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10月月考历史宋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逻辑性和道徳性 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4.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5.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

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6.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传统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港澳台侨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港澳台侨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港澳台侨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古代史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文化遗址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氏族公社全过程的是A 山顶洞人遗址B 河姆渡氏族遗址C 半坡氏族遗址D 大汶口文化遗址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3.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 由官府控制B 不受官府的干预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 墨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郡县制B 颁布全国通行的法律C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政D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7.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吸取秦亡教训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8.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 实行刺史制度B 设置西域都护C 实行察举制D 颁布“推恩令”9.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A 白登之围B 淝水之战C 靖康之变D 土木之变10.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行政效率B 强化君主集权C 分割宰相权力D 利于集思广益1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一、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1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13. 某学生读某一史学家对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行省制度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D.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14. 唐诗在唐代大量出现,促使唐诗流行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5. 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的朝代是A. 西周B. 中唐C. 北宋D. 南宋16.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17.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8.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19.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模拟考试题(中国古代史)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模拟考试题(中国古代史)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模拟考试题(中国古代史全册)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符合右图中磨制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是 ① 元谋人 ② 北京人 ③ 半坡人 ④ 河姆渡人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② ③D ③ ④2.下列今天的城市曾是商朝国都的是 A 河南登封 B 河南安阳 C 河南开封 D 河南洛阳3.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A 周成王B 周厉王C 周幽王D 周平王4.四诊法是二千多年我国中医学的传统诊断法,发明者是A 扁鹊B 张仲景C 鲁班D 华佗 5.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儒家“五经”。

“五经”指的是 A 《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B 《诗经》《论语》《礼》《易》《春秋》 C 《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诗经》《尚书》《中庸》《论语》《孟子》 6.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著名军事家。

以下属于他指挥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城濮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7.秦朝修筑著名的万里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A 犬戎族南下袭扰B 匈奴族南下袭扰C 蒙古族南下袭扰D 突厥族南下袭扰8. 陈胜吴广起义后,曾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它的名称是 A “张楚”政权 B “大西”政权 C “大顺”政权 D “大齐”政权9.下列各项中属于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 实行刺史制度 ② 实行察举制③ 实行“推恩令” ④ 实行“附益之法”A ①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 10. 司马迁称之为“凿空”,指的是A 诸侯称霸标志B 古代悬棺葬式C 张骞出使西域D 古代雕凿石窟技术 11. “草木皆兵”典故出自于 A “马陵之战” 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成语——12.首创武举制的时期是 A 汉朝汉武帝时期 B 唐朝武则天时期 C 唐朝唐太宗时期 D 宋朝宋太祖时期13.属于严重削弱中央集权的古代叛乱有 ① “七国之乱” ② “八王之乱” ③ “安史之乱” ④ “三藩之乱”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4.“柜坊”指的是A 我国古代专为邮传驿站转运的机构B 我国古代专为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C 我国古代兼旅店、货栈和交易的场所D 我国古代专为征收关税管理贸易的机构 15.“怀仁可汗”是汉族政权皇帝册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这个首领指的是 A 突厥族首领颉利可汗 B 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 C 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 D 粟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 16.以下线路属于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点的是① 印度半岛南端② 阿拉伯海 ③ 波斯湾地区④ 东非沿岸A ①B ②C ③D ④①③② ④17.“榷场”指古代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绝密★启用前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前的括号内1、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占卜辞的甲骨,“殷墟”位于今河南A.郑州B.洛阳C.商丘D.安阳2、秦朝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3、230年,东吴派遣将军卫温率军进入今台湾,台湾当时被称作A.夷陵B.澎湖C.夷洲D.流求4、唐中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任用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制D.摊丁入亩5、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A.靖康之变B.靖难之役C.土木之变D.陈桥兵变6、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皇权,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德行为,负责指挥锦衣卫的是A.宦官B.皇帝C.内阁大学士D.皇帝7、一位清代官员在信中写道:“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扞格抵触、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

”信中所说的“上”是指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光绪皇帝D.宣统皇帝8、1879年,康有为游历设有租界的上海等地后说:“彼族西方人宫室桥梁道路之整,巡役狱囚之肃,舟车器艺之精,而我首善之区一切乃与相反。

”这句话反映A.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已经形成B.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东西方的差距C.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D.租界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9、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为实现这一方针,日本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改定新约,实现关税自主B.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中国政府代表出席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主要以海外人士为主的民主党派指的是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C.九三学社D.中国致公党12、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次谈话是在A.北伐战争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3、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最新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真题及答案(word版)

最新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真题及答案(word版)

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真题及答案(w o r d版)------------------------------------------作者xxxx------------------------------------------日期xxxx绝密★启用前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对夏文化的探寻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目前所发现的文化遗址中,最有可能属于夏文化的是A 二里头遗址B殷墟遗址C周原遗址D周口店遗址2.秦末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是指A截取树木,兴起义军旗帜 B 砍断树木,誓师反秦C起义军兵力不足,做木人为疑兵 D 起义军缺乏武器,砍削树木用作兵器3。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州,并设置刺史,当时的刺史位卑权重,他们代表朝廷监察A 州内诸侯王及其下属B 州内所属郡县各级官吏C 州内王国及郡县所有官吏D 州一级地方官4。

秦代以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内的两个主要矛盾。

下列选项中,有协调君、相权力作用的是A 西汉颁布“推恩令"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 北宋“杯酒释兵权”D 明代实行卫所制5.古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曾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从事历法的改订.郭守敬主持制定的新历法以365。

2425日为一年,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却比现行公历早了约300年。

这一历法是A 授时历B 太初历C 大衍历D 夏小正6.在东南亚地区有“三宝城"“三宝港”“三宝庙”“三宝井”,用“三宝"命名是为了纪念A 郑和B郑成功C 鉴真D法显7.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B 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C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8.清光绪元年,有人描述中国的航运情况时说:“(外国轮船)侵寻而及内江,自汉口以下,各船废业者逾半。

初一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頫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主要的代表有:婉约派——柳永《雨霖霖》、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①③④符合题意,关汉卿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赵孟頫是宋朝的书画家,排除②⑤,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宋词2.大型史诗电视剧新《三国》因为剧中出现“坦克”“直升机”“矿泉水瓶”等穿越镜头,迎来网友们的“板砖”一片,假如新《水浒传》电视剧组,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是()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C.宫员们在玩踢足球D.农民军在元旦时进攻官府【答案】B【解析】火箭即火药武器,宋朝已经存在;足球即蹴鞠比赛是宋代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

元旦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今天的春节,是宋代最重大的节日。

玉米大约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所以宋代不可以出现玉米,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四大发明3.“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

下列示意图中,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能查阅到的史实是()【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据此分析可知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均能在他们的著作中查阅相关史实,故选B。

港澳台侨联考补习班:历史单元检测题五 (含答案)

港澳台侨联考补习班:历史单元检测题五 (含答案)

历史联考考前资料专项训练(含答案)第五单元宋元时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回答1~6题。

1.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是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①②③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文臣任知州②行保甲法③编练禁军④置转运使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3.“王沔,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4.北宋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其中最能体现保障人权的措施是A.文官任知州 B.设通判监督知州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D.各路设转运使5.唐朝时期,考生一旦考取,对主考官感恩戴德,双方容易结成宗派关系。

为改变这一现象北宋王朝的举措是A.实行糊名法 B.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殿试成为定制 D.禁军驻守京师和地方6.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的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以下不属于这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此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出现了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回答7~11题。

7.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其中直接威胁其政权的有①土地兼并②冗官、冗兵、冗费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辽、西夏的威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严格整顿吏治 B.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重新丈量土地,增加税源9.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 C.性质相同 D.结果相同10.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北京博飞港澳台侨联考辅导班:历史一轮宋元史专练一 (含答案)

北京博飞港澳台侨联考辅导班:历史一轮宋元史专练一 (含答案)

历史联考考前资料专项训练(含答案)中国古代史第4至5章单元基础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机构采取三省六部制B.开始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C.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D.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2 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A.巩固隋朝政权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北部边防3 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4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①重用人才②完善科举制度③虚怀纳谏④发展生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5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C.体现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被摧垮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6 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7 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B.更新生产方式C.调整生产关系 D.巩固上层建筑8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印度的时间是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9 两税法的实行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增加唐政府的财政收入B.使政府控制的人口大量增加C.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D.减轻了农民负担10 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

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A.和亲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C.册封D.建立管辖机构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11 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处理民族关系上相同点不包括A发动正义反击战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意发展经济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D.实行册封制度12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B.北方人民南迁,增加劳动力C.对外贸易发达 D.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生产13 后周世宗改革所起的最大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农民负担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军事力量增强 D.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4 以下各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A北宋--辽--西夏---金 B辽---北宋---西夏---金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北宋--西夏---辽--金 D辽--北宋---金---西夏15 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16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B.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C.因辽、西夏的军事进攻而中断 D.冗兵冗官现象严重,积重难返17 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强干弱枝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18 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D.笼络汉族的地主和官僚19 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20 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21 北宋时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A.矿冶业 B.丝织业 C.建筑业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D.造船业2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A.太湖流域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 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23 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是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④泉州成为宋元重要外贸港口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24 下列各项与外戚宦官控制中央政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中央集权B.皇权专制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培训学校C.地方割据D.土地兼并2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 三星堆遗址是距今约4800——2000年的古蜀国文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三星堆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象牙等文物,同时还发现了祭祀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等遗迹。

由此可知,该遗址的发掘()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丰富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C.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2. 《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民族史撰写体现了()A.史学撰写体例的创新B.政府对地方管理加强C.国家灵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3. 对表中信息认识最合理的是()C.国家政策创新发展D.国家治理传承延续4. 《汉书》中关于汉代法律有如下记载:“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这表明汉代()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律令儒家化的完成C.道德影响法律判决D.宗族血缘逐渐弱化5.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

这说明()A.考古发现比文字记载更真实可信B.《魏书》中所载的信息完全可靠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文献史料要靠考古发现才能证实6.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

“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对外贸易繁荣发展C.南北生活差异缩小D.重农抑商政策放松7. 北宋把纸币交子上升为国家法定货币,作为铜钱的辅币流通。

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03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2

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03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2

专题三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目录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易错点01】宋朝科举制【易错点02】元朝行省制度【易错点03】宋代官僚体制考点二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易错点01】经济重心南移【易错点02】宋明理学考点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易错点01】宦官专权【易错点02】明朝内阁制【易错点03】清朝军机处【易错点04】明清督抚制度考点四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易错点01】明清之际的儒学【易错点02】朝贡贸易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01宋朝科举制【点拨】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破解】科举制的历史作用:(1)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宋朝科举制相比唐朝有何进步之处:(1)殿试成为定制,确立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增加录取名额;(3)实行“别头”“锁院”“封弥”“誊录”等制度,完善考试程序与规则;(4)确立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的制度。

【深度剖析真题】1.(2016·江苏·高考真题)“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警示】宋朝科举制的进步之处【问诊】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

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科举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取士科目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进士及第的地位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排除D 项。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古人在分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爵位B.官名C.谥号D.行业2.(2分)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3.(2分)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2分)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2分)5.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2分)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2分)7.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8.(2分)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2022至2023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完整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2022至2023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完整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选择题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 ②③①④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 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①。

故选C。

选择题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A. 神话B. 化石C. 传说D. 书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是第一手考证资料,因此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B项正确;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并非生活现实的科学反映,排除A项;在文字产生以前先民们口耳相传形成传说,很多内容会发生变化,与史实不相符,排除C项;人类起源时期没有文字,排除D 项。

故选B。

选择题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 北京人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半坡遗址D. 大汶口遗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种植水稻,故选B。

选择题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

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 华人是黄色人种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来的D. 炎帝被黄帝打败【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黄部落联合起来后,打败了蚩尤,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因此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所以答案选C。

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

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

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随着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交流的日益增多,港澳台学生也逐渐参与到中国的高考制度中,其中包括了历史科目的考试。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知识,还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就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选择题部分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中的选择题部分包括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共计40道题目。

选择题的内容涉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部分试题考察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

例如,以下是一个选择题的示例:题目:下列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经领导了农民起义,建立了短暂的南明政权?A.李自成B.刘邦C.项羽D.李渊学生需要根据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选出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答案是A,李自成。

二、论述题部分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中的论述题部分是这次考试的重点。

这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对特定的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展示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以下是一个论述题的示例:题目:请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进行论述,包括背景、过程和影响。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次重要的战役,并对该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论述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知识、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解释题部分2023年港澳台全国联考历史试卷中的解释题部分要求学生对历史名词、概念和事件进行解释和阐述。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名词的含义和相关背景,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部分试题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以下是一个解释题的示例:题目:请解释什么是“五四运动”。

学生需要对“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

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①④B. ②③C.②④D.①③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最新 宋元试卷答案 精品

最新 宋元试卷答案 精品

中古史(宋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6.【答】(1)能造大海船;能用罗盘针准确地指引航海;能通过观日出日没预知天气;能通过观测云气而知风向;能通过观水的浑清而知山的远近;能通过观测鱼群而知礁石情况;能通过海底泥沙知港口的远近;能通过观测月中、月末的天气而知一旬之内的天气状况。

(2)在通商口岸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保护外国商人。

增加了政府收入,吸引大批西亚、南亚商人来华贸易。

(3)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顺风顺水而行则速,逆风逆水而行则容易产生不测。

中国政府有保甲法,社会安定。

37.【答】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如辽、西夏等并立。

⑵.南宋偏安于江南,统治区域比北宋缩小,辽、北宋被金所灭。

⑶.变化: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

原因: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加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蒙古骑兵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此时其他地区统治腐朽等。

38.【答】⑴.基本进程:①.六朝时期,随着江南的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②.隋唐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时期,南移趋势进一步增强;④.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⑵.有利于南移的因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海外贸易便利,也有利于南移。

39.【答】10—14世纪即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继续发展的阶段。

①政治上:经长期分裂后再度统一。

经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等长期分裂局面,到元朝重新统一中国。

②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一方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东京等大城市布局已打破看来市坊界限,纸币“交子”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澳台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60分】
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
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3.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4.五代十国期间,南方各国十分重视经济水利,在钱塘江也修筑海塘的是【】
A.后唐
B.吴越
C.吴
D.楚
5.“十国”中,称“汉”的政权是【】①后汉②前汉③北汉④南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
D. ②③
6.五代十国中,最大的印刷中心有【】①杭州②成都③扬州④金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下列与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最相近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魏孝文帝改革
8.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局势的稳定
B.北方人民南迁,增加劳动力
C.对外贸易发达
D.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9.后周世宗改革所起的最大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农民负担
C.军事力量增强
D.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0.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11.北宋的统一与汉、唐的统一不能相比,其原因是【】
A.与北宋并立的几个较强的民族政权存在
B.民族融合的程度不能与汉唐相提并论
C.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D.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1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
C.因辽、西夏的军事进攻而中断
D.冗兵、冗官现象严重,积重难返
13.北宋统治集团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强干弱枝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
14.辽统治者实行“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
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笼络汉族的地主和官僚
15.宋与辽、宋与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16.1141年宋金和议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北宋时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矿冶业
B.丝织业
C.建筑业
D.造船业
1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A.太湖流域
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9.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是【】
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
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④泉州成为南宋重要的外贸港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下列关于宋朝书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评议朝政的舆论影响很大
B.学习风气比较活跃
C.封建时代的地方政府办学
D.品学兼优者直接出任官吏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

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汉制则沿
名之风固存也。

辽国官制,分北、南院。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
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
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曲具贱,科役不烦故也请回答:
1】辽实行南北双规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
三】问答题
1.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
客相经商。

”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

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
的社会现象。

港澳台10月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C
6.D
7.A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C 15.A 16.B 17.D 18.A 19.C 20.B
二.1】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

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不全面。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度转化。

三.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政府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叫榷场。

例如,宋辽边境上的榷场,宋朝商人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宋朝的制瓷、印刷等技术传往辽。

辽的工匠仿照宋瓷制造日用器皿,雕印书籍。

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社会现象:
1】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

3】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气氛,但各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保持着经济贸易交往。

3】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