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家庭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的定义和组成成员- 认识家人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懂得彼此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中国语言问候家庭成员的方式教学准备- 家庭照片或图画- 物品或卡片,代表家庭成员的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已编写的问候语句子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展示家庭照片或图画,并让学生根据图像形容家庭的特点。
2. 研究家庭定义-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定义,并给出简单明了的解释。
-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自己家庭的成员,或利用家庭照片进行介绍。
3. 认识家人角色和职责- 使用物品或卡片来代表家庭成员的角色。
- 让学生看到每个角色代表的职责,并引导他们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帮助。
4. 彼此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
- 通过故事或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关爱和尊重的重要性。
5. 用中国语言问候家庭成员- 准备已编写好的问候语句子。
- 让学生逐句模仿问候语,并教他们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第二课季节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掌握描述不同季节的五官感受词汇- 了解季节与衣物、食物的关系教学准备- 描述四季特点的图片或卡片- 季节相关的衣物图片或实物- 描述季节食物的图片或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四季的特点,让学生猜测对应的季节名称。
2. 季节名称和特点- 教授四季的中文名称。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3. 描述季节的五官感受词汇- 教授与每个季节相关的五官感受词汇,例如寒冷、舒适、炎热等。
4. 季节与衣物的关系- 展示季节相关的衣物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讨论何种衣物适合不同季节穿戴。
5. 季节与食物的关系- 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与每个季节相关的食物,并让学生描述为什么这些食物在特定季节会更受欢迎。
第三课植物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掌握描述植物的基本词汇和概念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或卡片- 描述植物特点的词汇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一些常见植物,并让学生尽量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天气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和表现- 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 能够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适当的行为教学准备:- 天气图片或卡片- 天气描述词卡片- 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描述天气的词汇,例如:晴朗、阴天、多云、下雨、刮风等。
3. 制作一个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天气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天气的影响。
4. 练使用天气描述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天气情况思考适当的行为,如晴天时可以户外活动,下雨时要带上雨具等。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天气预报板,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行为第二课: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变化特点和原因- 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 能够用简单语句描述四季的变化教学准备:- 四季图片或卡片- 描述四季特征的词卡片教学过程:1. 展示四季的图片或卡片,向学生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例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等。
3. 讨论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影响。
4. 练使用四季特征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以简单语句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描述当前的季节及其特点,并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四季变化的手工作品,表达对不同季节的喜爱。
教学评价:-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当前季节及其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
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
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
在些什么用途?(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
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
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
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2.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2. 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这些方法。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科学探究方法的短文。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2. 生物的基本特征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征。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表格。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完成一篇关于某种生物的短文。
第三章:探究物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状态和性质2. 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质的变化(如融化、沸腾、溶解)和相互作用(如酸碱反应)。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关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实验报告。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完成一篇关于物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短文。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宇宙的基本知识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特征。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
(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2)到水里去了;(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
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1.2 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生物世界2.1 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基本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自然现象3.1 天气与气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雨天、四季等。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特点。
3.2 自然界的物质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如水、土地、空气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第四章:人与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资源消耗等。
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2 生活与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饮食、健康、安全等。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5.1 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提、压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2 简单机械培养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探究物质6.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培养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元素、分子、原子等。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构造、气候等。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细铁丝。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箔、潜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鸡蛋或土豆、硬币、针线。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记录卡、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科学,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科学课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学习科学知识,观察,做可实验,进行科学考察等活动)“对,科学课上我们就是要记性一些观察、实验,要亲身经历一个个的认识周围环境,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究活动,在研究、认识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可不要小看这一个个的活动,今天我们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
谁知道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上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大树,叶子,枝条,茎……)让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2、回忆曾经看到的树。
师:“你在大树前看到过什么?” (生说出记录)“想再去看一看吗?” 生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记录的词语:嫩绿、绿叶、黄叶;大树、小树;绿皮、干皮等3、观察一棵树。
(1)讨论观察方案。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2)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大树前开始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4、比较三次的记录。
带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
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5篇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1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2 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物体2. 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物体的分类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的物体;2. 了解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教学重点1.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2. 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了解物体的分类方式。
教学难点1. 同时照顾到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 正确理解物体分类方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季节变化的特点;2. 四季的景象;3. 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2. 能描述四季的景象;3. 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季节变化的特点;2. 四季景象的概括性描述;3. 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正确描述四季景象;2. 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2. 意义和方法;3. 动物分类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2. 理解分类的意义;3. 能够根据动物分类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重点1. 动物分类的方法;2. 分类的意义;3. 进行简单的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2. 能够根据主要特点进行简单分类。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 听、说和读科学词语;2. 科学常识;3. 科学园游览。
教学目标: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描述科学知识;2. 知道一些科学常识;3. 围绕科学园游览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1. 发音准确的科学词汇;2. 科学园游览。
教学难点:1. 愉悦、自然、科学的语言表达;2. 安全游玩、求知的综合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课程要求: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知识,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很浓,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只在课堂内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很少有同学去探究、去思考自然界中存在的奥秘。
教学重点:1、植物2、动物3、材料教学难点:1、动物2、水和空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不断学习,多看多学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完成实验教学。
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
开展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
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物,探索世界的奥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8.25----8.28 始业教育 12 8.29---9.5 1、我们看到了什么22、校园的数木3 9.6---9.12 3、大树和小草24、水生植物4 9.13---9.19 5、植物的叶 15 9.20---9.26 国庆假期6 9.27---10.3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7 10.4---10.10 机动安排121、寻访小动物8 10.11---10.17 2、蜗牛(一)23、蜗牛(二)9 10.18----10.24 4、蚯蚓25、蚂蚁10 10.25---10.31 6、金鱼 2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1 11.1---11.7 机动安排22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2 11.8---11.14 2、谁更硬一些23、比较韧性13 11.15----11.21 4、它们吸水吗2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4 11.22---11.28 6、砖瓦和陶器、瓷器2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5 11.29---12.5 机动安排321、水16 12.6---12..12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23、谁流得更快一些17 12.13---12.19 4、比较水的多少25、我们周围的空气18 12.20---12.26 6、空气占据空间吗27、空气有重量吗19、20 12.27----1.11 复习、检测 4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