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
玉米霉变及黄曲霉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然光与 3 6 5 n m的紫外光 下进行观察 , 以确定是否表现 出霉变特征 。用不锈 钢刮铲提取表现 出霉变特征的玉米颗粒及临近颗粒 。同时提取远离霉变且
没 有 表 现 出霉 变 特 征 的 玉 米 颗 粒 作 为 对 照 样 本 。
1 . 2图像 获取 与化学检测 将提取 出的玉米颗 粒按顺序摆放在 用 白色 T e l f o n制作 的背景板 的相 应容孔 中, 在每一个背景板上制作 3 0个 容 孔 , 其 中 因 为感 染 严 重 而 破 损 的 颗粒放置在最右侧的 3列容孔中, 作为对照样本 的正常玉米颗 粒随机分布 在最左 侧的两列 容孔中 。为保证 足够 的清 晰度 ,相 机 的分 辨率为 4 2 5 6  ̄ 2 8 3 2 。首先在 自然条件下获得玉米颗粒 的可见光图像 , 然后再 获取 3 6 5 n m 波长的紫外光下 的图像 。图像采集后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 P L C ) 对玉米 颗粒逐粒进行化学检测 。 将 在紫外 光下含有黄绿色荧光 的玉米颗粒整粒研 碎, HP L C检测 的结果显示, 上述在紫外光照射下 能发 出黄绿色荧光 的玉米 颗粒均含有黄 曲霉毒素 。
如果玉米出现 了霉变 , 则其在新 陈代谢 的过 程中就会形成黄 曲霉 素等 各种影响玉米质量 的有害毒素 , 如 果家畜食用 了毒玉米 , 很有可能就会 中 毒, 严重者直接死亡 , 而如果人类误 吃了这样 的家畜, 也会 出现中毒现象 , 由 此 课件 做 好 玉 米 霉变 的 检测 十 分重 要 。 传 统 的 方法 是 利益 化 学方 法 来进
的地 方完都标记 出来 , 同时需要注 意, 标记结果应 该能够完全 的映射到 自
然光 上, 这 样 才检 测 出来 。
3感 染 黄 曲霉 素 玉 米 颗 粒 的 检 查 方 法
生霉粒的标准
生霉粒的标准
生霉粒的标准是指受到霉菌污染的粮食颗粒,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霉变粒、中度霉变粒和重度霉变粒。
轻度霉变粒是指受到轻微霉菌污染的颗粒,这些颗粒在外观上可能有一些小的霉斑,但这种污染程度对人体的健康和粮食品质影响较小。
中度霉变粒是指受到中等程度霉菌污染的颗粒,这些颗粒在外观上有明显的霉斑,表明它们已经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
中度霉变粒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粮食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其危害。
重度霉变粒是指受到严重霉菌污染的颗粒,这些颗粒在外观上可能有大面积的霉斑,表明它们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重度霉变粒对人体健康和粮食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避免收购和使用。
生霉粒的标准是:
1. 轻度霉变粒:受到轻微霉菌污染的颗粒,外观上可能有一些霉斑,但对人体健康和粮食品质影响较小。
2. 中度霉变粒:受到中等程度霉菌污染的颗粒,外观上有明显的霉斑,对人体健康和粮食品质有一定影响。
3. 重度霉变粒:受到严重霉菌污染的颗粒,外观上可能有大面积霉斑,对人体健康和粮食品质有较大影响。
如果生霉粒含量超过5.0%,不得收购。
达到8%,超过标准6%,不应该收购,可整理后再收购。
非收购不可的话,扣价在6%以上。
关于霉变玉米危害与检测研究
关于霉变玉米危害与检测研究摘要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关键词玉米霉变毒素一霉变玉米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
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
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
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 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 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 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
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
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
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
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 g/kg。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
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玉米霉变及黄曲霉毒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采集 图像 的玉 米颗 粒来 自 2 0 1 2年 8月在美 国乔
硬件 、 图像 处理 技术 的迅 速 发展 , 利 用 术 F t 趋成 熟 试验 采 用 图 像 处 理 检 测 霉 变 玉 米 的 设 计 思 想
是: 基 于 玉 米 霉 变 后 在 玉 米 颗 粒 表 层 发 生 颜 色 变
化 , 通过相机获取 图像信 息 , 运用 M A T L A B图像
处理 技术 对 玉 米 颗 粒 霉 变 部 分 进 行 颜 色 特 征 提 取 ,
进而通过相关运算 , 检测 出霉 变玉米颗粒。黄 曲霉
毒 素主 要 是 由 黄 曲霉 ( A s p e r g i l l u s l f a v u s ) 寄 生 曲 霉
度 图像二值化、 区域填充、 去干扰 、 连续膨胀等操作 , 统计 出霉变颗粒数 目; 同时, 基 于感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
颗 粒在 3 6 5 n m 紫外光 照射 下会发 出独特 的黄绿 色荧光 ( b r i g h t g r e e n i s h—y e l l o w l f u o r e s c e n c e , B F ) 特性 , 通 过
治亚州提夫顿 市 ( T i f t o n , G e o r g i a , U S A) 收获 的玉米 。
在 玉米生 长早 期 即接 种 黄 曲霉 毒 素 以便 形 成 黄 曲霉 感染 。用 无 菌水稀 释至 每 毫 升 4 ×1 0 。 个孢子 , 每 隔 1 2个植 株通 过 钢 针 对 玉米 穗 注 入 3 m L溶 液 。收 获 后, 用空气 干燥 机对 接 种 过 的 玉米 棒 进 行 干燥 , 在 有 效 避免有 害 粉尘颗 粒 挥 发 的 同 时 , 避 免 了交 叉 污染 。
玉米生霉粒的鉴定方法及改善措施
理论研究 | THEORY66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月秋季为避免大雪覆盖,农民大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玉米穗抢收到自家庭院,由于庭院面积小、收获的玉米穗又多,堆码得高,再加上适宜的温度,水份在20%~35%的玉米生理活性大,就容易出现发热焐堆、霉菌滋生,导致玉米籽粒生霉。
通常玉米的胚都比较大,几乎占据着整个玉米粒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菌生长和繁殖。
而且胚的营养比较丰富,呼吸旺盛,吸湿性很强,和小麦、稻谷相比较,玉米的呼吸强度是它们的十倍左右,且微生物附着量比较大,玉米自身含有的水分有很高。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霉菌,从而发生生霉变质的现象。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霉的速度和程度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种类的玉米果穗在后期的脱水程度有很大不同,通常脱水速度快的玉米品种在成熟后进行收获时籽粒的含水量较少,所以收获储存时不容易出现霉变现象,而针对脱水速度慢的玉米来讲,本身含水量就比较高,在收获后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晾晒和烘干,在储存期间便会容易出现霉变现象。
玉米生霉对其品质的影响(1)等级下降。
霉菌大量繁殖,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玉米坏死组织混杂在一起,使玉米变色。
(2)营养价值降低。
生霉的玉米,由于其营养物质已被霉菌消耗,玉米营养价值降低。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湿度高于85%以上,温度超出25度使生长蔓延的速度相对较快,同时还会产生毒素。
鉴定生霉玉米的方法(1)通常玉米生霉以后玉米的皮就会变得不能成为一个整体,特别容易分离;(2)如果玉米出现生霉现象,玉米的胚芽内部就会出现黑色或者深灰色斑点,而有一部分玉米还是优质玉米;(3)质量好的玉米通常吃起来会越吃越好吃,而发霉的玉米则是吃在口中觉得味苦,(4)通常生霉的玉米颗粒相对较扁,看起来一点也不饱满,将玉米颗粒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一般情况下,玉米不应判定为生霉粒的依据时:第一,玉米粒上的霉状物如果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擦掉,而且用眼睛看不到有痕迹存在;第二,玉米粒表面被其他污染物污染后自身形成的斑点;第三,玉米颗粒破损,破损部位粘附有其它污染物的颗粒;第四,玉米冠部留有花丝脱落留下的痕迹(肉眼可见小黑点)的颗粒;第五,因病害产生斑点的颗粒。
如何快速鉴别饲料原料是否霉变
如何快速鉴别饲料原料是否霉变
常莹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一、如何识别霉变玉米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在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方法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方法3: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苦的。
方法4: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子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颗粒。
二、如何区分好豆粕和霉变豆粕豆粕的毒素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豆粕中豆皮的含量。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常莹
【作者单位】山东省畜牧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不同霉变程度籼稻快速鉴别
2.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霉变药材探讨
3.常用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鉴别
4.几种饲料原料的快速鉴别
5.基于
霉菌酵母测试片和NIR技术快速鉴别霉变烟草最优势霉菌种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术语和定义1、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器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2.1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2.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3破碎粒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
2.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2.5生霉粒表面生霉的颗粒。
2.6热损伤粒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烘干热损伤粒: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3、杂质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3.1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及其他有机物质。
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4.1质量要求各类玉米质量要求见表1。
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表1玉米质量标准4.2卫生要求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检验方法5.1 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5.2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执行。
5.3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5493执行。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执行。
5.5 水分检验:按GB/T5497执行。
5.6 容重检验:按附录A执行。
水分不高于18%的玉米直接测定容重,高于18%的玉米应按附录B的规定降水后再测定容重。
6、检验规则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
6.2 检验批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玉米。
6.3 判断规则:容重应符合表1中相应等级的要求,其他指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玉米检验操作规程
玉米检验操作规程1、扦样1)工具:包装扦样器(全长70cm,探口长45cm,口宽约1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5cm)。
2)容器:样品袋(密闭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漏,不污染)。
3)扦样方法①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下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上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每包扦样次数一致。
2、分样方法1)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可分取平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2)四分法:①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
3)分样器法:①分样器适用于中、小粒原粮和油料分样,分样器由漏斗、分样格和接样斗等部件组成,样品通过分样格被分成两部分。
分样时,将清洁的分样器放稳,关闭漏斗开关,放好接样斗,将样品从高于漏斗口约5cm处倒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漏斗开关,待样品流尽后,轻拍分样器外壳,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接样斗内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漏斗开关,待样品流尽后,轻拍分样器外壳,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接样斗内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内,继续照上述方法重复混合两次,以后每次用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按上述方法继续分样,直至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接近需要试样重量为止。
3、杂质检验1)仪器和用具①天平②谷物选筛③分样器和分样板④分扦盘、镊子等2)试样与测定①利用取样器取样500g用分样器分离出100g,将试样倒入3.0mm 的选筛内在光滑的桌面上,用双手每分钟110-120次的速度,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筛动1分钟,筛下物及筛上除可利用的外,虫的样品蚀、霉变、石子、异种粮等均为杂质。
玉米的感官检验方法及其作为饲粮的注意事项
玉米的感官检验方法及其作为饲粮的注意事项作者:崔艳丽来源:《吉林农业》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的起源、品种的分类、感官检验的定义,重点介绍了玉米水分及生霉的感官检验。
玉米高水分及生霉对畜禽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总结出玉米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感官检验;水分;生霉;危害;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7.0551玉米的简介及分类玉米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作物,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为异花授粉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
俗称棒子、苞粟、苞芦、大芦粟、苞米、苞谷、玉茭、珍珠米等,学名玉蜀黍,起源于南美洲。
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公元1511年《颖州志》最早记载玉米。
最先传入东南沿海,后逐渐向内陆传播,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已有400多年。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居首位。
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
玉米是最主要的食用、饲料作物,近些年也被大量用来制作乙醇,成为重要的能源作物。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
根据玉米籽粒胚乳质地类型和稃壳的有无,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九大类别: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半马齿型。
按生育期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2 感官检验感官分析是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接触待检样品,产生客观感觉,根据质量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待检样品的感官质量特性(如色泽、形状、气味、口感、质地、硬度等)进行评价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评价样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定样品质量。
人的内感觉器官是指人体内部能产生各种感觉的各类器官的总称;外感觉器官是指人们的五官和皮肤。
此外,感官分析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感官分辨能力。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中储粮内蒙分公司、内蒙古粮油质检中心二〇一五年三月按照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质检办便函【2015】12号)的要求,依据现行《玉米》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玉米生霉粒含量的测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4个国家标准,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1353-2009 玉米GB/T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要求一、扦样、分样法由于生霉粒分布的极度不均匀性,要求扦样分样要高度精确,特别是在粮食收购验质和入库验收环节要尤为注意。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扦、分样。
●在扦样方法中规定:一般以同品种、同批次、同等级、同生产年份、同储存条件为一个检验单位。
●小型仓房可在五同条件下,以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为原则,按权重比例从各仓房扦取适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t作为一个检验单位,每增加2000吨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扦样点的布置应以扦取的样品能够反映被扦区域粮食质量的整体状况为原则。
●散装的粮食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用扦样器按区按点、逐层扦取样品,各点扦取的样品应当均匀,数量一致。
●分区设点方法:高大平房仓350㎡左右分区,各区设中心、四角5个点●区数在2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同点(两区共8个点,三区共11个点,以此类推,区数+1×3-1 ),普通仓房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高大平房仓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1m处)。
分层方法:粮堆在2米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米-3米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堆高在3-5m时,应分4层;堆高在5m以上时酌情增加层数。
玉米霉变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分析
分析 。 ,
【 关键 词】 玉米 霉变; 图像检 测: 黄曲霉素
能减少噪声 影响, 增 强玉米颗 粒 的特 征, 使处理 后的 图像 中黄绿色荧光 区域 比原图像更加清 晰和易识 别。 试 验过程 中分别采用直方 图均衡化 算 法h i s t e q 和 限制对 比度 自 适应 直方 图均衡化 算法来提高 图像对 比度 , 无 论 是直 方 图均衡 化算法 还是 自适应 直方 图均衡 化算法 原理 都是把 原始
在 储 玉米 穗时 , 常见 发热 霉变 的部 位一般 在粮 面下5 0 厘米 处与仓 图像 的直 方 图从 比较集 中的某个 区 间变 成在全 部范 围内的均匀 分布。 壁 向内5 O 厘米处 组成的空 间内, 或在底层 与仓壁返潮处 。 这 主要是 玉米 2 种直方 图均 衡化算 法本质就是 对 图像 进行 非线性拉伸 , 重新分配 图像 使 一定范围 内的像 素数 量大 致相 同, 但在 本次试验 中效果 均不 入 仓水分 较高 或在储 藏期 间受 外界 因素 的影响 , 使局 部水分增高 , 霉菌 像 素值 ,
米经过一段 时 间储藏 后, 其 带菌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其它禾 谷类粮食高得 多 , 玉米胚部
玉米胚 部富含营养 , 并有甜 味, 可溶性糖含 量较大, 所 以很易感染 虫害 , 区域 、 G 值分 布在 ( 1 7 0 - 2 4 0 ) 区域 、 B 值分 布在 ( 1 4 0 - 2 3 0 ) 区域 。 通过2 幅 这 又加快 了玉 米发霉 变质 的程 度 。 采用 图像处 理检 测霉变 玉米 是基 于 R G B 直 方 图的对 比发 现, 运 用R、 G 分量 可以更 好 的分 离出黄绿色 荧光 玉 米霉变后在 玉米颗粒 表层发生 颜色变化 , 通过相机 获取图像信息 , 运 部分 , 而且 采用R、 G 通 道下 的阈值进行检 测 , 不仅能够达 到检测 目的, 用MA T L AB 图像 处理技 术对玉米颗粒 霉变部 分进 行颜色特征提 取 , 进 而且简化 了运算 。 通 过运 算保 留图片 中的黄 绿色荧光 部分, 然后对 该 图 片进 行二值化运 算。 考 虑到在试 样准备过 程 中, 一些源 自黄 曲霉变破 损 而通 过相 关运 算 , 检测出霉变玉米 颗粒 。 颗 粒的粉 末遗 撒到背 景板上 所带 来的干 扰 , 通过 对像 素点连 通数值低 1 . 材 料 与 方法 于1 6 0 的区域 进行排 除 , 对 图像 进行处 理 。 进 一步为 统计 图片上霉 变玉 1 . 1 样 品准备 经过多 次试验 , 连续膨 胀8 O 次可 以使 同1 颗玉 米颗粒 上 采集 图像 的玉 米颗粒 来 沈阳本地 收获 的玉米 。 在玉 米生长早 期即 米 颗粒 的数 目,
【玉米】玉米的质量鉴别方法(感官鉴别法)粮食人必须懂!收藏
【玉米】玉米的质量鉴别方法(感官鉴别法)粮食人必须懂!收藏(一)玉米类型与品种:玉米属颖果,有八个品种。
按籽粒形状,胚乳的结构及择的有无,可分为:马齿种、硬质种、腊质种。
软质种、甜质种、甜粉种、爆裂种和有浮种八种。
一般说来;马齿型玉米的特征是顶部凹陷,籽大,产赞高而品质欠佳。
硬质种玉米为古老品种。
籽粒外部全为角质淀粉,籽粒小,品质较好。
(二)玉米粒色和品质:玉米有黄色,白色,紫色,红色。
有粳性、糯性两种,糯性玉米剖开呈粉状不透明,粳性玉米呈半透明玻璃状。
注;旱玉米( 春种) 籽大饱满,不完善粒少,色泽鲜明,胚芽整齐,水分低。
晚玉米( 夏种) 籽粒略小于早玉米,色泽正常,胚芽较整齐,水分在同等情况下要大于早玉米。
(三)玉米感观鉴定方法:1.玉米色泽、气味鉴定:玉米具有它的固有色泽和气味。
如果脱粒后水分高,不及时晒干,遇上连续阴雨,容易发高热、生发、生芽、变质等情况中现。
凡发过高热的玉米,色泽发暗,光泽正常与正常籽粒显著不同。
气味失去了固有新鲜味。
2.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感观鉴定:黄曲霉毒素B1是强致癌物质。
(1) 含黄曲霉玉米的特征:据化验分析,严重黄曲霉的玉米籽粒呆白无光泽,重量减轻,胚部破损、发黑,破损处有大量黄绿色霉菌孢子,这种玉米每粒含黄曲霉毒素B1约2 微克。
轻度霉变的玉米籽粒胚部暗淡,结构疏松,破损或虫蚀处有少量黄绿色霉菌孢子,这种玉米每粒含黄曲鑫毒素B1约0 .5微克。
轻微霉变的玉米籽粒胚部瘪缩,胚乳破损,较正常籽粒小,这种玉米一般每粒含黄曲霉毒素B1约0 .01微克左右。
(2) 检验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感官鉴定难于定量。
从玉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后的外观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估计出一批玉米的污染程度。
第一、用手抓一把玉米,仔细观察该批玉米色泽正常与否,上下翻动看籽粒是否干洁、饱满. 完整。
破损,虫馋等要挑出单独检验。
一看破损、虫蚀的部位是否在胚部,二看胚部结构是否疏松,三看破损,虫蚀处是否有霉菌孢子,四看胚部色泽是否有暗淡,呆白,发黑,发绿。
论发霉玉米的危害、鉴别及其预防
论发霉玉米的危害、鉴别及其预防作者:张舸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2期张舸(四平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玉米是全世界最主要的食粮之一,也是饲料加工、工业加工和养殖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广泛的食用和使用价值。
玉米收获期气温高,多雨水,容易发霉和变质。
玉米发霉后,不仅质量减低,干物质和营养成分下降,还导致玉米商品性降低,甚至会威胁到人畜的健康。
提高对发霉玉米的危害的认识,加强对玉米霉变粒的鉴别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保护人畜健康,维护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发霉;危害;鉴别;预防中图分类号:TM8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6-0235-01收稿日期:2015-02-10作者简介:张舸(1972-),女,吉林公主岭人,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粮油食品检验。
玉米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具有很高营养价值,是主食之一、饲料之王、工业加工重要原料及养殖业的重要能量来源。
玉米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畜的健康和加工业、畜牧业的经济利益。
因此,认清发霉玉米的危害至关重要。
一、发霉玉米的危害玉米在生长、收获期和储存期极易发霉而产生很多霉菌。
霉菌是一种腐生微生物,靠分解、消耗玉米养分生长繁殖,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粮温升高,蛋白质变质,氨基酸含量下降,还会使维生素、脂肪成分发生改变。
霉菌会产生多种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 等。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被国际癌症研究院确定为Ⅰ级致癌物。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人畜流产、死胎和畸形。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使人畜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导致死亡。
赭曲霉毒素A 可导致动物的免疫抑制、肾萎缩、胎儿畸形、流产死亡,并具有高度的致癌、致畸、突变作用,是Ⅱ级致癌物。
玉米的品质判别检查玉米的品质重点是检查玉...
玉米的品质判别检查玉米的品质重点是检查玉...
玉米的品质判别
检查玉米的品质重点是检查玉的水分和是否霉变,判断玉米含水量可用“看”、“咬”、“掐”3种方法。玉米含水量高于15%不易保存,不可长期存放。
易变质程度
发霉的第一个征兆就是胚轴变黑,然后胚变色,最后整理玉米成烧焦状。
我国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规定
玉米感官性状应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黄色或白色,无发酵、霉变及异味异臭。水分含量~般地区不得超过14%。
玉米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品)经充分混合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注意事项:
①应注意锤式旋风磨的清理和散热。
②粉碎后的样品应尽可能在 24 小时内完成测定,若不能测完的,应将盛样的磨口瓶加
盖密封存放在冰箱中保存,并尽快安排测定。
(2)试样处理:称取制备好的试样约 10g,精确至 0.01g,于 250 mL 具塞磨口锥形瓶中,
并用移液管加入 50.0 mL 无水乙醇,置于往返式振荡器上振摇 30min,振荡频率为 100 次
(2)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 2 个月。
(3)溶液配制时间较长,浓度可能有变化时,应重新标定。
(4)当溶液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配制。
4.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准确移取 20.0 mL 已经标定好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于 1000 mL 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
将蒸好的窝头取出按参加品评人数将窝头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各自的搪瓷碗品评的基本要求品评人员窝头品评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其色香味进行品尝以评定其品质优劣
玉米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一、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流程 送检样品
质量检验
储存品质检验
色泽、气味 容 重
水分
大样杂质
小样杂质
色泽、气味 品尝评分值
不完善粒
脂肪酸值
为 95%的乙醇稀释定容至 1000 mL,存放于聚乙烯塑料瓶中。临用前稀释配制。
注意事项:
(1)稀释用 95%乙醇应事先调整为中性。
5.脂肪酸值检验
(1)试样制备:取混合均匀的样品 80g~100g,用锤式旋风磨粉碎,粉碎后的样品一次
通过 CQ16(相当于 40 目)筛的应达到 95%以上。粉碎样品(筛上、筛下全部筛分范围的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
中储粮内蒙分公司、内蒙古粮油质检中心
二〇一五年三月
按照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玉米生霉粒检
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质检办便函【2015】12号)的
要求,依据现行《玉米》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玉米生霉粒
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
玉米生霉粒含量的测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4个国家标准,
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1353-2009 玉米
GB/T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要求
一、扦样、分样法
由于生霉粒分布的极度不均匀性,要求扦样分样要高度精确,
特别是在粮食收购验质和入库验收环节要尤为注意。
检验人员应严
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扦、分样。
●在扦样方法中规定:一般以同品种、同批次、同等级、同生产
年份、同储存条件为一个检验单位。
●小型仓房可在五同条件下,以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为原则,
按权重比例从各仓房扦取适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t作为一个检验单位,每增加
2000吨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扦样点的布置应以扦取的样品
能够反映被扦区域粮食质量的整体状况为原则。
●散装的粮食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
样,用扦样器按区按点、逐层扦取样品,各点扦取的样品应当
均匀,数量一致。
●分区设点方法:高大平房仓350㎡左右分区,各区设中心、四
角5个点
●区数在2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同点(两区共8
个点,三区共11个点,以此类推,区数+1×3-1 ),普通仓
房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高大平房仓粮堆边缘
的点设在距边缘约1m处)。
分层方法:
粮堆在2米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米-3米的,分上、中、下
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
20cm处;堆高在3-5m时,应分4层;堆高在5m以上时酌情增加层数。
圆仓(囤)扦样法:按圆仓的高度分层,每层按圆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一半处)、外(距仓边缘30cm左右)三圈。
直径在
8米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置1、2、4个点共7个点。
直
径在8米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置1、4、8个点共13个点,按层按点扦样。
分层:同仓房式扦样。
对散装特大粮食、油料(如花生、桐籽、大粒蚕豆),均参照分区
设点,采取扒堆的方法,在若干个点的粮面下10—20cm处,不加挑
选地用扦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扦取回来的样品在分样时同样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5491分样。
分样方法有两种,一是四分法,二是分样器法。
检验人员按照
标准要求,先分取大样试样约500g,测定大样杂质含量;再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取约100g小样样品,用于测定
玉米生霉粒和其他不完善粒含量。
分样时应确保检验用平行样品的均匀性与代表性。
二、玉米生霉粒检验应按照GB/T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和GB1353-2009 玉米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
标准中明确指出生霉粒是指粒面生霉的颗粒。
●在质检办便函【2015】12号文件《关于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
标准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中明确指出:
●下列情况不应判定为生霉粒:
1、用干净的手指轻擦霉斑部分,霉状物可擦掉且擦拭后种皮无
肉眼可见痕迹的颗粒。
2、玉米粒面被其它污染物污染形成斑点的颗粒。
3、玉米颗粒破损,破损部位粘附有其它污染物的颗粒。
4、玉米冠部留有花丝脱落留下的痕迹(肉眼可见小黑点)的颗粒。
5、因病害产生斑点的颗粒。
●国家标准中除质量指标对生霉粒有限制,卫生标准对霉变粒也
有要求。
霉变粒: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子叶)、无食用价值的
颗粒。
●检验中关键要观察霉变现象是否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
乳的是生霉粒,伤及胚或胚乳的是霉变粒。
●当依据GB1353玉米进行质量指标检验时,霉变粒有两种归属。
无食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霉变粒归属为不完善粒。
既无食
用价值又无使用价值的霉变粒归属为杂质。
●粮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等营养物
质,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良好天然基质。
一旦生长条件合适,
一些微生物就会生长、繁衍,导致粮食发热、霉变,有的还可
产生毒素,直接影响储粮的质量安全。
●粮食自身有呼吸代谢,产生CO2,但当微生物生长时则呼吸加
强,产生的CO2量会增幅较大,从而使粮堆发热进而霉变结块。
●粮食储藏过程中,可对粮食构成危害的真菌主要由曲霉和青霉
组成,共有十几种。
●经研究发现,储粮水分不同,生长的真菌不同。
●随着储粮水分的增加,粮食中最初生长的真菌是灰绿曲霉和局
限曲霉,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一般不会对粮食质量产生影响,但它可以作为储粮真菌危害检测的警示菌。
●第二阶段是亮白曲霉和黄曲霉,是储粮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微生
物。
亮白曲霉一旦在粮堆上大量生长繁殖,会导致粮温迅速升高并发生霉变结块。
它是导致粮食初期发热和霉变的主要因素。
●如果粮堆中生长黄曲霉,则可导致粮温迅速升高,并发生霉变
结块。
黄曲霉是导致粮堆快速发热和霉变的主要危害真菌。
部分黄曲霉还可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毒性极大,具有很强致癌作用,是目前各国粮食中重点监控的真菌毒素之一。
●青霉可使高水分粮在低温和冰冻条件下发生霉变结块,能杀死
粮粒的胚并使其变色。
青霉也可能引起粮堆发热,但不会像白曲霉和黄曲霉引起粮堆快速升温。
当粮食水分高于18.5%且低温储藏时,青霉是导致粮食发霉的主要原因。
●基本原则:不同的菌产生不同的毒素,不是所有的真菌都产毒
素,但随着粮食水分和储藏时间增加,真菌危害程度亦有显著增加,因而严格控制粮食储藏水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而后隔热密闭储藏是控制真菌生长较为有效的办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