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春感》赏析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赏析2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赏析2陆永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是南宋末年的重要爱国词人。
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曾在对策中痛斥过宰相贾似道。
一二七六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从此他便隐居,直到逝世。
当时一部分南宋宗室、官员和军队通过海路逃到南方,继续进行抗元斗争,刘辰翁内心很向往他们。
这首《柳梢春》正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这首词的题目叫《春感》。
本来,春天总是叫人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可是,对于刚刚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欣赏春天景致的心情的。
蒙古族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享受,便向南宋大举进攻,疯狂掠夺和压迫南方的各族人民。
元军占领临安后,给杭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座繁华的南宋都城,突然变成了元军逞凶纵欲的乐园。
词人看到此情此景,真是悲愤交集,内心充满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这首词的上片,正是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
“铁马蒙毡”以下三句说:南宋灭亡了,临安已变成蒙古统治者的天下,元军的铁骑到处横冲直撞、为所欲为。
看到的是一片残破的景象,听到的是遍地哭泣之声。
甚至,连那往日为人们照明的花灯,似乎也在流着痛苦的泪水。
阳光明媚的春天并没有能够使人们精神愉快。
春天呵!你不该又进入这座遭到浩劫而布满愁容的城市。
这样的词句简直是作者泪水的结晶,可以看出,词人的痛苦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铁骑”,指元军强大的骑兵。
“蒙毡”,为了保暖,在战马身上披盖着的毡毯。
“银花”,花灯。
“愁城”,指沦陷的临安城。
听惯了本地音乐、看惯了本地戏剧的人,不大习惯欣赏外地的音乐和戏剧,这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作者厌恶蒙古族的音乐和戏剧却不仅仅是出于不习惯,他是出于对故国的热爱和对元军的仇恨。
“笛里番腔”三句说:笛子吹奏蒙古族的曲调,街头上演出的蒙古族的杂戏、鼓吹,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哪里象是歌声呢?“番腔”,原指少数民族的腔调。
【古诗文阅读】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古诗文阅读】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柳树嫩绿,春意盎然刘辰翁铁马被毛毡覆盖,银花流泪,春天进入悲伤的城市。
在长笛中,你在街上打鼓,而不是唱歌。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笔记: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标题是“春情”,也唱元宵节。
⑵铁马:指战马。
陆?《石阙铭》:“铁马千群。
”(3)金银花:烟花,俗称“放花”,苏味“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相结合”在杜甫的春天观中,“流泪”也使用了“感觉时花儿飞溅眼泪”的意思。
⑷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5)指蒙古族流行歌曲和杂剧。
周邦彦的《西河》:“酒旗鼓在这座城市很受欢迎。
”⑹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7)战车下:在皇帝的战车枢纽下,首都的名字仍然被称为。
⑻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1.这个词的上半部分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单词和句子进行分析。
(5分)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6分)(3)这个词是关于元宵节的感觉,但电影说的是“银花落泪”。
使用什么样的修辞?它展示了当时整个城市的景象?(4分)(4)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
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5)词的尚阙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城”的“悲”?(4分)参考答案:1.通过想象(虚实结合)描述临安市的元宵节场景。
刘辰翁《柳梢青 春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①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②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③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④【注释】①铁马:指元朝南侵的大军。
蒙毡:冬天在战马身上披一层毡子保暖。
银花:花灯。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三句指元兵入侵,故国覆亡。
②番腔:少数民族唱的腔调。
戏鼓:指蒙古族的鼓吹杂戏。
不是歌声:唱得不成曲调。
这里鄙夷少数民族音乐戏曲,意即怀旧。
③“想故国”句:用南唐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语意。
④辇(nian,碾)下:京都。
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生活。
海上: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刘辰翁《虞美人》:“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译文】蒙古族的铁骑披挂着毡子,元宵节的花灯挥洒着泪滴,春天悄悄来到了弥漫着愁云的荒城里。
笛子里演奏出异族的腔调,街头上传来了杂戏的鼓声,这一切都唱不成曲调。
最使人难堪的是凄然独坐,面对青灯。
不由回想起故国情景:高台上欣赏月色,是那样的皎洁清明。
京都当年的美好风光,山中眼前的隐居生活,我只能效法苏武牧羊北海,矢志不渝。
【赏析】词人隐居山中,阔别旧都。
然每逢佳节,依然感慨万千。
上片凭想象落笔,写元军铁蹄蹂躏下,今日元宵临安城的悲苦愁怨,凄凉冷落。
下片直抒胸臆,突出欲说还休的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赏析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赏析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赏析发布时间:2016-11-2 编辑:互联网手机版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思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当南宋末叶,和文天祥同时,先文天祥四岁而生,后文天祥十五年而卒。
他于宋亡后,隐居不仕。
他的词,“于宗邦沦覆之后,眷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的词,承继苏辛,多慷慨之音,但更凄怆沉痛。
尤其是宋亡以后的作品。
【答案】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从高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
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
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赏析】这首词,题名春感,实借节序之变迁,而抒发物非、人非之感。
词以对句起,写元人骑兵之装饰,披着铁甲的战马,马身上又披上毡子。
下句却是银花(花灯)在洒泪,何不相称乃耳。
三句点明时间是春来元宵佳节,徒徒陷入愁城。
然而究竟因为是节日,所以又写有笛声,有戏鼓,只是因为南腔北调,听得讨厌,厌极而怒,怒而语,脱口而出,“不是歌声”。
这种散文句法,干脆利落,词语犀利,截铁斩钉,但仍有回味之处,耐人寻思。
上片就是这样两个对句写景,两个单句抒情。
景以引情,情以衬景。
下片大力抒情,“那堪独坐青灯”,极写无啥意绪。
《柳梢青》古诗鉴赏
《柳梢青》古诗鉴赏《柳梢青》古诗鉴赏【作品介绍】柳梢青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
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
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
【原文】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悠悠羁旅愁人,似零落、青天断云。
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赏析】词的上片,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
开首“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三句,描写昔人情人的美丽姿容。
“萼绿华”,仙女名。
道书记载,萼绿华年约二十,穿着青色的衣裳,长得非常美丽。
在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落在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赠羊权仙药使其成仙。
唐宋诗词中的仙女,往往也是舞娘歌妓的代称。
萼绿华也是一种名贵的梅花,萼片枝梗皆作纯绿色。
“小桃花”,桃花的一种,形状如垂丝海棠。
“安石榴”,石榴的'别称,初夏时节开花,花色非常红艳。
一位,三句写出情人的面貌:她有着天仙般美丽的容貌,手中拿着绘上小桃花的歌扇,穿着一条鲜艳的红裙。
三句并列写来,连用了三个花名,女子的神韵气质已显现出来了。
接下“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三句,写出自己对情人的眷恋仰慕之情。
“子野”,晋恒伊的字。
《世说新语·任诞》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
谢公(安)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周郎”,指周瑜。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精通音乐,即使喝酒之后,曲有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词中以桓伊和周瑜两人,写出对情人的深情。
“曾恼夫君”一句小结。
“恼”,有引逗、撩拨义。
“夫君”,“夫”音扶,语出《楚辞·九歌》,对男子的敬称。
词中自代作者。
这三句讲的是女子的清歌撩动了自己的无限情怀。
过片二句,笔锋陡转,写别后的状况,悠长的道路与思念,旧事如过眼烟云,怎不叫人愁恨?“似零落”、“青天断云”,七字有无穷的凄凉与悲怆。
“断云”,在词中有两重含义:一是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如同青天上的孤独的云彩一般无所依归;一是暗用“行云”曲故,谓别后两处分居,无从欢会。
《柳梢青·春感》原文翻译鉴赏
《柳梢青·春感》原文|翻译|鉴赏《柳梢青·春感》这首词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全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显著的特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柳梢青·春感的鉴赏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柳梢青·春感》原文宋代: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柳梢青·春感》译文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
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
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柳梢青·春感》鉴赏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
“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
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
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
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
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
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
“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柳梢青·春感
而 且渲 染 出一 种 阴森 与 恐 怖, 与元 宵灯 节最 热 闹且 最 富国泰 民安 的喜庆 气 氛形 成 强 烈反差 。 “ 银 花 洒 泪”
的形象 给这座 曾经 是繁 华热 闹 的城 市 带来 了一种 哀伤 而肃 穆 的凄凉 氛 围。 紧接 着 ,又用 “ 春入 愁城 ” 对上
两 句作 一 形 象 的概 括 。 春天 不 管兴 亡 ,依 然 来到 人 间 ,但 它所 进 入 的竟 是 这 样 一座 “ 铁 马 蒙毡 ,银 花 洒 泪”,充 满人 间的哀愁 的愁城 ! “ 春”与 “ 愁” , 自然与人 间 的鲜 明对 照 ,让 人感 受到 强烈 的亡 国之 痛。
出情 调 的无比凄 凉。
“ 辇下风 光 ,山 中岁 月 ,海 上心 情。 ” 这三 句表现 的 内涵深 远 ,层层 推进 。 “ 山 中岁月” 指 自己身 之所 在, “ 辇下风 光” 指 自己心 之所 系 , “ 海 上心 情”则 是 自己志之所 向。作 者 隐居 不仕 ,甘 愿在 山 中度 过悠 悠 岁月 ,保 持遗 民身份 , 时时挂念 故 国旧都 ,这 就是 他 的 “ 海 上心情” 也表 现 出 了他 的民族 气节 。 以想家止 笔 ,虚 中见 真意 ,正是这 首词 在艺 术表现 上一个 显著 的特 点。
【推荐下载】柳梢青赏析-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柳梢青赏析篇一:《柳梢青。
春感》赏析《柳梢青·春感》赏析柳梢青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目录作品原文注释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展开作品原文柳梢青·春感⑴刘辰翁铁马⑵蒙毡,银花洒泪⑶,春入愁城⑷。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⑸,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⑹,高台月明。
辇下⑺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⑻。
注释⑴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⑵铁马:指战马。
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⑶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⑷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⑸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⑹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 ⑺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⑻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1]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作品鉴赏上片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开头“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
“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
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
柳梢青春感写作背景【宋】刘辰翁
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 弃疾的影响很深。其词风有苏辛之色, 又不流于轻浮,形成独有的清空疏越之 气。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品,题 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悲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 之思的深沉感情。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
城。
“铁马”,指元军的铁骑。 “银花”,指元宵的花灯。 “愁城”,借指临安。 “铁马蒙毡” :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的蹂躏之下。 “银花洒泪”:把元宵的花灯拟人化,使银灯富有人的形象和感 情,写出了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思 。 “春入愁城”: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春”与“愁”, 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
刘辰翁
柳梢青· 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 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 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1233.2.4— 1297.2.12),字会孟, 别号须溪。庐陵灌溪 (今江西省吉安)市)。 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 人。 景定三年(1262) 登进士第。南宋亡后, 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 隐居故乡山中,埋头著 书。他一生致力于文学 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 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 厚文化遗产。
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柳梢青送卢梅坡翻译赏析阅读答案,这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派词人刘过所创作的一首词,是刘过在与卢梅坡分别后所写的一首词。
原文: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柳梢青·春感字词解释:(1)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
泛,漂浮。
深,把酒斟满。
(2)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梅:梅花。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
远:指笛声悠远。
(3)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
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柳梢青·春感翻译: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
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试题:(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4分)答案:(1)“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分)。
结构上,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
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1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分)。
柳梢青·春感创作背景: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柳梢青·春感赏析: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古代诗歌赏析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
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
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
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 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 “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 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12. 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1. C 12. 这三句层层推进,“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民族气节。
“辇下”承接上文,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是故国沦亡,还是对全词思想感情的总括。
《柳梢青》词调浅释
《柳梢青》词调浅释《柳梢青》词调浅释《钦定词谱》卷七载:“《柳梢青》,此调两体,或押平韵,或押仄韵,字句悉同。
”押平韵者,宋代词家韩淲词篇多有别名,如:其词有“云淡秋空”句,名《云淡秋空》;有“雨洗元宵”句,名《雨洗元宵》;有“玉水明沙”句,名《玉水明沙》。
元代张雨词名《早春怨》。
押仄韵者,无名氏词有“陇头残月”句,故又名《陇头月》。
《柳梢青》词谱(平韵正格)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中仄、中平仄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谱例:秦观《柳梢青·吴中》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裊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细,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双调49字,上片6句3平韵,下片5句3平韵。
)【句式解说】通篇以四言句为主体。
大致以3句为一组合,按句尾呈“平—仄—平”序列而交替用韵。
其中,凡“中平中仄”皆一三不拘;凡“中仄平平”皆一不拘三必用平。
下片换头为1个平起平收式之六言“独句”,其变格方式为“一三不拘五必平”。
下片第2句为“三、四豆句”,不可写为常规七言。
【附例】此调变体较多,韵法有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错叶格,有48字、49字、50字等多种。
《白香词谱》以清朱彝尊仄韵格词立谱。
《钦定词谱》以秦观平韵格词立谱,列有8体。
潘慎《词律辞典》分为12体。
现拣其具代表性平韵格词例于下。
1、戴复古《柳梢青·岳阳楼》(与秦观词同格)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推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2、刘镇《柳梢青·七夕》(首句不押韵者)乾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
步月移景,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熏熏宿酒残妆。
待付与、温柔醉乡。
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双调49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较秦观词,惟上片起句不押韵略异。
柳梢青最美的十首诗
以下是柳梢青最美的十首诗:1、《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2、《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3、《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4、《柳梢青·吴中》仲殊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5、《柳梢青·茅舍疏篱》杨无咎茅舍疏篱。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
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
判瘦损、无妨为伊。
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6、《柳梢青·花朝春分》顾贞观乍展芭蕉。
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
任冷落、珠钿翠翘。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7、《柳梢青·灯花》张林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8、《柳梢青·病酒心情》黄简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9、《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赵长卿云暗天低。
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
记月榭、当年见伊。
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10、《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辛弃疾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
为千里、莼羹计哉。
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古典诗词鉴赏之黄简篇:《柳梢青》
古典诗词鉴赏之黄简篇:《柳梢青》【年代】:宋【作者】:黄简——《柳梢青》【内容】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鉴赏】:伤春是诗词中常见主题,感伤的不仅仅是春天的逝去,感伤的是像春天一样美丽的一切事物,如青春、爱情、人生中的欢乐时刻。
伤春多在寒食清明时节,此时正是春的极盛时分,但极盛之后便是衰落,诗人敏感的心早已预知到这一点,所以不由伤感起来。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
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
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
伤春?倒有些相似。
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
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本无愁,所以欢欢喜喜地打扮好。
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
最好的春光,应该与自己的爱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
唐人还有这样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于一个没有心事的人而言,黄莺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是对思妇而言,它阻碍自己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所以不惜“打起黄莺儿”。
柳梢青原文赏析
柳梢青原文赏析柳梢青原文赏析柳梢青原文赏析1原文柳梢青·茅舍疏篱茅舍疏篱。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
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
判瘦损、无妨为伊。
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释宁宁:宁静之意。
移时:谓少顷。
注释①宁宁:宁静之意。
移时:谓少顷。
赏析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
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
扬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
扬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
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
尤善画梅。
词作上片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的韵致。
“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
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之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等等。
杨无咎在这里同样也开宗明义,把他所喜爱的梅花置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无非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超凡脱俗,高洁自爱。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
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末三句笔锋一转,紧承首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
这个画面比林逋诗句的内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
这些景致和意象是隐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具有隐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洁的象征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虽写梅,然而根本之点却不在于梅,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蔡伸《柳梢青》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蔡伸《柳梢青》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柳梢青》
数声鶗鴂。
①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经、愁肠寸结。
②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③
【注释】
①鶗:即杜鹃鸟。
②愁肠寸结:意谓心绪愁郁,忧思萦绕。
③休文:沈约字休文。
《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友人书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以月小半分。
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指多病而瘦损腰围。
【译文】
杜鹃鸟在声声催唤,可惜可叹又到了暮春时节。
东风劲吹,满院的海棠落花似锦绣铺地,梨花飘零如漫天飞雪。
紫丁香残枝上坠落悲泣的清露,算起来也比不上我幽怨悲愁的柔肠寸寸郁结。
本来我就象沈约多情多感,瘦损了腰围并不是因为感伤风和月。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
作者的视线,投放在暮春清晨的一个小小院落之内,由数声杜鹃的鸣叫,唤起词人的注意,眼前满院的落花勾起无限感伤,正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叹惋,而感情更加浓烈显露。
丁香泣露之悲,不及词人愁肠寸结的深切,景是凄凉的景,人是忧伤的人;愁人对衰景,点点滴滴都令人悲哀,此情此景,交融汇合,愈转愈深,愈转愈浓。
词末却陡然收住,将心灵从景物中抽回,坦然供认自己的多愁善感,与风月无关,则表明伤心人别有悲怀。
柳梢青·春感
柳梢青·春感作者:刘辰翁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3年第9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1233—1297),字会孟,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
其词承继苏辛,多慷慨之音,但更凄怆沉痛。
本词题名春感,实借节序之变迁,而抒发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开头“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
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阴森与恐怖,与元宵灯节最热闹且最富国泰民安的喜庆气氛形成强烈反差。
“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
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的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亡国之痛。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而非亲切的汉家故音;街头上演出的是异族的鼓吹杂戏,而非熟悉的故国戏鼓。
听得讨厌,厌极而怒,怒而语,脱口而出,“不是歌声”。
这几句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
下片“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
独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之时,眼前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调的无比凄凉。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
作者隐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过悠悠岁月,保持遗民身份,时时挂念故国旧都,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也表现出了他的民族气节。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③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⑤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⑥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
⑦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⑧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⑨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⑩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翻译】: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
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
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赏析】: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新高考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1.湖北省襄阳五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2.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岑参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
《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梢青·春感》赏析
柳梢青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目录
作品原文
注释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展开
作品原文
柳梢青·春感⑴
刘辰翁
铁马⑵蒙毡,银花洒泪⑶,春入愁城⑷。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⑸,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⑹,高台月明。
辇下⑺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⑻。
注释
⑴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⑵铁马:指战马。
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
⑶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⑷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
”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⑸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
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
⑹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
《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
⑺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⑻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1]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隐居山中,从事著述。
作品鉴赏
上片
上片写想象中今年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开头“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
“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
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
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
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
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洒泪“了。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
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
”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
”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
“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
思,此时借指充满哀愁的临安城。
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的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
下片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
“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
“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
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
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
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
这两句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而感情则变得更加沉郁。
接下来是三个并列的四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
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
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
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
吴熊和说:“‘海上心情’,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事。
这个理解非常正确,符合词人思想感情的实际。
这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
作者之志向跃然于兹,隐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过悠悠岁月,保持遗民身份,时时挂念故国旧都,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山中岁月”、“辇下风光”的实质,而且是对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概括。
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海上心情”。
然而,在故国沦亡以后,除了感怀心伤,愤慨填膺之外,再没有别的行动。
这种“心情”表现了刘辰翁这一类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