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公式法,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及其应用。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户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学生分享,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教学PPT,清晰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及其推导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

第2.2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2.v -t 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 和v 同向,速度随时间_________. (2)匀减速直线运动:a 和v 反向,速度随时间_________.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 =_______.2.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___.考点一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v-t 图象是直线,则无论△t 取何值,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 与时间△t 的比值v t ∆∆都是相同的,由加速度的定义v a t∆=∆可知,该物体实际是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即2121v v v t t t -∆=∆-为一定值. (3)v-t 图象说明凡是倾斜直线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也成立,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情形: a 与v 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加; a 与v 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01()2t v v v =+. 注意:该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1021()2t v v v v ==+. 注意:该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以后在处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可用此式精确求解打某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对速度公式的进一步理解(1)公式中的、、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的方向为正方向,、与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2. 实验法: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强调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实验器材与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刻度尺、小车等;2.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前布置实验场地。

八、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调整滑轮组,使小车在释放时具有适当的初速度;b. 让小车从滑轮组下滑,用计时器记录滑行时间;c. 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记录数据;d.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e. 分析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反。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公式v =v 0+at 的物理意义:描述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1)v 0为开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 为经时间t 后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

(2)a 为物体的加速度,为恒量,表明速度均匀变化,即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3.矢量性(1)公式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a 、v 与v 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 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对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应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如v >0,表明末速度与初速度v0同向;若a <0,表明加速度与v0反向。

(2)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即v ∝t 。

(2)当a =0时,v =v 0(匀速直线运动)。

5.[特别提醒]速度公式v =v 0+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 =v -v 0Δ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1)v =v 0+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a =v -v 0Δt可适用于任意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v -t 图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a 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b 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2.对v -t 图像的几点说明(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横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计时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或物体经过一定时间速度变为零。

(3)与横轴的交点: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

(4)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章节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

章节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章节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s = v0t + 1/2at^2。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的含义是指加速度恒定.2.理解v -t图像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的物理意义.3.会从加速度的定义式中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明白在v-t图像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会用v=v0+at解释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公式:v=v0+at.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公式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v0+at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C.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D.当加速度不断减小时,其速度也一定不断减小3.(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时间改变,因而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甲乙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 s末和第8 s末在同一位置上分析v-t图像时应注意的两点(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折点:在折点位置,图线的倾斜程度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v-t图像为曲线,可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折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的交点位置前后,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变式1.(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末和第4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1)0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a、v与v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计算时将各量的数值和正负号一并代入计算.【例2】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m/s2,求:(1)刹车后3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2)刹车后6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变式2.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2,假设列车行驶在平直轨道上,则2 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如果以0.8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时速度为多大?1.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2.(多选)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3.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 s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28.8 m/s2B.10 m/s2C.8 m/s2D.2 m/s2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图象法,直观地展示速度时间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理解速度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介绍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1)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2)引导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入速度时间公式。

3. 推导速度时间公式: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

4. 应用速度时间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以及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示意图
例题2.某汽车在某 路面紧急刹车时,加 速度的大小是6m/s2, 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 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 不能超过多少?
运动示意图
例题3. 某汽车正以12m/s
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前
方出现紧急情况需刹车,加速
度大小是3m/s2,求汽车5s末
的速度.
注意:
刹车问题
(与实际相符)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
例题4、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 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 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 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 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 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 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 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设t=0时速度为v0, t时刻的速度为v
则△t=t-0=t,△v=v-v0; 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不变
又 a v v v0
t
t
得:v=v0+at
从图象上看V与t的关系:
v
v
Δv=at
v0
v0
0
t
t
V=V0+at
若初速度v0=0,则v=at
例题1. 汽车以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h的速 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 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 达到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3 s内从10 m/s减小到1 m/s,方向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4 m/s2 B.6 m/s2 C.3m/s2 D.2 m/s2
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v+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对于公式v=
A.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
B.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C.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D.
v和v只能是正值,不可能为负值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关于该质点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s内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向右
B.1~3 s内速度的变化大于5~8 s内的速度变化
C.3~5 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向右
D.5~8 s内质点的加速度最小且方向向左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C.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6.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经1 s 后,其末速度大小( )
A.可能为3 m/s B.一定为1 m/s
C.可能为1 m/s D.不可能为1 m/s
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则各选项中的v-t图象,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

9.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4 s,最后2 s时间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则质点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10.歼­31隐身战机在某机场进行了热身飞行表演。

如果该战机的速度达到98 m/s 时即可升空,假定战机从静止开始以 3.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战机从开动到起飞滑行所需时间为。

11.如图所示,小球以 6 m/s 的初速度从某一位置滑上足够长的光滑斜面。

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问: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3 m/s(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12.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立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

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恰好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

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12 s,求:
(1)卡车在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