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基础训练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基础训练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①对;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级,②错;由于海陆变迁,陆地地层也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化石,③错;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④对。

故选D。

2.下列关于地球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B.研究地球的历史,最主要的途径是看地层中同位素的含量C.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划分成代和纪两级时间单位D.目前地球正值演化的幼年时期答案:A解析:据科学家研究,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A正确。

研究地球的历史,最主要的途径是研究地层与化石,B错误。

地球历史的时间单位不只是代和纪两级,还有宙,C错误。

目前地球已度过幼年时期,正值壮年,D错误。

3.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答案:C解析:古生代时蕨类植物繁盛,A错误。

中生代时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B错误。

古生代时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C正确。

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D错误。

4.根据地球历史划分,前寒武纪不包括( )A.冥古宙B.太古宙C.元古宙D.显生宙答案:D解析: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寒武纪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总目录

鲁教版高中地理总目录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鲁教版)必修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2. 太阳3. 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地球的自转2. 产生昼夜交替3. 产生时差4.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地球的公转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 昼夜长短的变化4. 四季的更替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1. 利用地图辨别方向(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在野外利用地图辨别方向2. 利用罗盘辨别方向3. 利用恒星辨别方向(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2)根据大熊座寻找北极星(3)根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2.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3.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力作用的“足迹”①褶皱②断层(2)外力作用的表现①流水作用②风力作用③冰川、海浪作用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 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大气的运动(1)热力环流(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3)季风环流5. 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2)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1. 水圈的组成2.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3.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1)洋流分布规律(2)洋流的地理意义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1. 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2)垂直地域分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3.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的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 认识卡斯特地貌2.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2. 地形图的判读(1)盆地(2)丘陵(3)沙丘(4)岭谷相间地形3.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1. 认识自然资源(1)分布的不平衡性(2)资源间的联系性(3)数量的有限性(4)利用的发展性2. 土地资源与人类(1)采猎文明阶段(2)农业文明阶段(3)工业文明阶段3.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 认识洪水和洪灾2. 洪灾的形成原因3. 洪灾的防治措施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 全球气候变化2.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的变化幅度3.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 什么是遥感技术2. 遥感技术的应用3. 学看遥感技术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2)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3)第三阶段增长减缓阶段(4)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3.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第二节人口迁移1.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 人口分布2.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②气候③水资源和土壤④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3.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1. 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2. 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3. 解读复杂的统计图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 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城市区位于城市体系1. 城市的区位选择(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2. 城市体系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1. 城市功能区2.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历史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3.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1. 地理信息系统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3. 城市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 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2)商品谷物农业(3)混合农业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2. 工业地域的形成3.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1. 旅游业2.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4)旅游地交通的通达性(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6)社会环境3. 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1. 电子地图及其应用(1)公众信息服务(2)智能交通管理(3)政府管理与决策2. 光盘电子地图操作指南3. 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 交通运输2. 现代通信3. 商业贸易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1. 交通运输线2. 交通运输点3. 城市交通网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1. 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3.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1. 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1)空间卫星系统(2)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系统2. GPS的应用(1)GPS在军事上的应用(2)GPS在交通上的应用(3)GPS在旅游探险中的应用3. 学用GPS手持机(1)学用GPS定位(2)学用GPS导航(3)GPS手持机应用实例必修三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 区域的含义2. 区域的类型3. 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 区域差异2. 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2)经济发展的比较①农业生产的比较②工业发展的比较3.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 初期阶段2. 成长阶段3. 转型阶段4. 再生阶段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1.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2. 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3. 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地理环境决定论2. 人类中心论3. 人地伙伴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 理解可持续发展(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3. 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 人口战略2. 资源战略3. 环境战略4. 稳定战略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1. 调查的目与意义2. 调查的方法与步骤3. 调查的内容——以庐山小区与调查为例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2. 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3. 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3)生物措施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2.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2)环境恶化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1.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3.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1. 认识“数字地球”2. “数字城市”3. “数字校园”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2.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3.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1)上游地区(2)中游地区(3)下游地区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1. 自然环境2.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2)土地资源丰富(3)土地开发3. 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2)农业布局4.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黑土的开发(2)林业的发展(3)湿地的保护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州为例1. 经济发展快2. 城市化水平高3. 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人地矛盾加剧(3)重复建设突出(4)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5)优化产业结构(6)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1. 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3)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2. 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1)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2)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收集资料(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总结区域特征,解释区域存在的问题(5)对比分析和相关借鉴(6)综合整治的措施(7)分组讨论选修选修一宇宙与地球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选修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泛大陆解体
盘古大陆(泛大陆)形 成;
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50% 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有胎盘F 的哺乳动物出现 鸟类出现,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恐龙繁荣, 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
恐龙出现,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299.0±0.8 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地球上 95% 的生物灭绝,第一次
关岭县
39003
新课讲授
(二)地质年代表
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 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地质 年代。
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 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 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
39003
新课讲授
地质年代表(GTS)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具有物质意义,指示的是地层
前寒武纪 (寒武纪之前的时期)
39003
开始年代(百 万年前)
主要事件
1.806±0.005 5.332±0.005 23.03±0.05
33.9±0.1 65.5±0.3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诞生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出现
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 被子植物繁荣
99.6±0.9 199.6±0.6 251.0±0.4
39003
三叶虫化石
新课讲授
化石与地层的关系: 地层常含有化石,同一时 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 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 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 生物的化石。
39003
新课讲授
知识拓展 云贵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
科学家在贵州省关岭县发现了大量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以及海 百合、菊石、鹦鹉螺等海洋生物化石。推测中国西南地区亿万年前曾是一片古海洋,并与 世界其他地区海洋相通。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地球内部结构:介绍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等主要结构,讲解各层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演化过程的影响。
3.地球外部结构:讲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结构,阐述它们与地球演化的关系。
4.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冰川作用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地球环境及生物演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的形成过程及其内部结构、外部结构的认识是本章节的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地球的演化规律,理解地球各层结构的特点。
2.地球演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现象、自然灾害等实际问题的解释是难点,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地球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c.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演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通过地球演化时间轴,简要介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1.地球的形成过程:教师详细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太阳星云的凝聚、地球内部结构的形成等,结合地球仪、地质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4.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2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说明地球的历史纪录。

地球的演化过程纪录在地层和化石中,由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分析建立地质代表。

2.简述形成于演化简史。

根据地球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简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说明地球的演化过程。

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四个方面来说明地球的演化过程。

综合思维: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地球整体演化的过程特征。

地理实践力:学会阅读和观察地层。

人地协调观: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当前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

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3. 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之久,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乐此不疲。

同学们知道科学家是通过哪些地理事物来推测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吗?一、地球的历史纪录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化。

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事件可以清晰地反应地球演化的历史。

(一)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未受影响的地层,先形成的居下,后形成的居上。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比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岩浆喷发冷凝而成。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层受流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有:峰林、溶洞、钟乳石、钙华……2.化石: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知识拓展】科学家在贵州省关岭县发现了大量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以及海百合、菊石、鹦鹉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 提示: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 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 探究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 么?
• 提示: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 地球温度高,无氧气,也无臭氧层,没有 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 [核心归纳] • 运用关联图了解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 [对点刷题]
• 4.关于地球形成与演化,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提示:化石的名称:三叶虫化石。出现的 地质年代:古生代。古地理环境:海洋环 境。
• 探究2:说出图2化石中的昆虫出现的地 质年代(代、纪),其繁荣时期发生了哪些 大事件?
• 探究3:说出图3化石中的生物出现的地 质年代(代、纪)?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 提示:恐龙出现于中生代三叠纪。此时期 盘,蓝藻、细菌繁盛。多细胞生 物出现。生物极其稀少。
• ②海陆变迁:地球上出现海洋。 • ③成矿时期:铁矿的成矿期。 • (2)古生代(距今约5.4亿年~2.5亿年前)
地质年代
二叠纪 石炭纪
晚古 生代
泥盆纪
生物特征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生植物共同 发展的时期。 无脊椎动物的腕足类、珊瑚、有孔虫、 菊石类大发展。 脊椎动物的鱼类泥盆纪繁荣。 泥盆纪晚期出现两栖类,石炭——二叠纪 大发展。 晚石炭纪出现原始爬行类。 植物界在石炭——二叠纪乔木、蕨类植物 空前繁盛。 二叠纪末海生无脊椎动物大灭绝。

,下内降 部物气态质水 出现
降,雨 由里向
外依次形成 38.5亿 、地幔和 5.4亿 。 • 3.大气1圈80万与水圈的形成:火山喷发释放


等气体构成原始
大气圈。地表温度

• [特别提醒] 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氢
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构 成。

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过程》

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过程》

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过程》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地理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演化过程》,(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本节课系统论述了地球的演化过程,是对上节课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的深化,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质年代表,整体把握地球发展与演化进程。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地质年代表中的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的过程,明确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及对应事件。

过程与方法方面,结合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学会发现并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难点是地球演化进程中的特殊事件及对应时间。

四、说教学方法在师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要求,以及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将采用启发引导、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我按照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将本节课分为导、探、练、拓、升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结合情景,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命的进程》并展示几种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尝试说出动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以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将分两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步:探究生物演化过程。

让学生对照地质年代表中各种动植物出现、兴盛的时间节点,小组讨论,说出动植物在此过程中的演化结构,并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构造运动 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晚新生代 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4.矿产形成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距 今25亿至23亿年前后)、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 期等。
自主预习
探究
当堂检测
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红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解析: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处曾经是 陆地;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处曾经是海洋;红海 不断扩张,也能证明海陆变迁的事实;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不能 证明海陆变迁,故选D。 答案:D
探究
当堂检测
材料二 世界珊瑚礁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 到了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 (2)巴西东北海岸海域海水温度在25~32 ℃之间,但珊瑚礁并不多, 分析缺少珊瑚礁的原因。 (3)澳大利亚东北海域有大量的珊瑚礁,请评价这些珊瑚礁的影响。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
瑚礁。
2.珊瑚虫的生长条件
珊瑚虫生长条件主要有:一定温度和一定盐度的海水、充分的光照。
水温和盐度(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盐度也低,不利
于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光照(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海水较深,光照不足)。
探究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探究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
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
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
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黏合在一起。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地层与化 石的相关特征。 2.结合图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 对应的生物特征。 3.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地球的演 化过程。(综合思维)
地层与恐龙化石
地球上生物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
①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例题下图为某种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 )
A.火山
B.渔场
C.珊瑚礁 D.台风源地
(2)与同纬度相比,美洲和非洲西海岸该地理事物分布少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B.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温低
C.沿岸地区经济发达,人类干扰强
D.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探究
探究
当堂检测
读图,完成5~6题。 5.在板块运动影响下,与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山地 B.平原C.裂谷 D.盆地 6.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
探究
叫地层。
②分布特征: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岩层居上。 ③反映地表环境: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 环境,玄武岩则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化石 ①概念:化石是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 ②意义: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例如, 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说 明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地层新 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中化石的新老,也可 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 序。
探究
当堂检测
提示:(1)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 地壳运动,海洋变为陆地。
(2)由于亚马孙河向该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 不适合珊瑚生长,所以珊瑚礁不多。
(3)珊瑚礁的功能很多,它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是弱化强海流及 大浪的防波堤,守护着海岸;珊瑚和珊瑚礁可以调节海水的CO2浓度, 维持海水中CO2的平衡;珊瑚礁是重要的旅游景观,可以在珊瑚礁区 建立海洋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既是人们的旅游胜地,又是科研基 地。不利的方面是对海洋航运有一定的影响。
当堂检测
解析:本组题考查板块分布、边界类型及地形。第5题,读图可知,图 中①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处,两板块碰撞挤压隆起, 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A。第6题,图中② 地位于美洲板块,③地位于非洲板块,A、B错误;②③两地之间为生 长边界,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C正确;位于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才会形成海沟,D错误。故选C。 答案:5.A 6.C
探究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地质年代表
(1)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叫地质年代;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
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
(2)基本特征: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学生要熟悉世界主要事物的地理 分布,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理事物主要集中于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的海域,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C对; 火山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A错误;渔场主要集中于寒暖流交汇 处,不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B错误;赤道地区不是台风的源 地,D错误。第(2)题,与同纬度相比,美洲和非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 水温低,不利于珊瑚虫的生长,该地理事物分布少,B对。位于板块内 部,地壳较稳定;沿岸地区经济不发达,人类干扰弱;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它们对珊瑚礁的分布影响小。 答案:(1)C (2)B
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居上。( ) (2)在寒武纪晚期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3)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 (4)“中生代”的地层称为“中生系”。( ) (5)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 答案:(1)× (2)× (3)√ (4)× (5)√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研究认为,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的过程。 (2)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具有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出现了另 一些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海陆变迁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最近一个泛大陆(盘古大陆)形成于大约3亿至 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 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逐 步显现;此后经过6 500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 大洋的海陆格局。
探究
当堂检测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 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 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 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 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 ℃且有一定盐度 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某校学生到野外郊游,发现此地的人利用当地的石灰岩建了一 座水泥厂。该地岩石具有的特点是( )
A.具有片理构造 B.有流纹或气孔 C.有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 D.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其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 可能找到化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故选C。 答案:C
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例如,“显生宙”的地层称为
“显生宇”。
记忆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基本过程 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随着火山的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逐步形成了 大气圈和水圈; 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意味着地 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大约5.4亿年前,地球诞生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进入了生物繁 盛以及向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大约180万年前,人类 诞生。
探究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 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 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第2题,三叶虫属于无脊椎 动物,鱼类等属于脊椎动物,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 答案:1.A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