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教学课件(共43张)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专题复习 (共19张PPT)
【互动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行使权利 的主体 组织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全体人民 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 分权与制衡 资产阶级民主
性
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民国时期的民主、法治与现代的民主法治 有何不同?从演变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坚持依宪执政”的新论断。 • 6、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方针载入宪法。
•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 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 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摘自十九大报告
新的视角看历史——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
括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政治上的
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
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一根两基):
政治制度 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意 义
中共领导 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 协商制度
各族自治县是指该县内少数 民族人口占多数,但几个大 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当, 没有绝对优势,是各族联合 自治的意思。如广西的龙胜 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 10种之多。1999年全县总人 口16.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 万人、瑶族2.7万人、壮族 3.3万、汉族4万人、侗族4.5 万人,其它少数民族有毛南 族、回族、黎族、土家族、 白族、彝族。
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2)1954年宪法 (主要内容、特点、性质和意义)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二届政协会议 (3)新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 领导的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立过哪 些统一战线? (1) 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 (2)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过程 ①初步形成: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②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2)实践展开: 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②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③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④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⑤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3)意义:P68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 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2)政治、思想、理论上: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 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新 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3)组织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 十年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 乱时期。 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单元综合提能 课件张 精品
解析:材料中“中俄”、“中美”以及中国与欧盟分别建立各 种“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突出特点,其目的 主要是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故 A 项正确。 答案:A
三、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时期
国际形势
中国反应 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思想,为维护世界和 平,中国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 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 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的标志。毅然参加朝鲜 战争,有力地捍卫了国 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内 政上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建立起来
解析
3. 1996 年, 中俄宣布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 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 关系”。1998 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 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
发展演变 1949年初步建立, 1956年发展到一个 新阶段,“文化大 革命”期间遭到严 重破坏,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加 强和完善
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
政党 制度
参政议政热情,开
创了群策群力共同 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民族 制度
1949年确立,1982
年健全和发展
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 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 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
A.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单元综合检测 点击此处
解析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节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件1(17张)
西藏 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______
自治区成立。 ③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 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微点归纳】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 (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 力是合适的。 (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 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 1954 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 制定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第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
问题:(4)史料四的画线 部分突出体现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哪一特点?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民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读 史 史料一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四章 设 疑 有 得 问题:(1)史料一反映出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 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或国家 的统一性)。 (1)前提是 在国家的 统一领导 下。 问题:(2)从史料二特别是画 (2)基础是 线部分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 制度的哪一显著特点? 聚居。 提示: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 ,核心是自治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领导人思想转变及影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 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 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 的思路。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解 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体制改 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0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02
03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04
政治制度完善与民主法治进步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领导水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 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0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邓小平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阐 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典型案例分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 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 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灾难性 破坏。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探究]
[提示]
结合史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
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 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 人与人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并建立个人与社会、 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 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 基础上 础上 资产阶级 三权分立制 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 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 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 集团利益
经济基础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行使权力 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 的主体 不 是全体人民 同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点 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 主要权力 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 机构 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 国家权力
史料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其特
定内涵是什么?有何国际意义?
[提示] 史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
事求是、科学地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尝试。 “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 其特 定内涵是指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 地位和 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其前提是“一国”。国际意义体 现在“一国两制”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提供了借鉴。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 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 协商、科学决策。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 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4-1新中国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历程 81张
参考答案: 1.(1)人民解放战争 国旗 首都 代国歌 2.(1)西柏坡 (2)北平 共同纲领
中央委员会
3.开国大典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 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 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初级阶段。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纲 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要求 ③“文化大革命”。 ④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 聚焦 依法治国方略。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探究1
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请问答: (1)指出与图1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 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 (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3)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专题4 第1讲
走向考 ·历史 ·人民版
3.从“文革”看民主法制建设:“文革”的动乱,是对 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文 革”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____________,完 善国家的________和________,深入持久地进行________教 育。
必修一
专题4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________”倾错误发展的恶果。 (2)主要表现 ①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____________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②中共领导的____________制度遭到破坏,许多民主党派 负责人被无情批判。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与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 意义 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 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形成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 基础 制独裁的历史 组织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 形式 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指导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思想 针,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拥护
④宪法保证:1982 年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⑤定为国策: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 方针,使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 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日渐完善;港澳同胞的愿望。
解析
(
)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形成过程
①雏形: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针对祖 国统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②酝酿:1981 年,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 方针”。
③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
1.(2016· 临沂期中)下图所示为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 版的部分内容,最右侧标题写着:“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 大宪章”。下列对“人民大宪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与英国《大宪章》的实质一致 B.反映了我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的原则 C.是报纸工作人员排版的失误 D.表明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 地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说明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备考指要】1、高考命题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体制。
2、对于新中国政治的考查高考试题突出“中国特色”,很多试题要求考生认识中国民主政治与西方代议制的不同。
【自主学习】考点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_》,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在代行________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________。
(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________》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
(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________原则。
(3)内容:大会通过了《________》,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地位:是我国________的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________和________。
(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________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历史:第六单元《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3-1
互监督,健全和发展民主政治
• 3 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初建,1954年明确,1984年颁布 专门法
• 4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1998年九届人大通过法律,大力推进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 实行乡: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 • ①建立:1954年 • ②发展和巩固:1959年,1964年,1999年 • ③地位和作用:根本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体现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广泛性
• 2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 ①建立和发展:1949年初建、1954年回归本职、1956年八
• 一 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A 为实现民主的一系列武装斗争和工农运动 • B 政治努力: • ①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指出,统一中
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
• ③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 • ④1945年,在重庆谈判中,力争和平与民主 • ⑤1946年,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领导人民通过
了一系列有利民主的协议。
•
新的裂缝将新鲜的岩石暴露给海水,然后更多的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就此发生。[]生命之谜人类移居的可能性9年年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理查德木卫 二木卫二格林伯格发表论文指出,木卫二的海洋中至少应该存活着万吨似鱼复杂生物。这将年前科学家们提出的木卫二生命假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木卫二 是年由伽利略发现的,航天器对木卫二的探测表明,它的外壳冰层下可能有海洋,有了海洋就意味着其中可能有生命存在。科学家们一直在设法揭开其生命 之谜,人类能否在木卫二“欧罗巴”星球上生活?来自美国宇航局的专家认为这颗木星具有较大的“宜居”潜力,未来可能适合人类居住。下一步,科学家 将发射探测器对木卫二的冰下海洋进行调查,确定其厚度和分布情况,有研究认为木卫二的海洋可能与地球相似,也具有一定的盐度。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 实验室博士罗伯特·帕帕拉多认为派;ABM /a/20190919/7728335_0.shtml ABM 遣探测器降落木卫二表面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行星科学目 标,同时也是一个困难的技术挑战。一篇来自《天体生物学》期刊的文章详细描述了未来木卫二探索任务的三个主要目标:第一,至少要在两个不同深度上 监测木卫二海水盐度、有机物质以及其他污染物等;第二,调查木卫二冰壳、海洋物理环境以及表层物质磁学特性;第三,科学家希望探测器能传回木卫二 表面地表特征的照片。木卫二被称为“欧罗巴”星球,其表面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地形,酷似仙境,根据伽利略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依然不了解该天 体表面上错综复杂并交织在一起的“神秘细线”,派遣探测器登陆木卫二可以解决许多关键问题。年月,科学家认为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木卫二的冰冻表面下 拥有巨大的咸水海洋,冰下海洋与表面还存在化学物质的交换,使得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更加丰富。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麦克·布朗教授认为能量可以从这些 化学循环通道中进入木卫二的冰下海洋中,这对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木卫二上是否有海洋航天器对木卫二的探测表明,其上可能有海洋。正因如此,在 对木星卫星的探测中,科学家们最重视的就是木卫二。早在979年,旅行者号和号探测木星时就发现,木卫二像个冰与奶油巧克力混合的大球体,表面上分布 着弯曲条纹。科学家们分析研究木卫二的照片和探测资料后提出,该卫星表面覆盖着米厚的冰层,冰层下面可能有一个深达千米的海洋。从99年伽利略号在 距离木卫二万千米处拍摄的照片上看,这颗星球呈现出冰壳状,表面裂缝交错,像地球两极的浮冰,说明冰层曾受到巨力的作用。科学家们研究后认为,这 种力是由木卫二和木星及其他三颗伽利略卫星之间的引力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课件: 第23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共31张
专题一
读图指南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真题体验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0-
吉林省长春市素有“汽车城”之称,这里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汽 车制造厂,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 牌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第一辆东风 牌轿车研制成功,同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这些不断夯 实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奇迹”,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坚实脚 印。
关闭
B
解析 答案
专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真题体验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9-
岁月峥嵘——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教你读史】 材料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个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各种 “大办”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力。上行下效,结 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 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 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专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真题体验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5-
凯歌行进——“一五”计划的实施 【名家评史】 材料 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 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 石油和化工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 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 在靠后的地位。
料中A.工社农会业主比义例改变造化基无本关完,故成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
优先B.发国展家重政工策业的,故调出整现东北地区工业比重大幅上升的现象,故B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6单元 -20、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40张PPT)
方法总结——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 二、三、四” 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 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 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政策。 4.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 内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 容
答案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2)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成果: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
①大会通过《中华 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共和国宪法》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3)内容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4)意义
①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互相监督 ”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 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温习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讲义
[对点训练]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 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 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 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D) 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精准高考
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一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加强政权 建设,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 倾错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我国社会民 主和法制造成了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各条战线拨乱反正,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易混辨析] 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 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图解识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六、“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_制度、_各__党___派__政__治__协__商__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国家的 法律形同虚设,___人__权____被严重践踏。 2.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党内__政__治__生__活_无法正常进行。
[解析] 《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 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 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 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 体制,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