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症诊断及处理
儿科应急预案
儿科应急预案儿科是医疗领域中一个特殊且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面对疾病和突发状况时往往更加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更细致、更及时、更有效的医疗护理。
为了保障儿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儿科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儿科常见突发状况1、高热惊厥这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发生在体温急剧升高时。
患儿可能会突然失去意识、抽搐、牙关紧闭等。
2、呼吸骤停可能由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异物阻塞、过敏反应等引起。
3、心脏骤停可能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导致。
4、药物过敏反应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
5、意外伤害如跌倒、烫伤、中毒等。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1、迅速识别和评估突发状况,确保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最大程度地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3、维持患儿的生理功能稳定,如呼吸、循环等。
4、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儿和家属的恐慌和焦虑。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1、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由儿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2、医疗救治小组由资深的儿科医生和护士组成,负责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3、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物资的储备、调配和设备的维护。
4、联络协调小组负责与其他科室、医院领导和患儿家属的沟通协调工作。
各小组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流程1、发现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初步评估迅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症状等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紧急处理(1)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应立即将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并给予退热和止惊处理。
(2)呼吸骤停的患儿,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协助。
(3)心脏骤停的患儿,迅速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并准备除颤设备。
(4)药物过敏反应的患儿,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
急诊儿科常见病应急处置课件
高风险儿童
了解有特殊需求和医疗风 险的儿童,以便提供适当 的预防和处理。
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
学习如何在处理急症时保持 冷静,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 自我应对方法。
有效沟通
掌握与患者家属和团队成员 有效沟通的技巧,以便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
了解紧急情况下团队合作的 重要性,以及如何协调和分 配任务。
外伤及骨折
掌握处理各种儿科外伤和骨折的技巧和方法。
症状和体征
1 识别症状
2 体格检查
学习如何准确地识别不同急症儿科疾病的 常见症状。
掌握必要的儿科体格检查技术,以便及时 发现和评估疾病。
3 查体技巧
4 监控病情
了解儿科紧急情况下的特殊体格检查技巧, 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了解如何使用监测设备并解读相关指标,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案例分享和实践演练
真实案例
通过分享真实急症儿科病例, 加深对紧急情况处理的理解和 实践。
模拟演练
参与急模拟演练,提高处理 儿科急症的应急反应和技能。
团队合作
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参与儿科 急症团队合作演练,加强团队 协作能力。
急诊儿科常见病应急处置课件
欢迎来到急诊儿科常见病应急处置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儿科紧急情况 的处理,以便您增加应对急症的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急诊儿科疾病
发热
了解如何判断高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并用 什么方法处理它。
消化系统疾病
了解腹泻、呕吐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处理 和控制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
探索哮喘、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紧急 处理方法。
了解常见的非处方药,如退 烧药和止吐药,以及正确的 用法和剂量。
儿科急诊病人识别与处理
儿科急诊病人识别与处理一、早期识别重症病人现在儿童疾病大多数为常见、多发疾病,如上感、腹泻或其他多数急性感染等。
一般病情不重,经治疗数日即可痊愈。
但部分患儿病情严重,且缺乏特异性表现,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医生应加强对重症疾病的早期敏感性的训练,重视提示疾病严重的危险信号,从而给予及时恰当的诊断、治疗、抢救或转运,力争避免误诊、误治或不合时宜的转运。
1、体温过高或过低:高热儿童高热常见于急性感染。
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均可出现高热。
持续高热,或伴随反应低下、精神萎靡或昏睡、退热后精神状态仍很差、皮肤黏膜损害,出现心、肝、肾损伤或功能不全等,均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低体温常见于寒冷损伤、营养不良或感染,新生儿或婴儿体温不升。
2、进食或进水困难:患儿不愿进食、进水,常提示病情严重。
医生应详细询问并现场观察患儿能否进食、进水。
在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患儿是否伴有重症感染、心肺疾病或神经系统体征。
由于新生儿或婴儿的鼻腔黏膜十分柔嫩,血管丰富,在发生上感等急性炎症时,容易充血水肿导致鼻腔阻塞,甚至因鼻腔分泌物黏稠或鼻痂也可导致进食、吃奶时呼吸不畅而影响进食,应注意鉴别。
3、反复或剧烈呕吐:必须应注意呕吐的次数、量与呕吐物的性状。
如果出现胆汁、咖啡色或血性呕吐物,则提示病情较重。
体检时,应留意有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急腹症体征,还应注意有无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精神征候。
因为当小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颅脑疾病时,反复或剧烈呕吐相当常见。
4、惊厥:惊厥也叫抽搐,常提示儿童病情严重。
应注意患者体温、一般状况、意识状况、神经系统体征,尤应注意是否存在颅内感染或局灶性颅脑病变体征。
5、意识障碍:当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时,提示小儿病情严重。
早期仅表现为眼神呆滞,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淡漠。
发生昏迷时,则会丧失对外界的主动反应。
医生需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情况,是否伴有呕吐、呼吸困难、脱水、酸中毒,以及是否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儿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护理措施
在转运过程中,根据患者 的病情需要采取适当的护 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 畅、监测输液情况等。
04
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
家长教育
向家长普及急危重症的预防和早 期识别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的
警觉性。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的早期识 别和处理能力,提高救治成功率。
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 通过胸外按压来维持血 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
的供血。
人工呼吸
在窒息或呼吸停止的情 况下,通过人工呼吸来 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
碳的排出。
除颤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 使用除颤器来恢复心脏
的正常节律。
药物治疗
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 要使用药物来稳定病情
或缓解症状。
急救药物使用
高危因素管理
识别高危儿童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早期识别 和评估,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先天性缺陷等。
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
定期随访
对高危儿童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生长 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 题。
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 方案,加强监护和干预措施。
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监测系统
建立儿科急危重症的监测系统,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了解患儿的脏 器和组织结构。
对于某些特殊疾病,如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需要进 行相应的特殊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与流程
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 制定诊断标准。
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流程,以便及 时发现和救治急危重症患儿。
儿童高热惊厥应急预案流程
一、预案背景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儿童中。
高热惊厥的病因较多,如感染、发热等。
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患儿脑损伤、癫痫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高热惊厥的识别和处理能力;2. 确保高热惊厥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 降低高热惊厥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预案流程1. 发现症状(1)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患儿有高热(体温≥38℃)并伴有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家属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护人员患儿的具体情况。
2. 抢救措施(1)将患儿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和呕吐物。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吸痰器。
(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抗惊厥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等)。
(4)给予脱水剂治疗,预防脑水肿。
(5)迅速降低体温,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拭等)。
(6)给予氧气吸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行心电监护。
(7)做好安全防护,口置已包好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烦躁患儿防坠床。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 抢救结束后的处理(1)记录用药及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上级医生。
(2)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3)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抢救过程、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
四、预案培训与演练1. 对医护人员进行高热惊厥的识别、处理及应急预案的培训。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五、预案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2. 对高热惊厥的救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预案。
通过以上预案流程,确保高热惊厥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急诊儿科常见病应急处置
救助紧急情况
当您面临这些意外状况时,不要 惊慌失措,及时呼救,才能迅速 解决问题。
预防意外事故的宣传与教育
1 加强宣传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广泛开展防范意外事故、教育并提高自我保护技能意识的宣传教育工 作
2 制定防护策略
针对儿童的各种特殊环境和情况,提出详细的防护策略
3 提高父母保护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和学校、医院的讲座等形式,提高父母保护意识。
急诊儿科常见病应急处置
本次演讲将为您介绍儿童急诊科常见病的应急处置,涵盖各种疾病的处理方 法以及预防意外事故的措施。
急诊儿科常见病介绍
1 呼吸窘迫
处理方法包括吸氧、插管,高压气喷雾等。
2 心悸、心律失常
处理方法包括安抚情绪,应用短效β受体阻滞 药物等。
3 中暑、脱水
处理方法包括清凉饮料,及时补充水分,降 低室内温度等。
2
烫伤/烧伤
及时冲洗受伤部位,用湿棉被覆盖,需要时使用止痛药等。
3
胃肠道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进行口服或静脉输液,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胰酶制剂 等。意外伤害 Nhomakorabea应急处理方法
跌打损伤
及时冷敷膏药,观察伤情,定期 更换膏药。
切伤指头
及时清洗伤口,包扎,并使用止 血带进行固定处理。
昆虫叮咬
立即处理叮咬部位,局部涂抹消 毒药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立即止血,进行担架固定, 在医生的指导下轻轻扭转使 其达到正常状态。
扭伤
立即冷敷,注意局部休息, 多休息,少移动,使用伸展 带等。
脱臼
通过手法将关节复位,支撑 固定受伤关节,赶快送医。
溺水、窒息等急救措施
窒息
给予人工呼吸或按压胸部等处理 方法,若无反应,立即送医。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在儿科医疗工作中,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可能会突然发生各种紧急情况。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儿科常见的紧急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一、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在 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
当患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双眼上翻、意识丧失等症状。
应急预案:1、保持冷静,立即将患儿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2、解开患儿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3、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患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但如果患儿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
4、迅速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 385℃,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
5、尽快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1、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
2、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脑电图、血常规等,以明确惊厥的原因。
3、对于单纯性高热惊厥,一般预后良好,只需控制体温,预防再次发作。
对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儿,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从而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在儿科,常见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呼吸道异物等疾病。
应急预案:1、立即将患儿置于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给予吸氧,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5、紧急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
1、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儿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
儿科急症培训小结
儿科急症培训小结一、引言儿科急症是儿童医学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到对儿童急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科急症的处理能力,进行儿科急症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儿科急症培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儿科急症培训内容1. 儿童生命支持儿科急症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儿童生命支持。
这包括了儿童心肺复苏、气道管理以及各种重症监测技术的应用。
培训中应重点学习儿童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巧,熟悉儿童气道管理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儿童重症监测设备的使用。
2. 儿童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在儿科急症培训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儿童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这包括了儿童发热、呼吸道感染、腹痛、呕吐、腹泻等常见急症的病因判断和相应的治疗措施。
培训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培养医务人员对儿童急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3. 儿童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理儿童急性过敏反应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在培训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儿童过敏反应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学习儿童急性过敏反应的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方法,熟悉过敏反应的急救药物的使用和剂量。
4. 儿童外伤急症的处理儿童外伤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在培训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儿童外伤急症的处理方法,包括创伤评估和处理、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的处理技巧,熟悉儿童外伤的紧急救护和手术处理原则。
5. 儿童急性中毒的处理儿童急性中毒是儿科急症中常见且危险的一种情况。
在培训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儿童急性中毒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了解常见的中毒物质及其毒性作用,熟悉中毒的解毒原则和方法。
6. 儿童急症的团队协作与沟通儿科急症处理需要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
在培训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急症时的协作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儿科急症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科急症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掌握儿童生命支持、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理、外伤急症的处理、急性中毒的处理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等内容,医务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应对儿科急症,提高对儿童生命安全的保障能力。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的特殊性,一些突发状况常常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
因此,掌握一些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突发情况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症,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孩子身上。
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让孩子平卧在床上,头部向一侧倾斜,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2. 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帮助降温。
3. 如有可能,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4. 观察孩子的呼吸、心跳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异物吸入异物吸入是指孩子误将食物、玩具等物品吸入呼吸道。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孩子咳嗽,尝试将异物咳出。
2. 如果孩子无法咳嗽或呼吸困难,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即站在孩子身后,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拳头,放在孩子的脐部与胸骨之间,用力向上向内压迫,以产生人工咳嗽,将异物排出。
3. 如以上方法无效,应立即就医。
三、溺水溺水是夏季常见的意外事故,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水域。
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迅速将孩子从水中救起,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 检查孩子的呼吸和心跳,如无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 尽快就医,途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摔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摔倒受伤。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采取以下措施:1. 检查孩子的伤势,如有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止血。
2. 如有骨折迹象,不要擅自移动孩子,以免加重伤势。
可使用夹板、木板等固定伤肢,并尽快就医。
3. 如为轻微擦伤,可用碘伏消毒伤口,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创可贴包扎。
五、中毒儿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家长应加强防范意识。
一旦发现孩子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尽快了解孩子中毒的原因,如误食药物、毒蘑菇等。
《儿科常见急症处理》课件
02
常见儿科急症的症状与处理
高热惊厥
症状
儿童体温突然升高至38℃以上时, 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意识丧失 等症状。
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舌头,物 理降温,及时就医。
呼吸困难
症状
呼吸急促、费力,鼻翼煽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等。
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及时就医。
急性腹泻
遵循急救操作规范,确 保急救措施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及时转运
如患儿病情严重,应及 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
进一步治疗。
记录急救过程
详细记录急救过程,为 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急救药物与设备
急救药物
常备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抗过敏药、止血药等。
急救设备
配备急救所需的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
05VS详细描述源自急性中毒是儿科急症之一,主要由于孩子 误食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所致。处理 急性中毒的关键是识别症状,如呼吸困难 、呕吐、抽搐等。清除毒物的方法包括催 吐、洗胃等。同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 生根据中毒的种类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对出血部位进行妥善止血,减 少失血量。
评估病情
迅速评估患儿的病情,包括意 识状态、呼吸、脉搏等,以确 定急救措施的优先级。
心肺复苏
如患儿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维持血液循环。
抗休克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状态。
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 静的心态,避免慌乱和
失误。
遵循急救规范
《儿科常见急症处理》ppt课件
目录
• 儿科急症概述 • 常见儿科急症的症状与处理 • 儿科急症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儿科急症的急救流程与注意事项 • 儿科急症病例分享与讨论
儿科急症处理
惊厥是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其治疗原 则为:
①及时控制发作,防治及损伤,减少后遗症; ②维持生命功能; ③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④防止复发。
4
一/急救处理 1 、患儿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窒息及误吸。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3、有效给氧,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4 、减少患儿刺激,保持安静,不要强行置压 舌板于齿间,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碰伤、摔伤; 5 、体温过高时用取降温措施;已窒息或呼吸 不规则者宜人工呼吸或紧急气管插管。
儿科急诊急症处理
1
儿科急诊急症的范畴
1、高热39.5℃ 以上有中毒症状 2、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包括癫痫持续状态、不明原因的昏迷等, 3、各种创伤意外,包括溺水、车祸、电击、烧伤。 4、各种中毒,包括药物、食物、co中毒。 5、各种类型的休克。 6、心肺复苏的病人 7、三衰病人 8、大出血、严重贫血病人,包括颅内、消化道出血病人,血红蛋白<30 -50g/L者。 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脑疝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机麻痹(包括格 林-巴利) 10、哮喘及持续状态 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新生儿疾病及早产婴 13、小儿严重腹痛病人 14、外院转来的病人
18
3、安乃近 其解热作用显著,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如局部注射部位明显红肿疼痛,婴幼儿发生虚脱, 长期使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严重可 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 皮疹和药物热,甚至剥脱性皮炎,故应严格掌握适 应证,一般不用,仅用高热一般治疗无效及超高热 时,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剂量每次10~20mg/kg。 可采用安乃近滴鼻或灌肠,可减轻其副作用。滴鼻 适用于婴幼儿。用20%的溶液,每次每侧鼻孔1~2滴。 复方安乃近片剂已淘汰。 阿司匹林 副作用大,可出现胃肠道反应,胃粘膜 损伤甚至出血,出血倾向、过敏反应,并可出现通 气过度、酸中毒、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病毒、水痘 病毒感染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 危险,故不推荐。复方氨基比林(含乌拉坦)针剂 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副用用多且严重, 已淘汰。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危重症状及紧急情况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的。
为了确保儿童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安全的救治,医院会制定一套完善的儿科常见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科应急预案及其处理方法。
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状之一。
在遇到呼吸困难的患儿时,首先要稳定患儿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抱持法或头低位侧头位,以利于呼气。
对于较大儿童,可以采用坐位或前倾位。
紧急情况下,可考虑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同时,应尽快联合呼吸科或重症医学科进行管理与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发高热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病情之一。
当患儿出现高热时,首先要临床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和病情发展趋势。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并及时给予抗热措施。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冷敷等,但需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等副作用。
同时,对于高热伴有不稳定的生命体征或确诊重症感染的儿童,需要及时启动相关检查和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
儿童意外伤害是儿科急诊中常见的问题。
例如,跌倒、烧伤、溺水、中毒等,这些意外伤害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有可能是生命威胁性的。
在遇到这些意外伤害时,家长或救助人员需要迅速启动急救措施。
例如,在触电事故中,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心肺复苏等生命支持措施。
对于溺水事故,应将患儿迅速从水中救出,并进行心肺复苏等适当处理。
医院中,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处理,需要有专门的急诊科室来提供紧急处理和治疗。
儿童癫痫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
在癫痫发作时,家长或照看儿童的人员需要冷静应对,确保儿童的安全。
其次,应尽量记录癫痫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表现形式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针对性地判断和处理。
在癫痫发作时,可以使用布吉酮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或频繁发作的患儿,需要及时转运到专科医院,接受持续性治疗和护理。
儿科急症培训小结
儿科急症培训小结
儿科急症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突然出现的疾病或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儿科急症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儿科急症培训的要点。
一、常见儿科急症
1. 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体温、年龄、病史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处理。
2. 呼吸急促:儿童呼吸急促可能是由于哮喘、肺炎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处理。
3. 呕吐腹泻:儿童呕吐腹泻可能是由于感染、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4. 头痛:儿童头痛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瘤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
二、儿科急症处理技巧
1. 快速评估:对于儿童急症患者,需要快速评估病情,包括意识、呼吸、循环等方面。
2. 给予急救措施: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氧气吸入、心肺复苏等。
3.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退烧药、抗生素等。
4. 监测病情:对于儿童急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儿科急症预防措施
1. 加强营养:儿童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需要加强营养。
2. 预防传染病:儿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勤洗手等。
3. 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意识较低,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儿科急症的处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高热惊厥应急预案
一、背景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尤其在婴幼儿期更为多见。
由于高热惊厥发作突然,往往给患儿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确保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高热惊厥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护士、儿科病房护士、家属代表等。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时,立即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现场,对患儿进行以下处理:(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将患儿置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防止压迫呼吸道。
(3)用手指轻压人中穴,持续30秒至1分钟,以缓解惊厥症状。
(4)迅速给予退热药物,如口服退热药、退热贴等。
(5)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护士应做好以下工作:(1)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如吸痰、给药等。
(2)安慰患儿家属,解释病情,减轻家属焦虑情绪。
(3)做好记录,包括急救措施、用药情况、患儿生命体征等。
4. 惊厥症状缓解后,立即将患儿送往急诊科或儿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5. 急诊科或儿科病房接诊后,应进行以下处理:(1)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等。
(2)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防止复发。
(4)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儿及家属焦虑情绪。
四、应急处理原则1. 及时、有效地处理高热惊厥,减轻患儿痛苦。
2.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4.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儿及家属焦虑情绪。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处理小组进行高热惊厥应急演练。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急救、药品使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
3. 通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小组的应对能力。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儿科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常见儿科急症处理方法
常见儿科急症处理方法
在儿科医疗实践中,急症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往往需要紧急和恰当的干预以防止潜在的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急症及其处理方法:
一、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儿科急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孩子体温急剧升高时。
处理方法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平躺,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口水阻塞气道。
2.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适量使用退热药物。
3.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持续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以便后续诊断和治疗。
二、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哮喘、肺炎等。
处理方法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孩子咳嗽、深呼吸。
2.给予氧气治疗,如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
3.如有必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三、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方法包括:
1.移除毒物,如催吐、洗胃等。
2.使用特效解毒剂(如有)。
3.支持性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
四、窒息风险
窒息是儿科急症中非常危险的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1.迅速清除口咽部异物,如食物、呕吐物等。
2.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如情况严重,需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五、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引起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
1.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
2.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
4.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尽快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儿科常见急症
一.原因
1.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分析和鉴 别能力差
2.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 受刺激后冲动易泛化
3.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患病 4.血脑屏障功能低下,毒素易进入脑组织 5.先天性代谢异常、大脑发育缺陷和生产
过程引起的缺氧、出血、产伤等
惊厥的病因分类
颅内疾病
颅外疾病
有热惊厥 病脑、流脑、
过敏原 药物: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链霉素、
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 异种蛋白:海鲜 多糖类:大豆果仁
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 挛、肺水肿引起的胸闷、气促、呼吸困 难。
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 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 冷汗、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组织缺氧,表现为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针刺疗法: 人中、合谷、百会、涌泉
3.对症处理 降温(见高热)、降颅压、保持水电平衡
4.病因治疗 控制感染、补钙、补充葡萄糖、抗癫
痫
若惊厥未控制,按癫痫持续状态处理
癫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过量放电引起的皮层 功能紊乱,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 精神或植物神经等多方面异常。临床呈 现多种发作类型,但以运动性发作最常 见。
中毒的处理
原则:急性中毒应立即治疗 排除毒物为首要措施 维持生命器官的功能 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
措施:
一、毒物的清除 1. 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 催吐 适用于年龄较大、神智清醒 和合作的患儿。 越早效果越好
洗胃 催吐方法不成功或病人有惊 厥、昏迷。
2.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利尿
血液净化方法
高压氧的应用 用于一氧化碳中毒等
四.治疗 原则:防止窒息,控制惊厥,病因治疗 1.一般处理
儿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儿科应急预案及程序儿科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意外情况难免会发生。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应该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儿童急诊情况。
儿科应急预案和程序是确保我们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科急诊情况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1. 发热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
当一位儿童发热时,我们应该首先测量他们的体温。
如果超过38℃,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他们的病情。
应急预案和程序:1.1 确认儿童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1.2 给予儿童适当的解热药物。
1.3 观察儿童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或呕吐等。
1.4 如果儿童的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或拨打急救电话。
2. 失去意识当儿童突然失去意识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应急预案和程序:2.1 立即向儿童的家人或陪伴者提供急救技术。
2.2 如果儿童无法恢复意识,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或拨打急救电话。
2.3 给儿童提供必要的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检查脉搏等。
2.4 如果儿童出现抽搐或其他严重症状,记录下来并告知主治医生。
3.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儿童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可能是由于哮喘、过敏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
应急预案和程序:3.1 确认儿童是否能够正常呼吸。
3.2 如果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声或其他异常呼吸症状,立即采取措施保持他们的呼吸道通畅。
3.3 给儿童提供必要的氧气。
3.4 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或拨打急救电话。
4. 外伤儿童的外伤情况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情况之一。
这可能包括切割、擦伤、跌倒等各种情况。
应急预案和程序:4.1 评估儿童的外伤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缝合、清洁伤口或进行其他处理。
4.2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止痛药物,并确保他们的伤口是干净和无菌的。
4.3 如果儿童的外伤情况严重,如严重出血或骨折等,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或拨打急救电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急诊情况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见疾症诊断及处理发热一、概述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
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
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
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
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
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
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
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
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
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
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
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
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
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二、病因(一)急性高热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三、诊断步骤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故对发热病人须多方面调查分析,才能查明病因。
一般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详细准确采集病史,注意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史,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起病缓急,病种长短,热型和伴随的主要症状。
新生儿可有脱水热。
婴幼儿于南方,夏季酷热时可发生暑热症。
冬春季以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多见;夏秋季以急性肠炎、菌痢、乙型脑炎、伤寒等较多见。
传染病常有流行病学史,应仔细询问接触史等。
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常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结核病、伤寒、血液病、风湿热、暑热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起病稍缓,病程较长,常超过两周。
败血症、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深部脓肿等呈弛张热;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为稽留热;疟疾多为间歇热;白血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热型不一,无一定规律。
热型,在尚未应抗生素、皮质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时,对发热的诊断非常重要,但对小婴儿、新生儿诊断价值较小。
询问发热的同时要注意询问各系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如呼吸道感染常有咳嗽、气急。
消化道感染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泌尿系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中枢神经疾患,多有呕吐、惊厥、昏迷等。
发热伴黄疸常见肝脏的细菌或病毒性炎症,肿瘤;伴多汗者常见于结缔组织病,败血症等;伴寒战者多为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深部脓肿等。
早期无特殊性明显临床表现和体征者,结合病史特点考虑伤寒、败血症、结核病等。
(二)全面仔细体格检查检查要详细全面,结合病史及症状,再作深入检查。
口腔在不少发热患儿中,常见有病理改变。
如扁桃体炎可见扁桃体红肿或有脓性分泌性;疱疹性咽炎在咽部等处可见疱疹及溃疡;麻疹早期颊粘膜有科氏斑;白喉可见咽及扁桃体有白色假膜等。
注意皮疹的分布与形态。
全葡菌败血症、链球菌感染常见有猩红热样的皮疹;血液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皮肤可有出血点;风湿热可见环形红斑;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组织细胞增生症X、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及许多药物都可出现皮疹,但其形态和出现规律各异。
高热时精神状态良好者,常轻度感染。
如嗜睡,精神萎靡,神志不清,有脑膜刺激征者,提示颅内感染。
婴儿颅内感染早期,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但表现神志淡漠、嗜睡、烦躁不安、囟门紧张或饱满等,须警惕颅内感染。
肝脾肿大常见于白血病、结缔组织病、肝胆系统的炎症、伤寒、败血症、疟疾、肿瘤等。
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感染、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
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应注意查找邻近部位有无炎性病灶。
(三)实验室检查先作一般检查,根据一般性筛选结果,再决定进一步检查项目,尽量避免无目的“撒网”式检查。
血、尿、粪常见检查为筛选的首选项目。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多考虑为细菌性感染;减低者则偏重于病毒或杆菌感染。
若怀疑败血症、肠道及泌尿道感染,需分别送血、粪、尿培养。
各种穿刺液除常规检查外,有时需送培养或涂片检查。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皮肤瘀点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疟疾患儿血涂片可查找疟原虫,白喉伪膜涂片检查白喉杆菌。
必要时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风湿热或类风湿病分别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类风湿因子检查。
疑病毒感染有条件者,可行免疫学方面的早期快速诊断检查。
免疫缺陷病致反复感染者可作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免疫与补体测定。
血液病宜做骨髓像检查。
怀疑结核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怀疑胆道感染者作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查与培养,经常可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总之,可按病情需要进行有关检查,但需注意分析检查结果时,要摒除由于取样或操作过程等误差与污染而致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四)X线及其它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
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声波、活体组织等检查,也属必要。
四、处理对高热患者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惊厥及其它不良后果。
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
发热待诊者,尽可能查明原因,可暂不给予特殊治疗,否则改变热型,模糊临床征象,延误诊断。
(一)降温措施1.物理降温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
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
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
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
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针刺降温常用穴位为曲池、合谷、大椎、少商、十宣等。
3.药物降温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
常用的解热剂有APC5~10mg/kg/次,或阿鲁散1-2岁婴儿每次1-2片(每片含阿斯匹林0.06克,鲁米那0.015克)。
也可用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栓),1~6岁,1粒/次,一日1-2次,将栓剂塞入肛门。
(二)其它对症处理高热时不显性水分丢失增多,加之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口服有困难者给予静脉补液,并注意热量的供给,使用1:4(含钠液:葡萄糖液)液,可适当予以钾盐等。
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三)病因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
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惊厥(Con Vulsion)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
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
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较常见,这些都是造成婴幼儿期惊厥发生率高的原因。
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新生儿尤须注意);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
多数为骤然发作。
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十数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
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
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限局性抽搐部位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部分病例,仅有口角、眼角轻微抽动,或一肢体抽动或两侧肢体交替抽动。
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有时很暂短,须仔细观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一)高热惊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及传染病早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热时,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谓之高热惊厥。
其发生率很高,据调查5-8%的小儿曾发生过高热惊厥,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
其特点是:①好发年龄为6月至3岁,3岁后发作频数减低,6月以下、6岁以上极少发生;②上感引起者占60%,常在病初体温急剧升高时发生,体温常达39~40℃以上,体温愈高抽搐的机会愈多;③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但惊止后,意识很快恢复;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一般只发作1次,很少发作2次以上;⑤抽搐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5-10分钟;⑥神经系统检查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无异常发现;⑦发作后1-2周做脑电图检查为正常;⑧可追询到既往高热惊厥史和家族遗传史;⑨预后多良好,少数可转变为癫痫(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