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生化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和胆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了营养物质的代谢,还在解毒、免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肝胆生物化学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这两个器官的生化功能。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简直就是一座功能强大的“生化工厂”。

首先,它在糖代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

而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迅速分解,补充血糖,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不仅如此,肝脏还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等转化为葡萄糖,确保身体在饥饿或能量需求增加时有足够的葡萄糖供应。

在脂类代谢方面,肝脏也是个“能手”。

它能够合成和分泌胆汁酸,这对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

同时,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重要场所。

它可以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 A,并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另一方面,肝脏也能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并对它们进行代谢和转运的调节。

蛋白质代谢同样离不开肝脏。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除了免疫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都由肝脏合成。

例如,白蛋白能够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而凝血因子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此外,肝脏还能对氨基酸进行代谢,通过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

肝脏的解毒功能更是不能小觑。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如药物、酒精、毒素等,进入体内后大多会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失去毒性,然后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

说完肝脏,再来说说胆囊。

胆囊虽然体积较小,但它在胆汁的储存和浓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肝脏合成的胆汁会源源不断地流入胆囊,在这里,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胆汁被浓缩。

当我们进食,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胆生化

肝胆生化

The li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ucose homeostasis 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二、 The role of the liver in lipid metabolism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 To secrete bile acids. Bile acids can emulsify
(二) Secondary bile acid synthesis and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acid)
一、 Bile 胆汁:Bile is a greenish yellow liquid secreted by the liver . It is concentrated and stored in the gall bladder, and then passes in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he common bile duct. 由肝细胞分泌的金黄色液体, 浓缩后贮存于胆囊, 经胆道系统进入肠腔。 Function 作用:1. To help emulsify lipids and aid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促进脂类乳化,有助消化、吸收 2. To carry away waste products. 排泄废物
三、Metabolism and function 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一) Primary bile acid synthesis
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 Material 原料: Position 部位: cholesterol 胆固醇 liver 肝脏

肝胆生物化学

肝胆生物化学

肝胆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的是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过程: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各种蛋白质,包括血浆蛋白质、凝血因子和载脂蛋白等。

同时,肝脏也负责分解一些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脂肪代谢:肝脏在脂质的合成、分解和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合成胆固醇和脂肪酸,同时也负责将它们转运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碳水化合物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糖原,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解毒:肝脏在身体的排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转化许多有毒物质,使其变得无毒或易于排出体外。

免疫反应:肝脏是身体的一道重要防线,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衰老细胞和外来异物等。

胆囊是一个小型的囊状器官,它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以下是胆囊中发生的几个主要生物化学过程:胆汁的分泌:肝脏产生的胆汁被输送到胆囊中,胆囊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

胆汁的浓缩: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分,将其浓缩成一种粘稠的物质。

这种浓缩的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胆汁酸的合成:在胆囊中,胆固醇被转化为胆汁酸,这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物质,有助于消化脂肪。

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这些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等。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肝胆疾病是当前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肝胆不适或疾病。

中医肝胆辨证施护是一种针对肝胆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肝胆辨证施护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第十二‘章肝胆生化

第十二‘章肝胆生化

第十二‘章肝胆生化————————————————————————————————作者:————————————————————————————————日期:第十二章肝胆生化一、名词解释1.胆汁酸2.初级胆汁酸3.次级胆汁酸4.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5. 胆色素6.结合胆红素7.未结合胆红素8.胆色素的肠肝循环9.生物转化作用10.激素的灭活11.黄疸12.隐性黄疸二、填空题1.肝脏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有、和丰富的肝血窦等。

2.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的亚细胞结构有、、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

3.肝脏在组织化学上的特点是。

4.肝脏在糖代谢中突出的作用是。

5.肝脏在糖代谢中最特殊的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这种作用是通过及作用实现的。

6.肝脏在脂类的、和运输中起作用。

7.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是合成、合成和分解氨基酸。

8.肝脏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三个特点是、和种类多。

9.肝脏在维生素的、和转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0.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是。

11.胆汁酸是由在肝内转化而来的,是肝脏清除的重要方式之一。

12.根据胆汁酸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和。

13.胆汁酸按其来源可分为和。

14.初级游离胆汁酸主要包括和。

15.初级结合胆汁酸主要是由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与和结合的产物。

16.次级游离胆汁酸主要包括和。

17.次级结合胆汁酸主要是由脱氧胆酸和石胆酸与和结合的产物18.胆汁酸的功能有和。

19.胆色素包括、、胆素原和胆素。

20.胆色素是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产物。

21.胆汁酸生成的主要限速酶是。

22.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等。

23.胆色素的正常代谢包括、、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和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等步骤。

24.体内胆红素分为和两种类型。

25.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为,其中4/5是。

26.未结合胆红素又称为和等。

27.结合胆红素又称为和等。

28.根据发病原因,临床上可将黄疸分为、和肝细胞性黄疸三种类型。

《肝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学习要点1. 了解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 掌握肝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类型、特点、意义及影响因素。

3. 了解胆汁酸代谢及其作用。

4. 熟悉胆色素的代谢过程,掌握两种类型胆红素。

5. 了解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测试题(一)填空题1. 肝脏有和双重血液供应,肝有丰富的,有利于物质交换。

肝有和两条输出通路,肝脏含有种类很多的,这是肝具有多种代谢功能的基础。

2. 肝脏通过、和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肝脏在脂类的、、、与等方面起作用。

3. 只能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有、和等,急性肝炎时血清明显上升。

肝脏通过循环合成来降低血氨。

4. 肝在维生素的、和等方面都有主要作用,肝脏是激素的重要器官。

5. 生物转化共有两相反应,其中第一相反应包括、和,第二相反应是。

其中反应为最主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6. 胆红素在血液中与组合成为胆红素,它随尿排出。

7. 肝脏能迅速从血中摄取胆红素,原因是肝细胞内有两种载体蛋白和。

胆红素被运到滑面内质网上与结合成为胆红素,它由尿排出。

8.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脂肪的,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结石的形成;对有调控作用。

9. 胆红素在血中主要与结合为胆红素,这是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形式,其分子量变大,能随尿排出。

这种形式既了胆红素的溶解度,又了其毒性。

10. 黄疸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和。

(二)选择题A1型题1. 下列哪种物质仅在肝脏合成()A. 胆固醇B. 糖原C. 血浆清蛋白D. 尿素E. 血脂2. 短期饥饿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 肌糖原的分解B. 蛋白质分解增加C. 糖异生作用D. 酮体的利用率升高E.肝糖原的分解3. 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物质不能做为结合反应的供体()CO~SCoA C. UDPGA D. ALa(丙氨酸) E. SAMA. PAPSB. CH34. 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发病原因是()A. 肝实质性病变B. 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 肝功能下降D.肝内外胆道阻塞 E. 大量红细胞被破坏5. 胆汁酸对自身合成的调控是()A. 激活3α—羟化酶B. 抑制3α—羟化酶C. 激活7α—羟化酶D. 抑制7α—羟化酶E.抑制12α—羟化酶6.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甘氨胆酸B.鹅脱氧胆酸C.牛磺胆酸D. 石胆酸E. 胆酸7. 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B. 胆色素代谢的产物C. 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 在肝脏由胆固醇转变生成E.负反馈调节胆固醇的生物合成8. 不参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是()A. 结合反应B. 氧化反应C. 分解反应D. 水解反应E.还原反应9.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和解毒作用是()A. 完全相同的B. 完全不同的C. 相反的D. 相关的E.以上都对10. 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A. 毒性降低B. 水溶性降低C. 水溶性增强D. 脂溶性增强E.极性减弱11. 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 由肝内排出是复杂的耗能过程C. 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溶酶体内进行的D. 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特性E. 在肝内的代谢包括摄取、结合、排泄三个过程。

肝胆生化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十九章肝胆生化一、选择题(一)A型题1. 有“物质代谢中枢”称号的器官是()A. 心B. 脑C. 肝D. 脾E. 肾2. 只在肝脏中合成的物质是()A. 血浆蛋白B. 胆固醇C. 激素D. 尿素E. 脂肪酸3. 只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是()A. β-球蛋白B. α1-球蛋白C. α2-球蛋白D. 清蛋白E. γ-球蛋白4. 正常人血浆中的A/G比值是()A. <1B. 0.5~1.5C. 1.5~2.5D. 2.5~3.5E. 3.5~4.55. 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是()A. 糖原含量高B. 脂类含量高C. 蛋白质含量高D. 氨基酸含量高E. 脂肪含量高6. 只在肝脏中合成的是()A. 清蛋白B. 胆固醇C. 磷脂D. 脂肪酸E. 糖原7.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突出作用是()A. 使血糖浓度升高B. 使血糖浓度降低C. 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恒定D. 使血糖来源增多E. 使血糖来源减少8.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胆固醇只在肝脏中合成B. 胆固醇酯是在肝脏中生成的C. 酮体在肝脏中分解D. 胆汁酸是在胆囊中生成的E. 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场所是肝脏9. 只在肝脏中生成的物质是()A. 胆固醇B. 胆固醇酯C. 脂肪D. 尿素E. 蛋白质10.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凝血因子只在肝脏中合成B. 凝血酶原可在肝外合成C.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A/G比值下降D. 纤维蛋白原可在肝外合成E. 血浆蛋白质在肝脏中合成11. 只在肝脏中合成的物质是()A. 尿酸B. 尿素C. 氨基酸D. 肌酸E. 多肽12. 肝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是()A. 转化为胆固醇酯B. 转化为肾上腺皮质激素C. 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D. 转化为胆汁酸E. 转化为性激素13.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的胆汁量是()A. <300mlB. 300~700mlC. 700~1000mlD. 1000~1400mlE. 1400~1800ml14. 初级胆汁酸是()A. 牛磺鹅脱氧胆酸B. 牛磺脱氧胆酸C. 牛磺石胆酸D. 甘氨脱氧胆酸E. 脱氧胆酸15. 次级胆汁酸是()A. 牛磺胆酸B. 甘氨脱氧胆酸C. 牛磺鹅脱氧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甘氨胆酸16. 次级胆汁酸()A. 在肝内由初级游离胆汁酸生成B. 在肠内由初级胆汁酸生成C. 在肝内由初级结合胆汁酸生成D. 在肠内由胆固醇生成E. 在肝内由胆固醇生成17. 在结合胆汁酸中,含甘氨酸者与含牛磺酸者之比约为()A. 1:1B. 1:2C. 1:3D. 2:1E. 3:118. 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A. 能进入肠肝循环B. 不足时可导致生物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C. 是脂肪的乳化剂D. 由胆汁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E. 能激活脂肪酶19. 与胆囊胆汁相比,肝胆汁()A. 颜色变深B. 比重增大C. 含有较多的粘蛋白D. 含有较多的胆红素E. 含水量较高20. 糖异生、酮体合成和尿素合成都发生于()A. 心B. 脑C. 肌肉D. 肝E. 肾21. 存在于肝线粒体内的酶系是()A. 糖酵解酶系B. 酮体合成酶系C. 磷酸戊糖途径酶系D. 糖原分解酶系E. 脂肪酸合成酶系22. 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B. 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C. 肝功能障碍D. 便秘使肠道吸收氨过多E. 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过多23. 主要在肝内储存的是()A. 视黄醇B. 泛酸C. 核黄素D. 硫胺素E. 吡哆醇24. 一般在肝内不能储存的维生素是()A. 维生素KB. 硫胺素C. 生育酚D. 钙化醇E. 视黄醇25. 胆汁中出现沉淀往往是由于()A. 胆汁酸盐过多B. 胆固醇过多C. 磷脂酰胆碱过多D. 次级胆汁酸盐过多E. 胆红素较少26. 关于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单核-吞噬系统中形成的胆红素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B. 血浆清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不大C. 血浆清蛋白与胆红素结合有利于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内D. 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E. 甘氨酸和脂肪酸可竞争性地与清蛋白结合置换出蛋白质27. 正常人血浆中无()A. 胆红素-清蛋白B. 胆素原C. 游离胆红素D. 胆素E. 间接胆红素28. 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肝中转变成水溶性的形式,主要是通过()A. 与甲基结合B. 与甘氨酸结合C. 与葡糖醛酸结合D. 与乙酰基结合E. 与硫酸结合29. 在肝内形成的胆红素是()A. 尿胆素B. 未结合胆红素C. 粪胆素D. 结合胆红素E. 胆素原30. 关于结合胆红素的错误叙述是()A. 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B. 水溶性大C. 主要是葡糖醛酸胆红素D. 在肝脏生成E. 随人体尿液排出31. 溶血性黄疸时不出现()A. 粪便中胆素原增加B.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C. 尿中胆素原增加D. 粪便颜色加深E. 尿中出现胆红素32. 阻塞性黄疸时不出现()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 粪便颜色变浅C.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D. 尿中胆素原减少E. 尿中出现胆红素33. 肝细胞性黄疸时不出现()A. 粪便颜色可变浅B.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C. 尿中胆素原一般增加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减少E. 尿中出现胆红素34. 生物转化最主要的作用是()A. 使药物失效B. 使毒物的毒性降低C. 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 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使某些毒物毒性增加E. 改变非营养性物质极性,利于排泄35. 生物转化作用最活跃的器官是()A. 肾B. 胃肠道C. 肺D. 肝E. 皮肤36. 不属于生物转化反应的是()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结合E. 磷酸化37. 属于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是()A. 与葡糖醛酸结合B. 与硫酸结合C. 与甲基结合D. 与氧结合E. 与乙酰基结合38. 肝中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葡糖醛酸的供体是()A. GlcUAB. UDP-GlcC. ADP-GlcUAD. UDP-GlcUAE. CDP-GlcUA39. 生物转化时氧化反应发生于()A. 线粒体B. 细胞液C. 微粒体D. 细胞膜E. 细胞核40. 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A. 糖B. 酮体C. 胆固醇D. 磷脂E. 脂肪酸。

肝胆外科专科监测指标

肝胆外科专科监测指标

肝胆外科专科监测指标,是对肝胆外科疾病进行治疗和监测的指标。

肝胆外科疾病包括肝炎、肝癌、胆管癌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都需要通过监测指标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肝胆外科专科治疗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包括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血糖水平等。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判断患者肝功能状况和治疗效果。

2.影像学指标影像学指标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各种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用于直观地观察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如肝内是否有结节、肝癌的大小位置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肝胆外科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3.病理学指标病理学指标是对组织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肝癌病理学诊断可以通过肝穿刺或肝切除来获取肝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癌细胞的类型和分级,为治疗和后续监测提供依据。

4.转化病理学指标肝胆外科疾病可以通过转化病理学指标来进行监测。

转化病理学指标主要用于指导肝癌的治疗和监测,如AFP、CA199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肝癌的生长情况、是否转移等信息,为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是对肝胆外科疾病进行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理学指标、转化病理学指标的监测,可以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肝胆外科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纲要求》1.肝胆生化(1)肝脏的代谢了解(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2.肝胆疾病的检查(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解毒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

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之后自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再进入肝脏,肝细胞迅速摄取葡萄糖,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于是在肝静脉血液中保持着较低的血糖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质的场所: 电泳法分类 清蛋白 α1-球蛋白 血浆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球蛋白 合成血浆中全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和部 分α-、β-球蛋白。 A/G=1.52.5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 ⑴ 血浆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 A/G<1.25,出现水肿; ⑵ 出现凝血时间延长并有出血倾向。
(三)游离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清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红素-清蛋白
血液
肝脏
胆红素
胆红素 胆红素-Y蛋白 Y-蛋白
2UDPGA
胆红素二葡 糖醛酸酯
2UDP
(摄取)(运输) (转化)
胆红素二葡糖醛酸酯 肝胆红素(hepato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初级游离胆汁酸
OH
12 3 7
COOH
COOH
HO
H
OH
3
7
HO
H
OH
胆酸
鹅脱氧胆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OH
12 3 7
CONHCH2COOH
HO
甘氨胆酸
OH CONHCH2CH2SO3H
H
OH
12 3 7
HO
H
OH
牛磺胆酸
次级胆汁酸: 游离型: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 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 结合型: 甘氨脱氧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石胆酸 牛磺石胆酸
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bile acid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胆酸,鹅脱氧胆酸
初级胆汁酸(肝)
甘氨—,牛磺— 门静脉 次级胆汁酸 肠菌
脱氧胆酸,石胆酸(肠)
甘氨— ,牛磺—(肝)
胆固醇 结合胆汁酸
合成0.4~0.6g/d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道)
代谢池3~5g
每日需12~32g
(门静脉)
(0.4~0.6g/d) 排泄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生理意义
胆汁酸可反复利用
水解脱氧
汁次 酸级 化肠游 内离 变胆
结合胆汁酸
胆汁酸的代谢
(二)胆汁酸的功能: 1、参与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
2、是胆固醇转化排泄的主要方式,对胆固醇代
谢有调控作用 ;
3、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结石gall stone)。
OH
12 3 7
COOH
HO
H
OH OH
12 3
胆酸 初级游离胆汁酸
HO H
COOH
脱氧胆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COOH
3
7
HO
H
OH
鹅脱氧胆酸
初级游离胆汁酸
COOH
3
HO
H
石胆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胆汁酸分类
三、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一)胆汁酸的代谢
1、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
HMG-CoA还原酶 7-羟化酶 (羟化)、加氢、羟化、氧化、断链…
OH C O
O HN HN
N H NH O O C HO
(二)游离胆红素在血液的转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液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清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
血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好处:1、复合物改变了胆红素的极性,便于在血浆中运输。 2、又限制其自由透过细胞膜,避免了对细胞的损害。 3、不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六、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
对一些非营养性物质进行化学转变,使其极
性增加,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在各种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物质代谢 种类





糖代谢
脂类 代谢 蛋白质 代谢
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调节血糖
分泌胆汁,促进脂类消化吸收;合成内源性脂肪;饥饿时脂肪酸 氧化增强,产生大量酮体供肝外组织利用;合成、酯化、转变、排 泄胆固醇;合成磷脂,而磷脂与内源性脂肪运输有关。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目的要求 掌握:胆红素代谢;
熟悉:胆汁酸代谢;
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肝脏 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一节 肝脏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肝脏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
肝 动 脉:获取氧 双重 血液供应 门 静 脉:获取消化道吸收入血的营养物 肝 静 脉:与体循环相联,运输肝内代谢产物到肝外 两条 输出通道 胆道系统:将肝内代谢与转化产物随胆汁排入肠腔 丰富的肝血窦
许多激素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活性。
维生素 代谢
激素代谢
生物转化
对一些非营养性物质进行化学转变,使极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acid)
一、胆汁(bile):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分肝胆汁和胆囊胆汁。
主要成份:水、胆汁酸盐、胆色素、代谢产物 及生物转化产物等。 主要作用:1.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影响因素:有机阴离子、类固醇物质均易与Y蛋白结合, 影响肝对胆红素的摄取。 苯巴比妥可诱导肝细胞产生Y蛋白和UDP-葡糖醛酸基 转移酶合成,临床上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血液
清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 胆红素
肝脏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红素-Y蛋白 Y-蛋白
UDPGA UDP
2.排泄(excrete)物质
二、胆汁酸的种类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 按结构分 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 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 按来源分
游离型
结合型 游离型 结合型
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
初级胆汁酸: 游离型:胆酸(cholic acid) 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结合型: 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概念:胆色素是血红素(heme)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产 物,包括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biliverdin)、 胆素原(bilinogen)、胆素(bilin)等。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等化合物的辅基。
除合成肝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外,还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质(如 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部分1-、2 - 、-球蛋白);肝中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极为活跃;肝脏富含尿素合成酶系,能使有毒的 氨转变成无毒性的尿素。 分泌的胆汁(盐)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多种维生素 (如A、D、E 、K、B12)的主要贮存场所,并直接参与维生素的代 谢,使维生素转化为活性物质、辅酶。
肝细胞的微细结构
二、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
蛋白质含量很高
第二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肝功能严重受损: 1、耐糖能力降低:进食后易高血糖,饥 饿时又易低血糖; 2、发生酸中毒时,使用乳酸钠不能纠正酸中毒,
相反加重肝脏负担。
二、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参与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肝胆疾患: ⑴容易发生脂肪泻、厌油腻食物; ⑵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2、是脂肪酸分解、合成和转化的主要场所; 3、合成酮体的唯一场所; 4、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场所; 严重肝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酯浓度必然降低。 5、合成磷脂作用活跃; 磷脂与蛋白结合成脂蛋白从肝输出,防止脂肪肝。 6、脂肪动员释放游离脂肪酸由肝合成的清蛋白运输。
pyrrole
血红蛋白 hemoglobin porphyrin heme
血红素的结构及血红蛋白的组成
一、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一)游离胆红素的生成 肌红蛋白 非血红蛋白 (血红素) 血红蛋白 (血红素) ~70% ~30%
Cyt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胆红素
胆红素的来源
生成部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肝、脾、骨髓的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液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清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血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
2、pH值对复合物的影响:酸性条件下容易引起复合物解 离,故小儿怕酸中毒。 光疗:改变游离胆红素结构,使其被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 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降低游离胆红素在血浆中 的浓度;故将新生儿放入425475nm波长蓝光照射箱 可治疗新生儿黄疸。
2、是体内分解氨基酸的主要场所 当肝脏受损时:血浆ALT升高,AST升高。 3、清除血氨,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 当肝功能明显下降,尿素合成速度降低,血氨 会升高导致人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肝昏迷。
四、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1、分泌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储存多种维生素(A、D、E、K、B12); 3、参与维生素转化代谢。 (肝脏) 维生素A原
衰老红血细胞 珠蛋白 血红蛋白 氨基酸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NADPH、O2 胆绿素 + Fe2+ + CO ↓还原酶 胆红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红素
游 离 胆 红 素 的 生 成 过 程
• 游离胆红素性质 亲脂疏水,对大 脑具有毒性作用。
CO、Fe2+
二、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一)正常胆色素状况: 1、血清:血清胆红素定量
未结合胆红素 (1.713.7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 (1.717.1μmol/L) 结合胆红素 (03.4μ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