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科学规划——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修订说明
太原市成成中学:与时俱进 开辟中学德育课程新天地
太原市成成中学:与时俱进开辟中学德育课程新天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中学德育课程也日益显得重要。
在太原市成成中学,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不断创新德育课程,致力于开辟中学德育课程新天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德育教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成成中学如何与时俱进,推动中学德育课程改革。
成成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校,学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学生成长成才。
为了更好地开辟中学德育课程新天地,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更多的德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全面地接触和了解德育知识。
学校引入了先进的德育教育资源,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开设了德育微课堂、德育互动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立体化、多元化的德育学习渠道。
学校还注重育人环境的营造,通过建设文明校园、推进学风建设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除了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成成中学还充分发挥了师资力量,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和提升。
学校通过开展德育教师培训和讲座、建立德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举措,提升了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德育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德育指导和教学服务。
学校还注重建设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的德育管理规定和标准,建立了德育考评机制,通过精准考核、激励机制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还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外延,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多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德育课程开发上,学校注重引入社会资源,构建了多种德育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活体验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德育课程内容和场景。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德育知识和理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学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德育学习,包括讨论会、德育讲座、心理咨询、团体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自主、互动、体验式的德育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德育学习更具有参与性和趣味性。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专题一一(一)是什么1道德含义: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行为规范。
2公民道德: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同时每个公民还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尊则。
(二)为什么1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社会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2必要性:(1)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标尺。
3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社会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当代青年的崇高责任和庄严使命。
(3)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一想基础性工程。
4德治与法律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相同,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但二者又各具特点。
不同,第一、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存在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当人们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应和代表着统治阶级德意志。
(三)怎样做1继承优良传统(1)为什么继承中华传统美德?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C中华传统美德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2)继承优良传统,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考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中考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中考政治科目中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我们作为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
下面将从儿童权益、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儿童权益儿童权益是指儿童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权益是社会的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保护儿童的权益。
首先,我们要倡导儿童优先原则,确保儿童在生活、教育和医疗方面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教育和成长的机会。
最后,我们要关注儿童保护问题,对虐待和剥削儿童的行为进行谴责,为儿童争取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义务的行为准则。
作为公民,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歧视和偏见,维护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其次,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违法乱纪。
最后,我们应该保护公物,爱护和守护公共设施和自然环境。
三、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关乎个人修养和公共形象。
作为公民,我们要注重文明礼仪的培养和实践。
首先,我们要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懂得和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个人空间。
其次,我们要注意用语文明,不说脏话,不使用侮辱性语言,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
最后,我们要提倡文明出行,排队等候,礼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行车和文明骑行。
总之,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与伦理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良好公民,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不仅仅是中考政治科目要求的知识积累,更是我们作为公民应当具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总结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总结(2011.6)自江西省2008年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三年了。
这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现代的教学是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底蕴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要点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而给学生留下巨大的思维和拓展空间,再加上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时政性,新教材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切,金融、经济、法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新知识不断融入,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熟悉并精通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又要不断地涉猎新的社会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否则,面对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会感到无从下手。
同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进而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把影音文件、重要新闻、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搬进课堂,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直接感知、真实感受的需要。
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展示政治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不断转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有人说,如果学生的问题难到了老师,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而中国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了,“全都懂了!”是最理想的结果。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思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案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设计思路(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贯彻了《新课标》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选修课,体现了选修课教材贴近学生、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将教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
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既有利于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又符合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趣、兴趣、志趣,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色。
新课标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探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更充分地实现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程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关注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反映社会进步和时代特色的伦理新观念。
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特点(一)专题性叙述方式本教材内容,没有沿用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模式,而是采用“专题”的叙述方式。
专题一、二讲授“公民道德”,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理论基础;专题三、四、五讲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凸现的经济、科技和环境伦理问题,这三个专题(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环境伦理)属于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的内容。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 设 2.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 理 3.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 理 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公平与效率关系
1.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专题四 : 面对科技 进步的 伦理冲突
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3.网络的伦理困惑
4.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
专题五 : 对环境的 伦理关怀
1.现代文明的环境危 机 2.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 范 3.呵护人类共有的家 园 4.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
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 心,而环境伦理就是“调整人与自
然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
和。”
透视“可持续” : 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其中,生态可持续性是基础,社 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 性是手段。
可持续发展 的伦理原则
1.坚持环境保护与 经济发展相结合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公民道德规范五句话、二十个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陈 瑛
1.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
专题一 :公民 道德建设
2.继往开来 综合创新
3.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 建设的核心、原则
专题二 : 公民的 道德生活
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 德 2.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 德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 德 4.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专题三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伦理要求
2.代际平等的要求
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热爱祖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八 荣 八 耻
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文档
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文档第一篇: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点归纳文档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知识点总结贵州省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二(14)班母天潦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第一课:学会做人,道德为先1、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地位及作用是什么?(1)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2)道德也是衡量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
(3)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人生事业的成败、生活幸福有重要作用。
(4)道德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先进的道德对社会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道德对社会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3.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哪几个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4.道德的特征(1)时代性(2)非强制性(3)广泛性附:广泛性的体现美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美德伦理:经济、科技、环境。
5.当代道德的内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同: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异:(1)、道德自人类产生就始终存在,其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法律产生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认定或认可,反映或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2)、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有国家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施行。
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是国家强制力。
(3)道德调节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所有行为;法律调节范围主要是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8.培养高尚道德的意义(1)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2)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3)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公民道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公民道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公民道德是指中国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准则。
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公民道德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具有高度公民道德素养的国家,必然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社会问题,获得国内外的尊重和信任。
然而,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些公民道德上的问题,如缺乏诚信意识、道德红线模糊、追求利益最大化等。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了提升公民道德,需要在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努力。
教育是培养公民道德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形成合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同时,社会各个领域也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建设,为公民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
政府应该加强对道德建设的引导和监管,鼓励和表彰道德模范,倡导诚信、守法、互助、奉献等良好的公民道德。
总之,中国公民道德的建设不仅是每个个体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和价值观念,才能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为中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一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安排方式,它的合理性对于文章的阅读体验和内容表达至关重要。
在讨论中国公民道德的文章中,一个清晰有序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部分- 概述:讨论中国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和现状。
- 文章结构: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目的:说明本文旨在探讨公民道德的培养与提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 正文部分- 公民道德的重要性:探讨公民道德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2023高中政治选修三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课件
2023高中政治选修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课件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学习和培养对于高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件旨在介绍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基本概念1. 公民道德的定义与特点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其特点包括普遍性、开放性、多样性等。
2. 伦理常识的含义与作用伦理常识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关道德的基本常识和原则。
它在人们的价值观形成、行为准则制定以及道德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重要内容1. 公民责任与义务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包括遵守法律、关心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责任。
2. 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公民享有的权利与自由是公民身份的基本保障,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思想自由等多个方面的权利。
3.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4. 管理伦理与社会道德管理伦理是指在组织或机构管理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而社会道德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四、培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途径与方法1. 学校教育的作用与责任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伦理素养的责任。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基础,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五、总结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作为高中政治的选修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角色的扮演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塑造和培养。
abfldn教材解析教材解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教材解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主讲专家:陈瑛《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朱明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思想政治》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赵聪原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师用书主编戴颖《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师用书作者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戴颖】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老师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师用书主编、原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现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赵聪老师和大家一起,围绕《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一模块进行探讨。
我是《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师用书作者、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戴颖。
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一课程;二、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三、教材的重点难点解析;四、这一模块与本课程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问题以及它与必修3《文化生活》的关系。
陈老师,赵老师,您们好!我们知道,《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要求新增的模块。
可以说,在高中课程改革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中没有设计过专门针对“公民道德与伦理”的有关内容。
陈老师、赵老师,您们认为,增设这一模块的现实意义及价值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教育呢?【陈瑛】我想,要解释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人为什么要学习道德”,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设《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门课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世间的万事万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东西”。
我们人类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而要做任何事,也首先是要依靠人,以人为本。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关于《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修订情况的说明
作者: 闫绍杰
作者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11-1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公民道德与伦理 党的十八大精神 教材修订
摘要:为了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修订。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修订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二是根据教学实践的检验、编写者自身认识的发展对教材进行的修订;三是对知识依托的材料进行了更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1——12期目录索引
“ 德育两难故事法” ——基于柯尔伯格
道德两难故事 的一个畅想 刘 源(— ) 4 4 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课 自主学 习意识初探 于云荣( — ) 4 8 我 国公 民意识教育的基本 内涵 薛 燕 张汉云( - ) 5 4 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付小秋( - ) 5 8 展现思想魅力 增 强教学实效 陈 乐( - ) 6 4 以课例研究 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季 平(— ) 67 课堂教学美感 的兰维视角 孙 杰 (— 0 6 1)
《 想 政治 课 教 学 》 思 21 0 0年 1 — 1 — 2期 日’ 索 引 录
( 作者后面括弧 内, 短横 线前面是期数 , 短横 线后面是 当期 页码 )
理视 论野
“ 六个为什么” 的理论架构-时代意义 赵少华(— ) 9 14
“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的策略思考 鞠文灿 ( ) 卜6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民族团结教育 金家新(- ) 19 坚持与推进我 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学 校德育实践课程 的界定 - 李艳芬( - ) 8 4 弗洛姆的 ^ 、 格理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李 玲 (- ) 8 6 用 联系的观点解读低碳经济 骆柏林 (_ ) 9 4 国际政要外交辞令 中的中国文化 张 颖 (— ) 9 7 思 想政治课的魅力 李亚平( 0 4 1. ) 论 文化经典的德育意义 许家星 徐 福来 (: 1 ) 1-0 1 “ 直通中南海 ” 的政治学思考 张 颖 ( 1 ) 1 - 2 1 阿多诺 和波兹曼的当代 文化批判及其 德育启示 蒋 瑞( I 1 ) 1- 5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根本性质 吴向东(2 4 1_ ) 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 内涵 刘建和 (2 6 1— ) 解读科学发展观 的“ 目 ” 总 标 沈 津(2 9 1— ) 良品教育如何 区别于知识教育 马永翔(2 1) 1—2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一、本专题的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明确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基 本规范
➢ 理解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重 要作用。
➢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途径和方法。
➢ 理解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的异同。
2.能力目标
1.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2.突出德育课程的特色 3.进一步拓展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教材的编排结构
1.本教材的结构分为专题、框和目 三个层次。举例:
➢专题 ——公民道德建设 ➢框——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 ➢目—— 程正文的一些辅助性内容,如 “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及 经典语录。
3.活动导入 4.活动建议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材呈现方式的突破 ➢ 采用“专题”的呈现方式
本教材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和应用伦理两 部分,共5个专题。
2.重视探究性学习 ➢ 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互动
性、创造性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三、教材使用的总体教学建议
(一)理解各专题之间的关系
第一专题是教材其他专题的基础,从 道德与做人的关系讲起,说明道德在人的 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通过实例分析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 公德在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培 养学生综合与归纳的能力。
➢ 通过联系社会生活的各种探究活动,提出 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 力、分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 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做一个在家庭生活中遵守家庭美 德、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在 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
课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课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指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准则,保持社会公正、公平、诚信,尊重他人权利,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高度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将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方法。
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准则,包括尊重公共秩序、文明礼仪、公共卫生、节约资源等。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群体,如家庭、单位、社会组织等。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准则,而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该尊重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不尊重社会公德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社会秩序混乱,资源浪费,环境恶劣等。
因此,每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好的社会形象。
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公共道德和职业习惯。
在工作场所中,员工应该秉持职业操守,严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企业做出贡献。
职业道德包括:保守商业秘密、不舞弊、不贪污受贿、不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等。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很重要,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更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
三、个人道德个人道德是指每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包括诚信、尊重他人、自律、勇敢、感恩等。
懂得尊重他人权利、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人道德的重要方面。
在处理私人事务方面,要讲究自律,不做危害社会、家庭、他人的事情,重视感恩,理解别人的好处,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在公共生活和工作中,遵守公共规定,不曲解法律法规,公正、公平对待每个人。
因此,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来提高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使其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自我提升,同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合理有序运行。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修订说明
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 务 ,为保 护生态环境 、实现 可持续发展 进一 步 指 明了方 向。
为使 广大教 师和学生 了解 、把握生态 文 明
的 内涵 、 相关知识及 建设生 态文 明的重要意义 , 专题 五将教 材原先第 四框 “ 可持续 发展之路 ” 走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要 阐述 了以 , “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 社 会 主义思 想道 德建设 的重要作 用 与意义 。它 丰富 和发展 了社 会 主义 的道德规 范 ,确立 了人 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 并引领社会风尚。 第 四框 “八 荣 八耻 ’ ‘ 和公 民道 德 建设 的核
心 、 则 ” 原 教材 内容 的基 础 上 , 了较 大幅 原 在 作 度 的增 改 。其 中第 一 目“ 八荣 八耻 ” 完全 为新 编
容 , 以热 爱祖 国为荣 , 即“ 以危 害祖 国为 耻 ; 以服 务 人 民为荣 ;以背 离人 民为耻 ;以崇 尚科学 为 荣, 以愚 昧无 知 为耻 ; 以辛 勤 劳 动 为荣 , 以好 逸
括的具体 内容 和要 求 。 二 目“ 第 以为人 民服务为
核心”仍维持教材原来的内容 , , 没有作改动。 第
三 目“ 以集体 主义 为原 则 ” , 了起 始 部分 即 中 除 镜 头 一 至镜 头 四的 四张 图 片全 部 进 行 了更 新
外, 其他 部分未 作改 动。
二、 关于专题 二的调 整与修 改
一
容 ,我们将原第三框内容增改为现在的两框 内 容, 即第三框“ 社会主义荣辱观”第 四框“八荣 、 ‘
八耻 ’ 公 民道 德建 设 的核 心 、 和 原则 ” 。 第 三框 “ 社会 主义 荣辱 观 ”完 全是 新编 内 容 。 编 的第 三框设 立 了三 目。 一 目“ 新 第 我们 的 荣辱 观 ”从荣辱 观 的含义 、 用谈 起 , 到荣 辱 , 作 谈 观是 个 历史 范 畴 , 而 引 出 以“ 从 八荣 八 耻 ” 主 为 要 内容 的社会 主义荣 辱 观 。 二 目“ 第 社会 主义 核
2024年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总结参考
2024年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总结参考一、背景分析公民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公民道德建设方案。
二、目标设定1. 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提高公民对道德的重视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公民道德理念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全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3. 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推进道德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改革,督促公民主动践行道德规范。
三、具体措施1. 加强道德教育宣传(1) 制定公民道德教育宣传计划,开展大规模的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公民道德教育资源库,提供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资料和教学工具,方便全国各级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道德教育工作。
(3) 加强对大众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媒体传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2. 建立道德激励机制(1) 设立公民道德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奖励制度,鼓励模范先进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风尚。
(2) 推行诚信激励机制,建立公民信用体系,将道德评价与个人信用记录相结合,重点宣传和奖励诚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
(3) 组织道德模范宣讲团,邀请一线模范人物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进行宣讲,讲述他们的奉献故事,树立榜样。
3. 加强道德教育与实践(1) 在各级教育机构加大道德教育力度,将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公民主动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鼓励公民参与环保、扶贫、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公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时俱进,科学规划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修订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室单晓红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高中选修教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在结构、内容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具体说明如下。
一、关于专题一的调整与修改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006年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
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它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实际,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借鉴世界各民族道德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我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帮助学生理解、把握这些重要的理论内容,我们将原第三框内容增改为现在的两框内容,即第三框“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框“‘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第三框“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全是新编内容。
新编的第三框设立了三目。
第一目“我们的荣辱观”从荣辱观的含义、作用谈起,谈到荣辱观是个历史范畴,从而引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重点阐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石、道德力量和实践基础。
第三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要阐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并引领社会风尚。
第四框“‘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改。
其中第一目“八荣八耻”完全为新编内容。
第一目重点介绍了作为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八荣八耻”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二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仍维持教材原来的内容,没有作改动。
第三目“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中除了起始部分即镜头一至镜头四的四张图片全部进行了更新外,其他部分未作改动。
二、关于专题二的调整与修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可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将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
“四德建设”分别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家庭层面、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建设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
由此,根据十七大的新精神,我们对专题二部分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修改。
首先,我们对原先四框的顺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现调整后的顺序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即第一框“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第二框“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第三框“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第四框“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
其次,新增了第四框的部分内容。
新增改后的第四框“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分为三目:“为人做事之本”、“学习道德榜样”、“脚踏实地提升个人品德”。
其中第一目“为人做事之本”完全是新增内容。
此目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不同表现及其得到的不同评价的镜头入手,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个人品德,感受个人品德对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状况的重要影响。
第二目“学习道德榜样”与第三目“脚踏实地提升个人品德”主要内容仍为教材原先内容,个别材料进行了更新,如第二目“学习道德榜样”中的“镜头三”,新改为2007年全国首批道德模范评选的事例。
三、关于专题五的调整与修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生态文明”这个概念,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概念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塑具有更鲜明、更广泛的导向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相关知识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专题五将教材原先第四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第三目“在科学
发展观的统领下”改为“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含义,说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其次简述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再次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教材阐明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自觉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四、关于专题三、专题四等其他个别之处的微小调整与修改
对于本书的专题三和专题四,我们也有一些微调。
如专题三第四框的最后一目原先题目为“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现改为与十七大精神更为吻合的“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其中的“相关链接”也更新为直接引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文内容,而且教材正文宋体字的最后一句在原教材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之后又加上了“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远要求”,以进一步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
专题四的标题由“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更改为“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以求更加准确、贴切。
另外,对于教材全稿的个别之处,还有一些关于文字表述、标点方面的细小修改,以求更加科学、准确、贴切,这里不一一细述。
2009-12-24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