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主观题汇总

教师招聘主观题汇总

教师招聘主观题汇总目录一、教育学 (7)1、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8)2、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8)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8)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8)5、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9)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9)7、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案例答题) (10)8、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启示 (11)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11)1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2)1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2)12、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2)13、简述遗传的作用 (13)1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3)15、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13)1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3)17、简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4)18、简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 (14)19、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4)20、简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4)21、简述教育素质的内涵 (15)22、简述新课改的教学观 (15)23、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15)24、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 (16)25、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特点 (17)26、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27、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18)2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8)29、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8)30、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19)31、教师的专业素养 (19)32、教师的职业素养 (19)33、简述教师的专业发展 (20)34、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 (21)35、简述教师成长的阶段 (21)36、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21)37、简述学生的基本特点 (22)38、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2)39、简述学生的权利 (23)40、简述学生的义务 (24)41、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4)42、简述师生关系的意义 (25)43、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25)44、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 (25)45、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25)46、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哪种因素制约? (26)47、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26)48、简述素质教育的措施 (26)49、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27)5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27)51、简述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27)52、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27)53、简述课程的意义 (28)54、简述教学的作用 (28)55、简述教学的本质 (28)56、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28)5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9)58、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29)5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9)6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9)61、教学原则 (30)62、教学方法 (33)63、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37)6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7)65、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37)6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38)6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8)68、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 (38)69、简述教师评价的形式 (39)70、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9)71、德育过程的内容、矛盾和实质 (39)7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40)73、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41)74、德育方法(具体) (43)75、德育方法 (46)76、简述德育的途径 (47)77、简述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47)78、简述班级的地位 (48)79、简述班级的功能 (48)8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48)81、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49)82、简述班级管理的过程 (49)83、简答班级管理的原则 (49)84、简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9)85、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50)86、班主任协调的关系有哪些? (50)87、简述班主任的工作 (50)8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1)89、简述个别教育工作 (51)90、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52)91、简述教育研究的原则 (53)92、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53)93、简述新课程的评价观 (53)94、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53)95、简述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54)96、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54)97、简述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 (54)9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54)9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55)100、简述教师威信的维护 (55)101、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构成 (55)102、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56)10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56)10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56)10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全]教师资格考试-必考主观题归纳总结

[全]教师资格考试-必考主观题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必考主观题归纳总结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新课改(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师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教师的角色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行为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学观①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堂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生成的过程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转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五)评价观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价值(六)学习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律法规《教育学》第六部分“教育政策法规解读”问答题及参考答案要点一、教师有哪些权利和义务?1.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教育教学权。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辨析题必背30题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无目的的。

如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就不能称为教育。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3.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个人的主观努力等。

其中,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它是能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但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仅为能力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把遗传视为制约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不科学的。

要使遗传为能力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因此,认为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是错误的。

4.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对它们也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

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81、简述标准化的优点与劣势(一)优点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二)劣势1.不能促进学习2.使用条件非常严格,难以预测个体情况3.未必公平公正82、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和模仿的良好榜样;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5.有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83、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1.教师的干预2.组织的干预3.社会协同支持84、简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一)教师的自我调适1.进行身体锻炼;2.改变行为方式;3.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1.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2.根据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3.注意优化学校人际关系。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1.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2.正确实行改革;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85、简述德育的一般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关系:对立统一)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86、简述德育的途径1.品德课和其它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4.学校教育工作5.班级教育活动6.家庭工作7.心理咨询87、简述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8、简述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根本3.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载体4.关爱学生(师德教育的灵魂)——灵魂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支柱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动力89、简述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特征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3.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相结合;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主观题共 41 题1.教育的概念。

(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主观题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主观题汇总

2019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主观题一、辨析题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二、简答题部分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三、材料分析题部分30.(1)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1.(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2018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主观题一、辨析题2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23、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2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

25、学习的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二、简答题部分2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7、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28、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部分30、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主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8分)31、(1)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

(10分)(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8分)2018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主观题一、辨析题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二、简答题部分26.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27.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8.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29.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三、材料分析题部分30.(1)结合材料,谈谈贾老师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则?(6分)(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31.(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50道高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主观题

50道高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主观题

50道高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主观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0、试论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1)学着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教师招聘高频主观题整理

教师招聘高频主观题整理

高频主观题整理(3)1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哪几个方面?1. 如何学的问题2. 如何教的问题3.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问题2教学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1.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a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地、持续性的研究3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4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2.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5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6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7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

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8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

a.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b.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c. 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资格笔试主观题考点

教师资格笔试主观题考点

教师资格笔试主观题考点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答:(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教资笔试科目二主观题大全!

教资笔试科目二主观题大全!

中学(一)辨析题1.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此观点是正确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上,该说法正确。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其一。

综上,该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道教育学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2.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规律第二道心理学1.学习动机:归因理论、动机培养2.中学生发展心理:情绪情感、意志、人格3.其他:学习迁移、问题解决、创造力培养等小学(一)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

①课题选择②查找文献资料③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④实施研究,收集资料⑤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⑥撰写研究报告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①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②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③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④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⑤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教资考试主观题50道

教资考试主观题50道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

3、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四,生产力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规格)4、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7、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原因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2.通过专门训练的老师;3.有效控制影响因素7、学校教育独特功能1.作出社会性规范2.加速个体发展3.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8、教育目的功能导向、选择、激励、评价、调控9、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现代教育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基础)、智育(核心)、体育(物质保障)、美育(最高形式一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1、影响学制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人口状况(4)儿童的年龄特征(5)吸取原有经验,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12、学生受教育权利一、参加教学活动。

二、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申诉。

五、其他权利。

13、教师角色的更换(现代教师观)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终身学习的践行者14、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5、教师威信怎样建立?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条件);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不竭动力)17、教师良好心理素养条件: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18、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秩序维护、提高效果、课改实施、德育实施19、师生关系的模式/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领导风格1.放任型:老师在不在一样乱(无序、随意、放纵)2.专制型:老师在很好,不在很乱(命令、权威、疏远)3.民主型:老师在不在都一样好(开放、平等、互助)20、良好师生关系特点(现代师生关系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2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主观题共 41 题1.教育的概念。

(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重点整合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重点整合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主观题重点整合资料一、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生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①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答案参考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答案参考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答案参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一、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参考答案】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口诀:了解集体、学生评定、协调总结、个别活动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参考答案】(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口诀:备(备课)上(上课)作业(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来辅导(课外辅导),学生成绩(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差不了3.简述小学教学德育原则3.【参考答案】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想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口诀:向导至尊,正因积致4.简述小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原则4.【参考答案】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口诀:冯巩找因量,循思理直发5.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特点5.【参考答案】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出现了双轨制、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口诀:公义世法双制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6.【参考答案】(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舆公主社会化7.请简述教学四条基本规律7.【参考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口诀:掌间传教8.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特点8.【参考答案】(1)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主观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主观题库

教师职业道德主观题库一、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态度:(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合作技巧:(1)称呼得体、(2)语气委婉、(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有:(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建立在利人利已观念上的人际关系,以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

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浪费在相互猜忌和设防上。

组织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

求同存异。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1)对优生的“偏爱”,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1)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2)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4)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背主观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背主观题

教育学必背主观题《教育与教育学》必背主观题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机、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系;7.形成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记忆技巧:老三级文本,组织打官司】2.近代教育的特点(1)义务教育普及;(2)公立教育崛起;(3)确立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内容丰富;(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5)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6)教育的世俗化(7)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记忆技巧:公义是法 + 系统科学班级】3.现代教育的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深;(3)教育民主向纵深发展;(5)教育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和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有了根本变化;(8)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称为现代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

【记忆技巧:全民新终身+ 全面开放劳动,科学变革地位】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口诀:一一二三四】5.请简述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口诀:一无三三五】(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口诀:生成差异能改变】7.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人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口诀:平方进度变为现实】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比较强的计划性(3)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探究性学习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

(2)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

(3)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

评价观(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可能多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学校内部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

(2)评价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学习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

2.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

①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②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智力的教育。

③体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健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形成健身技能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

(2)诸育的关系①“五育”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②各育都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③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师德为先”基本理念。

(1)能力为重①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②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③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师德为先①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②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③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

即通常所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

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

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通的途径。

5.教师专业的发展内容/素养(材料分析)(1)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3)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4)能力素养,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还包括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

(5)身心素养,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6.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社会背景。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背景等方面;②知识经验。

包括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③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及其可接受性。

④以往的相关经验。

⑤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9.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的作用①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②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③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

1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制约教育的领导权②制约受教育权③其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舆论力量1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①发现问题②查阅资料,确定课题③提出假设④制定研究方案⑤收集和分析资料⑥做出结论⑦撰写研究报告12.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①标题。

②引言。

③正文。

④结论。

⑤附录。

⑥参考文献。

1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①注意内容主要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注意不断发展。

②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③注意的范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

④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⑤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步在发展。

14.良好记忆的品质特点①敏感性②持久性③准确性④准备性1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①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②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组块化(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③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④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②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③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达到过度学习程度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①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②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4)记忆的心理卫生①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②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③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②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是灌输式的,而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不要用固定的答案或标准去评价他们,要鼓励他们超常的思维、创新的答案。

③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集中思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④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发”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

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分明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7.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

③原型启发与联想。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④情感与动机状态。

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⑤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19.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①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②利用学科的内在特点。

③创设问题情境。

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2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②制造适度困难激发学习动机③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④指导结果归因激发学习动机⑤运用竞赛与评比激发学习动机21.意志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意志的动摇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