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繁荣闽派语文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闽派语文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闽派语文作者:陈成龙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2期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强国。
一个真正的强国必须具有与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自信。
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树立起对中国教育的自信,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而要从认识自己所处区域教育的特点做起,把自己所处区域的教育放到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认清自己所处区域的教育在更大范围内的地位。
就以闽派语文来说吧,闽派语文当然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语文教育现状如何,它是由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现状来反映的。
有了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现状材料作为依据,我们才可以对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在世界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所以我们要了解“闽派语文”的发展轨迹以及它的特点,从而判定它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乃至在世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果不怀有偏见,应该承认这十几年闽派语文是呈现出崛起之势的。
这种崛起有其必然性。
近现代史上,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福建许多仁人志士勇敢地投入了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活动,出现了林则徐、严复、冰心这样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们的先进思想必然会给福建的教育以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教育家王于畊主持福建教育,也对福建省凝聚人才、蓄养语文教学研究之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高校许多知识渊博、乐于奉献的学者参加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他们与中学语文教师汇聚在一起,鲜明地亮出了闽派语文的旗帜,引起全国语文界的瞩目。
在一个流派中,领军人物自然是最重要的。
“闽派语文”的擎旗人是我国当代语文界大师级人物孙绍振先生。
孙教授从幼年到大学,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底蕴深厚。
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世界现代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孙绍振教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遇挫不馁,他把逆境当作蓄积腾飞的机会,他潜心读书,研究,他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面变得广阔,思想的厚度增加,理论素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闽派特色研究所应邀参加第四届“闽派语文”论坛
作者: 赖一郎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页码: 27-2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 语文 论坛 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 沙县 教师 公开课
摘要:11月22日,第四届"闽派语文"论坛在沙县召开,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林富明教授,福建省语文学会原会长陈日亮、会长王立根和来自全省各中学的二百余名语文教师参加了论坛。
22日,与会教师观摩了沙县一中赵康、福州三中陈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等老师的公开课,然后由专家点评。
23日,举行福建省语文学会向沙县的“闽派语文试点县”授牌仪式,之后由孙绍振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秘书长王晨等登坛开讲。
闽派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闽派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作者:张文华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3期摘要:闽派语文经过几年的讨论和实践,“求实、创新、去弊、兼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
“闽派语文”成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我省语文教师的理论建设,也得到学术界的推崇,但针对闽派语文作文教学的探讨,还显得比较薄弱。
从“闽派语文”的精神角度出发,结合多年来语文作文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有趣、有法、有致”的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闽派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个难点。
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不少成功的训练途径,但是“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主要原因是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没有章法,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状态。
语文教师大多是沿袭这样一个陈旧的训练模式,即“出题—作文—批改—评讲”的模式。
结果是,学生写得苦,教师改得累,成效并不好。
“闽派语文”教学贵在“求实、创新、去弊、兼容”,那么落实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如何实践?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闽派语文”作文教学应提倡“有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多年来,我在从事语文作文教学中发现作文教学要“有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
“生活是源,语文是流。
”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的基础,要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就要使它同学生的基本生活联系起来,同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
特别是作文,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诀窍就在于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命题,也就是说,题目要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说:“一个中学生,自己要做的题目实在很多。
上学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了课,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读名人传记,受了感动,看有味小说,起了想象,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如测侯风、雨、寒、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会,如学生会、运动会、演说会,校外的考察,如风俗、人情、工商状况、交通组织,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
林玉辉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辽宁省西丰县教师进修学校林玉辉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下面我谈谈这样几点体会;1、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2、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
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第一、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铺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
创建有“海西”特色的“闽派语文”
创建有“海西”特色的“闽派语文”
陈勇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得到党中央和国
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4年,福建省语文学会为配合“海西”建设的全面部署,提出创建具有“海西”特色的“闽派语文”。
“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宗旨不仅在八闽大地深入人心,也逐渐在全国语文界产生极大影响。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陈勇
【作者单位】福建省语文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让语文“动”起来——“闽派语文”试点县沙县的语文教学改革
2.创建有"海西"特色的"闽派语文"
3.闽派·闽派语文·中学语文——在"陈日亮语文思想研讨会"上的
讲话4.第四届“闽派语文论坛”专题研讨会暨“闽派语文试点县”授牌仪式在沙
县隆重举行5.闽派特色研究所应邀参加第四届“闽派语文”论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派语文实验教科书特征刍议
、
教 材架 构 统 筹 系 列性
教 学 目标 的知 识 与 能 力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这 过 情
三 个 维 度 是密 不 可 分 的 整体 , 是 可 以机 械 割 裂 的 三个 方面 。 不 三 个 维 度水 乳 交 融 , 一而 三 , 而 一 。教 材落 实新 课 程 三 维 目标 的 三
为是 一 特 定 结 构 和 功 能 的整 体 。 它们 自成 一 体 , 对 独 立 。 样 相 这 以模 块 的 方 式 来 组织 教 材 , 以打 破 教 材 组 织 的线 性 方 式 , 可 围绕 某 一 主 题 组 合相 关 内容 , 到 各部 分 内容之 间 的有 机 整 合 , 教 达 使 材 富 有 弹 性 , 一 性 与 灵 活 性 相 结 合 , 论 主 题 更 迭 , 体 目标 统 不 整 始 终 贯 穿 其 中 。而 且 , 这种 结 构 还 为 因材 施 教 、 化 教 学 提 供 了 优
一
性、 时代 性 、 实用 性 的教 材 , 有 重 要 意 义 。近 年 , 派语 文 代 表 具 闽 孙 绍 振 、 新和 、 瑞 云 、 富 明 、 日亮 、 立 根 、 直 康 、 化 潘 赖 林 陈 王 冯 汤
等 老 师 就联 合 编 辑 了 这 么一 套 义 务 教 育课 程 标 准 语 文 实 验 教 科 书, 由北 京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 出 版 , 全 面 、 证 地 反 映 了 学 生 发 它 辩 展 、社 会 需 求 以及 学 科 内在 规律 三 要 素 对 教 科 书 设 计 的 整 体 要 求 ,在 课 程 改革 新 理 念 的 指 导 下 ,合 理 构 建 教 科 书 的 体 系和 结 构, 内容 丰 富 , 色 鲜 明 , 跟 时代 , 合 实 际 。 特 紧 贴
为言语生命播洒闽派语文之光——记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特等奖得主陈原
2019·01陈原是福州三中的一名“80后”语文老师,他不仅是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特等奖获得者,还是其他诸多荣誉的获得者。
他从小便心怀教师梦想,在教学中形成“理情交融并茂”的教学风格,努力去成就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
他是一个语文追梦人,迎着闽派语文的朝阳,为言语生命播洒语文之光。
摘要关键词陈原;闽派语文;教学风格;言语生命陈原是福州三中的一名“80后”语文老师,他不仅是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特等奖获得者,还是第三届“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获得者。
如此年纪轻轻,就收获这么多重量级硕果,他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质?经过访谈、了解,其奥秘就在于他身上的教师气质:他是一个语文追梦人,迎着闽派语文的朝阳,为言语生命播洒语文之光。
“我从小就想当语文老师”陈原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陈学斌先生是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其倡导的“趣、实、活”的语文教学主张影响广泛。
作为语文教师的父亲深深地影响了陈原,他孩童时代便梦想着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有一次,他在家里缠着母亲当学生,像模像样地抱着父亲讲课的课本对着小黑板边讲边写,俨然是个小先生。
回忆起这段小时候的趣事,他腼腆地笑了,“那时候,我无数次的梦想我要有自己的讲台,自己的学生,给他们讲课。
这单纯的梦想,现在竟一一实现了”。
成为语文教师之后的陈原,在闽派语文的策源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熏陶下,对教师这一角色有着更深一层的哲学理解。
他认识到,人的肉体的消亡是无法被扭转的一个过程,或许只有精神的力量可以传递得更为久远。
“师者,传业受道解惑也。
”所传之业、所授之道不都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吗?我们传授的知识,所阐释的情怀与价值不正是可以恒久远吗?教师是一个和精神的传承有关的职业,可以更长久地保存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换句话说,“是教师这个职业给予了我们可以抵抗对死亡的恐惧的方法。
这是从生命最本能的需要中所探索出的答案。
“闽派语文”:教育领域叫得响、排得上的知名品牌
■特稿编者按:2015年11月25日,福建省教育厅召开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互动式研讨会。
会上,教育厅厅长黄红武向全 省首批百名中、小、幼名校“园”长发出“五问”,本刊组织发动全省基础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校长、教师对这五 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2016年第5-9期连续刊发了 13篇文章。
这些文章已以增刊形式结集出版。
在这次会上,黄红武厅长还传达了省委书记尤权在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上做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 事业建设,要在巩固基本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着眼更高标准,争取在若干领域内打造一批全国叫得响、排得上 的知名品牌”的指示,相应地提出了“这些知名品牌的特征是什么?我省教育领域可望打造哪些知名品牌?怎么打造?”三个问题,并且强调“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尽快去研究去探讨”。
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黄红武厅 长继续倡议:“我们将紧扣‘机制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打造若干在全国叫得响、排得上的福建教育品牌。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成龙认为,“闽派语文”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知名品牌,且听他慢慢道来。
我们期待大家发现、总结、创造出更多在全国叫得响、排得上的福建基础教育品牌。
“闽派语文”:教育领域叫得响、排得上的知名品牌陈成龙刘飞(厦门市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000)摘 要“闽派语文”已成为语文教育领域的全国当之无愧的知名品牌。
“闽派语文”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五届“闽派语文”论 坛的成功举办。
“闽派语文”的品牌特征就是“闽派语文”的四大精神内核“求实、去蔽、创新、兼容”。
“闽派语文”品牌取得成功 的原因在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专家学者和著名教师的引领与推动,以及“闽派语文”的组织者能根据时代特点创造性地 幵展工作。
关键词。
闽派语文”形成;原因“闽派语文”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知名品牌。
中国教 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顾之川教授在全 国中小学作文同台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五届闽派语文 论坛的致词中评价道:‘闽派语文’已逐渐成为我国语 文教育界的著名品牌,倡导‘求实、去蔽、创新、兼容'强调返璞归真,弘扬人文精神,注重文本解读等,已逐 渐成为我国语文界的主流价值理念。
闽派语文和孙绍振的“去蔽”
解读 。 连郁 达 夫的 《 都 的秋 》 就 故 中那 种 对生命节 律 中衰亡 之
美 的赞 叹, 被解读 为一 味拘 于线 性 的单 因单 果思 路 , 也 以强调 反 映当年 的北平世俗风 情为务。 与这种机械 反 映论 紧密 联系 的 是狭 隘社 会功利论 , 其特点 是置作 家心灵 的独 特 审美想 象 的自
导” 已经写入了《 国家中长 期教育 改革和 发 展规 划纲要 (00 21 ̄
2 2 年 ) , 不但 是钱 梦龙 先 生 的胜 利 , 00 》 这 而且 是 实 践真 理 论
的胜利 。在阅读 学 理论 上 , 反 对被 一 些教 育专 家歪 曲了的所 他
谓的 “ 读者 中心论 ” 提 出阅读 既不是 绝对 由作 者 决定 , 不是 , 也 绝 对 由读 者 决 定 , 是 文本 主体 和 读 者 主体 之 间 的深 层调 节 而
对照 搬北 欧教 育理 念 , 以学生 向教 师质 疑 为绝 对标 准 , 轻率 地 否定 中国传统 的 “ 道 、 业、 传 授 解惑 ” 的权威 专 家, 辩地 指 出 雄 学 生 质疑 的前 提 恰 恰是 教 师 的传 道 。 章还 特 别 提 出捍 卫钱 文 梦 龙先生的 “ 生为主体 , 师为主导 ” 学 教 的原则。 如今 “ 师为主 教
根本 的 突破 , 适逢福 建 师范大学 文学 院孙绍 振教 授发表 了 《 炮 轰 全 国统一 高考体 制》 一文 , 生 轰动性 的影 响 , 产 王立根 敏 锐
地 把握住 了时机 , 把孙绍振 及 其 团队里的 赖瑞 云教 授、 潘新 和 教 授与 中学 语文 教研结 合 起 来 , 起 了闽派语 文 的旗 帜 , 竖 多次 召开 了孙 绍振语 文教学思 想研讨 会 , 孙绍振 一起 拟定 了闽派 和
第六届闽派语文论坛在石狮召开
2017·07教学研究识、经验,是为创新发展做准备。
人类只有不断对原有认识提出质疑,才会有新发现、新创造。
考试可以如此发挥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
化学学科的平时教学,更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09-03.[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责任编辑:张贤金)第六届闽派语文论坛在石狮召开第六届闽派语文论坛2017年7月2日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举行。
本届论坛以“深化闽派语文特色,提升文本解读教学水平,开展‘读写’优质指导研究,提高‘读写’教与学质量”为主题。
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志刚,石狮市政府副市长李斌,石狮市教育局局长周拥护,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周志宏,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正高级教师、校长肖骁,福建省普教室冯晓云,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陈日亮,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王立根,《读写》杂志编辑部主任金新,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赖瑞云教授,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鲍道宏副教授,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陈宝铝会长以及省语文学会理事,省语文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各设区市中语会负责人,全省各地语文教研员、语文一线教学骨干900多人参加论坛。
王立根老师主持论坛开幕式。
他说:“前不久,福建省教育厅领导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过‘闽派语文是闽派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对全省的语文老师是重大鼓舞。
2004年在第一届闽派语文论坛上提出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宗旨,强调返璞归真,弘扬人文精神,重视文本解读。
13年后,第六届闽派语文论坛的召开,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张志刚副院长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老师的故事,引述习近平关于福建没有理由不办好教育,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提出在教育方面树立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的有关指示,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李斌副市长向与会者介绍了石狮的历史与教育情况;周志宏所长介绍泉州教育成果;肖骁校长致欢迎辞并且介绍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
美以明德海丝文化视域下的闽派语文研究
95当我们在讨论闽派语文,我们在讨论闽派语文的什么?自2004年由时任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特级教师王立根在“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闽派语文’论坛第一届年会”正式提出,闽派语文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概念登台亮相,一个众声喧哗的话语平台横空出世,至今已历十五春秋,贮存了颇为丰盛富饶的现实记忆。
潮起潮落又潮生,如同历史上被追加命名的众多流派一样,与时代同行、活力四射的闽派语文亦经历了所谓草莽初创期、发展壮大期、成熟完善期,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中的再出发期。
与之相应的是,学界与业界对闽派语文的关注重心与研究面向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一个不断深化、持续拓展的动态过程。
时至今日,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的历史语境与福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时代背景下对闽派语文的现实精神与历史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召唤曾经活跃的闽派美育精神,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一、循迹追踪:语文现场的思想自觉尽管关于闽派语文这个醒目的文化符号的阐释与再阐释,繁复驳杂、千头万绪,但似应围绕这一同声相应、彼此师承之群体的核心主张而有序展开,缘此闽派语文代表人物关于“求实、去蔽、创新、兼容”[2]四个关键词的理解阐发,也就成为问题讨论的真正始基。
勇于实践、勤于探索的王立根老师应福建教育学院“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之邀而作的《兼容:闽派语文的精神特征》一文就用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宣言式表达方式,从人员组织、学术气度、文化气候三个维度凝练出“闽派语文的共同精神特征是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和谐相处、求得真知,即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3]。
在其看来,闽派语文的兼容特质首先体现在汇聚多方力量、“大中小”全覆盖的人员构成上,当中既有希望在“新课改”滚滚热潮中有所作为、大展拳脚的中学语文教师,也有放眼长远、渴望无缝接轨中学语文教育的小学语文界,更有俯下身段、关心“课改”而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话争鸣、密切合作的高校精英学者(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专家为主)。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闽派语文
… 一… … … … … … … … … … … … … … ..
l
毽
§
中华 民族正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朝 待遇 ,但是他遇挫不馁 ,他把逆境 当作蓄
g 着 民族 复兴 的 中国 梦而 努 力奋 斗 。我们 正 积腾飞的机会 ,他潜心读书 ,研究 ,他的
站在又 自 信的高良审视闽 l 在努力成为一个强国。一个真正 的强国必 思维得到拓展 ,知识面变得广阔,思想的 须 具 有 与强 国地位 相 匹配 的文 化 自信 。现 厚 度增 加 ,理论 素 养 提升 到 了一 个 新 的 高 8 在我 们 要实 现 中国 梦就 要 树立 起 对 中 国教 度 。 当压 在 孙 绍 振 头 上 的 阴霾 散 去 之后 ,
语 文 教育 现 状 如何 ,它 是 由全 国各地 语 文 到语文教学的内部。孙绍振教授吸纳当代
教 育 现状 来 反 映 的 。有 了全 国各地 语 文 教 各 家解 渎理论 ,创造 性 地 提 具 有 较强 操
育现状材料作为依据 ,我们才可以对 中国 作 性 的文 本 “还 原 ” 和 “比较 ” 的方 法 。
l 世界现代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在那个 要 告诉 人 们 ,孙绍 振 教 授在 人 们 的 思想 还
特 殊 的 时期 ,孙 绍振 教 授受 到 了不 公正 的 处 于 蒙昧 的时 候 ,他 作 为 一个 先 觉 者 ,以
1 44< ... .。 一 . 。 . 一 ~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从 而 判定 它 在全 国 中学 语 文 教 学乃 至 在世 分 析 。孙 教授 将 还 原 法 细 分 为 六 种 方 法 ,
界 语 文教 学 中的地 位 ,认 识 中国现 阶段 的 并 将 其 运 用 于文 本解 读 实 践 ,给 广 大语 文
福建省语文学会
福建省学术性社会组织
01
03 学会历史 05 兴起形成
目录Hale Waihona Puke 02 学会名单 04 历届会长
福建省语文学会,英文译名:Fujian Chinese Association,缩写:FCA,是福建省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工 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组织,为福建省一级学会,接受主管单位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民政厅的 指导和监督。该会成立于1981年1月,30多年来,为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会名单
新一届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会长、副会长等成员名单: 顾问: 南帆: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院长、福建省文联主席 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实验语文教材主编 陈日亮: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人大代表、福州一中原副校长 何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执行院长 会长: 赖瑞云: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副会长: 鲍道宏:福建省教育学院文科培训部主任 林富明:福建师大文学院语文教学与写作教研室主任
学会历史
福建省语文学会下设:大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民 间培训机构语文专业委员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社、海峡语文、学术委员会、福州市中语会。
本会汇聚福建省各界语文精英,先后成功举办多起在省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的语文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如2003年“国土资源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福建省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征文活动 2004年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闽派语文”论坛第一届年会 2005年福建省首届“金鹿杯”有奖征文活动、2005年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比赛、2005年全国中学语文教 育高端论坛。 2006年“闽派语文”论坛第二届年会。 2007年“西岸课程杯”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比赛、2007年福州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 研讨会、2007年全国语文教育艺术研讨。 2008年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学语文研讨会、2008年语文特级教师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研讨会。
闽派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人情 、 商状况 、 交通组织 , 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 目。” 这段 话说 明 结构 人手 , 按格训 练 , 然后学会 变格 , 灵 活运用 , 从而达 到不 拘一
了学生可写 的题 目是很多 的, 概括起来不外 三个方面 : 家庭生活 、 格, 自成风格 。 章法风格 的形成 , 是 写作者成熟 的标志 。 我们还可
文, 要使 学生有话可说 、 有话想说 , 其诀窍就在 于密切结合学生 的 后照应等结构技巧展开训练 , 让学生在写作 中能够融会贯通 。 格
生活 和思想命题 , 也就是说 , 题 目要来源 于生活 。 训练法 , 就是 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 旨来构思行 文 , 布局谋篇 。写 叶圣 陶说 : “ 一个中学生 , 自己要做的题 目实在很多 。 上学听功 章 , 必须要理清思路 。 文章思路 , 对内而言 , 体现 了作者的写作思绅
容” , 那么落实在语文作 文教学上如何实践?本人结合多年 的教学
经验 , 淡几点心得体会 , 望 与各位 同f ■ 分享。
一
、
“ 闽派 语 文 ” 作 文 教 学 应 提倡 “ 有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为中学语 文作 文教学注 入新 的“ 活 词汇的积 累 , 并能将学 过的词语运用到作文 中去 。 在作文 的课堂挈 力” 。 多年来 , 我在从事语文作文教学中发 现作文教学要 “ 有趣 ” , 首 学中 , 可采用限字联词造句 的方法进行训练 。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 先, 要使学 生对作文 的题 目感兴趣。 “ 生活是源 , 语文是流 。 ” 生活是 句子的锤 炼 、 句群训练及八 种常用修辞格 的运用 。 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 , 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 的基础 , 要把语文基本 掌握叙述 、 说明 、 描写 、 议论 、 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及烘托 与} 、 训练搞活 , 就要使 它同学生 的基本生活联系起 来 , 同学生 的思想 联 托 、 X t , l : l : 与类 比、 设悬铺垫 、 照应 、 象征 ( 托 物言志 ) 、 虚实结合 、 以/ J 系起来 , 同开阔学生 的视野 、 丰富学生 的知识联系起来 。特别是作 见大 、 欲扬 先抑 、 联 想与想象等表现 手法 , 针对开头结尾 、 过渡 、
中学“闽派语文”理念对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创新的启示
The Revelation of Innovatively Use of the Theory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Fujian" in China's Traditional Schools to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 古大勇
作者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15-11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鲁迅研究;创新性运用
摘要:中学"闽派语文"的"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理论精髓对高校中文教学不无启发意义。
文章以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鲁迅研究》选修课为考察个案,具体阐析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如何对"闽派语文"的教学理念创新性运用。
兼容闽派语文的精神特征
兼容闽派语文的精神特征闽派语文的共同精神特征是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和谐相处、求得真知,即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首先,组织上的“容”。
“福建语文学会”的前身是“福建省中学语文学科科学学会”。
当时,只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学术研究团体,而现已发展成大、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术研究团体,这就是一个兼容吸纳的过程,新课改来临之时,中学语文教师的观念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传统的教师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
教师认为课程研发是专家领导的事,与己无关。
可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
中学语文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为此,学会求助于福建师大文学院的教授专家,并聘请他们为学会的顾问、副会?L,如孙绍振、赖瑞云、潘新和、林富明等教授,他们义不容辞为老师作专题讲座,并亲临第一线开设了示范课。
在这些研讨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发现,大学专家的引领,并不是一次单纯的专家讲座,也不是专家单向地“给与”,而是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启发老师们用心感受,独立思考,从而从内心真正体悟、认同专家们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并且转变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接着,福建小学语文界也觉得新课改必须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接轨,要求加入这个团体,于是先后成立了“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使大、中、小语文研究形成一股绳,让大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投身到课改的活动中来。
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这是“闽派语文”的独特现象,高校精英学者与中学第一线语文教师亲密合作、对话争鸣、优势互补,凸显出“闽派语文”的“兼容”特色。
这是当今语文界十分推崇的。
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新圃》杂志执行副主编金新在俨雨巷”中的闽派语文》一文中写道:“受教育磨难的教育大国有朝一日还能重振教育的雄风,造就出有类戴望舒这样享誉世界的“雨巷诗人”,领袖者非闽派语文莫属吗?难说!不过,按眼下之趋势来看,非其莫属道理还是有的,因闽派语文之‘派’绝非‘帮派’之‘派’,天将降大任于斯‘派’也!”其次,是学术上的“容”。
我即语文》读后感
《我即语文》读后感这一段时间,断断续续地看陈日亮的《我即语文》,其间几次想到,人一生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即是人生之安慰。
语文教师,不是人人都会说“我即语文”的,日亮先生如是说,而且心平气和,了解他的人皆认为恰如其分。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的编辑曾托我向陈日亮索稿,日亮先生将《语文教臆(下)》一文发来。
我看过之后想到,这是当今一线专家对中学语文教育考所作的一次全面思考,非常难得。
文章刊发后,一些同行纷纷致电编辑,好评如潮。
当时得知陈日亮正准备出一本书,述说半生语文情缘,《语文教臆》等也收入书中。
“我即语文”,陈日亮有资格如是说。
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语文从来就不是热闹的。
陈日亮为人低调,像一本沉静的语文书。
在《我即语文》一中,他是温和地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平静地述说自己的教学经历,毫不张扬。
按现今社会风习,日亮先生其实是大可以显扬一下的。
他办事认真,你从他的经历中找不到一点华而不实的噱头或花架子。
其他可以不说,只说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绝不尸位素餐、一味举手画圈,他曾代表教师利益,领衔发出提案,要求设立《教师法》。
历史会记住,陈日亮对《教师法》诞生的贡献。
五六年前,福建一些学者、教师提出“闽派语文”,日亮先生与有力焉。
最早听说“闽派语文”,颇感惊讶。
我想,凡是有流派的,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后来终于想通,不仅语文,包括语文教学法,不是,也不可能成为科学。
正因为它是学科而非科学,形成流派也就顺理成章。
“闽派语文”核心理念中有一“去蔽”,引我深思。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语文被搞得像一头“性别”始终不清却受苦受累的骡子,人们纷纷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朝它的背上放,而且不断地更换,弄得它吃力不讨好。
的确,加在语文学科上的负担太重太重,遮蔽在它上面的太多太多,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改革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
因而把“去蔽”作为语文教育要务,诚为卓识高见。
“闽派语文”倡导质疑精神,引导教师防止自我蒙蔽,对喧嚣尘上的各种理论及时髦做法有自觉的分析与抵御,我在日亮先生的教学经历中看到的就是这种务实精神。
闽派·闽派语文·中学语文
闽派·闽派语文·中学语文作者:史绍典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2期今天,我主要就两个问题谈一些想法:第一,我与闽派语文;第二,我与中学语文。
谈到闽派语文,我认为,闽派就是因了它的韧性和执著,才成就为闽派的;认准一个方向不倦地做下去,这是闽派最大的特色。
今年暑假,我们到了新疆,我和之川先生一起去了新疆的惠远。
那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在惠远,我跟之川先生谈到这样一个话题:以林则徐这样一个省部级的高官,从东南富庶之地的闽侯(福州)流放到这偏远的边陲小城,茫茫沙漠,人烟稀少,语言不通,但林则徐为惠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做了很多好事。
所以,惠远人民立碑纪念他,辟出纪念堂来纪念他。
我觉得这就是闽派的根基。
还有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过《天演论》、同样是福建人(侯官)的严复,他说,“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而这正是陈日亮先生“守正创新”思想的源头。
不保留传统的东西,不把传统中优秀的东西继承下来,那就不会有创新。
所以,“旧”和“新”、“守正”和“创造”就是这样的一个辩证关系。
在闽派前辈的根基之上,闽派语文在发展着。
我们认识闽派语文,是跟一个个闽派语文的代表人物相关联的。
如,孙绍振先生,在一些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他敏锐的思想,以及对语文的深邃的看法,令人深思。
今天上午钱理群教授提到孙绍振先生用还原法来解读文学作品,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立下了一个标杆。
我记得很清楚,孙绍振先生讲《雷雨》,讲到《雷雨》中的人物,他说,作品中最欣赏的人,就是繁漪,这跟作者曹禺先生感受颇为一致。
《雷雨》中,繁漪是相当复杂的角色,繁漪的确干了很多破坏周萍和四凤关系的坏事,可以说她是恶的;但繁漪又是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女人,她把自己的个性、感情看得比一切,包括面子、地位、人伦等都重要,从美学意义上说,她又是美的。
孙绍振先生这些话,在引导语文教学走进文学作品,跟作品对话,跟作者对话,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方面,有了新的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繁荣闽派语文
——略谈以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育思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福建漳州市华侨中学黄向阳(363000)
陈成龙老师是我省著名的特级教师,是闽派语文的代表之一,他对语文事业十分热忱,具有敏锐的思想,从未停止过思考,不断地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去发现和创造。
他从教几十年的结晶《创造性语文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在这本书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思想,把语文教学理念讲得简单透彻,给人以极大冲击和震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笔者以为这一教育思想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闽派语文的繁荣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育思想特征的认识
1、创新性。
陈成龙老师把语文教育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老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
这当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创新。
他在《创造性语文教育》一书的第一章即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创新,语文教师必须是创造者。
总之,《创造性语文教育》最大的主张就是自我创新,鼓励创新。
2、人文性。
这里有三个层面的意思,即人文课堂、人文教师、人文学生。
人文课堂是指要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主体性课堂。
P47人文教师是指教师的教育活动必须要有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空间自由创造。
3、启发性。
陈成龙老师认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如何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的创造,教师的启发。
只有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被完全激发。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4、可操作性。
陈成龙老师提出从“创造情景——启发思考——创新评价——激发欲望”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语文教育》第269-271页)对于解决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教师创造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5、反思性。
陈成龙老师指出:“创造性语文教师绝不敝帚自珍,绝不宽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他们总是对自己的教学多方审视,窥见其不足,然后改进
提高。
”(《创造性语文教育》第211页)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才能不断地创造。
对学生而言,只有常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才能增强记忆,发现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当然,这种反思也包含这批判和选择,包含着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总之,反思是创造的必要过程。
6、有效性。
陈成龙老师指出“语文教学效率是指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师生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实际效益”,语文教学要“讲究有效性”(《创造性语文教育》第388页),指出老师应优化语文教育指导思想,注意选择教学内容,要及时反馈,优化程序,讲究时间观念,有效调控学生活动,总之,创造性语文教学是有效教学。
二、运用创造性语文教育思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1、融入闽派语文大集体。
陈成龙老师的教育思想本身就是闽派语文发展的结晶,是在闽派语文大环境中提出的创新思想。
闽派语文的大集体就是培养创造型教师的温床,这就给我省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明路,尽快融入民牌语文大集体,向前辈学习。
当然这也需要闽派语文的前辈们不断提供机会,搭建新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主动走进新课改。
当前,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正是青年教师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青年教师要抓住时机,要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要积极主动走进新课改,用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新理念、新方法来打造教师教育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
从而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陈成龙老师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正为我们构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方向。
陈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讲究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这不也正是新课改的主张吗?
3、起而参与,主动变革
(1)树立创造性语文教育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构建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陈老师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实现一下几点变革。
首先是要确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其次是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陈老师高扬人文精神,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4、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要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就必须具备优良的素质。
陈老师指出,这些素质至少包括:崇高的敬业精神、广博的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个性、个性、情感,较强的科研能力、审美感受力、善于捕捉机遇的能力,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创造性语文教育》第82页)这正是我们广大青年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成为创造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必经之路。
创造型教师的不断成长之时,正是闽派语文更加繁荣之时。
运用创造性语文教育思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实践研讨会”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