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四B卷
拉萨市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B卷
拉萨市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斟茶放诞监生孽根祸胎间或一轮B . 诧异朱拓偏僻咀嚼赏鉴波涛汹涌C . 烟霭寒暄括噪锲而不舍难以捉摸D . 反馈渣滓调剂丰富多彩冰雪消融2. (4分)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 .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 . 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 . 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3)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2)修改:。
(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愿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五四”以后,富于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
民国女性诗人长期被遮蔽,较之于同时期出生的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在文学史中成为经典的“五四”女作家而言,她们无疑是失语的一群,只有清末民初的吕碧城、秋瑾等女杰诗人得到不少关注。
民初闺秀幼承庭训,按传统闺阁才女模式成长起来,但她们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形成了故常与新变同在、封闭和开放兼有的新闺秀派。
政权更替与战争使得她们脱离闺阁化的生存场景,将笔触伸向民族国家的命运,开拓与发掘爱国题材,在诗词中显示出截然不同于前代闺秀的心态与心境。
作为新闺秀诗人代表的丁宁是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典型,郭沫若评价她“清冷彻骨,悱恻动人”,施蛰存认为其文采“足以当帜摩垒”“过于诸大家”,但相比于同时代的女性新文学家,她和其他新闺秀派诗人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所以她们在抗争的道路上频频回首,步履蹒跚。
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成就了别具情感张力的诗词风貌。
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梭于各种公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阶段性训练4 文言文阅读
阶段性训练四(文言文阅读) 专题11一、(2015·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荫登第,调郴尉登第:应试得中B.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济时:拯救时世D.帝幡然而改幡然:很快而彻底地【解析】持节:拿着符节。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阶段监测高三语文2023.1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距今3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
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
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33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
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
科学家们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有关。
今天,科学家们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
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
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
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
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
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随即转移。
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
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有一个聚讼纷纭的案例,学界产生了多篇专论之文,但仍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在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去蘅芜苑,从荇叶渚上船。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首先,探讨一下林黛玉引用时的改字问题。
其实,这是一种“随文立训”式的改动。
据文本内容来推,本回故事当发生在八月二十五日。
因为巧姐发热,彩明念《玉匣记》云“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此时之荷尚未枯,用“残”字更贴切。
关于此,《红楼梦》中恰有可以援证之文,第六十七回袭人“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这个夏末秋初大概是何时,书中并未明言,但亦可推知,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对贾琏说“不过月中就进京的”,后又说“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然后是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等,则应该是八月下旬。
黛玉为了加强说服力,把形容此时秋景本不特别贴切的诗句改了一个字,这一改动在她引用之后的语言中也有非常清楚的显示。
事实上,这种引用时的随文改动正是古人常有之例。
因此,虽然可以确定李商隐的原文与曹雪芹的引文有一字之不同,但这却绝非一个校勘学上的“他校”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情节前后的脉络出发,来讨论黛玉引此诗的背后逻辑。
理解这一段对话的关键就藏在上引的原文之中,或者说,存在于作者对宝、黛、钗三人关系的设定之中。
在这三人的关系中,黛玉一直是最为警惕的那一个,面对来自宝钗的威胁,她总是下意识地防范,甚至会主动出击。
仔细看一下原文。
先是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这时,如果宝钗未接话,黛玉或许也可能赞同宝玉的意见,然而心思细密又喜欢给人讲道理的宝姐姐这时肯定会有所表现,所以她立刻就接着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4月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4月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时隔8年,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又活了!他的长篇新作《文城》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
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
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
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
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自1990年代《活着》出版以来,从张艺谋改编同名电影,将福贵的经历搬上荧幕,到易烊千玺手写读后感,“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一代代读者,不分老幼,不分城乡,一遍遍读他的作品,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
《活着》让每个读过福贵故事的人都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透过《文城》,读者也将在那个熟悉的余华身上,窥见他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余华曾这样谈写作:“一个梦,让一个记忆回来了,然后一切都变了。
”也许正是因此,他的许多小说都在书写记忆,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
在《文城》中,余华继续追寻一段被历史记忆封存的时光,同时,他也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
河南六市联考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10月25日2023—2024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如今,各种“方言梗”在短视频平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伴随着这类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
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的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早年“触电”的广东话、四川话、陕西话和东北话这“四大天王”终于不再孤单。
各类“方言梗”乍一听可能有些艰涩奇怪,但循环播放一两遍之后,即使是从小生活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有趣亲切。
我们不禁要问:“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聊到汉语的特点。
汉语是一种方言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除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外,还可分为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土话这十大方言。
这些方言内部差异巨大,特别是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很多方言土语之间完全无法通话。
在全球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和推广普及普通话并不矛盾,因为方言和普通话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
当前,面对普通话、方言以及外语等多语并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语言、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树立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吉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
吉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
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
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
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
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③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
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1)文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授徒伫(chù)立B . 描摩劲(jìng)竹C . 念叨着(zhuó)意D . 碑贴拓(tà)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题材付与领悟B . 体裁付与领略C . 题材赋予领悟D . 体裁赋予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文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2025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答案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
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见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故选C。
)2.D(“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原文“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可见是“可能”会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选项犯了或然变必然的错误。
故选D。
)3.A(第二段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A.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
B.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
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
C.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
D.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
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故选A。
)4. 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和《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5. 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每点2分)6.B(“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错误,结合“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成都七中高2024届高三语文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024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2024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卷(四)(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许多动物都具有群居习性,鸟、昆虫、鱼、鲸鱼乃至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它们活动时总是集结而出,觅食时一般成群结队。
动物聚居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从群居生活中得到的好处多,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少。
鬣狗成群猎食时能够捕捉到比它们单独活动时大得多的野兽,尽管要分食,但对每一个自私的个体来说还是划算的。
两条鱼一起在水中游时,如果一条游在另一条的后面,同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那么后面的那条鱼就可以从前面的那条鱼所激起的湍流中获得流体动力方面的好处。
鸟类在飞翔时组成V字形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
由于飞在最前头的那只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可能是它们在轮流担任这个不是出于自愿的领航员。
这是一种延迟的相互利他行为。
群居生活带来的好处可能有很多与避免被捕食者吃掉有关。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模式”讲起。
模式尽管是抽象的,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客观世界。
设想有一群某一物种的动物正受到一只捕食者的追捕,最靠近捕食者的那只动物往往最先受到攻击。
对于捕食者来说,这种策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精力。
但对被捕食的动物而言,这种策略却使这群争相逃命的动物都力图避免处于最靠近捕食者的位置。
这群动物如果老远就发现了捕食者,只要逃走就行了。
即使捕食者突然出现,每只动物还是能够见机行事,尽量避免处于最接近捕食者的位置。
我们可以想象,每一只被追捕的动物周围都有一个危险区,从这个危险区里的任何一点到这只动物的距离都短于从该点到其他任何一只动物的距离。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四含解析
D项,“达成完全一样”错。结合“‘和而不同’的同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才智”“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样的‘和’之才智。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看法,以敬重、同等的沟通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才智”分析,“达成完全一样”错。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变更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细致分析。
A项,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万紫千红之别,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事实上形象精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其次,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同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敬重,事实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敬重。
我们的打算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峻。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全部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缘由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其次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假如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肯定不止于此。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游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民间,兴于先秦两汉。
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游侠形象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始于汉魏乐府。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6在《结客少年行》的题解中说:“《后汉书》曰:‘祭遵尝为吏部所侵,结客杀人。
’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洛北邙。
’《乐府题解》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
’……按结客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
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
孤作此曲也。
”自汉魏至隋,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虽有所出现,但数量有限,未成规模。
到唐初,经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的推进,大有发展,至盛唐蔚然成风。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党联朋,各置矮马,饰以鞯金络,并绕以花树下往来,使仆人执酒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
”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是这一状况的最好明证。
②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是游侠诗产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
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独往高蹈”“狂放不羁”的出世风格,实质上,这种道家风格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入世、建立功业的渴望。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机密★启用前(新教材卷)华大新高考联盟 2024 届高三 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项“文学作品通过虚构故事”错。
原文说“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文学叙事作品”不等于“文学作品”,“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并不意味着“通过虚构故事”。
故选 B.2.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B项“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可知,叙事者“不必在意”的不是“读者”,而是“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同时,“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 B。
3.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原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在真实性和虚构方面的区别。
A 项讲《祝福》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小说中的人物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B项体现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原则;C项讲大仲马作品中的人物“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体现了文学叙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D项讲的是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语言特色,与真实性和虚构无关,不能支撑原文第二部分中的观点,故选 D。
4.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C项“《镜花缘》中的主人公唐敖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错,原文说“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可知唐敖这个典型形象应当“忠于时代”,并且“运用典型化的原则”,而不可能“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供.应/供.认不讳炮.烙/如法炮.制叨.扰/絮絮叨.叨B. 勾.当/勾.勾搭搭起哄./一哄.而散期.年/不期.而遇C. 槛.车/直栏横槛.靓.妆/俊男靓.女估量./量.力而行D. 露.馅/原形毕露.处.所/设身处.地强.横/强.词夺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从1999年至今,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李涛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所有任务,每次返回仓的门都由他打开,是名符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B. 舰用蒸汽轮机是先用锅炉烧出高温高压水蒸气,但之后不是去推动往复机,而是用蒸汽推动回转式的涡轮机。
C. 如今的邢慧娜给采访她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老爱幼,对前辈推崇备至,对小辈的关怀无微不至;谦逊有礼,和蔼可亲;胜不娇,败不馁。
邢慧娜,在10000米项目上可谓中流抵柱,在田径界颇具大将风范。
D. 这些天总有忽然想嚎啕大哭的冲动,我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这么痛快喧泄的理由,担心着如果这么冒然动作,会不会吓坏了别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无可厚非....,无论它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无可非议)B.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无所不为)C. 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D.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艘排水量超万吨的医院船配有数百张病床和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及消防、救生设施,每个病房舱室都设有一个护士站,诊疗条件达到三甲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17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四)(B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
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人们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做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的又何其多。
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
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
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
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
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是该文化思想的基础。
B.《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
C.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
D.“刚健有为”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
B.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
C.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
文学作品中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
D.《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
B.“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系。
C.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
D.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2016年12月6日《广州日报》)材料二: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
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
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
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
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
寂静,是最大的变化。
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
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
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
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
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
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
”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
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
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
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
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
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
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
2013年9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
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
(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材料三:(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19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材料四: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
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
活动现场,河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
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
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
(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4.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
B.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了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
C.目前,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
D.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B.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实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
C.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
D.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E.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