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练习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记一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结构填一填1.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5.“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辨一辨1.怎样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什么?(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如何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课时作业2:单元检测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卷(六)1.“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这种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
但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
”这次会议()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B.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C.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答案B2.1951年初夏,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发生蝗灾,面积达1 300多万亩。
在中央要求下,各级政府领导民众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
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人民空军出动了4架飞机协助灭蝗,这是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最终有效抗击了蝗灾。
这次灭蝗大战()A.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体现了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C.得益于“一五”计划的成就D.凸显了新技术的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1951年新中国尚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民众和人民空军都积极展开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故选B项。
3.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两次留学苏联的热潮: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五六十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
这一变化()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B解析由材料“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五六十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可知20年代的学习主要是军事,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背景,50年代后的学习主要是工业建设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为背景,这种不同与当时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故选B项。
4.(2020·天津红桥区二模)下表是新中国在1952年和1957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钢(万吨)原煤(万吨)1952年135 6 6491957年53513 000增长率(%)396.29%195.51%A.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C.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新中国在1952年和1957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中的数据,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钢和原煤产量的大幅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选C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2.“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4.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
高一历史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练习题【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①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②同时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①到1957年底,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改造方式:(1)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组织生产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3.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得与失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56年(1)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决议:①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8—1960年经济建设的“左”倾失误(1)出现: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3)实践: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势力残余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行改革开放6.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是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7.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对抗性矛盾10.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批评与自我批评C.改进党的作风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B.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动乱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D.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天安门事件爆发D.反击右倾翻案风15.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大成就是A.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C.核武器研究成功,奠定了我国核大国的国际地位D.外交工作最终打开局面,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得到改善16.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B.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C.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越来越高D.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17.1967年6月我国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远程导弹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8.1974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指的是A.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放到美国人手里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C.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20.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49年D.1956年二、多项选择题2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B.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A.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B.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C.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的问题D.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方针有A.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B.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C.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D.加强与国外合作2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主要内容有A.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B.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在经济建设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2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及答案
10.读下列材料,然后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回答问 材料1 下列是某一时期的两幅壁画:
材料2 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农民公 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 是公有……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运动?
材料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材料2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步练习
1.中共八大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B.开展整风运动 D C.完成三大改造 D.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是由于 ①急于求成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C ③苏联撕毁合同④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C A.1956年 B.1958年 C.1961年 D.1963年
请回答: (1)从表中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量1958~1961年之间 有何变化?
粮食产量1958年最高,1959年、1960年逐年下降,到1961年略有回升。
(2)产生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左”倾错误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致使粮食产量下降,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所 回升。
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是 ①镇压反革命 ②“大跃进” ③“三反”“五反” ④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有①原子能工业 ②生物工程 ③航天工业 ④新兴电子工业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右图人物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A.治沙 C B.研制原子弹 C.钻探石油 D.抗洪
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三进入一个复习的阶段,同学们可通过练习题复习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答案: A2.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4年 1957年贫农、中农 91.4% 2.7%集体 8.6% 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B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C、D错误。
答案: B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二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练习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二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对这两种制度的分析评价,正确的是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是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政策C.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是为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④3.“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
进人2008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巡展活动即将举行,展览拟分六部分展示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即“红色起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开国十年、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解析: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但与图片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图片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实施“一五”计划,故选C项。
答案:C3.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所呈现的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49年B.1953年 C.1954年D.1956年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史实。
答案:D4.右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C5.“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B)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B)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C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 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B)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以农立国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D)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纪念孙中山先生》D.《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B)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 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有(ABCD)A.忽视生产力发展B.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C.照搬苏联经验D.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2.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于(ABCDE)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ABC)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4、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BD)A 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真题练习题人民版必修21.(2016高考历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2016高考历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3.“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
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6某某)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6.[2015·某某高考]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基础巩固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这个“春天的故事”是指( )A.冲破“两个凡是”B.提出“一国两制”C.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发表南方谈话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每一次行动的重大发展,都伴随着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国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八大3.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D两项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施,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初期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稳步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B.逐步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推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D.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项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C、D两项属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 )A.管理体制的转变B.所有制性质的转变C.对外政策的转变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6.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多样7.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A.土地改革计划B.三大改造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D.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3.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D.郑州黄河大桥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2年.1954年D.1984年5.“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A.②④⑤⑥B.①③⑥.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7.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8.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革9.十年“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派斗争的事件有()①“一月风暴”②“二月逆流”③“九一三事件”④“四五运动”A.①②B.②④.①③D.③④10.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1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953-1956年期间,国家为公私合营企业颁发凭证(如:上海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凭证),其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及赎买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解析: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
依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后开始上升。
依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此图反映的是粮食生产基本状况。
答案:B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依据教材内容,①③属于八大内容,②④则不属于。
故选A。
答案:A4.“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在1973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增长9.2%,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解析:本题中的“关键时间”是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原因主要是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故选D。
答案:D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B、C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练习2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2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的主要政策是()A.和平赎买B.和平剥夺C.暴力没收D.和平合作2.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完成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D.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3.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的曲折和失误的是()①.1958年,“大跃进”运动展开②.中共八大③. 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④.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A.调整八字方针B. “大跃进”运动C.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 “共产风”运动5.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力量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矛盾B. 尽快地扩大公有制程度C.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 推行“共产风”运动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文革结束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八大7.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会议要求把()A.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B. 实行政企职责合并C.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 建立单一形式的经济责任制8.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江苏省共有()个城市 B. 2个城市 C. 5个城市 D. 4个城市9.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0.下列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没收官僚资本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1.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解决阶级斗争扩大化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12.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A.粉碎“四人帮”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建立经济特区D.邓小平南方谈话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进,根本原因是()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14.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的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设立经济特区D.浦东的开发开放15.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A.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为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开放沿海14座港口城市16.我国现行的所有制结构是()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同步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7.中共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___制不变)
(1953~1958年)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_____制(土地所有制的_______)
(1958~1978年)
“左”倾错误的发展,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
①农村实行_______,农民获得土地的___________;
②城市________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992年以来
①由计划经济向__________
体制转变;
②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到以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①________标志苏联模式的失败;
②邓小平_______为改革开放深入奠定基础.;
②实行________,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年经济发展
①毛泽东《___________》;
②中共_____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社会主义
公有制
(1978年至今)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
_______不变
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必须________,合乎经济规律。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_______发展的水平,合适的农村经济体制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破坏作用。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①1992年邓小平__________,为改革开放深入奠定思想基础;
②1992年中共_________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1997年中共_______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
建国后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
时间
经济体制
原因
表现
影响
1956~1978年
①高度集中的_______体制;
②实行_____的公有制经济。
①__________的完成;
②国内物质供应紧张;
③国际环境险恶;
④照搬______模式。
①片面发展_____,农轻重比例失调;
②生产和销售高度集中,实行______制度,统购统销,排斥市场经济。
③中共_______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_____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综合国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名称
原因
内容
意义
土地所有制形式
(建国后~1952年底)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阶段
特点
原因(重大举措)
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949~1952年
经济恢复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________,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3~1956年
_______开始,重工业发展迅速
①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__________;
1958~1961年
严重经济______,农轻重比例失调
①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_____倾错误滋长;
②开展_________,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③开展_____________,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
1965年经济回升
1960年提出______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6~1968年
经济大幅度下降
_________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1年经济复苏
_______调整国民经济
1975年迅速回升
_______全面整顿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992年
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①1978年______________,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②1978年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
③1984年城市___________改革;
④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至今
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初步建立;
①建国初期有利于经济恢复,奠定______基础;
②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日益阻碍了_______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为主,_________为辅
①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②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③_____________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