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说课稿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第3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背景,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发学生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中体验运算的乐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情境教学: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认知灵活性理论,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学生在互动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我将尝试更多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需求;
3.反思本次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4.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潜能;
5.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运用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5.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符号,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又卖掉2本书,每本书3元,请问小明最后赚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包括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以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相反数和绝对值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等,也对算术运算的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然而,对于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直观的理解,如“减去一个数”在他们脑海中可能还停留在数轴上的移动,而减去一个有理数实际上是在数轴上向左移动这个数的绝对值。
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减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理数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计算3 - 2,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本质是什么。
2.讲解与演示:讲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数轴演示来说明。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如5 - 3、7 - (-2)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点第二小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尤其是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掌握运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减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在教材中,有理数的减法是通过实例引入的。
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教材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对于有理数的减法,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容易将减法理解为加法的相反操作,认为减法就是加上一个数的相反数。
2.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容易混淆减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在处理带有括号的表达式时。
3.对于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本质,能够正确处理带有括号的表达式,解决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件,准备好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35元,打八折后,小明又还了5元,问小明最后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综合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往往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发现运算顺序的规律。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解与演示:对学生的运算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进行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计算方法: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同号相乘: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乘以较小的绝对值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2、教学目标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二、教学分析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一)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
1.4.2有理数的除法(2)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4.2 有理数的除法(2)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内容的一部分,主要涉及有理数的除法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2.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学生学习有理数的第二个单元,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的加、减、乘法运算的基本能力。
他们对于有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有理数运算能力。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有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应用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有理数的加、减、乘法运算,帮助学生温习所学内容,并提供一个过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除法。
2. 新课讲解第一步:有理数除法运算规则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给出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例如:正数除以正数得正数,正数除以负数得负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负数除以负数得正数。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
第二步:有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详细介绍有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例如: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行乘法运算;当除法中有多个负号时,先去掉负号再进行计算等。
第三步:有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某班同学参加一次数学竞赛,共有78道数学题,其中正答题有54道,负答题有24道,问该班同学的正答题率是多少?3. 练习与巩固第一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的有理数除法运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自然数和整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负数和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
4.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讲解:讲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1.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5.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1. 知识点概述本课是2018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有理数中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教授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计算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能够实际操作解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准备•课本《数学七年级上册》•讲义、笔、黑板、粉笔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10元钱,他花了3元买了一条铅笔,又花了2元买了一本书,剩下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2.让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3.领悟有理数的概念: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负数”、“零”的概念,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有理数的定义。
5.2 理解加法运算1.提出加法运算:通过简单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的概念,并通过类比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2.教师出示示例题目,让学生完成计算,并互相核对答案。
3.提出减法运算:通过示例题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并通过类比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
5.3 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1.提出乘法运算:通过简单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的概念,并通过类比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
2.教师出示示例题目,让学生完成计算,并互相核对答案。
3.提出除法运算:通过示例题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并通过类比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
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优秀说课稿范例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优秀说课稿范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案例1.教学目标1.1地位、作用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1.2学情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2.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开放式探索] 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4.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反思应用1] 例1:计算 (-3)+(-9) ; (-4.7)+3.9;[反思应用2]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4.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练习1]计算 15+(-22);(-13)+(-8);[练习2]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⑴ 温度由-4C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练习3]火眼金睛找错误:1、(+4)+(-7) = -112、(-8)+(-3) = -53、(-9)+(+5) = 44、(-6)+(+6) = 05、(-7)+0 = 76、 8+(-1) = 77、(-7)+1 = -88、 0+(-10) = 01、(-4)+(-7) = 32、(+8)+(-3) = -53、(-9)+(-5) = -44、(+6)+(-6) = 05、(-9)+0 = 96、 8+(-6) = -27、(-7)+4 = -38、 0+(-6) = 6练习目的:会用法则进行计算,强化技能.[教学感悟] 这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你印象最深的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个学习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上课过程中你或者老师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评价是学习者反思和改进的有力手段.在评价中,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将有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 [作业布置] 作业方法:从A、B、C三组作业中任选3题A组(基础题):课本P29习题1.3练习:第1大题B组:①请你设计一道计算题填写下空:=-1.7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A.文具店 B.玩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处 D. 玩具店西边60米处C组: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② 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 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板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一)2 +3 = 5(-2)+(-3)=-52 + (-3)=-1(-2) + 3 =1(-2) + 2 = 00 + 3 = 30 + (-3)= -3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一个数同0相加(法则归纳)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教学设计的说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因此,在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时,他们会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运算律。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简化计算。
2.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
3.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4.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加法运算律1.加法运算律:a + b + c = a + (b + c)2.应用:简便计算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第一章《有理数》说课稿范例
初一数学第一章《有理数》说课稿范例
为大家带来了有理数说课稿范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课时:有理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负数的认识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认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有理数》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数学分类标准的确定;特点之二是数学思维的逻辑严密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1.3.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1.3.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一、教材解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属章节是有理数,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运算的先后顺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辩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2.理解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1.掌握复杂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并应用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激发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兴趣和思考。
2. 新知呈现通过多个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展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要经过30个路口,其中1/5是红绿灯路口,3/10是只有红灯的路口,请计算他需要遇到几个红灯。
在呈现每个问题之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并帮助学生归纳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3. 讲解与练习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和运算顺序,然后由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随堂辅导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4. 拓展运用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应用能力。
5. 归纳总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整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等内容做好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算技能。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有理数运算基础,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计算错误等问题。
他们在思维上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运算的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小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本节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每小时走4公里,回家时每小时走6公里,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1.5小时,小明从学校回家需要多少时间?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及解不等式、分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刚入初中的学生,对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数的运算扩充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尤其是负数的引入,使他们进入了抽象领域,因此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实际例子出发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意义;
②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②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能力,我将采取“复习导入,新旧知识的转化,引导发现总结法则,共同训练提高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共同训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可以化为乘法运算进行。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
0的任何次幂都是0。
6、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
(5)、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