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供参考)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实验和推导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电学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电阻的串联,二是电阻的并联。

教材安排“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等环节,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在实验中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这间的“等效代替”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理论推导,体验由结果上溯原因的认知过程。

3.中招考点分析中考时,通常体现这样的题型: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学基础,但是本节教材安排“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等环节,学生实验探究的经验比较少,有些操作不熟练,这就容易产生探究的漏洞。

同时,本节理论推导过程应用知识很综合,我担心推导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清楚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并能利用前面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阻的关系。

2.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清楚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并能利用前面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阻的关系。

3.中招考点目标: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评价任务1.分组进行“电阻的串联”实验活动,尝试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说一说电阻的串联的特点。

并能利用前面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阻的关系。

2.分组进行“电阻的并联”实验活动,尝试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说一说电阻的并联的特点。

并能利用前面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阻的关系。

3.通过相关试题的训练,能灵活运用电阻的串、并联特点。

教学过程小结梳理本节知识,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器、电源、导线、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两个电阻器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2. 讲解:简要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如何发生的。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讨论并联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观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并将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过程的设计:1. 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来引入课程。

这个实验涉及到电流通过两个电阻器时的变化,旨在激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要内容包括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计算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数值。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效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电路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教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实验器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等。

2.学具准备:–学生实验记录本、笔和尺子。

3.环境准备:–教室安全整洁,保证教学秩序。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引发学生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 如果我们有三个电阻,那么如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有哪些方式? - 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电阻的影响是什么?Step 2:讲解串联电阻1.介绍串联电阻的定义。

串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使电流按顺序流过每个电阻。

2.给出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通过公式R = R1 + R2 +R3,讲解如何计算串联电阻的数值。

3.通过示意图展示串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及电流情况,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Step 3:讲解并联电阻1.介绍并联电阻的定义。

并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到电路的两个端点上,使电流分流通过各个电阻。

2.给出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课题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案本节课型习题课三维目标1、练习使用电压、电阻、电流关系解决电路问题重难点练习使用欧姆定律公式,掌握用法,串联电阻的关系及应用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自主学习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变形公式串联:I=I1=I2U=U1+U2R=R1+R2U1/U2=R1/R2并联:I=I1+I2U=U1=U2R=R1R2/(R1+R2)I1/I2=R2/R1口诀快速记忆:串等流,并等压,——(二)合作共建例题1:如图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U=27 V,两电阻R1=6Ω,R2=3Ω,求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解:根据串联电阻规律:R=R1+R2=6 Ω+3 Ω=9 Ω根据欧姆定律:I= U/R =9V /27Ω=3 A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I1=I2=3 A由I=RU可得:U1=I1R1=3 A×6 Ω=18 VU2=I2R2=3 A×3 Ω=9 V展示交流反馈迁移1、在下面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在以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8A,R=5Ω,流过L2的电流为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5.两导体电阻R1=10Ω,R2=1Ω,并联起来使用时并联总电阻R的阻值范围( )A.大于10ΩB.在1Ω与10Ω之间C.小于1Ω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开时,两电流表的读数将( )A.A1不变,A2变大B.A1变大,A2变小C.A1不变,A2变小D.A1变小,A2不变7.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A.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B.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C.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D.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8.电阻R1和R2并联在某电源上,且R1>R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C.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D.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9.电阻值分别为R1=40Ω、R2=20Ω的两个电阻。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引导学生理解电阻串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时电流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2. 电阻的并联:让学生了解电阻并联的概念,理解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3.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时电流、电压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并联混合电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电阻串联和并联时电流、电压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模拟器、电压表、电流表。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实际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2. 电阻的串联:引导学生理解电阻串联的概念,讲解电阻串联时电流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电阻的并联:让学生了解电阻并联的概念,讲解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特点和电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电阻的串联概念: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特点:电流相同电阻计算: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二、电阻的并联概念:多个电阻并列连接在一起电压特点:电压相同电阻计算: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022年沪科版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精选教案

2022年沪科版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精选教案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2.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 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 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2.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 体会物理规律应用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并联电路.【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新课引入如果现在手上有5 Ω、10 Ω、15 Ω、20 Ω的电阻, 但是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 Ω和一个4 Ω的电阻, 你该怎么办呢?进行新课一、电阻的串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测与假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 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 2 Ω、R2 = 4 Ω)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②测出R1 (2 Ω)和R2 (4 Ω)串联后的总电阻R.③将R1和R3串联, 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讨论实验数据, 得出:R = R1 + R2 , R′= R1 + R3.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得:U 1=I 1R 1 U 2=I 2R 2 U =IR 由串联电路可知:U =U 1+U 2 I =I 1=I 2 所以:IR =I 1R 1+I 2R 2 即:R =R 1+R 2结论: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R =R 1+R 2. 二、电阻的并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测与假设】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R 1和R 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并联电阻的电流, 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 1 = 3 Ω、R 2 = 6 Ω)并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 1 (3 Ω)和R 2 (6 Ω)并联后的总电阻R . ③将R 1和R 3并联, 测出并联后的总电阻R ′.实验结论: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得:由并联电路可知:I =I 1+I 2 U =U 1=U 2 所以:即:结论: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 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在并联电路中: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配规律1212U U U R R R =+12111R R R =+12111R R R =+1.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通过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可以推论:串联电路中, 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推导如下:串联电路电流一定,2.并联电路电流分配规律通过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可以有推论:并联电路中, 各支路电阻阻值之比等于通过各支路电流的反比. 推导如下:串联电路电压一定,板书设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在串联电路中:R =R 1+R 2. 二、电阻的并联 1.实验探究在并联电路中: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配规律12111R R R =+随堂练习1.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 Ω 1.5 A〞的字样, 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 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 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A.30~80 ΩB.0~80 ΩC.0~50 ΩD.0~30 Ω2.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 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并联后总电阻的( 〕A.12倍倍 D.143.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30 Ω和90 Ω, 将它们串联后, 其总电阻为;将它们并联后, 其总电阻为.4.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拟图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2〕比拟图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12.2 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能利用熔化、凝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 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 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一、熔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测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 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1〕分成两个小组, 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介绍实验装置, 如下图, 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注意:实验时, 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不要惊慌, 立即用湿布铺盖.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 要埋在固体中.〔3〕第1小组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要求从50 ℃开始计时,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1)冰加热后, 发现;在石蜡熔化过程中, 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 可以发现冰 (有、没有)熔化;当温度到达0 ℃时, 发现;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 .(3)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放热〕.二、熔点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1.晶体: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 例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2.非晶体: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例如:松香、沥青、玻璃等.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到达熔点;要继续吸热.三、凝固1.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需经历液态、固液共存态、固态三个状态的过程;晶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温度降低.: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 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 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 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讨论:请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板书设计随堂练习1.晶体熔化时 ( ), 温度升高 , 温度升高, 温度不变 , 温度不变2.冰是一种制冷剂, 主要是因为 ( )过程中吸收热量3.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水也不凝固, 它将继续熔化4.豆腐光滑细嫩, 经冰冻再解冻以后, 会出现许多小孔, 成为美味的“冻豆腐〞, 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 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5.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以下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4 -2 0 0 0 0 1 2(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是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3)加热1 min时, 该物质处于固 (填“固〞或“液〞)态.6.火山爆发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 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 就会按以下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经过实验研究 , 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考据的过程 , 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等效取代”关系。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概括”的授课过程,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在此基础上 , 借助于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 推导两种电路中的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 培养学生着手实验、合作交流、推理概括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对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的研究和推导, 培养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综合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出新知, 从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计算公式。

【授课难点】依照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 结合欧姆定律对简单的电路问题可以进行计算、解析。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小强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电子元件, 有一次他急需一只10 k Ω的电阻 , 但手边只有kΩ、 5 k Ω、 15 k Ω、 20 k Ω的电阻各若干只, 用这些电阻怎样才能获得10 k Ω的电阻呢2 ?二、授课步骤研究点 1电阻的串通[ 阅读课本 ]P107 “电阻的串通”。

[ 思虑 ](1)电阻串通起来, 其总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2) 电阻串通起来 , 怎样用实验来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提示 ](1)串通电路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①将一个定值电阻 R接在以下列图电路的 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②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通起来,接在图中的A、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③在 A、B 之间换上三个串通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数会怎样变化 , 再闭合开关 , 看看自己的展望可否正确。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课程的思路是通过引入电阻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作用和影响,然后通过实际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分析电阻的变化,从而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电流通过电阻器时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作用和影响,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重要性。

3. 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观察和记录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5. 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电路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分析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5.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5.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干电池若干、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15 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而只有一些5 Ω的一些10 Ω的和一些30 Ω的电阻,那么可不可以把这几个5 Ω、10 Ω和30 Ω的电阻合起来代替15Ω的电阻呢?二、达标导学(一)电阻的串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力学中的合力与分力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2、理论推导(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U2=IR2U=IR串联电路中有:U=U1+U2所以IR=IR1+IR2所以R=R1+R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问]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当有n个电阻R1、R2、R3、…、R n串联时,总电阻R=R1+R2+R3+…+R n[提问] 当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R总= nR0【随堂练习】:书P93:1、4【问题回顾】重新审核原来同学提出的修理电子仪器的方法三、本节小结学生讨论,自行总结四、作业1.《同步训练》第4节2.《同步训练》单元检测前10题五、【板书设计】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和公式:R总=R1+R2推论:(1)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即R>R1、R>R2;(2)当有n个电阻R1、R2、R3、…、R n串联时,总电阻为R=R1+R2+R3+…+R n(3)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nR0电阻的并联[思考]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1、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的问题]: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现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接着,我利用PPT为学生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实践操作:然后,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方面仍需加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知道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 交流 理论推导【教学用具】电、相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R U I = ,推导式:IU R = U=IR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 1=I 2=…=I 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1=U2=…=U n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电阻的串联(1)阅读电阻的串联实部分,包括加油站内容。

(2)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是会增大还是减小?(3)、让学生猜想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导体越长其电阻越大,几个电阻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4)实验设计问:本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伏安法测电阻这一重要内容。

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5)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先设计电路再连接电路,实验中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讲解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阻的串联:概念: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

特点:电流相同,电压依次增加。

计算方法: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并联:概念:多个电阻并列连接在一起。

特点:电压相同,电流依次减少。

计算方法: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概念:多个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1. 电阻的串联:特点:电流相同,电压依次增加。

计算方法: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并联:特点:电压相同,电流依次减少。

计算方法: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力学中的合力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n
例1:阻值为10Ω的R1与阻值为15Ω的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2的电流为多少?解:因为R1与R2串联
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以及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以及电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3.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介绍电阻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4. 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计算: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功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及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2. 讲解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讲解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3. 讲解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讲解电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4. 讲解电阻的串并联混合:介绍电阻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5. 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计算: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功率计算方法。

6. 例题讲解: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串联:特点:电流相等,电压分配。

公式:U = IR,P = I^2R。

2. 电阻的并联:特点:电压相等,电流分配。

公式:I = UV/R,P = UV/R。

3.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特点:电流、电压分配。

公式:I = UV/R,P = I^2R。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家庭电路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问题情境:提出与电阻串联和并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重要性。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给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提高作业质量。
3.小结本节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家庭电路中的灯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第四节电阻的串连和并联【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 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色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2.理解串连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串连电路的特色和欧姆定律剖析解决简单的串连电路问题 .3.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并联电路的特色和欧姆定律剖析解决简单的并联电路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1.经过实验现象领会等效电阻的含义,认识等效的研究方法.2.经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惯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经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育学生逻辑思想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色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质问题中的意义 ;2. 经过推导过程使学生建立用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教课要点】实验研究电阻的串连和并联.【教课难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Ω、 10Ω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 1 个,导线若干 .【教课课时】 1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引入】师前方我们学习了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知道了求电阻的基本方法:R=UI.知道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 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不可以找到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与分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呢?要想知道答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电阻的串连和并联.【预习指导】二位分为Greg阅读课本 P107-110 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实验结论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议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沟通展现】1. 各小组代表举手讲话,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论校正;2.学生怀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研究】电阻的串连师提出问题:两个 ( 或几个 ) 电阻串连以后的总电阻比参加串连的各个电阻 ( 分电阻 ) 大些仍是小些?生:猜想与假定:几个电阻串连后相当于增添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该比各个分电阻都大 . 教师评论后指引学生设计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教师指引学生沟通,并评论校正 .学生疏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导引学生察看实验现象,剖析得出结论.【师生互动概括总结】串连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教师指引学生进行理论推导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 用多媒体展现 ).因为1、 2 是串连的,因此有R R121=I 2电压规律: U=U+U;电流规律: I =I欧姆定律: I =U/ R欧姆定律合用于单个的用电器和由几个用电器构成的一段电路,因此关于R1,则有I=U/ R;关于R,则有I =U/R;关于串连电路,则有I =U/ R.1112222将 I、 I、I 变形后得 U=I R, U=I R, U=IR,代入电压规律得:I =I R+I R.12111222R1122因为=1=2,因此=1+2.I I I R R R【师生互动概括总结】两个串连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R=R1+R2.提示学生注意:当有 3 个电阻R、R、R串连时,能够将串连的R、 R 当作一个电阻为12312′ (′ =+ ) ,尔后将′和R串连的总电阻为′+R=1233R1+R2+R3,同理可证,当有n 个电阻 R1、 R2、 R3、、 R n串连时,总电阻R=R1+R2+R3+ +R n.【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电阻的并联学生小组内部议论沟通,解答以下问题,教师评论校正.师你希望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生:两个 ( 或几个 )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参加并联的各个电阻( 分电阻 ) 大些仍是小些?二位分为Greg师你的猜想与假定是什么?生:两段导体并联在一同,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了,其总电阻可能会变小.师请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研究电路图.教师评论后,指导学生疏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指引学生剖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教师指引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现).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 =I 1+I 2;电压规律: U1=U2=U关于R,则有I=/R;关于R,则有I= /R;关于并联电路,则有I= / .11112222则 U/ R=U/ R+U/ R,因为电压相等,故1/ R=1/ R+1/ R .112212【师生互动概括总结】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1/1+1/ 2 或=12/(1+ 2)(积除和).R R R R RR R R提示学生注意:当并联电阻达到3个或 3个以上时,仍可得出此近似的结论:1/ R=1/1+1/2+1/3+1/. 为减少学生负担,应指出该公式的计算应用在初中阶段极少波及,只n有当并联的电阻同样的特别状况下,可能用到,如 4 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R0/4.电路元件被短路了,总电阻变小,电流会很大,惹起火灾.【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讲堂小结】教师指引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达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二位分为Greg1. 教师在教课方案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行将推导过程通盘承揽,在引导后要交给学生达成. 教师能够指引学生画电路图并将各个量在图中标清楚,而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依据电路特色和欧姆定律, 自己试试找出等效电阻和串、并联电阻的关系.2.为了便于学生对“等效取代”的理解,教师可指引学生回首“协力与分力”的关系,协力观点的引入正是鉴于协力作用的成效与分力作用的成效同样,近似地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可画出等效的电路图,说明用等效的电阻接入电路,电路两头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同样,故可用等效电阻来取代本来的串连电阻.二位分为Greg。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获奖教案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获奖教案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核心素养】通过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等效替代”的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干电池若个5Ω和10Ω的电阻各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导入新课: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15Ω的电阻,但这里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而只有一些5Ω和10Ω的电阻,那么可不可以把5Ω和10Ω的电阻合起来代替15Ω的电阻呢?二、达标导学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把5Ω和10Ω的电阻合起来代替15Ω的电阻,有几种连接方式呢?[猜想与假设]:可以把两电阻串联起来或者并联起来代替15Ω的电阻?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到底是哪种连接方式呢?或者两种都可以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将电阻串联和并联,测出总电阻)(1)实验原理:R=U/I(2)A组:将5Ω和10Ω电阻串联起来,将电压表连在串联电阻的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计算总电阻。

九年级物理全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2(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2(新版)沪科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 交流 理论推导 【教学用具】电源、相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R U I =,推导式:IU R = U=IR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1=I2=…=I n(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1=U2=…=U n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电阻的串联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猜想对吗?加油站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阻的串联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2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1_____U2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二、达标导学(一)电阻的串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演示实验)(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力学中的合力与分力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2、理论推导:(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 U2=IR2 U=IR串联电路中有: U=U1+U2所以 IR=IR1+IR2 所以R=R1+R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问]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串联时,总电阻 R=R 1+R 2+R 3+…+R n[例1]:阻值为10Ω的R 1与阻值为15Ω的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 2的电流为多少?解:因为R1与R2串联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R1+R2=10Ω+15Ω=25Ω通过R2的电流为:I2= I1= I=U/R=5V/25Ω=0.2A[练1]:R 1与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 1 =170Ω,则电阻R 2多少欧?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通过例1和练1训练学生运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提问] 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R 总 = nR 0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小结)【板书设计】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课时)1、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和 公式:R 总=R 1+R 22、推论:(1)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 即R>R 1、R>R 2;(2)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串联时,总电阻为 R=R 1+R 2+R 3+…+R n(3)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nR 0(4)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即:21U U = 21R R [作业设计](A )1、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 。

2、R 1=20Ω , R 2=50Ω 将这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

如果把它们接在14伏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

3、将5个阻值均为30Ω的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若将它们串联在15V 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

(B )1、如图所示,R 1 = 5Ω,R 2= 10Ω,U 总=15V 求:I=? ,U 1 =? ,U 2 =?2、电阻R 1与R 2串联后,连到10V 的电源上,R 1 = 30Ω,测得R 1两端的电压是6V ,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的阻值。

3、一把电烙铁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72欧,通过的电流是0.1A ,问必须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把它接到220V 的电源上。

4、电阻R 1与R 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 1:R 2=3: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_____________,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 1:U 2=_____________。

R R 12(第二课时)电阻的并联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 1_____I 2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 1_____U 2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R=R 1+R 2+R 3+…+R n ; 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二、达标导学我们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一下,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1、 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I=U/R I 1=U/R 1 I 2=U/R 2并联电路中有: I=I 1+I 2所以 U/R=U/R 1+U/R 2所以结论:分析:因为1/R>1/R 1 所以R<R 1 同理可以得到R<R 2由此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能不能和串联电路一样,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呢? 2、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的问题]: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猜想与假设]:有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猜想到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减小[设计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表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都小 。

(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猜想是正确的)[思考]当有n 个电阻R 1、R2、R3、…、R n 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学生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R=1/R 1+1/R 2+1/R 3+…+1/R n[思考] 如果是由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 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学生动手进行推导然后得到) R=R 0/n[例2] 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解: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 图,并将已知量和待求量标 在电路图上。

设:总电阻为R ,总电流为I 。

由 1/R=1/R1+1/R2可得1/R=1/20+1/80,R=16Ω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 A AI=U/R=16V/16Ω=1A因为总电压与两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I 1= U /R 1=16V/20Ω=0.8A,I 2=U/R 2=16V/80Ω=0.2A[练2] R 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欧,已知电阻R 1 =4Ω,则电阻R 2的阻值为多少欧?若通过电阻R 1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小结)【板书设计】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课时)1、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公式:21R 1R 1R 1+=总 推论:(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即R<R 1、R<R 2;(2)并联电阻的个数越多则总电阻越小;(3)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4)n 个均为R 0的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R 0/n(5)并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流强度与其电阻成反比,即:21I I = 12R R 或 I 1R 1 = I 2R 2 [作业设计](A )1、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

2、R 1=20Ω, R 2=30Ω将这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如果将它们接在24V 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

3、将5个阻值均为30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若将它们并联在15V 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

(B )1、电灯L 的电阻为24Ω,允许通过的电流为0.2A ,要把它接入电流为1A 的电路中,需______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 0?2、电阻R 1与R 2并联后,连到10V 的电源上,R 1 = 30Ω,测得通过R 2的电流是0.25A ,求电路中的总电流和R 2的阻值。

3、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已知R 1:R 2=3: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_____________,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 1:U 2=_____________。

4、将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R 1 = 5Ω,R 2= 7Ω,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 1 :I 2 =_________,两电阻的电压之比U 1 :U 2 =_______5、请同学们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吗?请设计实验。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