联想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

仔细观察小药瓶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瓶内水量的多少。

讨论结果:通过增加或减少瓶内水量改变小药瓶的自身重量,实现沉浮。

教师粗略介绍气压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捏瓶身或压橡皮薄膜可以使水进入小药瓶。

3、浮沉子的制作过程①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水进出。

②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水,保证小药瓶恰好能浮出水面约1-2mm。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科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难点: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三、教具准备:水槽、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潜水艇、小空瓶、海绵、蜡烛、石子、橡皮、回形针。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业余时间学了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我表演?生:观看老师魔术表演。

2.师:这个魔术表演得怎么样?瓶子中的番茄酱在水中能自由的?生:说出“沉浮”(板书:沉浮)3.师: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嗯?这个魔术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让我们从这个课的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板书: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实验:1.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A.师:上节课咱们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在我们把这些材料拿出来继续研究。

生:拿出上节课实验材料。

B.师: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猜测回答——引导学生说出重量、体积(板书:重量、体积)C.师: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是否影响物体的沉浮呢?我们再次用这些材料来实验,看看大家能否发现沉浮规律。

(1)师:请同学们按照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将这些材料排列,将它们放入水中,看看能否找到沉浮规律?生:将实验材料按体积大小进行排列,放入水槽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师:组织交流实验现象,总结——看不出沉浮规律。

(2)师:咱们再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这些材料,看看能否找到物体的沉浮规律。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体沉浮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见过一些关于物体沉浮的现象,对探究物体沉浮的原理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提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泡沫块、石头、铁块、塑料瓶、水等。

2.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刀具等。

3.教学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本课要探究的内容: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以及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和轻重是有关系的,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本课是在前一课学生初步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知道了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它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轻重和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分为4个部分:1、复习导入,初步探究;2、控制变量,继续探究;3、知识应用,挑战悬浮;4、拓展延伸,知识巩固。

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生命因素有关,通过对两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就得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在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情况下,物体越小越容易沉,越大越容易浮”的科学概念。

最后通过挑战活动和拓展活动。

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物体的沉浮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有关物体沉浮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物体沉浮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遵循学生的思维逻辑,形成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有关物体沉浮因素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属于探索性实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对比实验的设计,对于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主体的研究环节,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学生大块的探究时间,又提高的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2.分析沉浮规律(7种物体按轻重排列)
11’29”-15’16”
通过三星平板,学生直接以电子稿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发送到教师电脑。教师可以在白板上与学生进行直观的交流和反馈。
通过按体积大小给7种物体排序,得出沉浮与轻重无关?
让学生根据任务单二完成实验任务。得出沉浮与体积无关?
给7种物体按轻重排序,寻找规律。通过三星平板进行记录和反馈。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教学重点: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二)教学难点: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三)应对措施:
1.从平常的最常见的物体入手,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再通过由轻到重、又小到大排列比较,形成认知冲突:同时改变两个量不能研究出彼此的关系。从而引出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
通过比较、讨论2组排序了解只有用控制变量法才能理清三者的关系。
4.分析沉规律(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
19’10”-30’43”
学生通过三星平板,直接在电子稿的水槽中用彩色笔画图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发送到教师电脑上进行交流和反馈。
通过二组材料得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利用新媒体创设情境、直观看实验效果及结果,便于交流讨论。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媒体作用及分析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
引入课题
0’0”-5’01”
出示课题。
通过直观的卡片贴了解7种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2课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并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沉浮原理的理解上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沉浮原理的理解。

2.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水、清水等。

2.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容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科书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木块和铁块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物体沉浮的原理,并解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一个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并尝试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体沉浮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其他因素(如物体形状、密度等)。

8.板书(5分钟)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液体的密度–物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教学过程总计:50分钟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若是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若是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进程与方式:1.用操纵变量的科学方式,探讨物体沉浮的缘故。

2.学习用分析的方式研究阻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明白得操纵变量的科学方式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庞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操纵变量的科学方式,探讨物体沉浮的缘故。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式研究阻碍沉浮的因素。

【教学预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别离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置】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讨时刻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关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动手能力是很成心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成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进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咱们已经明白,同一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要紧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咱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什么缘故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操纵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碰到这种情形时,科学家往往采纳操纵其他因素不变的方式,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不是对物体产生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设计理念: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核心课程,在认识物体的沉浮并了解到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没有关系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沉浮与与什么因素有关,这里涉及到科学实验一个关键的实验方法即控制变量法,这是本科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亲历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找到物体沉浮变化的规律性,最后找到“沉浮子”及潜水艇沉浮的奥秘。

在教材处理方面,先通过演示一个瓶子在水里沉或浮的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解释猜测,从而轻松的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并以科学探究式教学贯穿整流研讨——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交流潜水艇沉浮的奥秘,让孩子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并体验快乐。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材料、体积、重量、液体属性等因素有关(2)、不同材料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问题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得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运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的重要意义(2)、认识科学、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体的沉与浮在其生活经验上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认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在三年级《材料》单元也对物体的沉浮有初步的编排,因此,五年的学生对物体的沉与浮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其沉浮的变化的规律还没有本质的把握。

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对本课的投入研究热情,我将教材做了轻微处理。

矛盾是激发一切探究活动的动力,课前出示“沉浮子”,并将探究沉浮子的奥秘成为本堂课的主要线索,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6种,分别泡沫塑料、橡皮块、铁丝、小木条、蜡烛、小石块。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圆柱,实验报告单。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多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我们知道许多物体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会沉有些会浮板书:沉浮2.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看看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课件:石块、蜡烛、橡皮、铁丝、泡沫塑料、小木条3.在材料袋一中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体,认为沉的把它放在托盘中的一侧,认为浮的放在托盘中另一侧,同时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一的预测一栏中,为方便记录,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向下的表示沉。

4.你预测哪些物体是沉的,哪些是浮的?(老师画箭头)5.有不同的意见吗?6.如何检验你预测的是否正确呢?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7.哪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老师画箭头)其它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吗?有没有预测错的物体?设计意图: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概念入手进行推测,明确研究本课的内容。

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学生生活中都能找到,使学生感到这些小小的实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进行。

材料生活化,可以让活动得以延伸,爱科学的学生就会拓展他们的兴趣,在课外继续去探究,去实验。

(二)、研究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1、看看这些物体有的沉有的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体积、重量……)2、物体沉浮和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我们给这些物体按体积从大到小排一排队?3.汇报排列顺序:泡沫塑料、小石块、橡皮、蜡烛、铁丝、小木条,结合刚才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思考:物体的沉浮是否跟它的大小有关?举例说明4.那物体的沉浮跟重量是不是有关系呢?按重到轻再给这些物体排排次序。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沉浮与物体形状、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特性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沉浮与形状、密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自体验物体沉浮的原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沉浮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塑料球等)、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

2.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3.准备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进行实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体的形状、密度等特性。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沉浮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带盖空瓶
萝卜
泡沫块
由重到轻排序
沉浮情况
结论
【提示】
在不考虑体积的情况下,很难看出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大小有关系。
4、讨论
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提示】
可能是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都在同时影响它们的沉浮。
教师小结: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两个50克的木块,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更容易下沉。
2、往空瓶子加水越多越容易沉。
3、体积大、重量大的的物体容易浮。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沉浮是有规律的。
5、体积小的容易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6、用小瓶子做沉浮实验时,小瓶的体积没有变化。
六、拓展提高:潜水艇是怎么工作的
2、实验操作
①带盖空瓶放入水中
②往空瓶子里加红墨水,分别加1/8、1/4、1/2和满瓶,把盖拧紧,分别放入水中
③观察沉浮现象,试图得出结论
3、讨论
为什么要选用红墨水做实验?
【示】
瓶中装上有颜色的水看得更清楚。
4、小瓶子沉浮实验观察记录表
红墨水量
空瓶
1/8瓶
1/4瓶
1/2瓶
满瓶
沉浮
结论
【提示】
小瓶子内的红墨水加得越多,小瓶子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课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同村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一. 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体沉浮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尺子、天平等。

2.教学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实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沉浮现象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沉浮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科版教学内容:2、沉浮与什么要素有关【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资料构成的物体,假设体积相反,重的物体容易沉;假设质量相反,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运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进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迷信方法,探求物体沉浮的缘由。

2、学习用剖析的方法研讨影响沉浮的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了解控制变量的迷信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迷信原理运用于实践的庞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迷信方法,探求物体沉浮的缘由。

【教学难点】学习用剖析的方法研讨影响沉浮的要素。

【教学预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区分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反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反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假定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进程】一、剖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曾经知道,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陈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陈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停止比拟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要素停止研讨:1、引导:当遇到这种状况时,迷信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要素不变的方法,来研讨某一个要素能否对物体发生作用。

明天教员就为大家预备了两套特殊的资料,希望各位同窗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迷信家。

2、出示资料:一套相反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反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先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
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