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章节编排及说明
初二数学各章节内容
初二数学各章节内容初二数学的章节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式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认识
- 实数的认识与运算
- 正数的指数运算
- 乘方与开方
- 整式、分式与分式运算
2. 代数初步
-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基本代数恒等式和基本代数不等式
- 平方根与不等式
- 线性方程组的解与应用
3. 全等与相似
- 全等与全等的条件
- 全等的判定和证明
- 角的相似条件及相似判定
- 图形的相似判定和相似比例
4. 几何初步
- 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和画法
- 角的概念、角的性质和运算
- 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的性质
- 相关角
- 三角形的认识和性质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表格的制作和应用
- 折线图和生活中的应用
- 饼图和生活中的应用
- 概率的初步认识
以上仅是初二数学的一般章节内容,具体课程安排可能因学校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学学科,建议你按照教材的指导学习,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练习,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帮助,直接向数学老师请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初中数学各年级章节
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各年级章节
青岛版:
七年级上:
第1章:1.3线段、射线和直线
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第2章:2.1有理数 2.2数轴
第3章: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第5章:5.1用字母表示数
5.2代数式
5.3代数式的值
第6章:6.1单项式与多项式
6.3去括号
第7章:7.1等式的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
第8章:8.1角的表示
8.2角的比较
第9章:9.3平行线的性质9.4平行线的判定
第10章: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11章:11.1同底数幂的乘法11.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11.3单项式的乘法
第12章:12.1平方差公式12.2完全平方差公式
第13章:13.1三角形
八年级上:
第1章:1.1全等三角形 1.2怎样判断三角形全等
第2章: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角平分线的性质2.6等腰三角形第3章:3.1分手的基本性质3.2分式的约分3.4分式的通分
八年级下:
第7章:7.1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第8章:8.1全等形与相似形
8.2全等三角形
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第9章:9.1三角比
9.2 30°、45°、60°角的三角比。
初中数学章节顺序表
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有理数的大小 1.4有理数加减 1.5有理数的乘除1.6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第2章整式加减2.1用字母表示数 2.2代数式 2.3整式加减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3.3消元解方程组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第4章直线与角4.1多彩的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线段的比较 4.4角的比较 4.5作线段与角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整理 5.3统计图的选择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6.1平方根、立方根 6.2实数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8.2整式乘法8.3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8.4整式除法8.5因式分解第9章分式9.1分式的基本性质9.2分式的运算9.3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10.2平行线的判定10.3平行线的性质10.4平移第11章频数分布11.1数据与频率11.2频数分布八年级上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2.1平面上的点12.2图形在从标系中的平移第13章一次函数13.1函数13.2一次函数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命题与证明第15章全等三角形15.1全等三角形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6.1 轴对称图形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6.3等腰三角形16.4角的平分线八年级下第17章二次根式17.1二次根式17.2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8章一元二次方程18.1一元二次方程18.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8.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8.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8.5一元二次组的应用第19章 勾股定理19.1勾股定理 19.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0章 四边形20.1多边形的内角和 20.2平行四边形 20.3矩形 菱形 正方形 20.4中心对称图形 20.5梯形第21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21.1数据的集中趋势 21.2数据的离散程度 21.3用样本估计总体九年级上第22章第23章 二次函数麦与反比例函数23.1二次函数 23.2二次函数2ax y =的图象和性质 23.3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和性质 23.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3.5二次函数的应用 23.6反比例函数第24章 相似形24.1比例线段 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4.4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4.5位似图形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25.1锐角三角函数 25.2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5.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25章 圆25.1旋转 25.2圆的对称性 25.3圆的确定 25.4圆周角 2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5.6三角形的内切圆 25.7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5.8多边形与圆 25.9弧长与扇形面积第26章 投影与视图26.1投影 26.2三视图第27章 概率初步27.1随机事件 27.2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 27.3用频率估计概率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章节目录(新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2.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6.1 反比例函数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位似 28.1 锐角三角函数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八年级 数学 (上 册)
第十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轴对称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 分式
八年级 数学 (下 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 数学 (上 册)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 旋转 第二十四章 圆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十七章 相似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九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 形状的包装纸盒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9.1 不等式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3.1 轴对称 13.2 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数学全套教材内容编排顺序
七年级上册(62)
第1章有理数(19)
第2章整式的加减(8)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9)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实数(8)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
第22章二次函数(12)
第23章旋转(9)
第24章圆(16)
第25章概率初步(12)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反比例函数(8)
第27章相似(14)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三角形(8)
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第13章轴对称(14)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第15章分式(15)
八年级下册(62)
第形(15)
第19章一次函数(17)
第20章数据的分析(12)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
大一高等数学教材章节目录
大一高等数学教材章节目录第一章导言第1节数学的发展和数学的定义第2节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第3节数学语言与符号第二章集合论与逻辑第1节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第2节布尔代数与命题逻辑第3节谓词逻辑与命题公式第三章数列与极限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第2节数列极限的定义第3节数列极限的性质与计算方法第四章函数与连续第1节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2节函数的分类与表示第3节连续函数与间断点第五章导数与微分第1节导数的定义与性质第2节函数的求导法则第3节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第1节微分中值定理第2节高阶导数的应用第3节泰勒公式及其应用第七章积分与不定积分第1节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概念第2节积分运算法则第3节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关系第八章微积分基本定理与应用第1节微积分基本定理与反函数微分法第2节曲线的弧长与体积第3节平面和空间曲线的曲率和曲率半径第九章偏导数与多元函数微分学第1节多元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第2节偏导数的计算法则第3节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第十章重积分与曲面积分第1节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第2节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第3节曲面积分与曲线积分第十一章空间解析几何第1节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第2节空间曲线的方程与求交问题第3节空间曲面的方程与性质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第1节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第2节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第3节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第十三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1节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第2节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第3节统计量与估计第十四章线性代数第1节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第2节向量空间与变换矩阵第3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以上是大一高等数学教材的章节目录,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该主题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希望这份目录能够帮助你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理解各个章节的关系和内在逻辑。
祝你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
3.有理数的概念
4.数轴的概念
5.相反数的概念
6.绝对值的概念
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分)
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1.有理数的运算律
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6分)
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
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16.科学记数法(3分)
17.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
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
3.整式
4.同类项的概念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6.去括号法则
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6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第 1 页共10 页。
高中数学知识章节分布
必修一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必修二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第四章圆与方程
第一章算法初步
必修三 第二章统计
第三章概率 第一章三角函数
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第一章解三角形
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平面22向..23量平的面基向本量定的理线及性坐运标算表示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一章解三角形应用111举...123 例正实弦习定作理业和余弦定理
必修五 第二章数列等差22数..23列等的差前数项列和 n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3..23
3.4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ab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1...234
a+b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3 抛物线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 理) 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一章计数原理
( 理) 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统计案例
选修几4-1何证明选讲
选修坐4-4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不4-5等式选讲
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第三章不等式
初中数学章节分布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生活的需要而出现)1.2 有理数(定义,认识数轴,了解相反数,绝对值)1.3 有理数加减法(加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法则)1.4 有理数乘除法(乘法法则、倒数仍适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除法法则)1.5 有理数的乘方(乘方的定义,幂、底数、指数;运算顺序;科学记数法n10a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与次数,定义)2.2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运算法则:有括去括、合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方程的定义,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加减、乘除)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找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数学模型接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展开图、点线面体)4.2 直线、射线、线段(两点确定直线、交点、尺规作图)、中点、两点间线段最短4.3 角(度、分、秒单位;比较,角平分线,运算;余角、补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包装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平行线定义,判定方法1、2、3、4)5.3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命题,定理,证明)5.4 平移第六章:实数6.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6.2 立方根(立方根,根指数)6.3 实数(无理数、实数定义)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坐标,象限)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平移(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第八章: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解)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思想、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模型应用)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1、2、3)求差法比较大小9.2 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求解、应用)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定义,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条形图与扇形图的认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随机抽样))10.2 直方图((频数与组距)频数/组距为“y”,组距为“x”,一般把高作为频数)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稳定性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直角三角形、外角、外角定理)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SAS,ASA,AAS,HL)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性质定理,逆定理)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对称点,垂直平分线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作对称点、连线、坐标的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性质)30°直角三角形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线段和差问题)(轴对称与平移)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 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乘法,幂与积乘方,整式的乘法,单单、单多、多多,除法同理)14.2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添括号法则)“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介绍(一提,二套,三检查)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从分数到分式,分式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最简公分母)15.2 分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则,加减法则,整式指数幂,负指数幂)15.3 分式方程(去分母,乘最简公分母,验根)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定义,代数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法法则,除法法则,最简二次根式,分母不含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化最简再合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定理内容,应用)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原命题与逆命题,证明直角三角形)费马大定理(勾股数n n n z y =+x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线间距离,判定,中位线)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斜边中线定理,菱形,正方形)性质+判定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变量与函数,变量,常量,自变量,函数,函数值,解析式,图象,列表描点连线(画图))19.2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k 判断,一次函数(b 上下移),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一般形式,根)22.2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降次,公式法,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根与系数)(黄金分割数:618.0215≈-)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感染、增长率、面积、循环、繁殖、利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2y ax =,()k h x a y +-=2,c bx 2++=ax y 图象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找点,对应方程)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面积、利润、拱桥)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23.2 中心对称(关于点,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旋转对称,正多边形)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圆,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垂径定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多边形,直径圆周角,内接四边形)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判定与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内切圆圆心(三角形内心(角平分线交点)))(圆上,圆内,圆外,d与r关系,不共线三点确定一圆;相交、割线、相切、切线、切点、相离、d与r)24.3 正多边形和圆(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公式,扇形,扇形面积,母线)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或画树状图)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数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27.2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分线段成比例,平行判定,SSS,SAS,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线段比等于相似比,对应角相等,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7.3 位似(位似图形,位似中心,画图)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函数表”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垂直于面))29.2 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高中数学各章节部分对应情况
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对应情况
【必修一】文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必修二】文理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必修三】文理
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必修四】文理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文理
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
【选修1-1】文科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文科
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2-1】理科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理科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理科
第一章计数原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
【选修4-1 】暂不做要求
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选修4-4】文理
第一章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
【选修4-5】文理暂不做要求
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章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章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头,应该在简单介绍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等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地介绍本章节的内容安排和目的。
以下是对概述部分的内容编写建议:在《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代数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
这些概念不仅在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回顾了整式的定义和特点。
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和乘方)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我们将深入理解整式的基本性质,探讨如何进行整式的简化、展开和因式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二部分,即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或高次整式拆分成可以约简的乘积形式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并探索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如提公因式法、配方法、分组分解法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因式分解,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代数表达式,简化计算过程,精确地得出结果。
然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式的定义和性质。
分式是由整式构成的比值,形如a/b,其中a和b分别为整式。
我们将学习如何简化和等价分式,并研究分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加减乘除、约分等操作。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数方程、比例问题等,以培养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分析思维和解决能力。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整式与因式分解以及分式的重要性。
整式与因式分解是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我们理解高阶代数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分式,作为整式的扩展,为我们处理更加复杂和抽象的代数问题提供了更灵活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具备扎实的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的理论基础,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深入理解整式与因式分解以及分式的本质,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小学数学各年级章节目录
小学数学章节目录一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认识图形(二) 第二章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三章 分类与整理第四章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第五章 认识人民币第六章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章 找规律 第八章 总复习一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准备课 第二章 位置第三章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章 认识图形(一) 第五章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章 11~20 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第七章 认识钟表第八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九章 总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第二章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章角的初步认识第四章表内乘法(一)第五章观察物体(一)第六章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第七章认识时间第八章数学广角──搭配(一)总复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第二章表内除法(一)第三章图形的运动(一)第四章表内除法(二)第五章混合运算第六章有余数的除法小小设计师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八章克和千克第九章数学广角──推理第十章总复习第一章时、分、秒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章测量第四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章倍的认识第六章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章数学广角──集合第十章总复习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位置与方向第二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三章复式统计表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章面积第六章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第七章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八章数学广角──搭配(二)我们的校园第九章总复习第十章总复习第一章大数的认识1 亿有多大第二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章角的度量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七章条形统计图第八章数学广角──优化第九章总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第三章运算定律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一章小数乘法第二章位置第三章小数除法第四章可能性掷一掷第五章简易方程第六章多边形的面积第七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八章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观察物体(三)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章图形的运动(三)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打电话第七章折线统计图第八章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九章总复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第二章位置与方向(二)第三章分数除法第四章比第五章圆确定起跑线第六章百分数(一)第七章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九章总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负数第二章百分数(二)生活与百分数第三章圆柱与圆锥第四章比例自行车里的数学第五章数学广角── 第六章整理与复习1. 数与代数2. 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 数学思考5. 综合与实践鸽巢问题。
数学教材章节解析
数学教材章节解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学教材的编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数学教材中的章节内容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数的运算本章是数学教材中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数的分类及其性质,并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法则,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介绍了整式的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会了解到什么是整式及其相关的术语,如单项式和多项式。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掌握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第三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本章是整式的延伸学习,主要介绍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并了解到整式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
第四章:分式及其简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的简化方法。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分式的化简运算,掌握分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分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熟练掌握分式的简化技巧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本章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简单的不等式,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解法,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方程与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形式,掌握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本章是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并学会进行相关的证明和推理。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七章:数列与函数本章主要介绍了数列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高中数学各章节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和章节。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许多数学概念和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能够自如地应用它们。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的各个章节,并阐述其重要性。
第一章:代数基础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
在高中数学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代数基础知识,如方程的解法、公式的运用、函数的概念等。
这些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不等式不等式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涉及到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法、因式分解等知识点。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优化问题、最值问题等。
第三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与圆周运动、交流电等物理现象有关。
在高中数学中,第三章主要介绍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和公式。
这些知识在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数列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它指的是自变量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在高中数学中,第四章主要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知识点。
数列的知识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自然界的生长规律、金融领域的利率计算等。
第五章: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在平面上的点、线、角度等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第五章主要介绍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公理和定理,如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等。
平面几何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竞赛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六章: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在空间中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第六章主要介绍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公理和定理,如空间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等。
立体几何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竞赛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七章: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分布、统计推断等方面。
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
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
一、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概述
高中数学课程涵盖了各年级的知识章节,从基础的数学概念到进阶的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以下将分别对各年级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高中数学各年级主要知识点梳理
1.一年级
1.1 数学基础概念:包括有理数、实数、复数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运算和性质。
1.2 函数与关系: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图像,学会建立函数关系式。
1.3 几何基础:学习点、线、面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
2.二年级
1.1 代数基础: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1.2 几何进阶:学习圆的基本性质,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
2.概率与统计初步: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概率,初步接触统计学。
3.三年级
1.1 函数与微积分:深入研究函数性质,学习导数、积分等微积分基本概念。
1.2 数列与极限: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了解数列极限的求法。
1.3 向量与矩阵:学习向量基本概念,掌握矩阵运算及矩阵的性质。
2.几何高级:研究空间几何的进阶知识,如空间直线、平面、锥体、柱体等。
3.概率与统计进阶:深入学习概率论,了解统计学的常用方法。
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的概述,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高级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
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章节在探讨高中数学各年级的知识章节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能会有不同的章节安排和内容。
在这里,我将会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来阐述高中数学各年级的知识章节。
高一年级:1. 集合与逻辑: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中的集合概念以及相关的逻辑知识。
2. 函数: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以及基本初等函数(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数列:这一章主要讲解了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求和。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了解数列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
4. 三角函数:这一章主要讲解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图象与性质以及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极值等问题打下基础。
高二年级:1. 平面向量: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运算以及向量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解析几何等内容打下基础。
2. 直线与圆:这一章主要讲解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等内容打下基础。
3. 多面体与旋转体: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等内容打下基础。
4. 概率与统计:这一章主要讲解了概率的基本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及统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高三年级:1. 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导数的基本概念、导数的计算以及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各年级教材知识体系框架及教材各章节简介
初中数学各年级教材知识体系框架及教材各章节简介(一)体系框架(7~9年级)(二)体例结构各章基本结构如下: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各章节简介“第一章有理数”简介(新)本章是第三学段教科书的第一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运算。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9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1 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1.2 有理数约4课时1.3 有理数的加减法约4课时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约4课时1.5 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特别是数与代数内容的需要。
引进数轴可以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一个点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可以直观地介绍相反数、绝对值,同时为用数轴引进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作准备。
引入相反数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减法等作准备。
引入绝对值的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确定。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有理数运算也要借助绝对值这个概念。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
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也就可以利用乘法运算。
科学记数法与乘方有关,因而可进一步加以介绍。
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在本章作进一步的认识。
利用计算器计算分两次安排,一次在加减乘除运算之后,一次在乘方运算之后。
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较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用计算器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编排及说明1.第一册(或者称为基础模块),包含五章共50小节的内容,具体如下表:2.每章的第一节(部分章节还有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的现象,初中知识不是没有学好就是已经忘记,通过这样的编排,做到温故知新。
3.除第一章以外,其他的章节均编排了选讲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提高的内容,老师可以选讲,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自学,这些内容对于某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用处的。
4.每一章前面有一段解释性的文字,可以说明一下本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有什么用等。
5.每一节的最前面是“学习目标”,学习本节要达到的目标。
6.每节内容用“试一试”引入,只需要运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或者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就能够完成的知识,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除了有复习旧知识的目的以外,还可以建立“原来这些也是数学”,“数学一点也不难”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7.“知识探究”是新知识,虽然是“探究”,但是也希望“浅入浅出”,内容不需要太多、太难,最好是让学生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一节书学会一个知识点就足够了。
8.练习部分分成“小试牛刀”和“勇攀高峰”两个部分,前者较简单,后者是提高。
9.章节中穿插一些数学小故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0.每章的最后是小结,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表,然后给一套完整的自我测试题。
第一章集合集合论是近代数学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许多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这种语言,不仅有助于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还可以用来刻画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1.1 数【学习目标】1.复习数的相关概念.2.能够判定给定的数是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试一试:把给出的数填入正确的椭圆中:1、、0、、、、、0.3、e.整数自然数无理数有理数想一想:你初中学过那些和数有关的概念.知识探究: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都是自然数.古代人类计数的工具,例如:“一头牛,两头牛”或是“五个人,六个人”经过抽象转化成了正整数,减法的产生促进了人类自然而然的引入负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整数和小数统称为有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称为无理数.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整数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有理数是实数的一部分.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3和-3,-0.8和0.8.规定,0的相反数为0.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距离是相等的.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的绝对值用“||”表示.读作“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为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小试牛刀:比一比,看谁算的快.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故事屋:一个和“0”有关的小故事大约1500年前,也就是,欧洲的中世纪的时候,欧洲的数学家们并不知道“0”的.他们使用的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便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下令,把那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虽然“0”被严令禁止使用,但是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的被淘汰了.1.2 集合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
2.掌握“属于”关系的含义,会运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知道几个常用数集的记号。
试一试:将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东西按照要求进行分类:⑴语文书、数学书、铅笔、英语书、圆珠笔、物理书、化学书、钢笔、刻度尺。
书本文具⑵飞机、老鹰、轮船、汽车、鲸鱼、老虎。
动物交通工具想一想: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俗话说,“物以类聚”集合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根据属性,将事物的进行分类,然后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思想。
知识探究:人们所见、所闻、所想、所学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都可以称作一个对象;在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要考虑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
例如:⑴某职业学校一年级某班学生组成的一个班集体;⑵某职业学校一年级的某个班里的课桌;⑶不大于5的正整数;⑷满足不等式的所有实数;⑸平面内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⑹直线上所有的点。
它们分别是由一些人、一些物、一些数、一些图形和一些点组成的。
在数学上,把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体叫做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作为集合的记号。
集合里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集合中的对象的属性必须是非常明确的,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带有主观性,例如:某职业学校一年级某班身材很高的男生,中国的名人,等等,是不能构成集合的。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
若元素是集合的一个元素,记作,读作“属于”;若元素不是集合的一个元素,记作,读作“不属于”。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可以将集合分成两类.当集合的元素个数是有限多个时,称为有限集;当集合的元素个数是无限多个时,称为无限集。
例如:前面的例子中的⑴⑵⑶是有限集,⑷⑸⑹是无限集。
前面例子中的⑶和⑷都是有一些数所组成的集合,我们将这种由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数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集及其其特定的记号:规定,0是自然数。
小试牛刀:1.下列各题中所指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⑴大于1的正整数。
⑵我们班的漂亮女生。
⑶所有的平行四边形。
⑷乐于奉献的人。
⑸26个英文字母。
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⑴由3,3,4,4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⑵所有平行四边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⑶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3.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上符号或:⑴1___N, 0___N, -4___N, 0.3___N;⑵1___Z, 0___Z, -4___Z, 0.3___Z;⑶1___Q, 0___Q, -4___Q, 0.3___Q;⑷1___R, 0___R, -4___R, 0.3___R。
4.下列各题中所指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小于0的自然数;⑵写得好的文章;⑶与0非常接近的实数全体。
5.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上符号或:1____;____;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集合的表示法【学习目标】1.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3.了解单元素集与空集的概念。
试一试:中国有许多与四有关的东西,例如: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四大美人,……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指哪四样东西吗?想一想:怎样用集合来表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知识探究: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
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
例如:A={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例1】用列举法表示由不大于5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并判断3,5,7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解:不大于5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5};显然有,,。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里的元素可以不分顺序,但不能重复;相同的元素归入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例2】用列举法表示由小于100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解: {0,1,2,3,…,999}。
有些集合元素个数较多,但是呈现出一定规律时,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仅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性质描述法有两种格式:{ } 或{| }.其中,表示元素,表示元素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满足不等式的所有实数”可以表示为;“平面内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表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上所有的点”可以表示为=。
【例3】用描述法表示由偶数组成的集合。
解:能够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因此由偶数组成的集合为:。
只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叫做单元素集.例如:{}、{0}、{李小龙}都是单元素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例如:{身高5米以上的人};都是空集。
与{0}是完全不同意义的两个集合,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0}是单元素集,含有一个元素:零。
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符号,是一个元素;是一个集合,只含有一个元素,即。
小试牛刀: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⑴不大于10的正偶数的集合;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⑶;⑷正奇数集。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⑴不大于10的正偶数的集合;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⑶直线上的所有点;⑷正奇数集。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⑴本学期你所学习的所有课程;⑵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⑶英文单词“student”(学生)的所有字母;⑷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⑸比3大2的数;⑹。
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⑴;⑵大于3而小于9的整数;⑶正方形的全体;⑷周长为18的三角形的全体。
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⑴小于100的自然数;⑵倒数等于本身的数;⑶方程的解。
小结一、本章知识结构集合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子集真子集相等交集并集补集二、自我评价自我测试一.选择题1.集合{0}与φ的关系是().A.{0}=φB.{0}∈φC.φ∈{0}D.φ{0}2.按下列条件不能组成集合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全体B.身材高挑的女生C.小于0的正整数D.方程的解3.设集合M={a,b,c},则不含a的M的非空子集数目为().A.1个B.2个C.3个D.4个4.设A={无理数},则Q∩A、Q∪A 分别等于().A.R、φB.φ、RC.{0}、RD.φ、{R}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空集没有子集B.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C.φ={0}D.任何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6.设A={8的正约数},B={6的正约数},则A∩B=().A.{1,2,3,4,6,8}B.{6,8}C.{2}D.{1,2}7.设U={不大于4的自然数},集合A={0,1,2,3},集合B={2,3,4},则CUA ∪CUB=().A.{0}B.{0,1}C.{0,1,4}D.{0,1,2,3,4}二.填空题1.自然数中7的倍数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2.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⑴0_____N;⑵28_____;⑶3_____;⑷{1,3,5}_____{1,2,3,4,5};⑸______;⑹=(_____).三.计算题1已知{2,}{1,2,},求.2.设U={所有小于十的自然数},A={1,2,3,4,5},B={x |2<x<6,x∈N},M={7,8,9};求:⑴;⑵.3.已知全集U=R,A={x|x≥3},B={x|x<-5},求:⑴,⑵,⑶,⑷,⑸,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 B C D……(这个不是原来的答案,只是给老师举个例子)二.填空题1.{x|x=7n,n∈N}. 2.{(1,3),(2,4),(3,5)}.3.⑴∈;⑵∈;⑶;⑷;⑸;⑹.三.计算题1.-1,0.2.⑴={3,4,5,7,8,9};⑵={0,1,2,6}.3.⑴,⑵={x | x<-5或x≥3}⑶={x|x<3},⑷={x|x≥-5},⑸={x|-5≤x<3},⑹=R.第一章集合1.1 数一.填空题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_ .2.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___.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___________.二.作图题: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各数-2,2,-2.5,,0三.计算题1.; 2.;3.; 4.;5.; 6.;7.; 8..1.2 集合的概念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职业学校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所有的学生构成的集合是一个有限集.()2.全世界的名人全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3.由2,2,3,4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共有4个元素.()4.所有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5.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二.选择题1.下列语句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是().(A)本班漂亮的女生全体(B)本班兴趣广泛的同学全体(C)本班最高的男生全体(D)本班成绩较好的同学全体2.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3.小于9的正偶数构成的集合中,有()个元素.(A)2 (B)4 (C)6 (D)8三.用符号或填空:1.-1____; 2.3____;3.0____; 4.____;5.____; 6.____;7.____; 8.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