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曲子,并能模仿其节奏和旋律。
2.能够正确使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特点。
3.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曲子,唱出旋律。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听辨并模仿音乐节奏和旋律。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特点。
3.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曲子。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曲子。
四、教学过程:
1.初步听歌,感受音乐。
让学生自由地听一遍这首曲子,让他们感受到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并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描述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
2.学习音乐术语。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术语,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的定义,并让学生模仿发音和运用这些术语描述这首曲子。
3.身体律动与节奏韵律的感知。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曲子的律动和节奏,并通过身体感知更好地把握曲子的韵律。
4.音乐欣赏与模仿。
在这个环节通过放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并通过模仿曲子的节奏和唱腔,让学生锻炼他们的听力技巧,更好的把握曲子的韵律。
五、教学感悟:
《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是一首具有美妙旋律的曲子,更是一门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和知识的好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基础概念和一些常用的音乐术语。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与小乐队)》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与小乐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与小乐队)》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葫芦丝为主奏乐器,配以小乐队的形式,展现了优美的民族音乐风格。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葫芦丝这种乐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介绍葫芦丝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欣赏这首曲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葫芦丝的音色特点2.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2.讲解法:介绍葫芦丝的构造、演奏方法等,帮助学生了解葫芦丝。
3.实践法: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葫芦丝,提高演奏技巧。
4.创作法: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民族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葫芦丝乐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特点。
2.准备相关民族音乐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设备,方便播放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录音机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初步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对这首曲目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葫芦丝的构造、演奏方法等,让学生对葫芦丝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示葫芦丝乐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器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葫芦丝。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姿势和技巧。
4.巩固(5分钟)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奏,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美妙旋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了解傣族的文化特点,增长见识。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并能用优美的动作表现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歌曲乐谱、舞蹈动作图示。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让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谈谈对歌曲的感受,了解歌曲的背景。
2.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2)让幼儿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3. 动作表演:(1)教师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组织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参与。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唱歌曲和动作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2. 关注幼儿在集体合作中的态度和行为,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分享所学歌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庭周边的自然环境,鼓励幼儿用诗歌或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复习所学歌曲,加强记忆。
2. 家长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傣族的文化知识,增进幼儿对不同民族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 》人教版(1)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的一首欣赏曲。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凤尾竹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但民族音乐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美和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
3.通过学习这首曲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学生对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2.重点:让学生掌握《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培养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CD或音频文件。
3.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凤尾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凤尾竹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初步体验曲子的整体美感。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曲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子。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着曲子哼唱,让学生体会曲子的旋律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音准、节奏等方面,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哼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曲子编配简单的动作,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敖包相会》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歌曲,选自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月光下凤尾竹的迷人景象,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激昂,整首歌曲充满了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傣族文化和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风格。
此外,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读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学中需加强五线谱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傣族音乐特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
2.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读能力,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音乐特色。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读,歌曲中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技巧。
4.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五线谱教材:供学生识读和练习。
3.乐器:钢琴、笛子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傣族风光和凤尾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傣族文化的了解,进而引入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结构及傣族音乐特色。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五线谱识读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学会识读五线谱。
接着,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把握节奏和音高。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与小乐队)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与小乐队)主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葫芦丝与小乐队的合奏,体验音乐的美感。
歌曲以傣族民间音调为基础,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各种乐器和音乐风格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简单的指导,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但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感受葫芦丝与小乐队的合奏效果。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体验音乐的美感。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特点、节奏把握。
2.重点:让学生感受葫芦丝与小乐队的合奏效果,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
3.难点: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理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演奏技巧等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奏葫芦丝,展示演奏技巧。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奏,提高演奏水平。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音响设备、葫芦丝、乐谱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笔、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乐器?它给你怎样的感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葫芦丝,讲解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葫芦丝,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指法和吹奏技巧。
最新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大全5篇)
最新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大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大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2篇)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活动目标: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活动准备: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
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和体验《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2. 能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模仿吹奏葫芦丝的动作。
3. 理解歌曲中的意境,想象自己在月光下的凤尾竹旁欣赏美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体验音乐的美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展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图片或视频。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
3. 乐器:准备一些吹奏乐器,如葫芦丝,供学生模仿吹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
2. 教授歌曲: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的美感。
3. 分句教唱:教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 合唱练习: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5. 吹奏模仿:学生模仿吹奏葫芦丝的动作,体验吹奏乐器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2. 学生能够描述歌曲中的意境,展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3. 学生积极参与吹奏模仿活动,表现出对乐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创意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进行创意表演。
2. 歌曲改编:学生尝试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增加新的旋律等,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请家长在家中协助孩子练习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音乐活动。
2. 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吹奏乐器、合唱等,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2. 学生反馈:教师可向学生询问对歌曲学习的感受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相似歌曲学习:教师可以推荐类似的民族音乐给有兴趣的学生,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曲的风格及特点,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用自然的嗓音演唱歌曲,并能够模仿吹奏乐器的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曲。
难点:指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教学PPT、音响设备、乐器模型、挂图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引导幼儿进入音乐学习情境。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2)分析歌曲的节奏变化,让幼儿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
3. 乐器模仿:教师展示乐器模型,让幼儿模仿吹奏乐器,感受歌曲中的乐器音色。
4. 歌曲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分享学唱的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家长协助幼儿模仿吹奏乐器,增进亲子关系。
3. 鼓励幼儿自由创作音乐作品,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2. 歌曲演唱:评估幼儿对《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和旋律。
3. 乐器模仿:评价幼儿对乐器模型的模仿能力和对音乐感知的能力。
4. 表演技能:观察幼儿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动作、表情和合作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等。
4. 幼儿的反馈和参与度,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大班音乐活动《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音乐活动《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儿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美和乐趣。
2.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感性理解能力。
3.提高孩子们集体合作和相互配合的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将通过一首传统的民乐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来进行。
在活动中,老师将先引导孩子们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源起,然后再与孩子们一起学唱、学奏、跳舞等。
具体内容如下:1. 通过歌曲让孩子们了解古今中外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提供相关肢体康复训练,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
2. 让孩子们学唱民乐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首先,老师将用唱名词和唱旋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一起学习歌曲的节奏和调子;•进而让孩子们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水平。
3. 让孩子们学奏民乐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老师将向孩子们介绍乐器的名称、特点和吹奏方法;•带领孩子们学习口型、呼吸、手位、吹奏等技巧;•最后,让孩子们集体合奏,感受乐器的音响效果。
4. 让孩子们跳民族舞蹈•让孩子们学习民族舞蹈的基本步法和手势;•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排练舞蹈;•最后,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自己的舞姿。
三、教学方法1.大班音乐教学主要采用互动性、适性性等形式,重视孩子的体验感和表现能力。
2.以体验为主线,幼儿通过自我探究、探讨、体验等多种形式对音乐、舞蹈、乐器等进行感知和理解。
3.教师辅助幼儿自行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学习歌曲–步骤1:让孩子们听老师唱几句歌曲,并鼓励孩子大声跟唱;–步骤2:老师给出歌词卡,让孩子们学习歌词;–步骤3:分组演唱。
2.学习乐器–步骤1:向孩子们介绍乐器;–步骤2:学习口型、手指位、呼吸、吹奏等技巧;–步骤3:集体合奏。
3.学习舞蹈–步骤1:向孩子们介绍身体语言和民族舞蹈基本步法;–步骤2:练习舞蹈;–步骤3:听音乐表演。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歌曲、乐器、舞蹈等多个方面,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和乐器的美妙。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听赏曲目。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展现了凤尾竹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歌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节奏舒缓,富有诗意,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了解民族五声调式,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五声调式的认识和理解。
2.对《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讲解法:老师对民族五声调式和歌曲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相互交流。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
2.PPT:展示歌曲歌词、民族五声调式等相关内容。
3.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时记录心得体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设备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PPT,介绍歌曲的歌词、民族五声调式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老师指导发音和节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的美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 》人教版(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3)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本节课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凤尾竹在月光下的优美姿态,以及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形象地展现了凤尾竹的摇曳和傣族人民的生活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跟随节奏拍手、哼唱。
但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对凤尾竹和傣族文化更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使学生了解凤尾竹和傣族文化,拓宽视野。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理解凤尾竹和傣族文化背景。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聆听、哼唱,使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2.图片展示法:展示凤尾竹和傣族人民的生活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乐曲背景。
3.故事讲解法:讲述凤尾竹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凤尾竹和傣族人民的生活图片。
2.准备《月光下的凤尾竹》音频资料。
3.准备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凤尾竹和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凤尾竹的优美姿态。
同时,简要介绍傣族文化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邀请学生跟随音频哼唱乐曲,感受凤尾竹在月光下的优美姿态。
同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凤尾竹的摇曳,增强对乐曲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3)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风情的音乐作品,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特色的节奏,描绘了月光下凤尾竹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情趣。
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和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欣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感知较为薄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学会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傣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会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并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教学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歌曲学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傣族人民的生活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凤尾竹、鼓等民族乐器。
3.乐谱: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简谱和歌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傣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傣族的了解。
然后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初步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
2.呈现(5分钟)介绍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作者及歌词含义。
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等。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或示范学生一起学唱。
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提高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介绍。
2. 曲调分析:学习并理解曲调的节奏、音高、和声等特点。
3. 演奏技巧:学习吹奏葫芦丝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指法等。
4. 合奏练习:分组进行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曲调分析、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如气息控制、指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曲子的优美旋律。
2. 讲解:教师介绍曲子的背景,分析曲调的节奏、音高、和声等特点。
3. 学习演奏技巧:教师示范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合奏练习:各组进行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曲子的节奏、音高、和声等特点。
4. 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葫芦丝乐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葫芦丝乐器进行学习与练习。
2. 乐谱:准备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谱,便于学生学习与跟随演奏。
3. 教学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和辅助教学。
4. 教学视频设备:用于播放葫芦丝演奏技巧的示范视频。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 介绍曲子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分析曲调的节奏、音高、和声等特点,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曲子的音乐结构。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悠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音频、视频。
2.教学道具:竹筒、竹叶、头饰、纱巾。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音频,引导幼儿关注歌曲的民族特色。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中有哪些民族特色?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教师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3.情境体验(1)教师设置情境:假设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看到了月光下的凤尾竹。
(2)教师分发竹筒、竹叶、头饰、纱巾,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表现月光下的凤尾竹。
4.集体协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种民族特色。
(2)教师分发道具,每组用道具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协作,共同完成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2)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演唱、表演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2.在情境体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5.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民族风情展览,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旋律。
歌曲以我国傣族民间歌谣为素材,描绘了月光下凤尾竹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激昂。
整首歌曲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音乐特点的把握和理解。
2.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音乐欣赏和演唱技巧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特点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实践法:分组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准备相关民族音乐资料,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3.准备歌词和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凤尾竹的美丽。
同时,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讲解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特点和内涵。
分析歌曲的两个乐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2.教学难点
,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音准控制: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能出现音准偏差,教师需针对这一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通过学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音乐的热爱。
2.增强音乐表现力: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提高个人及集体的演唱技巧,使学生在表现音乐中提升自信。
3.培养文化理解: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创作背景及凤尾竹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夜晚看到过竹子在月光下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光下凤尾竹的美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学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歌曲,掌握简谱中的音符、节奏和音高。
2.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学习凤尾竹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概念、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节奏以及它在音乐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简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运用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1)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展现了凤尾竹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月光下凤尾竹的优美姿态,第二部分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歌曲节奏舒缓,旋律优美,让人陶醉其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唱,并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产生兴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凤尾竹的相关文化背景。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以及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演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凤尾竹。
3.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凤尾竹有直观的认识。
2.教学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跟唱,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3.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表达了什么。
4.练习演唱: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大班主题活动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一、教材名称《月光下的凤尾竹》二、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特点。
2.掌握凤尾竹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
3.完成竹子制作工艺活动。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确认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
2.准备教材《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相关材料。
3.准备制作竹子的材料:竹篾、麻绳、剪刀、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与学生们玩“山、路、桥”的游戏,增加活力。
2. 知识讲解教师给学生们介绍竹子的特点和凤尾竹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让他们了解竹子的重要性和保护竹子的必要性。
3. 制作活动让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竹篾、麻绳、剪刀、尺子等材料,自己设计并制作竹子,然后给作品起一个独特的名字。
4. 展示和分享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
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教学反思这堂主题活动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活动前,我首先就准备了充足的教学材料,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活动设计和准备。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和合作度都相对比较高。
在制作竹子的活动中,学生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此外,活动结束后,我还通过讨论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活动延伸1.小组合作,搭建竹楼房。
2.通过阅读相关绘本,对竹子及其生态、制作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3.实地参观竹林或竹制品展览,扩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六、收获总结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竹子的特点和凤尾竹的生态习性,还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掌握了竹子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此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为今后的生活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乐曲表达的美的意境。
知识目标
了解傣族的乐器,认识葫芦丝,通过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感受葫芦丝独特的音色。
能力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听、唱、看、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及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喜欢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
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4、小小音乐会
师:其实葫芦丝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兴趣班上我们也学会了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
演一曲?
生:(独奏《军港之夜》)
板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后记
upset扰乱upsetupset3、完整欣赏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do / does做diddone(2)简介乐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教学重点
了解傣族的乐器,认识葫芦丝
教学难点
感受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及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音响、竹餐垫、夹子、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forecast预报forecastforecast讲授法、游戏法、律动法等。
教学过程
freeze结冰frozefrozen一、导入新课
broadcast播放broadcastbroadcast1、师:同学们,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今天都给带了些什么?
(出示竹餐垫,夹子,尺等)
生:答。
stand站立stoodstood师:这些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生:竹子。
can能could×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竹制品?
grow成长grewgrown生:(竹笛、竹筏等)
2、师:竹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国家就分布着250多种,有竹竿通体紫色的紫竹,竹竿上带有斑纹的斑竹,还有竿型高大的毛竹和竹叶形似凤尾的凤尾竹(课件同时出示图片)。
upset扰乱upsetupset(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生:答。
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那么,说到傣族,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泼水节等等。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get得到gotgot从古至今,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大画家、大诗人都以竹为题材作画作诗。
特别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就最擅长画竹(同时出示相关书画作品图片)。其实竹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啊,还可以用来建造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去看看吧!
二、欣赏。
1、片段欣赏
师:刚刚看到的景色漂亮吗?走进这片美丽的地方,你听到了什么?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生: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