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6《雪》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课《雪》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雪》教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雪》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雪》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6 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清写作思路。
2.反复诵读,把握南方雪与北方雪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3.通过研读作者对南方雪、北方雪的相关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雪”的图片。
师导入新课: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生纷纷发言。
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例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例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
……诗人笔下的“雪”我们领略了一番,那么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为救国救民,一生“三易其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背景资料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这篇抒情散文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相关资料
《雪》相关资料鲁迅《野草》集评《野草》是鲁迅创作中个独特的集子。
其中的23篇散文诗不但是鲁迅最具灵感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具一格的一种体裁。
鲁迅自己也非常珍爱这些篇章,称之为“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卷4,第356页),是由他的黯淡的情绪和受苦的感情所组成的潜意识超现实世界的文学结晶。
这样一种试验性的力作,他在晚年已不能再做,后来也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现代作家能做到这样。
已故夏济安教授认为这个集子中的大多数内容是:“萌芽中的真正的诗:浸透着强烈的情感力度的形象,幽暗的闪光和奇异的线条时而流动时而停顿,正像熔化的金属尚未找到一个模子。
”鲁迅对形式试验和心理剖析的两种冲动的结合,形成了象征主义艺术的一次巨大的收获。
前已指出,鲁迅将具体形象转为抽象的隐喻的艺术手法是很复杂的。
阿伯在他论《野草》的一篇文章中曾归纳其主要的结构原则包含着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即“对称和平行”。
鲁迅本人在集子完成以后的“题词”中,也将集子内容概括为以下一些成对的形象和观念:空虚和充实,沉默和开口,生长和朽腐,生和死,明和暗,过去和未来,希望和失望。
这些都是被置于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和对照的永恒的环链里:朽腐促进生长,但生长又造成朽腐;死肯定了生,但生也走向死;充实让位于空虚,但空虚也会变成充实。
这就是鲁迅的矛盾的逻辑,他还给这逻辑补充上、染上感情色彩的另一些成对的形象,爱与憎,友与仇,大欢喜与痛苦,静与放纵。
诗人似乎是在对这些观念的重复使用中织成了一幅只有他自己能捉住的多层次的严密的网。
就这样,他的多种冲突着的两极建立起一个不可能逻辑地解决的悖论的漩涡。
这是希望与失望之间的一种心理的绝境,隐喻地反照出鲁迅在他生命的这一关键时刻的内心情绪。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因此,鲁迅在写作时,自无从容、闲适的心境,他的主观心态另有一种紧张与焦灼。
《野草》的创造,必须满足于两个方面的需要:对读者,必须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以产生距离: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必须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立的、自我心灵升华的别一个世界。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雪》阅读练习3
《雪》阅读练习3一.课外阅读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_觉得细腻,_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1.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属于____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__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D.①②③④都相似4.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课外阅读1.既又并且因为所以都2.景物秋槐树的落蕊蝉声3.C(①④是以动衬静,②③是写静)4.清静、悲凉。
第二问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雪》教学目标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快速抢答,激趣导入: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
)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热风》等16种,其中,我们学过《呐喊》中的三篇小说《孔乙已》《故乡》《社戏》,学过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名篇《雪》。
2.作品简介:《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
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
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
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雪【知识拓展】
4、孤舟蓑笠翁,﹍﹍﹍﹍﹍﹍。 A.冰霜正惨凄 B.独钓寒江雪 答案:B
5、﹍﹍﹍﹍﹍﹍,将登太行雪满山。 A.瀚海阑干百丈冰 B.欲渡黄河冰塞川 答案:B 6、北风卷地白草折,﹍﹍﹍﹍﹍﹍。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题一:出自哪篇古文? 答案:《湖心亭看雪》 问题二: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答案:张岱,明末清初 问题三:此文选自何处? 答案:《陶庵梦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刘义庆《咏雪》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 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 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 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 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 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 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 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
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 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 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 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思路】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高朗读的质量。
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感知全文。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品味语言,理解本文关键性语句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然分外动人,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美文的源泉。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6课(雪)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6课(雪)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综述:《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观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表达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差不多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二〕分析:作者什么原因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这一情感逻辑在文章中得到了细密的展开。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作者在那个地方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经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又让人不禁联想,“冬天差不多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尽管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欢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雪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关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笔调有了微妙的变化。
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经历,也是美的象征,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大概染上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这时,“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
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相关知识
《雪》相关知识《野草》简介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
《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
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
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雪》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6 雪知识精讲1.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2.主题解说作者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达思想感情。
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难点攻克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提示: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如:“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
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
4.结构图解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胭.脂( ) 朔.方( ) 褪.尽( )凛.冽( ) 闪烁.( ) 眷.念( ) 脂粉奁.( )2.改正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
(1)精魂博识滋闰隐约( )(2)美艳蓬勃弥漫沾连( )(3)真切忙禄升腾孤独( )(4)温热壮键包藏旋转( )3.选词填空。
(1)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________(响叫闹)着。
(2)晴天又来________(消释消化融化)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4.试从修辞角度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短语的表达作用。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6《雪》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相关课外阅读
6 雪
一、教材简析及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
《雪》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一、自主预习:我的发现:我的收获:我的感悟:作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二、课内探究案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5. 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6.作者在文中更欣赏哪一种雪?为什么?全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7.写“雪”的诗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6《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
(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 的精—魂—!
思考: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确实有 着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写法上也有所 不同。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
提示:可以从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 度、运用的句式、包含的情感……等 角度进行比较。 方式:小组合作(2分钟)
活动:以“……写的是……”为话题表达 自己的阅读感受。
提示:我们可以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 来说,也可以就一个段落来说,还可以 从三个段落的整体感受来说。 方式:小组合作(2分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 辕。
——《自题小像》
2、一位女同学来读第一小节, 要求: (1)要读出柔美的味道来。 (2)其他同学划出这段话里的主句
思考:第1小节已经交代了江南雪的滋 润美艳,为何还要写2、3两个小节呢? 它们是多余的吗?
(女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 (男领)旋风忽来 ,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 (众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闪烁!旋转!升 腾…… (男领)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领)在凛冽的天宇下。 (男女合)闪闪的 、旋转的 、升腾的…… (众合)是雨的精魂!
鲁迅先生为我们奏了一支奋飞搏战的雪之绝唱,
谱了一曲顽强抗争的人之赞生活的地方。
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 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 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 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当年生活的地方,面对严酷的环
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 但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
学习永无止境相关课外阅读
6 雪
一、教材简析及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