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表达研究
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表达研究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4亿,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及医疗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基因多态性与表达研究是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基因有许多,如 INS、 TCF7L2、 PPARG、 KCNJ11等。
这些基因中,某些表达失调或多态性的变异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INS基因编码胰岛素的前体分泌加工酶,如果INS基因的多态性发生变异,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失调。
Insulin resistance (IR)是2型糖尿病发展的主要因素,胰岛素分泌的失调可能导致胰岛素阻抗和血糖升高。
而TCF7L2基因则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其多态性相关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证实。
此外,PPARG和KCNJ11基因的多态性也与糖尿病相关。
其中,PPARG基因涉及脂肪酸代谢和分化,对糖和脂代谢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而KCNJ11编码胰岛素分泌的特异性调节剂,多项研究表明,KCNJ11基因的多态性变异与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二、基因表达研究探索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基因表达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基因在糖尿病及正常人体内表达的差异,以探索糖尿病发生机制。
这一研究方向可以从mRNA水平、蛋白质表达水平、基因的启动子区、RNA后修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基因表达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参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基因和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
其中,肥胖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FABP4)在胰岛beta细胞中极为丰富,其在体内调节葡萄糖转运、胰岛素后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负相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负相关胆红素是循环中衰老红细胞被分解和破坏的代谢产物。
胆红素异常升高是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理情况下胆红素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和抗炎因子[1]。
胆红素不仅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2]和糖尿病的发病[3],同时低胆红素水平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4⁃5]。
由于生理情况下体内胆红素主要由血红蛋白代谢生成的血红素转化而来,有研究发现即便在无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血红蛋白也可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逐步下降[6]。
因此推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抗氧化能力有可能与糖尿病病程也存在类似关系。
本研究拟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在生理范围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 3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的诊断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标准。
胆红素界值参考本单位中心实验室建立的参考范围。
主要排除标准:胆红素等主要研究指标缺失;既往有肝脏疾病或本次住院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总胆红素(TBil)>25mol/L,间接胆红素(IBil)>17 mol/L,直接胆红素(DBil)>8 mol/L,ɤ谷氨酰转肽酶(GGT)>60 U/L,上述指标任何一项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伴有糖尿病急性合并症、感染等应激情况;伴有恶性肿瘤;合并妊娠;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76 mol/L);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共有1 111例患者被排除,其中包括:资料不全29例,合并肝病或肝功能异常者885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31例,感染102例,肾功能不全21例,恶性肿瘤28 例,妊娠7 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8 例。
cbm作业分析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 • 概症念的:相雌关激性素研受体究、(原87发)性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受体基因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雌激素受体、基因
• 主题词:骨质疏松 (无副主题词) 雌激素受体(无副主题词)
基因(无副主题词)
骨质疏松/遗传学 雌激素受体/遗传学
•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流行病学、血脂流行病学、 降压、降脂、脑卒中
• 主题词:高血压、卒中/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 流行病学方法
•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流行病) 降压、降脂、高血压、高血脂、卒中
• 主题词: 高血压/血液、脂类/血液 高血压/治疗、高血脂症/治疗、卒中/预防和控制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研究(54)
• 多个关键词未指明逻辑关系 • 查找主题词中的主题词、副主题词与检索策略里的不一致 • 各个主题词的检索结果没有进行组配 • 各个主题词组配结果为零,可尝试各个主题词不选副主题词再组配 • 检索结果的组配是否仅限于同一检索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概的念关:系脂研联究素(、24型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脂联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血清
• 主题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学、 脂联素/生理学、血清/代谢、 糖尿病,2型/病理生理学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脂联素 • 主题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
• 概念:三氧化二砷、恶性淋巴瘤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淋巴瘤、砒 • 主题词:
砷剂/诊断应用/药理学/辐射效应 淋巴瘤/化学诱导/代谢/放射疗法/治疗/中药疗法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淋巴瘤、
基于IRS-1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给药剂量的研究
基于IRS-1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给药剂量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成年人口中患有糖尿病的比例已经超过了8.8%,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尤为重要。
患者对胰岛素的反应有差异,有些患者需要较高剂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只需要较低剂量的胰岛素。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由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因素造成的,还可能与患者的遗传背景有关。
IRS-1基因是研究中发现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其多态性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对IRS-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给药剂量的研究,探讨这一基因变异与患者胰岛素治疗反应的关系,以期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遗传学依据。
一、IRS-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IRS-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q36.3-q37.1区域,是胰岛素信号传递途径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IRS-1基因在胰岛素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中发现,IRS-1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不同的IRS-1基因型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和敏感性产生影响。
近年来,关于IRS-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给药剂量的研究越来越多。
研究发现,不同IRS-1基因型的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携带不同IRS-1基因型的患者在胰岛素敏感性、抵抗性以及胰岛素给药剂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携带IRS-1基因特定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较大,而其他类型的患者则相对较小。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和HbA1c测定的意义
l 3 9 6・
吉林医学 2 0 1 4年 3月第 3 5卷第 7期
普 勒血流分级多为 0~ I 级, R I < 0 . 7 0 。浸润性导管癌 和纤维
表 1 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 的二维超声表现( 例)
腺瘤的二维超声表 现见表 1 , 彩色多普 勒血流参数见表 2 。
表 2 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 . 4 - s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高敏 c反应蛋白( h s —C R P ) 和血清糖化血红蛋 白( t l b Al c ) 测定 对于 2型糖 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治 的临
床意义 。方法 : 选取 4 O例健 康体检者 ( A组 ) 、 4 0例 2型糖 尿病患者 ( B组 ) 、 4 0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皙( C组 ) . 均予 以 h s — C R P 、 H b A1 c 2项指标检 测 、 对 比分 析。结果 : A组 健 康 群体 h s —C R P、 H B A l e检 测 结果 分 别 为 ( 0 . 1 5±0 . 0 9 ) m d L 、 ( 5 . O l±
中外 医疗 , 2 0 1 3 , 3 2 ( 1 6 ) : 1 7 5 .
作为乳腺疾病 的重要 检查方法 之一 , 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
查 是 一 种 既 可 以显 示 肿 瘤 的 二 维 超 声 特 征 . 又 可 以 显 示 肿 瘤
[ 4 ] 潘
红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6 8例超声诊 断与临床表现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1 一l 1 编校: 陈伟/ 郑英善 ]
[ J ] . 临床 医学工程 , 2 O l O , 1 7 ( 1 1 ) : 6 9 .
的发生概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 6 0 %一 8 0 % 。而乳腺纤维腺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铁过载肝癌组织中Kupffer细胞的调控机制解析
518052,
China(Deng
Sixth People’S
SH,舭yZ,厶Ⅱ£,地J);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henzhen
Hospital(Nanshan Hospital),Shenzhen 518052,China(Liu ZX);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Yingtan People’S Hospital,Yingtan 335000,China(Yu删,凡YH);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engzhouCentralPeople’SHospital,Tengzhou277500,China(LiQ);DepartmentofHepatobili- ary Surgery,Zk First Hospital锄{如自耐to 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uzhou 412000,China(Xiao Q) Deng Xiaorong and Yu Umin are the first authors who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of H0—1.and flow cytometry(FCM)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n KCs.Those expression amount Was determined by image analyzer.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H0—1 non—bleeding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刘敏;母义明;喻丽华;窦京涛;陆菊明;潘长玉【期刊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年(卷),期】2007(015)009【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用RT-PCR测定38例T2DM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O-1 mRNA水平,超声测定颈动脉IMT.结果 T2DM组单核细胞HO-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血浆TC和HbA1c独立相关.增高的颈动脉IMT与HO-1的表达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O-1的高表达表明了氧化应激的存在,可能与高胆固醇血症和长期高血糖有关.HO-1在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页数】3页(P549-551)【作者】刘敏;母义明;喻丽华;窦京涛;陆菊明;潘长玉【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J], 张燕;沈林2.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s信号通路及糖代谢、肾功能的影响 [J], 张雪雁;王岩;黄玫;陈瑛;王新兰3.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J], 邹艺;薛耀明;易正山;沙建平;卓凤婷;曾展军4.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及其与颈动脉内膜早期粥样斑块厚度的关系 [J], 刘敏;母义明5.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 [J], 陈海英;安伶;叶盛开;温洁;任霞;朱爽;陈杰;杜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O-1与脂代谢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HO-1与脂代谢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HO-1与脂代谢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新发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变差。
它是妊娠期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5-10%。
GDM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良影响,如巨大儿、低血糖等,同时也会增加孕妇患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研究GDM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HO-1(血红素氧合酶-1)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一些研究发现,HO-1在GDM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与GDM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此外,脂代谢异常也是GDM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但其与HO-1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HO-1在GDM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进一步了解HO-1在GDM中的作用机制,为GDM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GDM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其中HO-1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孕妇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根据患者的脂代谢指标,如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将GDM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不同亚组内HO-1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HO-1与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HO-1与脂代谢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HO-1在G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丰富GDM发病机制的研究内容,为GDM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TM、TAT、PIC、t-PAI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TM㊁TAT㊁PIC㊁t-PAI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支持向量机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高敏,李宏宾,刘启龙,马宁,訾盼盼,石慧娟,杜玉明摘要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㊁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㊁血栓调节蛋白(TM)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并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㊂方法:选取2018年5月 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21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TAT㊁PIC㊁t-PAIC㊁TM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并评价预测效果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吸烟指数㊁三酰甘油(TG)㊁总胆固醇(T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中度狭窄组㊁重度狭窄组T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及Gensini评分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HDL-C低于轻度狭窄组(P< 0.05),重度狭窄组T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及Gensini评分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HDL-C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㊂冠心病病人TAT㊁PIC㊁t-PAIC㊁TM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㊂TAT㊁PIC㊁t-PAIC㊁TM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65,0.769,0.77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0ng/mL㊁0.99μg/mL㊁9.35ng/mL㊁8.83U/mL㊂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AUC分别为0.891,0.902,准确度分别为90.15%㊁92.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TAT㊁PIC㊁t-PAIC㊁TM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基于4种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对冠心病的预测效果更好㊂关键词冠心病;支持向量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诊断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3.01.026冠状动脉由于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㊁缺氧以及器质性病变,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㊂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㊂有研究表明,高凝血状态及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㊂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㊁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complex,t-PAIC)㊁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能综合反映凝血-纤溶系统情况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3]㊂目前,已有研究报道,TAT㊁PIC㊁t-PAIC及TM这4种血栓前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㊁恶性肿瘤血栓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4-6]㊂然而对冠心病的诊断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通讯作者杜玉明,E-mail:*****************引用信息高敏,李宏宾,刘启龙,等.TM㊁TAT㊁PIC㊁t-PAI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支持向量机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33-138.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病人TAT㊁PIC㊁t-PAIC及TM,并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旨在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 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21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组㊂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7]中的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首次发病,且发病24h内入院;年龄>18岁;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合并心肌病㊁心脏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合并恶性肿瘤㊁感染性疾病㊁内分泌疾病以及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血栓性疾病;近期有创伤史或手术史;精神疾病㊁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㊂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6名作为对照组㊂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方法1.2.1基础资料收集记录病人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㊁吸烟指数[吸烟支数ˑ吸烟时间(年)]㊁家族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㊂1.2.2冠状动脉造影所有病人首先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其次为股动脉,采用标准Judikins法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由2名不参与本研究但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师判读结果㊂取病变最严重处的血管内径与距该病变最近的近端未病变血管节段内径的比例表示狭窄程度,至少1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内径的狭窄程度ȡ50%,即可诊断为冠心病㊂1.2.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将不同狭窄部位与不同的权重系数相乘,狭窄部位:第2对角支ˑ0.5,第1对角支㊁后降支㊁回旋支远段㊁左前降支远段㊁左室后降支㊁后侧支㊁右冠状动脉全段均ˑ1,左前降支中段ˑ1.5,回旋支近段㊁左前降支近段ˑ2.5,左主干ˑ5;狭窄程度:完全闭塞计32分,狭窄91%~99%计16分,狭窄76%~ 90%计8分,狭窄51%~75%计4分,狭窄25%~ 50%计2分,狭窄程度<25%计1分;所有分支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所得分数之和即为Gensini评分㊂1.2.4实验室指标检测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7mL置于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充分混匀,1500ˑg离心10min,分离血浆,采用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日本Sysmex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TAT㊁PIC㊁t-PAIC及TM㊂采用7600-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及配套试剂,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采用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㊂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㊂将264例研究对象(研究组218例和对照组46例)随机抽取70%(共185例,其中研究组153例㊁对照组32例)作为训练集,其余30%(共79例,其中研究组65例㊁对照组14例)作为测试集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㊂原始数据均采用极差法进行转换,以使参数取值为0~1㊂SVM数学模型于Python3.7平台运行,采用scikit-learn0.22软件分析,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σ是主要参数,SVM模型根据两者的组合不断更新核函数,当验证结果准确率最大时,模型即停止训练,此时模型分类误差最小,参数组合为最优化㊂采用测试集数据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防止过度训练现象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㊁准确度㊁敏感度㊁特异性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㊂2结果2.1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BMI㊁家族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吸烟指数㊁TG㊁TC㊁LDL-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均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对照组(n=46)研究组(n=218)统计值P 性别[例(%)]男30(65.22)129(59.17)χ2=0.5790.447女16(34.78)89(40.83)年龄(岁)62.58ʃ7.9663.04ʃ8.12t=-0.3500.726 BMI(kg/m2)26.39ʃ3.1426.75ʃ3.20t=-0.6960.487吸烟指数(支㊃年)175.42ʃ86.58347.82ʃ256.79t=-4.494<0.001家族史[例(%)]0(0.00)3(1.38)χ2=0.6400.424高血压史[例(%)]25(54.35)128(58.72)χ2=0.2970.586糖尿病史[例(%)]6(13.04)41(18.81)χ2=0.8620.353 TG(mmol/L) 1.39ʃ0.41 1.82ʃ0.57t=-4.855<0.001 TC(mmol/L) 4.68ʃ1.07 5.19ʃ1.65t=-2.0080.046 HDL-C(mmol/L) 1.15ʃ0.260.97ʃ0.38t=3.0630.002 LDL-C(mmol/L) 2.74ʃ0.53 3.06ʃ0.79t=-2.6230.009 TAT(ng/mL) 2.30ʃ0.43 4.78ʃ1.21t=-13.702<0.001 PIC(μg/mL)0.71ʃ0.14 1.43ʃ0.33t=-14.507<0.001 t-PAIC(ng/mL) 6.77ʃ1.4713.14ʃ2.94t=-14.307<0.001 TM(U/mL)7.68ʃ1.2611.30ʃ2.21t=-10.737<0.0012.2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人临床资料比较218例病人Gensini评分在4.5~67.0分,按照3分位法将ɤ24分作为轻度狭窄组,24.1~46.0分作为中度狭窄组,ȡ46.1分作为重度狭窄组㊂3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BMI㊁吸烟指数㊁家族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TG以及LDL-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中度狭窄组㊁重度狭窄组T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及Gensini评分高于轻度狭窄组,HDL-C低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T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及Gensini评分高于中度狭窄组,HDL-C低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人临床资料比较项目轻度狭窄组(n=73)中度狭窄组(n=73)重度狭窄组(n=72)统计值P 性别[例(%)]男52(71.23)55(75.34)57(79.17)χ2=1.2250.542女21(28.77)18(24.66)15(20.83)年龄(岁)61.95ʃ8.0262.88ʃ8.0963.79ʃ8.16F=1.2640.137 BMI(kg/m2)26.27ʃ3.1626.91ʃ3.2327.08ʃ3.27F=1.5070.126吸烟指数(支㊃年)335.89ʃ245.71344.72ʃ258.39359.51ʃ269.65F=0.6520.543家族史[例(%)]0(0.00)1(1.37)2(2.78)χ2=2.0610.357高血压史[例(%)]38(52.05)42(57.53)48(66.67)χ2=3.2560.196糖尿病史[例(%)]10(13.70)14(19.18)17(23.61)χ2=2.2210.329 TG(mmol/L) 1.75ʃ0.52 1.83ʃ0.56 1.89ʃ0.61F=1.4080.115 TC(mmol/L) 4.49ʃ1.08 5.25ʃ1.49① 5.82ʃ1.83①②F=5.237<0.001 HDL-C(mmol/L) 1.38ʃ0.490.97ʃ0.37①0.56ʃ0.28①②F=12.649<0.001 LDL-C(mmol/L) 3.02ʃ0.73 3.05ʃ0.78 3.11ʃ0.82F=0.5830.469 TAT(ng/mL) 3.63ʃ0.72 4.64ʃ0.79① 6.10ʃ0.43①②F=29.175<0.001 PIC(μg/mL) 1.19ʃ0.23 1.45ʃ0.32① 1.66ʃ0.25①②F=12.181<0.001 t-PAIC(ng/mL)10.09ʃ1.1012.97ʃ1.71①16.40ʃ1.34①②F=31.069<0.001 TM(U/mL)8.94ʃ0.6911.56ʃ1.66①13.42ʃ1.14①②F=28.572<0.001 Gensini评分(分)13.48ʃ5.8933.67ʃ5.92①55.74ʃ6.25①②F=40.923<0.001与轻度狭窄组相比,①P<0.05;与中度狭窄组相比,②P<0.05㊂2.3TAT㊁PIC㊁t-PAIC㊁TM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冠心病病人TAT㊁PIC㊁t-PAIC㊁TM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7,0.537,0.833,0.789,P均<0.01)㊂详见图1~图4㊂图1TAT与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图2PIC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图3t-PAIC与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图4TM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2.4TAT㊁PIC㊁t-PAIC㊁TM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TA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781[95%CI(0.697, 0.864)],取最佳截断值3.00ng/mL时,敏感度为84.86%,特异性为65.22%㊂PIC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765[95%CI(0.675,0.855)],取最佳截断值0.99μg/mL 时,敏感度为82.57%,特异性为71.74%㊂t-PAIC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769[95%CI(0.677,0.861)],取最佳截断值为9.35ng/mL时,敏感度为84.40%,特异性为71.74%㊂TM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778[95%CI (0.692,0.864)],取最佳截断值8.83U/mL时,敏感度为79.82%,特异性为67.39%㊂详见图5㊂图5TAT㊁PIC㊁t-PAIC㊁TM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2.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冠心病(是=1,否=0)作为因变量㊂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吸烟指数㊁TG㊁TC㊁HDL-C㊁LDL-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均为连续数值型变量,取其实测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指数㊁LDL-C㊁TC㊁TAT㊁PIC㊁t-PAIC㊁TM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 OR值95%CI下限上限吸烟指数0.4070.6510.3900.012 1.502 1.476 1.692 TG 1.5120.531 6.6420.079 4.5360.325 4.648 TC 1.3540.6507.2930.006 3.872 1.467 5.701 HDL-C-0.5260.432 1.4820.0150.5910.0530.935 LDL-C0.0330.711 2.1540.011 1.034 1.017 1.921 TAT 1.4310.31912.7640.007 4.183 2.065 6.348 PIC 2.0320.96720.5230.0047.629 3.49212.575 t-PAIC 1.6920.73512.687<0.001 5.433 1.8378.954 TM 1.3420.8819.3540.005 3.827 2.5167.232常数-25.6947.28526.138<0.0012.6SVM模型建立及预测效果评价惩罚系数C= 0.859,核函数参数σ=16时,SVM模型对冠心病的辨识率最高㊂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891,SVM模型AUC为0.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度90.15%,SVM模型准确度9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4㊁图6㊂表4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模型AUC(95%CI)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Logistic0.891[0.824,0.958]90.1590.3789.1392.0666.13SVM0.902[0.838,0.966]92.0591.7493.4898.5270.49图6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3讨论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而血栓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发挥重要作用[8]㊂目前,涵盖凝血㊁纤溶系统的凝血酶原时间㊁凝血酶时间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㊁凝血因子㊁抗凝血酶㊁D-二聚体㊁纤维蛋白原㊁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是实验室常规的凝血检测项目,然而这些指标都是血栓形成后的晚期被动检测项目,对血栓前状态监测的敏感性不高,因此,血栓前标志物TAT㊁PIC㊁t-PAIC及TM逐渐被推广使用㊂解承娟等[9]研究发现,脑血栓病人TAT㊁PIC㊁t-PAIC㊁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对脑血栓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㊂周坤等[10]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病人中血栓组TAT㊁PIC㊁t-PAIC㊁TM明显高于无血栓组,这些指标与恶性肿瘤病人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㊂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中TAT㊁PIC㊁t-PAIC㊁TM水平升高,4种血栓前标志物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上述报道具有一致性㊂而刘艳红等[11]研究发现,冠心病组血浆TM㊁t-PAIC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TAT㊁PI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种指标预测冠心病的准确率却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跟样本量㊁检测方法存在差异有关㊂体内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后,TAT与抗凝血酶迅速以共价键结合,生成无活性的不可逆复合物,进而使凝血酶失活,因此,TAT作为凝血途径潜在活化的敏感指标,能直接反映机体凝血酶的活化㊂α2纤溶酶抑制物由肝脏产生且是纤溶酶最重要的抑制因子,其与血液中的纤溶酶以等比例迅速结合形成PIC,进而对纤溶酶的纤溶作用进行抑制,因此PIC成为反映纤溶系统最终阶段的纤溶酶指标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当其以等比例迅速与生理性抑制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结合后可形成t-PAIC,其水平异常升高会导致纤溶系统失调进而使血栓形成,t-PAIC既是纤溶系统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㊂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TM主要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通过与凝血酶结合进而使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剂㊁蛋白C被激活,进而对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发挥抑制作用㊂研究表明,TM在正常状态下水平极低,而在内皮细胞损伤或病变时则会异常分泌并释放入血,因此常被用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12]㊂另外,本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将病人分为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组,结果证实,冠心病病人TAT㊁PIC㊁t-PAIC㊁TM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且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该结果与刘文武等[13]报道相符㊂分析原因,各种因素导致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异常激活,进而使这4种指标生成增加,而形成的复合物及纤维蛋白异常沉积可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㊂尽管临床上将生物标志物单独或联合使用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建立联合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筛查诊断模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㊂Logistic回归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但需满足变量符合正态分布㊁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㊁相互独立等诸多条件,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㊂SVM数学模型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和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保证结果找到的极值解是全局最优,实现对样本的泛化能力,在小样本㊁高维度数据以及非线性问题的处理中更具优势㊂Bao等[14]联合10项血清指标建立的SVM模型预测肺癌的准确率达90.3%,AUC达0.901,明显高于Fisher线性判别模型㊂李广涵等[15]通过基于弹性成像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常规超声参数建立多模态超声模型发现,SVM和Logistic模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效能相似㊂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对冠心病的预测效果无明显差异,可能由于本研究仅涉及数据层面,而无文字描述㊁医疗图像等信息㊂综上所述,TAT㊁PIC㊁t-PAIC㊁TM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基于4种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对冠心病的预测效果更好㊂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纳入对象为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和健康体检者,存在样本随机性不足和选择性偏倚;未将本研究涉及的所有项目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倚;模型的稳定性仍需在多中心㊁大样本中进行验证㊂今后将通过改善以上条件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冠心病筛查模型㊂参考文献:[1]SU M,NIU Y,DANG Q,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 profiles basedon direct S-Poly(T)plus assay for detection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J].J Cell Mol Med,2020,24(11):5984-5997.[2]SHABANA,SHAHID S U,SARWAR S.The abnormal lipid profile inobes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n Pakistani subjects[J].Lipids Health Dis,2020,19(1):73.[3]CHEN Q,SHOU W,WU W,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thrombomodulin,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and t-PA:PAI-1complex[J].Journal of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19,33(6):e22913.[4]YAMADA S,ASAKURA H.Management of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aortic aneurysm andvascular malform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2021,113(1):15-23.[5]付阳,刘玉梅,金亚雄,等.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血栓栓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8):583-587.[6]吕永楠,任玮,陈晶晶,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17,27(3):43-46.[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8]PAPANDREOU C,SALA-VILA A,GALIÉS,et al.Associationbetween fatty acids of blood cell membranes and incidence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Vascular Biology,2019,39(4):819-825.[9]解承娟,李满桂,任啟霞,等.血栓前标志物TAT㊁PIC㊁TM㊁tPAIC在脑血栓中检测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2):370-371. [10]周坤,周玉珍,郑遵荣,等.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11):994-999. [11]刘艳红,李艳.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㊁纤溶检测指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1):139-142.[12]RODRIGUES A T,RODRIGUES J T,RODRIGUES C 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rombomodulin and high mobility groupbox1in sepsis patients[J].World J Crit Care Med,2020,9(4):63-73.[13]刘文武,罗显元,葛以山,等.血清HNP1-3㊁t-PAI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9,59(28):69-72. [14]BAO X,SHI R,ZHAO T,et al.Immune landscape and a novelimmunotherapy-related gene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outcome in early-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J].Journal ofMolecular Medicine(Berlin,Germany),2020,98(6):805-818. [15]李广涵,刘建,武敬平,等.基于支持向量机多模态超声模型诊断肾疾病[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6):898-902.(收稿日期:2021-05-28)(本文编辑郭怀印)。
血红素加氧酶1在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ttn fh meo y e a e 1 n s ae rti fc r imy c t s d tr i e y we tr lt o g o e x g n s a d Ca p s 一3 p oen o ad o o ye wa ee n d b sen b o.Reul :Co  ̄ e i m s t s mp d
Ex e so nd sg fc n e o m e o yg na e 1 i c r o y c t r m e t pr s i n a ini a c f he x e s n a dim o y e f o i lf v ntiul r h pe to y t a tf iu e e rc a y r r ph o he r a l r
[ src]Ob et e oo sreterl n inf a t fa o ts n e x gn s n tet n io rm e Abta t jci :T b ev h oea d s icn p poi a d hmeoy e ae 1i r s inf L f v gi o s h a t o t
g u n 1)vnr u r ye r h r p(= 0 ha i r g u n l)A e 6w este a f hm-pr e r p(= , etcl pro yg u n l) erf l er p(= o f r ek,h t o sa oe t o o i a h tp o , t au o .t rs ad
go p a d v n r u a y e t p yg o pwe ek l d Af r1 e s h aso e r alr o p wee kl d h e — ru n e ti lrh p rr h ru r i e . t 4 we k ,ter t fh a t i eg u r i e .T eh mo c o l e f u r l d n mi aa tr n e tiua y eto h r td e . o o i r tie n st y u ig T y a c p rmeesa d v nrc lrh p rrp ywe esu id Ap ptsswe e san d i i b sn UNEL. h n— u T e mo i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是指位于人类染色体六上的一种基因,全称为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Regulatory Subunit-Associated Protein 1-Like 1。
它编码一种蛋白质,与调控细胞周期和转录调控有关。
CDKAL1基因与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包括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细胞的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调节等。
这个基因的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CDKAL1基因中的一种常见的多态性变异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变异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葡萄糖的调节,进而影响体内血糖水平。
此外,研究还发现CDKAL1基因的变异可能与甲基化修饰有关,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这可能会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以及转录调控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多个层面的生物学过程。
总之,CDKAL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基因,与糖代谢调节和其他一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于了解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潜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黄酮类中药单体干预Nrf2
◆综 述◆黄酮类中药单体干预Nrf2/HO -1通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刘映君1,阴永辉2,王文宽1,张金涛1,孔 畅1(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摘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
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 -1)信号通路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靶点。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黄烷醇、花青素等黄酮类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Nrf2/HO -1信号通路发挥缓解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66篇。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黄酮类中药单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纤维化;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R259.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2-0246-08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2.019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onoid Monomer in Treating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by Regulating Nrf2/HO -1 Signaling PathwayLIU Yingjun 1,YIN Yonghui 2,WANG Wenkuan 1,ZHANG Jintao 1,KONG Chang 1(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1,China )Abstract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heme oxygenase -1(Nrf2/HO -1) signaling pathway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Flavonoids ,flavonols ,dihydro⁃flavonoids ,isoflavones ,dihydroisoflavones ,chalcones ,flavanols ,anthocyanins and other flavonoid monomer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an alleviate oxidative stress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hibit apoptosis ,alleviatefibrosis and improve hemodynamics ,etc. by regulating Nrf2/HO -1 signaling pathwa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iabetic nephropathy ,diabetic peri -pheral neuropathy and other diabetic 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 There are 66 references in total.Keywords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nuclear factor -[收稿日期] 2023-11-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0472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MH088)[作者简介] 刘映君(1997—),女,山东寿光人,2021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gpx1基因作用
gpx1基因作用
GPX1基因是人体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的基因。
该基因编码了GPX1酶,
它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参与清除细胞内产生的过氧化物,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GPX1基因的主要作用有:
1. 抗氧化作用:GPX1酶能够催化谷胱甘肽与过氧化氢等过氧
化物反应,将其还原为无害的水和相应的醇。
通过这种抗氧化作用,GPX1能够清除细胞内过氧化物,减轻细胞受到氧化应
激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2. 调节氧化还原平衡:GPX1参与调节细胞内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还原酶(GSH/GSSG)比值,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谷胱甘肽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酶抗氧化物质,通过与GPX1酶相互作用,能够保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的稳定和正常功能的发挥。
3. 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研究表明,GPX1基因表达水平
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GPX1的表达可以影
响细胞周期蛋白的水平,进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展和细胞分化的过程。
总之,GPX1基因通过编码GPX1酶,发挥重要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并参与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和细胞周期的调控。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CYP2C19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是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其基因多态性不仅影响心血管疾病中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性,而且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及在心血管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标签:CYP2C19;基因多态性;冠心病;氯吡格雷细胞色素P450(CY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以血红素为辅基的b族细胞色素家族蛋白酶,因与一氧化碳的结合物在波长45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而得名,包含57个活性基因和58个假基因。
P450家族中,在药物代谢占主要地位有五种:CYP1A2、CYP2C9、CYIY2C19、CYP2D6、CYP3A5。
CYP2C19不仅参与多种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如药物(氯吡格雷、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伏立康唑等)、乙醇、环境污染物等,而且参与内源性物质如花生四烯酸、类固醇等的代谢。
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以及心血管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CYP2C19概述CYP2C19基因定位于人类10号染色体q24,1-q24.3区,包含9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编码49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氨基酸主要存在肝微粒体中,目前共发现35个等位基因。
CYP2C19*1为野生型等位基因,CYP2C19*2等位基因是外显子5第681位的碱基发生G→A突变,CYP2C19*3等位基因是外显子4第636位的碱基发生G→A突变,这两种突变产生的终止密码子使蛋白合成提前终止,降低了该酶活性。
CYP2C19*2、CYP2C19*3是东亚人群最常见的两种功能缺失型基因,CYP2C19*4、CYP2C19*5、CYP2C19*6、CYIY2C19*7、CYIY2C19*8等位基因导致酶活性显著降低甚至消失,但在东亚人群中比较罕见。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李洪梅2023观点(精)
目录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0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002 1. DKA发病大多存在应激因素 / 003 2. DKA的病理生理过程 / 004 3. DKA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008 4. DK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009 5.特殊类型的DKA / 011 6. DKA的并发症 / 013 7. DKA的治疗 / 014 8. DKA发生腹痛的原因 / 022 9.如何降低以腹痛为首要表现的DKA的误诊率 / 02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李洪梅2023观点 (精)
书籍
01 推荐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目录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李洪梅2018观点(精)》是2018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洪梅、王 凯亮。
推荐
本书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DKA、HHS、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一一列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将诊治 过程详细编写出来,同时把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合并的主要应急状态的处理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糖尿 病急性并发症在临床上多见,且危害巨大,是糖尿病患者临床病危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糖尿病急性并发 症进行阐述具有重要的临床士,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 病学会营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内分泌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理事,保健医学研究会老 年骨质疏松分会委员,老年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糖尿病协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代谢病协会副会长。
血红素氧合酶-1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曹学锋;格日力【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2(021)012【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曹学锋;格日力【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中心,青海西宁810000;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中心,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血红素氧合酶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时对细胞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减轻组织损伤。
HO-1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就HO-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1 血红素氧合酶概述1.1 血红素氧合酶 (heme oxygenase,HO)血红素氧合酶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3种HO的同工酶,分别为HO-1、HO-2和 HO-3。
它们是不同基因编码的产物,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多数体细胞中。
HO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能催化血红素在体内氧化分解形成胆绿素、一氧化碳 (CO)和铁(Fe2+)。
胆绿素在体内立即被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而铁离子诱导铁蛋白的合成。
1.2 HO-1HO-1即热休克蛋白32(heat shock protein,HSP32),又称诱导型HO-1,是一种拮抗氧化应激的抗氧化酶,分子量为32 kD,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尤其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的微粒体中,以心、肺、肾、脾脏、肝脏、骨髓和网状内皮细胞中活性最高。
人HO-1大约有288个氨基酸,HO-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22q12,HO-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1]。
HO-1能被各种引起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因素所诱导,包括血红素、高氧、缺氧、热休克、内毒素、过氧化氢、细胞因子、紫外线、重金属和一氧化氮(NO)等,这些诱导剂的共同特征是可以产生氧化应激。
acox1基因作用
acox1基因作用摘要:acox1基因作用概述1.acox1基因简介2.acox1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3. acox1基因突变与疾病关联4.当前研究进展与展望正文:acox1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acox1基因,分析其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当前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1.acox1基因简介acox1基因,全称为acyl-CoA oxidase 1 gene,编码一种名为acyl-CoA 氧化酶1(ACOX1)的蛋白质。
ACOX1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具有高度保守性。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acox1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表明该基因在生物体中具有关键作用。
2.acox1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ACOX1蛋白质具有脂肪酸氧化的关键作用。
脂肪酸氧化是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长链脂肪酸进行氧化,生成酰基辅酶A(acetyl-CoA),进而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ACOX1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促进脂肪酸氧化反应的进行。
此外,ACOX1还在生物体内调节脂肪酸代谢,维持细胞内能量平衡。
3.acox1基因突变与疾病关联近年来研究发现,acox1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存在关联。
例如,在遗传性脂肪酸氧化障碍症(FAOD)患者中,acox1基因突变导致ACOX1酶活性降低,影响脂肪酸氧化过程,导致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此外,acox1基因突变还与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4.当前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对acox1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疾病关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acox1基因表达调控:研究acox1基因在不同生物体、不同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揭示其调控机制,为解析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提供依据。
(2)ACOX1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通过蛋白质晶体学、生物化学方法等研究ACOX1酶的结构与功能,以期为进一步了解酶催化机制和疾病关联提供理论基础。
PPP1R3G基因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PP1R3G基因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导师:本人准备开展PPP1R3G基因功能研究的课题,特向您提交开题报告,敬请指教。
一、课题背景PPP1R3G又被称为R5亚基,是磷酸酶1抑制剂-3家族蛋白的重要成员,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表达。
研究表明,PPP1R3G在糖原合成和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以及脂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PPP1R3G在人体体重控制和代谢紊乱中存在关键作用。
PPARγ和GLUT4是两个与PPP1R3G有密切关联的因子,它们可以调节PPP1R3G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响应,从而对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总体看来,PPP1R3G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其功能和调控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之处。
因此,开展PPP1R3G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深入探究PPP1R3G基因的特性和调控机制,为了解其在脂代谢和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研究目标为:1.分析PPP1R3G在正常和糖尿病代谢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2.探究PPP1R3G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机制,以及通过哪些信号通路对胰岛素的影响。
3.研究PPP1R3G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机制,特别是寻找其与脂肪酸代谢关联性以及对脂肪细胞转移的影响。
4.检测PPP1R3G与PPARγ和GLUT4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其存在关联的生物学意义。
5.探究PPP1R3G在人体中的途径和机制以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PPP1R3G的相关功能进行研究。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构建PPP1R3G基因不同功能区的酵母双杂交表达系统,寻找其与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
2.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PPRE、GLUT4以及胰岛素下游信号通路与PPP1R3G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3.利用RNA干扰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干预或改变PPP1R3G表达,研究不同表达水平下的代谢调控作用。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调控机制开题报告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调控机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是一种重要的内质网膜酶,参与胆固醇酯化反应,并调节膜脂代谢。
它在体内不仅具有储存神经胆固醇的作用,还参与了胆固醇代谢、胆汁酸合成和睾酮合成等生理过程。
ACAT1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疾病等。
因此,进一步研究ACAT1的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已知的ACAT1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稳定性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以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ACAT1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1. ACAT1的转录调控机制ACAT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以和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如PPAR、LXR、SREBP等。
这些转录因子在胆固醇代谢、脂褐质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ACAT1的转录水平影响其表达量。
2. ACAT1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翻译后修饰是指对已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化学修饰或结构改变的过程。
ACAT1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等,这些修饰可以影响ACAT1的酯化活性、亚细胞定位和稳定性。
3. ACAT1的蛋白质稳定性调控机制蛋白质稳定性是指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内稳定存在的能力。
ACAT1的蛋白质稳定性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蛋白酶降解、热休克蛋白帮助、分子伴侣等。
4. ACAT1的亚细胞定位调控机制ACAT1在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直接影响了其功能表现。
ACAT1主要定位于内质网膜,但也参与过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
ACAT1亚细胞定位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ER膜蛋白的影响、脂质环境等。
研究意义和展望:探究ACAT1在胆固醇代谢、性激素合成、肝脏代谢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成为了相关疾病管理方向的热点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重点关注ACAT1与疾病发展的关系,并探究相关因素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转化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w h o h a d p o s i t i v e r e s u l t s i n c o r o n m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f C AG 1 w e r e d e i f n e d a s C H D g r o u p . A n d 5 9 s u b j e c t s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 N a n p i n g 3 5 3 0 0 0 , C h i n a ; 2 . T h e F i r s t D e p a t r me n t o f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Na n p i n g C i t y A il f i a t e d t o F u j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 Na n p i n g 3 5 3 0 0 0 , C h i n a
『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1 . 4
பைடு நூலகம்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1 6 7 3 — 7 2 1 0 ( 2 0 1 3 ) O 3 ( c ) - 0 0 1 8 - 0 3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h e me o x y g e n a s e - 1( HO一 1 ) g e n e p r o mo t —
S S、 s L 、 L L 3种 基 因型 ,冠 心病 组 的 S等 位 基 因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P<0 . 叭) , S S基 因型亦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 冠 心病 组 HO 一 1蛋 白表 达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 P<0 . 0 1 ) 。 结论 糖 尿病 人 群 中 , H O一 1的基 因 多态 性与 冠 心 病易 感 相关 , 拥 有 长重 复序 列 ( L等位 基 因 ) 者, 其 HO ~ 1表达 水平 明显 减 低 , 为 冠心 病易 感人 群 。 f 关键 词1 血 红 素氧化 酶 一 1 ; 基 因多 态性 ; 冠 心病 ; 糖 尿 病
mo t e r p o l y mo r p h i s m,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 HO-I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M e t h o d s 6 2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
e r p o l y mo r p h i s m i n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L U O S h u n x i a n f XU S h a n g h u a I Z H A N G H o n f Z H O N G We n l i a n f f = , Y a n q i n f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a n d h e me o x y g e n a s e 一 1( H O— 1 ) g e n e p r o —
3 5 3 0 0 0; 3 5 3 0 0 0
【 摘 要】目的 研 究糖 尿病 患者 血红 素 氧化 酶 一 1 ( HO一 1 ) 基 因 多态 性 及 H O一 1表达 水 平 与 冠心 病 易感 性 的 关 系 。 方法 选 择经 冠 状动 脉 造影 证 实 为冠 心病 或 排 除冠 心 病 的糖 尿病 患 者分 别 为 6 2例和 5 9例 , 采用 聚合 酶 链反 应
1 . T h e F i r s t D e p a t r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p i n g C i t y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F u j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
・
论
著 ・
2 0 1 3 年 3 月 第 1 0 卷 第 9 期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 一 1 基 因多态性 的表 达及其意义
罗顺祥 徐 尚华 张 虹 钟 文 亮 吴艳 晴
l - { 昌建 医科 大学 附属 南平 市第 一 医 院心 内科一 区 , 福 建南 平 2 . 福 建 医科 大学 附属 南平 市第 一 医 院骨科 一 区 , 福 建南 平
( P C R) 检 测 HO 一 1 启动子区 G T重 复 『 ( G T) n 1 多 态 性 并 进 行 基 因分 型 , 用 蛋 白质 印迹 法 ( We s t e r n b l o t ) 测 H O一 1的
表达 水 平 。 结 果 ( G T) n重 复 次数 在 1 4 ~ 3 9之 问 , 将( G T ) n重 复 序 列分 为 S ( n < 2 7 ) 和 L( n  ̄2 7 ) 两 种等 位 基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