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病毒检验技术[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病毒学- 病毒的检验PPT课件

病毒学- 病毒的检验PPT课件
病毒学- 病毒的检验
常用的病毒检验方法包括:
一、病毒的分离鉴定 二、病毒感染性的检测 三、病毒颗粒检测 四、病毒的血清学检查 五、病毒的分子(蛋白和核酸)检测
一、病毒的分离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可为病毒感染提供最为直 接的病原学证据,同时可为进一步的病毒学 研究提供材料。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含义):指从病人、带 毒者、外界环境中采集标本经过适当的处理, 采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将病 毒从标本中分离出来,并通过有关特异性方法 鉴定属于何种病毒,这一方法称为病毒的分离 与鉴定。
(2)鸡胚培养法
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 不同病毒在鸡胚的不同部位的生长特性差异 很大,因此选择适当的接种途径是病毒分离成 功的关键。 一般采用孵化9~14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种类 不同,将病毒标本 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 最常用的鸡胚接种部位有:尿囊腔、绒毛尿 囊膜、卵黄囊和羊膜腔等。
(3)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法或 组织培养法 (tissue culture)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包括:
1病毒的形态学观察→4、 病毒的理化特性测定→5、病毒的血清
学鉴定及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基本
过程。
(一)标本的采取与送检
病料采集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病毒的检测结果。 一般可采集发病或死亡动物的组织病料、分泌 物或粪便等,主要因动物及病毒的种类而异, 例如检测犬细小病毒或轮状病毒,一般应采腹泻 幼犬或犊牛的粪便;
标本处理:
采集样本在接种细胞、鸡胚或动物之前,都需要做适 当的处理,以保证病毒分离的成功几率。 采集的器官或组织样本:如肺脏、脑、肝、脾、淋巴 结等,可取一小块进行充分研磨,加入含青、链霉素的 Hanks液,离心取上清液作为接种物; 鼻液、脓汁、乳汁等分泌物或渗出液、粪便,应加入 高浓度的抗生素,充分混匀后,置4℃冰箱内处理2~4h 或过夜,离心后取上清做接种用; 咽喉拭子在取样后应迅速将其浸泡入含有2%小牛血 清和一定浓度的青、链霉素的Hanks液中,充分刷洗 棉拭子,反复冻融3~5次,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接种材料。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共19张PPT)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共19张PPT)

1.4 比较法
比较法是用原始的或正常的文件与被检测的文件 进行比较。
长度比较法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内容比较法 如果检索5000种病毒,必须对5000个病毒特征代码逐一检查。
例如4096病毒在内存中时,查看被它感染的文件长度时,不会发现该文件的长度已发生变化,而当在内存中没有病毒时,才会发现文件长度已 经增加了4096字节。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
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染,必然会留下痕迹
。检测计算机病毒,就是要到病毒寄生场 所去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而验明“ 正身”,确认计算机病毒的存在。病毒静 态时存储于磁盘中,激活时驻留在内存中 。
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分为对内存的检 测和对磁盘的检测。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 ,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可以发现那些尚不能被现有的查病毒程序发
现的计算机病毒。因为病毒传播得很快,新病
毒层出不穷,由于目前还没有做出通用的能查
出一切病毒,或通过代码分析,可以判定某个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可以发现那些尚不能被现有的查病毒程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
缺点
不能识非文件内容改变的惟一的排 他性原因,文件内容的改变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 ,所以校验和法常常误报警。
会影响文件的运行速度
当已有软件版本更新、变更口令或修改运行参数时,校 验和法都会误报警。
校验和法对隐蔽性病毒无效:
隐蔽性病毒进驻内存后,会自动剥去染毒程序中的 病毒代码,使校验和法受骗,对一个有毒文件算出正 常校验和。
有的特征搜集在一个病毒码资料库中,简称“病毒库”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课件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课件

探针杂交技术
利用特异性的探针与病毒 核酸结合,用于病毒的定 性或定量检测。
免疫学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判断 是否感染过某种病毒。
抗原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利用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的原理,通 过染色等技术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病 毒抗原。
直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抗原, 适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
尿常规检查
观察尿液中是否有异常细 胞或蛋白质,辅助判断病 毒感染。
粪便常规检查
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异常细 胞或病毒包涵体,有助于 某些肠道病毒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
核酸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等技术,直接检测 病毒的核酸片段,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
基因测序
对病毒核酸进行测序,分 析病毒的基因组特征,有 助于病毒的鉴定和分型。
详细描述
HIV病毒检查主要采用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HIV病毒的抗体或抗原,检测 范围广,对预防和治疗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肝炎病毒检查
总结词
全面、准确、特异性强
VS
详细描述
肝炎病毒检查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 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病毒的检查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法、核 酸检测等,能够全面准确地检测出肝炎病 毒的抗原或核酸,特异性强,有助于肝炎 的诊断和治疗。
其符合质量要求。
受检者准备
告知受检者检查前的注 意事项,如饮食、用药 等,并确保其符合检查
要求。
检查中的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样本采集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本, 确保样本质量和代表性。
实验操作
遵循实验手册和操作规程,确 保实验步骤正确无误。

病毒检测PPT课件

病毒检测PPT课件

胶体金结构
• 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 金Au)及包围在外的 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 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 子(AuCl2-),外层离 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 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 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 状态。
胶体金性质
• 染色—不同粒径,不同颜色 2~5nm:橙色、10~20nm:酒红色、 30~80nm:紫红色 • 胶体的特性—充分的溶解性,良好的流动性 • 吸附能力—在不改变蛋白性质的情况下,稳 定迅速的吸附蛋白
• 快速,定性:10min中以内就可以得到 检测结果。 • 无需设备:一根检测条就能完成检测。 • 准确,灵敏:灵敏度可达到10-9数量级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构成
GICA反应模式
A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B.竞争法测抗原
C.间接法测抗体(反流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应用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包被抗体
固相载体
牛血清白蛋白
ELISA的酶应符合以下要求:
纯度高; 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 专一性强; 性质稳定; 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制备成酶结合物后仍继续保留活性和催化能力; 在受检标本中不存在相同的酶; 相应底物易于制备和保存,价格低廉,有色产物易于测定。
胶体金颗粒对蛋 白质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而不破坏其生物 活性,可以与蛋白质 (葡萄球菌 A 蛋白, 免疫球蛋白)等非共 价结合,形成胶体金 标记物。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以胶体金为显色媒介,利用免疫学中 抗原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原理,在层析过 程中完成这一反应,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特点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
原理:用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为抗 原,致敏经醛化、鞣化的羊或禽类红细胞, 此致敏红细胞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 旋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观察的凝集反 应。

巨细胞病毒感染最新PPT课件

巨细胞病毒感染最新PPT课件
18
流行病学
• 国内孕妇CMV-IgG阳性率90-96.3%, CMV-IgM 3.1-13.4%,宫颈分泌物病毒分 离阳性率5.9-17.6%,母乳排出CMV为1327%。
19
流行病学
• 美国先天性感染CMV占新生儿的0.2-2.2% (平均1%)
• 象牙海岸国家先天性CMV感染的患病率 1.4%
干扰素反应
NK细胞活力
适应性免疫反应 CD8+,MHC限制性CTL CD4+反应
抗体激活 抗原变异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反应 趋化因子受体(GPCRs) 趋化因子
UL8(pp65) TRS1 UL18 UL40
US2,US3,US11 US2 US6 TRL11 UL73,UL55,UL75
US28,US27 UL21.5
• 在绝大多数健康成人体内,HCMV表现为潜伏持续感染, 只有极少的病毒基因表达,在病毒裂解性复制被激活后, HCMV则通过多种策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其中包括 阻止细胞调亡和干扰宿主免疫应答,同时HCMV病毒在 复制过程还会表达一些生长节制因子,调节HCMV在细 胞内的增殖,这些说明宿主与HCMV直接可能存在一种 彼此妥协的平衡关系,即HCMV并没有完全逃逸出宿主 的免疫监控体系,而宿主也很难将HCMV彻底清除。
8
病原学
CMV感染状态
• CMV侵入人体后表现为潜伏和裂解复制两 种状态。
机体免疫力正常
潜伏
免疫功能低下 裂解复制
9
病原学
裂解复制中的基因表达
根据时序分为:立即早期、早期、晚期
立即早期基因(细胞感染后4小时内表达):UL122/123和辅助因 子,编码IE72(IE1)和IE86(IE2)蛋白—立即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A),启动DNA复制。 早期基因(细胞感染后4-24小时表达):编码非结构蛋白,参与病毒复 制的DNA聚合酶或修复酶的转录,及调节病毒免疫应答的蛋白等—早 期抗原。 晚期基因(细胞感染24小时以后):编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装配和成 熟中起作用—晚期抗原。

病毒检验技术课堂

病毒检验技术课堂
(二)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 2.中和试验 3.空斑形成试验 4.半数感染量(ID50)和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一)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形态的改变 (1) 细胞病变效应(cytophathic effect,CPE)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细胞形态的改变
(3)包涵体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细胞内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 可见的蛋白质结构,多为圆形、 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 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 毒亚基聚集而成,称为包涵体。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2.红细胞吸附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 可镶嵌着病毒基因编码产生的 糖蛋白,其中有些能吸附特定种 类的红细胞,或将细胞培养单层 刮下后,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凝 集特定种类的红细胞,此类糖蛋 白在细胞表面形成刺突,称为血 凝素。
? 主要有 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动物接种 法等,而对细胞、鸡胚不敏感 ,又没有合适动 物模型的病毒 ,可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 病毒的分离培养
组织细胞培养 2.鸡鸡胚胚培培养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
羊膜腔接种 尿囊腔接种 卵黄囊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是将离体活组织块或 分散的组织细胞加以 培养的技术总称,为 病毒分离鉴定中的最 常用的基本方法。
尿囊腔接种 常用于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和新城疫病毒的适应和传代培养
羊 膜 腔
羊膜腔接种
常用于临床流感病毒初次分离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 鸡胚培养
羊膜腔
人工气室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医学课件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医学课件

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02
病毒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病毒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和计数等操作,以提供关于病毒的种类、数量、毒力等信息的过程。
病毒检验的定义
病毒检验对于诊断病毒感染、研究病毒感染的机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毒检验的重要性
病毒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毒分类
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宿主范围
每种病毒都有特定的宿主范围,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其侵袭宿主细胞和免疫反应的能力,不同的病毒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
病毒的宿主范围与致病性
病毒进化
病毒在传播和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进化现象。
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可以导致病毒的抗原性改变、毒力增强或传播途径多样化等。
要点三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病毒感染的防护意识;加强场所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和隔离措施;控制疫情传播途径,如封闭疫区、限制人员流动等。
要点一
要点二
临床治疗
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针对不同病毒感染的特点进行特殊治疗。
疫苗接种
针对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减轻病情。
xx年xx月xx日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医学课件
CATALOGUE
目录
病毒学概述病毒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病毒学应用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控病毒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病毒学概述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通过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传播。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PPT

病毒学-病毒的检验PPT

分子生物学检验
基因测序
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可精确 鉴定病毒种类和变异情况,为病毒溯 源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上固化的探针与病毒核酸进 行杂交,实现对病毒基因组的快速检 测和分型。
免疫学检验
血清学试验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和病毒感染状态,如抗 体效价检测、中和试验等。
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纯化方法
采用物理、化学或免疫学方法对病毒 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
鉴定方法
纯化与鉴定注意事项
确保纯化的病毒具有代表性,且无交 叉污染,同时要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电镜观察、免疫学检测、分子生 物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
04 病毒的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荧 光显微镜观察实现病毒的定位和定性检测。
03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病毒的分离
01
02
03
分离方法
根据病毒的特性,选择合 适的分离方法,如细胞培 养、鸡胚接种、动物接种 等。
分离过程
将病毒从感染的细胞、组 织或动物中分离出来,并 进行初步的纯化。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
病毒基因组通常由单链或双链DNA或RNA构成,具有特定的 基因排列顺序。
病毒基因组的功能
病毒基因组通过编码蛋白质和调控蛋白来行使复制、转录、 翻译等功能,以实现病毒的增殖和感染过程。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
病毒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和氨 基酸序列,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
病毒培养
将病毒接种在敏感细胞或动物中 ,观察病毒的繁殖过程和细胞病 变,是形态学检验的重要手段。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PPT课件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PPT课件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病毒感染概述 •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感染的治疗 •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通过宿主细胞 进行复制,引起宿主细胞结构和 功能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 等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
等。
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 物体或表面传播,如肠 道病毒、疱疹病毒等。
血液传播
病毒通过血液或血液制 品传播,如HIV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等。
性传播
某些病毒通过性接触传 播,如生殖器疱疹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等。
02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升高或 降低可能提示病毒感染。
病毒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抗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 病毒等,有助于确诊病毒感染。
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
检查尿液中的成分,如蛋白质、糖、酮体等,判断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肾 脏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
毒复制。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提供舒适的 环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咳嗽等症状采取适 当的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药 、止咳药等。
营养支持
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机体正 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 干预,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中医中药治疗

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精品课件

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精品课件
病毒的较为理想的材料。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一般采 用孵化9~14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种类不同,将病毒标本 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最常用的鸡胚接种部位有:羊 膜腔、尿囊腔、绒毛尿囊膜和卵黄囊等。
➢ 动物接种 动物对病毒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选择合适动
物十分重要。小鼠、乳鼠、家兔、豚鼠、猴等常用于分
离病毒。
1/3/2023
1/3/2023
1
EVENTS IN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illness
Infection
ALT
Viremia
IgM
IgG
HAV in stool
Response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Week
病毒感染检测:
瘤细胞。常用的有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喉上 皮癌细胞(Hep-2)。
1/3/2023
11
常用于病毒分离的细胞
细胞种类 原代细胞 非洲绿猴肾细胞 人单核细胞 人胚肾、肺细胞 恒河猴猕猴肾细胞 二倍体细胞株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 WI-38、MRC—5
传代细胞系
Hela Hep-2 Vero
可分离的病毒
8. 细胞因子检测
1/3/2023
10
病毒培养
(常作为确证检测的第一步)
➢ 细胞分离培养
① 原代细胞培养:由供体组织直接分离培养的细胞,
称之为原代细胞。
② 二倍体细胞株:仍保持二倍体特性。寿命一般为
40~50代,如人胚肺细胞。广泛用于病毒分离 和疫苗制备。
③ 传代细胞系:来于肿瘤细胞,染色体特征类似肿
1/3/2023
9
病毒感染检测(标本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病毒检验技术
第十七章 病毒检验技术
返回总目录
本章内容
1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 2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 第三节 病毒学检测及诊断
学习目标及重点
学习目标: • 掌握病毒标本采集和送检应遵循的原则;病毒检验鉴定常用
技术 • 熟悉病毒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 • 了解病毒感染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 学会病毒的培养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 ★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病毒学诊断及鉴定常用方法。 ★病毒培养的基本操作。
采集时无菌操作,可加入抗生素以杀死杂菌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
二、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1.标本的运送 •尽快送检 •冷冻、冷藏运输 •防漏、专人、标记 2.标本的保存 •-70℃可较长时间保存 •可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Hanks液或小牛血清等以防 病毒失活
返回章内容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一)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形态的改变 (1) 细胞病变效应(cytophathic effect,CPE)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是指某些病毒特别是无包膜的病毒感染组织细胞后,正常生 长的梭形细胞变圆、变性、坏死、溶解及从培养瓶壁脱落, 细胞堆积形成葡萄状
正常细胞
一、 病毒的分离培养
组织细胞培养 2.鸡鸡胚胚培培养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
羊膜腔接种 尿囊腔接种 卵黄囊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动物接种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组织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瓶
鸡成纤维细胞
Vero细胞
Hep-2细胞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鸡胚培养
优点:
来源充足、 组织分化程度低、 本身很少携带病毒和细菌、 对接种病毒不产生抗体及 病毒较易增殖等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中和试验(Nt) 在体外孵育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使病毒与抗
体相互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到敏感的宿主体内,经培养 后观察CPE或红细胞吸附现象是否消失,即特异性抗体是否 中和相应病毒,从而测定残存的病毒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3.空斑形成试验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4.半数感染量(ID50)和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 采集时间:发病早期或急性期尽快采集。
2.采集部位:取决于临床症状和所怀疑感染的病毒。 如:流感病毒感染------鼻咽拭子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脑脊液 轮状病毒感染------粪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液
3.采集方法与处理 提高病毒的分离率,防止标本污染。
测定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起50%死亡或病 变的最小量。用来估计病毒感染的强弱程度,但不能准确测 定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多少
返回章内容
第三节 病毒学检测及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及诊断
1. 光学显微镜检查:
*直接观察到较大的病毒体(如痘病毒)
*包涵体 狂犬病毒感染------嗜酸性包涵体
涵体
巨细胞病毒感染---“猫头鹰眼”状的嗜酸性包
羊 膜 腔
羊膜腔接种
常用于临床流感病毒初次分离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鸡胚培养
羊膜腔
人工气室
气室
尿囊腔

绒毛尿囊膜
Hale Waihona Puke 黄囊卵白绒毛尿囊膜
卵黄囊接种
主要用于虫媒病毒、衣原体及立 克次体的分离和繁殖。
绒毛尿囊膜接种
常用于牛痘病毒、天花病 毒、单纯疱疹病毒的分离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动物接种
•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乳鼠、豚鼠、家兔、猴和鸡等 • 常用的接种途径包括皮下、皮内、腹腔、静脉、角膜、鼻腔及
一般选用9~14d的鸡胚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鸡胚培养
选择不同的接种部位是病毒分离成功的关键 常用的主要有:
尿囊腔接种、羊膜腔接种、卵黄囊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鸡胚培养
常用接种途径: 尿囊腔接种、羊膜腔接种、卵黄囊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
尿 囊 腔
尿囊腔接种 常用于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和新城疫病毒的适应和传代培养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能使红细胞完全凝集的病毒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该病毒的血 凝效价,此效价为1个血凝单位(HAU)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颗粒 病毒抗体 红细胞 病毒液中若先加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表面的抗
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与红细胞的血凝现象,称为血凝抑 制试验。
病变细胞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细胞形态的改变 (2)多核巨细胞
多见于有包膜的病毒,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麻 疹病毒等,由感染细胞 融合而成多核巨细胞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细胞形态的改变
(3)包涵体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细胞内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 可见的蛋白质结构,多为圆形、 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 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 毒亚基聚集而成,称为包涵体。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2.红细胞吸附
3.细胞培养液pH值改变 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导致培 养液pH值改变。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二)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
病毒颗粒 红细胞
血凝现象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能引起人或某些哺 乳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将这类病毒感染细胞后收集的病毒液作不 同稀释,以发生血凝反应的病毒液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该病毒的血凝效 价(即滴度),可对病毒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
第三节 病毒学检测及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及诊断
2. 电子显微镜检查: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病毒的大小、形态与结构及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病毒和细菌表面结构和附属结构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
第三节 病毒学检测及诊断
H1N1流感病毒电子显微镜图片
狂犬病病毒电子显微镜图片
第三节 病毒学检测及诊断
脑内接种等方式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二、病毒增殖的观察
(一)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吸附 3.细胞培养液pH值改变
(二)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 2.中和试验 3.空斑形成试验 4.半数感染量(ID50)和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