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3)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剪小人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
)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版本 教学内容 学校:南站小学 班级:2-1 课型:新授 总节次:1 节 新人教版 小学 第 二 单元 第 数学 学科 二 年级 下 学期
八 课《 解决问题 》 授课教师:赵露萍 所上课时: 1 课时 上课时间:2017.3.24 职称:二级教师
( 简 案)
1.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 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课件、作业单 教学过程设计(提纲)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 2.填空。 3.猜谜语。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均分”问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交流、汇报。(投影展示) 让学生自己尝 试画图,并将学 生所画的图进 行比较,突出问 题的结构特征, 明确条件和问 复习旧知,为 新知做铺垫。 关注要点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3)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一想,列式算一 题,直观感知数 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量关系。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 解决“包含”问题 师放手让学 生自己独立解 (2)学生交流、汇报。(投影展示) 决第二个问题, 再投影展示汇 (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看看谁解答 报。 的理由最充分。 (1)读题,理解题意。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 比较两题的异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4. 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 P24 页练习五的第 1 小题。 (生口头列式计算) 2.完成课本 P25 页练习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 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与创新意识。 3.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课件、作业单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63页)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鹤鸣五巷小学曹欣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63页例7及练习十四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例7将乘法解决问题与用加法解决问题对照编排,设计了两个情景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不同的运算解决问题。
通过对比编排用加法解决问题与用乘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页的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加减法、乘法的意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活动,继续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获得用图画、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1) (2)①学生自主看图说图意,列式。
②为什么用乘法/加法?【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加法、乘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为后面用加法、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同时提醒学生加法的含义,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注意学困生,引导学困生回答,唤醒其知识记忆。
过度:我们在看图列式计算时,首先要看清楚图的意思,然后根据加法、减法、 乘法的意义选择一种合适、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好的,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 复习回顾解题三步骤。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3)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共设计了3个例题。
此小节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教学时要突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1、例2、例3的教学。
例2的教学是在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例3的教学是在学生应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需要把握的是:将例2和例3放在一起教学,教师要弄清每个例题的功能,应在教学整体上做好充分的预设(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并应用到例3教学中去),切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例2呈现的是小朋友们摆飞机的情景图。
通过小红、小丽、小强间的对话,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并为初步构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给出了一些提示和思考方法。
教学时要注意把握:①将图中静态的情景变化为动态的操作活动。
动手摆一摆的活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要求学生把自己摆的情况和其它同学摆的情况对比起来说一说,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除法解决。
②突出“是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应把哪一个量作标准。
”帮助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问题要用除法去解决。
同时要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用除法解决的理由。
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理由”相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难”则在要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的数学问题”。
③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初步理解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3呈现的是学生唱歌和跳舞的情景,以参加唱歌和跳舞的学生人数引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问题。
由于有例2的知识基础,对于此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不是很大,关键要抓住“为什么用除法解决?”、“你是怎样想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卢艳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2《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二、设计理念: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以后两步计算的基础。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
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100以内数的应用,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的经验较为密切,教师在引导解决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首次让学生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并已掌握了一步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一步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也为以后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七、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八、教学准备:PPT课件九、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找出相关的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a\采蘑菇,小兔子说“我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说“我采的比你多9个”,___________?b\诗歌朗诵小组有女生12人,,诗歌朗诵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汇报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