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合集下载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小传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在家乡建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少年饶宗颐常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在饶宗颐的回忆中:“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经温丹铭举荐,进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为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打下深深的基础。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62年,饶宗颐获得了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儒莲汉学奖”。

自此,饶宗颐、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饶宗颐饶宗颐的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2017年6月27日,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

他所追求的正是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

饶宗颐的人生哲学饶宗颐曾诗云:“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吗?关于当代国学大师排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学术地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术范围: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书法、目录学主要任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人物评价: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王国维(1877.12.3~1927.6.2)学术地位: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学术范围:文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哲学、翻译、儒学、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词学、戏曲史、甲骨学、西北地理、金石学、简牍学、敦煌学、红学主要任职: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作为中国国学大师泰斗,饶宗颐老先生于今晨去世,享年101岁。

老先生生于1917年,原籍广东潮安。

幼承家学的饶宗颐,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等十三大门类。

其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他曾说“做学问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这样。


作为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经历了民国,共和国两个时期,堪称两个新旧时代交替的亲历者。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锺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锺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他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

虽然斯人已去,然而他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堪称是一位最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人人所敬仰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触到这些相关学科,都会想起老先生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作为年轻一辈当知感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使得这些学科才能够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此致,献给饶宗颐老先生。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1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2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解说】香港大屿山凤凰山麓,有一处由38条木柱组成的大型户外木刻群——心经简林。

这里的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的《心经》经文,行至此处,令人感到平静祥和。

饶宗颐生前很喜欢心经简林宁静清幽的环境,去年2月于香港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了这里。

清明将至,记者跟随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一起来到心经简林,倾听他回忆饶公其人。

【解说】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其学茹古涵今,贯通中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李焯芬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饶公结缘,后来代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一直支持饶公的研究工作。

在李焯芬的记忆里,饶公治学严谨,心无旁骛,经常一天花费18-20个小时在学术上,而且他心系社会,关心国计民生。

香港经济低迷时期,饶老将手书的《心经》赠予港人,以鼓舞士气。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这个心经简林,是大概20年前开始构思的。

20年前有场亚洲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市民,对好多人有很大的影响。

股票(跌)下来了,楼价也(跌)下来了;好多人借了钱也不够还贷,借钱买楼,楼卖了都不够还贷,变成了负资产。

很多人就很烦恼,很苦恼。

饶老就看到这种情况,他这个人非常慈悲,非常关心别人,他就想了想,他是一个书法家,他就写了《心经》260个字。

他希望整个香港“阖境安康”,大家都生活得非常好,非常的愉快,经济也能恢复过来,不像亚洲金融风暴那个(时期);结果过了几年香港的经济又恢复了,那倒是按他的祝福来实现了。

【解说】饶宗颐一生爱莲花,他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莲花的身影。

李焯芬说,饶公不仅爱莲花的高洁,而且莲花的茎支撑着莲叶和莲花,象征着一种担当。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他特别喜欢莲花,他的画里面有很多莲花;喜欢莲花也不单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高洁,中通外直。

他特别喜欢莲花,夏天去荷塘里面可以看到,一枝枝的莲花的茎,上面就是一片片的莲叶,一朵朵的莲花。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字伯濂、固庵,号选堂,1917年8月出生于广东潮州,著名国学大师,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80余年,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汉学家,至今已有著作100余种、论文1000余篇。

饶公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等十三大门类,且都取得显著成就。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画曾得到张大千的赞赏,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

饶宗颐的荷花素有“饶荷”之称,他笔下的荷花,以自然的荷花姿影为其形,以古人的墨笔荷花为其韵,以心中的清涟高洁为其神,乃成“饶荷”之貌。

书法方面,先生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自成一格,至百岁高龄仍笔墨挥洒不息。

学术方面,饶宗颐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

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9月,饶宗颐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饶宗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先驱者: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先河的第一人;在国际上讲巴黎所藏甲骨、日本抄本《文选》五臣注的第一人;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并非始自唐朝的第一人;讲有关越南历史《日南传》的第一人;辨明新加坡古地名及翻译译名,并撰写新加坡前代史《新加坡古事纪》的第一人;利用中国古代文献补缅甸史的第一人。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

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他没有骄人的学历,却独辟蹊径,成为蜚声国际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以及书画大家。

饶宗颐先生介绍

饶宗颐先生介绍

饶宗颐先生介绍生平简介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香港大学副校长曾这样评价他:“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而他又是以“辛苦待舂锄”来谦虚地评价自己一生成就的。

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

生于广东潮安。

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

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

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

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

同乡评述同乡林伦伦对饶先生的评述: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迄今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诸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

饶先生的父亲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宝璇,字纯钩,后改锷,号钝鹿,又号兹园居士。

饶锷老先生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参加过南社,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曾著《〈佛国记〉疏证》、《王右军年谱》、《慈禧宫词百首》、《潮州西湖山志》等。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饶宗颐_360百科https:///doc/948235-1002357.html###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 &gt;&gt;&gt;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官方账号艺评网以上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官方大事记大事记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2011-12-13 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1-07-17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3-03-23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04 饶宗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港币2014-09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简介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孙咏诗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

孙咏诗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

走进饶宗颐爷爷,做花一样的人六(1)班孙咏诗花一样的人才,成就花一般的佳绩。

花开的背后,是泪水和汗水的凝合。

——题记慕名拜访撼人心崇拜过季羡林爷爷的惊人佳绩,敬仰过老舍先生的优美笔韵,欣赏过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

今天,我同样以百般的热情感佩饶宗颐爷爷的文化传奇。

两年前,饶宗颐爷爷在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建立了“选堂书室”,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这位名不虚传的“大师中的大师”便向长安人走来。

长安人便渐渐涌入到读书的热潮之中,从一页页飘散着墨香的书本里呼吸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气息。

带着敬佩之情,我踏进了“选堂书室”。

啊,里面有许多人。

不过,马上,还是那一本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些书都是饶宗颐爷爷捐赠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对饶宗颐爷爷又多了一份感佩,心想:这么多,这么精致,这么好看……竟然都源自饶宗颐爷爷的精髓!不,这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的智慧,更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实在难得!学术生涯叹世人于是,我带着敬佩之心,看了大约一个小时。

还是不过瘾,然后决定回家继续上网浏览饶老儿的资料。

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饶宗颐爷爷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坐在电脑屏幕前的我,不禁又一次感叹不已。

这让我不知不觉地想到了季羡林爷爷。

他的学历也是如此令人震惊!我忍不住继续往下看去。

啊,饶宗颐爷爷1949年就在香港大学任教,随后又在新加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等任职教授。

他的经历让我目瞪口呆。

就连妈妈在客厅叫我,我也半天未曾反应过来。

看到这些资料后,我觉得饶宗颐爷爷真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矢志不渝的人。

就连温家宝总理也这样说:“先生学贯中西,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虽已是耄耋之年,仍心系国家、民族和世界,让人感佩不已。

”是啊,饶宗颐爷爷造诣高深,学贯中西,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生涯中,一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不然如今怎么会在学术和艺术的领域中取得举世无双的成就。

饶宗颐爷爷的研究和探索,使得潮州文化及中华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大师饶宗颐的长寿秘诀

大师饶宗颐的长寿秘诀
饶 宗 颐一 生 信 奉 :放 下 ,看 破 。 一切 随缘 ,得 大 自在 。 可 能 正 是 因 为对 老庄 和 佛 学 的 参悟 ,让 他 对 生 死 有超 越性 理 解 ,也 是他 长 寿 的秘 诀 。
究 资料 。 晚上 9时 半前 一 定 就寝 。
2.有 一 颗童 心 、好 奇 心
3.有 一颗 自在 心
5.从 不与 人 下棋
认 为 —F棋 有 输 赢 ,做 人 当平 和 ”,饶 宗 颐从 不 与 人 对 弈 。“饶 先 生最 主 要 的运 动 方 式 和 消 遣 是 写 字 ,每 天都 要 写 半个 小时 。”
他 以抚 琴 为 乐 。 为 免 使 心理 在 得 失 中 起伏 波 动 ,他 从 不 与 人 对 弈 ,也 不 参 与 打 牌 、打 麻 将 等 娱 乐 。 他 不 上 网 、不 用 电脑 ,但 每 天 都 会 看 报 、看 电 视 ,以及 看 专 门 为他 打 印 的文件 资 料。
公 平 的 。 “人 的生命 如 同蜡 烛 ,燃烧 得红 红旺 旺 ,却很 快熄
灭 ,倒不 如用 青青 的火苗 更长 久地 燃烧 来得 经济 。”
长寿秘 诀
泰 斗 ”、“东 方达 ·芬 奇 ”,国 内更 称 呼 他 为 “第 一 国学 大 师 ”。
1.对 自己的 身体 很 珍 重
对 学 术 成 就 傲 人 的 原 因 ,饶 宗 颐 自 己总 结 的一 条 是 长 寿 。 正 因为 长 寿 ,时 间 多 ,所 以 可 以研 究 很 多 问题 。“饶 先 生 的学 术 生 涯 已经 有 7O多 年 ,超 过 很 多 人 的寿 命 ,成 果 能 不 多 吗?”一 位 与 饶 宗 颐 相 熟 的 后 辈 学者 说 。
晚 年 的饶 宗 颐 仍 保 持 旺 盛 的创 作 力 ,他 有 时 一 天 能 写 万 字 文章 ,能 创 作 几 十 首 诗 歌 。“当有 后 学 晚 辈 向他 请 教 学 问 时 ,他 都 表 现 得 兴 致 勃 勃 ,思 维 反 应 十 分敏 捷 。”他 常说 :“这是 我 不服 老 的 表 现。”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最经典的10句话,永久收藏,收益一生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最经典的10句话,永久收藏,收益一生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最经典的10句话,永久收藏,收益
一生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生于广东,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最经典的10句话,如下:
一、辛苦待舂锄,百年不休。

二、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的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春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

三、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四、我从14岁起,就学‘因是子静坐法’,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间九时必宽衣就寝。

五、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

六、“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

现在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七、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八、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九、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十、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仙逝,老先生一路走好!他一生最经典的10句话,永久收藏,收益一生。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吗?关于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钱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饶宗颐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

我与饶宗颐先生的忘年交作者:王国华吴睿娜来源:《世纪》2018年第02期【引言】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国学大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i01岁。

笔者联系长住香港的国务院参事王国华,他发来信息说:“悲痛欲绝!昨天下午刚与他女儿约好,下周一下午四点与饶老见面,谁知昨夜12点45分仙逝,己成永别。

实在接受不了!心痛如绞!好在他走得安详自在。

”王国华在香港《大公报》担任了17年董事长、社长,是资深传媒人。

2008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饶宗颐先生200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人一位是馆员、一位是参事,且年龄相差30岁,由于同在香港,并一起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向国家建言献策,因此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交往已有20多载。

在香港跑马地,饶宗颐先生生前常在居所“爱宾室”与王国华纵论儒学、宗教、书法、养生之道。

因中华文化而结缘我和饶公的交往始于儒学,我们的友谊也由于探讨中华文化而逐渐加深。

正是因为文化上的亲近达到感情上的亲近,最后达到忘年交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担任山东出版总社社长,主持了大型文化工程《孔子文化大全》的编纂工作,有幸结识了一批韩国、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儒学专家。

饶宗颐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我赴汉城举办“孔子文化展”。

在同韩国人谈判之前,我拜会并请教了饶宗颐教授。

饶公认为,韩国在传承儒学、教育民众、净化社会方面做得相当好,儒学研究也是走在前列的,特别是“儒学与现代化”的讨论在韩国媒体上是热门话题。

他建议“汉城孔子文化展”要把握正确方向,弘扬正宗儒学,不可歪曲儒学。

现在有些所谓“新儒学”的人,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沽名钓誉,脱离了儒学的真谛。

后来“孔子文化展”在韩国获得了成功。

1990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支持下,“孔子文化大展”在香港举办。

当时,国内对弘扬孔子文化仍有较大争议,而港台地区的一批学者却给予了大力支持,认为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几年前,听闻饶宗颐大师仙逝,不禁泪下,有感所作,以示纪念。

知晓饶宗颐先生的人,必是与学识有关的。

学术界有“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的说法,其中的饶指的是谁,相信你一下子应该就能说出他的名字——饶宗颐。

起初,在我国学术界先有“南饶北钱”之说,不过在钱钟书老先生去世后,学术界又有“南饶北季”之称,而饶依然是饶宗颐,季则是代表着季羡林。

可见,在我国南方学术界里,饶宗颐的地位和声望是无法超越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 对这一切,清瘦的饶宗颐先生,总是拱手致谢,蔼然郑重。

饶宗颐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先生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先生曾经在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展中出展了他的书画,许多的人都很诧异一位搞学术研究的人,在书画领域竟然有这样高的造诣。

2012年,饶宗颐先生成为了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着“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每一任的社长都是国学大家,特别是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

由于吴大师的实力确实厉害,光芒太过耀眼,后面的社长们虽然不如他,但是“诗书画印”四绝中也占有三绝。

现今尚在人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现今尚在人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说到国学大师,大多数人未必能够清楚的分清究竟什么样人才能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套用百度的理解“国学”是对中国学术的简称,“大师”系指人们对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者的尊称,“国学大师”则是指其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

同时,“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

以此衡量,近现代的“国学大师” 当首推唐文治、章太炎、陈寅恪、钱穆和钱钟书。

然而其实在稍微了解一点国学的人看来,这些人虽然造诣颇高却也只是某一方面的专才而已。

下面我就不得不跟大家提一下西泠印社,中国天下第一名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

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在这里值得让人注意的是这里每一任社长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家,而且特别注意的是在众多方面都有造诣很深的大家。

每一任社长都必须是“全才”。

诗书印画刻,几乎无所不能。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锺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钱钟书:旷世奇才季羡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师许嘉璐:“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二十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五十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沈建华:“无法而法”为至法,“三重证据”贵求真李焯芬:饶公有一个不老的好奇心张靖依对他的书法评价是:“无所不能”林伦伦对饶先生的评述: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人教版高三语文作文素材解读 大师已逝,记忆犹存

人教版高三语文作文素材解读 大师已逝,记忆犹存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 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 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 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林清玄《玄想》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 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 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 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 ——林清玄《不知多少秋声》
2、相声不是耍贫嘴,幽默不是出洋相;创作 相声,要有思想,要有生活,要有丰厚的内 容,才能使相声继承下去。
3、表演不起眼儿,混了大半辈儿,弄个半熟 脸儿。
4、什么人戴不上哪?凡是精腿抱得紧、报告 打得勤、谎话说得多、马屁拍的响的,都戴 不上。
单田芳辞世(2018.9.11)
单田芳是一位著名的评书大 师,他的评书伴随着无数人 的记忆和成长,他曾被定为 “评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承人,和刘兰芳、 田连元、袁阔成并称为“当 今评书四大家”。 单田芳创 作了很多经典评书,如《三 侠五义》《白眉大侠》《三 侠剑》《童林传》《隋唐演 义》《乱世枭雄》等,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评价“右手写 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 两!”
余光中的诗文中有一个主题是 永恒的,那就是抒写对故乡的浓郁的 相思之情。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经典语录:
1、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 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1951年他拜相声大师马三立 为师,后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慰 问演出,此后进入了海政文工 团,一直都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共创作相声、小品、快板等作 品170多篇,最出名的是跟常 贵田合说的《帽子工厂》,生 动刻画了“四人帮”的丑态, 成为当时相声介入重大社会生 活的代表作之一。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涉及 考 古 学 、古 文字 学 、史 学 、词学 、音 乐 史、目录 学 、方 志学等 。饶宗颐先生 自2O世纪5O年代开始研究敦煌 经卷 与 艺术 ,在敦 煌学上著作甚丰,成就斐然,被尊为中国敦煌学 的开创者之一。饶 宗颐先生精通多国文字,包括英、法、日、 德、印、伊拉克语 等,并通晓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存 汉 学 研 究 中 ,西 方 学 者 从 梵 文 与其 他 西域 古 文字 入手 ,能 够
十二月份为主题进行创作 。参展作 者多为当代知名青年书 美术史 发展 历程 的坐标 。只有 将它们从 库 房的沉睡 中唤
画家,他们中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在专业机构 醒 ,走向展 厅,与人 民大众 对语 ,才能 凸显 其价 值 ,才 能
从事 书画研 究和 创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他 们的作品放在一 活化 。中国美术 馆 以表 现社 会发 展 、反映 时代 变革和 艺
发现更 多角度。饶宗颐对不同古 文字的掌握 ,亦令他得以存 敦 煌学 、甲骨 文 等 范 畴 提 出创 见 。学 问以 外 ,饶 宗颐 在 书 画 艺术上亦甚有成 就。“饶公的书画艺术,几乎每个年代 的风 格均异于前,正是求变、自我突破 的表现。”香港作 家潘耀 明这样评价 饶宗颐的艺术创作:“这是成大名的人不愿做、 也做不了的精益求精 的态度。”2003年 ,饶 宗颐将数十年研 究 的万册藏书,以及 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香港大学,成立饶 宗颐学术馆 。“(饶 教授 )学术领域特 别辽阔,古今 中外 都 极 为罕见 。”学术馆馆 长、香港 学者李焯芬 曾写道 “只 是 专心 致志地做 自己的学术研 究,八十多年如一 日,勤奋地钻 研 ,才 有 如此 杰 出的 成 就 ”
宁囝萄酉 ·爱 简讯
r 、 S I__ S: 一L 0 、 1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14期他达古通今,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学贯东西,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与这两位大师被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通儒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一生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

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儒商之家,跟一般孩童不同,他最喜欢的不是玩耍,而是学习。

饶宗颐曾在《选堂清谈录》里自述:“我家以前开有4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少年时期的广泛涉猎,为饶宗颐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在中山大学出版了《潮州艺文志》,填补了潮州艺文领域系统的著作实录的空白,成为研究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式著作。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任职教授。

如何写讣告

如何写讣告

如何写讣告我是教职场应用写作的李老师,这是我在专栏写的第19篇文章。

讣[fù],报丧;讣告,报丧的通知。

讣告,又称讣闻、讣帖,是死者的亲属或所在单位将其去世的消息向相关的亲友或全社会通报的一种专用文书。

讣,即“赴”,奔走、奔跑的意思。

报丧要跑,要快,把不幸的消息尽快送达亲戚朋友手中。

接到消息的人要即刻奔丧,也要跑,要快。

为什么要快?一是邀亲友前来作死亡鉴定,这在古代既是法律程序也是礼仪要求。

证明死者确系“正常死亡”,子女侍候尽心尽力。

若是妇女死亡,则其娘家人是必须请来的,舅舅问话,外甥要跪答。

否则就要挑理问事,惹出纠纷来。

二是为了让亲友见最后一面。

三是邀请亲友来襄助丧事,体体面面送逝者最后一程。

四是遗体不能久放,久则不安,尽快入土为妥。

一个“讣”字,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

讣告的写作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标题、正文、命名和注释。

标题。

用“讣告”“讣闻”“讣”“闻”,都可以。

也可以:XXX先生讣闻;XXX教授讣告;沉痛悼念XXX同志;等等。

也有的用XXX同志逝世、XXX追悼会启事等作标题。

我只能说这是新式写法。

正文是讣告的主体。

要写清楚逝者的姓名,身份职衔,逝世原因,逝世时间、地点,生存年寿,生平经历,丧礼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这些信息的呈现,都有讲究,择其要者如下:1.逝者的称谓。

祖父称“先祖父”“先大人”“先祖考”;祖母称“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父亲称“先父”“先严”“先考”;母亲称“先母”“先慈”“先妣”“家慈”;丈夫称“先夫”“亡夫”“外子”“良人”;妻子称“先室”“元配”“先妻”“亡妻”;老师称“先师”“恩师”。

如果丈夫去世,妻子携子女发讣告,则“先严先夫”双行合一;如果是妻子去世,丈夫携子女发讣告,道理相同(如下图)。

类似公文版头的联合发文。

如果是以单位名义发讣告,则称职务。

另外,死者的名字应该是全名。

如果有字号,可以写字号。

对于女性死者,应加上丈夫的姓氏。

当然现在不提倡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热点时事CXZW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号选堂,祖籍广东潮州,1917年8月生于广东潮安,家学深厚,自学成才,曾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

1949年饶宗颐迁居中国香港,曾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其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其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音乐等,出版著作60余部,通晓英、法、德、日、梵等6门语言。

1962年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汉学儒莲奖”。

汉学界一直有“北季南饶”“北钱南饶”的说法,将饶宗颐与季羡林、钱锺书齐名,称为大师。

从甲骨文到莫高窟,从梵文、希腊楔形文到楚汉简帛,他无一不晓。

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称他为“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称赞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多维解读DUOWEI JIEDU 大师的背影,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大师们无疑是灿烂的群星。

古往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而一部文化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部文化大师史。

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汇聚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心力,而文化大师则更像大江大河,集结起涓涓细流,直入东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中华文化则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大师们往往历经艰难而百折不回,治学不倦,弦歌不辍,赓续了文化传统,维系着文化命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参详近代以来文化大师们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

由此而生发的爱国、爱乡之情,使他们尽管处在外患深重、国脉如缕时,也不改初衷,坚信中华有重光之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兴旺,文化必会昌盛。

然而,文化昌盛需要时间涵养,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

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人,才能无怨无悔地投身于社会建设。

“江山代有才人出”,大师已逝,我们不但要珍视他们的学术成果,更要珍惜他们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大师们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财富。

大师的背影,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生如荷饶宗颐宗颐,宗法周敦颐。

饶宗颐先生曾在受访时说过:“先父为我起名饶宗颐,是让我学周敦颐,周敦颐有一篇《爱莲说》,莲花代表君子,代表高洁。

”饶宗颐先生学术广博深厚、人格庄重高洁,完全配得上君子之誉。

身为不折不扣的大师,饶宗颐先生却一再谢绝大师称号,就像当年季羡林先生谢绝大师称号一样,可谓谦抑。

他还自称“敲了一辈子钟的和尚”,何其低调。

谈到荷花,饶宗颐先生解释还有一层含义,即负荷、担当。

饶宗颐先生生于1917年8月,百年已降,岁月峥嵘,这位世纪老人却用生命践行着学术担当。

没有“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哪能成就一代宗师?学术深度和广度“洵非一般学者所能意想”的背后,是深沉而强烈的使命感。

有人说,香港只要有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

饶宗颐先生不只是港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以一人之力,“为世人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并将这一场景完美地展示给世界”,绝非过誉之词。

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世界是辽阔而丰富的,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也许至今仍需挖掘。

仁者寿,如今饶宗颐先生驾鹤西去,令人不胜悲戚。

一生淡泊名利的他需要的不是膜拜,恐怕也不想被消费。

读懂先生的人格,传承先生的治学精神,赓续先生的学术风骨,特别是弘扬那种丰沛的使命感,也许是今人所应该努力做到的。

63关注GUANZHU
初中未毕业的“旷世奇才”
1917年8月,饶宗颐出生于广东省潮州的大富之家,其外祖父为清末进士,父亲饶锷为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工商金融界名流。

饶家开有四家钱庄,几代皆为潮州首富。

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喜爱西洋建筑的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

受父亲影响,饶宗颐时常浸泡在此,读书玩耍之间,文史典籍早已烂熟于心。

家学渊源和富裕的家庭条件,使饶宗颐从小便拥有了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学习条件,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总感觉学校教的“太肤浅”,他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所以这位后来学富五车的汉学大师,实际上竟连初中都没毕业。

饶宗颐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就是自己的父亲。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他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虽然再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以甲骨文研究成名的国学大师
饶宗颐的成名领域为甲骨文。

早年他曾作为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的助手,做甲骨经文图书记录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许多经文的甲骨书,从此开始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4年夏天,饶宗颐到东京大学讲授甲骨文,同时到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甲骨文,在那里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京都大学有数千片来自中国的甲骨文,但当时日本学者并没有重视,饶宗颐等人在罗振玉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后来撰写了《日本所见甲骨录》,这在日本可谓开风气之先。

此后,他又在法国、意大利等地陆续寻找流失到海外的甲骨文,并一一加以研究。

1959年,饶宗颐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这部书以占卜人物为纲,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

因为这部著作的发表,1962年法国法兰西汉学院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这个奖项被誉为“汉学界的诺贝尔奖”。

随着年岁的增长,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根据他自己的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诗词、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中去,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知识海洋里的“两栖游物”
关于饶宗颐的治学方法,季羡林在《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序言中写道:“每一次有比较重要的文物出土,他立刻就加以探讨研究,以之与纸上遗文相印证。

即使参观博物馆或者旅游,他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时时注意对自己的学术探讨有用的东西。

地下发掘出来的死东西,到了饶先生笔下,往往变成了活生生的有用之物。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沈建华曾近距离追随饶宗颐17年,让她最难忘的是饶宗颐永远对任何事物都抱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

“正因为每天有了这一颗好奇心,才让他每天笔耕不辍地写作。

”沈建华还介绍,饶宗颐的写作习惯通常是同时写几篇文章,并驾齐驱,比如说上午写甲骨文,到了下午也许写敦煌,到了晚上又是看简帛,遇到问题就放一下,等到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再继续写。

饶宗颐曾风趣地以“知识海洋里的‘两栖游物’”来形容自己的这种学习和创作状态:“我一天的生活,上午可以在感性的世界里,到了下午说不定又游到理性的彼岸上,寻找着另外一个天地,越是没有人涉足的地方,我越是想探秘。

” 为了能够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
饶宗颐还在40
多岁时开始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有“天书”之称的楔形文字。

他说:“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令我欲罢不能,我的求知欲太强了,几乎吞没了我自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