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探究电路教学课件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 中;就 像大树 的美丽 ,是展 现在它 负势向 上高耸 入云的 蓬勃生 机中;像 雄鹰的 美丽, 是展现 在它搏 风击雨 如苍天 之魂的 翱翔中;像江河 的美丽 ,是展 现在它 波涛汹 涌一泻 千里的 奔流中 。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论坛:
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当开关 S1、S3 断开,S2 闭合时,电阻 R1、R2 串
联,则电源电压 U=IR 串=I(R1+R2)=0.5 A×(4 Ω+2 Ω)=3 V;当开关 S1、S3 闭合,S2
1
6.将 R1=60 Ω 与 R2=
2
3
4
5
6
Ω 的两只电阻并联,它们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
15 Ω。
关闭
20
答案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 我便爱 上了寂 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 ;只有 贡献, 方可衡 量人生 的价值 。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 的种子 ,便成 不了事 业家。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案标题: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2. 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仪器;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Step 3: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仪器。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提供一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的设计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要点,并进行概念澄清。
2.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2. 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2. 教学课件:包括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示意图和计算公式;3. 实际应用案例:如电路的设计、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等。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2.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相关的问题;3. 小组讨论或展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1、利用线路板进行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用时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3、用游戏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很好把串、并联电路得以扩展。
4、采用先设疑、讨论,再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同时也有效的降底了教学难度。
5、课堂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
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1、本节课是采用集中探究优势大还是分散探究优势大2、能否减少探究点,将开关的作用学生动手探究转为教师的演示探究来进一步降低难度。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实验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实验电阻串联与并联实验是电路实验中的基础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特性变化,进而深入理解电路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电阻串联与并联实验的步骤、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实验时需要用到直流电源、电阻箱、万用表和导线等设备和材料。
将直流电源接通并设置适当的电压,将电阻箱调至所需的电阻值,准备好连接电路所需的导线。
2. 串联实验:将两个或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同一个回路中,电流顺序通过它们。
连接电路时,将电阻箱的正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用一根导线连接,将第一个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个电阻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以此类推,最后将最后一个电阻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用一根导线连接。
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总电流和总电压。
3. 并联实验:将两个或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分别通过它们。
连接电路时,将电阻箱的正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用一根导线连接,将每个电阻的一端分别与其他电阻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最后将每个电阻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用一根导线连接。
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总电流和总电压。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串联电路中每个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以及并联电路中总电压和电流值。
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数值,可以发现串联电路中总电阻较大,电流在各个电阻间分配;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较小,电流在各个电阻上相等。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阻箱、万用表和导线等。
1. 直流电源:提供实验所需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电压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的总电压。
直流电源应稳定可靠,电压调节范围适宜。
2. 电阻箱:用于串联和并联实验中的电阻值调节。
电阻箱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调节的电阻值应覆盖实验需要。
3.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等。
万用表应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且操作简便。
4. 导线:连接电路中各个元件。
导线应具备较低的电阻和较好的导电性能,同时也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要内容包括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计算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数值。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效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电路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教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实验器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等。
2.学具准备:–学生实验记录本、笔和尺子。
3.环境准备:–教室安全整洁,保证教学秩序。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引发学生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 如果我们有三个电阻,那么如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有哪些方式? - 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电阻的影响是什么?Step 2:讲解串联电阻1.介绍串联电阻的定义。
串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使电流按顺序流过每个电阻。
2.给出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通过公式R = R1 + R2 +R3,讲解如何计算串联电阻的数值。
3.通过示意图展示串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及电流情况,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Step 3:讲解并联电阻1.介绍并联电阻的定义。
并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到电路的两个端点上,使电流分流通过各个电阻。
2.给出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公式;3.能够解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电阻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电阻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回忆之前所学过的内容: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10分钟)1.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而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电阻的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相等。
2.讲解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电阻的串联公式为:R总= R1+R2+R3+...+Rn电阻的并联公式为:R总=1/(1/R1+1/R2+1/R3+...+1/Rn)三、实例演示(15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串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串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R1+R2=4Ω+6Ω=10Ω2.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并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并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1/(1/R1+1/R2)=1/(1/4Ω+1/6Ω)=1/(3/12Ω+2/12Ω)=1/(5/12Ω)=12Ω/5=2.4Ω四、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完成以下电路题目:(1)将三个电阻R1=2Ω、R2=3Ω和R3=5Ω串联连接,计算总电阻;(2)将三个电阻R1=4Ω、R2=5Ω和R3=6Ω并联连接,计算总电阻。
五、巩固(10分钟)1.进行小结:请学生复述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以及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搭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并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值。
七、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保证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验探咒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
2.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体会物理规律应用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并联电路。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新课引入如果现在手上有5 Q、10 Q、15 Q、20 Q的电阻,但是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 Q和一个4 Q的电阻,你该怎么办呢?进行新课一、电阻的串联1.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R和R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力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 = 2 Q、R2 = 4 Q)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
1 2实验步骤: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力 (2 Q)和R2 (4 Q)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JD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1 + R2, R‘= R1 + R3。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 .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得:U 1=I 1R 1 U 2=I 2R 2 U=IR由串联电路可知:। U=U ;+U 2 2 I=I :=I 2 所以:IR=I 1R 1+I 2R 2 1 1即:R=R 1+R 2r 2 2结论: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张润济宁学院附中统稿:何元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分电阻的关系,体会两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有关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各有什么关系?电压各有什么关系?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活动1:利用“伏安法”分别测量两个定值电阻(R1 = 5Ω、R2 = 10Ω)串联、并联的总电阻值。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阻连接情况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总阻值1 R1、R2串联2 R1、R2并联说明因为学生理解“并联总电阻”有一定难度,所以通过实验测量并联、串联总电阻,便于纠正思考讨论:1.观察实验数据,总电阻一定等于两个分电阻“之和”吗?阅读教材76页“加油站”的内容,请谈谈你对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理解。
2.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大小。
3.请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⑵中的结论。
二、理论推导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1.研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活动2:⑴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关系U=U1+U2、电流关系I=I1=I2和欧“总”电阻就是“和”的错误认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总电阻”的含义。
填一填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______;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______。
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R与分电阻R1、R2的关系。
⑵理论推导结果与“活动1”中的实验结论相符吗?思考讨论:多个(2个以上)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请做出猜想,并通过理论推导进行证明。
2.研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活动3:⑴理论推导并联的总电阻R与分电阻R1、R2的关系。
⑵理论推导结果与“活动1”中的实验结论相符吗?思考讨论:多个相等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请做出猜想,并理论推导证明。
九年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巩固,拓展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运用串并联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参加科技活动等,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分组讨论,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选择一至两个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其优缺点。
-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串联和并联电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4.小组合作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关于串并联电路的创新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意性。
-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设计理念、电路图、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阻串联和并联知识,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串联和并联电路实例,分析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课题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授课人何晓玲课标陈述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本着让学生体验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但对解决电学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电路的各种状态,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电学应用体系中至关重要。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等物理量和电阻有直接关系,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将为接下来的各物理量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欧姆定律》,已具备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的认知。
但学生对“等效替代”还比较陌生,不理解电学中“等效”的意义;同时,初中学生较少经历“理论推导”的模式。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有效的引导,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从感性上认识电阻串联后的特点。
2.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串联总电阻与每一个分电阻的定量关系。
3.通过实验从感性上认识电阻并联后的特点。
4.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并联总电阻和每一个分电阻的定量关系。
5.感悟用“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6.会运用电阻的串并联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体会物理服务与生活。
评价设计1.通过活动一达成目标1。
2.通过活动二达成目标2。
3.通过活动三达成目标3。
.4.通过活动四达成目标4。
5.通过活动二、活动四达成目标5。
6.通过跟踪练习1.2及综合运用达成目标6.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干电池2节、电阻若干、电流表1只、灯泡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复习1、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写出公式及另外两个变形公式2、叙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并写出表达式3、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通过反映出电阻的大小?生: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师:在小组讨论的同时,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1、2两个问题,以备后用。
第3题留给老师自己提问,引起学生注意,为接下来的猜想起引导作用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对本节教学有帮助。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认识电表的改装方式,能推导其量程。
2.通过分析类比推导改装电表的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推理的过程中深化了物理知识,提升乐于学习的品质,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和电表的改装方法。
【难点】电表改装的方法及量程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把两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后看成一个电阻,这个电阻跟R1、R2具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新课讲授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学生回忆并回答: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
教师结合导入时的问题,即两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起来接到电路里,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R,则这个电阻的大小与原来两个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电阻的串联与并联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存在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分析及抽象规律的总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实践操作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与并联电路,要求能够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电阻的阻值,并分析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2.理论计算题:
-给定一个串联或并联电路,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和相关公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各电阻的阻值。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改变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方式,使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达到特定值?
3.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与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串联电阻电路中,电流、电压如何分布?
-并联电阻电路中,电流、电压如何分布?
-如何计算串联与并联电阻?
2.各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3.分析与应用题: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与并联电路,如家用电器、照明系统等,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探讨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节能、安全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创新设计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串联与并联电路,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描述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及预期效果,可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提问:电流是什么?电压是什么?欧姆定律是如何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解释电阻串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解释电阻并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及规律。
2. 采用实验法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3.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全,准备好实验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阐述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测量总电阻,验证规律。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规律。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 挑选几名同学进行解答,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九、课后作业:2.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 交流 理论推导【教学用具】电源、相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等【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R U I = ,推导式:IU R = U=IR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 1=I 2=…=I n(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 1+U 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 1=U 2=…=U n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电阻的串联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猜想对吗?加油站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初中物理_初四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阻的串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十三章《欧姆定律》既是对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两章知识的深化,也是为第十四章《电功率》做铺垫,在初中电学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谓是初中电学部分的一道分水岭。
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利用前面所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让学生在实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可分为两大部分:1.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电阻串联使电阻变大;再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实验视频进一步验证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2.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同时根据数据结果和理论推导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规律。
【学情分析】在认知特点上,九年级的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乐于交流,喜欢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在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初三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初四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领悟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基本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欧姆定律。
在能力基础上,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但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所以,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但还是不够强大,需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电阻串联会导致电阻变大。
2、在利用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分析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学目的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教具两只小灯泡,一个电铃,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导线若干条。
投影仪,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
(三)教学过程1.复习(1)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各有哪些特点?(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形式。
(投影片)(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
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l)组成串联电路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
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
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
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结(略)4.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及U1=U2=……Un=U得:
I1/In=Rn/R1或In/I=R/Rn
上式表明: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支路的电阻值成反比,即阻值越大的电阻分配到的电流越小,反之电流越大。
(3)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根据P=U2/R P1=U12/R1P2=U22/R2……Pn=Un2/Rn
(4)限制和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5)扩大电压表量程。
5、例题:
(1)如图3所示,要使弧光灯正常工作,须供给40V的电压和10A的电流。现电源电压为100V,问应串联多大阻值的电阻?(不计电阻的功率)
图3
解:
按题意,串联后的电阻应承受100-40=60V的电压,才能保证弧光灯所需的工作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U=IR,计算需串联的电阻为:
即: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2)I= I1+I2+……+In
即: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老师:以上同学们把电阻并联的定义和特点总结了,那么电阻的并联的性质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3、性质
(1)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2)并联电路的分流性质:
各负载上电压U1=U2=U=12V
各负载中电流I1=R2I/R1+R2=6×3/6+3=2V
或 I1=U1/R1=12/6=2A
I2=I-I1=6-2=4A
(2)在图7中,已知某微安表的内阻Ra=3750Ω,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Ia=40μA。现要用此微安表制作一个量程为500mA的电流表,问需并联多大的分流电阻Rx?
及U1=U2=……Un=U得: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1课时)教案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1课时)合作共建小结: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这种物理学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
并联电阻和它的总电阻也存在这种“等效代替”关系。
知识点2:探究电阻的串联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你的猜想是: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都大。
设计实验:分别测出三种情况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次数电流/A 电阻电阻间的关系(填﹤或﹥)1 R1R1 R2R32 R23 R3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结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上述实验现象:将两个电阻串联后,导体的其他因素都不改变,只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会大.知识点3:理论推导两个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总电阻和分电阻间的“等效替代”关系.教师画图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搜集并确立最佳方案。
师生合作,共同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1:如果将R 1 、R 2两个电阻串联起来,那么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呢?推导过程: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I=I 1=I 2 电压的特点:U=U 1+U 2 由欧姆定律可知:U 1=IR 1 U 2=IR 2 U=IR 由于:U =U 1 +U 2 可得:IR =IR 1 +IR 2R =R 1+R 2 小 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公式为:R =R 1+R 2问题2: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小 结: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串联时,总电阻R =R 1+R 2+R 3+…+R n问题3: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小 结:R 总 = nR 0问题4:处理例1及变式练习1、2 例1:【解析】两个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特点和电阻特点,可得: 已知:R 1=10Ω R 2=20Ω U =6V 求:(1)R (2)I (3)U 1、 U 2 解:(1)R=R 1+R 2=10Ω+20Ω=30Ω(2)A 2.030V6R I ===ΩU (3)U 1=I R 1=0.2A ×10Ω=2V U 2= I R 2=0.2A ×20Ω=4V或者: U 2=U -U 1=6V -2V=4V 变式练习1:【解析】由图可知,当闭合开关S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推导(两名学生台上展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然后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作者:曹义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3年第07期
1 教学内容
沪科版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 教材分析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九年级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充分体现了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多元探究等基本理念。
本节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重要应用,同时也是今后学好电功、电功率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等效替代”思想和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思想的重要载体。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计算公式。
②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总电阻与分电阻的“等效替代”关系。
3.2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进行交流与讨论的学习方法。
②能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学习物理知识。
③能把物理概念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通过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事、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认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4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5 教学难点
借助等效替代的思想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
6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演示电流表、20欧定值电阻二个、5欧定值电阻二个、10欧定值电阻一个、导线、开关等。
7 教学流程
事例引入——趣味探究——小组讨论——实质升华——总结反馈。
8 教学过程
8.1 事例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停顿)现假设你们正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突然电视机坏了,经检查里边一个10欧定值电阻出现了问题,而身边现在只有20欧的电阻和5欧的电阻若干,你有办法立即解决问题吗?(最好设计一个多媒体动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生:(讨论并结合前面电路的串联、并联知识回答)把电阻串联,把电阻并联。
师:把电阻串联、并联后能行吗?电阻串联、并联后他们对电路的控制作用难道不会发生改变吗?
8.2 趣味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
演示实验(实验设计如图1,电阻装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
图1
分别接通A、B、C以及所对应接线柱,让同学们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三次实验电流表读数相等。
师:那里面的电阻是怎样的呢,也相同吗?
打开盒子让学生观察里面电阻的结构,并通过里面实物讲解相关概念:
电阻串联:两个(几个)电阻首尾相连
电阻并联:两个(几个)电阻首首相连
师:我们刚才经过实验发现两个电阻并联或两个电阻串联以后对电路的控制作用可能与单独一个电阻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是相同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这两个并联或串联后的电阻去替代那一个电阻,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个电阻是那两个(几个)电阻的总电阻。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如何变化;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如何变化?
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分电阻;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电阻。
8.3 小组探讨。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到了电阻串联、并联之后总电阻大小的一个定性结论,那么电阻串联、并联之后总电阻的大小应如何计算呢?下面就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解决这一问题。
8.3.1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师:请结合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用下图的字母表示出总电压与各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
图2
生:运用欧姆定律表示出:U1=IR1 U2=IR2 U=IR、
运用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得出:IR=IR1+IR2
结论:电阻串联,其总电阻等于各个分电阻之和,即:R总=R1+R2+……
8.3.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师:请结合欧姆定律以及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用下图的字母表示出总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图3
生:运用欧姆定律表示出:I=U/R,I1=U/R1,I2=U/R2
运用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得出:1/R=1/R1+1/R2
结论:电阻并联,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分电阻倒数之和,即:1/R总
=1/R1+1/R2+……
8.4 实质升华。
师: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两种途径得出了电阻串联和并联之后总电阻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串联、并联后的电阻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前面所学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得出结论。
生:电阻串联相当与增加了导体长度,所以阻值会增加;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阻值会减小。
8.5 总结反馈。
①请同学们设计出两种方案解决课题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本堂课的收获,及时解决新生成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14.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分电阻之和,R总=R1+R2+……
②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分电阻倒数之和,1/R总=1/R1+1/R2+……
③实质串联:增加导体长度
并联:增加导体横截面积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基本理念,注重多元探究。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推导过程中通过层层分解的方法变枯燥的理论推导为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趣味探究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形象直观,概念的讲解也做到了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