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在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这种规定是依据古代()A.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官制2。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rray A。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3。
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有这样一句评价:“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基于宗法制的某些作用而实行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完善的标志D.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4。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B。
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
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D。
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5.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C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6.中国古代历朝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或机构,如刺史和御史台。
但是从秦至明清仍不断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屡禁不绝。
这种现象无法断绝的根本原因是()A。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C.没有设立相应的惩治措施来配合监察体制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太小7。
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邢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文明是指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社会和自然行为,包括语言文字、宗教、国家等.由此判断,下面哪幅图可以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开始的例证A. 商朝牛骨刻辞B。
秦朝封泥右丞相印C. 新石器时代城址D. 鲁国周公庙宫殿【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属于文明的一个部分.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夏朝。
政治文明开始包括构成文明因素的孕育、发展,也就是原始社会居民开始迈入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题目中新石器时代城址,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正确答案为C。
A、B、D所代表的年代期均位于夏朝之后,所以排除A、B、D选项2.史学家认为:禹治水时将各部落的征调劳动人手治水的公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分散的公权力变成了集中的公权力,当禹用这一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开始用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实质是A。
国家机器的初步建立B。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C. 王位世袭制的创立D。
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禹建立了镇压反抗者的国家机器,说明国家的建立,A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矛盾问题,而且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没有消除,B错误;王位世袭制的创立者是启,C错误;D中“完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
3.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
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
这反映了A。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A.前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 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发展C.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末期 D.以均田制的发展为基础2.“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
”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A.城郊草市在此时形成 B.市突破市坊的界限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3.开皇五年,隋文帝令各州县大索貌阅。
“大索”就是清点户口,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
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普查人口为科举制提供依据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4.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
”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6.明人张英《恒产琐言》中说:“尝见人家子弟,厌田产之生息微而缓,羡贸易之生息速而绕,至鬻产以从事,断未有不全年尽没者。
余身试如此,见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
”这段话A.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B.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C.体现了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小农经济逐步的瓦解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最新-河北省邢台市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一试题
河北省临西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 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 D.父子相传2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抵御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 D.巩固国家政权3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立君以贤不以长4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得本质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6 秦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发展 B.国家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实行了法治7 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一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8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 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多B 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 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 使中央各部门的权力得以相互制约9汉朝实行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其是A 刺史制度B “中朝”和“外朝”制度C 察举制度D 郡县制度10 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刺史制度B 科举制C 察举制D 编户制11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无答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历史】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文明是指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社会和自然行为,包括语言文字、宗教、国家等。
由此判断,下面哪幅图可以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开始的例证A. 商朝牛骨刻辞B. 秦朝封泥右丞相印C. 新石器时代城址D. 鲁国周公庙宫殿【答案】C【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属于文明的一个部分。
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夏朝。
政治文明开始包括构成文明因素的孕育、发展,也就是原始社会居民开始迈入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题目中新石器时代城址,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正确答案为C。
A、B、D所代表的年代期均位于夏朝之后,所以排除A、B、D选项2.史学家认为:禹治水时将各部落的征调劳动人手治水的公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分散的公权力变成了集中的公权力,当禹用这一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开始用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实质是A. 国家机器的初步建立B.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C. 王位世袭制的创立D. 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完善【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禹建立了镇压反抗者的国家机器,说明国家的建立,A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矛盾问题,而且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没有消除,B错误;王位世袭制的创立者是启,C错误;D中“完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
3.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
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
这反映了A.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专制,故B 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2018年是中国传统的狗年。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与传统生肖文化形成相关的是A.西方海洋文明的影响B.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文学艺术的推动D.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
这说明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C.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唐前期130多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各地。
灌溉工具除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外,又创造了连简、桶车、筒车和水轮等。
唐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还对唐代水利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
材料反映出,在唐朝A.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B.水利兴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D.开始依照法律治理水利事业4.“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工具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
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
“书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7.康照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最新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18年2018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
河北邢台市一中2018年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一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2018年3月的中央两会上,关注民生成为一大亮点,追溯历史,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回答1—4题。
1、下列涉及民生问题的评述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商鞅变法奖励耕织,促使秦国逐步强盛B.唐初推行“存百姓”思想,促成了贞观之治C.明朝一条鞭法赋役征银,废除了人头税D.清实行“摊丁入亩”,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2、下列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阐发同盟会纲领的三大主义之一②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③“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④“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
”下列史实中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②在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③在抗日根据地大打地雷战④在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鉴别下列关注民生的改革措施,对其作用评述不.准确的是A.王安石的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B.建国初期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唐朝开元盛世时达到了国富民强D.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十七到十九世纪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后迅速发展并改变着世界,古老的中国也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艰难过渡,据此回答5-8题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有的历史学家又称之为“落日的辉煌”。
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⑤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B.手工业技术的巨变C.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D.世界市场的需要2.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
由此可见,桑弘羊与雍正帝都A.实现了减轻税赋的目的B.注意税赋征取的公平性C.废除了地主阶级的特权D.无法切实解决财政困难3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自耕农经济盛行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租佃关系普遍化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窑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5.清前期,银两和制钱(官方铸行的钱币)都是法定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白银条块作为货币,可以自行铸造,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
这种状况A.便利了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B.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局面C.阻碍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中国市场秩序的混乱6.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日本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
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
”该材料可证明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7.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30道小题共30分)1. 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A. 商B. 西周C. 秦D. 西汉【答案】B【解析】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指的是分封制度,分封制度最早出现于西周而非商、秦、西汉等,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2.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A.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 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 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D.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得知按军功给予奖励,这冲击了原先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度。
商鞅变法中,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
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的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也不得铺张。
制定军功爵制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军工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势力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3.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这体现出古代中国A.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农具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D.手工业进步提高了农具质量2、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
由此可见,当时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3、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其经济原因是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4、随着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舶机制化妆品开始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最早进入中国的洋货化妆品是与卫生有关的牙粉、香水及具有药用功能的护肤类化妆品,如花露水、雪花膏等。
由材料可以得出A.近代社会受西方商业文明影响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商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5、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则香烟广告,上面的文字写的是:“请吸白金龙香烟。
”下列有关对香烟广告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我国最早的香烟广告B说明了生产者的抗日之心C.反映了民国科技的进步D.体现了商业经营的发展6、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
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
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A.社会通货膨胀严重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7、右图是1960年北京一个公私合营照相馆的照片。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邢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这说明当时中国A. 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 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 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说明玉米在各地的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玉米品种是由美洲引进中国的,玉米在中国各地的种植,并不能表明中国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故B项排除;此时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严厉管理与西方各国经济的交往,对于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大门被打开,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此时是明朝晚期,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玉米的种植2.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难度中等。
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证明商代有了牛耕,故A项错误。
《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误。
孔子及其学生冉耕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C项错误。
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现,D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3.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2、据记载,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末解,而日输于市焉。
”明代也有类似现象,“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
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A.农业面向市场B.政府不抑兼并C.阶级矛盾尖锐D.商品经济发展3、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由此可以推知A.西南农业己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4、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摇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5、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 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7、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范围:必修一专题一、二,专题三第一节)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2.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3.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4.《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
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
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参分其长,而杀其一。
五分其长,而羽其一。
以其笴厚为之羽深。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5.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6.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7.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8.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2018年是中国传统的狗年。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与传统生肖文化形成相关的是A.西方海洋文明的影响B.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文学艺术的推动D.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
这说明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C.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唐前期130多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各地。
灌溉工具除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外,又创造了连简、桶车、筒车和水轮等。
唐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还对唐代水利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
材料反映出,在唐朝A.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B.水利兴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D.开始依照法律治理水利事业4.“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工具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
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
“书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7.康照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8.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9.学者温铁军认为: 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10.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
该材料体现了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11.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
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12.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
衣装率岁吟翁暖,机杆终年织妇勤。
……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13.清代御名厂烧制的“美人醉”失传多年,长期以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专家学有一直在探索这种釉的烧制方法,但始终无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其失传原因可能是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制造材料现在已很难获取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14.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15.《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指假冒伪劣商品) 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16.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这反映出中国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17.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8.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
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
这反映了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19.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
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
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B.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走向解体20.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1.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等人于1936年在广西百色等12县选择了78 家农户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是:78家的农作物收入平均每家为147元,而手工业收入平均每家为3.5元。
这主要反映了A.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不平衡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极小C.农户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D.广大农民固守土地,手工业落后22.1844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料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其价格。
有人告诉米切尔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把它运往中国。
这说明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23.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C.体现“体用统一”思想D.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24.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A.己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25.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
这主要反映了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26.“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辛亥革命的促进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国民政府的推动27.“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
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
材料表明该企业在当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C.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该材料折射出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29.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同中国新标业的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威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B.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D.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31.下表为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32.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
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
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
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