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2)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在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与地理科学有关的专业活动及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掌握地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正规教育和半正规实践的系统性、贯通性、实用性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1.理论学科:
(1)基础理论:
地理学概论、数学地理学、信息技术地理学、物理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空间信息技术与GIS等。

(2)专业课程:
区域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新型城镇化规划、森林地理学、贫困地理学、解译遥感影象处理、区域地理学研究、空间与环境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等。

2.实践环节:
(1)地理实习:
地理学生实习是指在地理学科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社会生活的熏陶,在运用地理学知识、技能和技术,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充分和正确体验现实的实习活动。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学术研究上能得到实践的训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

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层次:本科门类:理学学科:地理科学类专业:地理科学(师范)英文名:Geographic science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获得从事地理科学教学、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研教活跃”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富有拓展潜力、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充分发挥本专业在西部地区中学地理教师培养方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科优势,按照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地理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基本任务,打造西部地区实力最强、进入国内领先行列的特色专业。

三、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工作,也可以适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就业有非常良好的保障。

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不少于十年。

毕业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并确保每一位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四、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研教活跃”的地理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教育领域专门管理人才。

五、培养要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培养基本要求,努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研教活跃”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进一步彰显“宽口径、厚基础、强理论、重个性、深实践、求创新”的地理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

(二)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学制、学位与学分要求1.学制: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

2.总学分:160学分,其中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不包含见习、实习)不少于20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程总学分数43学分,通识选修课程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师范类必修课12学分,师范类选修课8学分。

三、学分分配表四、课程设置注:通识选修课的开出需经过申报和审批程序,符合标准的才能开出。

注:教育实习必须先取得教师职业技能相关合格证。

其中,必修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可从中选择8学分,选修课程可由各相关学院开出教师教育类的选修课程,也可选修教科院开出的教师资格考试类课程。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由学生申请测试,测试合格后发相关技能的合格证。

20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2011.9.1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全面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技能方面获得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

适宜到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政府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到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地质环境监测站、水土保持站等)从事与地理学有关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到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公路工程、探矿工程等相关勘察研究设计院从事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来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业务方面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训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绘图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较熟练掌握英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体育方面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授予学位的类别和要求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与课内总学时五、课程结构大系基础课程:1、地理科学导论2、自然地理学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人文地理学5、测量与地图学6、地理学思想史7、数量地理学专业核心课程:1、普通地质学(含课程实习)2、地貌学(含课程实习)3、气象与气候学(含实验课)4、普通水文学5、土壤地理学(含课程实习和实验课)6、生物地理学(含课程实习和实验课)7、综合自然地理学专业特色课程:1、土地资源学2、土地利用与规划3、土地经济学4、灾害地理学5、土地退化与整治6、环境地球化学7、土地信息系统8、生态学9、地生态学10、全球生态与生物入侵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和附表二)附表一二○一一级年本科专业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说明:①1、4、7、10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一学期(秋季);2、5、8、11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二学期(春季);3、6、9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夏季)。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就业主要领域(方向)1、中等学校、教育部门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岗位。

2、与地理科学相关的机关(如国土资源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的管理和研究岗位。

三、培养规格(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1、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地理技术手段和基本思想方法。

2、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技能:(1)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2)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

(3)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具备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5)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关键能力(1)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思想端正、定位准确、诚实守信、努力学习。

(2)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要求的课程知识、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3)工作能力:胜任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研究内容广泛的特点和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对其所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核心职业能力1、语言:具备流利的中英文交流能力,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相应的英语证书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具有我校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修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外语、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地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而且适宜到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本学科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规格. 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 业务素质方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教育理论和地理科学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的锻炼,具备进行地理教学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地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计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有能力、有责任、有执着的信念、本领过硬、品德优良,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科学、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地理科学、地理信息技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

其中,地理科学是学科基础,需要认真学习,扎实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是重要手段,需要融会贯通并能实际应用和研发;国土资源及环境保护是主攻方向,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注重实习实训。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国土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本学科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而且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方面本专业学生应在学习地理科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土地调查与测量、土地估价与交易、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等的技能训练,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途径,并经过必要的实习实训锻炼,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处理的能力、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701(执笔人:熊平生审核人:田亚平邹君审定人:王鹏)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熟练掌握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地理基础教育教师。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良好的教师素养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 掌握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与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2. 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班级管理的基本能力;3. 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具有地理学科思维和运用本学科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 掌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体系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具有实施中学课程素质教育及其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能力;5. 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主干(核心)课程地理学导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地貌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

四、学制及学位1.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

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修业时间为四至六年。

2. 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学位要求1.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3学分方可毕业。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地理教育事业,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研究能力,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开放心态,不断反思的教学习惯,能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中学等基础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地理教师。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师资;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后备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QU1.良好的师德与教育情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QU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态度。

能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

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促进中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QU3.“国际视野”与“自我发展”的意识。

能够紧跟国内外地理教育发展的动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改革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开放心态,能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养成从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

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知识要求:KN1.地理学科知识。

熟练地绘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GIS知识框架图,形成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KN2.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KN3.地理学科教学知识。

能够整合地理学、学习科学等相关知识,形成地理学科教学知识。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地理学教育发展及其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得教师教育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并能适应环境教育以及资源、环境、区域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3、规格要求一般知识、能力、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了解古今中外人文、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法律与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及祖国国情的基本知识。

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常识,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系统知识。

了解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熟识一般体育锻炼、身心康复及安全运动常识。

了解美学美育基础知识,熟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观点及其当代发展。

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基本的收集与判断资讯、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及程序设计的一般能力。

具备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掌握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具备感受美、欣赏美和初步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注重德性养成。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2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2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2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2一、培养目标地理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与能力要求(1)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地理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使用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空间分析。

(3)熟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参与环境评估和规划的工作。

(4)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科学研究项目。

(5)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

2.知识与能力的融合(1)地理科学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合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地理科学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

1.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及发展趋势。

2.专业基础课程(1)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2)环境科学导论: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计算机科学导论: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和编程能力。

3.专业核心课程(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深入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充分发挥本专业在西部地区中学地理教师培养方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科优势,按照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地理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基本任务,打造西部地区实力最强、进入国内领先行列的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的地理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教育领域专门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1.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和优良道德品质修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热爱地理教育事业。

2.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3.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结协作、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不列入学期排序中。

学制:标准学制4年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专业核心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基础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教育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五、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对于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共分为学科基础、综合能力和实践教学三个部分。

一、学科基础1.1课程设置(1)自然地理学:包括地球构造、地球内部动力学、自然地貌和气候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自然环境。

(2)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规划的能力。

(4)大气环境学和资源环境学:培养学生了解大气和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2实践教学(1)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山川河流、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等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对实际环境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论文写作: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二、综合能力2.1英语能力(1)英语听力和口语:培养学生与国外学者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阅读理解和写作: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2.2综合素养(1)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3.1实践教学任务(1)学生辅导:安排学生参与地理实习和实地考察的组织工作,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内实验:设置校内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实习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项目,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地理教学与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环节,形成良好地理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地理工作,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3、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4、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和地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5、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能较娴熟地运用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专业基本技能;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8、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及其它社会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地理学五、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必修课)备注:1、各专业应当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归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定,必须落实规定项目,必须不少于规定教学周数;2、体育等专业还应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本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的要求;3、课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加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4、“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由各系统一安排,利用假期完成。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理学理论基础,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3.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地理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4.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地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5.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具备领导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和素质。

三、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基础课程:1.自然地理学2.人文地理学3.统计学4.地图学5.地理信息系统6.地理学史专业课程:1.地理专题研究2.地理教育学3.地理科学与教育技术4.地理实习5.教育心理学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以下课程:1.区域地理学2.气候学3.大地测量学4.地貌学5.地质学6.城市与乡村规划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地理科学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

四、培养模式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指定一位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和职业发展。

3.实习实践:通过地理实习、科研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五、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 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地理科学教育方向
2.地理科学非教育方向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七、教学时间安排总表
九、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
十、主要课程及简介
1.《地质学基础》
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全书共分五篇及实习指导书。

第一篇地质学导论,简要阐述地球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各种地质作用的能源、动力作用过程与结果、各种作用的相互关系。

第二篇矿物,简述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构造,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各类矿物的特征。

第三篇岩石,简述岩石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形成、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

第四篇构造地质,简述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与识别方法。

第五篇地球的历史,简述有关化石的基本概念,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基本特征,重塑地球发展历史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本课程所用教材:宋青春主编,《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气象气候学》
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气象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本课程所用教材: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中国地理》
学时:108;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中国地理》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综合研究和各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区域分析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阐述8个综合区的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本课程所用教材: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4.《世界地理》
学时:108;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系统教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
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并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本课程所用教材: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第一版。

5.《经济地理学》
学时:54;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经济地理学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及研究领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布局条件分析、产业布局理论及三次产业的布局原则、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等。

本课程所用教材: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6.《人文地理学》
学时:54;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人文地理学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内容有:文化与人文地理学、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种族、民族、民俗、语言地理、宗教与宗教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等。

本课程所用教材:王恩涌、赵荣等主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旅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7.《地图学》
学时:6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地图学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学导论、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概括、地图符号、地图表示、地图图型、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复制。

教学过程以现代地图学理论为主线,以建立地图学整体知识基础为目的,力图从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上启发学生,在注重原理讲述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技能性环节的学习与训练。

本课程所用教材: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主编,《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8.《地理教育学》
学时:72;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学习学校地理教育、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育媒体、地理教学形式、地理教师、地理教育研究等内容。

本课程所用教材: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9.《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GIS)
学时:72;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高等师范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非师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

其任务是将地理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作为一门新型的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引起我国科技界,特别是地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是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课程所用教材:黄杏元主编,《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十一、专业培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在宽口径通识教育基础上,加深专业知识教育,坚持专博结合,培养T型人才。

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法律、哲学、文化、历史、体育、英语、计算机、物理等自然、人文、社科类课程,加强大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以后强化和深化专业知识教育,主要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使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对社会经济的适应能力。

在全面执行通识课程教育的同时,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核心课程。

地理科学分为教育和非教育两个方向。

教育方向根据地理教育单位要求开设地理教育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实习等课程,非教育方向主要开设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类课程,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规划、资源经济等课程。

3.模块教学,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空间。

面对社会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和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实验设备、师资、社会实践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加强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平台。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建设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环境,系部建立土壤、矿物、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桃坡、巢湖、庐山等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一个人文地理实习基地,在多所中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非教育实习基地,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与社会经济和就业相结合。

附表:
注:专长课模块每生必须选修其中一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选修人数满20方可开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