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5单元 第19课 杠杆青岛版(六年制)
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19.《杠杆》教学设计
19.《杠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杠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机械》中的第二课时,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杠杆——天平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玩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用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景图引出活动指向“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你有什么想法?让我们来研究吧。
”紧接着出示了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典型材料。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我们来研究杠杆”包括两个环节:环节一出示了杠杆的定义和三要素;环节二让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有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以“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接着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工具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提出了两个活动指向,活动一制作“艺术品中的杠杆”侧重于渗透“科学与艺术”的思想,活动二“找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于“科技与人文”。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材中安排的直尺撬起字典的实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仿做是没有难度的。
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去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同时,对杠杆的认识延伸拓展到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跳跃,需要在教师的提示和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
2.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 《杠杆》 ︳青岛版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的内容《杠杆》。
主要研究:杠杆的作用。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运用它采集整理信息,分析和解读数据。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重点: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掌握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以及等臂杠杆的条件。
教学难点:难点:通过处理归纳实验数据找出科学规律。
区分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记录表(按八人一组配备)、字典、直尺、橡皮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生:好。
师: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行人的去路,一个大力士自告奋勇想要搬开这块大石头,可是他使尽了浑身解数,那块石头还是纹丝不动。
行人面面相觑,大力士不堪受辱,于是说:“你们有谁可以把这块大石头搬开,我给他五两银子。
”人们纷纷上前去尝试,可是最终都败兴而归。
这时,一个身材十分瘦弱的白胡子老爷爷拿着一根长棍子,一个小石块走了过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老爷爷能不能把石头搬开?生:能。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杠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简单的机械。
(板书课题:杠杆)师随即出示杠杆示意图,并适时解释杠杆的概念及特点,找到杠杆的力点,支点和重点,并板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杠杆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杠杆青岛版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也是机械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杠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知识点被介绍给学生。
本文将根据任务名称,分享一份关于杠杆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原理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原理,包括力臂和力的平衡。
3. 理解杠杆的应用,并能够举例说明。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杠杆的示例和实物(如剪刀、秋千等)。
3. 实验材料:木棒、书本、砝码等。
4. 实验工具:测量尺、天平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你见过杠杆吗?在哪些日常生活中使用了杠杆?- 杠杆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吗?2. 概念讲解(约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教师向学生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并引导学生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进行思考。
- 什么是杠杆?它是如何工作的?- 根据支点的位置,杠杆分为哪几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杠杆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杠杆实验(约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探究杠杆原理。
- 实验1:用两本书和一根木棒制作杠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2:用秋千或剪刀等示例,让学生尝试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对平衡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分析(约15分钟):让学生归纳整理实验结果,并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改变力臂的长度会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改变力的大小会对平衡有什么影响?5. 杠杆的应用(约1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例子和观察结果。
- 杠杆在哪些工具中被使用了?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6. 总结(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检查学生对杠杆的理解程度。
小学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杠杆》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通过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善于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运用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进步,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
四、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杠杆尺及勾码、硬直尺、橡皮、字典、信封2 个(一个装实验记录表、一个装杠杆工具分类表)、实物杠杆工具1-2 件(钳子、镊子、剪刀等)。
教师演示材料:杠杆尺及勾码、直尺、橡皮、杠杆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展示多媒体课件:路中间有一个大石头,小明使劲推也推不动,急的团团转,你能不能帮他想个办法?(引导学生想各种办法、想到木棍)师:后来他灵机一动也想了个办法,一起往下看(继续放课件:找了个木棍撬动石头),他是怎么做的?小明的做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表扬学生善于动脑)。
【课题的导入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杠杆的神奇功能,引起探究兴趣。
】提问:同样一块石头,一开始的时候没搬动,后来却移动了,是小明的力量变大了,还是怎么回事啊?(引导学生说出是这根棍子起了作用)归结问题,引出课题:这根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一种简单机械——杠杆(板书:19 杠杆,出示课件,杠杆的定义)二、探究杠杆的特点(一)初步感知1.师生对话:同学们,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来做一个杠杆游戏?引导学生在直尺下垫一块橡皮,在直尺的一端压上几本厚书,然后用手在直尺的另一端用力向下压,让学生体验一下有什么感受。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5单元 第19课 杠杆青岛版(六年制)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一.填空1、当用一根棍子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承受重物的点叫做()。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4、生活中()、()、()、()等工具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5、镊子、手术剪刀、筷子、理发剪刀都属于()杠杆;果枝钳、核桃夹、瓶盖启子、独轮车属于()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二、判断1.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杠杆是否能省力,与支点、力点、重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3.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4.使用杠杆时,一定能省力。
()5.使用杠杆时,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
()6.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使用普通剪刀时,被剪的物体放在刀口的尖部最省力。
()要将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起出来,用钉锤最省力。
()7.夹馒头的夹子是个省力的杠杆。
()8.杠杆工作时,主要作用点包括三点:支点、力点和重点。
()9.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组成的复杂机械。
()10. 天枰利用的是杠杆省力的作用制成的。
()11.螺丝钉和斧头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制造的。
()12.从木头里起出铁钉最好使用螺丝刀。
()13.小木船上使用的船桨是一种省距离的杠杆。
()三、选择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是应用了杠杆的( )作用。
A. 省力B. 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2.小明和爸爸玩跷跷板。
当小明离支点(),爸爸离支点()时,小明才能把爸爸跷起。
A.近B.远3.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近,就越()。
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4.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远,就越()。
A.省力 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5.使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及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题及答案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试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试验1个,学生制作试验5个,学生分组试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隐私》试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试验类型:演示试验试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试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视察现象。
试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更,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留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假如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试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其次课我们的呼吸)试验类型:分组试验试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试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化瓶内,视察看到什么现象。
试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留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干脆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详细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视察石灰水变更,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视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9杠杆|青岛版(六年制)(共13张PPT)
猜一猜:哪一把剪刀是费力,哪一把剪刀省力呢?
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
请问,他的话有道理吗?
请问,他的话有道理吗?
•当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打开课本59页,观察图片,它们分别是哪一种杠杆呢?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到杠杆呢? 请问,他的话有道理吗?
杠杆
杠
自学提示:
打开课本57---58页,看看书中会有什 么发现。
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
认识杠杆
一个棍子,当用它撬重 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 的机械—————杠杆
支点: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 绕着转动的点。 力点:杠杆上用力的的点。 重点:承受重物的点。
实验要求
温馨提示:
1、每个点都要集中,不要分散,显示在杠杆尺 打开课本59页,观以自由更换钩码的个数,数清距支点的个数,将另一端所挂钩码个数与距支点的个数逐一进行记录。
食品夹
钓鱼竿
一进行记录。 力点:杠杆上用力的的点。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到杠杆呢?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一个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实际上用杠杆移动地球 是不可能的,但这反映 了阿基米德发现杠杆规 律后的兴奋心情。
拓展活动:
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
当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2、可以自由更换钩码的个数,数清距支点的个 请问,他的话有道理吗?
当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打开课本59页,观察图片,它们分别是哪一种杠杆呢?
数,将另一端所挂钩码个数与距支点的个数逐 一个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word教案 (3)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几点做法。
1.科学探究,兴趣必先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儿童来说,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总想弄个究竟。
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特征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教学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情境,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节课,选择班内力量悬殊的两位学生来完成这项比赛,令人大跌眼镜的比赛结果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科学探究,方法需指导。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所进行的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学习、应用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的各种活动。
学生正是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但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家那样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开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与评价,一是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二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给学生以激励;三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适切度、价值性;四是进行问题筛选,为下一步科学探究作好定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9、杠杆 青岛版(六年制)
活动一、玩一玩,认识杠杆上的三点。
1、师谈话:想不想玩一个撬石头的游戏啊?利用你们桌上的材料,搭建一个杠杆玩一玩吧!(提示:在玩的时候要注意杠杆的哪些地方起了关键作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字典、小木块、尺子等材料作一个杠杆。
操作自己制作的杠杆,体验杠杆上的三点。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说一说杠杆尺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明确杠杆尺也是一种杠杆。
师演示:用两个钩码做重物挂在左边1刻度的位置,老师在右边轻轻用力,撬起重物。现在老师也用钩码代替手的力量,看看我用了多少力气。在2刻度的位置用一个钩码,看怎么样?(杠杆尺平衡了)
此时,杠杆尺上也隐藏着三个点,谁看出来了?(生答并在杠杆尺上指出)
(3)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
(5)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总结总结规律: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如:开瓶器、跷跷板、剪刀等。
师小结板书杠杆的三点。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1、体验杠杆的作用
(1)提出问题:杠杆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玩撬石头装置。(提示:改变支点的位置试一试)
(2)让学生根据玩的体验猜测杠杆的作用,填写撬石头体验记录单。
(3)汇报交流。
(4)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做实验)
2、认识杠杆尺
3、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
(1)思考讨论:在杠杆尺左边2刻度的位置挂两个钩码的重物,有几种方法可以撬起重物?
最新青岛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精品教案 (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习题青岛版六三制
19、杠杆
一、填空。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着支点转动的。
2、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 ,人对杠杆作用力的点叫力点 ,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
3、使用杠杆时,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力不费力。
二、判断。
1、生活中很多用品都用了杠杆的原理。
(√)
2、用一根木棍撬一块大石头时,使用的省力杠杆。
(√)
3、杠杆在任何时候都是省力的。
(×)
三、选择。
1、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D)
A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B镊子是一种杠杆,用它夹东西很省力C杠杆的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 D夹子也是一种杠杆
2、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近,就越( A)
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
3、“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是运用了( C )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D滑轮
四、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答:省力:扳手,螺丝刀,钳子,铁锤
费力:扫帚,筷子,鱼杆,镊子
不省力不费力:天平
1。
2021青岛版六制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19《杠杆》课件
活动过程
结论:
活动二:了解杠杆的作用。
1.力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的,这 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 的,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 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摇水装置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根据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19. 杠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认识杠杆。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认识杠杆。
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猜一猜跷跷板采用什么样的原理制作而成?
杠杆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认识杠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认识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力点
动 力
O
重
支点
点
阻 力
活动过程 活动二:了解杠杆的作用。
杠 杆 尺
活动过程 活动二:了解杠杆的作用。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
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 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活动过程 活动二:了解杠杆的作用。
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它们是杠杆吗?为什么?
老虎钳
羊角锤
剪刀
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和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 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寻找我们身体中的杠杆。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word教案 (3)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几点做法。
1.科学探究,兴趣必先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儿童来说,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总想弄个究竟。
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特征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教学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情境,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节课,选择班内力量悬殊的两位学生来完成这项比赛,令人大跌眼镜的比赛结果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科学探究,方法需指导。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所进行的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学习、应用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的各种活动。
学生正是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但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家那样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开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与评价,一是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二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给学生以激励;三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适切度、价值性;四是进行问题筛选,为下一步科学探究作好定项。
2019版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教案 (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word教案 (5)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 杠杆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杆做有关杠杆的探究实验;能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按照省力、费力的标准会分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杠杆平衡的认识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是木棒6根、镊子6个、夹子6个、订书机6个、剪刀6个、羊角锤6个、钳子6个、干果钳6个、起子6个、托盘天平1个、杠杆尺6个、钩码若干、课件。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活动中先展示了一幅图片《龙虾网与鱼尾巴》,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
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用阿基米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讲述阿基米德为国王创造了一套机械系统,国王用这套系统顺利让大船入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教师设问:现在我端坐在凳子上,谁能把我连凳子给挪动到一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咱班谁的力气最大?好你上来试试。
(大力士上台来试,结果不行。
)谁的力气最小?(一个文弱的女生举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要求。
(全班学生均露出怀疑的表情。
)看来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你也来试试。
(教师让女生上台,提供给女生一根木棍,并小声地告诉她方法,结果一下子就把教师连凳子给撬了起来。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word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杠杆一、教课目标1.经过本课教课,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以及杠杆在实质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领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认识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课重、难点:让学生经过亲身着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悟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差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课准备1.分组实验资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资料:同分组资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课课件(杠杆上三点表示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四、教课过程(一)教课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发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而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解说。
(出示杠杆三点表示图)当这根棍子,按推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一般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类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头环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要点。
手关于杠杆使劲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边解说边在表示图上出示名称)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地点。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地点。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1)议论:经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讲话怀疑,使用杠杆是否是必定能省力?有什么状况下才能省力呢?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挪动支撑小木块的地点,改变支点地点或改变力点地点,再用小姆指使劲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议论:使用杠杆必定省力吗?什么状况下省力?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解说:为了正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word教案 (5)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 杠杆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杆做有关杠杆的探究实验;能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按照省力、费力的标准会分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杠杆平衡的认识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是木棒6根、镊子6个、夹子6个、订书机6个、剪刀6个、羊角锤6个、钳子6个、干果钳6个、起子6个、托盘天平1个、杠杆尺6个、钩码若干、课件。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活动中先展示了一幅图片《龙虾网与鱼尾巴》,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
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用阿基米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讲述阿基米德为国王创造了一套机械系统,国王用这套系统顺利让大船入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教师设问:现在我端坐在凳子上,谁能把我连凳子给挪动到一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咱班谁的力气最大?好你上来试试。
(大力士上台来试,结果不行。
)谁的力气最小?(一个文弱的女生举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要求。
(全班学生均露出怀疑的表情。
)看来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你也来试试。
(教师让女生上台,提供给女生一根木棍,并小声地告诉她方法,结果一下子就把教师连凳子给撬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19.杠杆
一.填空
1、当用一根棍子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承受重物的点叫做()。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4、生活中()、()、()、()等工具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5、镊子、手术剪刀、筷子、理发剪刀都属于()杠杆;果枝钳、核桃夹、瓶盖启子、独轮车属于()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二、判断
1.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
2.杠杆是否能省力,与支点、力点、重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3.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
4.使用杠杆时,一定能省力。
()
5.使用杠杆时,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
()
6.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
使用普通剪刀时,被剪的物体放在刀口的尖部最省力。
()要将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起出来,用钉锤最省力。
()7.夹馒头的夹子是个省力的杠杆。
()
8.杠杆工作时,主要作用点包括三点:支点、力点和重点。
()
9.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组成的复杂机械。
()
10. 天枰利用的是杠杆省力的作用制成的。
()11.螺丝钉和斧头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制造的。
()
12.从木头里起出铁钉最好使用螺丝刀。
()
13.小木船上使用的船桨是一种省距离的杠杆。
()
三、选择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是应用了杠杆的( )作用。
A. 省力
B. 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2.小明和爸爸玩跷跷板。
当小明离支点(),爸爸离支点()时,小明才能把爸爸跷起。
A.近
B.远
3.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近,就越()。
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
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
4.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远,就越()。
A.省力 B.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
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
5.使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是()。
A.螺丝钉 B.核桃夹子
6.下面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指甲刀
B、钓鱼竿
C、天平
7.用杠杆撬动大石头时,它是围绕()转动的。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力点 B.重点
C.支点
D.以上都不是
8.下面不是省力杠杆的是()。
A铁皮剪B断线钳C钓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