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在扩大

合集下载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通过多年的实际调查发明,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这一新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近几年,每逢8~11月时,美国的观测卫星便在南极上空拍摄照片,观看臭氧层的变化情况,发明臭氧层逐年变薄,并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空洞。

到目前为止,南极臭氧层空洞〔简称为臭氧空洞〕的面积已达900万平方公里,其厚度已低于170多布森。

在正常情况下,臭氧层的厚度应在300~400多布森之间。

南极臭氧层位于离地面12~50km高度的平流层中间,它的浓度重心约在23km处。

由于太阳辐射的光化作用产生臭氧,从而形成臭氧层。

臭氧与氧气基本上由氧原子组成的,只只是臭氧分子是三个氧原子。

尽管臭氧只占那儿空气的400万分之一,但由于臭氧能滤掉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太阳光到达地面时紫外线辐射大大减弱。

同时,臭氧层还可阻挡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安全。

当前,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缘故有种种解释,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1)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

美国地球与宇宙研究局局长登•贝克认为,通过人造地球卫星发明,地球每隔27天就有两天半要受到宇宙高能粒子簇射,射向地球的带电粒子,其能量为200~1500万电子伏特。

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作用下沿着磁力线向南北两极射去。

当南半球冬季到来时,南极大陆处于黑夜,大气中间层的氮、氢化合物在带电粒子的妨碍下浓度开始升高。

当南极大陆出现太阳的早春季节到来时,氮、氢化合物由于气温升高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使臭氧层迅速遭到破坏,因而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

由于大气层总环流的稳定性和地球磁场的不同结构,北极磁场比南极磁场较强和均匀,因此这种化学过程只对南极大陆产生妨碍。

(2)化学反应引起臭氧耗损造成臭氧空洞。

怀俄明大学的霍夫曼认为,臭氧层出现空洞是由于工业化产生的氟氯化物〔氟利昂〕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的。

氟利昂能破坏离地面25km高大气层里的臭氧,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紫外线增强,导致皮肤癌的患者增加,并有可能妨碍气候,这种解释最近得到验证。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地理试卷(1月份) (1)优选全文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地理试卷(1月份) (1)优选全文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地理试卷(1月份)一、单选题Ⅰ: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南极上空8~10月存在一个臭氧空洞。

如图示意1979~2019年9月7日﹣10月13日南极上空平均臭氧空洞面积逐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位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上界2.由图可知,南极上空平均臭氧层空洞面积在()A.1981﹣1985年持续扩大B.1991﹣1995年波动下降C.2001﹣2005年持续下降D.2011﹣2015年保持不变2022年10月26日,太阳大气中出现了三处清晰的暗斑,这些暗斑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产生的太阳风涌入太空。

约三天后,这股太阳风撞入地球大气层。

据此完成3~4题。

3.这些太阳暗斑位于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外太空4.这股太阳风撞入地球大气层,不可能导致的现象是()A.磁暴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极光D.全球多地火山大爆发研究表明,有颌类动物群的起源与演化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之一。

我国科研团队曾在西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化石(距今约4.4亿年前),填补了古生物学史上的空白。

据此完成5~6题。

5.含有有颌鱼类化石的岩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花岗岩6.据此推断,我国西南地区发现有领鱼类化石的区域,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草原B.水域C.沙漠D.山脉稻鱼共生系统是“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农业生产模式。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7~8题。

7.青田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矿产丰富B.冬季寒冷C.温和少雨D.雨热同期8.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延长了水稻的生长期B.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C.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有利于发展农业旅游“工业上楼”是一种以多层、高层厂房为载体,实现高密度和高强度用地开发的空间模式。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 15〜24km),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 03)。

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02^ 200+ 02^ 0303和0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

当0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最大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

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nm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

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流层(海拔约30km)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

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已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

1985 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1989 年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

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

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

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使由CO2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公认的原因之一是氟里昂(氟氯甲烷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氟里昂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发泡剂、洗净剂、杀虫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

氟里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

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I原子,CI原子则可引发破坏 03循环的反应:CI + 03^ CI0+ 02CI0+ » CI02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 CI 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 0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 CI 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 0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03+ » 202反应的最后结果是将 03转变为 02,而 CI 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 03的作用。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1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学案(解析版)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1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学案(解析版)

备考指南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的中考试题命制方式向来比较受欢迎,尤其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试题中渗透热点地理问题的命题越来越多,热点地理信息对中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影响越来越大。

新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中明确要求,“坚持素养立意,强化育人导向。

命题要有助于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以及发现、认识、分析和评价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彰显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等方面的价值。

”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备考时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生产发展、时事热点中的重大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

采用热点材料作为情境,学生入情进境,在真实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识和能力,避免了机械记忆和刷题,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热点01 我国南极秦岭站2月7日开站热点精选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知识背景1.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陆地为主,终年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1)气候:酷寒(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干燥、烈风,有“白色荒漠”“风库”“冰雪高原”之称。

原因:南极地区陆地面积广,受海洋影响小,海拔高,冰雪覆盖,折射强,所以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低,风力更大。

2. 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南极绅士、南极的主人”)3.极地考察:(1)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14年建成)、秦岭站(2月7日开站)。

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保护措施

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保护措施

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保护措施内容摘要:经过相关知识的查找和资料的整理得出,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处,聚集了大气中90%的臭氧,我们将这一层高浓度的臭氧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本报告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现状,解释了臭氧层的损耗原理与危害,总结了保护臭氧层的一些措施和我们为保护臭氧所做的努力。

关键字:臭氧层现状原因机理危害防治措施一.臭氧层的破坏现状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首先提出了“南极臭氧洞”的问题。

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

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2006年臭氧层空洞曾达到2950万km3,相当于两个南极大陆。

同时,南极臭氧层空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

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

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二.臭氧层的破坏原因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 ODS )”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

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其中以CFCs对臭氧层的破坏性最大。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人类排出的CFCs,因其性质稳定,在对流层中极少分解,因而能够缓慢扩散到平流层并在那里积累。

当受到紫外辐射时,CFCs发生光化学反应,放出氯原子,紧接着氯原子就会引发一系列破坏臭氧的链式反应。

2015年南极臭氧空洞继续扩大

2015年南极臭氧空洞继续扩大

2015年南极臭氧空洞继续扩大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6年第1期2015年南极臭氧空洞继续扩大Enn环境新闻网新闻 2015年10月3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表示,2015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变得更大,并且证据显示扩大的空洞不是最近几年形成的,而是近期刚刚形成的,其面积已达历史记录以来的第四大水平。

2015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在10月2日达到最大值,约282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四倍,而且“这些天来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屡破每日观测记录”。

据悉,这次臭氧层空洞范围的扩大是由于大气平流层出现了异常低温。

今年的臭氧层空洞形成较晚,但持续时间比以往年份长了数周。

三十多年前人类首次探测到臭氧层破坏现象,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行动,禁止臭氧层消耗化学品的使用,例如广泛用于冰箱的氯、溴制冷剂和气雾推进剂。

NASA表示,用于冰箱以及空调的家用化学制冷剂氟代烷烃 (HFC) 加速了大气中臭氧的消耗。

尽管自1987年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大量化学制剂的使用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臭氧层空洞可能将一直持续到2070年。

持续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很可能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线数量增加,尤其是2015年底这几个月在南极洲以及南半球区域。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还会给植物造成损害,而臭氧层是为地球阻挡紫外线辐射的重要防护层。

由于今年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臭氧层空洞的发生季节今年有所推迟。

据NOAA观测员布莱恩·詹森 (Bryan Johnson)介绍,在南极极地工作站上空14到19公里处,臭氧层损耗率几乎达到100%,而通常最大损耗率在95%。

今年臭氧层空洞处于最大状态时,其30天平均面积达269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2000年与2006年。

不过科学家认为,尽管今后这些年里会有更多有害的紫外线穿过大气层,但还不至于发出“特别警报”。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可以阻止有害紫外线进入大气层。但是氯氟烃等气体排放正破坏南北两极 上空的臭氧层。每年8月和9月,南极气温降低,上空就会出现臭氧层空洞。
日本气象厅称,南极臭氧层空洞较小并不代表臭氧层正在恢复,而是可能南极7月份和8月份气温相对往年较 高有关。
修复
美国科学家2016年发现,首次有确实证据证明南极臭氧层的破洞已经开始萎缩。
1977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评价整个臭氧 层”国际会议。
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 类健康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影响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
危害
《时代》封面之消失的臭氧10多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 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如今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 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 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 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此后,臭氧层的臭氧损耗情况出现好转,但臭氧水平正在恢复的还是第一次被科学证实。
不过,科学家同时发现,人们用以替代氯氟烃的一些物质虽然不会损耗或较低损耗臭氧,但却会造成温室效 应,加快全球气候变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气科学家苏珊·所罗门说,这些替代物质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 但到2050年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
1987年,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承续1985年保护臭氧 层维也纳公约的大原则,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所签署的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 质管制议定书》,又称《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中国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 书》。

臭氧层空洞的定义

臭氧层空洞的定义

臭氧层空洞的定义臭氧在大气中属微量气体,总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层大气之中, 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

全球大气中臭氧总量约有30亿吨,如果在摄氏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于地表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这种用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叫做柱浓度法,采用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多布森单位,简称D.U.)来表示,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300 D.U.。

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也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

  2、臭氧洞为什么发生在南极地区?为什么臭氧损耗的规模如此之大?为什么每年的南极臭氧洞发生在春季?目前,对于臭氧层空洞形成机制大致有三种理论解释:①动力气象学上的极地纬向环流变化造成输送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减少,形成臭氧洞;②极地冰晶效应影响下的多相化学反应引起臭氧的减少,出现臭氧洞;③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的动力气象因素及光化学反应(包括人类活动影响)综合作用导致臭氧洞的形成。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和罗兰德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那么,氟里昂和哈龙是怎样进入平流层,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呢?就重量而言,人为释放的CFC和Halon的分子都比空气分子重,但这些化合物在对流层是化学惰性的,即使最活泼的大气组分———自由基对CFC和Halon的氧化作用也微乎其微。

因此它们在对流层十分稳定,不能通过一般的大气化学反应去除。

经过一两年的时间,这些化合物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流层分布均匀,然后主要在热带地区上空被大气环流带入到平流层,风又将它们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在平流层内均匀混合。

南极臭氧洞面积激增

南极臭氧洞面积激增

南极臭氧洞面积激增
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21期
最新卫星数据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已达到巴西国土面积的3倍,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洞之一。

一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2022年汤加水下火山爆发有关。

原本,臭氧洞的大小存在规律性波动,随着每年8月份南极进入春季而逐渐增大,并在10月中旬达到峰值。

当逐渐进入南极夏季后,由于平流层温度升高,臭氧洞面积会不断缩小,从而阻止臭氧洞的扩大。

然而在过去3年里,臭氧洞的关闭时间比正常情况要晚,部分原因是2019—2020年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释放的大量烟霧严重破坏了臭氧层。

自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存在臭氧消耗起,人类就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缩小臭氧洞。

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资深科学家安特杰·因内斯说:“臭氧监测和预测服务显示,2023年臭氧洞出现得较早,自8月中旬以来迅速扩大,9月16日臭氧洞面积超过2600万平方公里。


2022年1月,汤加火山喷发向平流层注入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可能导致极地平流层云加速形成,与氯氟化碳发生反应,从而加速臭氧消耗。

科学家称,预计2050年前后臭氧洞才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来源|北京日报。

《臭氧层》阅读答案3篇

《臭氧层》阅读答案3篇

《臭氧层》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臭氧层》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臭氧层》阅读答案1壳是乌龟的“盔甲”。

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它们的“盔甲”。

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

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挡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

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

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在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

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O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的1.72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

在离地表15~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20~30千米的高度浓度最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臭氧层”。

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表面也不过形成只有3毫米厚的一个层。

臭氧虽很稀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UVC和UVB,而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它却一点也不吸收,全部让其到达地表。

正是由于臭氧层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构成了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

然而,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

卫星监测察明,从1969~1986年,北纬30°~60°,大气中的臭氧减少了1.7%~3%,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冬季臭氧损失约6.2%。

要知道,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就增强2%。

为什么世界上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

为什么世界上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

为什么世界上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在大气中是极其脆弱的一层气体,如果在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科学家在南极地区最早发现了严重的臭氧层破坏。

南极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四周环绕着海洋。

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都会发生急剧的大规模耗损。

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5%的臭氧被破坏。

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上千千米,“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

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间的一半,臭氧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从那以后,臭氧浓度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有时甚至减少到只剩30%,臭氧洞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1994年10月观测到臭氧洞曾一度蔓延到了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

近年臭氧洞的深度和面积等仍在继续扩展,1995年观测到的臭氧洞的天数是77天,到1996年几乎南极平流层的臭氧全部被破坏,臭氧洞发生天数增加到80天。

1997年至今,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臭氧洞发生的时间也在提前,1998年臭氧洞的持续时间超过100天,是南极臭氧洞发现以来的最长记录,而且臭氧洞的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几乎可以相当三个澳大利亚的面积。

这一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正在恶化之中。

为什么“三极”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近年来,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20%。

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

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1991年总臭氧每10年间就减少1%-5%。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美国宇航局称,臭氧空洞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达到峰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

今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

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平方公里。

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臭氧层的损耗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它能够遮蔽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协议就是为了通过减少损耗臭氧产品的生产保护臭氧层。

但科学家们正试图确定,臭氧层空洞的减少是否是氯减少或者温度上升的结果。

美国宇航局戈尔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PaulNewman称:同比之下,每年的气候差异对于南极洲臭氧层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更温暖的平流层温度能够减少臭氧消耗。

但是我们仍然不确定,长期的南极平流层温度上升是否会减少臭氧损耗。

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

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

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我们已经知道,在多种温室气体之中,有一种叫氯氟烃。

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是温室气体中最小的,可它却是造成另一种世界环境灾难--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的元凶。

臭氧是我们日常呼吸的氧气的同胞兄弟。

不过它不是由两个氧原子,而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

在一般温度下,为气体状态,呈浅蓝色。

它在大气中属微量气体,总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层大气之中。

全球大气中臭氧总量虽然约有30亿吨,可是如果把臭氧气体统统压缩到地面大气压力情况下,单位面积上的臭氧层厚度只有薄薄的3毫米。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千万可别小看了这薄薄3毫米的臭氧层,它可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保护神啊!因为它可以吸收掉太阳辐射中对地球生命致命的紫外线。

原来,在太阳光谱中,按波长从短到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紫外线、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看不见的。

紫外线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波长最长也就是长于320纳米的称为紫外线A,波长290-320纳米称为紫外线B,波长短于290纳米,也就是整个太阳光谱中波长最短的部分称为紫外线C。

紫外线C可以杀死地面上一切生命,所幸这部分紫外线被高空臭氧层完完全全地吸收掉了。

紫外线B只可以严重损伤地球生命,但其中波长最短的有害部分基本上也被臭氧层所吸收。

紫外线A对人类是有益的。

例如,可以杀菌以及使人体内转化合成维生素D,防止佝偻病等。

瞧,有害的吸收掉了,有益的保存了下来,大自然为人类设计得多么巧妙。

可是,恰恰是人类自己却制造出了氯氟烃等气体破坏臭氧层,自毁长城,闯下了又一个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祸。

南极出现臭氧洞前面说过,地球大气臭氧层厚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是3个毫米。

科学家们把它称为300个多布森单位。

但各个纬度上臭氧总量是有差异的,赤道地区相对最小,不到260个多布森单位。

从赤道向高纬,臭氧总量逐渐增加,在副极地达到相对最大值,平均约400个多布森单位。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大洞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大洞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大洞
说到臭氧层,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所了解,臭氧层是一种保护地球不被紫外线晒伤的物质,但是臭氧层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空洞,为什么臭氧层会空洞?由于人们使用空调冰箱中还有的氟利昂等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保护臭氧层,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近几十年来全球臭氧总量是下降的,尤其是在南极地区下降最明显。

特别是在春季,南极地区臭氧总量急剧减少,会出现低于全球平均值30%~40%的.闭合低值区(通常这个值设定为220多布森单位)。

所以,与周围地区相比,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就出现了一个“空洞”,这就是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并不是全年都存在。

通常南极臭氧在每年7月下旬开始减少,8月中旬后就出现较为明显的臭氧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臭氧洞的面积最大,10月底后因为气温升高臭氧急剧增加,臭氧洞逐渐填塞,12月中旬恢复正常,就不再有臭氧洞了。

臭氧洞有严格的科学定义,并不是所有的臭氧低值区都能称为臭氧洞。

南极春季出现的臭氧洞至少有3个特点:一是臭氧数值低,应在220多布森单位以下;二是低值区范围大,低于220多布森单位的范围经常超过百万平方千米;三是低值持续时间长,常达2~4个月。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为了冰箱和空调等的制冷,人类发明和使用了氟利昂和溴化烃等含氯和溴的化合物,正是这类化合物最终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

南极洲臭氧层空洞8月突然扩大1千万平方公里

南极洲臭氧层空洞8月突然扩大1千万平方公里

南极洲臭氧层空洞8月突然扩大1千万平方公里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中国》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新华网巴黎9月1日讯欧洲航天局8月31日发表公报指出,卫星照片显示.南极测上空臭氧层空洞在8月份出现异常扩大。

据报道,8月中旬以来.欧洲“恩维萨特“地球观测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空洞突然增大了1000万平方公里。

这种急速扩大的现象只在1996年和2000年各出现过一次。

【总页数】1页(P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
【相关文献】
1.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空洞有望在五十年后消失 [J],
2.过流截面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时局部阻力的测量与分析 [J], 周爱平
3.圆管突然扩大与突然缩小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研究 [J], 张沁
4.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在扩大 [J],
5.化石记录中突然绝灭和逐渐绝灭的区别——用南极洲Seymour岛菊石化石记录推导K-R界线处铱异常的位置 [J], Charles R.Marshall;叶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要 到 2 0 6 0年 才能 完全 修 复 。
常重要。高效的分 子催化剂将为很 多即将 到来的变化铺 平道
路。 它们 不仅 能使 科 学 家利 用 阳光 将二 氧 化 碳 转 化 为不 同的 燃
料( 比如 甲醇等) , 也能用来将太阳能直接 转化为氢气。
科 学家们接下来打算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以进一步降低 最
米 1 毫克 。
瑞典科学家在 最新一期的《 自 然・ 化 学》 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
他 们 研 发 出了一 种 光 合 作 用 分 子 催 化 剂 , 其 能 快速 使 水 转 化
这种微框 格多孔 结构决定新材料强度较 高。 相 比之下, 硅
成氧气和氢气, 该催化 剂有望降低 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

年 9月2日南极 上空臭氧层 空洞的 面积 达到今年 截至 目前的 最大值 2 5 5 0万平方公里, 约是南极 洲面积 的 1 . 8 倍。
虽然这个数值低于 2 0 0 0年 2 9 6 0万平 方公 里 的 历 史 最 高 纪录 , 却 大幅 超 过 去 年 南极 上 空的 臭氧 层 空洞 面积 2 1 9 0万平
直是 主要 的 ‘ 拦路虎 ’ 。 ”
孙立成表示:“ 最新分子催化 剂取得的速 度让我们能在未
来制造 出大规 模 的制 氢设备, 应用于光照丰富的撒哈拉 沙漠
里。 我 们 也可 以将 这 种 技 术 与 传 统 的太 阳能电池 结合在 一 起 ,
方公里, 去年的这一数值 在 2 O世 纪 9 0年代 以来的观 测值中
研 究人员在最新一期 《 科 学》杂志发 表的报告中写道 , 新
材料 9 9 . 9 9 %为空气, O . 0 1 %为固体物质, 因此密度仅每立方厘 米0 . 9毫克 , 大约是聚 苯 乙烯 泡沫塑料 的百分之一, 也低 于目 前世界上最轻 固体材料硅 气凝 胶 , 硅 气凝胶 密度 为每立方厘
新技 术的研发 成本 。 孙立成说 :“ 我确信 , 未来1 O年 内, 我们
会 在 这 项技 术 的 基 础 上 , 研 发 出足 以 与现 在 以碳 为基 础 的化
剑桥 大学研 究称 黄铁 矿 或将成 为新一 代催化 剂
《 中国科 学报 》 2 0 1 2 年4 月5日 讯, 在过去, 硫 被认 为是
对表面化 学反应 最为有害的元素之一, 通过 占据催化剂的活性 中心使之中毒, 急剧 降低 其催化 活性 。 然而近 来的一些研究发 现硫 材料 ( 如硫化钼 ) 却呈现 出有趣的催化性质。
F o o l ’ s Go l d ) 的催 化 活 性 。 研 究 人 员重点 关 注了黄铁 矿与空 气
污染 物之一 的 氮氧 化 物 ( No ) 之 间的反 应 。
随着欧洲立法对 NO 提 出越 来越严格的浓度限制, 寻找 新型、 可有效捕获、 分解 NO 的催化剂就 显得相对迫切。 下一 步, 研 究人 员计划将 黄铁 矿应用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反应过
程, 如 生产肥 料 用的 氨 、 , g L W 再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质 中合 成 碳 氢化 合 物 燃
也 不会损 坏蒲公 英的绒 毛。这一材料 由加利福尼 亚大学欧文 分校、 体斯 实验 室和加州理 工学院研 究人员联合 开发 。 研究人员用微型空心金属管, 以十字交叉方式编成 “ 微 框
格”多孔 结 构 。 研 究 人 员之一 托 比亚 斯 ・ 舍 德 勒 告 诉 英 国广播
『 科 技信 电]
视 野
明亮的金 属光 泽, 常被误认 为是黄金 , 故 又称为 “ 愚人金 ” :
最轻金属材料 问世蒲公英都 “ 扛’ ’ 得起
2 0 1 1 年1 1 月2 1日《 广州日 报 》据新华社电 美国研究人
员开 发 出世 界上 最轻 的 固体 金 属 材 料 , 称 即便 压 在 蒲公 英上 面 ,
料、 提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的氢等等。
公 司记 者, 制成 这种材料 的关键在 于所用的空心金属管, 它的
直径 是 头发 丝的 千分 之一。
人工光合作用终可媲美 自然界
新 型分 子催化剂让 每秒 3 0 0次光合作用成 为现实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 0 1 2 年4 月1 6日 报道 ,
相 当于过 去 1 O年 的平 均水 平。 日 本 气 象厅 利 用 关 国航 天 局 的卫 星 观 测 数 据 , 发现 2 0 1 1
合 作 用相 媲 关 。 ”
3 ( ) 多年来, 欧洲、 日本和关国科 学家一直在想方设法让人 造的光合作用系统变得更精 炼、 更迅速 , 但迄今还 没有科研 团 队研制 出一种 能快速让水氧化 的太阳能催化剂。 孙立成解释 道 :“ 在制造 出完美的人 工光合 作用系统的道路上 , 催化 速度
成本。
气凝 胶、泡沫金 属等超轻材料 结构无序, 这意味 着这些材料
在硬 度、 强度、 能量吸收和传导方面不如 制造它们的原材料。
瑞典皇家理 工学院化 学系的孙立成 ( 音 译) 领 导的研究团 队研 制出了该分 子催化剂, 其每秒能进行 3 0 0次光合 作用, 而 天然光合 作用每秒能进行 1 0 0 到4 0 0 次光合 作用孙 立成表示
“ 其催化速度创造了 世界纪录 , 首 次 能 与 自然界 天 然 存在 的光
南极 臭氧层空洞面积在扩大
2 0 1 1 年1 】 月 3日《 科技 日 报》 据新华社东京 1 1 月 2日 电
( 记者蓝建 中)日 本气象厅 1日 发布的消息说 , 该机 构今年 以 来测到的南极 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最 大值超过 2 0 1 0年, 已
位 列倒 数 第三 。
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 科 学家们声称 , 在 油价不断飙升 的今天 , 最新技 术确实非
过去 1 0年, 由于国际社会逐步停止生产、消费消耗 臭氧层 的物质 , 阻止了南极 上空臭氧 层遭 受更 大破坏 , 在一些年份该 臭氧层空洞还有所缩小。目 前, 尚不知今年这一臭氧 层空洞扩 大的原因。 据世界 气象组 织预测, 南极上 空的臭氧 层空洞最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