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考点解读:文言文阅读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语文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语文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语文知识点梳理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掌握并了解语文知识点对于备考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围绕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了解文言文的古代文字和古代文化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有所帮助。

1. 古代文字:了解古代文字的基本认识,如篆书、隶书、楷书等,以及常见的古代文字的形状和特点。

2. 文化常识: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内涵等。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以及背景意义至关重要。

3. 古代文学作品:熟悉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史记》、《论语》、唐诗宋词等。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品,可以提升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语文的应用能力。

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对于现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是重要的考察点。

现代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工具,具备良好的现代文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1. 阅读理解:理解现代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

无论是报刊杂志、公文文件还是网络文章,都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观点。

2. 写作综合能力: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要求准备一些常见的现代文写作题目,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要熟悉写作的结构和技巧。

3. 文字应用:掌握常见的表格、公文、书信等文字应用的规范和格式,以及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的搭配,是日常工作中必备的能力。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指为了增加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1. 比喻:通过比较和类比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感受。

2. 比拟:通过明确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3. 夸张: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情感,对其进行过分的描述或夸大。

4.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或含义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在排列上达到一定的韵律感。

5. 对仗:通过使用平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使它们在音、义上相对应,以显得工整和美感。

2015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

2015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

2015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
二、注意研究选项特点
1.“望文生义”的选项往往是错的
“望文生义”即把文言实词的解释,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解释。

从文言实词本身的特点讲,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而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往往有较大区别,因此,以现代汉语的解释去替代文言文的解释,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从考查目的讲,命题人呈现给考生的四个实词,通常是不能用现代汉语解释的,否则,考试还有什么价值呢?从干扰项的设置上讲,命题者要在四个选项中故意把一个词解释错了来迷惑考生,通常的做法就是对这个词“望文生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解释文言文的含义。

2.“张冠李戴”的选项往往是错的
“张冠李戴”的选项往往出现在“文言文分析与综合”这个考点上,文言文的人物传记,大多通过几个事件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由此,我们必须弄清每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与事件的前后关系,因为命题者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命题者往往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故意混淆视听,即把他所做的事情错位到题干所要表现的人物上,或者让事件发生的顺序前后颠倒。

中公资深讲师李玉英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015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分析真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时,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班上的幼⼉总记不住饭后漱⼝,⼀天早上,刘⽼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个杯⼦⾥⾯装满了⼲净的⽔。

早饭后刘⽼师让⼩朋友接⽔漱⼝,并让他们把漱⼝⽔吐在空杯⼦⾥,让全班⼩朋友来观察。

孩利]议论纷纷:"这两杯⽔不⼀样,-个很⼲净,⾉脏"、"那个杯⼦⾥的⽔⾥有东西了。

"刘⽼师问:"这些脏細原来藏在哪⼉呀?"他们纷餅兑道:藏在⼩朋友的嘴⾥"、藏在⾆头底下"、"粘在⽛上的”、’‘藏在⽛缝⾥的"?刘⽼师把装著漱⼝⽔的杯⼦放进盥洗室。

午睡后,孩⼦们去盥洗室解便洗⼿,雛捂着舆⼦说:"房间⾥是什么味,真难闻? 这时,娜⼦的地⽅围蕃⼏个⼩朋友,正在议论著。

孩⼦^指蕃杯⼦问:"这是什么呀?真奥。

"原来漱⼝⽔已经变臭了,这时刘⽼师⾛过来,看见孩⼦们⼀脸的惊讶,问道:"⼤家想⼀想,这些东西挪⾥会怎么样?"有的孩⼦说"也会变得雜奥,⽣出许多细菌来。

"还有的孩⼦说:"原来我们的⽛齿就是这測解的!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净"有⼀位⼩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定要漱⼝。

"⾃那次观察活动后,孩⼦们漱⼝再也不⽤⽼师提醒了,请从教育观的⾓度,评价刘⽼师的教育⾏为(14分)【参考答案】⾸先,刘⽼师的⾏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材料中刘⽼师为了让幼JL养成饭蹄⼝的好习惯,安排幼⼉实践去观察漱⼝⽔和⼲净的⽔,増加幼⼉⾃主学习、⾃主活动的机会,⿎励幼脉与活动,培养幼⼉多思善问的良好品质,激发幼⼉的主动性与积扱性。

其次,刘⽼师确⽴幼⼉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中“分析综合”里的第二条要求,能力层级C。

这项考查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等。

一、归纳内容要点1.“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2.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3.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②、综合句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

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③、整体透视法。

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这时就必须宏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二、概括中心思想1.“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2.高考对“概括中心思想”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

3.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

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一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一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一【知识导学】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

从这几年的试题看,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特别注意: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

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

其特点为: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江”、“河”、“睡”(“打瞌睡”)。

2词义缩小。

其特点为: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又包含在古义之中,如“金”、“让”(“责备”)。

3词义转移。

其特点为: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如“交通”、“去”(“离开”)。

4感情色彩变化。

其特点为:褒贬意义相互转化,如“爪牙”、“谤”。

5名称说法变化。

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6双音节词偏义复词。

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辅导点击: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指导【知识梳理】★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①覆之以掌(《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④生乎吾前(《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②楚人有涉江者。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辅导点击: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指导【知识梳理】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

如:(1)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2)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促织》)"乃、细"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前、疏"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做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这个动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如:(1)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援、救"原本都是动词,这里不是处在主语,就是处在宾语的位置,所以都活用为名词了。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如:。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文言文阅读之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文言文阅读之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文言文阅读之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文中往往有多种表现,有的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有的则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

复习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歪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二、与“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的区别
“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与“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有相似点,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之间的区别:前者是要求在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属于主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分析、概括能力;后者是要求将文章中事件本身或道理本身的有关内容分析概括出来,这属于客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归纳、概括能力。

但在实际考查时,这二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要点、主旨的分析上。

因此,将前面复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完成“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的坚实基础,也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步骤。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易错知识二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易错知识二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易错知识二-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平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六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过秦论》) "贤"原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这里是"贤士、贤人",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了。

如: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
"勤民"是"使民劳累",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刺秦王》)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是描写心理活动。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7中公江西教师考试网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7中公江西教师考试网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7中公江西教师考试网欢迎来到江西教师招聘网,中公江西教师网是江西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知识梳理】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如:⑴(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教师资格证考的试《幼儿园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的试《幼儿园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

A .道德评价B .道德水准C .道德理想D .教师职业道德答案:D考点归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2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 3 )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 4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 )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 2 )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 3 )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 4 )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考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师德的灵魂是()。

A .关爱学生B .提高修养C .加强反思D .提高业务水平答案:A考点归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六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考点:师幼关系的内容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其中,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上是()关系。

A .平等B.授受C .上下级D .相互促进答案:B 考点归纳: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1 .师幼关系的内容( 1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幼儿是接受者。

②幼儿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幼儿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 2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①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015江苏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考点解读:文言文阅读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2015江苏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考点解读:文言文阅读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2015江苏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考点解读:文言文阅读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辅导课程点击:2015江苏教师资格辅导课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

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较深层次的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是对局部内容或某一方面内容要点的概括,或者是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及中心的概括,采用的是选出“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或确认叙述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这类试题的选项,常常采取人物张冠李戴、时间前后颠倒、内容归纳不全、中心概括片面以及无限夸大等方法,制造错误,迷惑考生。

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推敲选项的有关细节,切不可粗心大意。

一、解题技巧1.整体把握内容,按选项把握四个切入点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倾向有一个总的了解,从而形成“整体文意”。

比如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然后按四个选项把握关于文章内容的四个切入点。

试题中设置的这四个选项是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也就是选文四个方面的内容要点,以便进一步进行比照。

2.观照内容要点,比较选文与文意之间的偏差通过整体阅读,把握切入点,已经对选文的整体文意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点,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具体解答时,仍然要始终观照文章的整体内容及其要点: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何,各细节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或者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又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三【知识梳理】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

(《赤壁之战》)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九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九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九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辅导点击: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指导【知识梳理】重点突破翻译文言文语句,牢记翻译的原则、方法是基础,翻译时结合具体语境更为重要。

翻译文言文常见的错误有:(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

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如: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⑵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⑴、⑵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有的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如:⑶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⑷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⑶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

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

如: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八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八

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八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辅导点击:2015徐州邳州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指导【知识梳理】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偶尔会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文言文内容分析与概括

文言文内容分析与概括

文言文内容分析与概括牛刀小试:(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教师考试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大约从周朝开始至清朝灭亡。

文言文表达精练、情感含蓄、思维严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词、赋、曲等文体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二、文言文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相对现代汉语来说更加复杂,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对于教师考试的通过至关重要。

重点考察的语法知识点包括动词、句法、并列句、从句等。

考生需熟练掌握各种句式和语法结构的使用,以确保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三、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是教师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古文的主旨和观点,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背景。

同时,还需要具备对于生僻字的辨认能力和古文翻译的技巧。

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文言文作文在教师考试中,文言文作文是考察考生文章写作能力和古文运用能力的考试形式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熟悉古文文体、积累古文素材和多练习古文作文,以提高古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背诵一些古文名篇,加强对古文文体和用词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古文作文水平。

五、文言文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对于古文的理解和表达都至关重要。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古文,积累熟练掌握古文修辞手法的能力,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文言文名篇欣赏在教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到对古文名篇的欣赏和解读。

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古文名篇,包括《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等。

通过欣赏和解读名篇,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古文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七、文言文题型分析文言文题型分析是备考教师考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历年考试题型和题目的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并结合对题型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练习,以更好地备战教师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江苏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考点解读:
文言文阅读之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
辅导课程点击:2015江苏教师资格辅导课程
文章要点的归纳与概括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

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较深层次的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是对局部内容或某一方面内容要点的概括,或者是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及中心的概括,采用的是选出“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或确认叙述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这类试题的选项,常常采取人物张冠李戴、时间前后颠倒、内容归纳不全、中心概括片面以及无限夸大等方法,制造错误,迷惑考生。

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推敲选项的有关细节,切不可粗心大意。

一、解题技巧
1.整体把握内容,按选项把握四个切入点
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倾向有一个总的了解,从而形成“整体文意”。

比如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然后按四个选项把握关于文章内容的四个切入点。

试题中设置的这四个选项是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也就是选文四个方面的内容要点,以便进一步进行比照。

2.观照内容要点,比较选文与文意之间的偏差
通过整体阅读,把握切入点,已经对选文的整体文意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点,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具体解答时,仍然要始终观照文章的整体内容及其要点: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何,各细节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或者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又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然后根据选项内容,确定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区间,以“整体文意”作指导,一一对应比较,比较选项的叙述和分析与原文内容之间有什么出入或偏差,从而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3.分析判断细节,发现选项与选项之间的矛盾
比照过程中,一定要以“整体文意”作宏观指导,仔细分析判断各选项中有关细节的问题,从而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错误。

同时,有的题目本身设置了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善于将各个选项进行比较,并对照原文,辨析叙述细节中是否存在上面所提到的常见问题。

二、设题中的四大雷区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这是命题者抛出频率最高的圈套。

命题者在选项中错误地解释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等,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命题者编制试题时,故意把张三的事加到李四头上,或把张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官职上做的事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误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
命题者无来由地从甲事扯到乙事,在它们中构成因果关系,使考生思维混乱。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文中的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一件事做得勉强可以,但选项中却将其全盘否定或过高褒扬;或本来只有几个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