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在你的潜意识中你是否有一下的判断呢?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好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精明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德国人是严谨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细的等等。
这就是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一句话,就是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所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大众所流传的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总之,刻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我们对他人的判断趋于一个误区。
“刻板效应”是基于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也就是人在通过自己的手段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感性材料的之后,就贸然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者是未认识的事物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给其做了一个定义性的判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前不久我参加的“文化、改革、发展”国际研讨会中,我有幸认识了加拿大美国的访问学者布莱恩先生以及英国访问学者约翰先生,但是布莱恩先生有德国人的严谨,约翰先生有着美国人特有的热情。
多数人眼中的哲学家都是冷漠的,似乎是不近人情味的。
然则我所认识的樊和平教授、张春美教授、黄力之教授、李育书教授、王强教授、杨悦教授、胡惠林教授等等,他们都是极善之人。
也许有人说这是个例,不可以推翻那个已有的定式思维。
但是,我们的刻板效应又何尝不是以一事而概全部呢?没有经过理性的判断,所有的事物都只是假象。
在此处,我所说的理性,是指基于正常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客观规律以及事物的感性材料的收集整合而做出的理性判断。
刻板效应是当今人类社会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仅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刻板效应往往会影响“第一印象”,现今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就是“土豪”、“大妈”等等,我们所能够联想起来的此类词语。
在此,笔者观点认为刻板效应之所以会在人的潜意识中形成,无非就是因为有过多不真实的感性材料的存在。
“大妈”这一个词在现今的中国早已不在是一个令人敬意的词语,更多的是一个逆时代的标志。
十个简短效应
十个简短效应1、刻板效应: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个体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我们通常认为生意人多数都精打细算,很抠门,那我们就说每一个生意人都很抠门。
”这其实是错误的,正是社会刻板效应搞的鬼。
我们把“生意人抠门”这样一种群体特征,强加给了每一个生意人身上,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其实生意人也有很多非常的大方人。
再例如“我们常常会说文科男生多情,而工科男生古板,如果你想找浪漫的男友,千万不要找一个工科男。
”这种说法把多数工科男生的特征强加给了每一个工科男生,同样是忽视了个体差异的社会刻板效应。
正如我们故事中的老先生,把多数黑人的特征强加在约翰身上。
约翰真的是一位“骗子、小偷、杀人犯”吗?并不见得。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故事。
聪明的约翰见老先生不雇佣他,马上跑到老妇人面前,先行了一个礼,然后说道“夫人、夫人,您就雇佣我吧,我非常想获得这份工作,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老妇人见约翰干净利落又很机灵,觉得很不错,就同意了。
可是开始工作以后,约翰表现的并不好,总是偷懒,还总躲在墙角吸烟。
好在约翰的嘴非常的甜,经常哄的老夫人眉开眼笑,因此老妇人觉得他哪都好,又聪明又机灵,待人又真诚。
故事讲到这又体现了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在总体印象形成前,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正是首因效应的体现。
例如我们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都非常的注重个人形象,希望给面试官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或者是在男女相亲的时候,如果女孩儿第一眼看见男孩儿觉得很有眼缘,很舒服的话,那么这个相亲的成功几率就会非常大。
在故事中也就体现在约翰跑过去先给夫人鞠了一躬,然后诚恳的请求夫人给他工作,夫人对他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即使他不是很勤劳,仍然也很喜欢他。
3、晕轮效应:也叫做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就是以点概面,当有一方面优势特别突出的时候,别人就会认为其他方面也很优秀。
刻板效应演讲素材
1【用于解释刻板效应】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它常常是造成人们认知偏差或偏见的主要原因,但在某些条件下有助于把现实中的人们加以归类进行概括性地认识,成为知觉他人的捷径。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着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2【用于解释工作,生活中的刻板效应】由于刻板效应的作用,人们在认知某人时,会先将他的一些特别的特征归属为某类成员,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的身上,再以此为依据去认知他。
造成这种偏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有其认识方面的根源。
因为人的思维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类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就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类人的实际特征的印象。
而依据这种印象去评价与判断人时,又不考虑个人的具体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偏见了。
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迅速作出判断,增强人们在沟通中的适应性。
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烽火猎聘资深顾问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
"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
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
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首因效应小故事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
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信息,对某一群体得出的一种共同的、固定的和传统的结论与印象。
你留下的印象一般是经过两条途径形成的: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群体接触然后将其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自然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刻板效应是通过后一条途径形成的。
刻板效应对人们的社会知觉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刻板效应本身包含了一定合理的、真实的成分,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知觉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
因此,刻板效应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如大家说山东人实在、北京人仗义、天津人幽默、上海人精明、广东人爱吃等。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由于刻板效应一经形成便是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因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刻板效应易导致成见。
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区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总会表现出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相似性,如同一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大致相同的风俗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职业、年龄、性别、党派、宗教信仰一样的人,在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也较为接近。
在旅客服务过程中,旅客与乘务员彼此之间的知觉,有时也会受到刻板效应的影响。
例如,人们一般认为,女性乘务员温柔体贴;北方乘务员比较粗犷豁达;南方乘务员比较灵活细腻……这些相似的人格特点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知觉中,在服务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
但也不要忘了例外和刻板效应的消极方面。
乘务员在工作中应避免以偏概全、固守已有的偏见与传统,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服务工作。
性别刻板映像
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效应,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效应简介编辑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
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细的等。
主要特点编辑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
②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
③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形成原因编辑社会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是直接与某人或事、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二是由他人间接信息影响形成,间接的信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2] 。
克服方法编辑克服刻板效应的具体方法: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实证验证编辑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影响职场的13个心理效应
影响职场的13个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
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
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运用刻板效应解决管理问题的案例
运用刻板效应解决管理问题的案例
案例:解决员工对新项目的抵触情绪
问题描述:公司决定启动一个新项目,需要现有员工参与其中。
然而,很多员工对新项目持有抵触情绪,认为这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同时担心项目无法成功。
这种抵触情绪对项目的进展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运用刻板效应解决方案:
1. 打破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导致员工抵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理者需要亲自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担忧和观点,并与他们分享公司对项目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意义。
通过解释项目带来的机遇和好处,打破员工对新项目的刻板印象。
2. 确定明确目标和责任:员工对新项目的抵触情绪可能与对项目目标和责任的不确定感有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应该明确项目目标和员工在项目中的责任。
他们应该清晰地说明每个员工的角色和工作职责,让员工明白他们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3. 提供培训和支持:员工可能对新项目缺乏信心,担心自己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可以组织培训课程或提供相关资源,帮助员工掌握新项目所需的技术和知识。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员工在项目中取得成功。
4. 鼓励正面经验和反馈:刻板印象往往源于过去的经历和负面情绪。
管理者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分享积极的经验和反馈来改变这种刻板印象。
他们可以组织团队分享会,让员工相互分享在项目中的成功和成就,从而改变他们对新项目的看法。
通过运用刻板效应解决方案,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克服对新项目的抵触情绪,并激发他们对项目的兴趣和参与度。
这样可以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刻板效应的生活例子
刻板效应的生活例子
刻板效应是人们在思考、行为和判断时,对他人或自己的特定特征或行为表现持有的一种固定、片面的刻板印象。
下面是十个生活中常见的刻板效应例子:
一、性别刻板印象: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男性不适合从事某些家务工作。
二、年龄刻板印象:老年人不适合从事新技术,年轻人不够成熟。
三、种族刻板印象:某些族裔的人不够聪明或不够勤奋。
四、职业刻板印象:某些职业的人不够聪明或不够勤奋。
五、地域刻板印象:某些地区的人普遍素质低下。
六、外貌刻板印象:看起来丑陋或不够时尚的人不够优秀。
七、饮食刻板印象:素食者不够健康,吃肉者不够环保。
八、教育刻板印象:某些学校的学生普遍成绩不好或不够优秀。
九、宗教刻板印象:某些宗教信仰者不够理性或不够宽容。
十、政治刻板印象:某些政治派别的人不够理性或不够爱国。
以上是十个常见的刻板印象,在生活中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刻板印象
的存在,并尽可能避免这些印象对我们的思考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刻板效应例子
刻板效应例子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根据一些表层特征或先入为主的印象,过度简化他人或团体的形象和特点,并根据这种简化的印象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刻板效应例子。
1. 高大遗传假设:在篮球比赛中,我们经常将身材高大的人锁定为球队中的中锋,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身高较高的人拥有更好的篮球能力。
然而,这种假设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例如速度、敏捷性和技术水平。
因此,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对其他具备出色篮球技术的个体忽视。
2. 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在某些社会观念中,人们认为某些职业适合男性从事,而其他职业则适合女性。
比如,护士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而工程师则被视为男性的职业。
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并对性别平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族群偏见:刻板印象也常常出现在对待不同族群的态度上。
例如,一些人可能认为某个族群的成员智商低下,或者他们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种偏见是基于片面的观察或个人经验,并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对某个族群的歧视。
4. 年龄歧视:刻板印象还表现在对年龄的评价上。
比如,年长者被认为缺乏技术能力或不适应新技术,而年轻人则被认为缺乏经验或不够成熟稳重。
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人们的机会和发展,并阻碍了跨年龄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刻板效应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心理简化和快捷思维方式,然而,它往往带来的是歧视、偏见和不公平。
为了避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它的存在,并努力超越表面印象,去了解和评价每个人或团体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只有通过克服刻板印象,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举例说明刻板效应
举例说明刻板效应咱中国人啊,常常会有一些刻板印象。
就说那地域刻板印象吧,好多人觉得东北人都特别能喝酒,一提起东北人,就说“哎呀,那肯定酒量杠杠的”。
可实际上呢,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千杯不醉啊!这就像说四川人都能吃辣,难道就没有四川人不太能吃辣的吗?这不是太绝对了嘛!还有职业上的刻板印象呢!一说老师,就觉得肯定文质彬彬,特别严肃;一说销售,就觉得肯定能说会道,特别圆滑。
可老师也有很活泼可爱的呀,销售里也有很实在憨厚的呀!这就好比说警察都很严肃,可他们也有温情的一面,也会笑也会哭啊。
再说说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觉得女孩子就该喜欢粉色,就该文静乖巧;男孩子就该喜欢蓝色,就该调皮捣蛋。
这多可笑呀!女孩子就不能喜欢汽车、机器人啦?男孩子就不能喜欢布娃娃、过家家啦?这就好像说花儿只能是红色的,草儿只能是绿色的,这世界哪有那么绝对的事儿呀!咱平时生活里,这种刻板效应可不少见呢。
就像看到一个人染着黄头发,就觉得他肯定不是好人;看到一个人穿着很朴素,就觉得他肯定不时尚。
这多片面啊!染黄头发的也许是个心地善良的艺术家呢,穿朴素的也许有着很高雅的品味呢。
你想想,要是我们都被这些刻板印象束缚住,那得错过多少有趣的人和事啊。
就好比只因为一本书的封面不好看,就不去读它,那可能就会错过一本超级棒的好书呢!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外表、地域、职业或者性别,就轻易地给他贴上标签,然后按照这个标签去判断他。
这就像只看了一个人的背影,就说他长得不好看,可等他转过身来,也许有着超级迷人的笑容呢。
我们应该试着打破这些刻板印象,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每一个人。
就像打开一扇扇不同的门,每扇门后面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别总是用老眼光去看新事物,要多给别人一些机会,也给自己一些惊喜。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特别之处。
可别因为刻板效应,就把这些美好给忽略了呀!让我们都摒弃那些刻板印象,用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去拥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吧!。
分别解释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含义
分别解释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含义光环效应(GloryEffect)投射效应(ProjectionEffect)和刻板效应(StereotypeEffect)是影响多元文化组织中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的三大心理效应。
它们均源于社会性别和种族偏见,分别指涉著承认优越和次等认知的影响。
一、光环效应指的是被赋予了特别的光环的人,受到明显的正面偏见和优待。
特别的光环包括父母家庭成员高素质的教育背景,特殊的社会地位,巨大的收入或财富,高调的外表以及社会影响力等。
通常,这种特权是传统社会男性经常享有的,而女性往往没有获得同样的待遇。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精神发展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异性之间平等认知的认可度也持续提高,这种优越待遇也正在发生改变。
二、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己认知上的偏好和结论转移给别人的行为。
典型的投射效应包括:犯错者会偏袒自己,发脾气的人会说别人发脾气,仇恨者会宣称别人仇恨,自私者会指责别人自私,他们很多时候会通过贬低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的判断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
但是,当遭受他人投射效应的受害者可以认清其实,并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证明他们自己的正确,从而使自己免于受到冤枉,使社会更加公平宽容,免于受到投射效应的限制。
三、刻板效应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类型,以此来判断另一个社会类型的行为特征。
这种效应会使社会形成种族偏见,因为按照社会的不同类型,毫无根据地对不同族裔和性别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人经常把女性视为家庭主妇,把男性视为外出赚钱的劳动者,把穆斯林视为恐怖分子,把非洲裔视为没有学问的人等。
这种刻板印象会影响一个人的态度,以至于没有办法查看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我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无论是赋予特权的光环效应,还是把自己的观点投射给别人的投射效应,抑或是依据无端的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刻板效应,都会对社会种族和性别差异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这些心理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觉悟,充分认识多元文化社会中种族和性别差异存在的复杂性,贯彻平等信念,认识到所有的文化差异在种族和性别角度上应当是公正的。
刻板效应的名词解释
刻板效应的名词解释一、引言刻板效应,英文名为"Stereotype",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误,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信念、态度等),这种看法通常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却影响人们对该类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反应。
刻板效应是人类社会和认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个人层面,也体现在群体、组织和社会层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刻板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二、刻板效应的定义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看法或信念,这种看法或信念通常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但却影响人们对该类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反应。
刻板效应的形成往往基于人们的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它是一种简化认知世界的策略,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偏见和误解。
三、刻板效应的形成原因刻板效应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因素:人们在与某一类人或事物互动的过程中,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或模式,导致刻板效应的产生。
2.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观念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刻板效应的形成。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群体归属和类别区分,这可能导致更强的刻板效应。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也会影响刻板效应的形成。
例如,在某些社会中,媒体和舆论可能过分强调某些群体的特征和行为,导致对该群体的刻板印象。
4.认知局限: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有限,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大脑会采用简化的策略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刻板效应正是这种简化策略的产物,它有助于我们快速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世界。
5.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在刻板效应的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当人们感到恐惧或焦虑时,他们可能更容易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
四、刻板效应的影响刻板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偏见和歧视:刻板效应容易导致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和歧视会影响人们的态度、行为和决策。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求助编辑编辑本段效应简介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刻板效应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等等。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
②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
③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社会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是直接与某人、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二是由他人间接信息影响形成。
间接的信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1]。
编辑本段克服方法克服刻板效应的具体方法是: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编辑本段实证验证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
龙源期刊网
刻板效应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25期
所谓“刻板效应”,是指个体对某类人或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简单且笼统的印象。
作为我们在无意之中使用的一种心理定式,刻板效应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很多时候,这种心理定式可以作为一种人生经验和阅历,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对人或事物做出快速、初步的判断,节省时间和精力。
但有时候,比如在评价员工性格类型时,我们也会很容易受它的影响,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作出片面的评价。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请尽量避免刻板印象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刻板效应名词解释
刻板效应名词解释刻板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常根据某一特定特征对其做出片面的、过于简化的判断和评价,忽视个体的其他方面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刻板效应也可以被称为先入为主效应、印象形成效应或认知偏见。
刻板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源于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简化方式,即将他人归类为特定的群体或类型,从而在形成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时产生了固定的模式和偏见。
刻板效应有两种主要形式:正向刻板效应和负向刻板效应。
正向刻板效应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群体或类型给予过分积极的评价和看法。
例如,认为所有医生都非常聪明和善良,或认为某一特定种族的人都非常有才华和成功。
这种刻板效应可能导致对特定群体的高期望和赞扬,但也可能导致忽视个体的差异和多样性。
负向刻板效应则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群体或类型给予过分消极的评价和看法。
例如,认为所有警察都腐败和残暴,或认为某一特定种族的人都懒惰和无能。
这种刻板效应往往带有歧视和偏见的成分,可能导致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和压制。
刻板效应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它可以触发和加剧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等各种不公平现象。
刻板效应往往是人们在接触和了解他人时的一种认知便利方式,但它也使人们容易陷入刻板化的观念和偏见,造成对个体的不公正对待和评价。
为了减少刻板效应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接触和了解他人的过程中,要避免片面和简单的判断,注意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培养对个体的个性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不仅仅依赖于某一特定特征来评价他人。
再次,增加与不同群体和类型的人接触的机会,以更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他们。
最后,教育和宣传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观念,鼓励人们打破刻板化的认知模式,减少歧视和偏见的产生。
总之,刻板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它使人们容易对他人进行简单和片面的评价,忽视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
刻板效应可能导致种种不公正和偏见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并努力减少其影响,实现对他人的公正和客观评价。
刻板效应
联系实际
•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 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 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 的现象。实际上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 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 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 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 往,因此,我们只能“由成分推知全部”, 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 的“全体”
• 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 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 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 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 迅速作出判断,增强人们在沟通中的适应 性。 • 但它也容易阻碍人们对于某类成员新特性 的认识,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一旦形成 不正确的刻板印象,用这种定型去衡量一 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 色眼镜去看人。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 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 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 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效应简介
•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 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 • 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 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 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 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 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 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 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农民是质朴 的,商人是精细的等等。
刻板效应的体现
•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 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 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 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孙权 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 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 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
幼儿园教师沟通中刻板效应的运用
幼儿园教师沟通中刻板效应的运用概述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同事和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刻板效应的运用。
刻板效应是指个人对他人形成固定印象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会影响沟通的方式和效果。
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刻板效应可能导致误解、冲突及沟通障碍。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了解刻板效应的特点,运用相应的策略来改善沟通,提高沟通效果。
刻板效应的特点刻板效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形成固定印象:刻板效应会使人对他人形成固定的印象,将其归为某个特定的群体或类别中,并将其它人视为与之相似的。
2.忽视个体差异:刻板效应会导致人们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只关注其所属群体的共同特征和刻板印象。
3.影响沟通方式:刻板效应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沟通方式。
例如,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加重偏见和歧视:刻板效应常常与偏见和歧视相结合,加重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进而影响沟通中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刻板效应在幼儿园教师沟通中的影响刻板效应在幼儿园教师沟通中可能产生以下影响:1. 影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教师对某些家长抱有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对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带有偏见,从而影响双方的互动与信任。
解决方案: - 幼儿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刻板印象,并主动尝试理解和认识每个家长的个体差异。
-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了解家长的期望和关切,减少刻板印象的影响。
2. 影响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在幼儿园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推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对同事过于依赖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难以达成共识和合作。
解决方案: - 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和认可每个同事的个体差异,并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 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交流分享经验等方式,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刻板印象的影响。
3. 影响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等等。
主要特点
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
②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
③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形成原因
社会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是直接与某人、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二是由他人间接信息影响形成。
间接的信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克服方法
克服刻板效应的具体方法是:
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实证验证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
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历史案例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
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农民质朴,军人雷厉风行,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商人较为精明,诸如此类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印象。
此外,性别、年龄等因素,亦可成为刻板效应对人分类的标准。
例如,按年龄归类,认为年轻人上进心强,敢说敢干,而老年人则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按性别归类,认为男人总是独立性强,竞争心强,自信和有抱负,而女性则是依赖性强,起居洁净,讲究容貌,细心软弱。
由于刻板效应的作用,人们在认知某人时,会先将他的一些特别的特征归属为某类成员,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的身上,再以此为依据去认知他。
造成这种偏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有其认识方面的根源。
因为人的思维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类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就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类人的实际特征的印象。
而依据这种印象去评价与判断人时,又不考虑个人的具体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偏见了。
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迅速作出判断,增强人们在沟通中的适应性。
但它也容易阻碍人们对于某类成员新特性的认识,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印象,用这种定型去衡量一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
相关事件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
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成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