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G动画创作中民族元素的运用

合集下载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动漫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形式,深受各国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在动漫作品的设计中,民族文化艺术的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被吸纳进来,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动漫产业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1. 角色设计在动漫作品中,角色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而在角色设计中,民族文化艺术的元素往往会被充分地运用。

中国的古代服饰、日本的传统服装、印度的面部彩绘等,都可以成为动漫角色设计的灵感来源。

通过运用民族文化艺术的元素,可以为角色赋予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吸引更多的观众。

2. 场景设计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场景设计。

在动漫作品中,通过运用民族文化的建筑、风景等元素,可以为作品增添丰富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

中国的古代城市、日本的寺庙、非洲的草原等,都可以成为动漫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场景元素。

这些场景设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观赏性,还可以向观众展示各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底蕴。

3. 故事情节除了角色和场景设计,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的故事情节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融入民族文化的传说、神话和历史故事,可以为动漫作品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封神演义》、日本的《源氏物语》、北欧的《奇幻故事》等,都是受到民族文化影响的优秀动漫作品。

这些故事情节既可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可以向观众传递各个民族的文化精髓。

二、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影响:1.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通过运用各个民族的传统艺术元素,可以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观众可以在动漫作品中领略到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风格、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从而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文化体验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动漫作品中运用民族文化艺术的元素,不仅可以为这些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增加这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动画设计是一门充满无限想象和创造力的艺术,而民族性元素的引入可以为动画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民族性元素是指体现某一特定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情的符号、图像、故事等,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在动画设计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民族性元素,不仅可以为作品注入浓厚的本土气息,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包括诸多富有特色的元素,如中国画、传统建筑、民间艺术、戏曲、节庆等。

这些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为动画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灵感。

《大闹天宫》、《熊出没》、《猫和老鼠》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中,都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了富有魅力和内涵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二、民族风情与配乐的结合配乐是动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合理融入民族风情的音乐元素,可以为动画作品增添别样的韵味和情感。

通过使用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曲调和节奏,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背景和音效,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比如在《大闹天宫》中,采用了传统的京剧唱腔、民族管弦乐器和中国传统节庆音乐,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极强本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

民族风情与配乐的结合可以使动画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三、动画内容中的传统故事和神话元素民族性元素的传统故事和神话元素在动画设计中是广泛应用并且备受欢迎的。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孙悟空》、《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这些故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间情感,可以为动画作品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通过巧妙地演绎和重构,传统故事和神话元素可以为动画作品增添新的表现形式和故事内涵,吸引更多的观众。

这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形式,不仅丰富了影视创作,还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是指一种文化、历史和传统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也是其文化内
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可以被运用,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观
赏性。

首先,在角色设计和动画背景中可以运用民族性元素。

比如,中国的大部分传统节日
和文化符号,如春节庙会、中秋节月饼、传统山水画、中国古代建筑,都可以被运用到角
色和场景中。

这样的设计可以给观众带来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其次,在动画故事中可以运用民族性故事主题和传统文化取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
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都是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经典。

运用这些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不仅
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提高动画故事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此外,在动画中可以运用民族性音乐元素。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
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中国的古箏、二胡、琵琶等古典乐器都非常优美,可以被运用到动画的配乐中来,增强动画的情感表现力和文化特色。

最后,在动画中还可以运用民间艺术元素。

民间艺术是源于民间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比如,中国的民间剪纸、陶艺、民间舞蹈等,都可以被
运用到动画中来,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浅谈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制作数码世界 P .155想象力,拥有较完善的分镜头脚本,会使下一步的制作更省时省力,更容易将工作人员带入其中。

在我们要创造出好的分镜头时,就要注意镜头角度的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分镜头在连贯的状态下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是动画,在连贯的情况下如果一如既往的是平面的作品那么呈现给观众的也将是枯燥无味没有情感作品。

所以这里就突出了尽头角度的重要性,一般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将平淡无味的镜头和所看到作品的观众作为互动,让观看作品的人可以和作品中的动画联系到一起。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分镜头脚本的重要性。

在分镜头脚本的应用中,制作出完善的全面的分镜头脚本,这样会使我们后期动画制作变得便捷轻松。

把分镜头脚本更好地应用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知道的。

我们将文字叙事转化为影像叙事这就是制作分镜头脚本,由此包含了景别、时间、画面、机位、对白、镜头运动等各种重要参数,是组成一个分镜头脚本的基础。

这些内容当中也都包含着事件地点故事如何的演绎等,这对动画中后期的工作提供相当依据。

每个镜头都是绘图的方式制作出来的,这是动画的特点也是电影和动画不同的区别。

动画中不存在真实的拍摄画面,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把控镜头的准确度,由此就要预先设定好镜头的距离、尺寸、角度等等这就是运用分镜头脚本。

要让人觉得画面激动人心,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含义这就要设计好分镜头脚本中镜头的位置。

在分镜头制作中要细分景别,用不一样的景别达到将故事叙述分明清晰的结果。

当一个好的节奏融入到故事中,整个故事的叙述就变得更加完美和全面。

包含着一些含义的一个片段这就是单个镜头,这些镜头要有着一定的合适的长度,镜头中的内容、整体的节奏、画面的生疏这些都制约着镜头的时间长短。

长镜头会用在讲述一些缓慢的轻松地镜头中。

激烈、暴力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些速度较快、节奏紧凑的镜头来体现。

在我们的分镜头脚本中,画面的镜头是固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固定镜头都不能很好地表达镜头的思想,所以为了更好地表达情节、思想、气氛等情况,我们将使用移动镜头来代替固定镜头的缺陷。

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摘要】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探讨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内涵及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民族艺术元素的选择与运用、表现手法以及与现代动画的结合方式,揭示了民族文化对动画艺术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总结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民族艺术元素对动画创作的影响,为提升动画品质和丰富文化内涵提供有效方法和启示。

【关键词】民族艺术元素、动画造型设计、内涵、应用方法、选择、表现手法、现代动画、结合方式、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是当今动画设计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增加,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将民族艺术元素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中,成为了许多设计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民族艺术元素代表了一种特定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绘画、雕塑、建筑、服饰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动画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可以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如何巧妙地运用民族艺术元素成为了动画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内涵、应用方法、选择与运用、表现手法以及与现代动画的结合方式,旨在探讨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动画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民族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

1.2 研究目的在动画制作中,如何运用民族艺术元素,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动画设计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其内涵、选择与运用、表现手法以及与现代动画的结合方式,从而深入探讨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动画设计的背景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种民族性元素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可以展现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动画作品开始注重民族文化的表现,以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作品。

研究和探究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动画设计中,民族性元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民族性元素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

在动画设计中加入民族性元素,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可以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吸引力的作品。

民族性元素不仅可以为动画作品增添独特的视觉元素,更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民族性元素的运用也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保留和传承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更好地挖掘和运用民族性元素,可以为动画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创意,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用将为动画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2. 正文2.1 民族性元素的种类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具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服饰与服装:民族服饰是展现某一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图案、样式等来体现不同民族的特色。

2.建筑与景观:各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景观也是动画设计中常用的民族性元素,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的飞檐翘角、日本寺庙的屋檐造型等。

3.器物与工艺:不同民族的传统器物和工艺也是表现民族性的重要元素,比如中国的青花瓷、印度的手工织物等。

4.习俗与节日:民族的习俗和节日是展现民族性的重要方面,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等,在动画设计中可以通过呈现节日氛围来体现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动漫作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动漫作品设计中,民族文化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民族文化艺术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能够给动漫作品注入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动漫产业的推动作用。

1. 民族传统元素的融合在动漫作品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对民族传统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融入到角色、场景、服饰等方方面面,使得动漫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比如中国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音乐等元素,都可以被巧妙地融入到动漫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

2. 民族传统故事的改编民族传统故事是每个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性,是动漫作品的绝佳素材。

通过改编民族传统故事,将其重新演绎成动漫作品,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部成功的民族传统故事改编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动漫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

3. 民族文化节日活动的呈现民族文化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和情感内涵,是动漫作品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

通过呈现民族文化节日活动,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比如动漫作品中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活动,都能够为作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故事性。

1. 丰富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民族文化艺术的应用能够为动漫作品注入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厚重感。

民族传统元素和故事情节的融合,能够让作品更加接地气,具有更强的历史感和情感共鸣,吸引更多的观众。

2. 拓展市场受众群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动漫作品拓展不同的市场受众群体。

通过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可以让作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3.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文化艺术在动漫作品中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文化,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元素是指某个文化群体在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独特的特征和符号,是该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在动画设计中,加入民族性元素可以使动画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魅力。

首先,民族性元素可以体现动画作品的特色和文化背景。

在动画设计中,加入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如传统乐器、服饰、建筑等,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国的文化和历史。

比如《花木兰》中就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服饰、武器等等,这些元素使得该电影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魅力。

其次,民族性元素可以增强动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在动画中,加入一些符号、图腾等民族性元素,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西游记》中的猴子、牛魔王等形象,就具有魔幻与浪漫的情愫,而这些形象所代表的文化符号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文化作品中。

例如,日本动画中经常出现的龙、鬼神等元素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最后,民族性元素的应用也可以增强动画的受众群体和商业价值。

在市场上,民族性元素往往能够吸引到国内外的各种观众和消费者,从而提升动画的商业价值。

比如迪斯尼电影《狮子王》中就使用了非洲动物、草原等民族性元素,这部电影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经典动画,影响广泛。

因此,在动画设计中,合理地运用民族性元素可以丰富作品内涵,增加文化魅力,同时也可以扩大受众群体和提升商业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创意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浅谈CG动画创作中民族元素的运用
蒋 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当美国动画在全世界行销,美国收获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还有文化层面上世界对美国民族文化的认同。


国动画近几年在产量上大幅度提高,但动画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动画作品中民族文化元素的缺失成为普遍现象。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CG动画创作中如何运用民族元素的问题,并指出在利用民族文化、民族元素中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CG;动画;民族元素
作者简介:蒋 佳(1982- ),女,安徽蚌埠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CG ”原为Computer Graphics 的英文缩写。

本文中提到的CG 动画特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动画作品。

C G 动画可以克服传统动画人工费、制作费高,制作周期较长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纵观国外的CG 动画大片,特别是好莱坞的3D 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怪物史莱克》、《飞屋环游记》等作品席卷全球的威力,让人们不得不感叹其动辄过亿的票房收入。

当美国动画在全世界行销,美国收获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还有在文化层面上世界对美国民族文化的认同。

而历时5年、耗
资1.3亿元中国首部3D 动画长片《魔比斯环》,2006年上映以来争议不断,巨额投资和惨淡的票房收入之间的强烈反差,似乎让人看不到中国动画的光明前景。

《魔比斯环》惨
淡的票房还引出了人们关于如何合理利用中国民族文化,创造优秀的CG 动画作品的思考,此外现今中国动画创作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

2010年,在杭州举办的第六界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动画年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统计:2007年,中国原创动画产量186部,时长超过10万分钟,一年的产量是1993年到2003年这11年间原创动画产量的2倍还多,而2009年全国制作完成的仅电视动画片共322部,比2003增长了约40倍。

我国动画产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动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并没有带来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中国动画发展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种趋同性的存在,这种趋同性表现在动画形象的趋同和制作内容的趋同,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缺乏本民族独创的东西,模仿日、美的痕迹太重,如前文所提起的《魔比斯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产动画已走出了贫瘠的年代,但我们稍做观察就会发现,近年来真正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动画明星如凤毛麟角。

在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中,也曾有过对民族文化发掘的先例。

从20世纪初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等影片开始,中国的动画艺术前辈们便开始了动画的探索征程。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奖,为中国带来了荣誉,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世界上普遍认为这是前苏联的作品。

中国早期的动画前辈们从这件事情上认识到,动画当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

在此之后的如《大闹天宫》、《三个
和尚》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动画艺术家
们开始注重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借鉴和民族风格的探索。

以《三个和尚》为例,《三个和尚》是著名的动画家徐景达先生导演的作品,整部影片充满着中国式的幽默,从剧本的创作开始,已经从传统民间谚语中汲取灵感,再到动画的配乐、人物造型、场景等各方面无不渗透民族元素在其
中。

在这一时期像《三个和尚》这样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影片还有很多。

这些影片成功之处在于艺术处理上,巧妙地融会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在影片之中,而这种民族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些民族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巧妙运用达到和谐美妙的境界。

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人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创造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并且,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中国学派”也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赢得了国际声誉。

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产业动画强压之下,大量动画人才流失,国产动画愈来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大多作品放弃民族风格,而更趋向于日、美之风,丢掉了自己市场和民族文化观念,失去应有的观众群。

在美国的《功夫熊猫》等CG 动画影片中,由于CG 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提升了动画片的质量,同时,在这些大片中,虽然采用的是中国元素、日本元素,但这种采用不是简单的照搬、不是元素的堆砌,经过巧妙处理让影片生动地体现着美国的文化积淀和人类文化的积淀,我国CG 动画的发展应借鉴美国吸取本民族以外元素的成功经验。

同时,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来阐释中国民族文化,深度发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中的中国元素,注重对于CG 动画开发的创新性,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在选题、编剧、表现形式、动漫造型设计、配音、配乐等方面,
立足民族
图1
《魔比斯环》图2 中国民族动画影片《三个和尚》
精神,注重创新,制作体现中国文化内涵、有深度、有人文关怀、丰富想象力及视觉冲击力的动画作品。

这里有必要指出笔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所谓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然而在当下CG动画中追求民族化创作出现了简单的逻辑:一提到民族特色动画,就会出现大量的水墨、剪纸、皮影、年画等传统艺术元素。

传统艺术元素本身的确具备中国民族文化识别的象征性,但滥用和堆砌只会使传统文化元素沦为点缀物,没有和动画内容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便会逐渐演变成僵硬的符号,让传统艺术元素失去厚度,也使动画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吸引力。

以CG动画大片《魔比斯环》为例,《魔比斯环》是环球数码公司历时5年、耗资1.3亿打造的中国原创三维动画电影,然而这个影片却完全变成了一个好莱坞式的魔幻风格大片。

人物形象和故事都完全失去了中国风格,国内观众对它很难有文化认同感。

对于影片罕见的中国元素,例如人物服装、武打中中国功夫的运用以及中国式的城墙大门等,这些几乎不为所察的中国元素的存在不仅未能体现中国特色,这种拼合的不协调也使得影片看上去似乎不伦不类。

在欣赏民族风格动画时应始终注意一个问题:民族化不是简单的民族元素的堆砌,水墨、皮影、京剧……不是沾了一点民族的东西就叫做民族化,真正的民族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面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文化精神、血脉。

民族元素说到底就是对共通审美体验的挖掘。

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样,要不仅仅体现在传统上,也渗透在现代中;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渗透在听觉中,渗透在意境中。

我们不应该将民族文化理解简单化、肤浅化。

出现在CG动画创作中对于民族文化理解比较狭隘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进入1990年后,中国动画业开始市场化道路,然而这种蜕变是艰难的,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虽然每年许多的动画作品,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作品少之又少。

在美日产业动画的冲击下,民族动画人才流失,原创力弱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目前国内动画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随之带来的就是动画作品中人物粗糙、情节平淡、内容趋同、过分的模仿美、日之风,对于民族文化的运用也是过于草率,因此出现认为民族化就是简单的民族元素堆砌这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动画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它集艺术、工业化生产和高科技于一体,可以说它是一件高科技产品和商品,它亦是一件艺术品,任何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都不是随意拍成的,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斟酌,揣摩,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要有对艺术的执著,无数精湛的细节不断地累计,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

借用美国著名的CG动画片《玩具总动员2》一句台词:“艺术,是急不得的!”第二、由于民族文化教育的短缺,使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感到生疏,这种民族文化的生疏感不仅存在于动画的受众中,还包括动画的创作者。

由于对民族文化的生疏,创作者很难从中提炼优秀素材、设计出民族风格的动画形象和动画作品。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之路还将继续,我们期待着国产动画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参见熊建,《动漫产业逐渐走出散户时代——动画片产量6年增40倍,衍生品市场潜力待开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5日,第005版。

[2]参见丁建国;蒉华芬,《从<魔比斯环>看中国动画电影的尴尬》,美术观察,2006年12期,第 23页。

[3]参见王旭,《探析中国民族动画创作的对策与出路》,美术大观, 2009年11期,第246页。

[4]参见郑建丽,《魔比斯环的模糊定位》,瞭望,2006年39期,第30页。

[5]参见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电影评介,2008年7期,第12页。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