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年(卷),期】2019(011)004【总页数】5页(P327-331)【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者】吴秀花; 施燕芸; 刘英姿; 吴波波; 李晓琴; 陈伟贤【作者单位】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213000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较长、病因不明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抗生素、中药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手术后容易复发,形成脓肿、瘘管、窦道等,往往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非哺期乳腺炎由于缺乏典型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性反应,且在声像图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常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3-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两者差异,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6例,其中B超正确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7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非哺乳期乳腺炎45例(误诊组),再随机抽取1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作对照(浸润性导管癌组)。
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未接受药物、手术、放疗、激素或靶向等治疗,影像学与病理资料完整。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 PHILIPS EPIQ7、IU22、西门子 S2000、百胜Mylab Twice200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频率5~12 MHz。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作者:曹力王晓红周华徐秀红蒋春兰全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
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
结论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约为4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反映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近年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0年至2010年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1 仪器设备采用GE login 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
1.3 方法患者双臂上举,平卧位或半侧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超声扫查之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大致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等,然后用直接扫查法,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
扫查肿物时,重点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情况,然后扫查腋窝,了解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24)2【摘要】目的比较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MPBC 患者(MPBC组)及66例IDC-NOS患者(IDC-NOS组)的资料,比较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
结果 MPBC组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囊实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48.5%、42.4%、18.2%、45.5%)均明显高于IDC-NOS组(10.6%、13.6%、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MPBC组5例(15.2%)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IDC-NOS组26例(39.4%)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MPBC组多表现为三阴型(20/33,60.6%),IDC-NOS组多表现为Luminal型(48/66,72.7%),其中Luminal B型居多(34/66,51.5%)。
MPBC组、IDC-NOS组Ki-67表达水平分别为(59.4±21.9)%、(37.5±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P=0.000)。
结论 MPBC与IDC-NOS临床表现类似,超声医师可从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囊实性回声等方面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资料。
【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化生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病理【作者】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7.9【相关文献】1.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特征分析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5.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评价
相 的扫描 ,每个 时相扫描6 0 s ,在每 1 个时相扫描 后 ,经手背静 脉 ,以
2 . 5 m L / s 的注射 速率 ,给予患者对 比剂钆 喷酸葡胺注射 ,1 2 s 内注射完 成 ,然后再 以相同的速率静脉推注生理 盐水2 0 mL 。 MR I 图像 处理 :使用S i e me n s 3 . 0 T MR 工 作站对 扫描数据 进行处 理 ,并使用Me a n C u r e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速 小 角度 激 发三 维 动态 成像 序 列 T WI 进 行 抑 脂轴 位 扫描 ,参数 选 择为 T R 选择4 . 2 3 ms 、T E 选择 1 . 5 7 ms 、层厚 选择0 . 9 am、层间距 选择 r
O . 2 mm、视野选择3 4 0 X 3 4 0 mm、矩 阵选 择4 4 8 ×3 3 2 ,重复进 行6 个时
6 0 ・l l 6 i 床研 究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8
M R I 诊 断乳腺浸 润性导 管癌 的临床评价
祝 丽敏
( 河南省安阳地 区医院放射科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MI u诊 断乳 腺 浸润 性导 管癌 的 临床价 值 。方法 我 院 采 用手 术 治疗 ,并 经过 病理 证 实为乳 腺浸 润性 导 管癌 的患者 5 5例 ,
1 . 3方法
乳 腺 浸润 性 导 管癌 的 MR I 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钼 靶 x线检 出 率 ( P
< 0 . 0 5 ,见表 1 )。 3讨 论
乳 腺浸 润性 导管 癌是 临床 上 的多 发病 ,准 确的诊 断在 治疗 中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钼靶 x 线 检查 以及 MR I 检查 是 目前 临床上 最 为 常用 的两 组检 查 方法 。钼 靶x线检 查是 诊断 乳腺 浸 润性 导管 癌 的传 统方 法 ,具有 良好 的对 比度 ,一直 作为 乳腺 浸润 性导管 癌 的首 选检 查方 法 ,但 在临 床应 用 中 ,仍 存在 着 一定 的局 限性 :钼 靶x线 的穿 透力 有 限 ,对 致密 的乳腺 穿透 力 不佳 , 由于 致密 的乳腺 对 乳腺 癌病 灶 的掩盖 ,易 导致漏 诊 的发 生 ,同时 ,对于 微小 的钙 化灶 的检 出率 不高 ;对 于近胸 壁 处 的小癌 灶也 易发生 漏诊 ,钼 靶 的放射性 对 乳腺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
分 良恶性两种 , 良性较 恶性 的钙化 大 , 呈短线状 或弧形 钙化 , 它 与乳腺导管等分泌性疾病有 关 , 性钙化为组 织异 常而产生 的 恶 钙盐沉积 , 营养不 良陛钙化 , 多个微小钙化点 , 可呈 簇状分布 ; 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可分 泌多种“ 肿瘤血 管
限性或患侧 呼吸音消失 者。对可 疑病 例应仔 细查体 , 时摄 X 及 线胸部 正侧位 片 , x线胸 片未发 现气胸征 象而有肺 受压表 现 对 者, 可考虑行胸部 C T检 查。尤其对局 限性气胸 C T诊 断价值 更
(0 1一 7—1 收稿) 白 21 O 1 ( 洁 编辑 )
[ ] 李 自平 , 4 黄
糖 皮质激素的应用须慎重 , 大量 的激素 治疗将 不利 于 自发 感抗生素 , 痉平喘并稀 化痰液 , 长期 解 避免剧烈 咳嗽 , 抬举重物 等 , 尽 性 气胸 的愈合。③ 防止和纠正皮下气肿 、 纵隔气肿 、 平衡紊 可能减少气胸 的发生 。 酸碱
乱、 消化道 出血 以及呼吸 、 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同时预防和及 时 发 现在治疗过程 中再度发生 的对侧或 同侧其他部位气胸 』 。 2 3 误诊原 因与预 防措 施 由于老年 人慢 性阻塞 性肺气 肿合 . 并 气胸 临床表现不典型 , 误诊率高 , 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高度警惕
・ 7 6 ・
外科治疗。若胸腔闭式引流无效 , 可采 用胸膜黏连术 , 或胸腔镜
高。对于病情重无法行胸部 x线检查 者 , 可在呼 吸音减低最 明
下修补术效果亦较好。②积极治疗原发病 :C P O D急性 发作 时 , 因此吸氧 , 卧床休息 , 补液 , 抗感 染 , 合理 使用 支气管 扩张剂 , 纠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161综上所述,经阴和经腹联合彩超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将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1]李娟,郑佳利.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0):1895-1896.[2]马旭涛.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4):53-54.[3]李胡兰,聂青平.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6,6(14):150-151.[4]陈少锋,梁明,熊斌,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子宫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24-6125.[5]王凤,金兰,张科勋,等.经阴道与腹部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2):3709-3711.[6]吴丽霞,罗友,魏春英,等.超声检查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3):374-375,378.[7]王凯英.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特征与误诊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7):119-120.[8]李培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5):314-315.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来我院行乳房健康体检。
超声所见:双侧乳腺结构层次清晰,腺体回声欠均匀,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层内可见范围约19mm×13mm×8mm 的低回声实性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血流信号。
右侧乳腺腺体未见占位病变。
双颈区、双锁骨下区、双腋下及双内乳淋巴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内不规则实性肿物—癌不除外。
外院乳腺钼靶检查所见:双乳腺体呈片状,左乳外上象限腺体结构紊乱、纠集,呈不规则团块状,边界不清,边缘浸润,有刺,范围约20mm×20mm,边缘可见数枚泥沙样钙化,形态不整。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结节,多伴后方回声衰减,钙化及液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且多表现为高阻动脉血流,部分可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普勒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9-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的乳腺癌患者约120万,约50万死亡。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首位。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约占45%。
笔者研究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1.2±10.3)岁。
45例浸润性导管癌均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乳房触及无痛性肿块或体检发现乳腺占位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百胜du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mhz。
患者取仰卧位,脱去上衣,双手上举,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首先对乳腺各象限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液性区等;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多普勒频谱分析肿瘤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阻力 指 数 ( I ≥07共 5 R) . 8个 (0 ) ≤06 6% ; . 9共 l 2
个 (3 ; 1 %) 0或不 满 意 2 6个 (7 。 2 %)
23 腋 窝淋 巴结 - 同侧 探 及 腋 窝淋 巴结 肿 大 2 4例 淋 巴结 大 小 、 目不 等 , 数 呈类 圆形 , 境界 清 楚 , 内部 回声欠 均 匀 , 巴 门结构 消失 , 可探及 彩 色血 流信 号 。 淋 均
低 。有 研 究 表 明 , 冲 多普 勒 显示 P V 以 1 c / 脉 S 2ms 为较 理想 的 良恶性 肿瘤 的鉴 别临 界值 ,当 P V≥ S 1c / 时 , 2 m s 提示 为恶性 可 能性 大 。但本 组病 例 中
P V≥1c / 者 ( 0个 ) P V 1c / 及 彩 色血 S 2m s 5 与 S < 2rs n
31 早 发性 导管 癌 、 管 内癌及 导 管原 位癌 . 导 分 析 本 组 资料 . 术前 超 声 诊 断 9 O例 , 断 符 诊
合率 9. 38 %。本 组 7 3例 患者 中 4 6例 分 布 于 4 ~ 5
6 5岁 年 龄段 ( 6 %)< 5岁 的早 发性 导管 癌 7 占 3 ,3 例 , 9 %, 国内报道 相 符【 本 组 患者 中 , 发 占 . 与 6 1 ] 。 早 导 管癌 纵横 I< z I的 5例 ,余 2例 小病 灶 纵横 比> L 1 有研 究[ 为这 可 能 由 于年 轻 患 者 乳腺 癌 的周 , 2 1 认
一
个 。导管 癌 肿块 纵横 比 ≥1为 4 9个 ,占 5 %; 1 余
4 7个 肿 块 纵 横 比< ( 5 见 封 三 ) 其 中07 ~ l图 , , . 1 5 为2 4个 , 2 % ;07 占 5 < .5为 2 3个 , 2 %。 占 4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
病
理
乳腺癌组织学分类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
浸润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粘 液癌、炎性癌和湿疹样癌等。乳腺恶性 肿瘤中除乳腺癌外 , 还有少数乳腺间 叶组织肿瘤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浸 润性导管癌 , 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70% 。
目前常用的乳癌分型
原位癌
浸润癌
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肿块形态极不规则
乳腺癌 的常见表现
乳腺癌浸润皮肤 , 肿块纵径大于横径
乳腺癌 的常见表现
乳腺癌 , 肿块内少量沙砾状钙化灶
肿块内广泛的沙砾状钙灶
乳腺癌 的常见表现
良性乳腺钙化 , 钙化灶粗大伴声影
低回声肿块 , 后方衰减 , 伴肿块边 缘恶性晕征, 表现为肿块边缘不规则 增强、增厚回声包绕
乳腺癌的常见表现
根据Ca主质(即细胞成分)与间质(血管与纤维 结缔组织)的比例不 同,分为: 硬癌(间质>主质) 髓样癌(主质> 间质) 单纯癌(主质=间质)
特殊类型乳腺癌:炎性乳Ca,湿疹样Ca,粘液Ca 等
乳腺癌发生部位
乳腺癌发生的部位有一
定的规律: 17% 外上象限约占 50% 内上象限约占 15% 外下象限约占 10% 5% 内下象限约占 5% 10% 中央区约占 17% 弥漫性约占 3%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良性
形状 边界 规则,椭圆形或圆形 清晰,部分有包膜
恶性
不规则,分叶状或蟹足状 多不清晰,部分有恶性晕
内部回声
钙化灶 后方回声 侧方声影 纵横比 淋巴结受累 血供 动脉频谱
均匀低回声
钙化灶较少见,较粗大 增强或无改变 明显 小 无 多数不丰富 低速低阻型
乳腺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参数联合评估与病理对照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
据报道,乳腺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为75%,其中临床Ⅳ期患者仅有15%的生存率[2]。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超声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乳腺疾病重要手段,包括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
目前关于乳腺癌诊断研究,多通过单独二维或CDFI 或剪切波成像或造影超声和部分二者、三者进行联合诊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关于上述超声检查技术均联合应用的研究尚无[3]。
但受到乳腺肿物形态的多样性及乳腺条件限制,二维高频超声、CDFI 、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技术单独诊断在乳腺疾病中仍有不足[4]。
有研究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不到90%[5]。
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超声多参数诊断乳腺癌高准确性,本研究将通过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CDFI 、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检查评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各技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
现报道如下。
Evaluation of ultrasound multiple parameters (two-dimensional,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shear wave elastography,contrast-enhanced imaging)in breast cancer versus pathological controlGAO Manli,CAI Qinqin,BAO Di,XIE Qingqing,LIU Hui,QIAO WeiDepartment of Ultrasound,Suq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uqian 223800,China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评估与病理对照。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分析
本 组病例 为 我院 2 0 0 9年 2月 ~2 1 0 1年 6月住
院患者 , 4 男 2例 , 3 女 8例 ; 龄 2 ~7 年 1 5岁, 平均 年
龄 5 . ; 程在 6个 月 ~ 7年 , 6 2岁 病 全部 患 者经 X线 胸 片和 B超 确 诊 有 中到 大 量 胸 腔 积 液 并 定 位 。其 中大量 胸 腔 积 液 3 3例 , 量 4 中 7例 , 单侧 胸 腔 积 液 4 例, 9 双侧 胸 腔 积 液 3 1例。 将 以 上 住 院 患者 随 机 分为 两组 , 照组 观 察 组 各 4 对 O例 , 察组 给 予 中 心 观 静脉 导管 引流 治疗 , 照 组给 予 常 规胸 腔 穿刺 引流 对 治疗 , 对两组 临床 疗效 进行 观察 分析 。
>0 7的肿 块 应 首 先 考 虑 浸 润性 导 管 癌, . 肿瘤 后 方
可 以有或 无衰减 , 小 簇 状 钙 化 的 出现 对 浸润 性 导 微 管癌 的诊断 较有 特 异 性 , 型 的浸 润性 导 管癌 不 难 典 诊断 , 但对 较小 的肿 块 的 鉴别 诊 断 仍是 超 声诊 断 方 面有待 研 究的课 题 , 时须 配 合 细针 穿 刺 活检 提 高 有 诊 断准确性 , 作为 一 种无创 的检 查手段 , 但 超声具 有
内 蒙 古 医 学 杂 志 InrMo g l dJ2 1 n e n oiMe 0 1年第 4 a 3卷 第 1 2期
19 43
4 5倍 , . 钙化 分 良恶 性 两 种 , 良性 较 恶 性 的 钙 化 大 ,
呈短 线 状或 弧形 钙 化 , 与 乳 腺 导管 等 分 泌性 疾 病 它 有关, 恶性 钙化 为组 织异 常而 产生 的钙盐 沉积 , 为营
乳腺癌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
存率 和降低 死亡率 的关键 。 目前 乳腺
癌的早期诊断 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 超 声检查作 为诊断 乳腺癌 的主要影 像学方
法之一 , 经 历 了 从 常 规 的 二维 超 声 一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一 近年 来 的超 声 造 影 、 超 声 弹
点, 成为了鉴别乳腺 良恶性肿瘤的一种
1 0 m m和( 或) 短径 ( S )>5 a r m, 且 髓质 回
弹 性 成 像
弹性成像 根据不 同组织 间弹性 系数
不同 以及 受 到 外 力 压迫 后 组 织 发 生 变 形
的程度不同 , 将压迫前后 回声信号移动 幅 度 的变化实时彩色图像化 , 通过不 同的颜 色来反映检测 目标 的硬度 。弹性系数小 ,
腺 疾病 的诊 断与 鉴 别 诊 断 , 在 乳 腺 良恶 性
图像相似的乳腺 良恶性病变 。 超声弹性成 像有 助 于 鉴别 诊 断 , 也优 于 钼靶 x线 。 然而 , 乳腺 弹性 成像 也存 在 一 些影 响 因 素, 如 良性病变 的纤维化导致 的组织硬 度 增高 , 或恶性 肿瘤 的玻 璃样 变 、 液 化导 致 的组织硬度变软等 , 可 出现弹性评 分的增 高或降低 , 需要 结合二 维图像及 C D F I 来 综合判断 。目前弹性 成像技术是趋成熟 ,
声消失 , 即考 虑为转 移 的肿 大淋 巴结 , 有 研究报道 , 如果 L>1 c m, S / L> 0 . 5 , 高 度 提示为转 移 淋 巴结 , 且 癌 的浸 润程 度 与 S / L值密 切相 关。腋窝 淋 巴结转 移 的发
现 是 乳 腺 癌 的有 力 佐 证 。
检查 手段 。罗葆 明 等 的研 究结 论” J , 超 声 弹性成像 诊断乳腺 恶性肿 瘤 的敏感性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超声及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140·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的普及,乳 腺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的检出 率逐 渐 提 高, 占 全 部 乳 腺 癌 的 20% ~ 25% , 且 高 达
医学研究杂志 2021 年 6 月 第 50 卷 第 6 期
50% 的 DCIS 最终会 进 展 为 浸 润 性 导 管 癌 [1,2] 。 有 研 究认为,乳 腺 导 管 原 位 癌 伴 微 浸 润 (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 是上述进展的中间 阶段。 DCISM 是 指 乳 腺 导 管 内 肿 瘤 细 胞 浸 润 基 膜, 且浸 润 灶 最 大 直 径 不 超 过 1mm[3] ; 其 占 DCIS 的 10% ~ 20% ,占全部乳腺癌的 0. 7% ~ 2. 4% [4] ;且发 生率以每年 2. 1% 的速度增长[5] 。 尽管在临床实践 中,更多的 DCIS 得 以 诊 断,但 对 DCISM 的 认 识 及 共 识尚不足,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方 面,较少研究比 较 DCIS 及 DCISM 的 超 声 特 征,本 研 究回顾性分析 DCIS 和 DCISM 的 超 声 及 临 床 病 理 特 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ultrasonographi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 DCIS) an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 DCISM) of the breast. Methods 118 patients with DCIS and 31 patients with DCISM confirmed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ize, shape, orientation, margin, boundary, echo type, posterior echo, microcalcification and blood flow of mass lesion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BI - RADS. Non mass lesions were divided into hypoechoic area type, ductal abnormality type, structural distortion type and multiple cyst type, microcalcification and blood flow were recorded. Histopathology was divided into low, medium and high nuclear grad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included ER, PR, Her - 2 and Ki - 67 index. Results Onset of DCIS was younger ( P < 0. 05) . The main symptoms were nipple discharge or palpable mass,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ast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two groups ( P > 0. 05) . The mass lesions in DCIS and DCISM were mainly solid hypoechoic masses with irregular shape and aspect ratio < 1, and the boundaries were not clear ( P > 0. 05) .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non mass lesions in DCIS and DCISM was hypoechoic area ( P > 0. 05) . The proportion of DCISM with medium and high nuclear grade was higher (74. 1% vs 89. 3% , P < 0. 05) ,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ER and Luminal - like subtype were lower (72. 0% vs 51. 6% , P < 0. 05) . The expression of PR, Her - 2 and Ki - 67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5) . Microcalcific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ER negative, PR negative, Her - 2 positive, Ki - 67 high expression and high nuclear grade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DCIS and DCISM are similar. Microcalcification may indicate poor prognosis. DCISM has higher nuclear grade, lower positive rate of ER,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Her - 2 enriched and triple - negative subtypes, which indicates that DCISM displays an aggressive biological behavior.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征象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征象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方法 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性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两组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征象,行因素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结果单因素分析下,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2)RI>0. 70;(3)造影剂向心性增强;(4)造影后范围扩大。
经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灵敏度为89.35%,特异度为90.58%。
结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非典型侵袭性导管癌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效能乳腺癌疾病中,浸润性导管癌虽然具有常见性特点,但是部分癌症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却缺乏典型特征,因此被称为非典型浸润性导管癌【1】。
目前,组织学检查被视为诊断该疾病的“黄金标准”,但由于没有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常需要通过针吸活检术或外科手术来获取样本,因而在乳腺疾病早期诊断中,超声成为医生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
然而,非典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重叠,导致对非典型乳腺病变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变得困难。
但有文献报道,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这三种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更好诊断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2】。
鉴于此,本次试验主要探究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现将相关内容作阐述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性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均为女性。
研究组年龄区间31岁—59岁,经计算均值(45.49±5.40)岁。
基础组年龄区间32岁—60岁,经计算均值(46.79±5.98)岁。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病人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对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癌提供医学参考。
方法:研究人员选择了东阿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1月接受的80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研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在手术前病人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对所获取的超声波征像进行研究,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了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
结果为在超声波征象的外形、毛刺、微小钙化,浸润型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之间的对比,相差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在后方回声减弱等超声波征像几个重要方面,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相对比,差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在外形、毛刺等超声波征像等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微小钙化、后部回音减弱等超声波征像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超声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通过对乳腺癌病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可以对疾病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类的判断发挥重要提示意义,对医学诊断提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生物学指标前言:乳腺癌是医学治疗妇科中较为常用的不良癌症之一,好发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多以35~50岁女子居多,其发病率居于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前列,占到全国妇科恶性肿瘤总发生数量的45%左右。
近年来,由于受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变化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呈现出了相当的年轻性发展趋势,医学预防状况也十分严重。
虽然乳腺癌有些预后不错,但仍旧会对病患的正常生活状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错失了最好治愈时间,危及了病患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病患死亡率。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4)(总分98.33,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以下对于乳腺癌的肿块后方声像图特点的叙述,不包括SSS_SINGLE_SELA病灶后方回声无变化B病灶后方回声衰减C病灶后方中间声影D病灶侧方声影E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分值: 1.47答案:D乳腺癌后壁结构不清,后方回声多数衰减,少数无明显变化甚至增强,钙化点后可有声影(中间声影)。
病灶侧方声影是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
2.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是SSS_SINGLE_SELA肿瘤可以位于眼球的任何部位,以后极部居多B肿物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连的血流频谱C病变大小超过1mm即可发现D肿瘤可以为半球形、V形、不规则形E以上都是分值: 1.67答案:E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声像图表现:①肿块型:球形、半球形;②不规则型:形状不规则;③弥漫浸润型:波浪状或V形,漏斗状增厚的带状回声。
三型均无运动。
边界清晰,可以发生在眼球的任何部位,以后极部居多;极易出现视网膜脱离,呈漏斗状强回声带。
可以并发玻璃体出血。
频谱多普勒可测得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视网膜中央动脉。
3.对于附睾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CDFI示血流信号不丰富B可合并精索静脉曲张C可见阴囊壁增厚,回声低D呈结节状,偏低回声,不均质,境界模糊E病变多于附睾尾部明显,头、体病变轻分值: 1.67答案:A附睾炎声像图特征:病变多于附睾尾部明显,头、体病变轻;呈结节状,偏低回声,不均质,境界模糊;可见阴囊壁增厚,回声低,与附睾粘连;可合并鞘膜积液;患侧精索可增粗,回声低,可合并精索静脉曲张;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
4.睾丸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为SSS_SINGLE_SELA一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中等B两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中等C两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中等D两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极低E一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极低分值: 1.67答案:D睾丸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多发,两侧睾丸受累,内部回声极低。
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SoutheastUniv(MedSciEdi)㊀2019ꎬOctꎻ38(5):898 ̄901[J].JBiomedInformꎬ2005ꎬ38(5):404 ̄415.[10]邵婧ꎬ徐萍萍ꎬ郭景景ꎬ等.血培养联合内毒素㊁降钙素原等检测对重症感染患者败血症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ꎬ2018ꎬ46(9):1029 ̄1032.[11]LIMPERMꎬDEKRUIFMꎬDUITSAꎬetal.Thediagnosticroleofprocalcitioninandotherbiomarkersindiscriminatinginfectiousfromnon ̄infectiousfever[J].JInfectꎬ2010ꎬ60(6):409 ̄416.[12]LAYIOSNꎬLAMBERMONTB.Procalcitoninforantibiotictreatmentinintensivecareunitpatients[J].CurrInfectDisRepꎬ2013ꎬ15(5):394 ̄399.[13]付鹤鹤ꎬ张玉想.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ꎬ2017ꎬ37(10):873 ̄877.[14]LEVIM.PlateletsinCriticalIllness[J].SeminThrombHem ̄ostꎬ2016ꎬ42(3):252 ̄257.[15]KRALJBꎬSCHROTTMAIERWCꎬSALZMANNMꎬetal.PlateletInteractionwithInnateImmuneCells[J].TransfusMedHemotherꎬ2016ꎬ43(2):78 ̄88.[16]杨丽丽ꎬ马增ꎬ李川ꎬ等.降钙素原联合血小板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ꎬ2016ꎬ13(19):2752 ̄2754.[收稿日期]2018 ̄11 ̄12㊀㊀[修回日期]2019 ̄05 ̄25[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课题(H201534)ꎻ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课题(YKK17288)[作者简介]王颖彦(1980)ꎬ女ꎬ浙江丽水人ꎬ主治医师ꎮE ̄mail:16131443@qq.com[通信作者]李嘉㊀E ̄mail:lijia9128@163.com[引文格式]王颖彦ꎬ费高强ꎬ沈会明ꎬ等.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9ꎬ38(5):898 ̄901.论㊀㊀著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王颖彦1ꎬ2ꎬ费高强3ꎬ沈会明1ꎬ2ꎬ戚敏1ꎬ2ꎬ高亚琴1ꎬ2ꎬ杨冰洁1ꎬ2ꎬ李嘉1ꎬ2(1.东南大学医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09ꎻ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超声医学科ꎬ江苏南京㊀210009ꎻ3.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ꎬ江苏南京㊀210009)[摘要]目的:在超声多模态下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各种声像学指标的差异ꎬ探讨两组声像学指标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外科37例(共40个病灶)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ꎬ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组(11个病灶)和浸润性导管癌组(29个病灶)ꎬ分别使用灰阶超声㊁彩色多普勒㊁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4种不同的超声方法对乳腺肿块各声像图特点进行比较ꎬ分析两组声像学指标之间的差异ꎬ并对声像学指标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指数㊁孕激素受体(PR)㊁雌激素受体(ER)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进行相关性分析ꎮ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组在超声造影后增大的病灶数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ꎬ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ꎮ在浸润性导管癌组和导管原位癌组中ꎬ乳腺肿块病灶最大杨氏模量值(Emax)与Ki67㊁PR㊁ER均无相关性ꎮ在浸润性导管癌组ꎬKi67指数与肿块二维最大径呈正相关(P=0.015)ꎬHER ̄2与肿块二维最大径㊁微钙化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5㊁0.018)ꎮ在导管原位癌组中ꎬKi67指数与肿块二维最大径无相关性(P=0.839)ꎮ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较导管原位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ꎬ其超声图像中部分特征与免疫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ꎮ[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ꎻ超声检查ꎻ剪切波弹性成像ꎻ超声造影ꎻ免疫组化指标[中图分类号]R737.9ꎻR730.4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 ̄6264(2019)05 ̄0898 ̄04doi:10.3969/j.issn.1671 ̄6264.2019.05.026898㊀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ꎬDCIS)指乳腺导管内恶性细胞的克隆性增殖ꎬ但未突破上皮基底膜[1]ꎬ亦被认作是浸润性癌的早期病变ꎮ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ꎬIDC)是乳腺癌病理类型中最为常见的[2]ꎮ由于乳腺癌本身具有异质性ꎬ即使同为IDCꎬ不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也会成为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ꎮ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ꎬ根据乳腺癌的不同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分型ꎬ辅以化疗㊁放疗㊁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案[3]ꎮ如果超声声学指标能够早期提示或预测病理组织分级ꎬ对临床将具有重要意义ꎮ本研究旨在探讨DCIS与IDC超声多模态表现是否存在差异ꎬ与免疫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ꎬ从而为临床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患者37例ꎬ均为女性ꎬ年龄34~83岁ꎬ平均(54.1ʃ11.0)岁ꎬ共40个病灶ꎬ其中1例为两侧乳房各有1个病灶ꎬ另2例为一侧乳房有两个病灶ꎮ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ꎬ11个为单纯DCISꎬ29个为IDCꎮ入组标准:所有病例在术前或穿刺前均行灰阶超声定位㊁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ꎬCE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elas ̄tographyꎬSWE)检查ꎮ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㊁肝脏㊁肾脏㊁肺脏等原发性疾病者或对超声造影剂过敏者ꎻ(2)术前资料不全者ꎻ(3)术前已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其他化疗方案者ꎻ(4)乳腺内有假体植入者或乳腺已切除者ꎻ(5)非乳腺原发性肿瘤者ꎮ本研究严格按照医院伦理学审查机构的协议进行ꎬ超声造影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ꎮ1.2㊀仪器与方法灰阶超声及CEUS均选用GELOGICE9超声诊断仪ꎬ灰阶超声检查使用ML6 ̄15㊁L ̄8 ̄18i的线阵探头ꎬCEUS选用9L的线阵探头ꎻSWE选用SuperSonicAix ̄plorer声蓝超声诊断仪ꎬ使用SuperLinear15 ̄4探头ꎮ造影剂采用声诺维(SonoVue)ꎬ病灶经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后选取最大切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ꎬ进入实时谐波造影模式ꎬ经肘静脉快速团注2.5ml造影剂后快速推注5ml生理盐水ꎬ同时计时并存储2~3min的图像ꎮ由2名专业医师分析造影后图像ꎮSWE检查时ꎬ将量程设置为0~300kPaꎬ于乳腺病灶最大直径平面测量ꎬ取样框Q ̄box应放置在病灶内最硬区域或周边的晕环区ꎬ同一感兴趣区重复测量3次ꎬ取病灶最大杨氏模量值(Emax)ꎮ1.3㊀病理学及免疫学检查依据2012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型[4]分为两组:IDC组与DCIS组ꎮ所有标本采用Dako公司的omnis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 ̄ceptorꎬER)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ꎬPR)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ꎬHER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 ̄67指数检测ꎬ其中ER㊁PR及HER ̄2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ꎬ由2名病理科医师读片给出免疫组化的结果ꎮER和PR采用Aller评分ꎬȡ2分为阳性ꎮHER ̄2阳性判定标准参考最新的2013年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关于乳腺癌HER ̄2检测指南建议[5]ꎬ在IDC中HER ̄2++病例加作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ꎬFISH)检测ꎻ由于HER ̄2状态在DCIS中的临床价值尚不确定ꎬ部分HER ̄2++病例并未进一步进行FISH检测ꎬ因此HER ̄2仅在IDC组中进行相关性分析ꎬ未将HER ̄2纳入DCIS组的分析研究ꎮKi ̄67指数以14%为界定值ꎮ1.4㊀超声多模态图像分析二维灰阶超声分别从乳腺病灶二维最大径㊁形态㊁边缘㊁高回声晕㊁内部回声㊁钙化㊁血供7方面来分析ꎮCEUS从造影剂分布情况(均匀㊁不均匀)㊁增强强度(高增强㊁等增强或低增强)㊁增强后肿块形态(规则或不规则)㊁增强后病灶大小有无改变(变大㊁不变或变小)㊁增强后肿块边缘是否完整(细分叶㊁模糊㊁毛刺㊁成角)㊁增强后有无充盈缺损㊁增强后有无穿支血管㊁增强顺序(弥漫性㊁向心性㊁离心性)㊁增强时间(快进㊁同进或慢进)㊁廓清时间(快出㊁同出或慢出)和周围有无环形强化11个方面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ꎮSWE取Emax来分析ꎮ1.5㊀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ꎬ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ꎬ比较采用t检验ꎻ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ꎬP75)表示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ꎻ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ꎻ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ꎮ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㊀果2.1㊀两组声像表现的比较DCIS组乳腺肿块在超声造影后病灶增大的比例998王颖彦ꎬ等.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为45.45%(5/11)ꎬ低于IDC组的82.76%(24/29)ꎬ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ꎮ2.2㊀两组声像诊断指标与病理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㊀㊀在DCIS组ꎬ乳腺肿块Emax与Ki67㊁PR㊁ER均无相关性ꎬP值分别为0.531㊁0.978㊁0.582ꎻKi67指数与肿块二维最大径无相关性ꎬP值为0.839ꎮ在IDC组ꎬ乳腺肿块Emax与Ki67㊁PR㊁ER均无相关性ꎬP值分别为0.442㊁0.451㊁0.715ꎻEmax与乳腺肿块最大径呈正相关ꎬP值为0.01ꎻKi67指数与乳腺肿块二维最大径呈正相关ꎬP值为0.015ꎻHER ̄2与乳腺肿块二维最大径㊁微钙化呈正相关ꎬP值分别为0.015㊁0.018ꎮ3㊀讨㊀㊀论目前ꎬDCIS被认为是IDC的早期形式ꎬ虽然难以估测出由DCIS进展到IDC的数量比例ꎬ但在长期的随访中ꎬ仍有一部分DCIS存在进展的可能性[6 ̄7]ꎮ乳腺癌是血管依赖性肿瘤ꎬCEUS在灰阶模式下可清楚显示直径<100μm的小血管[8]ꎬ并可对肿瘤微循环的灌注全过程进行实时㊁连续的观察ꎮ由于DCIS具有比较典型的恶性造影增强特征[9]ꎬ因此在两组病例研究中ꎬ除造影剂增强前后肿块二维最大径变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外ꎬ其他超声多模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ꎻ经CEUS后IDC组乳腺肿块增强范围明显大于灰阶超声ꎬ表明DCIS组乳腺肿块增强范围则更倾向于接近二维最大径大小ꎬ与冷晓玲等[10]研究结果一致ꎮ这可能与IDC突破基底膜ꎬ更容易向周围组织发生侵犯有关ꎮSWE能客观反映乳腺肿块组织硬度的定量信息ꎬ肿块的硬度亦能体现肿瘤病理进程ꎮ在IDC组中ꎬEmax与乳腺肿块最大径呈正相关ꎬ表明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体积越大ꎬ其硬度也越大ꎬ与Ganau等[11]研究结果一致ꎮ在两组研究中ꎬ乳腺肿块的Emax与Ki67指数㊁PR㊁ER均无相关性ꎬ这一结论也与Ganau等[11]研究结果一致ꎮKi ̄67是由Gerdes等[12]首先发现ꎬ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ꎬ是检测肿瘤增殖活性最可靠的指标ꎮKi ̄67指数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ꎬ与肿瘤生长㊁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ꎬ对预测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ꎮ在本研究中ꎬ无论是IDC组还是DCIS组ꎬ乳腺肿块的Emax与Ki67指数㊁PR㊁ER均无相关性ꎬ这一结论也与Ga ̄nau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ꎮ在IDC组中ꎬKi ̄67指数的高表达与乳腺肿块灰阶超声中二维最大径呈正相关ꎬ与赵倩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ꎬ说明浸润性导管癌体积越大癌细胞增殖越活跃ꎬ提示IDC患者预后相对较差ꎮ而在DCIS组中ꎬKi ̄67指数与乳腺肿块的二维最大径无相关性ꎮHER ̄2活性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4]ꎬ其表达状态对于乳腺癌复发亦是重要的危险因素ꎮ在IDC组中ꎬHER ̄2阳性表达与乳腺肿块的二维最大径呈正相关ꎬ这与Kim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ꎮ在IDC组中ꎬHER ̄2与肿块内的微钙化亦呈正相关ꎬ提示微钙化与乳腺恶性肿瘤密切相关ꎮ乳腺癌内部的微钙化是由乳腺肿瘤营养不良引起部分坏死和局部出血ꎬ细胞溶解后碎屑与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积引起的钙盐沉积而成[16]ꎬ肿瘤细胞局部坏死越多越容易引起钙盐的沉积ꎬ微钙化的发生率越高[17]ꎮ因此部分乳腺癌在超声上仅表现为多发点状强回声或簇状强回声ꎬ是乳腺癌的典型恶性征象之一ꎬ有时甚至是发现乳腺癌的唯一征象[16]ꎮ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病例数量较少ꎬ尚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ꎻ(2)HER ̄2状态的判定并不严谨ꎬ对于DCIS组中HER ̄2++的患者并未用FISH作进一步检测ꎮ综上所述ꎬIDC较DCIS具有更高的侵袭性ꎬ其超声图像中部分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ꎮ[参考文献][1]ELLISONMCꎬKENNEYPJ.Ductalcarcinomainsituofthebreast[J].NEnglJMedꎬ2004ꎬ351(4):399 ̄402. [2]马建月ꎬ张丹.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ꎬ2013ꎬ7(2):758 ̄760. [3]顾晓怡ꎬ李苏宜.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08ꎬ27(2):147 ̄149.[4]FRANKGAꎬDANILOVANVꎬANDREEVALULUꎬetal.WHOclassificationoftumorsofthebreastꎬ2012[J].ArkhPa ̄tolꎬ2013ꎬ75(2):53 ̄63.[5]WOLFFACꎬHAMMONDMEꎬHICKSDGꎬetal.Recommen ̄dationsfor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testinginbreastcancer: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update[J].JClinOncolꎬ2013ꎬ31(31):3997 ̄4013. [6]LEELAꎬSILVERSTEINMJꎬCHUNGCTꎬetal.Breastcanc ̄er ̄specificmortalityafterinvasivelocalrecurrenceinpatientswithductalcarcinoma ̄in ̄situofthebreast[J].AmJSurgꎬ2006ꎬ192(4):416 ̄419.[7]ROMEROLꎬKLEINLꎬYEWꎬetal.Outcomeafterinvasivere ̄currenceinpatientswithductalcarcinomainsituofthebreast[J].AmJSurgꎬ2004ꎬ188(4):371 ̄376.009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㊀2019年10月ꎬ38(5)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SoutheastUniv(MedSciEdi)㊀2019ꎬOctꎻ38(5):901 ̄903[8]杜晶ꎬ李凤华ꎬ方华ꎬ等.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评估乳腺肿瘤血管形态及分布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ꎬ2007(9):773 ̄776.[9]许萍ꎬ王怡ꎬ胡蓉菲ꎬ等.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初步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ꎬ2011ꎬ27(2):119 ̄122.[10]冷晓玲ꎬ黄国福ꎬ马富成.乳腺癌不同病灶大小㊁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超声造影差异[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ꎬ2015ꎬ26(8):561 ̄565.[11]GANAUSꎬANDREUFJꎬESCRIBANOFꎬetal.Shear ̄waveelastographyandimmuohistochemicalprofilesininvasivebreastcancer:evaluationofmaximumandmeanelasticityval ̄ues[J].EurJRadiolꎬ2015ꎬ84(4):617 ̄622.[12]GERDESJꎬSCHWABUꎬLEMKEHꎬetal.Productionofamousemonoclonalantibodyreactivewithahumannuclearan ̄tigenassociatedwithcellproliferation[J].IntJCancerꎬ1983ꎬ31(1):13 ̄20.[13]赵倩ꎬ李莹ꎬ刘光ꎬ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与ER㊁PR㊁HER ̄2及MRI表现的相关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ꎬ2016(8):481 ̄485.[14]YARDENY.BiologyofHER2anditsimportanceinbreastcancer[J].Oncolꎬ2001ꎬ61(Suppl2):1 ̄13.[15]KIMSHꎬSEOBKꎬLEEJꎬetal.Correlationofultrasoundfindingswithhistologyꎬtumorgradeꎬandbiologicalmarkersinbreastcancer[J].ActaOncolꎬ2008ꎬ47(8):1531 ̄1538. [16]WANGYꎬIKEDADMꎬNARASIMHANBꎬetal.EstrogenReceptor ̄NegativeInvasiveBreastCancer:ImagingFeaturesofTumorswithandwithou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pe2Overexpression1[J].Radiolꎬ2008ꎬ246(2):367 ̄375.[17]张晓晓ꎬ周建桥ꎬ朱樱ꎬ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亚型相关性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ꎬ2011ꎬ10(2):153 ̄157.[收稿日期]2019 ̄01 ̄25㊀㊀[修回日期]2019 ̄07 ̄03[作者简介]桂玉琪(1995)ꎬ女ꎬ河南信阳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ꎮE ̄mail:gyqseu@outlook.com[通信作者]郭怡菁㊀E ̄mail:guoyijingseu@126.com[引文格式]桂玉琪ꎬ郭怡菁ꎬ耿磊钰.穹窿柱梗死一例报告[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9ꎬ38(5):901 ̄903. 论㊀㊀著穹窿柱梗死一例报告桂玉琪ꎬ郭怡菁ꎬ耿磊钰(东南大学医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09)[摘要]穹窿柱梗死是临床上罕见的脑梗死类型ꎬ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临床表现ꎬ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疾病ꎮ作者报道1例66岁男性急性穹窿柱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ꎬ并对穹窿柱梗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总结ꎮ[关键词]穹窿柱ꎻ脑梗死ꎻ记忆力减退[中图分类号]R743.3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 ̄6264(2019)05 ̄0901 ̄03doi:10.3969/j.issn.1671 ̄6264.2019.05.027㊀㊀穹窿柱梗死是临床上罕见的脑梗死类型ꎬ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临床表现ꎬ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疾病ꎮ作者报道1例66岁男性急性穹窿柱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ꎬ结合文献对穹窿柱梗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总结ꎮ1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ꎬ66岁ꎬ因 近事遗忘1周 入院ꎮ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减退ꎬ表现为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开冰箱门)ꎬ重复同一句话(问妻子有没有吃药)ꎬ自己对重复过程不能回忆ꎬ症状呈持续性ꎮ无109。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65 岁 , 乳头溢血。右侧乳腺 内上象限乳头旁大小约 8mm × 5mm× 5mm 的极低回声肿块 , 纵径大于横 径 , 回声不均匀 , 边界清楚但极不 规则 , 无包膜 , 腺体结构中断破坏。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58 岁。 右侧乳腺乳头上方低回 声肿块, 大小约 15mm × 10mm × 10mm, 边界清楚 , 形态规则 , 内部回 声较均匀 , 二维图像酷似良性肿块。病 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弱回声肿块, 大 小约 54mm × 40mm × 13mm, 边界尚清楚 , 无包膜 , 形态 不规则 , 回声不均匀 , 肿块内血流信 号丰富 , 可见明显穿支动脉血流。
肿瘤滋养动脉穿入肿块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76 岁。 肿块大小约 24mm × 17mm × 21mm, 不均匀弱回声 , 边界 清楚 , 形态 不规则 , 蟹足样 , 纵径大于 横径 , 可见沙砾样钙化灶。病理 : 浸润 , 性导管
导管原位癌
超声表现 肿块多发生在乳腺中央区。对有乳头溢血而乳腺 无明显肿块时 , 一定要反复仔细观察乳头和乳晕周围 , 多 可以发现早期导管内癌。
典型的导管内癌 表现为肿块位于扩张的导管内或扩张的囊 腔内 , 呈乳头状弱回声凸起物 ,形态不规则 , 基底部较 宽 , 其内可见血流信号 , 频谱可为高速高阻型。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47 岁。 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乳头 旁腺体层弱回声肿块 , 大小约 35mm × 34mm × 29mm, 边界清楚 , 形态欠 规则 , 回声不均匀 , 肿块内广泛散在沙 砾样钙化灶。病理 :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免疫组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免疫组化 淋巴结 中图分类号 R445. 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1969 / j. issn. 1673-548X. 2021. 06. 02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nhanced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 Ultrasound Contrast with Prognostic Indexes and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Hu Tian, Jia Chunmei, Xue Ying,et al. Department of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加强对该病超声诊断的认识,以提高诊断价值。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肿块69个,发生在外上象限者占60%,内上象限占27%,其余为乳腺内外下象限,96%的肿块回声强度为低回声,82%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样生长。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 and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s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65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ID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Of the 65 patients, 39 cases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60%), 17 cases in the upper inner quadrant(27%). The inner echoes were hypoheterogeneus in 62 cases(96%), 53 cases were irregular shape with unclear boundary. 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has a highly value of diagnosis of IDC based on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Breast;Ductal carcinoma;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各国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是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也有发生,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中的绝大多数,本文就对我院近三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年龄28岁~75岁,平均45岁,病例中临床触及肿块者60例,肿块单发者占95.3%,其余5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1.2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2 MHz,嘱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下区,必要时采取向一侧倾斜体位,然后以乳头为中心,以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为基准,纵横切交叉扫查,首先发现肿块,确定位置,逐步观察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Cooper韧带的关系及肿块的血运情况,除此之外,肿块纵横比、是否有微小钙化灶等特征表现亦需详细观察。
2结果
2.1二维超声表现65例患者中,共发现肿块69个,其中肿块单发患者约占
95.3%,两个及以上者少见,其中肿块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者多见,有41个,内上象限其次,有19个,肿块大小在4~6 cm者7个,2~4 cm者44个,1~2 cm者18个,其余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及肿块后方回声等特征性表现见表1。
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69个肿块中只有两个肿块为探及血流信号,根据Aderler半定量法肿块内血流的多少与分布分级具体如表2。
3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为常见的基本类型,病理上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系癌细胞穿破导管基膜而浸入间质,超声检查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甚至有学者称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检出率高于钼靶成像,所以熟练掌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表现,必然会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表169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特征表现例数百分比(%)蟹足状或分叶状5681.1肿块纵横比>13246.3内部回声不均5782.6微小钙化灶4362.6浸润Cooper韧带284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5376.8表2
分级血流形态例数百分比(%)0级无血流22.8Ⅰ级点状、短棒状血流811.5Ⅱ级单断面1-2条血管3347.8Ⅲ级3条以上血管网状2637.6本组病例中癌肿以单发者多见,外上象限发病居多,其次
为内上象限,肿块大多呈不规则型,蟹足状或分叶状生长(图2),这与其病理基础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密切相关,另外在小乳腺癌(1~2 cm)时纵横比>1者多见,直径4~6 cm者纵横比无明显差异,癌肿内部多呈不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部分肿块边缘由于癌细胞穿破导管向间质浸润引起的结缔组织反应,炎症渗出或组织水肿及血管新生而形成边界模糊不清的浸润混合带[1]而显示为高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关于乳腺癌肿对Cooper韧带的的影响早有报道[2],Cooper韧带是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的一部分,Harper等提出乳腺超声中Cooper韧带增厚是原位癌的相关征象,在本组的69个肿块中,有此特征性表现的有28个,占40.5%,主要表现为Cooper韧带的变宽、回声减低、回声带模糊等征象。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微小钙化(也称砂砾样钙化)和乳腺癌的相关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病理上认为乳癌坏死的程度与癌肿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当癌细胞发生坏死时,易致钙盐沉着,所以癌肿的恶性程度越高,微钙化的发生率越高,另外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微小钙化检出率很高,可达93%[3-6],在本组病灶中有43个出现微小钙化(图1),约占62.6%,可见微小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超声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运多较丰富,在肿块的边缘和内部均可见多个血管分布,用Aderler半定量法分析,本组69个肿块中只有两个未见血流信号,8个为Ⅰ级,59个为Ⅱ~Ⅲ级。
综上所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除具有乳腺癌的各种直接征象外,肿块内的微小钙化灶、对Cooper韧带的浸润情况及肿块内的血流表现都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掌握了上述这些对于大部分的病变还是可以诊断明确的,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对于不典型的病灶以及其和各种乳腺良性肿块的鉴别,也将成为我们广大超声工作者得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Stavros AT, Thicknan D,Rapp CV,et al. 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 alignant le-sions. Radiology,1995,196(1):123-134.
[2]Birdwell RL, Ikedr DM, Jeffrey S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power Dopple imaging of solid breast masses. Am J Roentgenol,1997,69:703-707.
[3]许萍,华秀云,单洁玲,等.乳腺微小钙化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16(9):290-292.
[4]李安华.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5):301-303.
[5]许萍,华秀云,单洁玲,等.乳腺微小钙化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16(9):290-292.
[6]李银珍,黄道中,李进兵,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2):181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