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_来自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_彭方平
通货膨胀特性以及决策
通货膨胀特性以及决策2021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扬。
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内再次突破3%警戒线后连续上涨,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新高,12月份CPI同比涨幅虽小幅回落,但2021年1月份CPI在权重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同比仍上涨4.9%,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6%,同时CPI和PPI环比呈现加速上涨态势。
物价总水平涨速明显加快,引发社会各界对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普遍关注。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与趋势回忆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几次通货膨胀,如1987年-1989年、1993年-1996年和2021年-2021年的通货膨胀,每次所发生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987年-1989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双轨制〞价格并轨和生活必需品价格放开的价格改革过猛,而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到位所导致。
1993年-1996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规模迅速扩张,以及乱集资、乱拆借和乱设金融机构的金融“三乱〞所导致。
2021年-202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大幅顺差所导致的外汇占款过多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所导致。
从分析情况看,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存在以下明显的特点:〔一〕通货膨胀成因复杂。
一是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投资规模和信贷投放量大幅上涨,财政赤字也明显增加,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上升;二是为尽快摆脱危机影响,欧美等兴旺国家货币当局都抛出了量化宽松手段,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高局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三是2021年以来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境外热钱加速流入,导致外汇占款投放明显加大;四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都出现持续上涨,推动局部消费品价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
五是市场投机行为、自然灾害和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局部消费品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
(二〕当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极有可能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
========================================================================================================2008年第2期总第21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lDENo.2,2008Serial No.21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张晓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已连续四年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加大。
此轮通货膨胀基本特征为:实际总需求大于实际总供给;受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影响,人民币供给呈现被动扩张局面;上游产业波动大于下游产业价格波动。
其形成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推动商品、资产价格上涨;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过猛。
鉴于此,我们应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控制投资规模的宏观行政政策。
关键词:通胀;市场需求;供给;货币==============================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lX(2008)02-0079--02 一、本轮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一)实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较大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按照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性的特征,中国GDP只要保持连续两年lO%以上的增长,都会因此在四至五个季度以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目前的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速,加上地方政府主导的遍布全国的城市建设运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极端浪费,以至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从8%增至1l%;当然,中国的内需低于其潜在的供给,但当我们在讨论需求过剩和通货膨胀时,对应的概念应是总需求,而不仅仅是内需。
对通货膨胀的基本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货币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一大焦点。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CPI、PPI 等指标。
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但具体到我国这次的通胀,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部分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2005年以来,资源类、原材料类资产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飙升,部分商品价格的涨幅一年内甚至超过100%。
此外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也不断的上涨。
由于源头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上必定会推动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的发生。
2、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
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温州金融风波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的 类型及原因
通货膨胀
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
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什么性质呢?
2008年以后,三种都有,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性的。
• 通货膨胀背后是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 北京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进入一个保姆缺乏的 时代。
房地产价格上升
• 它是需求拉动了通货膨胀的结果,也是成 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原因。 • 房地产价格上升,租金也就上升,生活费 也上升了。
• 腐败是通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公款吃喝,促进总需求急剧增长,导致价格上涨, 对通胀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限制三公消费。 有资料显示,中国公款吃喝开支 1989年:370亿元 1990年:400亿元 1992年:800亿元 1994年:1000亿元 2002年:2000亿 2004年:3700亿元 2005年:6000亿(国防开支的3倍)
投资需求拉动影响加大
•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两年我国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 各地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发展热 情普遍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投资快 速扩张造成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 求增加,导致能源、原材料和交通等 经济“瓶颈”部门产品和消费品价格上 涨。
消费结构的改变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易宪容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
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成本推动型,也可以是需求拉动型及有人所称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套不上那种类型,它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特征。
由于中国式的特征,其原因也会不同。
可以说,如果不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找到化解当前的中国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
我们先从“休克疗法”之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入手。
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一年时间里,玻利维亚的价格上涨了3000%,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当时,该国总统邀请萨克斯帮助寻找治理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办法。
萨克斯带领几个助手到该国后,开始计算各种数据,后来发现,该国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政府完全依赖中央银行作为赤字融资方式的财政措施,而财政预算的关键是石油价格。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对石油征收的税收,当石油价格急剧下降时,会严重恶化整个财政预算。
因此,萨克斯建议,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一次性的大幅度提高油价,再辅之相应的财政措施。
对于这个建议,当时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部门都认为,该政策不仅不能结束该国恶性通货膨胀,还可能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
但是,玻利维亚总统还是接纳萨克斯的建议,在1985年8月29日开始实施该计划。
首先是大幅度提高油价。
随着石油价格飚升,预算赤字消失了。
预算赤字的突然消失导致汇率立即稳定下来。
而汇率的稳定也意味着该国货币比索价格也突然变得稳定了。
在一周之内,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就结束了。
其实,从这案例来看,通货膨胀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通货膨胀的根源所在。
我国1991—1995年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
我国1991—1995年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和显著的上升,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下面我们就根据1991—1995年零售物价指数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一、1991—1995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从1991—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各年分别为:2.9%、5.4%、13.2%、21.7%和14.8%,最高在1994年达到了21.7%,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涨幅最高的一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从1993年3月份物价涨幅爬升至两位数起,以后一直在两位数上逐月攀升,从l993年3月到1995年10月,物价涨幅在两位数的月份长达32个月。
大致说来,这—次通货膨胀经历了两个阶段:1.1991—1992年的矛盾积聚阶段(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随着1990年第四季度我国工业生产逐步走出经济紧缩的低谷,增长速度开始加快,1991年国民经济全面回升,GDP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零售商品价格指数为2.9%。
1992年GDP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比上年增长率高出近5个百分点,当年的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显然仅为5.4%。
但由于经济平稳,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和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正在积聚。
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我们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2.1993—1995年释放发展阶段(加速的通货膨胀阶段)经过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从1993年3月开始,物价涨幅即爬升至两位数(当月为l0.3%)以后,就一直在两位数上攀升,当年12月高达l7.6%,全年平均为13.2%。
这是前两年通货膨胀压力逐步释放和经济扩张的必然结果。
1994年的物价涨幅继续上行,于当年2月份达到20%以上,到10月达到这一时期的高峰即25%的涨幅。
从11月份开始,物价涨幅开始回落,但全年平均仍然高达21.7%,1995年物价涨幅整体上较1994年逐月回落,全年平均为14.8%。
中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
中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作者:王超萃王妙英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8期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诸多与通货膨胀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了成本因子和需求因子,建立了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成本因子(F1)和需求因子(F2)组成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2005年以来的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是成本因素和需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短期内,成本因素的影响系数大于需求因素;长期内,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无明显变化,需求因素的贡献度则会缓慢增强,且持续时间较长。
当前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影响,同时应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流动性紧张,通过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应对供给渠道产生的通胀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因子分析 VAR模型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引言近年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
观察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到,自2007年以来,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呈现出两轮的明显上涨走势,2008年2月CPI同比上涨8.74%,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见图1)。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学界对于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判断还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近期的通货膨胀是典型的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该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或即将跨过“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整体物价上涨,并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力,从而形成“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次通货膨胀仍然是由宽松的宏观政策引致的过度需求造成的,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彭方平,2012)。
由于治理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甄别中国通货膨胀的类型,对症下药,对于下一步抑制物价上涨势头,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物价整体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甚至出现经济危机。
本文将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进行浅析。
1.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两种。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需求的增加超过产品供应的能力,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或供给的减少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在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1 货币供应增加大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往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央行过多地印发货币,而实际经济增长没有相应提升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超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1.2 高投资与高消费过度的投资和消费支出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这种情况下,需求的增加超过了供应的能力,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1.3 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两个方面。
当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时,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会将成本提升转嫁给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2.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我国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货币供应量增加,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促进作用。
2.2 食品价格的波动食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贡献较大。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食品需求的变化,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整体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影响。
2.3 市场调控的作用我国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中央银行和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
然而,调控的效果和手段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少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资产负债失衡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持有现金或固定利率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人会受到实质负债的损失,失去购买力。
最新中国通货膨胀比较
中国通货膨胀比较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第一:房地产在内的投资性行业发展过热,主要体现在需求和价格上;第二:由于资本市场和地产在吸纳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加之调控政策,使得容纳资金量降低,导致农副产品成为新的资金逐力的平台,导致该产业价格急剧上升。
第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通胀压力后,加之人民币升值,制造业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打击,从而会继续或扩大通胀预期。
所以,评论2010年中国经济可以用不平凡和艰难的一年,而对于2011年可谓是预期在坚持和不屑的努力。
目前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2007年07月05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近年来,中国一般物价水平出现缓慢持续上涨的迹象,造成通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外汇储备增加与投资膨胀。
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货膨胀过量的货币供应既不是造成通胀的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
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并不立刻引起总需求的扩张,货币超量供应只形成潜在的通胀压力。
只有当利率降低致使微观行为主体的支出增加,总需求才进入扩张期,经济活动转向复苏,这时先前潜在的通胀压力才释放出来,表现为通胀率的升高。
外资的流入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要看其它政策的配合使用。
例如:1995年和1996年我国央行分别购入220亿美元和314亿美元,对此放出基础货币2247亿人民币和2818亿人民币。
这两年央行采取了“对冲”政策,对以人民币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行抵消操作,对通货膨胀率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外资流入不一定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但是由外资流入所造成的通胀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两次较为严重的与引进外资相关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在1985-1989年期间的通货膨胀,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
1985年出现第一次外资涌入高潮,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46.4亿美元,是前两年利用外资总和,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从1983年的1.5%猛升到1985年的8.8%,而1988年和1989年通货膨胀率更是超过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通货膨胀的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通货膨胀的对比分析经济学 1011518 王雅菡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多次通货膨胀各有特点,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历次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一.1979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
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对经济的冲击,中国百业凋零,经济严重滞后。
为了急于摆脱远远落后于世界经济增长较快速度的局面,当时提出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口号,中国一年中大量进口国外机器设备,“大干快上”了若干项目,急于实现“四个现代化”。
结果,所购洋机器设备的资金相等于“文革”前十多年的总和。
进口、投资、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激增,导致总需求增长过快。
物价迅速上涨(达7.5%),虽未达两位数,但也是建国以来较高的通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次通胀,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压缩基础建设、收紧银根、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物价管制等强硬措施,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支持,通胀迅速得到了平抑。
中国此时才正式迈进健康正常的改革开放快车道。
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二.1984-1985年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
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
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莱得勒和帕金的理论,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
它的特征表现于物价总水平持续并普遍上涨,而这个物价水平一般是通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来描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率界定在3%,在3% 以下就是“温和通胀”,而超过3%就是一个宏观经济过热的信号。
我国当前消费者物价指数不断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
尽管货币财政部门多次进行宏观调控,但CPI仍然居高不下。
因此,可以说,CPI的上涨,已经使我们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现象:(一)在通货膨胀率逐步攀升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没停止。
(二)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特征明显,物价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原材料、食品及肉禽制品。
各刊物文章对通货膨胀的不同见解:“中国必将进入全面通胀时期,这有点言过其实。
⋯⋯货币政策优先运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数量工具。
利率调整慎而又慎。
如此方略,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期。
”——摘自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袁东2 01 0年1 2月1日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的文章《全面通胀论言过其实》“在抑通胀的各项措施中,要特别注意刺激商品的供应量,决不能压制商品的供应。
顺便对喜欢‘举国体制’的朋友提一句:政府之举既可造福,也可为祸,要看举的是不是个地方。
举对了,四两或可拨千斤;举错了,面子里子丢个干干净净。
”——摘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2010年1 2,EJ6晶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文章《抑制通胀的举国体制要用对地方》“通胀的负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CPI上,还会产生‘劫贫济富’效应。
⋯⋯排除人为干预、规范与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才能缩小,甚至避免通胀带来的不公平。
通货膨胀PPT课件
额和竞争力。
国家经济安全
货币政策调整
政府应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的 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调整
政府应通过税收、支出等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缓解通货 膨胀压力。
产业政策调整
政府应鼓励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安全水平。
06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XX年美国通货膨胀
措施
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 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以控制通货 膨胀。
XX年日本通货紧缩
背景
表现
XX年,日本经济在长期通货紧缩后开始复 苏,但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和出口下降,通 货紧缩现象仍然存在。
物价持续下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 负增长。
影响
措施
对企业而言,销售收入下降,可能影响投 资和生产。对家庭而言,实际收入增加, 但由于消费信心不足,可能抑制消费。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的 通货膨胀类型,通常由原材料 、燃料等价格上涨引起。
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的通货膨胀 类型。
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 升级导致的物价普遍上涨的通
货膨胀类型。
02
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原因
过度的货币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进而推高物价。
减少政府税收
通过减少政府税收,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 入,提高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等领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
结构性改革
劳动力市场改革
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增加就业机会, 从而提高总供给,降低通货膨胀。
垄断与通货膨胀_理论与证据_彭方平
一、 引
言
垄断是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 对此, 目前学界并未形成一致观点。 在上世 纪 70 年代有关通胀原因的大论战中, 以“后凯恩斯主义 ” 成本加成定价理论为代表的学 者们认为, 垄断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基本逻辑是, 微观企业主体基于利润 最大化定价策略, 必然导致边际收入( MR ) 等于边际成本( MC ) , 从而有: p = 1 MC 1 - 1 /E
法研究了垄断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 垄断与通胀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本 文进一步应用变系数半参数估计方法为上述理论预期提供了经验支持, 并发现我国在生产效 率较低的行业中, 垄断会导致显著的通胀效应, 但这种效应在生产效率较高的行业中则明显减 “下限保增长、 弱。上述结论对我国当前 上限防通胀” 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变系数半参数模型 JEL 分类号: E31, C33, D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7246( 2016) 05 - 0019 - 16
②。然而, 该理论所依赖的基本假设条
— —垄断部门为攫取超额利润会采取垄断提价行为 , 件— 并未得到一致认同。比如 Baumol ( 1982 ) 认为, 国内和国外厂商的进入威胁可能足够迫使垄断企业采取竞争性定价策略 。 Mankiw 另外 一 部 分 学 者 认 为, 相 对 价 格 变 化 本 身 也 是 通 货 膨 胀 的 一 个 决 定 性 因 素, ( 1985 ) 的菜单成本理论和 Lucas ( 1972 ) 、 Lach and Tsiddon ( 1992 ) 的卢卡斯岛模型, 解释
2016 年第 5 期 ( 总第 431 期)
No. 5 , 2016 General No. 431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问题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摘要: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具体商品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功能就失效了,市场也就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经济秩序将会陷于混乱。
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者。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必要从通货膨胀形成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对本轮通货膨胀原因和对策作以分析。
关键字:通货膨胀 CPI物价需求成本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货膨胀问题。
就连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讨论CPI的上涨,物价上涨尤其成为中低收入者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了。
的确,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食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了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7年全国CPI指数比2006年上涨了4.8﹪。
而2008年1、2、3、4月份的CPI指数分别为7.1﹪、8.7﹪、8.3﹪和8.5﹪。
”[1]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具体商品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功能就失效了,市场也就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经济秩序将会陷于混乱。
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者。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必要从通货膨胀形成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对本轮通货膨胀原因和对策作以分析。
一、通货膨胀成因的一般理论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
从理论上讲,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几乎涵盖了宏观经济中的各个因素。
四方经济学家通常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货币供给推动等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学说认为,经济生活中出现一般性物价上涨的原因是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有效需求,当社会的总需求超出了有劳动力、资本,资源构成的社会生产能力的界限时,总供给就不能有相应的增加了。
这样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便形成了通胀缺口,只要存在这一缺口,通货膨胀必然发生。
即“由于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按现行价格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的挑战与整理。
本文将从经济背景、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整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回顾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片废墟和极度贫穷的国情。
为了重建国家,政府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
在初期,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通货膨胀并不是主要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引入,通货膨胀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需要探讨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首先,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特定时期,为了完成政府财政支出,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
然而,当政府无法通过贷款或债券筹集足够的资金时,往往会选择直接发行货币来满足财政需求,这就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供求失衡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生产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最后,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然后,需要明确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
当人们发现物价上涨时,就会选择消费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从而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的程度。
其次,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增加。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最后,需要整理一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抑制过度发行货币。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吸纳过多的货币,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来遏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另外,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稳定国内人民币汇率,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种方式。
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应对措施(一)
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应对措施(一)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应对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的现象。
当供应的货币量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判断通货膨胀的指标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是用来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当CPI持续上涨时,通常意味着通货膨胀。
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PI是衡量生产者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的指标。
对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持续上涨也可视为通胀迹象。
3.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
当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时,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1.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并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2.调整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采取一些财政手段,如减少支出、提高税收等,来控制通货膨胀。
3.控制信贷规模:央行可以通过限制信贷规模,限制借贷行为,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4.促进供给侧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率和产能,有助于稳定物价和控制通货膨胀。
5.鼓励储蓄和投资:鼓励公众加大储蓄和投资,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
6.控制涨价预期:央行和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众对通货膨胀的认知,控制涨价预期,从而减缓通货膨胀。
结论通货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给经济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正确判断通货膨胀的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的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
应对通货膨胀的其他措施7.提高利率: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高利率会减少借贷行为,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缩减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8.调控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会对整体物价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从而通过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来控制通胀。
9.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经济产出,减少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对策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对策作者:曹可任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3期【摘要】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同比增幅5%以上。
本文从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等方面对本轮通货膨胀的起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刺激计划量化宽松外贸政策一、本轮通货膨胀特点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呈现出三个特点:物价全面上涨、发生在资产泡沫以后和食品粮食类涨幅尤为明显。
物价的全面上涨和本轮通胀发生在资产泡沫以后表明仅靠资本市场已不足以充当流动性的“蓄水池”,过剩的流动性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
而食品价格突出的涨幅则反映了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脆弱的一环。
具体而言,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有:1.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计划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贷。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10万亿贷款是最近一轮通胀的重要推手,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国家2年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的出台后,各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借贷上马项目,贷款数额过大过快。
应该说在次贷危机带来的我国经济下滑的形势下,4万亿投资对就业、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过大过快的流动性注入为长期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2.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和我国的利率汇率非市场化决定体制。
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长期以来被人为低估的人民币和人口红利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也因出口加工贸易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高。
然而出口创汇的外汇在卖给央行的同时,央行不得不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这就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造成了威胁,同时造成基础货币的超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其货币不断贬值。
尤其是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时美采取的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市场对美元长期走弱预期有所增强。
每一轮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而且使得增发的美元成为热钱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涌入,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催生了资产泡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利普斯曲线时, 主要是为了反映厂商劳动需求竞价行为所导致的工资与失业率之间的负向关系 。 Samuelson & Solow ( 1960 ) 进一步研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并据
* 彭方平,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510275 , 电子信 箱: pengfp@ mail. sysu. edu. cn ; 樊 海 潮,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经 济 系, 电子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邮 政 编 码: 510275 , 电 子 信 箱: arlionn @ 163. com ; 展 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 信箱: fhxac@ ust. hk ; 连玉君, 济贸易学院 。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002056 ) 、 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11 YJC790261 ; 09YJC790269 ) 、 中山大学优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高等研究院 李 勇 博 士 和 匿 名 审 稿 人 的 宝 贵 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王少平教授 、 建议, 当然文责自负 。 ① 论进展 。 范志勇( 2010 ) 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做了很好的综述, 本文着重以菲利普斯曲线为主线梳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
一、 引
言
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央行 所 关 注 的 首 要 问 题, 也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宏观问题。 然而, 不同于上世纪 90 年代,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伴随着国内工资水平同期的大幅度上涨 。 在上述背景下, 学界对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的根源颇具争议 。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 此次通货膨胀是典 , 型的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该 观 点 特 别 强 调, 中 国 经 济 已 经 或 即 将 跨 过“刘 易 斯 拐 点 ” 未来 并成为通货膨胀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 使 整 体 物 价 上 涨 , 。 另 一 种 观 点 则 认 为, 的主要推动力, 从而形成“工资成 本 推 动 型 通 货 膨 胀 ” 此次通货膨胀仍然是 。 由于治理不同类型的通 由宽松性宏观政策所导致的过度需求造成的, 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货膨胀所采取的政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治理的手段在于采取紧缩需求 的宏观政策 。 而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时, 紧缩的政策则可能造成有效供给不足, 从而加剧经济 2008 ) , 收缩压力( 范志勇, 从而应更多关注供给管理 。 因此, 有效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类型无疑具 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由于不同学派关于通货膨胀根源的论述都可以通过不 同 的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形 式 得 以 体 现 , 这使
70
2012 年第 8 期
此提出了反通胀的宏观政策, 同时也奠定了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然而, 在 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 有关菲利 普 斯 曲 线 的 研 究 存 在 明 显 的 局 限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如 下 两 个 方 面: 其 一, 仅仅把通货膨胀归结为需求拉动型, 其理论逻辑为: 产品需求( 上升) → 劳动需求 ( 上升) → 失业 率( 下降) → 工资( 上升) → 产品成本 ( 上 升 ) → 通 货 膨 胀 ( 上 升 ) 。 从 上 述 传 导 链 条 可 看 出, 工资成 因此菲利普斯效应反映的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 其二, 仅仅关注工资对 本上升的根源是需求, 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未考虑通货膨胀对工资可能产生的 反 向 作 用 。 因 此, 在 实 证 分 析 过 程 中, 通货 膨胀过程的设定往往包含两个方 程: 一 个 是 工 资 方 程, 主要反映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之间的关 2011 ) 。 然而, 用以刻画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Gordon , 尽管 系; 另一个是物价变化方程, 疲软的就业市场, 以及并不明显的总需求上升, 但美国在 1955 —1958 年 存在日益增长的过剩产能 、 1960 ) 。 显然, 还是遇到了令人迷惑的通货膨胀蔓延现象( Samuelson & Solow , 上述现象无法用需求 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来解释 。 Samuelson & Solow ( 1960 ) 也 注 意 到, 在 1946 年 前 后, 美国的菲利普 斯曲线结构发生了变动, 并推断是成本因素所致, 但他们认为要区分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需 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并非易事, 因此并未将成本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 。 Holzman ( 1960 ) 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 非 完 全 竞 争 条 件 下 ( 比 如, 存在工会势力的影响) , 会产生 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Holzman ( 1960 ) 进 一 步 采 用 定 性 研 究 方 法, 基于成本( 工资) 推动型通 推断美国在 1955 —1958 年期间的通货膨胀属于典型的 货膨胀往往伴随着失业率上升的理论特征, 由于名义工资是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设定的, 而价格的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Friedman ( 1968 ) 认为, 进而推动名义工资的进一步上涨, 并最终形成工资与价格之间的双 连续上升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 Friedman ( 1968 ) 倡导将预期引入菲利普斯曲线中 。 基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滞 向影响关系 。 基于此, Gordon et al. ( 1977 ) 把供给冲击( 成本推动因素) 引入菲利普斯曲线中, 从而形成了目前主流经 胀, : 用需求 、 济学刻画通货膨胀过程的“三角模型 ” 供 给 ( 成 本) 和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三 因 素 解 释 通 货 膨 胀 2011 ) 。 需注意的是, 过程( Gordon , 基于上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检验过程 中, 由于通常的工资变量数据中包含需求影响成分, 因此在大 多 数 基 于 宏 观 数 据 实 证 研 究 中, 不宜 直接用工资变量做供给冲击变量 。 Bronfenbrenner & Holzman ( 1963 ) 认 为, 工资成本来源于工会等 Ghali ( 1999 ) 、 Darrat ( 1994 ) 等 人 用 超 额 工 资 增 长 在随后的 研 究 中, 垄断势力 。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 率来衡量工资成本性冲击 。 Popkin ( 1974 ) 直 接 用 工 资 数 据, 通 过 应 用 多 元 回 归, 控 制 原 材 料、 周期 性需求等因素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但其研究基于宏观数据, 工资与周期性需求之间存在的内在多重 且该文并未考虑内生性问题 。 随着上世纪 80 年代计量技术的发展 共线性可能导致估计的不精确, VAR 模 型 、 Granger 因 果 检 验 、 以及考虑到工资与通货膨胀间 可 能 存 在 的 相 互 影 响 关 系, 协整等研 Hogan ( 1998 ) 、 Hess & 究方法 被 大 量 应 用 于 成 本 推 动 型 通 货 膨 胀 研 究, 如 Rissman ( 1995 ) 、 Schweitzer ( 2000 ) 等 人 的 研 究 发 现, Aaronson 工 资 增 长 并 不 会 导 致 通 货 膨 胀, 而 Ghali ( 1999 ) 、 ( 2001 ) 等却得到相反的结论 。 然而, Granger 因果检验通过 检 验 变 量 变 化 时 间 先 后 关 系 的 方 法, 研 究结果严重依赖于样本区间( 特 别 是 期 始 点 ) 和 滞 后 期 的 选 取, 更 严 重 的 是, 当经济干扰所带来的 1960 ) 。 很 容 易 从 宏 观 上 扭 曲 二 者 的 时 间 先 后 关 系 ( Samuelson & Solow , 工资 与 价 格 波 动 的 增 加, Gaiotti ( 2010 ) 首次基于微观角度, 利用 企 业 数 据, 并 考 虑 全 球 化 因 素 对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结 构 的 影 响, 实证研究发现, 工资成本和中间投入成本对价格水平有显著 的 正 影 响 。 相 对 现 有 成 本 推 动 型 通 货 膨胀的研究文献, 该文所采用的双因素误差( two-way error ) 面板回归模 型, 一方面可以消除不随时 间变化( 通过控制无法观测的个体效应) 和不 随 个 体 变 化 ( 通 过 控 制 无 法 观 测 的 时 间 效 应 ) 的 遗 漏 变量误差所带来的严重内生性问 题, 另 一 方 面 该 文 从 微 观 ( 企 业 ) 的 角 度 进 行 研 究, 从理论上也减 缓了工资与通货膨胀间双向因果关系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因为相对宏观整体工资而言, 对于微观 的企业工资水平, 企业自身有相对更高的自主决定权, 即在微 观 层 面 上, 工资水平相对有更强的外 71
彭方平等: 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
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
— — — 来自企业层面的经验展
凯
内容提要: 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 还是工资成本推动型? 通货膨胀类型不同会 导致治理通胀政策选择 上 的 差 异, 所 以 上 述 问 题 的 回 答 对 我 国 通 胀 治 理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文基于超额工资理论, 以超额工资衡量工资性成本,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甄别我国通货 膨胀的类型 。 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通货膨胀除了受需求拉动影响外, 工资成本的上升也是 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 研究结果还显示, 产品市场占有率越大的企业, 产品价格 对工资性成本冲击越敏感 。 而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受工资成本影响更 大的推断并未获得本文经验上的支持 。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 工资成本
彭方平等: 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
Gaiotti ( 2010 ) 直 接 生性( 这可以从同一通货膨胀水平企业的工 资 水 平 的 差 异 中 可 以 看 出 ) 。 但 是, 用工资数据回归, 由于工资数据和周期需求因素所存在的内在性多重共线性 , 即使增加样本量也很 Gaiotti ( 2010 ) 也 没 有 考 虑 到 随 着 可能并不能有效剔除工资数据 中 所 包 含 的 需 求 因 素 影 响 。 另 外, 企业某些特征( 比如资本密集度 、 企 业 市 场 占 有 率 等 ) 的 变 化, 工资成本冲击的影响可能是不一致 “巴 格 沃 蒂 效 工 资 成 本 冲 击 对 不 同 特 征 企 业 的 影 响 具 有 非 对 称 性, 性的 。 现有的很多理论 认 为, ( Bhagwati effect ) 是该领域最具有 影 响 的 理 论 之 一, 应” 该 理 论认 为 资 本深 化 会影 响 通 胀 水 平。 其 基本思想在于, 低收入国家资本贫乏, 劳 动 生 产 率 和 劳 动 者 回 报 相 对 较 低, 伴随资本深化( 引起技 人均资本拥有量将与高收入国家资本水平出现实质性收敛趋势 , 劳动力将变得 相 对 并 不 术进步) , 导致工资提高, 从而劳动密 集 型 部 门 商 品 的 价 格 上 涨 更 大, 因此工 那么富足 。 在固定汇率体制下, 1984 ) 。 但 上 述 推 断 并 没 有 考 虑 资上涨导致了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 物 价 水 平 的 影 响 更 大 ( Bhagwati , 市场结构对企业转移成本能力的影响, 现有诸多理论研究表明, 企业产品价格不完全由需求和供给 ( 成本) 确定, 还取决于市场结构, 比如 流 行 的 价 格 领 导 模 型 通 常 认 为, 行业中存在着支配企业( 即 价格领导者) 和若干家小企业, 那些小企业经常是先等待支配企业宜布其价格决策, 然后 相 应 地 调 整自己的价格( 即价格跟随者) 。 在该模型下, 价格领导者和价格跟随者在受到工资成本性冲击后 的定价行为显然具有不一致性 。 因此, 忽略微观主体定价的上 述 非 线 性 特 征 很 可 能 对 我 国 通 货 膨 胀类型产生错误的判断 。 近 20 年来, 新凯恩斯主义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也 日 益 受 到 学 术 界 关 注 。 与 主 流 三 角 模 型 不 同 的 是 ( Gordon , 2011 ) : 新凯恩斯主义菲 利 普 斯 曲 线 解 释 通 货 膨 胀 过 程 仅 包 括 通 胀 预 期 和 周 期 性 需 求 因 素, 并不包含成本冲击因素 。 那么在刻画通货膨胀过程中新凯 恩 斯 主 义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模 型 和 三 角 三角模型在多个方面 模型哪一个更具有优势? Gordon ( 2011 ) 在研究美国通货 膨 胀 的 过 程 中 发 现, 优于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成本冲击变量能很好解释 1973 —1981 年美国通货膨胀的双 峰现象, 且 不 带 成 本 冲 击 变 量, 会 导 致 周 期 性 需 求 变 量 系 数 估 计 下 偏 。 Dew-Becker & Gordon ( 2005 ) 认为,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实质是嵌套的三角模型 , 而其中的约束条件 ( 如成本 冲击变量系数为 0 ) 往往不成立 。 但近年 来, 从 西 方 国 家 来 看, 成本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似乎相 Hooker ( 1996 ) 是最早注意 到 2004 —2008 年 的 石 油 价 格 成 本 冲 击 相 比 上 世 纪 70 年 代 对更小一些, 影响更小的学者之一 。 Blanchard & Galí ( 2007 ) 深入探讨了成本冲击变小的原因, 认为首要原因是 上世纪 70 年代伴随石油价格成本冲击所带来的粮食价 格 冲 击, 以 及 美 元 贬 值 冲 击 的 共 同 作 用, 导 致上世纪 70 年石油价格成本冲击相对影响更大 。 而 Kilian ( 2008 ) 则把 2004 —2008 年的石油价格 上涨更多归结为需求驱动所致 。 也有少量学者对我国通货膨胀类型展开了实证研究 。 Funke ( 2006 ) 基于中国大陆 年 度 宏 观 数 据, 使用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研究表明, 周期需求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统计上 并不具有稳 健 性 。 范 志 勇 ( 2008 ) 基 于 超 额 工 资 增 长 率, 应 用 宏 观 数 据 和 VAR 模 型 研 究 发 现, 2000 —2007 年超额工资并非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 贺力平等( 2008 )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 2001 —2008 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认为国内通货膨胀受需 求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对大于供给方面因素 。 Kojima et al. ( 2005 ) 用单位资 本 耗 电 量 作 为 产 出 缺 口 拟合估计我国菲利普斯曲线中研究发现, 工资上涨可能是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 的替代变量, 因素, 而导致工资上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资政策调整, 而不是生产率或者劳动供需发生 变 化 ( 范 2008 ) 。 上述研究都是基于宏观数据, 志勇, 应用 VAR 模型 、 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展开研究, 研究 结果也具有不一致性 。 显然无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 基于现有研究 不足, 本文首次从企业层面, 基于超额工资理论, 应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类型 。 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 ( 1 ) 在研究视角 上, 本文首次从微观角度( 企业层面) , 基于超额工资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