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三种体标记的共用分布与特征互动
汉语方言体标记的兼用及来源——以丰县方言为例
57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方言体标记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演变研究”(2020SJZDA010);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项目“吴方言史”(19WMB08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长江下游沿岸方言体标记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演变研究”(JUSRP2001ZD);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与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作者简介:1.蔡华祥,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2.赵 怡,女,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3.刘营营,女,南通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汉语方言体标记的兼用及来源——以丰县方言为例蔡华祥1,赵 怡2,刘营营3(1.2.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3.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摘 要:汉语方言完成体和持续体的标记兼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安庆型,来源于近代汉语的“著”;一种是丰县型,来源于近代汉语的“了”。
安庆方言的持续体标记“着”兼表完成体是存古现象,而丰县方言完成体标记“喽”兼表持续体是后起现象。
丰县方言的“喽”使用频率高、多功能性显著,经常搭配虚词“唻”和“啦”表达相应的体意义。
关键词:丰县方言;完成体;持续体;兼用;演变路径2021年第1期总第703期MODERN CHINESE No.1General No.703现代语文一、引言完成体和持续体是一组对立的体范畴,语言里常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标记。
如英语用have+V-ed 标记完成体,用V-ing 标记持续体;普通话用V-了1标记完成体,用V-着标记持续体。
汉语完成体和持续体的名称和内涵在学界还没有定论。
一般而言,普通话的“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用在句末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兼表确认语气[1](P788)。
朱德熙指出两者的不同,认为句中的“了1”是完成体,句末的“了2”则不是[2](P81-84)。
刘勋宁[3]、戴耀晶[4](P35-57)将不同句法位置的“了”统称为实现体或现实体标记。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一种有着丰富多样方言的语言。
方言是指汉语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汉语方言的分类非常复杂,主要根据区域划分,其中的方言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层级。
下面本文将对汉语方言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探讨。
一、汉语方言的分类根据区域划分,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包括:华北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华东方言、华南方言、海南方言、台湾方言和东北方言。
每个方言区又包含着众多的方言种类。
例如,华北方言包括官话、京片子、冀鲁官话等;西南方言包括川话、贵州话、滇话等;西北方言包括陕西话、甘肃话等。
在每个方言区内部,又存在着很多的小方言区。
以华北方言为例,可以进一步分为北京话、天津话、山西话、河北话等。
这些小方言区的划分通常是根据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来界定的。
二、汉语方言的特点汉语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特点:汉语方言的语音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以官话为例,一般不发浊音,有清音之分;而广东话则较为口语化,发音时更加轻松自然。
2. 词汇特点:不同方言区的词汇有所差异,有些词汇在一个方言中很常见,而在另一个方言中却很少使用。
例如,“吃饭”在官话中是“吃饭”,而在广东话中是“食饭”。
3. 语法特点:汉语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官话中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而四川话中的“了”表示动作的进行。
4. 语气特点:方言区的语气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河南话中,重音和语气词的使用相对较多,而广东话中则更加注重音调的运用。
5. 基础教育应用:汉语方言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官话作为中国的标准语言,在全国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方言区内,学生通常使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
总结:汉语方言的分类和特点非常复杂,不同的方言区存在着明显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多样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of Zhuo(著)-kind Continuous Markers in Chinese
Dialects
作者: 罗自群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语言研究
页码: 56-6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汉语方言 持续标记 著 地理分布
摘要:摘要:根据来自直略切的“著”类持续标记在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发现不同类别的持续标记在地理分布上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每一类都有各自主要的通行区但往往又是
跨方言区的,不被一种方言区所专有;不同语音形式的持续标记不仅与其历时演变轨迹相映照,而且其地理分布也与历史上的人口扩散方向一致。
借助与汉语有语言接触关系的一些民族
语的表现,进一步印证和补充了对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认识。
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
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相关推荐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汉语方言分区,是参照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把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方言点连成一块方言片,再把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方言片连成一个更大的方言区。
或者是,通过可行的方式,归纳出客观存在的方言系属,给以一定的名称,作出一定的说明。
方言的分区,说到底,无非是把客观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方言系统如实地揭示出来,既准确地反映方言的面貌,又全面揭示方言的历史发展规律,阐明不同方言之间的关系,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方言跟方言间的分界有颜色跟颜色的界限那么糊涂,而所含有的因素比颜色的分别还复杂得多。
”因此,分区的结果必定会显示出不少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跟汉语的复杂性、划分方言的条件及角度、选材的标准、所调查的材料是否完备,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划分方言的原则和依据问题。
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和标准,其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从尝试到探索,再到比较成熟的过程。
一、尝试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黎锦熙。
已有资料显示,最早给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是章太炎,他于1915年在《检论》中提出汉语方言分区“九类说”;黎先生也在同年发表《国语运动史纲》,提出他的“十二系说”。
在此暂不对他们汉语方言分区的结果作任何评价,只讨论其分区标准和分区原则。
对以上两人的分区,詹伯慧认为:章氏“没能完全做到以语言材料作为分区的主要依据”,“过于重视自然地理的因素”;黎氏“从整个分区的框架来看,似乎还没能彻底摆脱山川地理因素的干扰”。
王福堂认为,章氏“对部分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形成原因作了简单说明,其中有关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方音差异由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看法则出于传统,缺乏科学性”,黎氏“所分方言以江河湖海命名,也不免囿于水土之见,出发点和章太炎相同”。
一句话,这种分区基本上是印象式的,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和行政区划因素,缺乏方言本体的依据。
最新语言学类型学2
2.3 Unrestricted and Implicational Universals 2.Implicational Universals
It is the discovery of shared restrictions on possible language types. It can be formed as P ⊃ Q. eg1. If P…then Q P: mid-front rounded vowels Q: high-front rounded vowels French: peu [pφ] 一点 rue [r y ] 马路
3. Status & Prospect
a. Target and scope become wider.
李云兵, “中国南亚语系语言构词形态 构词形态的类型 构词形态 学意义”,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 ,(2007年):84—90。 田阡子, 江荻, 孙宏开, “东亚语言常见爆发 音的类型学特征”,江苏:《语言科学》第6期 ,(2009年): 561—572。
在知网(CNKI)上的检索 上的检索(2005—2011) 在知网 上的检索
以语言类型学与语法为主题的论文有 篇 语法为主题的论文 以语言类型学与语法为主题的论文有60篇 以语言类型学与词汇为主题的论文有58篇 语言类型学与词汇为主题的论文有 篇 词汇为主题的论文有 以语言类型学与语音为主题的论文有19篇 以语言类型学与语音为主题的论文有 篇 语音为主题的论文有 以语言类型学与认知为主题的论文有45篇 以语言类型学与认知为主题的论文有 篇 认知为主题的论文有 以语言类型学与方言为主题的论文有 以语言类型学与方言为主题的论文有 115篇 方言 篇
2. Implicational Universals
现汉语法"两个三角三个平面"
语法研究中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对语法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和动态、立体性的研究,是当代语法学的明显特征。
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许多语法问题仅在语法的层面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多视角地动态地对汉语语法进行观察和研究,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语法学界所致力探讨的热点课题。
在对这一热点课题的探讨中,人们提出了许多耐人深思的问题,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语言学特色的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其中,由胡裕树、张斌二位先生首先提出的“三个平面”学说和邢福义先生的“两个三角”学说最引人注目。
这两个学说具有相近的学术思路和一定的学术互补性,但是在概念内涵和研究观念等方面也有不小的差别。
本文重点探讨“两个三角”学说,并把这一学说的有关内容同“三个平面”学说进行一些比较。
一、两个三角学说(一)两个三角学说的形成两个三角由小三角(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和大三角(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构成。
两个三角学说是邢福义先生在总结自已和中国当代语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追求的基础上,由小三角逐渐发展到大三角而形成的。
1984年,邢福义先生在总结自已的研究特色时提出了语法研究有机地结合逻辑和修辞的问题,形成了小三角的雏形(《语法问题探讨集·序》)。
1986年在北京西山召开的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他又提出语法研究除了意义和形式之外,还要注意语用价值的问题(1);他提交的论文《“NN地V”结构》(2),从语义特征、形式特征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NN地V”这种格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1987年发表的《语修沟通管见》(3)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于某种语法现象,既要注意研究其语表形式和语里意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有关规律,也要注意研究其语用价值,借以深化认识。
”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小三角的形成。
1989年湖北省语言学会第5届年会上,邢先生作了关于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的学术专题讲座,在小三角的基础上引入了大三角,两个三角学说首次提出。
谈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南北差异的成因(一)
谈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南北差异的成因(一)〔论文关键词〕长江南北方言;持续体标记;本字;成因〔论文内容摘要〕持续体标记的形成,是一个动词进行系列语法化的过程。
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南北方言表持续体标记的本字和南北差异的成因,认为造成持续体标记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两汉)早于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因此体标记“到”早于“着”产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
一、引言体标记又叫做“动词词尾”“态标记”“状态补语”“动态助词”,是动词补语的一种,附在动词后面,用于表达动作的状态、情貌。
罗自群在《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中的方言地图显示,在北方方言里,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主要用体标记“着”表示,而长江以南(本文统称江南,下同)方言动词的持续貌和进行貌主要用“到”和“起”表示,其中“起”主要集中在西南官话和湘语区,不如“到”分布广泛。
二、江南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类的分布《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的材料和已发表的论文表明,用“到”类字作持续体标记的方言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普遍分布在吴语、湘语、赣语、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区的多数方言点,闽语、粤语、客语区也有分布。
长江以北的部分四川、重庆方言也有表持续的“到”,一般认为是明清时期的湖广移民传去的,是受长江以南的方言影响造成的。
主要用字有“到tau0]”“倒tau0]”“哒ta0]”“得te0]”“底ti0]”“的ti0]”“老lau0]”“牢lau0]”等。
这些持续体标大多数可以同时用作完成体标记,本文只论述它们表持续的用法。
例如:(1)江西南昌话:坐到tau0]吃比站到吃好些。
(2)湖北武汉话:他先找了老张,跟倒tau0]又找了小李/他站倒说(3)四川成都话:莫得活路做,只好在屋头耍倒tau上声]/他说倒说倒就哭起来了(4)贵州贵阳话:好好听倒tau上声]/围倒他要糖吃/讲倒讲倒的笑起来了/顺倒(5)安徽宿松话:椅到tau上声],不要动。
现代汉语黄廖版名词解释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汉语方言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
2020年第36卷第2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6 N o.22020 (总第170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0)文章编号:1673-1646(2020)02-0096-04汉语方言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王娟1,贾舒悦2(1.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012;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汉语方言中有 公鸡 母鸡 这一类家禽家畜词的雌雄标记,本文将详细讨论它们在方言中的地理分布,并将探讨它们分布的不对称以及原因,即反映的是范畴不对称现象或原型效应,是范畴内部成员的认知等级差别所致;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接触中受到外部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㊂关键词:方言;雌雄标记;地理分布中图分类号: H17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0.02.016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o u l t r y a n d L i v e s t o c k sM a l ea n d F e m a l eM a r k e r s i nC h i n e s eD i a l e c t sW A N GJ u a n1,J I AS h u y u e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a i y u a n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z h o n g,030012,C h i n a;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T a i y u a n03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r e a r em a l e a n d f e m a l em a r k e r s o f p o u l t r y a n d l i v e s t o c kw o r d s i nC h i n e s e d i a l e c t s,s u c h a s c o c k a n d h e n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a s y m m e t r i c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s em a r k e r s i n C h i n e s e d i a l e c t s,a n d 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 t h i s i s c a u s e d b y d i f f e r e n t c o g n i t i o n s o f t h em e m b e r s o f c o m m u n i t i e s, a n d s h a p e d u n d e r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e x t e r n a l d i a l e c t s.K e y w o r d s:d d i a l e c t s;m a l e a n d f e m a l em a r k e r s;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在汉语方言中学者们经常会注意到 鸡公 公鸡 这一组词,如桥本万太郎(1985年)指出:从 鸡母 到 母鸡 ,是南方汉语南亚式的顺行结构和北方汉语阿勒泰式的逆行结构的鲜明对比,是构词法的由南向北的推移㊂[1]罗自群(2006年)则认为: 鸡公 型是汉语固有的,是汉语复合名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构词方式 整体 + 部分 的产物,不是南方民族语言的底层; 公鸡 型是在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影响下通过汉语的 形容词素修饰语+中心语 这一构词方式后来产生的㊂[2]本文主要依据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43本)(1995年版),重点分析 公鸡 母鸡 这一类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及其不对称性㊂1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我们从北京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公牛 母牛 公马 母马 公驴 母驴 公羊 母羊公猪 母猪 公猫 母猫 公狗 母狗 公鸭 母鸭 公鸡 母鸡 这九组词基本上是以 公 母 的形式对称分布,只不过多出了 郎猫 女猫 ㊂南宁平话也主要是以 公/母 为主,比较整齐㊂但在其它官话区,就出现了相对混乱的分布格局㊂例如:东北官话哈尔滨话(公牛) 牤子㊁牤牛㊁犍牛 (母牛) 母牛㊁乳牛㊁乳牛 ,没有 公牛 一词;与之大致相同的是 牤猪 母猪 ㊂ 公马 称之*收稿日期:2019-10-28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哲社规划项目:山西方言古语词研究(晋规办字[2017]2号);山西省高校哲社一般项目:山西方言民俗词汇研究(201803028)作者简介:王娟(1978-),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汉语言文字学㊂为 儿马 , 母马 称之为 骒马 ㊂ 公狗 称之为 牙狗 ,与 母狗 相对㊂胶辽官话(牟平话)㊁冀鲁官话(济南话)㊁中原官话(洛阳话㊁万荣话㊁西安话㊁徐州话)㊁兰银官话(银川话㊁乌鲁木齐㊁西宁话)㊁江淮官话(扬州话)中亦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 公鸡 母鸡 型,没有 鸡公 鸡母 型㊂晋语(太原话㊁忻州话)的情况大致如此,是以 公/母+家畜 分布,间有其他如 叫驴㊁草驴 儿猫㊁女猫 儿马㊁骒马 等称呼㊂以上方言区的雌雄标记主要有:表1官话和晋语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宫话晋语家畜猫牛狗驴马羊猪公郎㊁男(济南㊁徐州)㊁儿(太原㊁洛阳)牤(哈尔滨㊁济南㊁洛阳)㊁犍㊁骚(银川)牙叫儿骚(丹阳)㊁骚胡(银川话单说骚胡指公羊)骚(银川)㊁牙母女乳(哈尔滨㊁西宁㊁银川)㊁雨(哈尔滨)㊁牸(洛阳㊁扬州㊁徐州㊁牟平)㊁氏(济南)㊁(万荣)草骒官话区中比较特殊的就是西南官话(成都话),多为 公/母+家禽家畜 型,但只有在 鸡 身上例外,既有 公鸡㊁母鸡 这种相对北京话来说正常的语序,也有 鸡公㊁鸡母㊁鸡婆 这种倒装形式㊂视线沿着长江向南,我们注意到比较有意思的是,吴方言中上海话的雌雄标记分布比较工整,如表2所示㊂表2吴语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1)上海话家畜牛狗鸡鸭公雄雄雄雄母雌雌㊁草狗儿㊁母狗儿雌雌除了 母狗 多出 草狗儿 母狗儿 这两个词外,其它皆以 雌雄 对称分布㊂同处吴语区的金华㊁宁波㊁崇明㊁苏州,雌雄标记仍以 雌雄 为主,但多出了 牯(牛/猪) 公㊁母(猪) 骒马(母马) 草(鸡/鸭) 老婆鸡 等形式,而且均出现了倒装形式,如金华话 牛牯(公牛) 羊羖(公羊) ,宁波话 牛娘 猪娘 鸡娘等,多出表示雌性标记的 娘 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宁波话有几组词雌雄语序相反,如表3所示㊂由表3可见,称说雄性家畜时多用 修饰语+中心语 构词方式,而称说雌性家畜时多用 整体+ 部分 的构词方式,就雌雄双方来讲是逆序㊁不对称的㊂当然,单说雌雄单方来说又是对称的㊂表3吴语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2)金华㊁宁波㊁崇明㊁苏州话家畜牛猪鸡狗猫公雄牛牯猪雄鸡雄狗雄猫母牛娘(宁波话)猪娘(宁波话)草鸡㊁鸡娘(宁波话)这一方言区唯有丹阳话比较特殊,处于混杂模式,如表4所示㊂表4吴语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3)丹阳话家畜鸡鸭牛猪狗羊马驴猫公公鸡/雄鸡公鸭公牛公猪/猪郎公狗骚羊公马公驴公猫母母鸡/鸡婆母鸭牛婆猪婆母狗/婆狗婆羊母马母驴母猫其雌雄标记多样化,以 公/母 为公,同时有 雄 郎 骚 婆 ;其顺序以正序为主,同时有逆序,同一家畜也有不同顺序㊁不同标记的称呼㊂再来调查湘方言(长沙)㊁闽方言(建瓯㊁福州㊁海口)㊁粤方言(广州㊁东莞㊁雷州),发现其雌雄标记分布相对对称,尤其是长沙话,雌雄标记比较工整㊂从表5可见,长沙话中多是 家畜+公/婆 的格式,两两对称分布㊂当然,只有 驴 是采用顺序结构㊂79(总第170期)汉语方言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王娟等)表5湘方言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长沙话家畜牛马驴羊猫狗鸡鸭公牛公(牯)子马公(子)公驴子羊牯子猫公子狗公子鸡公(子)鸭公(子)母牛婆子马婆(子)母驴子羊婆子猫婆子狗婆子(草狗㊁母狗)鸡婆(子)㊁叫鸡公鸭婆子而闽粤方言中多是 家畜+公/母(毑) 或 牯/嫲(母) 的格式,另有 猫女 鸡婆 牛 狗豭 ㊂福州话相对多了 雄 港 角 表示雄性㊂表6闽方言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福州话家畜马牛驴狗猫猪兔鸡鸭鹅公马雄牛港驴港犬雄猫雄猪角兔港鸡角鸭角/鸭雄鹅角母马母牛母驴母犬母猫母猪母兔母鸡母鸭母鹅母从表6可见,福州话的雌性标记比较单一,只有 母 ㊂赣方言(南昌话㊁萍乡话㊁娄底话㊁黎川话)的雌雄标记相对单一,主要是 家畜+公(牯)/婆(嫲)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指称家禽 公鸡 时,有 公鸡㊁鸡公子㊁雄鸡㊁叫鸡公㊁雄鸡公 五种称呼㊂[1]客家方言(梅县话㊁于都话)则主要是 家畜+牯(公)/嫲(婆) ,亦较对称㊂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家禽家畜词的雌雄标记 公/母鸡 型与 鸡公/母 型具有南北分布的地理差异㊂ 公/母鸡 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官话区, 鸡公/母 型多公布于长江以南的非官话区㊂但这种分布不是绝对的,西南官话区就有 鸡公/母 型(也只有称说 鸡 时);而南宁平话主要是 公/母鸡 型,与官话区基本一致㊂2 公/母鸡 型与 鸡公/母 型的来源关于 公/母鸡 型与 鸡公/母 型的来源,学界目前说法不一㊂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就是 鸡公/母 型的 公/母 是不是修饰语,这是关系到 鸡公/母 型来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㊂一般以为 鸡公/母 就是 中心语+修饰语 ,但丁邦新(2000年)认为汉语方言中并没有 中心语 修饰语 的词序, 公㊁婆 不是纯粹表示性别的形容词,而是名词㊂这种解释过于泛化,将 公㊁婆 的名词用法混同于形容词用法,而且不能说明 公/母鸡 型与 鸡公/母 型南北分布的地理差异㊂[2]在确定了 鸡公/母 型的 公/母 是修饰语后,接下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结构的来源㊂公/母鸡 型,罗自群先生(2006年)认为是受阿尔泰语言影响的结果,因为阿尔泰系语言是把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语之前,表示动物雌雄的语素在中心语之前㊂[3] 公 用于指称雄性动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㊃作酱法“: 母蟹齐大,圆,竟腹下;公蟹狭而长㊂ 虽然其产生较晚,但 雄 却早在‘诗经㊃邶风㊃雄雉“中就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㊂而 母鸡 早已出现,‘孟子㊃尽心上“: 五母鸡,二母彘㊂ 因此,笔者假定 公鸡 是汉语本身固有的词汇,可能是 雄鸡 历时演变后产生的替代词汇㊂因为 公鸡㊁母鸡 一般都是对举出现,而 母鸡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因此 公鸡 不可能是北魏以后受阿尔泰语系影响而产生的㊂ 公鸡 雄鸡 的顺序应是:雄鸡ң公鸡㊂上海话可能更好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原貌㊂鸡公/母 型,桥本万太郎(1985年)指出是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㊂[4]59-66岑麒祥(1953年)㊁李如龙(1982年)㊁欧阳觉亚(1991年)均持类似观点㊂①但项梦冰[5](1988年)㊁丁邦新[2](2000年)认为 鸡公 是汉语固有的㊂实际上,北魏张丘建‘算经㊃百鸡趣“就有: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一,值钱一㊂ 张丘建是河北清河人,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虽然两人同为北魏时期北方人,但二人笔下却有两种语序截然相反的词汇,这似乎令人费解㊂由于文献的缺失,张丘建的具体事迹不可考,他有没有受到南方方言的影响也不可知㊂至89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①以上文章见(1)岑麒祥:‘从广东方言中体察语言的交流与发展“,‘中国语文“1953年第4期㊂(2)李如龙:‘试论汉语方言词汇的差异“,‘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㊂(3)欧阳觉亚:‘运用底层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民族语文“1991年第6期㊂少说明,在北魏时期汉语方言中已经存在着两种异序的结构㊂另外,我们或许可从娄底话中得到启示㊂娄底话中公鸡又叫 鸡公子㊁雄鸡㊁叫鸡公㊁雄鸡公 ,母鸡又叫 鸡婆子 鸡蕻子 菢鸡婆 ㊂不过 叫鸡公 指已经打鸣的公鸡,而 雄鸡公 指尚未打鸣的公鸡,因此 叫 雄 是修饰 鸡公 , 鸡公 本身就指公鸡,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公 并不是名词性语素㊂ 鸡婆子 指已经下蛋的鸡, 鸡蕻子 指尚未下蛋的鸡, 菢鸡婆 指正在孵蛋的母鸡, 婆 亦不是名词性语素㊂不过,在今天 鸡公/母 型分布的地区,存在着一些 整体+部分 方式构词的少数民族语言,如藏缅语族景颇语 鸡公㊁鸡母㊁鸡雏 等㊂因此,我们至少说这二者具有共同的类型学原理,否则难以解释长江以南大多数方言中 动物名称+雌雄语素 的现象㊂[6]我们注意到很多方言中既有 公/母鸡 型又有 鸡公/母 型的混合现象,如赣方言中 公鸡㊁鸡公㊁叫鸡公㊁雄鸡公 四种称呼并存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从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来看,可能是受到北方方言中强势方言影响的结果㊂3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不对称的原因无论是 公/母鸡 型还是 鸡公/母 型,最理想的结果是内部绝对统一整齐,如表7所示㊂表7理想化的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公鸡公鸭公狗公猫公(雄)母鸡母鸭母狗母猫母(雌)鸡公鸭公狗公猫公 公(雄)鸡母鸭母狗母猫母 母(雌)但实际方言中并没有这么规整,很多方言中既有 公鸡 也有 鸡公 的混合现象,如柳州话:公牛/牛牯公狗/狗牯公猪/猪郎公鸡/鸡公公鸭/鸭公母猪/猪婆比较有意思的是,柳州话中雌性多用 母+动物名称 表示, 牛婆 猪婆 例外,而雄性标记有 公㊁牯㊁郎 ,且顺序除了 公马㊁公驴㊁羊牯 外,其他均有两种顺序相反的结构㊂还有就是,称说羊时用了 羊牯/母羊 ,雌雄标记不对称(非 公-母 型),还有语序不对称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柳州话自身的性质有关,柳州话是南方地区的北方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但受粤语和客家话的影响更大,是桂林话与粤语的过渡阶段,因此其语序既有北方方言的 公鸡 类型,也有粤语的 鸡公 类型㊂另外,有些方言中雌雄标记并不统一用 公 或雄 , 母 或 雌 ,还用了 牯 港 郎 角 儿 男 牤 犍 骚 牙 表示雄性, 乳 雨 牸 氏 牜舍 女 嫲 毑 表示雌性,而且这些雌雄标记也不是对举出现的②,属于结构性不对称㊂还有的只有雄性或雌性单一标记,另一标记缺失,属于空缺性不对称㊂[7]还有,在称说动物时,有的动物雌雄标记只有一个,但有的却多达3个以上,如指称公牛时有 牤㊁犍㊁骚㊁脬㊁雄㊁牯 ,指称母牛时有 雌㊁乳㊁雨㊁牸㊁氏㊁牜舍㊁娘㊁嫲 ,这应该与牛在农耕时代的重要性有关㊂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语言内部语义演变的结果,反映的是范畴不对称现象或原型效应,是范畴内部成员的认知等级差别所致,即:范畴是人类的认知结构,对看似杂乱无序的事物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就叫做范畴化,范畴中的成员有等级差别,一些成员享有更多的相似性,就称其为原型,例如柳州话里表示家禽家畜词雌雄的标记在除了 公 和 母 之外,还有表示雄性标记 牯㊁郎 等, 公 和 母 相比 牯 和 郎 在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中享有更多的相似形,因此 公 和 母 是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范畴中的原型范畴,这里范畴内的不对称叫原型效应,即人类大部分的思维活动是在基本层次范畴上进行, 公 和 母 是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基本层次范畴,处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词语最先被人们习得,因此就产生了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㊂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接触中受到外部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西南官话区就有 鸡公/母 型可能受到了南方地区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影响,赣方言中的 公鸡 可能是受到北方强势方言的影响㊂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诸多不对称中还是有相对的对称,比如即使是较为混杂的哈尔滨话㊁太原话㊁忻州话,还是以 公/母+动物名称 为主;金华话则以 雌㊁雄+动物名称 为主㊂(下转第104页)99(总第170期)汉语方言家禽家畜词雌雄标记的地理分布(王娟等)②对举出现的雌雄标记主要有:牯-嫲㊁男-女㊁雄-雌㊁公-母(毑)㊂言和语境的巧妙利用,两者的结合有望制造令人捧腹㊁寓意深刻的文体效果㊂以网络流行语中的幽默言语为例,死喻复活的三大途径也各具特色:双关修辞是通过改变语言内容来改变幽默语境;语码转换通过语言形式的变化以转换幽默语境;热点关联则依托有记忆点的社会语境制造幽默语言㊂总而言之,在新词迭出的网络时代探讨死喻复活的幽默机制和幽默方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娱乐创意,还将提升人们对于语言和思维的认识,推动认知修辞学的研究和应用㊂参考文献[1]L a k o f f G,T u r n e rM.M o r e t h a nC o o l R e a s o n:AF i e l dG u i d e t oP o e t i cM e t a p h o r s[M].C h i c a g o:C h i c a g oU n i-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89.[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㊃亚历山大修辞学㊃论诗[M].颜一和,崔延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3]R i c h a r d s IA.T h eP h i l o s o p h y o fR h e t o r i c[M].O x-f o r d: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36.[4]L a k o f fG,J o h n s o n M.M e t a p h o r s W eL i v eb y[M].C h i c a g o: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1980.[5]B r e d i n H.T h e l i t e r a l a n dt h e f i g u r a t i v e[J].P h i l o s o-p h y,1992(1):69-80.[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 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1-6.[8]石本俊.死喻复活的工作机制及激活方式研究[J].现代语文,2013(1):80-83.[9]G i o r aR.O n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v e n e s s r e q u i r e m e n t[J].J o u r-n a l o f P r a g m a t i c s,1988,12(5):547-565. [10]冯全功.英语译者对汉语死喻的敏感性研究 以四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5):80-85.(上接第99页)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难点在于:一是方言词典中很多词没有标明,并不代表方言点就没有;二是调查了43个方言点,可能还有更典型的遗漏;三是南方方言中 鸡公 的来源并没有考察清楚,主要是文献资料欠缺㊂参考文献[1]邵宜.从赣方言看表示动物雌雄语素的词性及其功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48-52.[2]丁邦新.论汉语方言中 中心语一修饰语 的反常词序问题[J].方言,2000(3):194-197.[3]罗自群.从汉语方言 鸡公 公鸡 看动物名词雌雄南北异序的成因[J].方言,2006(4):378-384. [4][日]桥本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M].余志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项梦冰.试论汉语方言复合词的异序现象[J].语言研究,1988(2):81-94㊂[6]林华东.从复合词的 异序 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68-73.[7]宋德生.语言不对称现象及其认知机制[J].云梦学刊, 2005(3):127-129.401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汉语方言学教程知识点总结
汉语方言学教程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它拥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方言的学科,它关注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总结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汉语方言的分类、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汉语方言的分类1.官话官话是指中国的官方语言,通常指的是普通话。
它是中国国家通用的标准语言,是中国政府和教育系统所采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一种语言。
2.其他方言除了普通话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方言,如粤语、闽南语、上海话、四川话等。
这些方言通常是特定地区的语言,与普通话有明显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3.方言的分类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汉语方言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划分为东南方言、闽南方言、粤语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闽东南方言、乡村方言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三、汉语方言的语音1.声调汉语方言的声调是指音节的音高和音调,它是汉语方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同的汉语方言有不同的声调系统,例如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粤语有九个声调。
2.辅音汉语方言的辅音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普通话中没有浊音,而粤语中有浊声子音。
另外,一些方言还有特定的辅音,如上海话有浊擦音。
3.元音元音也是汉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方言之间元音的发音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粤语中有六个元音,而普通话只有五个元音。
四、汉语方言的词汇1.同义词不同的汉语方言有不同的词汇,有一些词语在不同方言中有相同的意思,但发音和用法却有所不同,可以称为同义词。
2.方言词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通常只在特定地区或社群中使用。
例如,粤语中有很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3.借词汉语方言中也有许多借词,这些词汇通常来自其他语言或方言,如粤语中有很多借自英语或广东话的词汇。
五、汉语方言的语法1.语序汉语方言的语序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普通话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上海话中的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中国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中国方言的分类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各个地区都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方言是指在某个语言文字体系下,由于地域、群体、历史等因素而形成的各个地区特有的语言变体。
方言的分类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方言的分类和特点,以增进大家对中国语言多样性的了解。
一、方言的分类中国方言的分类可以按照地域、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进行。
在地域分类上,中国方言主要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华北方言区、东北方言区、华东方言区、中南方言区、西南方言区、西北方言区、台港澳方言区。
每个方言区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方言组。
比如华北方言区可以划分为京、津、冀、晋等多个方言组。
在语音分类上,中国方言可以分为激烈声母、轻声母、普通声母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方言在发音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语法分类上,方言可以根据句式结构、词序等进行分类,比如宾主语序、主宾语序等。
在词汇分类上,不同方言区的俚语、习语、谚语等也有所不同。
二、方言的特点中国方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中国方言的数量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地区的语言表达特色。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
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
2. 音调系统:中国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音调的存在。
方言区内的语言在音调的使用上有所差异,这也是中国方言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某些方言中,音调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义。
3. 声调刚度:与许多其他汉语方言相比,中国方言的声调刚度相对较大。
这意味着在方言中,不仅语音的音调变化多样,而且语气的调节幅度较大。
方言的声调系统使其具有独特的韵律特点。
4. 词汇差异:中国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
这些词汇差异体现了方言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跨方言交流的困难度。
5. 俚语与习语:中国方言区内的俚语和习语也有所不同。
这些方言俚语和习语是当地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方言区的习俗和社会风貌。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李如龙一、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课题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从中国现代语言学兴起时就受到关注了。
现在看到的最早为汉语方言区的是章太炎(1900:《訄书》),他是中国传统小学到现代语言学转折发展中的大家,他的《新方言》是继承扬雄《方言》传统的两千年后的力作。
稍后的黎锦熙、赵元任、李方桂等都为此做过努力。
为什么关于方言的分区会得到第一代语言家们的关注呢?从客观上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征战、分合、流徙、移垦,却又未曾分裂为不同的国家,反倒是诸多民族相互融合,民族间还形成了统一的书面共通语,然而在口语中则存在着品种繁多,差别巨大的方言。
十里异音,一地多语的现象,随处可见。
现代语言学从古代语文学的书斋里解放出来,致力于现实生活的语言研究,学者自然要关注方言的研究。
究竟汉语有多少种方言,这是人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便是“方言研究必从分区开始”的道理。
然而殊异的方言区古已有之,何以先前就不关注呢?这便是学者们的主观意识所使然。
汉代之后的语文学,以书面语为正,以古代语为雅,方言口语不过是粗鄙的俚俗,自不足论。
没有学术观念的变革,人们是不会关注方言的。
经过百年的实践,随着方言调查研究的不断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学者们对汉语方言的分区也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每次修订都标志着研究水平的提高。
可见,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的思考和修正是方言调查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为汉语方言分区,自然不只是为了回答“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的问题,换言之,并非为分区而分区。
方言之间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方言的分区是就方言差异进行比较和归类,这正是方言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任务。
因此,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总结和检验。
有时,基于同样的方言事实,可以得出关于方言分区的不同结论,这是由于人们对于方言现象有不同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语言的方言及其与通语的关系有不同的状况。
例如差异多少才算是不同的方言,乃至算是不同的语言,这就必须结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地域的历史文化特点来考虑。
汉语方言的体和貌
温州方言的体和貌0. 引言。
0.1 温州虚词特殊的连调行为。
本文的所谓中性化调在其他汉语方言著作中通常叫轻声调,因为它的本质是原来调类区别的消失,而不是声音的轻重,所以本文把它叫作中性化连调,以与一般连调相对待。
温州的中性化调有零调和弱调两种。
零调有前附调和后附调两种。
前附( )只读前附调,调值是1-;后附( )的声调中性化以后其调值为前字调值的延伸,属于S (1980)所说的 一类的连调。
一个句子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语音短语,一个语音短语中只有一个语音词读一般连调,我们把它叫作连调核,其余的语音词都中性化作弱调,调值为1。
有些语素因为连调行为不一样会有不同的语法意义,本文在语素的右边加“s、w、0”分别表示一般连调(即充当连调核),弱调和零调。
如“罢”充当连调核,强读,表示事件”。
的实现,本文记作“罢 ”;“罢”读后附调,表示出现新情况,•本文记作“罢0.2 为了增加可读性,本文的方言词尽量用普通话加尖括号代表,•它们对应的方言词如下:〈这〉: ,弱化为 。
〈的〉: ,弱化为 , , , ,读后附调。
〈那〉: ,弱化为 ,本字为“许”。
〈什么〉: ,音变作 , ,省为 。
•本字为“何样”。
〈不要〉: ,为“不” 与“爱” (〈 )的合音词,•温州“要”说“爱”。
〈没有: ,为“无有”二字合音: + (〈 + )。
〈看〉: h ,本字为“朿见”。
〈给〉: h ,弱化为 ,本字为“丐”。
〈站〉: ,本字为“徛”。
〈都〉: ,本字不明。
〈那〉: ,本字为“渠”。
〈他们〉 ,本字为“渠来”,“来”为复数标志。
〈人〉,本字为“侬” ,人。
0.3. 与时间有关的语义分析。
在目前的汉语研究中,特别是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关于时间范畴的一些概念各人的认识并不一样。
所以对温州话作详细的讨论以前,有必要先以普通话作例子,对一些概念作一明确的定义。
0.3.1. 情状(situation)。
0.3.1.1 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在语义上与一个事件(event)相对应,•在时间轴上展现为一个过程。
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本文选择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为跨方言比较的对象。
在跨方言比较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语方言语法资料,借助“两个三角”语法理论,立足于语音形式和语义语法表现,通过综观概貌和微观透视,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方言完成体标记成分的形义特征、总体类型、共时分布和历时语音演变情况,力求在描写总结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现象成因。
本文共六章。
第一章绪论。
首先结合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现状说明语义范畴对跨方言语法比较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汉语体貌范畴的语义范畴属性,从扩大语法事实考察视野角度说明跨方言比较对汉语体貌研究的重要价值,确立本文以方言完成体标记为具体研究对象。
其次,结合已有认识说明本文对完成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办法。
再次,结合跨方言比较的特点讨论了本文对“两个三角”和“句管控”研究方法的具体理解。
最后说明本文框架、方言语料来源和引用规范等情况。
第二章为汉语完成体的研究现状述评。
鉴于汉语完成体的有关文献数量庞大(约2000篇),本文单独成章来详细梳理,以便为“整体汉语”视角下的跨方言比较寻求突破口。
本章主要分为共同语、方言、历史语法和其他领域来分别梳理,评述得失,从中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都共同存在着“争议多、不均衡”的共性问题,因此通过跨方言比较扩大语法事实的考察视野就成为重要选项。
第三章综观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总体类型、音义概况、地理分布和演变趋势。
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把方言完成体标记区分为后附型、前置型和变音型三大类。
然后重点考察后附型标记这一主体类型,具体采用方言地图和非地图文献资料互证互补的方法,细致考察各小类的语音形式和地理分布情况,发现南北方言总体表现不同,接着运用语音演变理论从声韵调的具体表现分析该类标记的语音弱化演变趋势的详情,最后把该类标记的突出音义特征概括为“音源多途”和“一标多用”。
第四章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选择后附型标记的两类个案(北方方言“了”类标记和南方方言“掉”类标记)进行跨方言考察。
绥宁关峡苗族平话指示词三分及其在进行体中的表征
收稿日期:2022-03-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湖南及周边省区汉语虚词时空立体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1&ZD29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湘桂边苗族平话语法深度调查与接触、比较研究”(22CYY008)。
作者简介:沈敏,男,湖南湘阴人,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绥宁关峡苗族平话指示词三分及其在进行体中的表征沈敏(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绥宁关峡苗族平话指示词系统呈现出“近—中—远”的三分格局。
其指示词三分的强弱倾向在不同语义范畴中存在以下等级序列:空间>时间>方式>性状、程度,指示词三分带来了更为细分多样的进行体表达形式。
通过与湘西南的湘语、赣语、湘南土话等汉语方言及苗语指示词系统的比较分析,可发现该语言区域指示词的一些共性,并据此推论关峡苗族平话的指示词系统是青衣苗人转用或借用该区域汉语方言指示词的结果,而非苗语底层指示词的遗留。
关键词:关峡苗族平话;指示词;三分;进行体中图分类号:H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3)02-0108-10湖南与广西交界区域的绥宁、城步、龙胜、资源等县的青衣苗人说一种目前系属不明的汉语方言,这种特殊的苗族汉话散落于湘桂边不同县乡,且自称不一,但在语音、词汇上存在若干一致性特征。
为行文方便,本文取绥宁关峡的自称“平话”,并将其合称为湘桂边“苗族平话”。
李蓝认为其性质是一种“民汉语”,即语言的整体面貌已是汉语,但语言持有者不是汉族,语言的深层还保留着一些原语言的成分。
[1]胡萍通过综合考察其使用功能和语言本体两方面的情况,认为“完全可以归入到濒危方言之列,其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记录、整理、研究苗瑶平话应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2]。
调查发现,绥宁关峡的苗族平话存在较为明显而独特的指示词三分现象,即指示词呈现由“个k u 213”“□ni 44”“□mei 213”对应“近—中—远”的三分格局。
汉语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和特色量词
汉语研究
Study on Chinese
汉语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和特色量词
刘 洋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整理分析《现 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 本分卷中的量词,梳理不同方言的量词特点。将汉语十大方言区的量词作 为一个系统整体考察,比较汉语方言各点量词的内部系统、通用量词、特色量词等,通过对各方 言量词的比较,揭示各点量词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汉语方言;量词;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表 1 “窝”义量词分布一览表
量词 窝 窝、窠、薮 窠 薮、□ teu53 宝
方言 官话、晋
区
语
赣语
吴语、徽 语、湘语
客家话
闽 语、 粤 语、 平话
(下转第184页)1822019 年第 10 期
汉语研究
Study on Chinese
网络语言的发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及时创新、更新了网 络交流的方式,丰富了语言结构层次。人们抛掉对于网络语言 的成见,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说明辩证的语言学观念正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作为语言学研究者,应当用多样化的眼光 去看待新兴的语言形式,不能用老眼光粗暴对待新生事物。
(二)影响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语体形式,网络语言的结构形式与表达手法 都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既不属 于口语化表达,不以听和说作为传播方式;也不属于书面化表达, 不以纸张笔墨为传播媒介,而是通过互联网这一特有的载体, 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对语言交际 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照搬其他语体形 式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显然是不妥的。 互联网的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网络语言也势必会随 之改变,语言学研究者应当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把其当作研究 的一大主要方向。如果不能正视时代发展潮流,拒绝接受新生 事物,那么不仅会拖延研究的进度,更有可能导致语言学体系 的失调。 网络语言能够实时反映网民内心的情感色彩,有助于实现 网民与语言学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语言研究者应当根据网络风 向,及时给出新的思路,引导网民进行良性、有效的网络沟通, 从根源处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就目前来看,现有的语言研究 方式并不能很好满足网络语言发展的需要,研究者必须使用更 为合理的分析方法,融入语言学独特的视角,演变出更为科学、 成熟的研究方式,争取早日形成有效的研究体系。 四、网络语言价值的发挥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在语言体系 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大,其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也引起了广 泛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价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00535现代汉语(2015年整理完整笔记)
00535现代汉语(2015年整理完整笔记)《现代汉语》知识要点(1)汉语方言大体分为官话区(北方方言)和非官话区两类。
非官话方言包括吴语(苏杭沪)、粤语(广东广西)、湘语(湖南)、闽语(福建)、赣语(江西)、客家话(江西福建等)。
(单选必出项★)(有时给出城市名称如“南京、成都、昆明”选择北方方言;“长沙、南昌”选择非官话方言)官话区: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2)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单选★)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根据语言的语用意图与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哪几类?1、竞争类。
竞争类的言语行为指的是语言的语用意图与社会目标相互竞争的那一类言语行为,具体如命令2、和谐类。
和谐类的言语行为指的是在言语活动中,听话的一方是受益者的那一类言语行为。
3、合作类。
指的是以交换信息为主要目的的那一类语言活动。
4、冲突类。
指的是语用意图与社会目标互相冲突的那一类言语行为。
试述语法的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抽象性2、层次性3、稳定性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方言。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独体字:是指无法分离出两个部件的汉字,例如:十,刀,大,女等文艺语体:又称艺术语体,它适用于形象地再现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言语形式的综合体,其主要特点是言语表达的形象生动性,音乐性,多样性和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双关:双关是一个词语同时关涉两个方面,它主要是利用词语的多义,语音的相同(相近)或语境的相似构成的,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词的理性义:指词义中与概念有关的、反映现实现象的意义,又叫概念意义,逻辑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内容,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意义,也是词典释义中最重视的意义。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Typology of object marking constructions: a pan-Sinitic view曹茜蕾(Hilary Chappell)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东亚语言研究所(CRLAO),巴黎,法国(1)Hilary.Chappell@ehess.fr1.相关背景就及物动词来说,汉语方言常见的语序是:直接宾语位于主要动词之后,而且不带任何显性的形态标记:主语—动词及物—宾语当直接宾语出现在主要动词之前这个非常规的位置时,宾语之前会有一个特殊的标记,例如普通话里的bǎ“把”:主语—[标记-宾语]—动词及物(1)普通话用“把”的处置式(NP主语)—[宾语标记[bǎ把] + NP直接宾语]—VP天黑了,我就能把帽子摘了,把辫子放在兜里…(张辛欣、桑晔1987, 488《世界之最》)在汉语语言学里,这种句法结构被称为处置式。
普通话里的这类结构,已经有很好的研究。
它的语义和句法限制,可以概括为:(i)直接宾语应该“有所指”(referential)(ii)直接宾语所代表的受事成分有明显的状态变化(使役性要素,参看吴福祥、2003, 蒋绍愚,1997, Chappell, 1992,Bisang, 1992)处置式中,直接宾语的指称对象常常是已知信息或旧信息(参看Chafe , 1987),因为它在上文中已经提到。
这个限制条件,常常不太准确地被说成是直接宾语的“定指性”(definiteness)。
例(1)中,辫子实际是故事的主题(topic)(辫子如何使她出名);她在白天工作时把辫子盘在帽子下,这个事实显示帽子在上文也已经被提到。
第二个限制条件,也就是使役性限制,可以通过谓语的复杂性看出来:动词带结果补语,或者程度或方式补语,以及动词后接方位介词短语,都是表明状态变化的一些手段。
Liu(1997)已经对此进行了描写,显示有多种句法手段可以表明状态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7月语言研究 Jul., 2011 第31卷第3期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 ol. 31 No. 3汉语方言三种体标记的共用分布与特征互动饶宏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79;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跨方言看,汉语方言中进行、持续和完成三种体标记呈现三大类型:位置对立、标记兼用和标记三分,形成一种“五缺二”格局。
借鉴语言类型学的动因互动分析思路,采用两个情状特征的互动可以进行解释:特征一是“终结——非终”的区别;特征二是“过程——状态”的区别。
研究表明汉语方言研究与类型学研究可以实现良性的互动。
关键词:体标记;语言类型学;五缺二;特征互动中图分类号:H17;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1)03-0108-05本文所说的三种体指的是进行体、持续体和完成体①。
目前对于各主要方言中这三种体的描写比较细致,但从跨方言视角去寻找语言共性的研究却明显不足。
本文采用当代语言类型学的思路和方法,概括汉语方言中三种体标记的主要分布类型,发现它们呈现出“五缺二”格局,并从特征互动角度进行解释。
一体标记的共用类型和分布格局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跨方言来看,虽然汉语体标记情况非常复杂,尤其是存在一种体采用多标记现象,但如果从三种体标记的共用情况上区分,总体上呈现三大类型:位置对立、标记兼用和标记三分。
(一)位置对立很多方言可以这样区分三种体:完成体标记采用助词形式,进行体和持续体采用相同的标记——介词结构,但位置上形成对立。
首先看徽语的情况:徽语中完成体位于动词后,采用助词形式。
如:1) 我买了一只碗(绩溪)2) 上半日卯看哩本小说。
(歙县)3) 渠吃饭了着。
(休宁) 4) 渠读着十年个书,还没曾读厌。
(祁门)5) 讲之一遍,又讲之一遍。
(婺源)徽语主要依靠标记相对核心动词的位置来区分进行和持续:徽语的进行体标记大多都是在动词前用一个由介词和表方位的指示代词构成的介词词组。
这个介词词组里的指示代词都是非重读音节,一般都虚指,不是指动作发生地点,而是指动作正在进行。
其中“在那”(或“是那”)是徽语中表示进行体的典型形式:6) 老张是那搭做么呢?(绩溪) 7) 渠在尔呐吃饭。
(歙县)8) 渠是么仂吃饭。
(屯溪) 9) 渠是那写信。
(黟县)10) 外头在落雨,要带伞。
(祁门)其中,与“在”相对应的有“是、东(或蹲)、在”,祁门话中更常用一个“在”表示进行体,而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07CYY006);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徽州方言时体范畴研究”(W2009A016)作者简介:饶宏泉,男,1981年生,安徽祁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关于进行体和持续体的界定,我们依据王健(2005a)。
本文所用方言例句主要引自平田昌司(1998)、张双庆(1996)、王健(2005a、2005b)、罗自群(2006),为表述方便未能一一注明,其余用例随文注出。
·108··109·后面的指示代词和方位词都省掉。
徽语持续体标记有两种标记形式。
一种是采用在谓词后加虚化的方位介词结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尤其在老派口语中。
如:11) 金鱼活在(尔)呐。
(歙县) 12) 渠家门锁是那,槛也关是那。
(黟县) 还有一种是在谓词后加助词“着”,如:13) 渠手里担着个茶杯。
(休宁) 14) 我担着包。
/包我担着仂。
(绩溪)例7)、9)与例11)、12)的对立表明,徽语中同样的介词结构出现在前和后,所表示的体意义很不一样。
位于动词前表示进行体,位于动词后表示持续体。
从徽语的进行与持续体标记来看,虽然各地所使用的标记形式不一,但是其在句中形成的位置对立却是比较一致的。
张双庆(1996)收录了东南方言的材料: 表一方言点体 标记形式 例句 进行 勒海+V 姆妈勒门口头纶衣裳,阿姐勒海灶下烧饭 持续V +勒海 我听(好)勒海,耐说末哉 苏州 完成 V +仔 伲爹爹搭我讨仔个蛮标致个家主婆 进行 来东+V 我来东吃饭,你等一等 持续 V +来东 电灯开来东,门窗开来东 杭州 完成V +勒 你们还没有来,他就走勒 进行来动/来亨+V 伊来亨讨相骂 持续V +动/亨 伊墙壁高头(靠)亨来亨吃香烟 绍兴 完成V +得 我等得伊半个钟头 进行 是达+V 尔还是达望电视啦? 持续V +达 渠手里捏达个茶筒儿 金华汤溪 完成V +来 我买来一件衣裳 进行 着搭+V 外面着搭落雨,着(要)带雨伞 持续V +着搭 门开着搭,屋底没有人 温州 完成V +爻/起 饭吃爻走 进行放块+V 熄灯了,你还放块唱歌? 持续V +放块 个门开放块,好分只猫出入 汕头 完成 V +了/好 阮等了半点外钟门正开表一只是一部分材料,但却说明了这一类型在东南方言中是比较常见的。
(二)标记兼用本文所说的标记兼用指的是两种体采用相同的标记形式,位置上也不形成对立。
有两种情况:1 持续和完成标记兼用。
汉语方言中有大量的持续体和完成体标记兼用现象。
下面引用罗自群(2006)中同一方言完成体标记和持续体标记相同的语料来进行说明(划线词也是该方言的持续标记,例句仅列出表示完成意义的语料)。
青海西宁话:把土挖着//坡坡儿不要去,小心滚着下来了。
宁夏同心话:家里请着几个阿訇念经着哩//给他给着五块钱着哩。
湖南吉首话:这段路我们走着四十分钟//住院用着两千元钱//那本书我只看着几面,人家就抬去了。
安徽安庆话:他吃着饭了。
安徽岳西话:我吃过饭着//莫费力,我喝着茶//快来望,桃花开着。
安徽巢湖话:衣裳穿之//树叶黄之。
安徽桐城话:我喝着茶了//自行车丢在街上着。
皖西潜怀十县方言:风来着,雨来着,和尚背着鼓来着,媳妇点着火来着。
安徽庐江话:昨天晚上,我梦之一个怪梦。
南昌片(共12个县市)许多地方都有一个较典型的“着”(或写作“之”)表示完成等意思。
赵元任(1956)举出22个吴方言点中用于完成和持续意义的情况,只有浙江东南部的三个吴方言点区分完成貌后缀和持续貌后缀,其余的都不分,大多数吴方言点不区分持续貌后缀和完成貌后缀。
另外,罗自群(2006:216)调查发现,在地域广大的、长江以北的官话区(西北方言除外),同一个方言点表示持续意义的“着”不能同时表示完成意义,用来源于中古“著”的成分表示完成意义的材料非常少,只是在属于西北方言的新疆话、西宁话和宁夏同心汉语回民方言等材料中有所发现;而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来源于中古“著”的成分同时表示持续、完成意义的材料则比较常见的。
2进行和完成标记兼用。
很少有研究显示标记兼用发生在进行体和完成体上。
据戴昭铭(2002),天台方言中进行体与完成体兼用体标记。
可以看出,标记兼用主要发生在持续体和完成体标记之间,进行体和完成体兼用情况非常少。
(三)标记形式的三分所谓三分指的是三种体各自采用不同的标记形式。
这在汉语方言中是最普遍的。
王健(2005a:246-252)列出汉语方言区分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四种语法手段:(1)用零形式表示进行体, 用紧跟动词的助词表示持续体;(2)用前加动词的虚化处所介词结构表示进行体, 用后加动词的虚化处所介词结构表示持续体;(3)用紧跟动词的不同助词表示进行和持续;(4)用前加动词的虚化处所介词结构表示进行, 用紧跟动词的助词表示持续。
(2)可以归入本文所说的“位置对立”,(1)、(3)、(4)中,如果持续体和完成体标记使用相同助词的就归入本文所说“标记兼用”,其余则属于这里所说的“标记三分”了。
这类调查报告及研究文献很多,属于常态,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四)小结:分布格局大量的方言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已经比较清楚地指向这样的语言事实: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位置对立现象,也存在着持续体和完成体标记的普遍兼用,更多方言则是用不同标记来区分这三种体。
进行体和完成体使用相同标记的现象很少。
此外,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三种体使用相同标记的情况。
于是我们提取出这三种体标记的共用分布格局(*表示“没有”或“很少”),见表二:表二 *a 完成/进行/持续三标记同标b 完成进行持续三标记各不相同c 进行/持续完成d 完成/持续进行二标记同标*e 完成/进行持续表二中a-e代表的是所有的五种逻辑分布类型,可是在汉语方言中a和e却显示为“缺失”。
这一现象非常有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分布格局呢?这正是下文要探讨的。
二情状特征的互动当代语序类型学对于“四缺一”格局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四缺一”格局可以解释为蕴涵共性,也可以用“动因互动”来分析。
比如先秦介词“以”的位置分布:15) a. 夜以继日 b. 继日以夜 c. 以夜继日 d. *继日夜以刘丹青(2003:122-125)认为这个“四缺一”格局可以分析为两个动因,分别是汉语中介词的前置优势和汉语中状语的前置优势。
同时满足两个动因的例15)a这种结构模式汉语中用得最多,同时违背两个动因的例15)d汉语中不容许。
“动因互动”分析能剥离出影响因素,采用互动模型来解释缺失的情况,即同时违反两个动因的情况就不存在或很少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动因要具有语言的普遍性。
循着这样的思路,本文虽然得出的不是“四缺一”格局,但与之相同的是:缺失的那一/些类型是符合逻辑推导的,可实际上却很少或没有·110·出现。
本文打算采用两个普遍“情状特征”的互动来解释上述方言现象。
V endler(1967)提出了经典的动词情状分类:“状态”(states)、“活动”(activities)、“完结”(accomplishments)、“达成”(achievements)。
之后众多的语言学家对动词的情状分类做了更深入的研究(Verkuyl 1972、Comrie 1976、Smith 1997等),通常都认为决定动词情状类型的主要是三个重要的语义特征:动态性(dynamism)、持续性(durativity)和终结性(telicity)。
动态性区分静态的状态和动态的活动或事件,持续性也是状态、活动和事件的重要时间特征,终结性区分是否有内在终结点。
本文选择其中的两个特征(即终结性和动态性),通过它们的互动来解释方言中三种体标记的分布格局。
以往的研究是采用特征的正负取值来界定动词类型,本文则将这些特征系联到与动词类型密切相关的体标记上,而且强调的是特征之间的互动对体标记共用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只采用两个而不是三个或更多特征,我们认为越少的特征推导出越多的结论才体现科学的简洁之美。
随着今后探讨的深入,如果再增加其他的语法体,并寻找到有趣的分布格局,那么可能会相应地增加互动的特征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