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掌握内容蛋白质、糖和脂类物质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肝胆疾病生化检查指标的种类;血清蛋白质、胆红素、胆汁酸和常用酶类等检测临床应用熟悉内容肝功能实验的目的、项目选择与组合原则及其结果评价,黄疸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了解内容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重点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肝细胞损伤时肝功能实验及临床意义难点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一)蛋白质代谢异常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慢性肝病时----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A/G比值降低、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二)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酮酸含量可显著上升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血糖浓度异常糖耐糖曲线异常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三)脂代谢脂类消化吸收不良糖代谢异常,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血症血浆CE/FC的比值下降血浆脂蛋白电泳谱异常,出现LDL积累可出现异常的脂蛋白X(Lp-X)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而形成脂肪肝。
黄疸黄疸定义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小于17.1μmol/L(1mg/dL)未结合胆红素占80%。
隐性黄疸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在34.2μmol/L (2mg/d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
显性黄疸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黄疸发生的主要机制胆红素形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肝细胞性黄疸成因胆红素摄取障碍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转运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代谢特点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
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可升高: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可减低: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通过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 解途径,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 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14
肝病(disease of the liver)
糖原合成障碍 glycogenesis disorder 糖原贮存减少 glycogen storage decreased
17
fatty liver (当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重的5%时,称为脂 肪肝)
正常肝脏 脂肪肝
18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 生物转化的概述 (一)概念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二.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三. 药物的生物转化
19
一、生物转化的概述
(一)概念 1、非营养物质
【定义】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又不能氧化 供能的物质。
41
一、胆红素代谢及异常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二)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三)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四)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42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胆汁(Bile): 由肝细胞分泌,金黄透明,稍偏碱
性,通过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循总胆管而至十二 指肠。 ① 分类: 肝胆汁(500-1000ml/d),胆囊胆汁 (浓缩5~10倍)。 ② 主要成分:胆汁酸式盐(干重的50%以上)、胆 色素、CHO,PL、粘蛋白、血浆蛋白、脂肪、尿 素、无机盐等。 ③ 功能:1)作为消化液,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 作为排泄液,排泄各种代谢产物至肠道。(均和 它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的代谢密切相关。)
9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一)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1. 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正常人每天合成10g左右蛋白质:肝本身的蛋白质, 合成除Ig以外的血浆蛋白质。 2)合成多种酶:肝内酶,血浆功能酶等。 3)进行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硫和脱羧等反应; 合成尿素(解除氨的毒性);合成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嘌呤类、嘧啶类、胆碱、GSH等)。 4)调整血液中氨基酸的比例:为其它脏器运送搭配比 例合适的氨基酸混合物,多余的则被降解(代谢芳香 族氨基酸)。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ppt课件

药理活性不变
甲基安非他明------安非他明(N-脱甲基)
觉醒作用
(苏醒作用)
ppt课件
37
肝损伤类型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
典型药物或毒物
肝细胞死亡 脂肪肝 胆汁淤积 胆道损伤 肝硬化 血管损伤 肿瘤
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基甲酰胺、乙醇 四氯化碳、乙醇、丙戊酸钠 氯丙嗪、环孢素A、乙醇 阿莫西林、二苯氨基甲烷 乙醇、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维生素A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雄激素、黄曲霉素
18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类型
氧化
第一相反应(改变某些基团) 还原 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增加极性基团)
某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某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 不大,还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 进行 第二相反应,才能最终排出。
ppt课件
19
1. 第一相反应
未结合胆红素 (UCB)
细菌(还原) 中胆素原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胆汁
95%
10~20% 80~90%
肾 (尿胆素原)
尿胆素 (尿排)
体循环
肝
5%
门V
胆素 (粪排)
ppt课件
48
胆红素代谢
ppt课件
49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定义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
药物(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区域 总量的% 70kg人的体液(L) 给1g化合物后血浆浓度(mg/L)
血浆
4.5
3
总细胞外液 20
14
总体液
55
38
组织结合 ---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2)胆汁酸生成及种类: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次级胆汁酸(肠道)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3)胆汁酸肝肠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
①促进脂类消化
游离型胆汁酸
②促进脂类吸收 ③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
结合型胆汁酸
(二)纤维蛋白原测定
(凝血因子Ⅰ) ①根据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学特性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分为三大类
②根据纤维蛋白原理化性质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③根据纤维蛋白原免疫学特点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2.22~4.22g/L(热沉淀比浊法)
(1) 纤维蛋白原增加:①感染;②无菌炎症;③其它。 (2) 纤维蛋白原减少: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其它疾病引起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疾病。
(2) 方法评价: BOD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准确性、精密度比改良J-G法好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癌常由各种化学物质所致,已确定至 少有约1700种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及灭活反应是转化 的两个方面,许多致癌物质是经过肝 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被代谢活化而变为终致癌物的。致癌 物质亦可经生物转化而灭活或被排泄, 因此,生物转化具有两重性
2、胆汁酸代谢障碍
1)胆汁酸合成障碍 2)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紊乱
测定血清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是否正常的重 要信息。肝胆疾病时周围血液循环中的胆汁酸水平 明显增高。
3)胆汁酸肠肝循环紊乱 在小肠疾病时,可引起胆汁酸代谢异常,如回肠切 除、炎症或分流(如造漏)等,因胆汁酸的肠肝循 环受阻,胆汁酸回到肝脏的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水 平降低;同时,由于胆汁酸返回肝脏减少,反馈抑 制减弱,致肝脏胆汁酸的合成加速,血清胆固醇浓 度减低。可见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是回肠功能紊乱 的一个反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3)PPT课件

.
4
(二)糖代谢异常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 酮酸含量可显著上升
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 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糖耐糖曲线异常,可呈低平型、高峰型、高坡
型等异常曲线 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
延长,VitK不能纠正 降低,尤其CHE明显降低
﹤1
.
延长,VitK可以纠正 增高 ﹥1
35
(四)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1.胆汁酸的类型
按结构分 按来源分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CA,CDCA,DCA,LCA
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与甘氨酸或牛磺 酸结合 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CA,CDCA
.
6
(四)胆红素代谢紊乱
1.胆红素(bilirubin)来源与生成 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 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
胆红素来源
1)衰老的RBC破坏、降解
2)无效红细胞生成
3)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 (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肌 红蛋白等)分解
.
主流胆红素 (80%)
分流胆红素 (20%)
指标
正常
溶血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 总量 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尿三胆 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 尿胆素
粪便颜色
1mg/dl 00.8mg/dl 1mg/dl
– 少量 少量 正常
1mg/dl
– 深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1mg/dl
1mg/dl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 示例:
HO CH2 H
O H
OH
OH
O
H OH
UDPG
COOH
2NAD
+
2NADH + 2H+ H
OH
UDP
OH
UDPG脱氢酶
H
O H
O
UDP
OH UDPGA
COOH
+ OH UDPGA
主流胆红素 (80%)
胆红素来源
2)无效红细胞生成
3)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 (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 肌红蛋白等)分解
分流胆红素 (20%)
2.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衰老的RBC
网状内皮系统
肝、脾、骨髓 (微粒体、胞液)
珠蛋白
Hb
血红素
氨基酸
O2、NADPH 血红素加单氧酶
胆红素Ⅸa 胆绿素还原酶 胆绿素
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 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 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黄疸。
隐性黄疸:< 34.2 mol/L,外观看不出。 显性黄疸:≥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
一、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2. 黄疸的类型
• 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
2. 糖代谢变化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酮酸含量 可显著上升。
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 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糖耐糖曲线异常,可呈低平型、高峰型、高坡型等异常
第八章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ppt课件

女(U/L) 20-105 75-316 82-383 104-345 93-309 86-315 53-362 74-390 52-171
12/29/2019
男 (U/L) 20-115 48-406 124-341 108-317 96-297 69-325 51-332 50-162 47-199
12/29/2019
Thank You!
12/29/2019
疾病因素
呆小症 ALP过少症
维生素C缺乏症
12/29/2019
五、小结
1.概述 2.组织分布 3.ALP测定方法 3.参考范围 4.临床思路
12/29/2019
下节预告。。。。。。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2/29/2019
内容提要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12/29/2019
一、概述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pH9-10.5的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脂水 解的酶,并且有转磷酸基作用。
ALP由肝细胞合成,胆道排泄。
12/29/2019
主要居住地
12/29/2019
二、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磷酸酶的检测
对硝基苯磷酸为基质的速率法 对硝基苯磷酸盐+H2O ALP 对硝基苯酚+磷酸盐
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在410nm波长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定 ALP的活性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35
表2 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实验室鉴别诊断
项 目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脂蛋白—X 血清酶学 ALT ALP LAP γ-GT 其他方面 凝血酶原时间 胆固醇 CA/CDCA
肝细胞性黄疸
Alb减少,γ—球蛋白↑ 多为阴性 肝炎急性期↑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可增高 延长,VitK不能纠正 降低,尤其CHE明显降低 ﹤1
7
(四)胆红素代谢紊 乱
1.胆红素(bilirubin)来源与生成
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 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
1)衰老的RBC破坏、降解 2)无效红细胞生成
主流胆红素 (80%) 分流胆红素 (20%)
8
胆红素来源
3)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 (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肌 红蛋白等)分解
NADP+ NADP+
UDPGA 内质网 UDP
葡糖醛酸胆红素
+
NADPH+H
大部分 胆素原(少量) 小部分
胆红素
(10% ~ 20%)
胆素原 葡糖醛酸胆红素 O2 胆素 胆红素 葡糖醛酸 肠管
肾 胆素原 O2
2% ~ 5%
胆素
尿 粪便
22
胆红素代谢通路
23
5.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1) 黄疸的概念:
(一)蛋白质代谢异常
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 慢性肝病时 ----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出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5
(二)糖代谢异常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二、肝胆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一)蛋白质代谢异常
• 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 • 慢性肝病时
----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出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PPT文档演模板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筛选的原则。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第一节 肝脏主要生化功能及其代谢紊乱
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
¨ 1. 合成与分泌功能 ¨ 2. 加工与储存功能 ¨ 3. 生物转化功能 ¨ 4. 激素的灭活
PPT文档演模板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
成
• 胆红素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
•
+
• UDP -葡糖醛酸
•UDP-葡糖醛 酸基转移酶
•UDP-葡糖醛 酸基转移酶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胆 素 原 与 胆 素 的 生 成 反 应
PPT文档演模板
•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胆素原的肠肝循 环
胆素原肠肝循环的概念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 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 入 肠 道 , 形 成 胆 素 原 的 肠 肝 循 环 (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的结构
*
C10
3)排泄
*
结合胆红素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运载体,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01
转运形式:逆浓度梯度的能量依赖的主动转运过程。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筛选的原则。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第一节 肝脏主要生化功能及其代谢紊乱
肝脏解剖结构特点
血管丰富—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且有肝 静脉和胆道系统排泄
2. 微细结构 3.化学组成---含众多酶系
物质的转运基础---大量微绒毛 物质交换的基础---较高通透性 能量保证的基础---线粒体丰富 物质代谢的基础---亚细胞结构丰富
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保障
全身各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肝内主要进行那些糖代谢途径 糖异生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酵解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二)糖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
*
01
02
03
(三)脂类代谢异常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酮体的生成; 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 (VLDL、HDL、apo CⅡ); 脂蛋白的降解 (LDL)
肝内运输
胆红素摄取的 有效性取决于
肝细胞膜上特异的载体蛋白
肝细胞内Y蛋白和Z蛋白两种受体蛋白
以“胆红素-Y蛋白”(胆红素-Z蛋白) 形式送至内质网。 这是一个耗能的可逆的过程。
部位:滑面内网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VitK不能纠正 降低,尤其CHE明显降低
﹤1
延长,VitK可以纠正 增高 ﹥1
36
(四)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1.胆汁酸的类型
按结构分 按来源分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CA,CDCA,DCA,LCA
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与甘氨酸或牛磺 酸结合 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CA,CDCA
了解: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筛选的原则。
2
教学内容
3
第一节 肝脏主要生化功能及其代谢紊乱
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
1. 合成与分泌功能 2. 加工与储存功能 3. 生物转化功能 4. 激素的灭活
4
二、肝胆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一)蛋白质代谢异常
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 慢性肝病时
----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出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5
(二)糖代谢异常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 酮酸含量可显著上升
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 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糖耐糖曲线异常,可呈低平型、高峰型、高坡
U D PGA 内质网
UDP
葡糖醛酸胆红素
肾
2% ~ 5%
胆素原
O2
胆素
胆素原 O2
肠管 葡糖醛酸胆红素
胆素
胆红素
葡糖醛酸
尿
22
粪便
胆红素代谢通路
23
5.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1) 黄疸的概念: 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
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 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胆红素是 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 被染黄,称为黄疸(jaundice) 。 隐性黄疸:< 34.2 mol/L,外观看不出。 显性黄疸:≥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
8
衰老的RBC
网状内皮系统
肝、脾、骨髓(微 粒体、胞液)
珠蛋白 氨基酸
Hb
血红素
O2、NADPH 血红素加单氧酶
胆红素Ⅸa
胆绿素还原酶
胆绿素
CO和铁
胆红素的性质: 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9
过胆 程红
素 的 生 成
N
N
Fe 2+
N
HOOC
N
血红素
HOOC
2O 2
血红素加氧酶
Fe 3+
H
O
N
CO +H 2 O N
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 – 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3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icterus neonatorum)
生下后,血液内原来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未结合胆 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内载体蛋白—Y蛋白少,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 红素的能力不足。
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皖南医学院 章 尧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 黄疸的发生机制和各型黄疸的代谢特点及实验室鉴别诊 断要点;肝胆疾病实验室主要生化检查指标以及在肝胆 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熟悉: 肝脏主要生物化学功能及其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 化;胆汁酸代谢及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NADPH+H
+
NADP +
H N
PP
H
N
O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NADPH+H
+
NADP +
H
O
N
H
HHH
N
N
PP
H
N
O
胆红素 10
胆红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O
H
O
N
H C
O
HN
N H
NH O
C10
O C
HO
11
2.胆红素转运
运输形式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主要) 胆红素- α1-球蛋白(少部分)
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35
表2 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实验室鉴别诊断
项目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脂蛋白—X 血清酶学
ALT ALP LAP γ-GT 其他方面 凝血酶原时间 胆固醇
CA/CDCA
肝细胞性黄疸
Alb减少,γ—球蛋白↑ 多为阴性
梗阻性黄疸
球蛋白明显↑ 明显↑
肝炎急性期↑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可增高
正常或增高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38
次级胆汁酸
概念:--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 7α-羟 基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
类型:--脱氧胆酸(DCA) 、石胆酸(LCA)及相 应结合型胆汁酸
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
39
2.胆汁酸代谢
1) 初级胆汁酸形成
胆固醇
7α羟化酶
7α,12α二羟4胆固烯3酮
7α羟胆固醇
氧化异构
12α羟化酶
7α羟4胆固烯3酮
19
胆 素 原 与 胆 素 的 生 成 反 应
H
H
HHH
H
HO
N
N
N
N
OH
PP 胆红素
+8H
HO
H
HH
N
N
H
H
HH
N
H N
OH
+8H
H
H
PP
d -尿 胆 素 原
2H
HO
H HHH
N
N
H
H
H
H
N
HH N
OH
d -尿 胆 素
HH
HO
N
H
H
PP
中 胆 素 原 ( i-尿 胆 素 原 )
+4H
2H
HH N
13
2)转化
部位: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GA) 酶: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14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胆红素
29
代谢特点
– 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 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
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 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 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 胆素原减少。
24
2) 黄疸的类型
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 ---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 ---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
25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胆红素形成过多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DCA,LCA
37
初级胆汁酸
概念: --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
类型: --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
部位: --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
原料: --胆固醇 ※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
26
(1)胆红素形成过多---溶血性黄疸 成因
– 溶血性:先天性的红细胞膜、血型 不合输血、脾亢等溶血。
– 非溶血性 :如恶性贫血、珠蛋白生 成障碍等无效造血。
27
代谢特点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 –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 出。 –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 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 深。 –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
意义
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 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
12
3. 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变
1)摄取---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 进入肝细胞。
肝细胞膜上特异的载体蛋白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 的有效性取决于 肝细胞内两种受体蛋白
---Y蛋白和Z蛋白
肝内运输
以“胆红素-Y蛋白”(胆红素-Z蛋白)形 式送至内质网。这是一个耗能的可逆的过 程。
------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
30
(3)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
成因
– 胆道梗阻致胆红素排泄 障碍。如胆结石、胆道 蛔虫或肿瘤压迫以及 Dubin-Johnson综合征 等所致的胆道梗阻
31
代谢特点
– 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 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
– 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 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
H H OH
CO
OO H
CO O
O H
COOH
H H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